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 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 解析版.docx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01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02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03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01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02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8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专题03地球上的大气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
    目录
    〖2022年高考真题〗 1
    〖2021年高考真题〗 18
    〖2020年高考真题〗 30
    〖2019年高考真题〗 38
    〖2018年高考真题〗 45
    〖2017年高考真题〗 53
    〖2016年高考真题〗 60
    〖2015年高考真题〗 68
    〖2014年高考真题〗 82
    〖2013年高考真题〗 104

    〖2022年高考真题〗
    (2022年辽宁卷)【地球上的大气】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左图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右图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据图可知(     )
    A.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
    B.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
    C.夜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D.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
    15.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由于(     )
    A.冷空气聚集多 B.水汽蒸发强 C.海平面气压低 D.降水量较大
    16.古杨树赛场夜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多出现在天气图中的(     )
    A.等压线稀疏区 B.气旋大风区 C.等压线低值中心 D.气旋降水区
    【答案】14.D 15.A 16.A
    【解析】14.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白天位于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最高气温高于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A错误;傍晚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降温速率快于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丁地海拔高于丙地,其夜间气温高于丙地,C错误;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昼夜温差大于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D正确。所以选D。
    1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地海拔较低,为山谷地形,该地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季受西北风影响显著,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受到地形的阻碍,在丙地不断聚集,导致丙地气温较低,A正确;该地气温较低,水汽蒸发较弱,B错误;海平面气压对于丙地夜间气温影响较小,C错误;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量较小,D错误。所以选A。
    16.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杨树赛场丙气象站气温低于丁气象站,说明近地面气温较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对流运动较弱,大气性质稳定。等压线稀疏区大气性质稳定,以晴朗天气为主,可以出现此种现象,A正确;气旋大风区、等压线低值区、气旋降水区,都是低压中心,近地面为热源,大气运动剧烈,不符合该地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温变化,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
    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2022年江苏卷)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7—9题。

    7.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格局 C.植被覆盖 D.洋流性质
    8.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9.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墨西哥湾
    【答案】7.B 8.D 9.D
    【解析】7.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大陆地形西侧是世界最长的山系北段落基山脉,图示区域中东侧是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间是广阔的平原地形,材料显示该时段北美受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图示降温的区域为中央大平原区域,因此主要受到地形格局的影响,导致降温区分布状况,故B正确;海陆位置影响,应该是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一般呈现递增或递减,但图示区域不是,故A错误;北美大陆中,美国的中部和东部植被覆盖率都较高,故C错误;洋流性质影响海洋沿岸地区,但是图示区域降温不是沿海,故D错误。答案选择B。
    8.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出现锋面气旋,受来自北面冷空气的影响,甲乙两处气温迅速下降,形成冷锋,故AB错误;根据北半球气旋逆时针方向旋转,丙处受到来自西北的冷气团和东南的暖气团相遇影响,形成冷锋系统,冷锋属于锋后降雨,丙处位于锋前,不会发生降雨,故C错误;丁处受到南面暖气团和北面冷气团的相遇形成暖锋,暖锋是锋前降雨,丁位于锋前,若是水汽足够,最有可能发生降水,故D正确。答案选择D。
    9.阅读图文材料,结合题1结论可知,该降温天气系统的移动受到两侧山脉的阻挡,冷空气从北方向南,因此天气系统被迫向南移动,31日最可能移动向墨西哥湾,故D正确,C错误;太平洋位于天气系统西侧,被落基山脉阻挡,大西洋位于天气系统东侧,被阿巴拉契亚山阻挡,因此不可能移动向太平洋和大西洋,故AB错误。答案选择D。
    【点睛】
    冷锋过境特点:冷锋过境前:由单一暖气团控制 气温较高、天气晴朗、气压较低;过境时:大风、降温、阴雨(降水集中在锋后,锋前也有);冷锋过后会:1、气温:下降,由冷气团控制2、气压:先降后升3、降水:锋过后会下雨4、天气:逐渐转晴。
    暖锋过境前,当地完全被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过境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如果空气湿度较小,则出现多云天气;过境后,当地完全被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转晴。
    (2022年全国乙卷)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9.(风向标的认知) 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漂,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10.(热力环流)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11.(热力环流)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
    【答案】9. C 10. D 11. B
    【解析】9.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故释放气球后气球在垂直方向上会上漂,在水平方向上会受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先向北漂,故当时风向为偏南风,受偏南风的影响飘向北,随着海拔的上升,再转向西南,故随后应受东北风的影响飘向西南,由图可知,13时该地近地面吹片南风,随着海拔的上升吹东北风。故C正确,1时、 7时、 19时和该风向不对应,故ABD错误,故答案选C。
    10.由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根据海陆风形成的原理,对图进行分析,夜间到清晨陆地气温低,应该为高压,此时近地面风向整体自北向南,说明陆地偏北。下午气温较高时,近地面风从东、南方向吹来。此时陆地升温快为低压。水体气温低为高压,近地面风从水体吹向陆地即从东、南方向吹向陆地。综上所述,故推断陆地总体在水体的西北方向。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11.材料中显示该地某日海陆风明显,说明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梯度较弱,如果气压梯度较强,则当地盛行风强于海陆风,则海陆风不明显,海拔越高受地面的海陆热力性质影响越小,受当地一般的盛行风影响大,由图知在高空500m处偏北风实力强,故当地气压场为北高南低。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选B。
    (2022年湖南卷)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m/s的风场。据此完成9—10题。

    9.(常见天气系统、准静止锋判读)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雨区范围更大 B.冷空气势力更强
    C.水汽量更充足 D.地形阻挡更明显
    10.(常见天气系统、准静止锋判读)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
    A.低温雨雪频发 B.土壤侵蚀加剧 C.河流入汛提前 D.昼夜温差增大
    【答案】9.C 10.B
    【解析】9.读图可知,北风辐合型气流来自陆地,而南风辐合型气流主要来自海洋,因此气流带来的水汽差异明显,后者带来的水汽更充足,因此关键区域降水更多,C符合题意;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 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与雨区范围大小无关,排除A;图中可以看出,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在关键区域以偏南风为主,冷空气势力并不强,排除B;当地地形并不会有短时间的变化,因此排除D。故选C。
    10.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降雨天气,雨水到达地表形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对土壤具有明显侵蚀作用,因此土壤侵蚀加剧,B符合题意;图中显示,该类型锋面在广东北部以偏南风为主,相对比较温暖,因此当地出现低温雨雪的频率并不高,排除A;当地河流一般在春末夏初入汛,而此类锋面出现在冬季,降水强度和持续时期有限,因此使河流入汛提前的可能性不大,排除C;受锋面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阴雨天气,云层加厚,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增强,因此昼夜温差会减小,排除D。故选B。
    (2022年新高考广东卷)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
    ①对流雨多发 ②谷风环流较强 ③植被蒸腾较弱 ④地面蒸发旺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常见天气系统】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
    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答案】5.C 6.B
    【解析】5.汞在常温常压下易挥发,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正午气温最高,蒸发最强;山顶与山谷温差大,同水平高度气压差异大,谷风最强,将山谷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含有汞的废气带到山顶,大气汞含量最大。故②④正确;汞不溶于水,与对流雨无关,午后气温最高,植物的蒸腾作用强。故①③错误。故答案选C。
    6.土壤汞排放不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故A错误;秋冬季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导致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加工过程中汞的蒸发变化幅度大,故B正确;南岭在春季准静止锋更加强盛,故C错误;植被的覆盖度与汞含量变幅大没有多大关系,D错误。故答案选B。
    (2022年新高考广东卷)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气压带和风带】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极地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⑤东北信风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0.【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 )
    A.寒流的范围更广 B.离岸流规模更大 C.暖流的势力更强 D.沿岸上升流更盛
    【答案】9.A 10.C
    【解析】9.从图中超强气旋总频率空间分布图中可以看到,在北大西洋中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出现在60°N—70°N之间。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N到北极圈附近,与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接近,①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回归线与30度附近,并不在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附近,②错误。极地东风带与盛行西风带分别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两侧,与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较为接近,③④正确。东北信风带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位置差异明显,⑤错误。①③④正确,故选A。
    10.甲区域与乙区域均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地区,此处的洋流,甲为北大西洋暖流,乙为北太平洋暖流。二者皆为暖流与寒流并无关联,A选项错误。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太平洋暖流,从成因来看均属风海流,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与离岸流、上升补偿流并无关联,B、D选项错误。墨西哥湾圆弧状的陆地轮廓对于墨西哥湾暖流的阻挡较小,墨西哥湾暖流顺着北美大陆南侧往东流动,直接进入广阔的大西洋海域,墨西哥湾暖流推动加上盛行西风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甲区域暖流更强,C选项正确。故选C。
    (2022年6月浙江卷)【地球上的大气】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季节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图,甲、乙、丙为该地三个不同高程面,完成下面小题。

    24.【大气的垂直分层】能正确反映上图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的地点位于( )

