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1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2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03
    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共32页。

    必修二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课标目标】

    1.结合实例,在地图上指出乡村和城镇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和功能分区,归纳其分布特点。(地理实践力)
    2.运用实例,概括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特征,并解释其成因。(综合思维)
    3.结合实例,说明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阶段及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人地协调观)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一、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1.功能区:在乡村,各类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由于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2.空间结构:居住区、农业生产区、公共用地区、规模较小的商业用地等。
    3.特点:空间结构相对简单。农业生产区用地规模相对较大,居住区和公共用地区等规模较小。
    4.变化
    (1)在一些发达地区,过去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庭院正转变为统一规划的居住区。
    (2)以道路为空间骨架,居民点和集镇、服务点、农业区等功能分化逐渐明显。
    5.合理规划和利用乡村空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体现社会公正;既保护传统文化又孕育新文化。
    注意: 近年来我国城市周边地区的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1.功能区形成
    (1)城镇土地面积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土地价格等各不相同。
    (2)各类活动之间必然发生竞争。
    (3)其结果是形成了同类活动的空间集聚。
    2.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主要功能区
    特点
    居住区
    最基本的功能区。城镇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区
    大多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人员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是城镇的核心区
    工业区
    目前,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镇外围,并沿主要交通线分布
    生态区
    分布不受付租能力、市场等经济因素的约束
    注意: 各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各功能区是以某项功能为主,也有其他功能。
    思考: 商业用地就是城市商业区吗?
    提示:商业用地不等同于城市商业区。商业用地是指商业活动占用的土地,而城市商业区中除了商业活动外,还有其他活动,其用地类型除了商业用地外,还有居住用地、交通用地等。



    3.发展阶段
    (1)城镇发展初期,规模较小,各功能区往往混杂布局,尚未形成明显的功能分异。
    (2)城镇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城镇功能分区逐渐明显。
    (3)后工业社会,城镇功能分区可能弱化。
    4.城镇规划建设
    (1)影响因素:须充分考虑城镇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环境承载力、历史文化基础以及建设发展规模等。
    (2)原则:坚持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创造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人居环境。

    三、案例:深圳蛇口内部空间结构变化
    1.蛇口位置:位于广东省深圳市西南部的半岛上,西濒珠江口,东隔深圳湾与香港相望。
    2.演变阶段
    (1)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里是偏僻渔村,空间结构简单。
    (2)20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经济发展。
    (3)20世纪90年代,蛇口工业快速发展。商业网点不断扩大。出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4)21世纪以来,蛇口迈入发展新阶段。社区功能齐全的新型海滨城区,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方法技巧】
     
    1.四大功能分区特点的比较
    功能分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居住区
    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
    建筑质量上出现高级居住区与低级居住区,位置上二者背向发展
    高级居住区
    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低级居住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生态区
    占地面积小,呈块状或条状
    城市具有特定生态环境、发挥特定生态功能的地理区域
    休憩用地、绿化地带以及特定生态保护区域
    2.“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3.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4.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1)经济因素: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居住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2)交通通达度:城市内不同地段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导致地租存在差异。

    5.合理的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和规划

    6. 地租曲线图的判读
    抓住距市中心距离和交通通达度。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居住区,在地租较低的城市外围形成工业区。
    判读内容
    图例
    判读结果
    坐标图

    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但不呈正相关,地租还受到交通通达度影响
    立体图

    通达度高的地方城市地租高,像市中心、城市环路边缘、交叉路口等地,这些地方一般布局商业区
    等值线

    地租等值线,数值由里向外减小,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弯曲的地方主要是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
    [特别提醒] 判读地租曲线图时应抓住“三读”,一读极值(该区域地租的最大值、最小值);二读密度(等地租线的疏密变化);三读凹凸(等地租线的弯曲变化及形成原因)。
    【练习小测】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当l1线变成l2线时,则居住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
    2.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迁移,主要原因是(  )
    ①二、三环路地租比市中心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答案:1.C 2.D
    解析:

    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图中各功能区布局合理。

    1:该地主导风向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提示:偏南风(或东南风)
    2:简要说明图示城市工业区分布位置的合理性。
    提示: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分布在城市外缘(或城市北侧),地价较低;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隔离带(河流)分开,减少对居住区污染。
    3:A、B、C、D四地最适宜建高级居住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并说明高级居住区在该地发展的原因。
    提示:A 靠近风景区,环境好;地势高;远离工业区,污染小(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河流上游)。
    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70华诞。

