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1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1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01
    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1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02
    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1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03
    还剩3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1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1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双文本,文学类阅读-单文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1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3年辽宁省教研联盟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科学春天的到来,大量的科幻作品涌现,其中有好的也有不太好的。这就引起了科幻到底应该是科普性更强还是文学性更强的争论。在时任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先生的主导下,科幻应该姓“科”的观点最终占了上风。那么我们用钱老的观点,即科幻应该是科学家头脑中的幻想来衡量当前大获赞扬的两部科幻影视作品《流浪地球2》和《三体》,显然,它们都更像是姓“科”,这两部作品还包含了未来科技走向大规模工业化的幻想,甚至包含了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哲学思考。
    如乐《流浪地球2》除了“太阳带来的氦闪末日使人类不得不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个设定与科学原理偏离得远了点儿之外,其中大部分太空科技和信息科技的内容都应该是符合基本科学原理的。虽然,未来的技术路线是不是朝着那个方向走,或者说技术和经济可行性是否容许那些方向成为现实并不是十分确定。但是这些技术场景也许就是存在于科学家和工程师头脑中的梦想。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人类为了生存下去选择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故事背景,就成就了一个可以说是基本上姓“科”的科幻电影。
    关于姓“科”的特点,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那就是科幻作品中的科技内容对未来的科技发展或许真的会有贡献。回头看库布里克导演的经典电影《2001太空漫游》,其在1968年上映时,美国的阿波罗登月飞船还在研制过程中。直到1969年7月20日,人类才第一次真正登上了月球,比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人类登月晚了1年。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科学幻想走在前面,而人类科技的发展走在后面的例子。因此,识别一个科幻作品是否真的姓“科”,就是看看它其中的科技内容,是不是在多年后真的实现了。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科幻和现实之间的互动。与此类似的,有些科学家的梦想并不违背科学原理,但是目前并没有找到有效的技术实现途径,比如通过基因再造生命,《侏罗纪公园》有涉及。但这仍然可以属于姓“科”的科幻范畴。那些不违反科学原理,但是仍未实现的幻想,正是当下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
    回到我们当前面对的中国科幻影视如何发展的问题。我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发展更多的姓“科”的科幻作品。这确实很难,需要更多的姓“科”的科幻文学作品(IP)作为基础。当然,如果创作者有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背景,就再好不过了,就像刘慈欣本身就是一个电脑工程师一样。中国有9000万科技从业人员,我相信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如果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人,可以将其编成故事,那就是科幻的故事。他们可以让这些梦想在故事中,乃至在改编后的科幻影视作品中变为“现实”。
    为了达到吸引观众的效果,目前科幻影视作品中,通常都是写灾难故事。这种故事具有最大的张力,并在这种张力下容易暴露人性的善与恶,产生共情,从而使创作者可以将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投射给他们。但是,这类故事讲多了,就难免会雷同。
    好在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科技大发展的阶段,特别是我们很多的科技领域正在从跟踪走向引领,大量新的科技梦想将在未来20-30年内逐渐涌现。这就为中国科幻作品和影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创作温床和超越国外科幻的机会。
    (摘自吴季《中国需要更多姓“科”的科幻作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争论科幻作品是科普性更强还是文学性更强的原因是作品大量涌现且质量参差不齐。
    B.当前大获赞扬的两部科幻影视作品《流浪地球2》和《三体》被钱学森先生认为都更像是姓“科”的。
    C.科幻作品中有些内容看似不符合现实科技发展,但没有违背科学原理,这样的作品也是姓“科”的。
    D.科幻电影大都讲述灾难故事,这是因为其张力大,可以暴露人性,使观众产生共情,将创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投射给观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例子具体、有代表性,有数据支撑,语言严谨又不失生动,通俗地介绍了关于中国科幻影视作品的相关内容,是一篇具有知识普及性的科普文。
    B.文章作者认为《流浪地球2》虽然有不切合科学实际之处,但其中的太空科技和信息科技内容大部分应该是符合基本科学原理的。
    C.文章举了1968年上映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例子,证明了科幻作品中的科技内容能够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D.文章作者认为中国的科技从业人员可以将梦想编成科幻故事,在影视作品中实现梦想。
    3.下列科幻影视作品符合钱学森先生的观点的一项是(   )
    A.电影《沙丘》中,一个被黄沙填埋的星球中存在大量香料,沙丘中还有怪物,人类族群通过星际旅行展开资源抢夺争斗。
    B.电影《降临》讲述了外星飞船降临地球,发出讯号,一名语言学家破解了外星语言之谜,帮助外星文明解决了3000年后要面临的毁灭性打击。
    C.电影《重返地球》中,在地球遭遇毁灭,人类移居外星1000年后,一对关系不合的父子因坠机意外回到地球,展开了一场险象环生的徒步穿越。
    D.电影《星际穿越》中,地球因环境问题导致了粮食危机,曾是航空航天局的主人公创造四维超正方体,通过黑洞完成了数据传输。
    4.根据材料内容,请谈一谈中国科幻影视未来应如何发展。
    5.《阿凡达》:2154年,RDA公司通过反物质飞船将前海军陆战队员杰克带到“潘多拉”星球,通过地球人与纳美人的DNA混血将杰克创造成阿凡达,以此图谋取得“潘多拉”星球的资源。请分析电影《阿凡达》是否姓“科”,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2023年辽宁省教研联盟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黄昏
    季羡林
    ①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他们便有个黄昏。但是,年滚着年,月滚着月,他们活下去有数不清的天,也就有数不清的黄昏。我要问:有几个人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
    ②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的时候,他们醒转来,开始去走一天的路。他们走着,走着,走到正午,路陡然转了下去。仿佛只一溜,就溜到一天的末尾,当他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地压在他们的心头。他们知道:夜来了。不久,薄冥的夜色糊了他们的眼,也糊了他们的心。他们在低隘的小屋里忙乱着,把黄昏关在门外。
    ③这黄昏,像一个春宵的轻梦,不知在什么时候漫了来,在他们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么时候去了。
    ④黄昏走了。走到哪里去了呢?不,我先问:黄昏从哪里来的呢?这我说不清。又有谁说得清呢?倘若我们想了开去,想到北方的北冰洋,我们可以在想象里描画出:白茫茫的天地,白茫茫的雪原。再往北,在白茫茫的天边上,分不清哪是天,是地,是冰,是雪,只是朦胧的一片灰白。朦胧灰白的黄昏不正应当从这里蜕化出来么?
    ⑤然而,蜕化出来了,却又扩散开去。漫过了大平原,大草原,留下了一层阴影;漫过了大森林,留下了一片阴郁的黑暗,漫过了小溪,把深灰色的暮色溶入淙的水声里;又漫过了寂寞的沙漠,来到我们的国土里。我能想象:倘若我迎着黄昏站在沙漠里,我一定能看着黄昏从辽远的天边上跑了来,跑了来,仍然只是留下一片阴影,又跑了去,来到我们的国土里,随了弥漫在远处的白茫茫的烟,随了树梢上的淡淡的金黄色,也随了暮鸦背上的日色,轻轻地落在人们的心头,又被人们关在门外了。
    ⑥但是,在门外,它却不管人们关心不关心,寂寞地,冷落地,替他们安排好了一个幻变的又充满了诗意的童话般的世界,朦胧微明,正像反射在镜子里的影子,它给一切东西涂上银灰的梦的色彩。它带来了阒静,你听:一切静静的,像下着大雪的中夜。幽美的轻适的阒静软软地粘粘地浓浓地压在人们的心头。黄昏真像一首诗,一支歌,一篇童话,像一切美到说不出来的东西。说不出来,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会;意会之不足,只能赞叹。——然而却终于给人们关在门外了。
    ⑦黄昏是寂寞么?但是寂寞也延长不多久。黄昏仍然要走的。也真地不能久留,一瞬眼,这黄昏,像一个轻梦,只在人们心上一掠,留下黑暗的夜,带着它的寂寞走了。
    ⑧走了,真地走了。现在再让我问:黄昏走到哪里去了呢?这我不比知道它从哪里来的更清楚。我们知道的,只是,它走了,带了它的寂寞和美丽走了,像一丝微,像一个春宵的轻梦。
    文本二:
    黄昏
    茅盾
    海是深绿色的,说不上光滑;排了队的小浪开正步走,数不清有多少,喊着口令“一二一”似的,朝喇叭口的海塘来了。挤到沙滩边,啵澌!——队伍解散,喷着忿怒的白沫。然而后一排又赶着扑上来了。
    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拍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气来的波浪。
    风在掌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像个大眼睛,闪射着金光。满海全是金眼睛,全在跳跃。海塘下空隆空隆地腾起了喊杀。
    而这些海的跳跃着的金眼睛重重叠叠一排接一排,一排怒似一排,一排比一排浓溢着血色的赤,连到天边,成为绀金色的一抹。这上头,半轮火红的夕阳!
    半边天烧红了,重甸甸地压在夕阳的光头上。
    忿怒地挣扎的夕阳似乎在说;
    ——哦,哦!我已经尽了今天的历史的使命,我已经走完了今天的路程了!现在,现在,是我的休息时间到了,是我的死期到了!哦,哦!却也是我的新生气快开始了!明天,从海的那一头,我将威武地升起来,给你们光明,给你们温暖,给你们快乐!
    呼——呼——
    风带着永远不会死的太阳的宣言到全世界。高的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汪洋的太平洋,阴郁的古老的小村落,银的白光冻凝了的都市,——一切,一切,夕阳都喷上了一口血焰!
    两点三点白鸥划破了渐变为赭色的天空。
    风带着夕阳的宣言走了
    像忽然熔化了似的,海的无数跳跃着的金眼睛摊平为暗绿的大面孔。
    远处有悲壮的笳声。
    夜的黑幕沉重地将落未落。
    不知到什么地方去过一次的风,忽然又回来了;这回是打着鼓似的:勃仑仑,勃仑仑!不,不单是风,有雷!风挟着雷声!
    海又动荡,波浪跳起来,轰!轰!
