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8讲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教案--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8讲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教案--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01
    第8讲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教案--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02
    第8讲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教案--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8讲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教案--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8讲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教案--2023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唐太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城的新成就,体会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了解中外交流的历史意义。
    命题趋势: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及创新、文学艺术的突出成就依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高考备考:
    重点关注:三教合归儒;三教并行;魏晋风度;盛唐气象;中外文化交流;魏晋玄学。
    时空定位:
    阶段特征:
    总特征:封建社会繁荣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
    具体表现:
    1.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发展,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疆域辽阔,社会稳定;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削弱了唐朝的统治,最终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2.经济上: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呈现繁荣局面;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对外贸易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土地和赋役制度调整:由魏晋时期的租调制到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3.思想文化上: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势;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发展、全面繁荣、
    世界领先、影响深远,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圈;
    4.民族关系上:唐朝统治者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战争、和亲、册封、设管理机构等方式加强了与周边各族的关系,各民族进一步融合;
    5.对外关系上:交通发达,海陆并举;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知识点1: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一)儒学的发展:
    1.儒学危机:
    (1)原因:
    材料一 儒学一直是敬鬼神而远之,不能成为一种宗教信仰。虽然多次修订礼乐典制,使祭奠天地祖先的制度得以规范化,以维系中华民族敬天法祖、忠孝仁爱的传统,但终不能和有统一教义教规,统一信仰的宗教相匹敌,所以佛道依然有广大的活动空间。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长期的战乱、分裂、民族杂糅,中原价值观,尤其是儒学价值观被破坏。……继续开展儒学复兴运动。它和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一样,采取的相同方式,越过汉唐诸儒,回复到先秦儒典,去重读圣贤著作。这个复兴,不是单纯的一种回复……它确实和先秦时代的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摘编自彭永捷《漫谈唐宋儒学复兴运动》
    材料三
    ①战乱、分裂使传统儒学价值观受破坏;
    ②佛教和道教挑战儒学地位;
    ③儒学理论上存在缺陷(世界的本源和人生的归宿);
    ④开明的文化政策。
    2.儒学发展:
    (1)魏晋南北朝:
    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一”,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道的理论;
    (3)唐朝:
    “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道统论”,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二)佛教、道教的盛行
    1.盛行的原因: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下层社会的庶民百姓不仅承受着各种战乱的痛苦,而且受着瘟疫、水旱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面对种种不幸,百姓不仅无能为力,而且求助无门。
    ——据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整理
    材料二 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沟通了人与神的联系。这比较符合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况且此教以道家学说为依托,道家的学术思想也就自然成了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越。
    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同时,该教之中所蕴含的抽象思辨、深邃哲理对于注重精神享受的士大夫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
    归纳为: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困难,需要寻求精神寄托;
    ②道教佛教关心人们现实问题的解决;
    ③统治阶级的提倡与支持。
    2.盛行的影响:
    (1)促进了同佛、道有关的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
    (2)挑战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刺激儒学复兴;
    (3)寺院经济的发展,与官府争夺财富和劳动力,严重威胁到封建统治。
    3.反佛斗争:
    (1)原因:
    材料一 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
    ——《魏书·释老志》
    材料二 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
    ——范缜《神灭论》
    归纳为:
    ①耗费大量钱财;
    ②出家逃避赋役,影响财政收入;
    ③破坏家庭秩序,违背儒家伦理。
    (2)过程:
    ①民间:南朝范缜抨击佛教;
    ②统治者灭佛:“三武一宗” ;
    (3)影响:
    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历史解释: “三武一宗”灭佛:
    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灭佛"。