    A.春季的低纬度 B.夏季的中纬度
    C.秋季的中纬度 D.冬季的高纬度
    25.【大气的垂直分层】最接近该地甲、乙、丙三个高程面上风向、风速的是( )
    A. B.
    C. D.
    【答案】24.B 25.C
    【解析】24.由图可知,自近地面到高空,纬向风速先变大,到对流层顶后达到最大,然后风速再变小,之后随高度增加,风速再变大,且风向有明显变化。对流层厚度在低纬度地区最大,约为17-18千米,由第1题图可知,春季的低纬度(0-30°),风速为0处与上图不符且20千米以下随海拔增加,风速先变大后变小,与上图不符,A错误;夏季的中纬度(30-60°),随海拔升高,风速先变大,再变小,等于0后,风速为负值,表示改变了风向,与上图相符,B正确;秋季的中纬度和冬季的高纬度,随海拔升高,风速的数值一直为正值,与上图不符,CD错误。故选B。
    25.由题干图可知,由甲到乙到丙,风速在减小,但风向变化不明显,A图中丙为北风,D图中丙为南风,均没有明显的纬向风速,B图中三地风向差异大,ABD错误;C图中三地风向差异小,为西南风,最接近题干中图的情况,C正确。故选C。
    (2022年1月浙江卷)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5.【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 )
    A.a B.b C.c D.d
    16.【常见天气系统】乙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①顺时针 ②逆时针 ③上升 ④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5.D 16.A
    【解析】1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垂直于等压线切线,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差约30°,由高压指向低压,为风向;c垂直于风向,应为地转偏向力;d与风向相反,应为摩擦力。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d,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6.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乙为低压中心,垂直方向上为上升气流,③正确,④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c为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则该地位于南半球,乙水平方向气流为顺时针辐合,①正确,②错误。所以选A。
    (2022年1月浙江卷)【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24.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 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 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 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 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24.B 25.A
    【解析】24.据材料可知,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又据图可知,北京时间12-14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正相关,故大气散射辐射夏季大于冬季,①正确,③错误;又据图可知,阴天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大气透明度反相关,城区比郊区污染较严重,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城区大于郊区,故②错误,④正确。综合起来①④正确,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5.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①正确;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太阳光要穿过较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光、青光、紫光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散射掉了,到达近地面大气时主要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了,故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②正确;秋冬季节出现霜冻,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有关,与大气散射无关,③错误;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是因为云层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少,不只是散射作用,④错误。综合起来,①②正确,B、C、D错误,A正确;故选A。
    (2022年全国甲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沙尘暴形成原因)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
    (2)(常见天气系统判读)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3)(常见天气系统判读)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
    (4)(自然灾害)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表现: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
    作用:干旱导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使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丙; 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以偏西风为,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
    (3)风向变化: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气温变化:气温降低,温差变小。
    (4)观点: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灾害,在一定范围内,可对沙尘暴进行干预,控制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减轻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干预沙尘暴会引起自然系统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其他生态灾难。(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材料中提及2002年4月到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气候严重异常。由于该时段当地主要属于冬、春季节,受副高或信风控制,澳大利亚这段时间处于旱季,其主要表现可能为降水偏少,会导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的情况。
    作用:2002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现象,加剧了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为沙尘暴和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春季天气变暖,气温回升,为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背景,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受高气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两地均以晴朗天气为主,且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丁地距离沙漠较远,且丁地西侧有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发生沙尘天气;丙地等压线较为密集,风力较大,同时丙地西部为沙漠,靠近沙源地,同时丙地为偏西风,便于把西部沙漠地区的沙尘带至此处,利于沙尘运动。
    (3)此次沙尘暴受锋面影响较为显著,受锋面西部高压的影响,图中槽线不断由西向东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到丙地位于锋后,锋前为偏北风,来自低纬,属于暖性气流,锋后为西南风,来自高纬,属于冷性气流。故沙尘暴所经过的地区,其风向由偏北风转为西南风,同时也是冷气团取代暖气团的过程,伴随着气温下降;由于大气中尘埃较多,致使白天削弱作用增强,气温较低,夜间保温作用增强,使得全天温差变小。
    (4)观点:人类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毕竟沙尘暴是自然灾害。沙尘暴致使能见度下降,且大量的尘埃降落在农业农作物上,导致农业减产,影响农业生产,同时受沙尘暴影响,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沙尘增多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干扰正常人类生活。通过对沙源地地区的环境改良,可以有效的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通过对沙化土地进行治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沙尘暴暴发的频度和强度,进而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毕竟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
    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灭绝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2022年全国乙卷)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答案】(1)海平面上升,消融区陆面上升。冰盖消融期,海平面上升幅度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冰盖消融后,陆面上升幅度超过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
    (2)甲地位于基岩海岸,冰盖覆盖时,岩层受压导致陆面下沉,冰盖消融后,岩层承压减轻,岩层形变缓慢恢复,使得陆面上升;甲站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导致甲站陆面抬升。
    (3)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加速冰川消融和海水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密西西比河流域内水利设施拦水拦沙,导致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4)甲站区域位于太平洋北岸,海平面下降,海岸线向南移动,由于基岩海岸陡峭,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区域南侧临海,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三角洲地势平缓,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
    【解析】(1)先指出海平面和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方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冰盖消融,冰川融水进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上升;由材料可知,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可推测消融区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导致陆面上升。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随着海面和陆面的变化而变化,当冰盖消融快,大量冰川融水流入海洋,则海平面上升幅度快,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当冰盖消融完毕,冰川融水减少,陆面上升幅度超过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
    (2)从海陆位置看,甲站位于基岩海岸,结合材料可知,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可推测消融区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导致陆面上升;从板块位置看,甲站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运动导致地壳抬升,使得甲站陆面抬升。
    (3)由图可知,乙站所在区域海平面上升,从人类活动角度入手分析,如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乙站位于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流域内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导致河口三角洲泥沙来源减少,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4)由材料可知,甲站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由图可知,甲地海平面下降,可推测甲地海岸线向南移动,基岩海岸较陡峭,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由图可知,乙地海平面上升,故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河口三角洲地势平缓,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
    (2022年新高考山东卷)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下图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1) 【大气的水平运动】下图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画出M点风向____,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____。

    (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
    【答案】(1)

    削弱风力,冷空气势力减弱。
    (2)水温较低:受冷气团影响,降温显著;沿岸寒流降温。海产丰富:纬度低,受冷空气及寒流影响,水温适宜;大陆架广阔,为鱼类繁殖提供场所;晴天多,光合作用显著,浮游生物多;受离岸上升补偿流的影响,底层海水上泛,饵料丰富。
    【解析】(1)根据风的受力情况可知,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应与等压线垂直,即图中的F1;该地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向右侧偏转,而风向应与地转偏向力垂直,应与摩擦力方向相反;图中F3应为摩擦力,F2应为地转偏向力,故风向应与F3方向相反,与F2保持垂直。
    高大的山脉可以有效的阻挡冷空气的运动,使得其风力明显减弱,使其风力变小;同时受山脉阻挡的影响,冷空气被阻挡在山前,冷空气的势力减弱。
    (2)水温较低:受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N海域受冷气团影响显著,使其表层海水水温降低;同时其沿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受寒流降温影响显著。海产丰富:该地位于热带海域,其纬度较低,受冷空气及寒流影响,其水温适宜众多鱼类生存;受板块运动影响,该地海岸大陆架较为宽阔,为鱼类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休憩场所;受寒流及背风坡影响,该地降水少,晴天多,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显著,其浮游生物较多,为鱼类生长提供饵料;该地处于东北信风带位置,东北信风向西推动,受离岸风影响,该地海岸附近形成上升补偿流,底层海水上泛,可为鱼类提供大量的饵料。
    (2022年1月浙江卷)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

    材料二:图中甲地位于我国农牧交错带,其畜牧业以圈舍饲养方式为主,冬春季节雪灾频发。
    (1)【气压带与风带—季风环流】甲地冬季主导风向为____风,乙、丙两地降雪日数较多的地区是____地。
    【答案】(1)西北风 丙
    【解析】(1)观察图中信息可知,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交界地带,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吹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风,故主导风向是西北风;乙地位于背风坡,丙地位于迎风坡,因此丙地气温较低,降雪时间较乙地长。
    (2022年湖南卷)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如下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换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城。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1)(热力环流)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段冬春季谷风势力强的原因。
    (2)(河流地貌)研究小组通过调查和实验,认为该地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推测其判断的主要依据。
    (3)(流域开发、水电站建设的影响)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甲地谷底有部分被淹没,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还是增大?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1)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冬春季睛天多,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
    (2)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粒径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物质组成与古堰塞湖沉积物相似;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
    (3)可能减小:水电站蓄水后,淹没区域增加,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大气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抑制起沙。可能增大:水电站蓄水后,谷风势力增强;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
    【解析】(1)本题审题时学生容易出错,错误认为这是一个比较问题,夏秋与冬春季相比,实际上这个试题并没有这个意思,仅仅需要分析此季风谷风为什么强。其中谷风势力强的基础条件有:一是该地处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谷地与山坡的差异大;二是该地具有重重山脉,河谷地区的谷风受冬、夏季风干扰小。谷风势力强的季节性条件是:当地冬春季降水少,睛天多,太阳辐射强,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加之冬春季部分植被落叶,一年生的草本枯死,因此植被稀少,对谷风的阻挡作用较弱。
    (2)本题的难点也在审题,从调查和实验角度说明两种物质同源性。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空间分布与古堰塞湖沉积物临近(图中有显示),有可能同源;通过调查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粒径离古堰塞湖沉积物越近,颗粒越粗,相反越细,即由谷底向山坡由粗到细,表明黄土状物质可能是风力搬运至此沉积形成;通过实验可发现,两地物质组成是相似的;通过实验可发现,黄土状物质的堆积年代晚于古堰塞湖沉积物的沉积年代,因此黄土状物质主要来源于附近古堰塞湖沉积物。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一定要明确的表明观点,不是模棱两可,然后说明理由。如果选择“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其理由应是:水电站蓄水后,古堰塞湖沉积物大量被淹没,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则黄土状物质的来源减少;水电站蓄水后,谷地内水面增加,蒸发加强,大气湿度增加,水分条件变好,植被覆盖率增加,从而抑制起沙,使得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减小。如果选择“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增大”,其理由应是:水电站蓄水后,谷地内热容量增加,白天升温更慢,谷地与两侧的温差更大,从而使得谷风势力增强,风力搬运能力增加,从而使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增加;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黄土状物质的泥沙来源有可能增加,从而使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增加。
    〖2021年高考真题〗
    (2021·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功能区中,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
    A.高密度居住区 B.文教区 C.低密度居住区 D.工业区
    2.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 )
    A.冷锋过境日 B.低压控制期 C.暖锋过境日 D.高压控制期
    【答案】1.A 2.D
    【解析】1.根据题干,“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屋顶面积越大,反射率越高,与文教区、低密度居住区和工业区相比,高密度居住区住房多,安装高反射率屋顶能最大限度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BCD错误,A正确。故选A。
    2.根据题意,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时间是气温最高、反射率最强的时候,冷锋、暖锋和低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气温较低,反射率较低,高压控制期,天气晴朗,气温较高,反射率高,对城市气温降低最明显,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021·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某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完成3—5题。

    3.与大风速区相比,M地区风速较小,主要是因为( )
    A.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B.水平地转偏向力较小
    C.地表的摩擦作用较大 D.气旋的中心气压较高
    4.此时我国新疆地区气温明显高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正值当地正午前后,太阳辐射较强 B.受降温过程影响小,天气晴朗少云
    C.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空气下沉增温 D.位于天山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
    5.此时下列站点上空最可能存在逆温的是( )
    A.长春 B.太原 C.呼伦贝尔 D.乌鲁木齐
    【答案】3.C 4.B 5.C
    【解析】3.读图可以看出,M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A选项错误;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会影响风力大小,故 B选项错误;M地位于青藏高原东侧,秦岭山区南侧,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地面摩擦力大,是风速较小的主要原因,故C选项正确;气旋中心的气压较四周低,是低压中心,图中M地并不位于气旋中心位置,故D选项错误,本题选C。
    4.一般来说,陆地白天气温最高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北京时间14时,新疆地区位于正午前后,气温还没有达到最大值,而内蒙古中东部正值日最高温时段,故A选项错误;读图可知,内蒙古中东部刚经过一次冷锋过境,等压线密集,北风风力较大,降温明显,而新疆等压线稀疏,大气稳定,故B选项正确;由图可知,新疆地区等压线稀疏,大气稳定,风力小,天气晴朗,气温较高,盆地内下沉气流不明显,故C选项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新疆并不是全在天山背风坡,如盆地内部,新疆地区等压线稀疏,大气稳定,风力小,盆地内部无焚风效应,故D选项错误。故选B。
    5.结合等压线分布图可知,长春位于冷锋锋前,冷锋即将过境,天气状况复杂不易出现逆温;据图,太原等压线状况相对单一,但结合时间为14点,太原为午后,盛行上升气流,不会出现逆温,B错误;呼伦贝尔位于冷锋锋后且邻近锋线,冷气团俯冲到暖气团下方易在高空出现气温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C正确;乌鲁木齐正值正午,天气晴朗,不易出现逆温,D错误。故选C。
    (2021·海南·高考真题)研究表明,中纬西风厚度从近地面可达对流层的上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近地面西风带会被破坏。下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某季节高空(海拔约5500米高度)西风的位置。据此完成6—7题。