    在夜的海上,大风雨来了!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羡林的这篇散文以大朴无华为其主要特点,没有华彩铺陈,将一卷黄昏来去图悄然展示在读者面前。
    B.文本一中多次出现“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的日色”这些意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作者正是想要用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意象来唤起读者心理的共鸣。
    C.文本二中作者对黄昏,不是孤立地直笔描写,而以大海为背景,以海浪色彩的变幻来烘托映衬、使深绿色的海、火红的夕阳、烧红了半边天的晚霞,交织、融合。
    D.古往今来,一些骚人墨客,面对黄昏多抒发时光流驶、世代沉沦之感,如李义山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这两篇另辟新境,表达了对黄昏独特的感受,体现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7.关于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文章在写法上不落俗套。文本一着重运用了超凡的想象,用纷繁的景象编织了一幅疏密有致,清幽寂静的黄昏图;文本二通篇不着“黄昏”二字,而黄昏之态极其生动、鲜明。
    B.文本二中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海浪的自然运动拟成人类的有规律步行,波浪跳跃着,翻滚着,喊杀着。
    C.文本一第⑥段的画线句子从视觉的角度写色彩,写出了黄昏有一种幽美的轻适的阒静。从听觉的角度写声音,写出了黄昏如梦似幻、朦胧微明的特点。
    D.文本一第③段,作者把“黄昏”比喻成“轻梦”,写出了黄昏朦胧、美丽的特点“心上一掠”“不知在什么时候去了”,写出了黄昏短暂易逝,来去无踪。
    8.文本一中,作者反复提到“黄昏给人们关在门外了”,这样说有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9.两个文本中“黄昏”的特点各不相同,作者也借不同的“黄昏”表达了不同的感悟。请结合文本分析。

    (2023届辽宁省教研联盟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选段)
    巴金
    有一天,觉新的幻梦终于被打破了,很残酷地打破了。事实是这样: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
    “你现在中学毕业了。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我也希望早日抱孙。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我在外面做官好几年,积蓄虽不多,可是个人衣食是不用愁的。我现在身体不大好,想在家休养,要你来帮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个内助。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好了。下个月十三是个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今年年内就结婚。”
    这些话来得太突然了。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声,只是点着头。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虽然父亲的眼光依旧是很温和的。
    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是的,他也曾做过才子佳人的好梦,他心目中也曾有过一个中意的姑娘,就是那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钱梅芬)。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梦想他将来的配偶就是她,而且祈祷着一定是她,因为姨表兄妹结婚,在这种绅士家庭中是很寻常的事。他和她的感情又是那么好。然而现在父亲却给他挑选了另一个他不认识的姑娘,并且还决定就在年内结婚,他的升学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个“她”。对于他,这实在是一个大的打击。他的前程断送了。他的美妙的幻梦破灭了。
    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
    到了订婚的日子他被人玩弄着,像一个傀儡;又被人珍爱着,像一个宝贝。他做人家要他做的事,他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他做这些事,好像这是他应尽的义务。到了晚上这个把戏做完贺客散去以后,他疲倦地、忘掉一切地熟睡了。从此他丢开了化学,丢开了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他把平日翻看的书籍整齐地放在书橱里,不再去动它们。他整天没有目的地游玩。他打牌,看戏,喝酒,或者听父亲的吩咐去作结婚时候的种种准备。他不大用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
    不到半年,新的配偶果然来了。祖父和父亲为了他的婚礼特别在家里搭了戏台演戏庆祝。结婚仪式并不如他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他自己也在演戏,他一连演了三天的戏,才得到了他的配偶。这几天他又像傀儡似地被人玩弄着;像宝贝似地被人珍爱着。他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他只有疲倦,但是多少还有点兴奋。可是这一次把戏做完贺客散去以后,他却不能够忘掉一切地熟睡了,因为在他的旁边还睡着一个不相识的姑娘。在这个时候他还要做戏。
    他结婚,祖父有了孙媳,父亲有了媳妇,别的许多人也有了短时间的笑乐,但他自己也并不是一无所得。他得到一个能够体贴他的温柔的姑娘,她的相貌也并不比他那个表妹的差。他满意了,在短时期内他享受了他以前不曾料想到的种种乐趣,在短时期内他忘记了过去的美妙的幻梦,忘记了另一个女郎,忘记了他的前程。他满足了。他陶醉了,陶醉在一个少女的爱情里。他的脸上常常带着笑容,而且整天躲在房里陪伴他的新婚的妻子。周围的人都羡慕他的幸福,他也以为自己是幸福的了。
    (有删改)
    家(选场)
    曹禺
    (新婚之夜,闹房的人都走了,洞房里新郎觉新与新娘瑞珏终于默默相对)
    [瑞珏轻微的咳嗽,又低下眉。
    觉新:(望望珏,又转过身长叹)唉!(走近窗前较远的一头,把另一扇窗扇又打开,屋子里渐渐浸进深夜的寒气。外面杜鹃在湖滨单独而寂寞地低低呼唤了一两声,又消歇了)
    瑞珏:(缓缓地抬起头,漆黑的眸子怯怯地向四面觑视,闪露出期侍抚慰的神色。一种孤单单的感觉袭进她的心里,使这离开了家的少女,初次感觉复杂到不可言状的情怀。她低头叹了一口气,一时眼前的恐惧,希望,悲哀,喜悦,慌乱,都纷杂地汇涌在心底,终于变成语言,低低地诉说出来,声音亲切温婉,十分动听,如湖边的一只小鸟突然在夜半醒来,先还凄迷地缓缓低转,逐渐畅快而悲痛地哀歌起来)哦,这真像押着宝啊,不知他是美,是丑,是浇薄,是温厚,也不管日后是苦,是甜,是快乐,是辛酸,就再也不许悔改。就从今天,这一晚!
    觉新:(缓缓摇首)唉!……梅呀,为什么这个人不是你?
    瑞珏:(翘盼)他……他想些什么?这样一声长叹!天多冷,靠着窗还望些什么哪?夜已过了大半!
    觉新:(同情地)这个人也可怜,刚进了门就尝着了冷淡!就是对一个路人,都不该这样,我该回头看看她,哪怕是敷衍。可就在这间屋,这间屋,我哪忍?我不愿回头,为着你,梅,我情愿一生蒙上我的眼!
    瑞珏:(期盼地)他怎么还不转过头来?什么事啊引他想得这样深?这神情,仿佛在哪里见过。像渔船进了避风的港。我的心忽然这样宁静。一个人能这样深沉的叹息,我懂,总该有些性情!
    觉新:(犹豫)可我还是该回过头去吧?
    瑞珏:(纳闷)他在念着谁?不说一句话。
    觉新:(又转过去)不,我情愿再望望月色,这湖面上的雾,雾里的花。
    瑞珏:(猜测着)他像要来怎么又不来?别,别他也是像我一样地怕吧?
    [夜风吹动窗帷。
    ……
    (三个弟弟想躲在床下偷听,但发出声音被觉新发现,最终被仆人带走)
    觉新:(仿佛抱歉地)我们家的孩子真多!
    瑞珏:(出她的意外,愣了一下,诚挚地)我,我喜欢!
    [湖边的杜鹃一声声酣快地低唱。
    瑞珏:(低声怯怯地)天快亮了吧?
    觉新:(很温和地)嗯,还早吧?第一遍鸡还没有叫呢。
    [杜鹃声。
    瑞珏:(望新,谛听)这是什么叫?
    觉新:(渐渐觉她可亲)杜鹃。这外面是一片湖。
    瑞珏:(欣悦)一片湖?(不觉走到窗前,杜鹃声)今年杜鹃叫得这么早。
    觉新:(望着她的背影)嗯,湖边上有梅花。
    瑞珏:(扶了窗槛向外望,天真地)多好的梅花啊,像一大片雪。
    觉新:(也跟过去)嗯。(忽然)你,你喜欢梅么?
    瑞珏:(感到一阵强烈的快乐,声音几乎是抖抖地)我喜欢。(羞怯地回过头望着床)那床上不是?
    觉新:(立刻走到床前,向帐檐凝了一刻,回头)你绣的?
    瑞珏:(低头腼腆地)嗯。
    觉新:(不由得低声称赞)好。(望望窗户迟疑一下,忽然去把妆台上油灯吹熄,像是询问她的赞许)吹了灯?
    [灯熄了,窗外月光如水,泻进屋内。屋里只有桌上龙凤烛的低弱的光,照着一角。
    瑞珏:(没有惊讶,自然而宁贴地)嗯,吹了灯好看月亮。
    [觉新十分快慰,仿佛遇见一个故友,而又不敢冒认,那样欣欣然,涩涩然地,微微点头,望着她。然后走到窗前,把整个一排长窗窗幔完全拉开。窗扇是新方才就开开了的。此刻在一片迷离的月光下,湖波山影,和远远雪似的梅花像梦一般地从敞开的窗里涌现在眼前。
    [月明如画,杜鹃轻快响亮地在湖滨时而单独,时而成双,又时而一先一后地酣唱。
    (有删改)
    10.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觉新父亲立足觉新年龄和未来处境、父亲与自己的心理、家庭状况、自己的意愿等方面与觉新的谈话,可以看出他考虑周全并对觉新充满温情与爱护。
    B.小说中“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不大用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展现出觉新稚嫩软弱的青年形象。
    C.小说中在描写觉新订婚与结婚时,两次提到“傀儡”“宝贝”,虽然句式不同,但都说明了觉新的处境,“傀儡”表现觉新的不自由,也为作品主题服务。
    D.从两个文本看,瑞珏是一个相貌俊美,声音温婉动听,处处为觉新着想、温柔体贴,交谈中让觉新感到快慰,新婚之夜内心忐忑、紧张、情绪纷杂的姑娘。
    11.下列对选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作品都注重心理描写,小说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描写,而剧本通过舞台说明、心理独白等表达,从效果看,剧本更胜一筹。
    B.剧本中,杜鹃声贯穿始终,成为背景音效,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而且杜鹃声的变化也与主人公心境变化相契合,创作技巧高超。
    C.两人都喜欢“梅”,“梅”成为两人深入交流的媒介,但觉新想的梅却比瑞珏的含义丰富,还有对表妹的思念,这是瑞珏不了解的。
    D.剧本中,剧情的推进独具匠心,通过三兄弟在床下被发现并带走的情节设计,使文章由前文的心理独白向对话过渡,水到渠成。
    12.请分析剧本中划线的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13.戏剧冲突是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请分析剧本呈现的戏剧冲突。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2023届辽宁省朝阳市一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节
    徐纪周 朱俊懿 白文君
    新华里小区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伴随着春晚开场的喜庆音乐,这一切突然被警车鸣笛声所打破。楼下围着不少看热闹的群众。在朝着楼上的窗户查看,虽然窗户紧闭但还是会有惨叫声偶尔传出。安欣和李响身着便装,举着警官证,分开人群挤进去。到了唐家门口,发现唐家房门大开,屋里一片狼藉。唐小龙和唐小虎挥着棒子带着另外的治安员围着地上一个人死命踹着。地上的人佝偻成一团,一动不动。
    一马当先的安欣见状,大喝一声。“警察!住手!”
    李响举起证件:“你们,蹲下!抱头!”
    其他人看着安欣和李响都怂了下来,乖乖蹲下。
    唐小龙还在顽抗挣扎:“警察同志,是我们报的警!地上那个人才是你们要抓的抢劫犯!”
    安欣和李响对视一眼,疑惑地望着地上那个遍体鳞伤的人——高启强满脸鲜血,捂着肚子,疼得抽搐。
    刑侦队的审讯室里,高启强被铐在凳子上,脸上的伤口简单包扎了一下,鼻青脸肿的高启强低着头一句话不说。
    李响咳嗽一声:“没事是吧?那就交代一下吧,为什么入室抢劫?这大过年的你是不是疯了?”
    “我没抢劫,是他们恶人先告状!”