    1: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在哪个功能区进行的?
    提示:首都功能区。
    2:分析首都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还有哪些?
    提示:由于北京是古都城市且又是我国首都,故宫是我国古代的皇宫,天安门是我国的行政中心,位于城市中心,说明这是受历史原因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主要有历史、经济、社会、行政等因素。
    3:根据教材知识北京可划分出哪些功能区?
    提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区、居住区和文化区等。

    【相关图像】








    必修二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标目标】
    1. 结合实例,掌握地域文化的概念及特点。(综合思维)
    2.运用资料,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差异。(区域认知)
    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地理实践力)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一、地域文化
    1.概念: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社会制度组织、精神活动中体现的价值和审美情趣。
    2.主要特点
    (1)区域性: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生活方式与习惯以及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等差异显著,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2)多样性:根据属性,地域文化可划分为有形地域文化和无形地域文化。
    (3)独特性:地域文化打上了所在地域和时代的烙印,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
    (4)相对稳定性:地域文化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
    [提醒]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从成因上来看,是自然与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地域文化体现:城乡生产景观、聚落景观以及建筑景观格局和主体建筑物风貌等方面。
    2.不同文化区地域文化体现
    地域文化体现
    地域文化典例
    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景观、乡村聚落景观
    东北黑土地文化区的水稻田、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种植水稻的梯田
    城市建筑格局和景观
    杭州市和济南市的“山水风光城市”;意大利威尼斯的“水城”景观
    城乡传统建筑、历史街区及民间文化艺术
    广州、福建、海南的骑楼




    三、案例: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
    1.概况
    (1)分布:在闽西山区
    (2)形成时间:客家土楼形成于宋元时期,经明清和民国时期逐渐成熟。
    (3)建筑选址:多建在山区范围狭小的平地或较平缓的斜坡上。
    (4)建筑材料:土、石、木、竹等。
    (5)技艺:沿袭中原地区汉族建筑技艺。
    2.地域文化特点
    特点
    具体表现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
    外墙
    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与一定比例的石灰、黏土拌和,用夹墙板夯筑而成
    内墙
    用木板分隔成众多房间,有走廊相通,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等特点
    体现了迁徙文化特征
    建筑造型
    从建筑景观看,具有中原地域特色的汉族大院屋型民居建筑景观特色以圆形、方形最为常见
    土楼作用
    防御盗匪打劫、抵御山中猛兽袭击、防震、防火、通风及采光好等特点,隔热保温,冬暖夏凉
    [提醒] 客家文化是植根于古代中原地区传统汉族文化,在长期移民生活中适应了南方山区地理环境,并融合当地畲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福建客家土楼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生活共同的产物。

    【方法技巧】
    1.地域文化的含义
    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如下图所示:

    2.地域文化的特点
    (1)地域文化中“地域”范围可大可小,“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
    (2)地域文化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艺术作品等,也可以是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生活习惯、制度等。地理学特别重视从物质景观上研究地域文化的差异。
    (3)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3.地域文化差异的形成

    4.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牧区文化的差异
    地区
    人口分布
    生产活动
    生活习惯
    东部农
    耕区
    人口众多,密度较大
    多从事种植业,畜牧业以圈养为主,现在出现了大量企业
    以粮食为主食,房屋建筑多就地取材,现在楼房增多
    西部
    牧区
    人口分散,密度很小
    牧业为主,牲畜靠放牧,在水源较好的地方发展人工草场,有些定居点新建畜产品加工厂
    以奶食品、牛羊肉为主食,喝奶茶,住蒙古包,现在定居点逐渐增多

    5.地域文化典例
    (1)广州的骑街老楼: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楼房向外伸出遮盖着人行道的部分,底下可以通行。
    (2)四合院: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四合的“四”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式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6. 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上的体现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城市建筑
    表现
    原因
    建筑
    格局
    美国
    城市
    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
    城市发展历史短,移民影响大,经济发展快
    欧洲
    城市
    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的情况更为少见
    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
    建筑
    结构
    中国
    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
    西方
    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7.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景观、乡村聚落景观
    例证
    特点
    体现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黑龙江省商品粮生产基地
    商品粮生产基地,平整的水稻田一望无际,屯子居民可达数千户
    热情好客依靠群体、群体团结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平坦开阔。冬季漫长、严寒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
    梯田层层叠叠,村寨则多修筑在山上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顽强的生存能力、伟大的创造力和乐观的精神。
    亚热带气候,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立体气候突出,上半山地区终年大雾笼罩,降雨极其丰富