    其原因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僧团道风方面的缺陷;僧俗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方面等问题有关。
    影响:大量僧尼还俗,寺庙土地与财富收归政府所有,客观上也减轻了人民供养僧尼的经济负担;促进南北朝佛教的交流;使得佛教几经摧残而致衰微不振,佛教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知识拓展: 无神论者——范缜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杰出的无神论者。其哲学著作《神灭论》,继承和发扬了荀况、王充等人的唯物论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作品。
    基本主张:
    (1)“形神相即”;
    辩证思想:范缜辩证地认为物体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他认为事物的变化有突变和渐变两种形式;
    (3)反佛理念:范缜以“浮屠害政,桑门蠢俗”,揭露当朝宣扬神不灭的危害。
    基础概念:
    1.道教:
    (1)概念: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道教是关于生命的宗教,希望人活着就能过上神仙般的日子。
    过程:
    东汉末:兴起
    魏晋南北朝: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宗教制度民主改革,逐渐走上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在新时期宗教政策的指导下,道教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2.魏晋玄学
    (1)概念:
    魏晋时期出现的的哲学思想与思潮,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
    (2)背景:
    ①经济: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②政治:世代沿袭的门阀政治;
    ③思想:走向崩溃的两汉经学。
    (3)内容:
    思想上,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 是产生万物的根本;
    政治上,主张“无为”;
    生活作风上,顺应自然;
    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
    (4)特点:
    借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
    (5)影响:
    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
    (6)代表: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问题探究: 佛教本土化的影响
    (1)传播过程:
    西汉时,佛教传入中国,汉明帝派使臣前往西域求佛法,修建白马寺;魏晋南北朝,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唐朝时三教并行,佛教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完成本土化。
    (2)影响:
    积极: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消极:
    ①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②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利益。
    重难点突破: 儒道佛的融合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主导地位:儒家思想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2)儒佛关系: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屈从到隋唐时期取得坚实的理论基础,形成独立的宗派体系;
    (3)道佛关系:道佛之间从魏晋南北朝时的道佛互用转为隋唐时期道佛争宠,并最终形成三家交融现象,孕育出中国封建社会最完备的官方正统哲学——理学。
    2.影响:
    (1)经济上:强化了农业社会所必需的身心内外合谐的价值取向——即人与人和自然的和谐;
    (2)思想上:强化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统治地位,出现了政治、哲学、宗教和伦理等交融的局面;
    (3)政治上:为统治者提供了多重治理国家的范本,一定时期内都有利于维系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
    知识点2:文学艺术
    (一)文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
    先后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文学形式。
    知识拓展:
    (1)建安文学:
    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真实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的社会现实,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形成了高扬政治理想、哀叹人生苦短、追求个性特点和浓郁悲剧色彩的文学特征。诗歌、辞赋和散文均有发展,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 代表人物是“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2)骈文:
    魏晋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俪文。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往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2.唐朝:诗歌进入黄金时代。
    (1)初唐:刚健清新,反映新国初立,欣欣向荣的景象(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
    (2)盛唐: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这时的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李白、杜甫);
    (3)中唐:诗风平实浅进,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白居易);
    (4)晚唐: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李商隐)。
    (二)艺术
    1.书法:
    (1)成为艺术的原因:
    ①汉字的演变和成熟。
    ②书写用品的改进。
    ③士人群体逐渐形成,对东汉末年的社会危机进行深刻反省。
    ④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2)历程:
    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南北朝: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齐备。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唐朝:颜筋柳骨,颠张狂素。
    (3)特点:
    从实用转为审美、从自发走向自觉。
    (4)五大书法字体:
    (5)主要代表:
    2.绘画:
    (1)魏晋南北朝: 绘画成就斐然 。
    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如顾恺之。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2)隋唐: 中国绘画的高峰。
    题材广泛(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
    风格多样(吸取印度、波斯等美术风格)
    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山水画);
    唐:阎立本 的《步辇图》(人物画);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人物画)。
    (3)特点:
    ①受外来文化影响;
    ②山水画突出;
    ③士人在美术中作用突出;
    ④艺术自觉.