    李响看着高启强:“你还有理了是吧,好。你说说,大年三十,你跑到人家家里干什么?还把人家电视砸了。”
    高启强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想要站起来,因为手铐铐在凳子上站了几次都没站起来:“电视是我的!我送给他们,让他们给砸了!说是砸了也不还给我!”
    高启强头上青筋暴起,刚刚包扎好的伤口又开始流血。安欣拿条毛巾递给他捂着伤口,又倒了杯水放到他面前。
    “我是卖鱼的,在旧厂街菜市场有个摊位。小龙小虎兄弟俩,是菜市场管理处的治安员,其实就是恶霸。每个月除了摊位租金,还要单给他们交一份管理费。年后菜市场要装修,租金、管理费都要涨,就这还不一定能续租。这个摊位是我一家唯一的收入,为了保住它,我只能给他们上礼……”
    听着高启强的讲述,安欣不自觉地产生了共情,等高启强说完,安欣的愤怒已经溢于言表,一直在旁边记录的李响在桌子下面碰碰他的膝盖,然后面无表情地看着高启强:“你先动的手是吗?”
    高启强忽然咆哮了起来:“是,是。但我没有抢劫!”
    李响猛地一拍桌子,“你喊什么?你还有理了?不管你们因为什么发生的纠纷,寻衅滋事肯定够了。”
    高启强焦急了起来,他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有些哀求地说:“你们说怎么定,就怎么定,我认,但是能不能放我回去过个年?我弟弟妹妹还在家等我吃年夜饭呢。”
    安欣看了一眼高启强安抚道:“你放心,我们会核实情况……”
    正说着,外面一名值班的女警探出脑袋。“安欣!门口有人找你。”
    安欣一出市局大门,被冷风吹得一哆嗦。崔姨惦记着安欣,给他送来了头锅的饺子和几个年夜菜让他跟值班的同事一起吃,安欣感动地看着崔姨离开的背影,却看到了从墙角里怯生生走出来的高启兰和高启盛兄妹俩,两人一个抱着大衣,一个搂着小饭盒。确认了高启强确实在里面之后,高启兰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我是他妹妹,警察大哥,我哥绝对是好人!”
    安欣看着兄妹二人:“你们先回去吧,等我们了解清楚情况,不会让他受委屈的。”
    高启盛连忙说:“那……能不能麻烦您,把这个大衣和饺子带给他?他出门时候穿得太少了。”
    高启兰也紧着插嘴:“警察大哥,能不能让我们进去陪着我哥?今天是大年夜,一家人要在一起过的。”
    安欣为难地看着兄妹二人:“这里是公安局。”
    高启兰点点头:“我知道,我不怕,这里不是最安全最公平的地方吗?”
    拗不过二人,安欣只好将他们带进了值班室里,高启兰用冻得发红的手,把简陋的双层饭盒打开,一层小菜,一层饺子,都凉透了,黏糊糊粘成一坨。
    按照规定,他们带来的东西不能交给高启强,安欣便想了个主意,他将值班室的门打开,又去对面的审讯室给高启强送了些崔姨带来的饺子,高启强从安欣故意留下的门缝里隐约可以看到值班室的弟弟妹妹。
    安欣看了高启强一眼:“高启强,你家人来给你送年夜饭了。”
    李响正在整理笔录,听见安欣的话连忙正色道:“不行啊,不能跟家属接触。”
    安欣向李响使了一个眼色小声地说:“我知道。这饺子是我的。”
    对面电视里正在放春晚的小品,笑声一阵响似一阵。
    他回过头,看高启强手里捧着饺子正哽咽着,“快吃啊,都坨了!”
    高启强点点头囫囵地把饺子吞下去。里面的高启强和外面的兄妹都吃崔姨给自己送来的饭菜,也算是他们一家人一起吃了顿年夜饭。
    安欣看着一脸带伤的高启强:“味道怎么样?”
    高启强眼泪瞬间从眼角滑落,可他却慢慢地笑着说:“……好吃!”
    隔壁的值班室里,春晚正好演到阎维文的歌曲《举杯吧,朋友》。
    在李响的注视下,高启盛和高启兰一边吃一边抹着眼泪。
    音乐声中,审讯室里的高启强抬起头,两眼通红。“安警官,我知道我不配,但是我叫你一声兄弟。以后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说。还有,明年,请你到我家去吃年夜饭。”
    安欣点点头:“只要你们答应我以后别冲动,遵纪守法,遇到困难来找警察。我就去。”
    高启强哽咽着:“我记住了!”
    安欣微微一笑,捏起一个饺子放进嘴里。
    (节选自《狂飙》,有删改)
    1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佝偻成一团,一动不动”“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眼泪瞬间从眼角滑落”……这些细节的变化反映出高启强被审讯时的心理变化历程。
    B.“简陋的双层饭盒”“怯生生走出来”,这些细节与文中高启强的自述相互契合,由此可知高启强一家人谋生的不易。
    C.面对高启强的真情邀约,安欣的回应既流露情谊又彰显原则,这传递出了小说弘扬的价值观念。
    D.饱受欺凌的鱼贩高启强因安欣的一次相助互相结缘,小说结尾传递出警民携手维护正义的美好愿景。
    15.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全知视角进行创作,客观冷静、多角度地展开情节叙述,善于在不同人物、事件中自由切换。
    B.大量人物对话、倒叙手法的使用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各种细节描写亦成就了叙事节奏上的张弛有度。
    C.饺子、春晚小品、春晚歌曲的出现使小说故事的发展更贴近真实化、生活化,易让读者产生共情与共鸣。
    D.作者有意从日常生活中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小事物揭示重大主题,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展开联想。
    16.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17.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塑造安欣这一警察形象的。

    (2023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二模(高考适应性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丰子恺
    阿宝,我和你在世间相聚,至今已十四年了,在这五千多天内,我们差不多天天在一处,难得有分别的日子。我看着你呱呱坠地,嘤嘤学语,看着你由吃奶改为吃饭,由匍匐学成跨步。你的变化微微地逐渐地展进,没有痕迹,使我全然不知不觉,以为你始终是我家的一个孩子,始终是我们这家庭里的一种点缀,始终可做我和你母亲的生活的慰安者。然而近年来,你态度行为的变化,渐渐证明其不然。你已在我们的不知不觉之间长成了一个少女,快将变为成人了。古人谓“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我现在反行了古人的话,在送你出黄金时代的时候,也觉得悲喜交集。
    所喜者,近年来你的态度行为的变化,都是你将由孩子变成成人的表示。我的辛苦和你母亲的劬劳似乎有了成绩,私心庆慰。所悲者,你的黄金时代快要度尽,现实渐渐暴露,你将停止你的美丽的梦,而开始生活的奋斗了,我们仿佛丧失了一个从小依傍在身边的孩子,而另得了一个新交的知友。“乐莫乐于新相知”,然而旧日天真烂漫的阿宝,从此永远不得再见了!
    记得去春有一天,我拉了你的手在路上走。落花的风把一阵柳絮吹在你的头发上、脸孔上和嘴唇上,使你好像冒了雪,生了白胡须。我笑着搂住了你的肩,用手帕为你拂拭。你也笑着,仰起了头依在我的身旁。这在我们原是极寻常的事:以前每天你吃过饭,是我同你洗脸的。然而路上的人向我们注视,对我们窃笑,其意思仿佛在说:“这样大的姑娘儿,还在路上教父亲搂住了拭脸孔!”我忽然看见你的身体似乎高大了,完全发育了,已由中性似的孩子变成十足的女性了。我忽然觉得,我与你之间似乎筑起一堵很高、很坚、很厚的无影的墙。你在我的怀抱中长起来,在我的提携中大起来;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一刹那间我心中感到深痛的悲哀。我怪怨你何不永远做一个孩子而定要长大起来,我怪怨人类中何必有男女之分。然而怪怨之后立刻破悲为笑。恍悟这不是当然的事,可喜的事吗?

    记得去年有一天,我为了必要的事,将离家远行。在以前,每逢我出门了,你们一定不高兴,要阻住我,或者约我早归。在更早的以前,我出门须得瞒过你们。你弟弟后来寻我不着,须得哭几场。我回来了,倘预知时期,你们常到门口或半路上来迎候。我所描的那幅题曰《爸爸还不来》的画,便是以你和你的弟弟等我归家为题材的。因为我在过去的十来年中,以你们为我的生活慰安者,天天晚上和你们谈故事、作游戏、吃东西,使你们都觉得家庭生活的温暖,少不来一个爸爸,所以不肯放我离家。去年这一天我要出门了,你的弟妹们照旧为我惜别,约我早归。我以为你也如此,正在约你何时回家和买些什么东西来,不意你却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说你有种种玩意可以骗住弟妹们的阻止和盼待。原来你已在我和你母亲谈话中闻知了我此行有早去迟归的必要,决意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了。我此行感觉轻快,但又感觉悲哀。因为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
    以上原都是过去的事,但是常常切在我的心头,使我不能忘却。现在,你已做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的世间去了。我觉得你此行比出嫁更重大。古人送女儿出嫁诗云:“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你出黄金时代的“义往”,实比出嫁更“难复留”,我对此安得不“结中肠”?所以现在追述我的所感,写这篇文章来送你。你此后的去处,就是我这册画集里所描写的世间。我对于你此行很不放心。因为这好比把你从慈爱的父母身旁遣嫁到恶姑的家里去,正如前诗中说:“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事姑取甚样的态度,我难于代你决定。但希望你努力自爱,勿贻我忧而已。
    约十年前,我曾作一册描写你们的黄金时代的画集(《子恺画集》)。其序文(《给我的孩子们》)中曾经有这样的话“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写这些话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而现在你果然已经“懂得我的话”了!无常迅速,念此又安得不结中肠啊!