    【练习小测】
    我国自古有“男人养家糊口,女人生儿育女”的传统,但在云南却出现了“娃娃出门男人带”的奇怪现象。
    1:为什么云南“娃娃出门男人带”?
    提示:云南处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不平,外出大多要翻山越岭,女人体力较弱,不适于长时间的负重行走,所以出现“娃娃出门男人带”的现象。
    2: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说明了地域文化(风格习惯)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材料一 方圆的人文观,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之一,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取向。体现在建筑领域,如北京的天坛公园,在古代它是“天子”与“天”对话的地方。方形围墙设东、西、南、北四门,象征地方;园内主体建筑祈年殿,设计成圆形,象征天圆,是天圆地方思想的匠心设计。
    材料二 下图为法国巴黎街景和美国芝加哥街景图片。

    1:材料一反映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提示: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
    2:材料二中法国巴黎街景与美国芝加哥的街景完全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主要是由于巴黎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貌已经形成,在市中心区很少建造现代化高楼大厦,而美国芝加哥,城市发展历史短,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较高,因此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各种高层建筑物错落其间。
    【相关图像】



    必修二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三节 城镇化 
    【课标目标】
    1.结合材料,理解城镇化的内涵。(综合思维)
    2.运用图文资料,概括城镇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利弊影响。(人地协调观)
    3.运用资料,学会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镇化的差异。(区域认知)
    【新课导入】
    读教材第44页图2-3-1,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回答问题:



    提示:提示:城镇用地规模扩大。会出现资源问题、污染问题、交通拥堵问题、社会问题等。

    【知识梳理】
    一、城镇化及其过程
    1.概念: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城镇化的描述指标:非农业人口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变化、城市数量变化、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水平等。
    3.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标志:通常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即“城镇化率”。
    4.城镇化过程
    时间
    城镇化率
    1800年以前
    3%左右
    1800年~1900年
    上升到14%
    二战后
    世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5.城镇化与区域发展
    (1)标志: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意义:
    ①有利于乡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②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③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
    ④有利于居民的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提高
    ⑤促进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6.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资源问题、污染问题、交通拥堵问题、社会问题。
    [思考] 根据城镇化发展的三个阶段,请说出以下国家分别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哪个阶段?中国、英国、日本、埃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提示:中国、埃及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英国和日本处于成熟阶段。
    [提醒] 从以下三方面衡量一个地区是否达到城镇化。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在这三个标志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
    二、不同地区的城镇化
    1.发达国家
    (1)主要特点:起步早、总体水平高、处于成熟阶段。
    (2)二战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进一步扩展;形成大城市带。
    (3)城镇创新和城镇质量改善:生态城市、紧凑型城市、智慧城市。
    2.发展中国家
    (1)主要特点:起步晚、总体水平低、地区差异大、大部分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二战后:城镇人口总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
    (3)城镇化率及城镇化发展质量差异显著。
    三、案例: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1.中国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人口数量多,人均占有资源少,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城乡发展不平衡。
    (2)我国城镇化率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
    2.新型城镇化: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与城镇互动、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与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与互相促进的城镇化。
    3.典型模式
    珠三角模式在突出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前提下,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进而实现城市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
    4.意义
    (1)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2)有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增加农产品和工业品消费需求,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等行业发展,缓解投资需求扩大而内需不足的矛盾。
    (3)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方法技巧】
    1.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1)社会经济发展是促进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产业
    影响
    第一产业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村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
    第二产业
    工业是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从事加工制造、建筑等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工已成为城镇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产业
    经济繁荣的城市,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也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本动力
    工业化扩大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出现了一大批工矿业城镇;工业化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人口增加;工业化促进了城镇本身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了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工业化是近代城镇迅猛发展的根本动力,城镇化通常指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城镇化。
    2.世界城镇化进程的差异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原因
    工业化早
    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原因
    城镇化已发展到后期成熟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高低

    低且发展不平衡
    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亚非国家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镇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发展新
    趋势
    趋势
    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交通条件改善,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3.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和再城镇化比较

    原因和条件
    特点或表现



    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产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在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标志)、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私人小汽车的普及和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缩短了城市与郊区之间的时间距离;因城市中心区地租上升导致产业和住宅迁往郊区或更远的乡村;大城市城区人口过于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新商业区在郊区为郊区人们提供便利的服务
    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向郊区和乡村迁移,城市范围扩大