    3.雕刻: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4.舞蹈:
    唐代政治稳定,经济兴旺,统治者奉行开放政策,不断吸收他方文化,加上魏晋以来已经孕育着的各族音乐文化融合打基础,终于萌发了以歌舞音乐为主要标志的音乐艺术的全面发展的高峰。
    问题探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
    材料一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二 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
    ——(宋)杨万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材料四 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提示:
    (1)经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提供物质基础;
    (2)政治:选官制的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提供人才基础;
    (3)社会:安定的社会环境,提供社会条件;
    (4)文化:民族交融以及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提供多元文化基因。
    重难点突破: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1.原因:
    (1)各族人民的交融、民族之间的交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容。
    (2)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江南得到开发,奠定了经济基础。
    (3)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建筑、绘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吸收了异域文化的成果,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4)继承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
    2.特点:
    (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如南北民歌风格的迥异;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存在南北差异等
    (2)体现民族交融的特色。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
    (3)思想领域异常活跃。道教官方化,信佛与反佛斗争激烈,玄学一度盛行,儒道释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尤其是佛教使中国的文学艺术的无不打上佛教的烙印。
    (4)科技成就突出。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5)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为隋唐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3:科学技术
    思考: 古代中国科技发达的原因
    (1)文化传承:前代科技成就为后代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2)政治因素:中央集权制度为提供了政治保障;
    (3)经济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
    (4)交流融合:民族融合与外来文化的传播促进技术之间的交流提供社会基础。
    (5)人为因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知识点4:中外文化交流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外传
    1.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1)西行取经:
    东晋的法显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唐朝的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也往天竺取经,又到许多国家周游讲学。
    (2)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在很多方面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2.中国佛教发展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1)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如空海。
    (2)唐朝高僧鉴真6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
    (3)这些交流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高考真题讲解: 高考文综第42题解法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解题要求及思路:
    1.评分要求:
    (1)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3分)
    (2)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6分)
    (3)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
    “提炼一个观点”考查高度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表述能力。
    “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考查正确理解试题要求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时空观念。“论述”考查论证能力和表述能力。
    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常见问题分析:
    (1)观点问题:要求“提炼一个观点”。
    ①无观点:如玄奘为了寻找准确的佛经文本,历经磨难,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
    ②观点错误:佛教是中国信仰最多的宗教;玄奘西行路线,为后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等;对日本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广泛等。
    ③观点与材料无关:隋唐时期出现三教统一;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等。
    观点局部,片面:如玄奘……;鉴真……;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有较大影响;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等。
    ④观点不明确(什么是观点,表述上主谓宾,价值判断。):如中外文化交流;中外交流的影响;古代文化的交流、发展、影响;玄奘西行有利于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鉴真东渡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对日本产生深远影响。
    (2)论据问题:
    要求“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问题是未审清要求、未注意时空观念,一定要是中国古代史的史实;除了材料的论据之外,一定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
    (3)论证问题:要求“史论结合”。
    ①多个观点,多种论据;缺乏多重论据意识,论证单一;
    ②史与论未建立联系,分裂;缺乏总结、升华。
    (二)其他方面的文化交流(补充)
    1.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日本、新罗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它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
    3.唐朝后期,不少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具体表现:
    (1)文字:日本的文字创制,汉字在朝鲜广泛使用。
    (2)思想宗教: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朝鲜。儒学传入朝鲜、日本。
    (3)社会与习俗:饮茶、围棋、服饰。
    (4)城市与建筑方面:新罗都城平壤,日本寺院建筑,唐招提寺。
    (5)科技方面:造纸术、印刷术传入日本,茶叶种植。
    (6)制度方面:日本仿照隋唐的均田制和租调制。
    能力提升: 唐朝中外交流频繁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
    ①政治:隋唐时期,国家安定统一和军事力量强大提供安全保证;
    ②经济:唐朝生产工具进步,农牧业高度繁荣为贸易发展创造条件;
    ③管理:唐朝设置专门管理周边民族关系的机构,如鸿胪寺、互市监和市舶司;
    ④思想:唐朝形成了“兼容并包”的文化特征,有利于文明之间交流;
    ⑤交通:便利的交通工具及国家的配套设施,为经济交流提供保障。
    (2)特点:
    ①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
    ②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