    (选自《丰子恺散文精选》,有删改)
    1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女儿的成长,作者怀有复杂情感:既欣喜于孩子的日渐成熟懂事,又悲伤于孩子童真烂漫的逐渐消逝。
    B.身体的变化、性别的差异、世俗的眼光……这些俨然已成为作者与女儿之间情感正常沟通的主要障碍。
    C.作者为阿宝今后将面对的婚姻生活、婆媳关系等问题感到忧心,同时亦勉励女儿努力自爱,积极面对。
    D.“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纵观全文,作者以绘画、撰文等实际行动为这句话做出了情真意切的诠释。
    19.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呱呱”“嘤嘤”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阿宝儿时学走路、学说话时的情状,拟声词的运用亲切自然,使读者身临其境,增加叙事语言的音乐性。
    B.“渐渐”“微微”等叠音词在反复重申的同时,还让句子语气缠绵,表现了作者对阿宝黄金时代的留恋,同时协调音韵,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C.“匍匐”“烂漫”等双声叠韵词表现出阿宝儿时的行动方式和形象特征,节奏和音韵回环荡漾、和谐悦耳,易使读者在听觉上形成审美感受。
    D.“谈故事、作游戏、吃东西”,展现了温暖和谐的家庭生活场景,恰当的停顿让读者有时间一同回味咀嚼,使语言灵活、舒缓,充满音韵美。
    20.“闲话”语境是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一大特色。丰子恺总能从一般的闲谈起笔,在不经意的话语中给人以警醒,虽为“闲话”但并非无聊之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特色。
    21.丰子恺的漫画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请概述漫画《爸爸回来了》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画作的含义。

    (2023届辽宁省辽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去路
    靳以
    落日把金子般的光辉扑向了地面,原野显得更寥廓、更寂寞了。成群的鸟惊惶地飞了来,叫着,寻找着自己的窠,在这残弱的余光里,它们要回到它们的家,不然,它们将迷失在陌生的地方。
    河的右岸有五座大大小小的坟墓,在坟墓旁仰卧着一个中年男子,他好像已经来了些时候,眼睛茫茫地望着,像是在想着些什么又像是没有想什么。
    也许因为有点疲倦了,他转过身去,他的脸望着那坟墓——那里面睡着他的母亲,他的妻和他的儿女。他的家,虽然是在千辛万苦中迁进了关,却在四年里死去了五口人。留下来的只有他,还有一个七岁孱弱的叫作虎儿的孩子。每个黄昏他都躺在这里,任时间流逝,临走时,他都会说:“不要怕,我明天来看你们,有一天,我要你们躺到咱们的家乡去。”
    每当他说到这句话时,他有着莫遏的愤恨,拳头紧紧地握着,即是朝着一无所有的空中,他也要猛烈地挥动着。
    可坟头上的草已经青过三回了,母亲还躺在这地方,她的两个孙儿一个孙女,同时因为急性传染病躺到她的身边也有一年半了;五个月前,她的儿媳妇又因为难产丧失了生命。
    “死了好,都死了吧,不死怎么活下去呢?”
    当他的妻也死了的时候,他就像疯狂了似的喃喃地说着。他没有了家,他们被房东撵出来,到夜来他们睡在别人的屋檐下,太阳还没有冒出来的时候,就要为人家驱逐着,像驱逐没有家的狗。
    他一面哄着虎儿一面挨着路,他疲倦地抬起眼睛来望望前面:哪里是他要去的地方呢?
    一天,在街上他突然遇见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那个男人在他的肩上拍了一下,他迅速地搜索记忆也没想起那个人是谁,可是那个人却豪爽地说着:
    “你不是老杨么?你怎么不记得我了?我是王宾之啊!你不记得那一年我到贵处去,我们见了几面,意气相投,差点没拜了把子?”
    “噢,噢——”他应道,“我想起来了,我们一见就投缘,我称你老弟。”
    “是呵,是呵——”
    “我真眼拙……”
    “我给你引见引见,这是你弟妹。”
    站在那个男人身边的女子,和善地笑着,她全不顾虎儿的污秽脸相,就用手轻轻地抚着他的头。
    “老太太呢,大嫂呢,她们没到关里么?”
    “她们同我一路来了,可是她们都故去了,还有我的四个孩子。只剩这一个了,还不知道怎么样!”
    “你住在哪儿呢?”
    “我……,我没有家。”
    “那住到我们那儿去吧,亲不亲,故乡人,这点脸总得赏给我。她能替你照顾照顾孩子,我也能给你设设法,看有没有什么机会。”
    为了不愿意给别人意想外的麻烦,刚想寻些什么理由推辞,那个女人又在说了:
    “就不用犹疑了,住到我们家去吧。在这个倒霉的年月,谁保得住不要别人帮忙。”
    看到失去母亲的孩子对女人依依的情态,自己就再也不能说什么了,他的眼睛里冒着感激的光,微微地点着头了。
    不知何时,天上忽然扯起来狞恶的黑云,把那在地上浮游着的最后一点光也关住了。这情形是可以带给人一些恐怖的感觉的,可是他觉得这些都没有恐惧的必要,更艰险、更需要胆量的一条路就摆在他的面前。
    像冬日里躲在河下被渔人搅昏了的鱼介一样,在那段时间中,他是十分张皇失措了。一晚的枪声炮声之后,天地就改了样,他模模糊糊地看到这里那里飘着的太阳。
    “这是啥事呵?……”
    年老的母亲不断地喃喃着,连珠地念着佛号;孩子们哭着,妻不知道该怎么是好。
    “你再哭,看鬼子抓了你去灌洋油!”
    他听着那不断的哭声,心更烦乱了,就故意恫吓着。可是这事情并不是没有的,被认为“反日”“反满”的分子,随时随地都被枪杀着。他时时担心着无妄的灾害袭来,于是他觉得,该走到另外的地方去了。
    这天夜里,他没能睡着,有时候才闭起眼就为可怕的噩梦惊醒了,他抹去头上渗出来的一些汗珠,他想着无论如何自己也要离开这里。他知道危险的是他一个人,可是要他丢下老的小的,他怎么放得下心呢?
    到天亮时,他才疲倦地睡着,可是不久就被人摇醒了,有个声音说:
    “……咱们还是合计合计走吧,……我也看透了……不走也不成!”
    他强自睁开眼,就看到那张满是皱纹的母亲的脸。
    来到新城市,他就把一家人安顿好,自己赶到从前服务的机关里去报到,只是因为在非常时期,薪水打了一个大大的折扣。
    “……这也是没有法子,谁叫俺们的家乡丢了呢?……”
    渐渐地他知道了这个城市里的人并不喜欢他们来,因为他们失去了家乡,又多半陷入了困窘,会使房东蒙受一笔欠租的损失。
    现在,只遗留下一个孩子,对他却成了一个麻烦的累赘。孩子时时为病扰害着,不能使他安宁,而且成为他一切悲伤的种子。
    一直到偶然间遇着了友人,他们才又能眠食在屋顶的下面。
    望着病中睡着的孩子,他的眼睛涨满了泪水,孩子突然醒来:
    “是妈吗?妈,我想你——”
    “不,虎儿,我是爸爸,你要喝点水么?”
    孩子好像并没有听见他的话,仍自茫茫地说着:
    “妈,别离开我了,我真怕,妈,你别离开我了,好不好?”
    说完了就又闭上眼睛,轻微的鼻息听得出来,好像始终就未曾醒过。
    他的两行清泪一直从眼角挂下两腮。
    “这一条根也就要断了!”
    他喃喃地说着,他的眉头皱了起来,可是不久又舒展开了。他想着这正是适宜的时候。
    他静静地自己想着,他听得见血管的跳动,一切别的声音却像不复在他的耳朵里显出了。
    他像突然醒转来,在一张小小的方桌前坐了下来,铺了纸,写着:
    你们的好意换来了我的不辞而别,这就是可以使你们想着我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但是我该走了,我该走上我要去的路。你们盼望我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人,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的一家人不是都已经躺到土中了?我不是为着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国家对我们没有好处,它忘了我们,丢弃我们,卑视我们,好像土地是我们自己失去的;我是为了我自己的家!为了我们人民。我们的家都毁了,承你们的好心使我活下来,可是,我决不甘心这样活下去。
    虎儿怕是没有希望了,如果他死了,请你们把他也埋在他的祖母、母亲和兄妹们的身边。有一天我一定要把他们都移回家乡去,不然我就是自己已经躺在那边的土地的下面了。万一他活了下来,也长成一条壮汉,告诉他继续我的志愿,为着他自己的家,为着人民。

    街道正为雨后的茫雾锁住了,走了三五步,他也就消失在这雨雾之中。可是在他的面前,他自己却清楚地看到一条该走的大路,他就勇敢地迈着大步跨上去。
    一九三三年
    (有删改)
    2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死了好,都死了吧,不死怎么活下去呢?”一句充满了悲愤之情,面对国破家亡,他无以为家,只能通过这样的愤激之语来表达内心的愤恨。
    B.文中的王宾之与杨意气相投,不仅在杨生活困厄的时候设法帮助他,也在杨意志消沉的时候鼓励他,激励他要走该走的大路。
    C.文中说虎儿成了一个“麻烦的累赘”,意思是虎儿时时为病扰害着,让他感到悲伤、心神不宁,无法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事业中去,并非真的嫌弃。
    D.当他一家人入关来到新城市后,并没有得到当地人的接纳,睡在屋檐下也会被驱逐,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缺乏同情心的一面。
    2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一开始对“成群的鸟”的描写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东北沦陷后百姓的命运,“惊惶”“寻找着自己的窠”“迷失”正是他们现状的写照。
    B.小说运用插叙的方法,交代了杨一家人在入关前后的所见所闻和不幸遭遇以入关的原因,同时暗示了当时东北被日寇占领的时代背景。
    C.小说善于借助一些特定的意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物心理,如“落日”“黑云”“茫雾”等暗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们的茫然。
    D.小说中画线句运用细节描写,通过眉头的“皱”与“舒”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变化,所谓“适宜的时候”就是指友人的妻子可以照顾虎儿。
    24.小说最后部分全文引用了“信”的内容,请分析其作用。
    25.“哀愤”是靳以小说中的一种突出的情感色彩,这种“哀愤”的色彩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释愤抒情”的传统,形成了新以小说的独特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分析这种艺术风格是如何体现的。

    (辽宁省锦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只喜欢一个人走自己的路
    许渊冲
    ①我过去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现在也喜欢一个人走我的路;将来还要一个人走自己的路。
    ②这是我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一年级写的日记。那时日本侵略军已经占领北平、天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大。
    ③我为什么留恋故乡南昌呢?在20世纪30年代,精江之滨的滕王阁早已名存实亡,再也看不到“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慕卷西山雨”了。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也并不是南昌独有的风光。所以我在江西第二中学读书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乡土之恋。但一等到离乡背井之后,我才发现故乡也像健康一样,在失去后才觉得可贵。司空见惯的小桥流水人家,仿佛也旧貌换新颜了。
    ④后来二中迁到永泰,每逢月夜,我喜欢同医南、燮昌在赣江之滨散步,望着滚滚北流的江水,仿佛它能把我们滔滔不绝的乡思,带回遥远的南昌。这时我们最爱读的诗句,是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⑤我们在江边谈得最多的人物,是教我们国文的汪国镇老师。汪老师的身材矮小,丰富的文史知识浓缩在他胸中;他说话急,恨不得在一小时内讲两小时的课;他走路快,似乎舍不得浪费一秒钟的时间。他给我们讲中国文学史,内容丰富,像亩产千斤的稻田,简直不比大学教授逊色。
    ⑥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后,汪老师写下了下面的词句:“问五湖,哪有尚舟?梦里江卢和泪咽,频洒向故园流。”听说他的学生惨遭杀害,他写了两首哀悼的诗,一首的最后两句是:“一纸难将两行泪,年年心事付征帆。”
    ⑦当日军进攻,南昌动摇时,二中准备近往清江县永泰镇,汪老师坚决不随校南迁。1937年12月10日,我去向他告别,他用毛笔在我的纪念册上写下了十四个大字:旧学新知多致用,得师取友愿齐贤。
    ⑧1938年7月2日,汪老师惨遭日寇杀害。
    ⑨在汪老师遇难时,我们正在参加中学毕业考试。毕业之后,就要确定人生的道路了。我打算报考联大外文系,但是我能考上联大吗?