    6.此季节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其原因是( )
    A.中纬西风向南快速移动 B.南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陆 D.北方冷空气快速向北退缩
    7.图示高空西风( )
    A.向南移动最远到30°N附近 B.南北移动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C.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南侧是副极地低压
    【答案】6.C 7.A
    【解析】6.由材料“中纬西风厚度从近地面可达对流层的上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陆地上形成强低压,高空形成强高压,海洋上近地面形成强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在高空形成西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西伸登陆,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伏旱持续高温天气,C正确;中纬西风受西太平洋副高影响,向北快速移动,我国北方形成强降水,A错误;南海热带气旋影响不到江西和湖北地区,并且热带气旋影响下降水多,B错误;北方冷暖空气相遇,形成强降水天气,D错误。故选C。
    7.图示高空西风为中纬度地区上空的气流,向南移动最远到30°N附近,A正确;南北移动是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结果,B错误;高空的风要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错误;南侧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错误。故选A。
    (2021·辽宁·高考真题)某年11月,华北一气象站(位置见左图)测得锋面过境前后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数据,如右图所示。据此完成8—9题。

    8.锋面过境时,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
    A.暖锋影响,气团加热 B.风速增大,大气对流加强
    C.水汽凝结,热量释放 D.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增温
    9.此次夜间突发性增温可能导致当地( )
    A.空气污染加重 B.出现雾和霜冻现象
    C.道路表面湿滑 D.作物呼吸作用减弱
    【答案】8.D 9.C
    【解析】8.由图可知,气象站西侧为山地,锋面过境前后均以偏北风为主,可推测为冷锋过境,A错误;气象站的偏北偏西方向为山地,锋面过境时,受地形影响,使得气象站及其附近,气流下沉增温,D正确;由图可看出,温度升高时为静风,且西北风风速增大不利于温度升高,B错误;锋面过境时,由于地形影响,气象站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C错误。故选D。
    9.夜间突发性增温,导致道路表面解冻,湿滑,C正确;温度升高,上升气流增强,可能会减轻空气污染,A错误;降温时更易出现雾和霜冻,B错误;温度升高会加强作物的呼吸作用,D错误。故选C。
    (2021·天津·高考真题)2021年3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沙尘暴天气。据气象专家分析,此次沙尘暴源于蒙古国。左图是此次沙尘暴在我国过境时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右图表示此次沙尘暴移动过程中四个时刻沙尘天气的分布状况。读图文材料,完成10—11题。

    10.右图四幅图片中,沙尘天气的分布与左图天气形势相吻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根据此次沙尘暴的移动路径,判断推动此次沙尘暴快速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旋西移 B.反气旋东进 C.冷锋南下 D.暖锋北上
    【答案】10.B 11.C
    【解析】10.由左图可知,我国内蒙古中部受高压脊控制,东部受低压槽控制,高压脊带来的冷空气与低压槽东侧的暖气团相遇在低压槽的位置形成冷锋,并快速移动,带来大风天气,且此季节冷锋锋前的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少,没有带来降水,大风卷起沙尘向东移动,形成沙尘天气,四幅图只有乙图符合这一特征,故B项正确,所以选择B。
    11.读图可知,此次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为向东南方向移动,结合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此次沙尘暴快速移动主要是冷锋快速南下导致,故C项正确;该阶段气旋应向东南方向移动,故A项错误;反气旋东进与沙尘暴的移动路径不一致,故B项错误;沙尘暴快速移动与暖锋北上没多大关系,故D项错误。
    (2021·山东·高考真题)“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下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12—13题。

    12.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几率更大,主要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
    ①风速小 ②地面温度低 ③地势低 ④空气湿度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次年1月
    【答案】12.A 13.A
    【解析】12.“‘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雾存在的时间较长,应该考虑风力较小,雾不易消散,越南北部沿海东部有海南岛阻挡东风,且海域面积狭窄,风力小于南部沿海,①正确。雾的形成需要水汽凝结,图中风由海吹向陆地,带来水汽,水汽遇到冷的下垫面凝结形成雾,②正确。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势都比较低,③错误。北部沿海、南部沿海沿海空气湿度都大,④错误。A正确。故选A。
    13.图中风向不是西南风、东南风,因此时间不会是夏季,BC错误。11~次年1月是冬季,应该吹北风,D错误。2~4月是冬夏季风转换的季节,气温逐渐回升,风向由海转吹向陆地。此时陆地气温较低,因此海洋暖湿气流遇冷下垫面凝结形成雾,A正确。故选A。
    14.(2021·北京·高考真题)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研究表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或空气污染等情况可诱发部分人群血压升高。图为北京时间2021年5月16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次日上午,对高血压人群来说( )
    A.甲地天气阴沉,不适宜锻炼 B.乙地气压稳定,可正常活动
    C.丙地降温显著,应添加衣物 D.丁地雾霾加剧,宜佩戴口罩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项错误;乙地位于冷锋过境后,当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不利于高血压人群活动,B项错误;次日上午,丙地冷锋过境,气温下降明显,应添加衣物,C项正确;丁地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利于污染物扩散,雾霾减轻,D项错误。故选C。
    (2021·广东·高考真题)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5—17题。
    15.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16.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 )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17.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 )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答案】15.C 16.D 17.B
    【解析】15.冬季在谷地或盆地形成辐射逆温的时候,由于坡地近地面空气冷却,冷空气沿斜坡地形沉入谷底或盆地,则可加强因辐射冷却作用而形成的逆温效应,C正确。山峰被周围大气包围,山峰与大气的接触面小,大气的交换频繁,山峰地面温度降低对周围大气影响较小,不易形成逆温,A错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而多大风,大气流动性强,不易形成逆温,B错误。丘陵海拔较低,地形起伏平缓,空气流动性也较强,不易形成逆温,D错误。故选C。
    16.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出现时地面温度低,近地面气温低,一天中日出之前气温最低,晴朗无风,空气流动性差,近地面大气易受冷地面的影响,D正确;日落前后、正午时刻地面温度较高,近地面大气气温较高,AB错误;浓云迷雾,大气逆辐射强,地面不易强烈辐射冷却,C错误。故选D。
    17.黄河源地区冬季地面温度低,气流冷却下沉,下沉气流盛行,地面冷空气堆积,导致辐射逆温多发,B正确;锋面气旋、准静止锋均多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而逆温出现时大气较稳定,AC错误;冬季气温低,热力对流弱,D错误。故选B。
    (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19.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答案】18.C 19.B
    【解析】18.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甲为东北信风,风向稳定,A错误。乙为赤道气压,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B错误。丙为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西南风,C正确。丁为东南信风,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水汽不易冷凝,且在图示区域为离岸风,水汽含量少,D错误。故选C。
    19.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移动。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A错误。夏季为黄河流域雨季,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B正确。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冷高压切断是在北半球冬季,C错误。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D错误。故选B。
    (2021·湖南·高考真题)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小海坨山半山腰置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据此究成20—22题。

    20.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21.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 )
    A.暖干 B.暖湿 C.冷干 D.冷湿
    22.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 )
    ①相对湿度 ②气压变化 ③气温水平分布 ④气温垂直分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20.B 21.A 22.C
    【解析】20.根据题意,半山腰置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是因为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从图上来看,位于北京的小海坨山在冬季受到西北季风影响较大,而东南侧靠近渤海,有较多的水汽,所以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东南侧为西北季风的背风坡,下沉气流容易与爬坡的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形成半山腰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1.图中位置的半山腰云主要是在小海坨山主峰和山脊的东南侧,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是湿润气流,上部是冬季风的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干气团下沉增温,故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暖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半山腰云是水汽凝结形成,只有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过饱和,才有可能成云,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相对湿度,①符合题意;当地云停留在半山腰,往往是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此时云不向上升,此时应出现逆温现象,因此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气温垂直分布,④符合题意;半山腰云出现时当地的气压和气温水平分布没有明显特征,因此不是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的数据,②、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1·浙江·高考真题)位于锋面上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两测站位于冷、暖锋面下方时﹐自下而上垂直方向不同高度测得的风向、风速变化图。完成23—24题。

    23.有关测站上空锋面类型、锋面位置、风向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冷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西北风,锋上东南风
    B.冷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北风
    C.暖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西南风,锋上东北风
    D.暖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
    24.与测站周边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最接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23.D 24.C
    【解析】23.锋面位于东部地区,甲地近地面是东南风,锋面应该向西北移动,应该是暖锋;乙地近地面是东北风,锋面向西南移动,东北风来自高纬度,气温较低,应该是冷锋。“位于锋面上下的风向往往存在明显差异”,甲锋面风向变化最明显的高度范围是1.5米-2.0米之间,乙锋面风向变化最明显的高度范围是2.0米-2.5米之间。冷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以东北风为主,不是西北风,锋上是西南风,A错误。冷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由偏北风变为西南风,锋上西南风,B错误。暖锋距地面2.0~2.5千米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C错误。暖锋距地面1.5~2.0千米锋下东南风,锋上西南风,D正确。故选D。
    24.由上题解析可知,甲地为暖锋过境,乙地为冷锋过境。由图中等压线a>b>c可知,③图中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甲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该天气系统的右侧,可知甲地此时为暖锋过境。C正确;①图中天气系统为低压系统,甲地位于北半球,且位于该天气系统的左侧,可知甲地此时为冷锋过境,A错误;②图为高压系统,此时乙地风和日丽,与题意不符,B错误;由④图可知时乙风向为东南风,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
    (2021·湖北·高考真题)留尼汪岛是印度洋上的一个火山岛,为著名的度假胜地。岛上气候终年湿热,夏季常出现特大暴雨,圣罗斯是世界上日降雨量最大的地方。下图示意留尼汪岛地理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留尼汪岛年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位于岛屿( )
    A.东部 B.南部 C.西部 D.北部
    26.导致圣罗斯成为世界日降雨量最大的地方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温带气旋 D.热带气旋
    【答案】25.A 26.D
    【解析】25.该岛屿位于南半球,且地势呈现出中高周低的特征,根据纬度位置可以判断,该地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较大,岛屿东部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大,岛屿西坡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因此降水最多的位置应该位于岛屿东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6.该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属于热带气候,锋面雨在中纬度最典型,A、B错误;温带气旋主要影响温带地区,C错误;该地地处热带,四周临海,海洋上升气流旺盛,容易形成气旋,进而带来降水,D正确。故选D。
    (2021·浙江·高考真题)秀珍菇生产需避光遮阳。浙江某地在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棚内种菇、棚顶发电.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生态高效生产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27.该生产方式会使棚内( )
    A.太阳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加
    C.大气吸收增加 D.地面反射增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大棚顶部搭建光伏发电系统(有光伏板),会使到达棚内的太阳辐射进一步减弱,从而使棚内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反射等也随之减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1·北京·高考真题)下图示意北纬27°附近部分地点某年的平均气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影响图中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高度 B.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答案】A
    【解析】该图示意北纬27°附近部分地点某年的平均气温,从116°E到121°E,可推断该地区为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的差异不是大气环流导致的,故B错;海陆位置的差异主要影响降水,对年平均气温影响不大,故C错;年均温的差异主要是自然因素导致的,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故D错;同纬度地区,年均温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导致的,海拔高的地方,年均温低,海拔低的地方,年均温高,故A正确。
    二、综合题
    29.(2021·辽宁·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祁连山西部某山的雪线高度约为4600米。该地区云含水量(云中液态或固态水的含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空中水汽资源相对丰富,可为人工增雨(雪)作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图1为该山所在地区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图2为遥感卫星探测的5000米高度处夏季平均云含水量纬度变化图。