    ③交往渠道众多,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④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
    ⑤中国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基础概念: 中华文化圈
    是以中国为主体,范围包括越南、朝鲜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它是一个多样统一、有机组合的文化世界。汉字、儒学、中国化佛教和中国式典章制度,是中华文化圈的基本特征。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一方面促进了唐代经济的繁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唐代文明的对外传播泽被东西影响深远,推动了“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重难点突破: 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和特点
    1、原因:
    (1)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隋唐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氛围。
    (3)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添了多民族色彩。
    (4)隋唐继承发扬了前代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5)中外交往频繁,文化上吸取了外来优秀成分。
    2、特点:
    (1)博大精深、全面繁荣
    尤其是唐诗使中国诗歌创作
    (2)兼容并包、充满活力
    如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和风格各异的隋唐乐舞。
    (3)辉煌灿烂、世界领先
    如雕版印刷术和火药。
    (4)泽被东西、影响深远
    隋唐文化促进亚洲和世界文明的进步。
    高考真题演练:
    1.(2022·全国高考乙卷)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答案:正确选B。
    【解析】考点:隋唐时期的文化——书法艺术。
    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楷书盛行,楷书具有字体方正、笔画工整、遒劲有力的特点,与材料形象化的描述相符,B项正确;小篆是秦朝时期的字体,且篆书比较舒朗,具有曲线美,排除A项;行书与草书都具有灵活、流动的特点,以适意为主,不要太受法度之限制,与材料信息不相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2.(2020·全国高考Ⅲ卷)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
    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
    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
    答案:正确选B。
    【解析】考点:隋唐时期的文化——书法艺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旭是唐代著名的草书书法家,其中草书字体具有写意性强和灵动性等特征。从材料可知张旭从公主与挑夫争着走路和观看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得草书笔法的意境和草书笔法的神韵。这说明当时书写气象的开放性和灵动性,B正确;A是楷书的特征,排除;材料与书写笔画的繁杂性无关,C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张旭书法的开放性,内敛性的说法错误,故排除D项。故选B。
    3.(2020·全国高考Ⅰ卷)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答案:正确选C。
    【解析】考点:隋唐时期的文化——绘画的价值。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也展现了唐代美术发展水平,承载着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双重价值,C项正确;西域指新疆以及更西的地方,《步辇图》的画面上没有反映西域风情,A项错误;《步辇图》中没有体现市民生活和市井风情,B项错误;《步辇图》中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重视想象、突出情感等特点,D项错误。
    4.(2020·全国高考Ⅱ卷)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答案:正确选C。
    【解析】考点:隋唐时期的文化——壁画艺术的史料价值。
    根据材料“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等信息可知,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为其发现实物“佛光寺”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说明此类壁画可与文化遗存互证,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的壁画应源于现实中的实物,而不是源于艺术想象,A项错误;材料所述壁画能够为发现其实物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一定程度上能够还原历史真实,但不能表述为“完整”,B项错误;材料所述壁画对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不是来自于学者的发掘,D项错误。
    5.(2019·全国高考Ⅲ卷)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正确选D。
    【解析】考点:隋唐时期的文化——儒学的演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在服饰上比较保守。由材料中佛像的衣衫单薄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塑像艺术受到儒家思想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ABC选项排除。
    6.(2019·全国Ⅰ卷)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答案:正确选C。
    【解析】考点:隋唐时期的文化——文化生活。
    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答案为C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排除A项;唐玄宗《观拔河俗戏》的信息反映宫廷娱乐,无法得出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的结论,排除B项;唐代诗歌题材多元,D项说法片面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7.(2021·辽宁高考)唐朝要求弘文馆生、崇文馆生研习经史须用官方正音“读文精熟”;科举考试须使用官方颁布的韵书;吏部将“言辞辩正”作为铨选四项标准之一。这些规定有利于
    A.文化交流
    B.扩大选官基础
    C.澄清吏治
    D.推动方言传播
    答案:正确选A。
    【解析】考点:隋唐时期的文化——书法艺术。
    根据材料“用官方正音‘读文精熟’”、“使用官方颁布的韵书”、“将‘言辞辩正’作为铨选四项标准之一”等信息可知,这些规定有利于文化交流发展,A项正确;科举制有利于扩大选官基础,排除B项;材料与吏治现象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强调使用官方语言,不是推动方言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
    8.(2021·天津高考)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
    A.书法实用性加强
    B.书法流派的统一
    C.竹简木牍的应用
    D.纸张使用的推广
    答案:正确选D。
    【解析】考点:隋唐时期的文化——科技:四大发明。
    根据所学,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所依托的条件主要是纸的改进,命名其有了更好传播的载体,D项正确;自发到自觉,其实用性减弱,排除A项;统一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竹简木牍的应用不利于书法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思维导图:
    相关教案

    历史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案,文件包含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教师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学生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案及反思,文件包含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教师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单元质量评价六第6章试卷学生版2023-2024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6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案--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第6讲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案--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共12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