    ⑩虽然我在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但学习方法非常可笑。我把英文二十六个字母中的最后四个编成口诀:“打泼了油,吓个要死,歪嘴!”这样才勉强记住了。后来学习生词,我又在“儿子”(sons)下面注音“孙子”,在“女儿”(daughters)下面注上“刀豆子”,就是用这样动植物不分、长幼无序的方法死记硬背的,自然对学英文没有什么兴趣。
    到了高中三年级,我在永泰河滨读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英译本,觉得人与自然融洽无间。尝到了学外文的甜头,我的决心就下定了。加上那时浙江大学从杭州迁来江西秦和,也带来了西子湖畔的歌声,我们就跟着大学生唱起英文的《江上彩虹》来,仿佛要用歌声组成彩虹,飞上高不可攀的象牙之塔似的。
    我考取了联大,同时考取的同学有吴琼和万兆凤。还有一个秀外慧中的女同学胡品清,也考取了浙大外文系。说来也巧,她比我大一岁,也比我早几年把唐诗宋词译成英文、法文,在欧美出版。所不同的是,她把诗词译成散体,我却译成韵文。我们四个人都是汪国镇老师的学生,而汪老师本人也是北京大学英文系毕业的,他没有完成的事业,总算是后继有人了。
    回想我们这一班人,当年风华正茂,后来各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现在不是幽明隔绝,就是天各一方了。考取联大之后,我辞别了江西,经过湖南,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看见奇峰林立,漫江流翠,如入仙境。但日本飞机一轰炸,高楼大厦立刻成了断壁残垣,青山绿水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天堂一转眼间化为地狱,我又恨不得立刻回永泰去。正是:
    寄居永泰经风霜,客心日夜忆南昌。无端更渡漓江水,却望永泰是故乡。
    在桂林我还认识了联大数学系的同学廖山涛,他穿一件土布大褂,说一口湖南土话,谁也看不出他是数学考第一的新生,后来会得到第三世界科学院的数学奖。我们同到汽车站买去柳州的票,走这条路的人太多,拥挤不堪,花了十二个小时才挤到票,所以我再也不喜欢走大家走的路了。
    到柳州后,我托人买到了经贵阳去昆明的汽车票,开始了崇山峻岭间的万里长征。远希是白云笼罩的重峦企嶂,身入其境,却成了灰雾朦胧的绿树青山:回顾所来径,又是“苍苍横翠微”了。人生的道路不也是一样吗?在想象的望远镜之前,在回忆的显微镜之下,生活就会发生肉眼看不见的奇光异彩。
    到昆明后,我填了一阕《西江月》词:
    山下白云缭绕,山头马达轰鸣。飞越关山万千重,青天开颜相迎。早有凌霄雄心,今日壮志竟成。魅星楼外树连天,报道已是昆明。
    想当年笳吹弦诵在山城;愿今后桃李花开满园春!
    (有删改)
    2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回忆了“我”在各个学段的人生经历,并将个人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结,以此表达自己的革命精神。
    B.文章开头运用反复手法突出了“我”的清高和孤寂,表达了对人生信念的执着坚守,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C.作者以“崇山峻岭间的万里长征”喻人生之路,“我”回望走过的路,感慨万千,那里充满了艰辛,但又很美好。
    D.作者借诗抒情,一首《西江月》既表现出了“我”实现理想后的满腔豪情,也增强了文章感染力,也与文章开头形成了呼应。
    27.下列各项对汪国镇老师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扁舟”“泪”“故园”等词地表现出汪老师伤感哀愁、心系国事、思念故园的家国情怀。
    B.“旧学……愿齐贤”表现了师生间的深厚情谊以及汪老师对“我”能够学以报国的勉励和师友齐贤的祝愿。
    C.汪老师所写诗句彰显了汪老师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文章更富韵味,这对“我”影响很大。
    D.“一纸难将两行泪,年年心事付征帆”表达了对遇难学生的痛悼之情和老师的归隐之意。
    28.第④段写江边散步,有什么作用?
    29.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2023届辽宁省鞍山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关丁
    冯骥才
    天津是北方头号的水陆码头,什么好吃的都打这儿过,什么好玩的都扎到这儿来。这就把当地的阔少爷们惯坏了——比方北大关丁家的大少爷丁伯钰。
    丁家原本是浙江绍兴的一个望族,祖上在北城外南运河边弄到一个肥差——钞关的主事。不用干活,坐地收钱,眼瞅着金山银山往上长,铜子儿扔着花也花不完。故人叫他家为“大关丁”。
    在天津这码头上,天下各种口味一概全有,好吃的东西五花八门。可是丁大少爷口味个别,他顶爱吃一样,这东西吃不腻吃不够,却并不金贵,也不稀罕,街头巷尾到处见,就是——糖堆。
    一次,一位打京城来的阔少爷来拜访他。一提糖堆,京城阔少问丁大少:“这糖堆在我们京城叫作糖葫芦。老佛爷也爱吃糖葫芦,你可知道?”
    丁大少摇头。京城阔少神气起来,笑道:“老佛爷吃的糖葫芦是仙品,与你们这儿街头货色可是一天一地了。”随后他顺口又说了一句,“现在京城鼓楼前九龙斋饭庄掌勺的王老五,在御膳房里干过,据说就给老佛爷蘸过糖葫芦。”
    京城阔少见自己把津门阔少压住了,心里高兴,不再说糖堆的事,换了话题。其实他也就知道这么一点。
    可是等京城阔少一走,丁大少马上派两个能人,带许多银子,跑到京城,在鼓楼跟前找到九龙斋,接着找到王老五,跟着把这退了役却正缺钱的御膳房的厨师请到了天津。这王老五人矮,微胖,小手,小脚,小鼻子,小耳朵,其貌不扬,也不好说话,可是身上透着一点威严。待他到丁家院子当中,先支起火炉,架上铁锅,铺好石板和案板,随后把从京城带来的两个大包袱打开,将各种见所未见的干活的家伙,还有花花绿绿、奇香异味的食材,一样一样、有章有法地铺开摆开。这阵势,叫四周围观的男仆女婢全都看傻了眼。丁大少头次见糖堆还能做得这么晶亮悦眼,五彩斑斓,玲珑剔透,好似一串串小花灯。他叫人把蘸好的糖堆送到家中各房,自己挑了新奇俏皮的一串,张口一咬,立时觉得自己已经是老佛爷了。
    渐渐,人们把他家这个有钱有势的称号“大关丁”给了他,称他“大关丁”了。
    庚子年间,天降大祸,大关丁家富得惹眼,便被联军抄得精光,此后他家的摇钱树——钞关也不叫干了。一下子,他从天上掉在了地上。
    一天,他在估衣街上看见一个卖山里红的老乡。他吃了半辈子糖堆,见了山里红哪能不动心。但这次不是心里一动,而是脑筋一动。他口袋只有几个铜子儿,便买了三五十个山里红,又去杂货店买了一小包糖,回家后切果、剔核、熬糖稀,然后从堆在墙角的苇帘中抽出几根苇秆,抽出干皮露出白秆,截断削尖,穿果蘸糖,拿到街上一卖,都说好吃,顷刻卖光。他攥着钱又去买山里红、买糖、做糖堆,这么来来去去,跑来跑去,快断绝了的一口气就这么一点点缓过来了。
    两个月后,大关丁居然有模有样站在估衣街江西会馆对面一条胡同口卖糖堆了。天气凉,他居然穿上了一件二大棉袄,头戴无檐毡帽,脚下蹬兔皮里子的一双毡靴。一根裹着厚厚一圈稻草的木杆上,插满红通通的糖堆。估衣街上平日总有几个卖糖堆的,可人嘴挑好的,很快都认大关丁的了。大关丁的糖堆果大,足实透亮,糖裹得又厚又匀,松脆不粘牙;吃他一串,赛别人两串。
    快到年底,丁大少手头阔绰些,开始在糖堆上玩起花活,夹豆馅的,裹黑白芝麻的,镶上各种干鲜杂果的,愈做愈好愈奇愈精,天津人吃了多少年的糖堆,还没吃过大关丁这些花样翻新的糖堆。这就奇了,他不过一个玩玩闹闹的少爷,哪来的这种能耐?连大关丁家里的人也不知道大少爷的能耐哪儿来的。谁也没想到,不过是当年御厨王老五在他家当院做糖堆时,他在一边拿眼看到的。怎么选果、除核、做馅、熬糖、夹花、配料、削签、穿果、蘸糖等等,他全看在眼里。他那时候并无心偷艺,王老五对这好吃的阔少爷也全无戒心。大少爷好奇便问,王老五有问必答。能人对自己的能耐向来守口如瓶,所以王老五在京城没有知音。到了天津卫大少爷这儿,百无禁忌,便开了河。王老五愈说愈得意,可就把一生的诀窍全说给了大少爷。大少爷拿糖堆当命,这些话听了自然全都记住。谁想到王老五当年每句话,今天在大关丁手里全成了真刀真枪。
    这一来,大关丁又站了起来。
    他在钞关长大,懂得做事要讲规矩。他每天必走一条路线,天天下午,按时准到,只是刮风、下雨、三伏天不出来。北门里的富人多,想叫他到那儿去卖,被他婉拒。他说他每天做的东西有限,只够估衣街那边的老主顾。他的糖堆是在估衣街上卖出名来的,心里总装着这里的老主顾们。
    他富裕起来后,衣装也更像样。小瓜皮帽是用俄国的材料定做的,褂子裤子干干净净。他面有红晕,眸子发光。自己不再担糖堆挑子,专门雇一个人替他担。他大腹便便走在前边,每到一个小胡同口,必朝胡同里边喊一声:“堆儿——”
    他身上总还有点当年大关丁的派头。
    (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有删改)
    30.下列对于小说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城阔少对糖堆的事所知不多,却神气活现,吹嘘卖弄,特意提“老佛爷”,贬低天津的糖堆,以压住丁大少为乐,作品对他持否定态度。
    B.丁大少重金请来了王老五,体现他受辱后的不甘心;“觉得自己已经是老佛爷了”,则刻画出他财大气粗、胜过京城阔少之后的洋洋自得。
    C.小说对大关丁衣着的两处细节描写相互呼应,呈现了人物生活状况的变化和精神状态,“干干净净”语带双关,凸显了勤劳致富这一主题。
    D.大关丁卖糖堆优先估衣街的老主顾们,这一情节正好印证了《乡土中国》所述的熟人社会的特点,熟人好办事,彼此熟识信任,不怕赖账。
    31.下列对于小说中划横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一系列动词,如“切”“剔”“熬”“抽”等,表现大关丁手艺的娴熟。
    B.多用短句,节奏感强,突出动作的紧凑、一气呵成,且整散结合,灵活多变。
    C.语言文白夹杂,如“截断削尖”简练精致,“来来去去”朴实流畅,有表现力。
    D.“攥”照应“只有”,精准传神,表现人在家境败落后对钱的珍视,透着悲苦。
    32.小说为什么要浓墨重彩地描写王老五做糖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3.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不是讴歌社会精英,而是为百姓中的非凡人物立传。作者着眼于这样一群平凡社会中不同寻常的人,意义何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B 2.C 3.D 4.(1)创作更多具有科普性的科幻文学作品,鼓励有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背景的作者进行创作。
    (2)创新故事内容,跳出“灾难故事”的写作局限,避免故事雷同。
    (3)跟紧国家科技发展的步伐,为中国科幻影视创作创造良好环境。 5.《阿凡达》姓“科”。
    (1)《阿凡达》中获取外星资源的内容包含了对未来生态资源问题的思考,是科学家对未来发展思考的幻想。
    (2)《阿凡达》中“通过反物质飞船将前海军陆战队员杰克带到‘潘多拉’星球”,“反物质飞船”基于一定的现实科学研究,对未来的科技发展或许真的会有贡献。