    (1)依据图1等降水量线,概括该地区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特征。
    (2)分析图2中云含水量两个峰值的形成原因。
    (3)如果该地区进行人工增雨(雪)作业,将产生哪些生态效益。
    【答案】(1)由东南向西北减少,湖泊和冰川处降水较多。
    (2)两个峰值区对应的下垫面为湖泊或冰川,提供的水汽较多;海拔高,与5000米高空相距较近。
    (3)预防森林大火;增加水资源,增加生态用水;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1)由图可知,等降水量线数值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在湖泊和冰川处发生弯曲,表明湖泊和冰川处降水较多。
    (2)结合图1和图2可知,图2中两个峰值区与图1中的湖泊和冰川位置相对应,而湖泊和冰川海拔较高,离5000米高空较其他区域更近,向大气提供的水汽较多,故形成了两个峰值。
    (3)由图可知,该区域降水量较少,人工增雨能增加该区域的水资源,增加生态用水,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预防森林大火,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2020年高考真题〗
    (2020·新课标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图示观测时段内( )
    A. 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 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 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7. 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 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
    【答案】6. C 7. A 8. C
    【解析】6.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误。故选C。7.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①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②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③④错误。故选A。8.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0·江苏卷)下图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四地中,吹偏南风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此时①地最可能( )
    A. 暴雨倾盆水难排 B. 细雨蒙蒙衣难干 C. 烈日炎炎似火烧 D. 黄沙满天车难行
    【答案】5. C 6. A
    【解析】5.读图分析,四个地点均位于北半球近地面,结合等压线的数值近地面风向的作图过程判断,①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南侧,风向为偏西风;②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侧,风向为偏北风;③地位于高压中心的西北侧,风向为偏南风;④地位于低压中心的西北侧,风向为偏北风。故选C。6.读图分析,此时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太平洋上形成高压,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①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并且①地纬度低,气温高,因而最可能形成强对流天气,暴雨倾盆,A正确;细雨蒙蒙是暖锋天气的典型特征,B错误;烈日炎炎往往是受高压控制形成,C错误;此时①地降水多,植被生长茂盛,不会形成沙尘天气,D错误。故选A。
    (2020·江苏卷)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下图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60°E以东航线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 )
    A. 航程最短 B. 风阻最小 C. 逆水最短 D. 岛礁最少
    8. 7月航线西段明显北移,主要是为了( )
    A. 避开南极冰山 B. 减少西风带影响 C. 远离热带风暴 D. 便于沿途补给图
    【答案】7. A 8. B
    【解析】7.读图可知,60ºE以东航线无论1月还是7月航线都基本不变,因此该航线对风阻和逆水等因素不是主要考虑因素,故BC错。从图文信息不能看出该航线的岛礁的多少,D错。从题干信息可知,海上航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航线,因为大圆劣弧球面距离最短,故A对。故选A。8.读图可知,该航线西段纬度较低,南极冰山难以到达,A错。7月太阳直射点北移,西风带北移,此时该段航线受西风带影响大,航线北移可以减小西风带影响,降低风阻,B对。航线北移,纬度更低,受热带风暴影响更大,C错。航线北移,并没有明显靠近陆地航线,D错。故选B。
    (2020·天津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 风和日丽 B. 狂风暴雨 C. 阴雨连绵 D. 大雪纷飞
    13. 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 )
    A. 乌鲁木齐 B. 贵阳 C. 上海 D. 福州
    【答案】12. A 13. D
    【解析】12.读图可知,华北平原所在地区等压线较为稀疏,同时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最可能为风和日丽的天气状况,A正确,BCD错误,故选A。13.在图中城市所在地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30°~45°)即为当地近地面风向,由此可知,选项四城市中,此时为偏南风的是福州市,D正确;乌鲁木齐、上海、贵阳均盛行偏北风(注意贵阳位于1010hPa等压线上,该闭合等压线两侧等压线数值分别为1015hPa、1010hPa,所以该闭合等压线内气压值应小于1010hPa,由此可判断贵阳市附近高低气压的分布),ABC错误,故选D。
    (2020·浙江卷)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测站在冬季冷锋过境后进行一次放飞气球观测,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过程中的漂移轨迹。下图最接近此次气球放飞过程的地面投影轨迹是( )
    A. B.
    C. D.
    25. 符合该测站万米高空冬、夏季气球漂移方向及水平气压场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24. A 25. B
    【解析】24.我国华北地区冬季冷锋一般是西北季风南下造成。冬季冷锋过境后,风向以西北风为主,气球应该飘向东南方向,A正确,CD错误。B图先向西北后向东南,应该是冷锋过境前至过境后的变化,B错误。故选A。25.万米高空气流运动方向和等压线平行,AC两图风向和等压线斜交,因此AC错误。图中等压线数值a>b>c>d>e,北半球高空风向向右偏后与等压线平行,风向的右侧为高压、左侧为低压,因此B正确,D错误。故选B。
    (2020·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用符号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冷锋、暖锋。
    (2)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
    【答案】(1)准确判断冷锋、暖锋位置,并用冷锋、暖锋符号绘制。如下图所示。

    (2)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3)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解析】本题考查锋面的分布、形成原因及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等知识点,结合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不难解答。
    (1)三种不同性质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面,冷锋暖锋往往位于锋面气旋处,北半球锋面气旋左侧是冷锋、右侧是暖锋,锋面处风向差异较大,冷锋左侧一般是西北风、右侧一般是西南风,暖锋北侧一般是东北风、南侧一般是西南风,据此可判断出冷暖锋面位置,画图注意位置要准确、符号要正确。如下图所示:

    (2)据材料信息“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判断,来自太平洋的气团由于受落基山脉影响,在山地东侧是下沉气流,比较干燥,干线东侧的气流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因此东侧的湿气团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抬升、气温减低、达到露点后,当其温度降到露点以下,即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会形成降水。
    (3)“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形成的锋,称为干线”,干线两侧气团温度相近、湿度不同。本区西部有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脉西侧形成地形雨,由于受落基山脉影响,在山地东侧是下沉气流,气流下沉增温,比较干燥;102°W附近为面积广大的平原,下垫面性质单一,干线东侧的气流来自墨西哥湾,比较湿润,湿空气可以快速深入陆地,沿途气团性质变化不大。
    〖2019年高考真题〗
    (2019·新课标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答案】6.C 7.D 8.A
    【解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今年3月23日是第五十九个世界气象日,试题以积云为切入点,“看云识天气”,身边地理无处不在。
    6.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错、C对;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错。
    7.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错;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错;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故选D。
    8.积云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当水汽的凝结高度由下垫面温度决定时,则下垫面温度越低,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积云云底的高度值也就越低。一天中,通常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下垫面温度较高;日落前后,太阳辐射减弱、消失,下垫面温度较低,从日落到半夜再到日出前后,因没有太阳辐射(或极微弱)下垫面温度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下垫面温度才开始慢慢回升。因此一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的时间多在日出前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故选A,B、C、D错。
    (2019·北京卷)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图2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第3题。

    3.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
    【答案】D
    【解析】太阳辐射主要影响气温,不直接影响降水量,A不对;从图中看,平顶山南部和北部的海陆位置差别不大,B不对;降水多少影响地区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不是影响降水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C不对;根据材料,“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该市南部是山地,对海洋水汽抬升明显,降水多,北部为平原,降水少,D对。故选D。
    (2019·北京卷)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7题。

    7.图示区域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 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 D.④地寒暖流交汇
    【答案】C
    【解析】根据①地周围的等压线的分布,①地的风向为偏北风,A不对;大雾出现需要大量的水汽、降温和静风天气,②地此时受到大风天气影响,不会有大雾出现,B不对;③地在未来几日要受到台风影响,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天气,因此未来有强降水,C对;④地为日本暖流流经的地区,D不对。故选C。
    (2019·天津卷)读图1和图2,回答3~4题。