    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迁往更外围的小城镇和乡村,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改善市中心交通与环境,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
    人口向市中心迁移。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

    4.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对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

    (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

    5.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6. 地理曲线统计图(含折线图)的判读


    曲线图指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字的变动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图形。如某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等。判读步骤:
    (1)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
    (2)对曲线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递减段表示纵坐标项目与横坐标要素之间呈负相关,递增段表示呈正相关;曲线斜率大的表示变化幅度大,曲线斜率小的则表示变化幅度小;
    (3)对曲线的不同变化段带来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练习小测】
    下图是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阶段Ⅰ中,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  )
    A.缓慢发展阶段     B.郊区城镇化阶段
    C.逆城镇化阶段 D.再城镇化阶段
    2.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交通通达性差 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1.A 2.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从1949年末的10.64%上升至2018年末的59.58%。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速。1978年至2018年,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8.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9.58%,提高41.66个百分点。

    1:我国处于城镇化的哪个阶段?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提示:加速发展阶段。交通拥堵、住房条件差、环境质量下降等。
    2:分析1978年之后城镇化速度加快的原因。
    提示: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过剩,城镇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人口减少,户籍制度改革。

    2019年5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一场暴雨让城市开启“看海”模式,何时能终结?
    近年来,我国每年都有多座城市进水受淹或发生内涝,“水底摸车”“街道捕鱼”“城市看海”等现象频频出现。
    1: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同时城市建设导致地面硬化,水的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2:怎样防治城市内涝呢?
    提示:①采取工程措施:整治河道;改造地下管网;增加排涝设施;增加调蓄能力;增加下渗,如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②非工程措施:城市暴雨内涝风险评估;城市防洪减灾政策与法规建设;建立城市排涝工程管理机制;借鉴国外防治内涝经验等。


    【课堂小结】

    【相关图表】




    提示: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时间
    早晚


    原因
    工业化早
    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
    速度
    快慢


    原因
    城镇化已发展到成熟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
    城镇化水平
    高低

    低且发展不平衡
    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亚非国家城镇化进程落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南美洲国家城镇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

    必修二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单元活动 人文地理户外考察

    【课标目标】

    1.运用地图等工具协助调查,了解区域地理特征树立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2.运用整体性观念,分析看待考察中发现的地理事象。(综合思维)
    3.通过动手绘制调查图表,野外考察等,培养学以致用的地理能力。(地理实践力)
    4..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并进行城乡实地调查,识别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特点。

    【知识梳理】
    一、目的和要求
    1.目的:学习人文地理,拓展地理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并使自己的观察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得到锻炼。
    2.要求:了解并掌握人文地理考察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步骤。
    二、原则和步骤
    1.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学以致用原则 。
    2.基本步骤:选定地点、收集信息、确定路线、实施考察、总结成果。
    三、动手做:考察商业街
    1.收集资料(如城镇政区图、交通旅游图等),在观察区域中选择一条商业街。
    2.阅读地图并实地观察,初步判断该商业街在当地商业区的级别。
    3.沿街考察并绘制一幅沿街商铺分布图。
    4.分析这条街道上商业网点布局是否合理。
    5.成果总结:展示考察成果,并与同学交流观察中的收获和体会。


    【方法技巧】

    1.区域调查的方法

    2.区域调查报告的撰写


    区域地理调查报告的撰写
    基本要求
    调查报告的撰写是对调查工作的全面总结。总结不是调查资料的简单罗列与堆积,而是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调查报告最好附上相关的地图、图表和照片,论述和结论要简明、清楚,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内容
    调查报告一般包括引言、被调查区域的地理概况、地理考察中主要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结束语和主要参考文献等六方面的内容。

    【练习小测】
    丽江古称丽水,因地处长江第一湾而得名。丽江不但风景秀美,而且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因而旅游业成为其重要经济支柱。做好该区的调查研究活动,可以更好地为丽江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
    探究1:丽江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00多万人,若想了解该地游客的旅游动机,最经济和最合适的调查方法是什么?简要分析原因。
    提示:问卷调查。方便快捷,便于总结。
    探究2:东巴文化被称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对东巴文化的调查属于哪类调查?
    提示:专题性调查


    【课堂小结】





    【单元小结】
    乡村与城镇


























    相关试卷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文件包含第二章乡村和城镇挖空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背诵版期末复习高中地理全册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发展-——【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发展-——【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共19页。

    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环境与发展——【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共39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