    (3)《阿凡达》中“将地球人与纳美人的DNA混血”属于通过基因再造生命,并不违背科学原理,只是目前并没有找到有效的技术实现途径。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流浪地球2》和《三体》被钱学森先生认为都更像是姓“科”的”错误。由原文“那么我们用钱老的观点,即科幻应该是科学家头脑中的幻想来衡量当前大获赞扬的两部科幻影视作品《流浪地球2》和《三体》,显然,它们都更像是姓‘科’”可知,运用钱学森先生的观点认为两部作品更像姓“科”。选项偷换概念,不是钱学森先生认为的。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科幻作品中的科技内容能够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错误,由原文“那就是科幻作品中的科技内容对未来的科技发展或许真的会有贡献”可知,原文表述为“对科技发展或许真的会有贡献”,表示有可能性,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首先,由原文“那么我们用钱老的观点,即科幻应该是科学家头脑中的幻想来衡量当前大获赞扬的两部科幻影视作品《流浪地球2》和《三体》,显然,它们都更像是姓‘科’”可知,钱学森先生的观点是“科幻应该是科学家头脑中的幻想”。
    A.《沙丘》里类似中世纪的人类文明,与故事设定在未来的人类科技是完全不匹配的,故事主要是围绕人类的人性来发展,显然,这类作品,并不是钱学森先生所倡导的。
    B.《降临》主要从语言角度进行科学幻想,并不符合科学家头脑中的科技发展幻想,不符合钱学森先生的观点。
    C.《重返地球》虽然有星际穿越等科幻要素,但其主题思想是表现父子间冰释前嫌的亲情力量,地球毁灭,回到地球历险的设定也不符合科学家的幻想,不符合钱学森先生的观点。
    D.《星际穿越》基于现实中的现代物理学概念进行幻想,更体现了对人类文明和未来的思考、探索,符合科学家的幻想。“环境问题”“粮食危机”基于现实问题,“四维超正方体”“黑洞”有现实物理学依据遵循,是科学家的幻想,符合钱学森先生的观点。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我的观点是,我们应该发展更多的姓‘科’的科幻作品。这确实很难,需要更多的姓‘科’的科幻文学作品(IP)作为基础。当然,如果创作者有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背景,就再好不过了”,作者认为需要创作更多具有科普性的科幻文学作品,鼓励有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背景的作者进行创作。
    由原文“通常都是写灾难故事,这类故事讲多了,就难免会雷同。”我们需要创新故事内容,跳出“灾难故事”的写作局限,避免故事雷同。
    由原文“好在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科技大发展的阶段,特别是我们很多的科技领域正在从跟踪走向引领,大量新的科技梦想将在未来20—30年内逐渐涌现。这就为中国科幻作品和影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创作温床和超越国外科幻的机会”可知,需要跟紧国家科技发展的步伐,为中国科幻影视创作创造良好环境。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首先,根据题干“以此图谋取得“潘多拉”星球的资源”可知,未来地球资源面临危机,体现了对未来生态资源问题的思考,对应材料第一段观点,符合科学家的幻想。
    其次,题干“RDA公司通过反物质飞船将前海军陆战队员杰克带到“潘多拉”星球”对应材料第三段“关于姓‘科’的特点,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那就是科幻作品中的科技内容对未来的科技发展或许真的会有贡献。”“反物质飞船”具有一定的现实科学技术依据,现在的科技水平虽然无法实现,但其技术的设想可能对未来科技发展提供思路。
    最后,根据题干“通过地球人与纳美人的DNA混血将杰克创造成阿凡达”可知,这一技术属于基因再造生命范畴,对应原文“比如通过基因再造生命,《侏罗纪公园》有涉及。但这仍然可以属于姓‘科’的科幻范畴”。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阿凡达》姓“科”,并不违背科学原理,只是目前并没有找到有效的技术实现途径。

    6.A 7.C 8.(1)文中反复提到这句话,是为了强调黄昏虽美,却被人遗漏,孤独成为黄昏的重要特点之一。(2)黄昏短暂易逝,反复咏叹,强化抒情意味,表达对黄昏短暂的慨叹惋惜,也表达对人们漠视黄昏美的忧叹。(3)这句话反复出现,勾连全文,结构严密精巧。 9.季羡林笔下的“黄昏”神秘、美丽、寂寞、短暂,但这样的“黄昏”很少被人感觉到,很容易被人们忽略,作者感悟到有些生活中的美天天与自己擦肩而过,却无法发现它的美丽之所在;矛盾笔下的“黄昏”是绚丽、壮观的,作者给黄昏赋予了崇高的抱负、博大的胸怀、坚定的信仰。感悟到人生要朝气蓬勃、充满自信、充满理想、充满希望。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大朴无华”错误。本文讲究语言的节奏和变化,如“倘若我们想了开去……”是诗的想象和意境,这篇文章重铺陈,色彩浓艳,章句炜华。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C.“从视觉的角度写色彩,写出了黄昏有一种幽美的轻适的阒静。从听觉的角度写声音,写出了黄昏如梦似幻、朦胧微明的特点”错误。第六段的句子从视觉的角度看到的是黄昏如梦似幻、朦胧微明的特点,从听觉的角度写出的是幽美的轻适的阒静。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表达效果的把握能力。文中第二段写道黄昏时的景色,“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写出了黄昏时的美景。但是黄昏时虽美,但人们却在低隘的小屋里忙碌着,把黄昏关在了门外,写出了黄昏被人遗漏。第五段写到黄昏从辽远的天边上跑了来,来到我们的国土里,轻轻地落在人们的心头,又被人们关在门外了,说明黄昏又被人们忽略、遗漏。第六段写到黄昏却不管人们关心不关心,寂寞地,冷落地,替他们安排好了一个幻变的又充满了诗意的童话般的世界,真像一首诗,一支歌,一篇童话,像一切美到说不出来的东西,但是终于给人们关在了门外,说明黄昏的神秘和美丽却被人们漠视。所以反复提到这句话,从而写出了孤独是黄昏的正要特点之一。
    文章第七段写到“黄昏是寂寞么?但是寂寞也延长不多久。黄昏仍然要走的。也真地不能久留,一瞬眼,这黄昏,像一个轻梦,只在人们心上一掠,留下黑暗的夜,带着它的寂寞走了”,说明黄昏是短暂的。黄昏是美丽的,通是黄昏又是短暂的,作者反复提到“黄昏给人们关在门外了”,反复咏叹,强化了抒情色彩,从而表达人们对这样寂寞而又美丽的黄昏进行漠视的叹息。
    文章第二段提到“把黄昏关在门外”写出了黄昏的美丽,但被人们漠视。然后接下来写到黄昏像一个春宵的轻梦,不知什么时候漫了来,又不知在什么时候去了,第七段提到当黄昏来到我们的国土时,又被人们关在门外,从而写出了黄昏短暂却被人们漠视。但是黄昏却不管人们是否关心它,它总是替他们安排好了一个幻变的又充满了诗意的童话般的世界,但它却终于给人们关在门外了,从而写出了黄昏神秘美丽却被漠视。所以反复提到“黄昏给人们关在门外了”,勾连起全文,使得结构严密精巧。
    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能力。
    季羡林笔下的“黄昏”:
    ““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他们便有个黄昏”“这黄昏,像一个春宵的轻梦,不知在什么时候漫了来,在他们心上一掠,又不知在什么时候去了”当他们看到远处弥漫着白茫茫的烟,树梢上淡淡涂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的暮鸦驮着日色飞回来的时候”“我要问:有几个人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可知,季羡林笔下的“黄昏”神秘、美丽、寂寞、短暂,但这样的“黄昏”很少被人感觉到,很容易被人们忽略,作者感悟到有些生活中的美天天与自己擦肩而过,却无法发现它的美丽之所在;
    矛盾笔下的“黄昏”:
    “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像个大眼睛,闪射着金光。满海全是金眼睛,全在跳跃。海塘下空隆空隆地腾起了喊杀”写到黄昏下的大海,通过黄昏下的大海来写黄昏,“满海全是金眼睛,全在跳跃”写出了黄昏的绚丽、壮观。
    “我已经尽了今天的历史的使命,我已经走完了今天的路程了!现在,现在,是我的休息时间到了,是我的死期到了!哦,哦!却也是我的新生气快开始了!明天,从海的那一头,我将威武地升起来,给你们光明,给你们温暖,给你们快乐!”写到黄昏是一种新的生气的开始,黄昏孕育着新的希望、显得温暖,所以作者给黄昏赋予了崇高的抱负、博大的胸怀、坚定的信仰。感悟到人生要朝气蓬勃、充满自信、充满理想、充满希望。
    10.A 11.A 12.第一处既交代了剧本故事发生的时间“深夜”,暗示了觉新不能自我选择心上人的凄凉,为下文的环境描写埋下伏笔;第二处强调“迷离”“梦”,景色描写与两人心境相契合,渲染了温馨的氛围,烘托了甜美、愉快的心情,用浪漫的手法描写了两人新婚之乐。 13.在本文中戏剧冲突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是人物之间的冲突:觉新、梅、瑞珏之间的爱情冲突;二是人物心理冲突,这在选场中是重要的,首先是瑞珏前后的心理冲突:忐忑、不安、不解、期待;其次是觉新的心理冲突:思念梅又不得不与不相识的女子结婚,思念梅又感到对瑞珏的愧疚。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可以看出他考虑周全并对觉新充满温情与爱护”错,《家》这篇小说体现的是封建家长制对年轻人的束缚,从文本看“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不敢”表明父亲的威严。
    故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从效果看,剧本更胜一筹”错,每一种文学作品都有它的呈现特点,不能简单比较优劣。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第一处“屋子里渐渐浸进深夜的寒气”,“深夜”点明了时间;“寒气”不仅是实写天气,更是暗示人物心境,觉新喜欢的是表妹“梅”,但他却不敢反抗家里为他选择的这门婚事,新婚之夜,他面对陌生的女子,内心感到凄凉;同时这句环境描写也引出了下文“外面杜鹃在湖滨单独而寂寞地低低呼唤了一两声,又消歇了”。因此这句环境描写既交代了剧本故事发生的时间“深夜”,暗示了觉新不能自我选择心上人的凄凉,为下文的环境描写埋下伏笔;
    第二处“此刻在一片迷离的月光下,湖波山影,和远远雪似的梅花像梦一般地从敞开的窗里涌现在眼前”,这段环境写了“迷离的月光”“湖波山影”“雪似的梅花”,写出了环境的梦幻和美好。觉新发觉新婚妻子和自己有共同的爱好——喜欢梅花,随着交谈,两人的心渐渐靠拢。强调“迷离”“梦”,景色描写与两人心境相契合,渲染了温馨的氛围,烘托了甜美、愉快的心情,用浪漫的手法描写了两人新婚之乐。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戏剧冲突的能力。
    在本文中戏剧冲突有两个方面的体现:
    一是人物之间的冲突:觉新、梅、瑞珏之间的爱情冲突。从戏剧描写中“唉!……梅呀,为什么这个人不是你?”可知,觉新喜欢的人是表妹“梅”,但却不得不听从家人安排娶了瑞珏。可见三个人物之间的爱情冲突。
    二是人物心理冲突,这在选场中是重要的,首先是瑞珏前后的心理冲突,如开始的忐忑、不安“哦,这真像押着宝啊,不知他是美,是丑,是浇薄,是温厚,也不管日后是苦,是甜,是快乐,是辛酸,就再也不许悔改”,不解“他……他想些什么?这样一声长叹!天多冷,靠着窗还望些什么哪?夜已过了大半!”,期待“他怎么还不转过头来?什么事啊引他想得这样深?”;其次是觉新的心理冲突,思念梅又不得不与不相识的女子结婚“唉!……梅呀,为什么这个人不是你?”“我不愿回头,为着你,梅,我情愿一生蒙上我的眼!”,思念梅又感到对瑞珏的愧疚“这个人也可怜,刚进了门就尝着了冷淡!就是对一个路人,都不该这样,我该回头看看她,哪怕是敷衍”。