    3.在形成图1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图2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3.C 4.B
    【解析】3.从图中可以看到,当天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较强的降水分布。高压区不能形成锋面,多干燥天气;只有在低压区,或者低压的低压槽部位才能形成锋面,形成阴雨区。相对应的区域中心应该是低压分布,结合选项只有丙符合题意。甲处长江中下游附近此时是受高压控制,晴天无降水,A错;乙处长江中游处于高压脊控制,也无降水,B错;丁此时的高压中心在海洋上,虽然东北地区有低压气旋分布,存在降水可能,但是长江中下游处于高压脊控制,无降水,D错。故选C。
    4.北半球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使低压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符合上述的气压场只有乙。故选B。
    (2019·江苏卷)图3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最可能是
    A.3月 B.6月 C.8月 D.10月
    8.此时,澳大利亚
    A.①地天高云淡 B.②地干热风大
    C.③地南风暴雨 D.④地北风酷热
    【答案】7.A 8.A
    【解析】考查澳大利亚的气候特征以及等压线的应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7.该题可以根据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风向来判断季节,澳大利亚西北部七月份吹东南风,而一月份吹西北风。根据图中等压线及其分布规律,可知澳大利亚西北部陆地上出现低压中心而海洋上为高压,因此此时吹西北风,应当是南半球的夏季。因此,该月份最有可能为三月份。正确答案选A ,B C D错误。该题也可以利用澳大利亚西南部的风向进行判断,澳大利亚西南部吹偏南风,也是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不同地区风向不同,可以选取不同位置进行判断。
    8.①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有第一题可知,此时为澳大利亚夏季,因此天高云淡,气候比较干燥,②为澳大利亚内陆沙漠地区气候干热,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因此多无风天气,B错误。根据等压线数值变化规律,③地区近海为低压,因此该地主要刮南风,并且为离岸风,由陆地吹响海洋,不可能有暴雨,水气较少。④地陆地为低压,因此刮北风,为迎岸风,气候比较凉爽,正确答案选A ,B C D错误。
    (2019·江苏卷)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9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10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20.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10中
    A.①增大 B.②增大 C.③减小 D.④减小
    【答案】19.AD 20.BC
    【解析】考查大气热力作用以及热力环流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9.云层的本质是小水滴,云层是水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蒸发形成水蒸汽并达到过饱和的状态,又吸附了空气中的的凝结核而产生的。因此,三峡库区云海的形成过程是库区表层的水分受热膨胀上升,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水蒸气,吸附凝结核在高空形成了云海,而库区周围地方则盛行下沉气流。因此正确答案选A D ,B C错误。注意水的区域对应云海,盛行上升气流。
    20.云层会阻挡太阳光,云层多时对太阳的反射增强,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①减小④增大,地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弱,增温减弱,因此地面辐射减弱,③减少。云层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②增大。正确答案选B C, A D错误。
    (2019·新课标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答案】(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解析】(2)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本为温暖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山高谷深,深谷的两侧为高山,高大的山脉阻挡了海洋暖湿气流,当暖湿气流翻越高山后,气流下沉,在下沉过程中随着海拔的下降,气温不断上升,同时气流下沉升温造成水汽难以冷却成云致雨,下沉气流成为干热风,使谷地气候变得又干又热;再加上谷地地形封闭,热量难以扩散,导致谷内气温更高。
    〖2018年高考真题〗
    (2018·新课标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下面3个小题。

    9. 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 车流量大 B. 平均坡度大 C. 雾霾天多 D. 两侧村庄多
    10. 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 6:00出发,左侧靠窗 B. 8:00出发,右侧靠窗
    C. 10:00出发,左侧靠窗 D. 12:00出发,右侧靠窗
    11. 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大气环流
    【答案】9. B 10. B 11. A
    【解析】
    9. 高速公路一般较少经过小的居民点,D错误;该高速公路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车流量较小,A错误;两路段雾霾天气不严重,C错误;据图可知,该高速公路是从重庆到贵州的毕节,沿途地势起伏较大,坡度陡,因此乙和丁路段平均限速较低,B正确。故选B。
    10.据题干知为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方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向南行驶,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排除;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里程240千米,时速80的话,也需要3个小时,若12:00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会照射到,B正确D错误。故选B。
    11.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故选A。
    (2018·新课标Ⅱ)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 2月7日9时 B. 2月7日15时 C. 2月7日17时 D. 2月8日7时
    7.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 东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8. 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 生物类型多样 B. 对全球变暖敏感 C. 大气质量优良 D. 人类活动影响少
    【答案】6. A 7. D 8. B
    【解析】本题组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的建站为载体,考查时间计算、气压带风带分布和南极的科考价值,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6.恩斯克堡岛正午地方时为12时,结合图示为南极,按照顺时针方向自西向东,可知恩斯克堡岛的经度约为170°E。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两者相差50°,时差为:50°×4=200分钟,因此北京时间大约为:12:00-3:20=8:40,接近2月7日9时。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7.恩克斯堡岛位于70°S和80°S之间,属于极地东风带,其具体风向为东南风,五星红旗应飘向西北方向。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8. 根据材料所述,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冰盖和冰被、陆缘冰、海冰的理想场所,这些地理事物受全球变暖影响明显。所以,该区域的优势是对全球变暖极其敏感,故B项正确。南极地区,气候严寒,不适合生物生存,生物种类较少,A项错误;整个南极地区人口都比较少、大气质量都比较好,所以人类活动影响小和大气质量优良不是恩斯克堡岛的独特优势,C、D项错误。
    (2018·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如图)及产生的影响。

    5. 对如图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 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 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 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 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6. 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A. 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 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 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 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7. 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5. D 6. D 7. B
    【解析】本题组考查全球变暖及其影响。伴随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在中高纬度地区出现了诸多变化,为此,人类应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等维系地球生态平衡。
    5. 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对。
    6. 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选D。
    7. 四选项中,ACD分别是人类生活废弃物的高效利用或无害化生产,只有B选项是共享单车的使用方式,是绿色出行方式,没有体现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属于循环经济,选B。
    (2018·北京卷)图4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 据图推断
    A. 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 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 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 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7. 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 冬至 B. 小满 C. 夏至 D. 立秋
    【答案】6. B 7. A
    【解析】
    6. 据图可知,此时北京等压线较稀疏,风速小,A错误;据等压数值的递变可知甲地为一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B正确;据等压线数值的递变可判断极地并不是气压最高的地方,C错误;台风中心气压值一般在950hPa以下,据图可知,180°经线经过太平洋,该处低纬度热带洋面没有形成台风,D错误。故选B。
    7.据图可知,90°E附近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强盛,北太平洋面为低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可判断为北半球冬季,故选A。
    (2018·江苏卷)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 印度河上游谷地 B. 帕米尔高原
    C.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2. 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 1月~5月 B. 5月~9月
    C. 9月~12月 D. 11月~次年3月
    【答案】1. C 2. B
    【解析】
    1. 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
    2. 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2018·江苏卷)图4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 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 台风预警 B. 森林火灾预警
    C. 寒潮预警 D. 滑坡、泥石流预警
    8. 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A. 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 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 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 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答案】7. D 8. C
    【解析】
    7. 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能出现强降雨,又因为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岩层破碎,强降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当地政府可能发布滑坡、泥石流预警,故D项正确。甲地距海洋较远,不可能发布台风预警,A项错误;甲地降水几率大,不会出现森林大火,B项错误;寒潮是冷锋的典型天气,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不会出现冷锋过境的天气,C项错误。
    8. 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的锋前,未来两天可能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冷锋过境会出现强降雨,过境后天气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会较目前下降,A项错误;冷锋过境,气压升高,且降水强度大,B项错误;冷锋会形成降水,降雨会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沉降到地面,降雨过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会减少,故C项正确;冷锋过境后,该地区受偏北风控制,读等压线图,该地区附近等压线比较均匀,风速变化不大,D项错误。
    (2018·新课标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4)中低纬度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强,)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解析】(1)读等压线图,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可知图的左上角有个不完整的等压线部分,其数据由外而内增大,则为高压;图中间有个由外而内等压值减小的部分,则为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方。
    (2)根据图中锋面的排列推测锋面数量为3个;图中左、右的冷锋和暖锋是因气旋中气流水平辐合,导致冷暖气流相遇而成,北边的冷锋是西北侧的高压(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水平辐散而形成。
    (3)从图中看,P点位于暖锋锋前,西北方较远处又有冷锋锋面,因此其分别受暖锋过境、暖空气控制、冷锋过境、冷空气控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其相应的天气状况(阴、晴、雨、雪等)和气温变化即可。
    (4)该区域处于中低纬亚欧大陆东岸,春季时南北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快,致使该天气系统活跃。
    〖2017年高考真题〗
    (2017·新课标I)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1.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9.B  10.C  11.D
    【解析】
    9.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③④。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所以选②。
    10.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
    11.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17·新课标Ⅱ)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6.D  7.A  8.B
    【解析】
    6.首先是对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的理解,刀耕火种,先放火烧荒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在没有植被的土地上播种,尼罗河定期泛滥,肥沃的淤泥覆盖,没有其他植被,故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
    7.尼罗河下游沉积物主要来自于上游源地,而其上游源地东非高原的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8.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的条件。故选B。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

    8.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7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9.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7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答案】8.C  9.D
    【解析】
    8.读图分析可知,乙地高空气流是下沉,风速减小,浮尘沉积,A项与图示相符;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后下沉形成浮尘,所以乙地浮尘来自高空气流,B项与图示相符;由上面分析可知,乙地为下沉气流,C图示不符;甲地的扬沙主要是大风的作用,D项与图示相符;故与图示不相符的为C,故答案选C。
    9.根据上题结论,浮尘天气主要与下沉气流有关,读A、B、C三图可知,图示主要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故ABC错误;D图中,亚欧大陆主要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与浮尘天气的形成有关,D正确;故选D。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0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8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0.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8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答案】B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海洋表面增温速度加快,海平面仍在上升,A错误;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B正确;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仍在上升,但不是加速上升,C错误;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先降低后增加,D错误。故选B。
    (2017·北京卷)图2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图2
    2.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答案】D
    【解析】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形成在热带、副热带海区,台风是热带气旋形成的,台风中心为低压,北半球的台风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台风中心为台风眼气压值最低,该处为下沉气流、无风;黄海纬度较高,位于温带海区,台风生成于热带、副热带海区;台风中心附近狂风暴雨,读图可知8-12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2017·北京卷)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第(1)题。
    (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10分)

    图17
    【答案】(1)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解析】据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10°S-15°S之间的区域,结合降水柱状图不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每年1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因此气体盛行上升运动,降水多,因此到处稀树高草,呈现一派草木葱绿的景象,斑马、长颈鹿等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里。7月,信风带控制这里,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响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到处草莓枯萎,呈现一派萧瑟的景象。
    (2017·江苏卷)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7~8题。

    7.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A.晴,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
    【答案】7.A  8.C
    【解析】
    7.立夏之后罕降暴雪,说明受到冷锋影响,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位于气旋中心附近,形成锋面气旋天气系统,甲地位于冷锋锋后,所以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甲地;乙地位于冷锋的锋前;丁地为暖锋锋后天晴晴朗,丙地受暖气团控制,天晴晴朗。
    8.读图可知,我国南方戊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5月6日我国南方夏季风逐步增强,即该地吹东南风;根据图中戊地位于高压中心的西侧,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可知形成东南方向的风。
    (2017·江苏卷)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图10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新课标沙尘落区预报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
    A.甲 B.乙 C.丙 D.丁
    20.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 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
    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答案】19.AC  20.BD
    【解析】
    19.读图可知本次沙尘暴主要位于华北北部和内蒙古交界地区,沙源来自于西北方向的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即选AC。
    20.扬尘、沙尘暴天气,导致空气中尘土飞扬,能见度降低,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2016年高考真题〗
    (2016•江苏卷)2016 年1 月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图3 为该日8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5-6 题。

    5. 此时我国
    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6.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答案】5.D  6.A
    【解析】5.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并不都是在高压脊控制,A错误;此时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高压控制,降水较少,B错误;三亚附近的等压线比昆明稀疏,所以风力三亚也比昆明小,C错误。根据等压线的方向可以作出北京和上海的风向,两地的等压线分布差不多,所以风向基本相同。
    6.上海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北方没有山脉的阻挡,寒冷气流可以直接到达,受寒潮影响较大;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小,所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
    (2016•江苏卷)图6 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11 ~12 题。

    11. 下列时间点中至少有4 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的是
    A. 北京时间8 点 B. 北京时间11 点
    C. 北京时间14 点 D. 北京时间17 点
    12. 图示5 个城市中
    A. 有4 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
    B. 有4 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
    C. 巴黎和的成因相同
    D. 有3 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
    【答案】11.B  12.C
    【解析】11.题中时间点中至少有4 个城市该主题公园都在开放,我们就可以依据这四个时间进行计算,比如,北京时间11 点时,香港地方时为10时36分,东京地方时为12时20分,洛杉矶地方时为19时8分,奥兰多时间为21时36分,即北京时间11时时香港、东京、洛杉矶和奥兰多都在开放。12.本题要分清各地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图示5 个城市中2 个城市(东京和香港)受季风的影响明显;有3 个城市(东京、香港、奥兰多)受台风(飓风)影响较大,有两个城市(东京和巴黎)属于温带气候。巴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主要来自西风,洛杉矶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也是来自西风。
    (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2)据图8、图9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解析】从图中数据,就可以判断出巴西降水量1月和7月的差异。巴西大部分区域为热带草原气候,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4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答案】B
    【解析】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而降水较多。
    (2016•北京卷)图5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第7、8图。

    7.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8.该山地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
    【答案】7.C 8.C
    【解析】7.仔细读逐时气温变化图,图中7月份一天内等温线密集,温差相差大,所以气温日较差大。答案选C。8.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时间为6时,日落时间为18时,说明该地位于赤道上,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A错;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几乎为零,台风无法生成,故该地不可能有台风发生,B错;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C对;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若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1月份的温度不可能低于8℃,D错。答案选C。
    (2016•北京卷)图2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读图,回答第3题。

    3.该日20时
    A.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 B. 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C.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 D.Q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
    【答案】A
    【解析】仔细读图,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图显示该日20时空气质量指数非常高,指数越大,级别越高,说明污染越严重。再根据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来判断,北京此时受冷锋影响,若暖气团较为干燥,北京会出现大风扬尘天气,空气污染加剧,A对;东海海域受高压控制,以下沉气流为主,天气晴朗,风浪小,B错;低压天气系统中,Q强度最强,C错;Q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冷锋锋前位置,可能出现降水,D错。答案选A。
    (2016•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视课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9、10题。

    9. 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 ③至④ B. ④至⑤ C. ⑥至⑦ D. ⑨至于⑩
    10. 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答案】9.A 10.B
    【解析】9.根据探空气球10天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可知,在③至④这段漂移的距离最长,所以说明在此段风速大,即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
    10.根据图中近地面气旋活动呈逆时针方向,可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则图中⑦、⑧两点,位于气旋西侧,⑦、⑧两点受到西南风的影响,带来的是较冷的气流,形成冷锋。
    (2016•新课标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答案】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解析】该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从季风的背风坡和迎风坡、地形雨等方面来分析。另外,山地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大。
    (2016•上海卷)北美洲各类气候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密切相关。读图回答问题。

    47.据图综合分析相关自然地理要素对A、B、C三类气候形成的影响。(14分)
    【答案】A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的北部地区。这里位于温带,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高大山系紧逼西海岸,西风带影响主要局限于高大山系两侧的峡长平原地带,加之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导致该地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B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地区中部。这里位于亚热带,冬季受到西风带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形为狭长平原,位于高山的迎风坡,呈现为地中海气候。C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的主体部分,原因是北美大陆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地势平坦,东西较宽,且受西海岸暖流影响,该气候带西北缘有向西北延伸的趋势,因此,该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解析】图示北美洲,其气候类型分布受地形影响明显。A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的北部地区,分布于40°-60°N大陆西岸地区。这里位于温带,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高大山系紧逼西海岸,西风带影响主要局限于高大山系两侧的峡长平原地带,加之沿岸阿拉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导致该地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B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地区中部,30°N-40°N大陆西岸地区。这里位于亚热带,冬季受到西风带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其东部是高原山地,该地地形为狭长平原,位于高山的迎风坡,呈现为地中海气候。C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的主体部分。原因是北美大陆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中部大平原地势平坦,东西较宽,平原南北延伸,南北气流交换频繁;受西海岸阿拉斯加暖流影响,该气候带西北缘有向西北延伸的趋势,因此,该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015年高考真题〗
    (2015•新课标II卷)2013且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 B. 17时-18时
    C.18时-19时 D. 19时-20时
    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 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4.C 5.B
    【解析】
    4.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迅速代替暖气团,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读图可以看出18时-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18时-19时,故答案选C。
    5.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与暖气团之间气温和气压差异较大,并伴随天气转阴,因而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故答案选B。
    (2015•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答案】A
    【解析】寒露节气出现在秋季,此时蒙古高压势力逐渐增强,受其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吹较为寒冷的偏北风,导致气温降低,形成寒露。
    (2015•上海卷)上海某商厦屋顶上铺满了一个个种植箱,这里被称为“屋顶农庄”。商家专门从长白山运来优质土壤,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屋顶农庄运作以来,整栋商厦夏季空调用电量下降......
    6、商家在经营屋顶农庄时,重点关注的是( )
    A、土壤 B、地形 C、劳动力 D、市场
    7、除了经济效益外,开设屋顶农庄还可获得环境效益。因为它有助于( )
    A、减少灰霾污染 B、缓和热岛效应 C、削弱紫外辐射 D、增强雨岛效应
    【答案】6、D 7、B
    【解析】
    6.“屋顶农庄”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商家吸引附近居民租借种植箱种植蔬果,因此对这种农事活动的市场需求是商家调研的重点。D正确。
    7.开设屋顶农庄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植被对城市气候的调节作用增强。如对气温、空气湿度的调节,可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B正确。
    (2015•上海卷)下图为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24、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25、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
    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D、受高峻地势影响
    【答案】24、B 25、A
    【解析】
    24.该大陆两侧为高大山地,海拔达到5000米,中部地区地势低平为平原地形,东部海拔较高为高原地形。故该大陆应为南美大陆。图中乙地位于热带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B正确。
    25.乙地受赤道低压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导致当地降水增多。甲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受沿岸寒流影响,降水少。A正确。
    (2015•上海卷)台风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它既给人们带来甘露,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下图为某次台风路径图。

    17、9月间,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甲海域时,台湾东北地区暴雨如注,其主要原因是台风气流( )
    ①受山体阻挡影响 ②与盛行偏西风叠加 ③受地面增温影响 ④与盛行东北风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如图示台风中心向北移动,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陆时,上海地区的地面天气状况是( )
    ①气压降低 ②风向偏西 ③雨势增强 ④风速减弱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17、D 18、A
    【解析】
    17、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结果,是热低压。当台风中心位于甲地时,台湾东北部地区受台风影响盛行东北风,台湾东北部山地对东北风抬升作用明显。D正确。
    18、台风中心距离上海越来越近,上海地区的气压下降,风力增强,雨势增强。当台风中心位于浙江北部时,上海位于低压中心北侧盛行偏东风。A正确。
    (2015•重庆卷)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屿。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摧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0.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图中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
    A.台风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答案】10. C
    【解析】10.该国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大气垂直运动旺盛,因此多对流雨。
    (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京华平均结果。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答案】9、A 10、C
    【解析】
    9.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A对。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B错。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C错。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D错。
    10.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C对。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无关,A、B、D错。
    (2015•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27、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答案】D
    【解析】从图中的经纬度或者海陆轮廓、特殊地理事物(安达曼海、泰国湾等)可以判断该区域为东南亚地区。该区域西部濒临印度洋,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的原因是夏季受来自于印度洋上西南季风的影响,带来丰沛水汽故D正确。
    (2015•北京卷)图3表示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帕姆”( )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北漂流 D、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10.该气旋( )
    A、标志当地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B、引发滑坡、赤潮等次生灾害
    C、造成的灾情可以用GPS滥测 D、对瓦努阿图的危害最大。
    【答案】9.B 10.D
    【解析】
    9.图示“帕姆”生成于西南太平洋洋面;其移动路径受西北风的影响;自西向东穿过日界线;而该气旋位于南半球,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故选B。
    10.台风的多发季节为夏秋季节,3月份之前,就已经有台风发生;赤潮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且主要发生海水流动较小环境中,气旋不利于赤潮的形成;该灾情可以用RS监测,而GPS只提供精准位置;而在瓦努阿图风力最大,距气旋中心附近最近,所以危害最大。故选D。
    (2015•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中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3、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答案】3、D 4、D
    【解析】
    3.北纬30°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大部分区域降水少,中西部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或地中海气候,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读图,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特征,甲图周围一片荒凉,湖泊处可能是绿洲,①地降水丰富,②、③地降水较多,不可能是甲地,A错。甲与④对应。乙地景观以草地为主,植被分布较广,但是矮小稀疏,说明降水较少,热量较少,最可能是③地。所以D对。
    4.根据甲乙两图景观分析,两地纬度相同,甲地湖泊边有热带植被分布,说明热量充足,海拔较低。乙地景观植株矮小,体现出热量不足的特征,可能是高原景观,所以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D对。同一纬度太阳辐射差异不是主要因素,A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距海远近影响不大,B错。两地不临海,临海的两端分别是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洋流性质影响小,C错。
    (2015•福建卷)图2示意某区域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上升 ②降水量增多 ③风力增大 ④云量减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4.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答案】3.A 4.B
    【解析】
    3.蒸发量的大小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图示时间段的气温上升,降水量增多;而无法判断风力的大小;降水增多表明云量增加。故选A。
    4.降水量小于蒸发量为水分亏损,图示3-6月份均为亏损,所以累积亏损量6月份最多;而其它月份没有出现水分亏损。故选B。
    (2015•广东卷)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答案】D
    【解析】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会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长波辐射增强表明地表温度升高;而火山爆发,所产生的火山灰会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削弱,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因而地表温度下降。故选D。
    (2015•广东卷)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该省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南地区
    8.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 )
    A、河流泥沙含量 B、地形起伏
    C、西南季风强弱 D、土壤厚度
    【答案】7、C 8、B
    【解析】
    7.从图中经纬度值判断,该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故选C,此题难度不大,关键是空间定位,可以以大家熟悉的北京经纬度(40°N,116°E),则可以很快推出该地区位于北京的东北方。
    8.由上题得到该省位于东北地区,进而可以推出该省为吉林省,该省东南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多,是因为东南部地区处于长白山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大气中水汽含量多,而向西北方向,受山地阻挡,降水少;而河流的泥沙含量和土壤厚度对雾的形成影响不大;该省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故选B。
    (2015•江苏卷)下图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该日,下列地区可能( )
    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 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
    10.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