    14.A 15.B 16.①结构上,文末的饺子与题目“春节”及开篇提及的春节氛围遥相呼应,形成照应,情节上首尾圆融。②以主人公吃饺子的动作作结,为小说留下了艺术想象空间,激发了读者的无限思考,使主题得到进一步拓展与升华。 17.①借助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直接描写塑造了安欣的温情执法者形象;②通过同为警察的李响这一人物的对比,更加衬托出安欣的善良与正义等特质;③作者设定安欣在春节这一特殊时间节点(大年三十)坚守岗位办案,巧妙利用这一特殊的人文环境氛围表现出安欣爱岗敬业、舍小家为大家的光辉形象。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佝偻成一团,一动不动”是在案发现场时高启强的状态,审讯初期的状态应为“鼻青脸肿的高启强低着头一句话不说”。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倒叙手法错误,应为插叙手法。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结构上,文章的题目就叫“春节”,文章开头写“新华里小区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伴随着春晚开场的喜庆音乐”,营造了春节的氛围;而文末划线句“捏起一个饺子放进嘴里”,饺子与题目“春节”及开篇提及的春节氛围遥相呼应,形成照应,情节上首尾圆融。
    “安欣微微一笑,捏起一个饺子放进嘴里”,这是描写安欣的神态和吃饺子的动作,文章到此戛然而止,为小说留下了艺术想象空间,激发了读者的无限思考,使主题得到进一步拓展与升华。
    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看见“地上的人佝偻成一团,一动不动”“一马当先的安欣见状,大喝一声。‘警察!住手!’”,“高启强头上青筋暴起,刚刚包扎好的伤口又开始流血。安欣拿条毛巾递给他捂着伤口,又倒了杯水放到他面前”,听到高启强说他弟弟妹妹还在等他吃年夜饭,“安欣看了一眼高启强安抚道:‘你放心,我们会核实情况……’”。总之,小说借助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直接描写塑造了安欣的温情执法者形象;
    同为执法者,李响与安欣不同,如“听着高启强的讲述,安欣不自觉地产生了共情,等高启强说完,安欣的愤怒已经溢于言表,一直在旁边记录的李响在桌子下面碰碰他的膝盖,然后面无表情地看着高启强:‘你先动的手是吗?’”,“安欣看了高启强一眼:‘高启强,你家人来给你送年夜饭了。’李响正在整理笔录,听见安欣的话连忙正色道:‘不行啊,不能跟家属接触。’”,总之,小说通过同为警察的李响这一人物的对比,更加衬托出安欣的善良与正义等特质;
    故事发生的“春节”这一特点时间节点,“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节日之一,一般这个节日都会与家人团聚,而安欣还在办案,表明他春节期间依然坚守岗位,守护人民。作者设定安欣在春节这一特殊时间节点(大年三十)坚守岗位办案,巧妙利用这一特殊的人文环境氛围表现出安欣爱岗敬业、舍小家为大家的光辉形象。
    18.C 19.A 20.①与女儿一同生活中的诸多琐事好似闲话,却饱含父女深情,还凸显了家庭生活和教育的重要性。
    ②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的悲哀以及对儿童生活的憧憬,看似闲话,实则表达出作者的儿童情怀,对儿童体贴入微的关怀,对儿童天真善良等美好品质的赞美。 21.漫画主要内容:漫画中是一个大人打扮的孩童,戴着大礼貌,背带裤外面套着长马甲,脚上穿着大皮鞋,左手拎着大皮包,右手拄着高高的拐杖。右上方写着“爸爸回来了”。
    漫画含义:孩子迎候父亲,父亲满足孩子模仿大人的愿望,展现父子情深;孩子扮作父亲的模样,表现对成长的渴望;画出孩子的日常,表达作者对童真的憧憬与珍视。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作者为阿宝今后将面对的婚姻生活、婆媳关系等问题感到忧心”曲解文意。原文“我对于你此行很不放心。因为这好比把你从慈爱的父母身旁遣嫁到恶姑的家里去,正如前诗中说:‘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事姑取甚样的态度,我难于代你决定。但希望你努力自爱,勿贻我忧而已”可知,文中是借女子出嫁后面对的婚姻问题来表达儿童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的世间后将面临的重重考验,并非真正地担心女儿的婚姻问题。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呱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阿宝儿时学走路”错误。原文“我看着你呱呱坠地,嘤嘤学语,看着你由吃奶改为吃饭,由匍匐学成跨步”可知,呱呱,形容小儿哭声;呱呱坠地,形容婴儿出生。
    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由原文“我看着你呱呱坠地,嘤嘤学语,看着你由吃奶改为吃饭,由匍匐学成跨步”“我现在反行了古人的话,在送你出黄金时代的时候,也觉得悲喜交集”“记得去春有一天,我拉了你的手在路上走。……我忽然看见你的身体似乎高大了,完全发育了,已由中性似的孩子变成十足的女性了”“记得去年有一天,我为了必要的事,将离家远行。在以前,每逢我出门了,你们一定不高兴,要阻住我,或者约我早归。……天天晚上和你们谈故事、作游戏、吃东西,使你们都觉得家庭生活的温暖,少不来一个爸爸,所以不肯放我离家”可知,与女儿一同生活中的诸多琐事好似闲话,却饱含父女深情,还凸显了家庭生活和教育的重要性。
    由原文“你的变化微微地逐渐地展进,没有痕迹,使我全然不知不觉,以为你始终是我家的一个孩子,始终是我们这家庭里的一种点缀,始终可做我和你母亲的生活的慰安者。然而近年来,你态度行为的变化,渐渐证明其不然。你已在我们的不知不觉之间长成了一个少女,快将变为成人了”“我现在反行了古人的话,在送你出黄金时代的时候,也觉得悲喜交集”“‘乐莫乐于新相知’,然而旧日天真烂漫的阿宝,从此永远不得再见了!”“我怪怨你何不永远做一个孩子而定要长大起来,我怪怨人类中何必有男女之分。然而怪怨之后立刻破悲为笑。恍悟这不是当然的事,可喜的事吗?”“我此行感觉轻快,但又感觉悲哀。因为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你出黄金时代的‘义往’,实比出嫁更‘难复留’,我对此安得不“结中肠”?”“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无常迅速,念此又安得不结中肠啊!”可知,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的悲哀以及对儿童生活的憧憬,看似闲话,实则表达出作者的儿童情怀,对儿童体贴入微的关怀,对儿童天真善良等美好品质的赞美。
    2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漫画的主要内容:首先要观察画面上的人物是什么样的人物,即孩童模样的人物,穿着大人的衣服,拿着大人的手杖和提包;再是要注意画面上的注释字,“爸爸回来了”字样。
    漫画的含义:结合原文“在以前,每逢我出门了,你们一定不高兴,要阻住我,或者约我早归。在更早的以前,我出门须得瞒过你们。你弟弟后来寻我不着,须得哭几场。我回来了,倘预知时期,你们常到门口或半路上来迎候。我所描的那幅题曰《爸爸还不来》的画,便是以你和你的弟弟等我归家为题材的”可知,画出了孩子的日常,期望爸爸早日回家,父亲满足孩子模仿大人的愿望,展现父子情深;依据原文“原来你已在我和你母亲谈话中闻知了我此行有早去迟归的必要,决意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了。我此行感觉轻快,但又感觉悲哀。因为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可知,画面孩子扮作父亲的模样,表现对成长的渴望;整幅漫画表达作者怀有一颗童心,对童真的憧憬与珍视。
    22.B 23.D 24.①人物上:能更真实地反映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突出其为国为民的形象;②情节上:杨对友人表露心迹,解释了辞别的原因,并对虎儿的未来做了安排,为下文主人公走上大路做了铺垫,使情节更为合理;③主题上:点明了小说救亡图存的主题,同时也在用真情引起人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反思,对民众发出了用行动救国的呐喊。 25.①通过多处环境描写来表达“哀愤”,如写“落日”“成群的鸟”“五座大大小小的坟墓”“狞恶的黑云”等;②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刻画来表达“哀愤”,如“有着莫遏的愤恨,拳头紧紧地握着”“不死怎么活下去呢”“望着病中睡着的孩子,他的眼睛涨满了泪水”等;③通过对时代国难的强化书写来表达“哀愤”,如“被认为‘反日’‘反满’的分子,随时随地都被枪杀着。他时时担心着无妄的灾害袭来”;④通过对同胞缺乏同情心以及只求安分守己的批判来表达“哀愤”,如入关后生存艰难,被人驱赶,而友人缺乏反抗和斗争意识。这些都激发了他寻求一条新路的想法和行动。

    【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激励他要走该走的大路”错,王宾之没有激励他该走哪条路。
    故选B。
    23.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就是指”表述不准确,“友人的妻子可以照顾虎儿”只是原因之一,另外还有原因,如国家形势的危急,不容许他过多重视亲情,他自己也终于下定了救亡图存的决心。
    故选D。
    2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根据“我该走了,我该走上我要去的路”“我是为了我自己的家!为了我们人民……可是,我决不甘心这样活下去”等可知,引用了“信”的内容可以真实地反映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突出其为国为民的形象;
    根据“你们的好意换来了我的不辞而别,这就是可以使你们想着我是一个没有良心的人,但是我该走了,我该走上我要去的路”“虎儿怕是没有希望了,如果他死了,请你们把他也埋在他的祖母、母亲和兄妹们的身边。有一天我一定要把他们都移回家乡去,不然我就是自己已经躺在那边的土地的下面了。万一他活了下来,也长成一条壮汉……”可知,杨对友人表露心迹,解释了辞别的原因,并对虎儿的未来做了安排,为下文主人公走上大路做了铺垫,使情节更为合理;
    根据“我不是为着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国家对我们没有好处,它忘了我们,丢弃我们,卑视我们,好像土地是我们自己失去的;我是为了我自己的家!为了我们人民。我们的家都毁了,承你们的好心使我活下来,可是,我决不甘心这样活下去”“告诉他继续我的志愿,为着他自己的家,为着人民”可知,点明了小说救亡图存的主题,同时也在用真情引起人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反思,对民众发出了用行动救国的呐喊。
    2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根据“落日把金子般的光辉扑向了地面,原野显得更寥廓、更寂寞了。成群的鸟惊惶地飞了来,叫着,寻找着自己的窠,在这残弱的余光里,它们要回到它们的家,不然,它们将迷失在陌生的地方”“河的右岸有五座大大小小的坟墓”“不知何时,天上忽然扯起来狞恶的黑云,把那在地上浮游着的最后一点光也关住了”可知,通过多处环境描写来表达“哀愤”,如写“落日”“成群的鸟”“五座大大小小的坟墓”“狞恶的黑云”等;
    根据“每当他说到这句话时,他有着莫遏的愤恨,拳头紧紧地握着,即是朝着一无所有的空中,他也要猛烈地挥动着”“死了好,都死了吧,不死怎么活下去呢?”“望着病中睡着的孩子,他的眼睛涨满了泪水”可知,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刻画来表达“哀愤”;
    根据“被认为‘反日’‘反满’的分子,随时随地都被枪杀着。他时时担心着无妄的灾害袭来”可知,通过对时代国难的强化书写来表达“哀愤”;
    根据“他没有了家,他们被房东撵出来,到夜来他们睡在别人的屋檐下,太阳还没有冒出来的时候,就要为人家驱逐着,像驱逐没有家的狗”“渐渐地他知道了这个城市里的人并不喜欢他们来,因为他们失去了家乡,又多半陷入了困窘,会使房东蒙受一笔欠租的损失”“死了好,都死了吧,不死怎么活下去呢?”可知,通过对同胞缺乏同情心以及只求安分守己的批判来表达“哀愤”。
    26.C 27.D 28.①表现了自己与友人的思乡之愁和国事之忧。②江边散步引出了对汪国镇老师的回忆,也体现出了汪老师对学生影响的深远。 29.①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汪老师的敬仰缅怀。②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③对自己求学过程的颠沛流离的苦难的感叹。④对自己学术有成不负老师重望的聊以自慰以及对今后能够育出更多桃李的期盼。

    【解析】2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以此表达自己的革命精神”错,文章并没有表现“我”要革命,也没有表现出作者的革命精神。
    B.“清高和孤寂”错,从全文看,“我”跟许多同学打成一片,可见“我”并不清高,也不孤寂。
    D.“也与文章开头形成了呼应”错。文章开头写“我”的人生信念,与词中写自己经过千难万险到达昆明后的心情无关,二者形不成呼应。
    故选C。
    2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
    D. “和老师的归隐之意”错。老师并没有表达归隐之意。
    故选D。
    2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根据“望着滚滚北流的江水,仿佛它能把我们滔滔不绝的乡思,带回遥远的南昌。这时我们最爱读的诗句,是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可知,表现了自己与友人的思乡之愁和国事之忧。
    根据“我们在江边谈得最多的人物,是教我们国文的汪国镇老师……”可知,江边散步引出了对汪国镇老师的回忆,也体现出了汪老师对学生影响的深远。
    2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根据“但一等到离乡背井之后,我才发现故乡也像健康一样,在失去后才觉得可贵”“望着滚滚北流的江水,仿佛它能把我们滔滔不绝的乡思,带回遥远的南昌”“我们在江边谈得最多的人物,是教我们国文的汪国镇老师”可知,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汪老师的敬仰缅怀。
    根据“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后,汪老师写下了下面的词句……听说他的学生惨遭杀害,他写了两首哀悼的诗,一首的最后两句是:“一纸难将两行泪,年年心事付征帆”“1938年7月2日,汪老师惨遭日寇杀害”可知,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
    根据“我在江西第二中学读书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乡土之恋……后来二中迁到永泰”“考取联大之后,我辞别了江西,经过湖南,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看见奇峰林立,漫江流翠,如入仙境。但日本飞机一轰炸,高楼大厦立刻成了断壁残垣,青山绿水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天堂一转眼间化为地狱,我又恨不得立刻回永泰去”“到柳州后,我托人买到了经贵阳去昆明的汽车票,开始了崇山峻岭间的万里长征”可知,对自己求学过程的颠沛流离的苦难的感叹。
    根据“早有凌霄雄心,今日壮志竟成”“想当年笳吹弦诵在山城;愿今后桃李花开满园春”可知,对自己学术有成不负老师重望的聊以自慰以及对今后能够育出更多桃李的期盼。
    30.A 31.D 32.(1)衬托主要人物大关丁独特的生活趣味。详写王老五做糖堆的过程,证明他的确技艺高超;大关丁不惜重金请这个奇人,正表现出对糖堆的钟爱。(2)为下文写大关丁无意间偷艺作铺垫。王老五精通糖堆的制作,大关丁才能学到一手超出众人的好手艺,后文家境败落后才能重新站起来。 33.(1)有利于展示平民的魅力,挖掘平民身上的美好品质。大关丁虽非社会精英,但他经得起挫折,做事讲规矩,虚心好学等美好品质值得赞美、学习。(2)有利于绘出俗世生活画卷,展现风土人情、众生百态。大关丁是天津的本土人物,透过他的故事可以写出天津的风物、人情、文化,展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3)使作品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普通人的共鸣。大关丁非上层社会的精英人物,但与老百姓更接近,他的人生浮沉更易引发大众共情,更适合大众阅读。

    【解析】30.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B.“受辱后的不甘心”“洋洋自得”错误。丁大少本身就特别爱吃糖堆,更何况京城阔少说的王老五所做的糖堆和一般糖堆不一样,所以丁大少重金请来了王老五。“觉得自己已经是老佛爷了”,则刻画出他对王老五所做糖堆的喜爱之情。
    C.“凸显了勤劳致富这一主题”错误。小说介绍平民中的奇人奇事,展现平民的精神风貌,主题不是勤劳致富。
    D.“这一情节正好印证了《乡土中国》所述的熟人社会的特点,熟人好办事,彼此熟识信任,不怕赖账”错误。大关丁是讲规矩,与熟人社会无关。
    故选A。
    31.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赏析能力。
    D.“透着悲苦”错误,是表现人在家境败落后对钱的珍视,但并不能体现悲苦。
    故选D。
    3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情节、语段作用的把握能力。
    王老五曾经在御膳房里干过,据说给老佛爷蘸过糖葫芦,所以详写王老五做糖堆的过程,证明他的确技艺高超。同时,前文说到丁大少爷口味个别,他顶爱吃一样,这东西吃不腻吃不够,却并不金贵,也不稀罕,街头巷尾到处见,就是——糖堆,所以大关丁不惜重金将王老五接来,正是为了表现出大关丁对糖堆的钟爱。所以衬托了主要人物大关丁独特的生活趣味。
    大关丁家被联军抄得精光之后,他在估衣街上看到一个卖山里红的老乡,于是用口袋里仅有的几个铜板买了山里红和一小包糖,回家后开始做糖堆,拿到街上都说好吃,顷刻卖光。快到年底的时候,丁大少开始在糖堆上玩起花活,夹豆馅的,裹黑白芝麻的,镶上各种干鲜杂果的,愈做愈好愈奇愈精。而大关丁这一出众的手艺正是得益于当年御厨王老五在他家当院做糖堆,所以浓墨重彩地描写王老五做糖堆为下文写大关丁无意间偷艺作铺垫。王老五精通糖堆的制作,大关丁才能学到一手超出众人的好手艺,后文家境败落后才能重新站起来。
    33.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的能力。
    大关丁本是当地的阔少,并非社会精英。大关丁家被联军抄得精光之后,钞关也不让干了,家里就败落下来。有一天他在估衣街上看到卖山里红的老乡,于是用口袋里仅有的几个铜板买了三五十个山里红和一小包糖就回家做糖堆,然后拿到街上去卖,都说好吃,顷刻卖光,然后又去买山里红和糖做糖堆,来来回回,慢慢地缓过来了。块到年底时,他在糖堆上玩起了花活,将在王老五那里偷学的手艺全用了出来。并且他做糖堆有了名气之后,每天必走一条路线,天天下午,按时准到,只是刮风、下雨、三伏天不出来。北门里的富人多,想叫他到那儿去卖,被他婉拒,因为他懂得做事要讲规矩。所以作者着眼于这样一群平凡社会中不同寻常的人有利于展示平民的魅力,挖掘平民身上的美好品质。大关丁虽非社会精英,但他经得起挫折,做事讲规矩,虚心好学等美好品质值得赞美、学习。
    大关丁本是天津当地的阔少爷,丁家败落之后,他开始卖起了糖堆,两个月后,大关丁有模有样地在站在估衣街江西会馆对面一条胡同口卖糖堆了。天气凉,他居然穿上了一件二大棉袄,头戴无檐毡帽,脚下蹬兔皮里子的一双毡靴。一根裹着厚厚一圈稻草的木杆上,插满红通通的糖堆。估衣街上平日总有几个卖糖堆的,可人嘴挑好的,很快都认大关丁的了。块到年底时,大关丁在糖堆上玩起了花活,天津人吃了多少年的糖堆,还没吃过大关丁这些花样翻新的糖堆。他每天必走一条路线,天天下午,按时准到,只是刮风、下雨、三伏天不出来。北门里的富人多,想叫他到那儿去卖,被他婉拒。所以透过大关丁的故事可以写出天津的风物、人情、文化,展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作者着眼于这样一群平凡社会中不同寻常的人有利于绘出俗世生活画卷,展现风土人情、众生百态。
    大关丁是天津当地的阔少,是普通的老百姓,非上层社会的精英人物,与老百姓更接近,他的人生浮沉更易引发大众共情,更适合大众阅读。所以作者着眼于这样一群平凡社会中不同寻常的人使作品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普通人的共鸣。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全国(甲、乙)卷3年(2021-2023)真题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全国(甲、乙)卷3年(2021-2023)真题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贵州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1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名著阅读: 这是一份贵州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1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名著阅读,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名著阅读,文学类阅读-双文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论述类文: 这是一份安徽省各地区2021-202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汇编-0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论述类文,共4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五段是一个层次,六,文学类阅读-双文本,论述类文本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辽宁省各地区2023届高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01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