    【答案】9.B 10.B
    【解析】
    9.从该气压形势图看,该日,江苏大部分地区处在冷锋前方,暖气团控制一侧,未曾遭受冻害,答案A错误,重庆处在冷锋锋线附近,伴随有阴雨天气,降雨可能会诱发泥石流,答案B正确,青海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答案C错误,此时处于冬季,海洋上不会形成强热带气旋,所以浙江沿海不会受台风袭击,答案D错误故答案选B。
    10.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气温大幅下降,锋线附近为低压槽,锋线两侧气压较高,因此气压先降低后升高,与江苏天气变化相符的是B,故答案选B。
    (2015•四川卷)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凝成冰晶,图2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材料回下列各题。

    3、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
    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 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
    4、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 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答案】3、D 4、D
    【解析】
    3.读图分析,根据图例判断,年平均雾日福建沿海最多,A错。黄海沿岸雾日多,B错。准噶尔盆地雾日较多,C错。柴达木盆地雾日最少,D对。
    4.雾的形成要具备水汽、静风或逆温等条件。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降温快出现逆温现象,水汽凝结成雾,D对。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 ,水汽不易凝结,A错。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易降雨,不是成雾,B错。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明显的季节是夏季,C错。
    (2015•四川卷)图4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8、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答案】7、D 8、A
    【解析】
    7.读图,城市冬季等温线在0°以下,说明位于温带地区。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是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大于0°C,A错。40°N附近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0°C,B错。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气温大于0°C,C错。40°N附近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小于0°C,D对。
    8.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热岛效应强,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A对。结合前面分析,城市纬度较低,降雪的可能性小,B错。通过城市环流,大气污染物容易扩散至郊区,C错。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中心区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D错。
    (2015•天津卷)读2015年5月某日l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单位:百帕),回答1-2题。

    1.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2.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
    A.黄海沿岸 B.台湾海峡 C.海南岛周围海域 D.菲律宾附近海域
    【答案】1. A 2. D
    【解析】
    1.图示a地位于冷锋后,且等压线密集,所以应为大风、降温、雨雪天气;而b地位于气旋中心,气流以上升为主,不会出现大风天气;c地和d地等压线密集,仅出现大风天气,没有上升气流,且为偏南风,不会出现降温、雨雪天气。故选A。
    2.图示黄海沿岸、台湾海峡和海南岛周围海域的等压线分布稀疏,风力较小,不会形成大的海浪;而菲律宾附近海域受热带气旋的影响,风力较大,海浪较高,易出现灾害性海浪。故选D。
    (2015•海南卷)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3.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4. 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
    【答案】13.A 14.B
    【解析】
    13.从材料中“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
    14.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慢,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
    (2015•海南卷)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

    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答案】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2分)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2分)纬度约44°N,夏季气温高。(2分)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且黑海海面水温较高(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气温较高。(4分)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说明索契的气候、地形等特征符合茶树的生长习性。从图中可以看出,索契纬度较高,从地带性规律看,该地应该为温带地区,其夏季气温高,适宜茶树生长;从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可以看出,索契北部为山地,冬季时能有效的阻挡来自北方(亚欧大陆北部)的寒冷空气的侵袭,加上黑海海水的调节作用,使得该地气温具有亚热带的特征。该地西临黑海,东为山地,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为充足。因此形成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
    (2015•海南卷)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死谷长约225千米,宽8-24千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1408平方千米。该地夏季气温经常超过49℃,最高曾达57℃,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

    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
    【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太阳辐射强;(3分)缺乏植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3分)谷深且狭长,(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4分)
    【解析】该地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该地植被覆盖度较低,谷底和谷坡升温速度快,热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是气温升高;从材料中可知,死谷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热量不易向外扩散,造成夏季亚热。
    〖2014年高考真题〗
    【2014·山东卷】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5~7题。

    图3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答案】B 【解析】由于云量差异分布不明显,因此影响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可能是降雪量;由于当地盛行偏东风,且越靠近海洋,海洋性越明显,冬季气温越高,因此东部积雪深度小于西部积雪深度;云量差异不明显,因此光照差异不大;此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地形差异不明显。
    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答案】C 【解析】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说明此地区气温偏高,因此最有可能为城区。
    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答案】D 【解析】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主要采用RS;解译积雪遥感影像主要采用GIS;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主要采用GIS;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主要采用GPS。
    【2014·山东卷】图4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8~10题。

    图4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答案】B 【解析】甲地南侧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因此风向为西南风。
    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答案】C 【解析】乙地纬度高于甲地,因此乙地应为冷气团,甲地为暖气团,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
    10.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  )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B.为冬至日
    C.日落时区时为18时
    D.昼夜等长
    【答案】D 【解析】甲、乙两地日出时间相同,且位于同一经线上,因此节气应为春分或秋分。此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既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日落时的地方时为18时;此日昼夜等长。
    [2014·安徽卷] 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见图10(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10,完成31~32题。

    图10
    3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的影响,图10(b)所示地区(  )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答案】A 【解析】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环流形势弱,风力较小,当副热带高压北移至29.5°N以北时,该地吹东北风,当副热带高压中心在鄱阳湖以东时,该地偏东风受大别山、庐山阻挡,被迫变为东北风南下;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不断向右偏转形成东北风。
    3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的沙岭沙山在较早时期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其上的垄槽则是由偏北风吹蚀形成。
    【2014·北京卷】图3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4~5题。

    图3
    4.气旋(  )
    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答案】D 【解析】依据海陆分布规律及经纬度信息可知,①位于大西洋中低纬度且向西北移动,影响区域为北美洲东海岸,不会影响南亚地区,A项错误;②位于太平洋中高纬度,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B项错误;③沿逆时针方向移动,与北半球俯视图上的地球自转方向一致,C项错误;④生成于太平洋的热带洋面,故选D项。
    5.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
    A.东南信风
    B.副热带高压
    C.极地东风
    D.北赤道暖流
    【答案】B 【解析】北太平洋海域的副热带高压使气流呈顺时针辐散,故影响图中④气旋的移动路径;东南信风主要影响南半球,极地东风位于高纬度地区,北赤道暖流位于赤道附近,是在东北信风的吹拂下形成的,与气旋移动没有因果关系。故选B项。
    [2014·福建卷] 图5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米/秒)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读图回答9~10题。

    图5
    9.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②地位于15°N附近,7月份吹东风,风力为5米/秒,1月份吹西风,风力为10米/秒,因此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故B项正确;①地位于60°N附近,1月和7月都吹西风,风力10米/秒,变化不大,故A项错误;③地位于赤道附近,赤道是无风带,风向和风速变化不大,故C项错误;④位于45°N附近,1月和7月都吹西风,风力为20米/秒和15米/秒,变化不大,故D项错误。
    10.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
    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
    【答案】D 【解析】洋流受到盛行风的影响,北半球低纬度盛行东北信风,洋流由东向西流动;中纬度盛行西风,洋流由西向东流动,这与图中低纬度吹东风、中纬度吹西风的分布规律相似,故D项正确。
    【2014·北京卷】图3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4~5题。

    图3
    4.气旋(  )
    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答案】D 【解析】依据海陆分布规律及经纬度信息可知,①位于大西洋中低纬度且向西北移动,影响区域为北美洲东海岸,不会影响南亚地区,A项错误;②位于太平洋中高纬度,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B项错误;③沿逆时针方向移动,与北半球俯视图上的地球自转方向一致,C项错误;④生成于太平洋的热带洋面,故选D项。
    5.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
    A.东南信风
    B.副热带高压
    C.极地东风
    D.北赤道暖流
    【答案】B 【解析】北太平洋海域的副热带高压使气流呈顺时针辐散,故影响图中④气旋的移动路径;东南信风主要影响南半球,极地东风位于高纬度地区,北赤道暖流位于赤道附近,是在东北信风的吹拂下形成的,与气旋移动没有因果关系。故选B项。
    【2014·江苏卷】图3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式图。读图回答5~6题。


    图3
    5.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强劲,且离沙源地近,所以最易发生沙尘暴。
    6.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答案】C 【解析】M地冷锋过境时,气温降低,风力增强,出现阴雨天气。
    【2014·山东卷】图4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完成8~10题。

    图4
    8.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答案】B 【解析】甲地南侧为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向右偏,因此风向为西南风。
    9.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答案】C 【解析】乙地纬度高于甲地,因此乙地应为冷气团,甲地为暖气团,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形成冷锋。
    10.若该日甲、乙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该日(  )
    A.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
    B.为冬至日
    C.日落时区时为18时
    D.昼夜等长
    【答案】D 【解析】甲、乙两地日出时间相同,且位于同一经线上,因此节气应为春分或秋分。此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既不是最大也不是最小,日落时的地方时为18时;此日昼夜等长。
    [2014·天津卷]读图2,回答3~4题。

    图2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
    3.在图2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答案】D 【解析】根据风向的判断规律,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可以判断,5月6日14时,北京吹东南风,5月7日02时,北京吹东北风,故D项正确。台北在5月6日14时吹东北风,5月7日02时也是吹东北风,风向没有改变,故A项错误。上海在5月6日14时吹偏南风,5月7日02时也是吹偏南风,风向没有改变,故B项错误。首尔在5月6日14时吹西南风,5月7日02时吹偏南风,风向变化不大,故C项错误。
    4.在图2所反映的季节里,造成我国华北地区旱灾的原因是(  )
    A.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B.水源短缺,农田需水量大
    C.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
    D.植被稀少,涵养的水源少
    【答案】B 【解析】图中所示的月份是5月份,此时正值华北地区春耕时节以及冬小麦生长旺盛季节,对水需求量大。从雨带移动规律看,春季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正在逐步北进,而华北尚未进入雨季。水源短缺,容易造成旱灾,对农业生产不利,故B项正确。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春季增温快,蒸发量较大,春季华北尚未进入雨季,降水量较少,土壤干燥,但这些并不一定会造成旱灾,故A、C项错误。植被的多少对旱灾的影响较小,故D项错误。
    [2014·安徽卷]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图8,完成25~26题。

    图8
    25.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是墨西哥湾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属于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性质为暖流。
    26.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  )
    A.含沙量小、冰期短
    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
    C.水量丰富、落差小
    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大西洋暖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地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使该地气候全年降水较多且分配均匀,河流流量稳定、水量丰富,无结冰期。该地河流含沙量小与当地植被覆盖有关,河流流速缓慢和地形地势有关。
    [2014·安徽卷]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27~28题。
    27.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地形分布和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34°N 以南、104°E以西多数地区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亚热带的分布范围小。
    28.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地形特点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我国北方无高大地形阻挡,冬季风势力强盛,影响范围广,使亚热带地区偏南。
    【2014·江苏卷】《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1~2题。
    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
    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
    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以及“土地平旷”等相关描述,判断“桃花源”是周高中低的山间盆地。
    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
    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
    C.农业科技 D.水力资源
    【答案】A 【解析】“桃花源”世外桃源式的封闭环境与其身居深山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2014·江苏卷】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图7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13~14题。

    图7
    13.某年7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
    A.印度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D.越南东海岸
    【答案】A 【解析】7月份,北印度洋洋流在西南风的作用下,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其影响下,油污会漂向印度附近海域。
    14.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答案】D 【解析】该岛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的特点,这是为了减少蒸腾作用,保持体内更多水分。由此可知该岛有高温干旱的特点。
    [2014·全国卷] 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7~8题。
    7.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答案】B 【解析】主要考查方向的判断。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6时前日出,南半球各地6时后日出。甲地于当地时间5时40分看到日出,乙地于当地时间6时20分看到日出,由此可知甲地位于乙地的北方。据甲地与乙地同时看到日出可知,甲、乙同位于晨线上,乙地地方时较早,位于甲地东侧。故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图3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8~9题。

    图3
    8.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科隆群岛远离大陆,受大陆影响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保存一些特殊的物种。
    9.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知,科隆群岛位于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多阴雨天气,因而气温日较差较小,A项错误;科隆群岛远离大陆,并不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B项错误;科隆群岛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寒流降温作用明显,适合耐寒的企鹅生长,C项正确;由图中注记或图例可知,科隆群岛的山峰高1097米、1689米,山顶到山麓的气温相差10℃左右,气候垂直差异不显著,D项错误。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图4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0~11题。

    图4
    10.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首先进行定位,经过图示岛屿的经线是170°,纬线是42°S、46°S,四面临海,处于盛行西风带中;从图中等高线及山峰的位置可以看出,岛屿中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盛行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湿润水汽被山脉抬升,形成降水,因而西南部降水丰富。
    11.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
    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
    【答案】D 【解析】本区处于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地区海拔较高,地形起伏大,仅沿海地区有少量平原分布,耕地面积较小;四面临海,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大部分地区气候冬暖夏凉,降水较多,光照不足,不适合农作物的成熟,但牧草优质多汁,因而适合发展畜牧业。
    【2014·山东卷】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5~7题。

    图3
    5.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答案】B 【解析】由于云量差异分布不明显,因此影响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可能是降雪量;由于当地盛行偏东风,且越靠近海洋,海洋性越明显,冬季气温越高,因此东部积雪深度小于西部积雪深度;云量差异不明显,因此光照差异不大;此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地形差异不明显。
    6.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答案】C 【解析】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说明此地区气温偏高,因此最有可能为城区。
    7.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
    【答案】D 【解析】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主要采用RS;解译积雪遥感影像主要采用GIS;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主要采用GIS;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主要采用GPS。
    【2014·四川卷】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据此回答1~2题。
    1.发射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2013年12月(  )
    A.1日17时30分     B.1日21时30分
    C.2日1时30分 D.2日9时30分
    【答案】A 【解析】主要考查区时的计算。探测器发射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2月2日1时30分,国际标准时间是0时区的区时。两地相差8个时区,且所求地点位于已知地点以西,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可求出国际标准时间:2日1时30分-8小时=1日17时30分。
    2.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最可能处于(  )
    A.冷锋过境时
    B.暖锋过境时
    C.低压控制下
    D.高压控制下
    【答案】D 【解析】主要考查天气系统。发射场位于四川西昌,12月正值冬季,此时亚洲高压势力强大,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高压控制下。
    2014·四川卷图1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图1
    3.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
    A.700~900千米 B.600~800千米
    C.500~700千米 D.400~600千米
    【答案】B 【解析】主要考查读图能力。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的距离范围应位于市场占有率曲线变化最陡处。据图可知,600~800千米变化幅度最大。
    4.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
    A.高速公路 B.普通铁路
    C.航空 D.水路
    【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据图可知,甲运输方式与高速铁路的区别在于甲运输方式更适合远距离运输旅客,所以甲运输方式应为速度快、效率高的航空运输。
    【2014·四川卷】图3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读图回答7~8题。

    图3
    7.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结合材料可知,该区域位于天山山脉。受西风影响,位于河谷的①③处于迎风坡。据图可知,③地位于①地河流上游地区,海拔较①地高,受地形抬升的影响明显,降水较多。
    8.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
    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
    【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区域特征。由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附近,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年降水量多为50~300毫米,有时令河,荒地比重较草地大。本区耕地只分布在土壤肥沃、水资源充足的地区。
    【2014·四川卷】图6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图6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6.5
    9.0
    13.0
    18.0
    22.0
    25.0
    27.5
    27.5
    23.0
    18.0
    13.5
    8.0
    降水量(mm)
    16
    17
    31
    74
    118
    148
    177
    139
    141
    84
    39
    18
    (1)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
    (2)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
    (3)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4)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米。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库?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
    【答案】(1)丘陵;鞍部。
    (2)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
    (3)冬春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4)赞成。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地势低洼、开阔,利于蓄水(或图幅北部河谷狭窄,利于建坝);邻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不赞成。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淹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根据等高线的疏密、数值及比例尺可知:此地海拔500米以下,坡度较为和缓,应为丘陵地形;由图可知甲地位于两个小山顶之间,应为鞍部。第(2)题,该题主要考查气温季节特征的描述。由表可以看出,此地夏季均温在25℃以上,说明夏季高温;冬季均温在6.5℃以上,说明冬季温和;春秋气温在13~23℃之间,说明春秋两季气候凉爽宜人。综合考虑可以看出此地四季分明。第(3)题,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旱涝灾害及低温、冻害等方面。由表中数据可知,此地冬春季节气温较高,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且降水少,农作物易遭受旱灾;我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季节易发生寒潮,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夏季降水较多,易发生洪涝灾害。第(4)题,此类问题首先要亮出观点。若赞成,说明理由时要从建水库的自然条件及建水库后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入手;若不赞成,说明理由要从建水库时遇到的问题(如耕地被淹没、移民搬迁等)及建水库后会产生的问题等方面去考虑。
    【2014·四川卷】图7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7
    (1)洋流对渔场的分布有显著影响。请在图中表示洋流的两条线上添绘箭头(暖流用“”,寒流用“”),以表明洋流的性质和流向。
    (2)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3)指出渔产品加工业所属导向型工业的类型,并分析在M海域沿岸国家发展该工业的区位优势。
    【答案】(1)在图中北纬45°以北的线上添绘“”,箭头指向东北;在北纬45°以南的线上添绘“”,箭头指向西南。
    (2)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3)原料导向型;临M海域世界优良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属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充裕(或工资水平低);邻近欧洲,渔业加工产品消费市场广阔;西濒大西洋,海运交通方便。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由图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N附近洋流位于欧洲西海岸,为北大西洋暖流,其流向应由低纬向高纬流即自南向北流;M附近洋流位于北部非洲西海岸,为加那利寒流,应由高纬向低纬流即自北向南流。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由图中信息可知,N附近渔场位于中纬西风带,终年受西风影响,风浪大,阴雨天气多;M附近渔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风浪大,阴雨天气多,而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浪小,多晴朗天气。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工业类型及工业区位。渔产品加工业的原料易腐烂变质,应及时加工,故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工业的区位优势要从原料、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及政策等方面加以分析。
    [2014·安徽卷] 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其形成和分布通常主要由污染源和气象条件决定。图13表示某地区1961—2008年霾的年平均日数分布。图中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
    图中乙地境内多中低山,坡度多在35°以下,森林覆盖率约为46%,曾承办国际雪联滑雪积分赛等赛事,目前正在积极参与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工作。

    图13
    (1)描述图示地区霾的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的原因。
    (2)简述乙地具备承办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总体上,中部、西南部多,自中部和西南部向周边地区减少,西南部最多;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多(冬季风背风坡多),华北平原东南部较少,坝上高原少;城市地区较多,乡村地区较少。
    与冬季相比,甲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气流沿太行山东坡上升,加上近地面气温高(逆温现象少),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干尘粒扩散;夏季降水多,空气较湿润,有利于干尘粒沉降;生活用煤量少,烟尘排放少;植被茂盛,吸烟滞尘作用强。
    (2)境内多中低山,地形条件利于冬季降雪,且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地表积雪持续时间长,山地坡度适中,适宜建设滑雪场地;地势较高,大气扩散条件好,污染小(霾日数少),植被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分析,该地区霾的年平均日数中部和西南部多,从中部和西南部向周边地区减少,太行山东麓与燕山南麓多,而华北平原东南少,坝上高原少,城市多、乡村少。对于甲地而言,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及地形的抬升作用,利于尘埃颗粒的扩散,且夏季降水多,利于尘埃颗粒的沉降;气温高,植被茂盛,植被吸烟滞尘作用明显。第(2)题,滑雪场地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降雪量大、气温低易积雪)、地形地势(滑雪场地建设、空气条件等)以及环境等方面分析。
    【2014·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斑头雁是食草性水禽,喜集群,飞翔能力强,有迁徙习性,其迁徙路线和时间相对固定。图16为斑头雁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迁徙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斑头雁于3月中下旬到达青海湖开始营巢、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入孵化高峰期,然后育雏、换羽,8月底开始迁出。图17为斑头雁从繁殖地迁至越冬地的实际观测路线及沿线停留地示意图,下表是青海湖附近某地多年平均气象观测资料。

    图16

    图17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平均气温(℃)
    -7.4
    -3.9
    1.9
    8.1
    12.4
    15.3
    17.3
    16.6
    12.3
    6.6
    -0.3
    -5.7
    6.1
    降水量(mm)
    1.2
    2.2
    7.0
    19.0
    43.0
    59.2
    88.2
    74.0
    54.4
    20.5
    3.9
    1.2
    373.8
    (1)青海湖斑头雁繁育过程与当地气温变化的关系是________。
    (2)斑头雁从青海湖到雅鲁藏布江一带迁徙过程的时空特点是________,沿途停留地的环境是________。
    (3)南亚地区是斑头雁重要的越冬地,其冬季温暖的原因是________。恒河河口湿地和印度河湿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从繁殖地迁往南亚越冬地的过程中,斑头雁可能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是________。(填写字母)
    A.飞越唐古拉山口
    B.飞越雅鲁藏布江河谷
    C.飞越喜马拉雅山
    D.躲避恒河河口风暴潮
    【答案】(1)3 月中下旬气温回升,湖面解冻,斑头雁飞回繁殖地;6、7 月份气温为一年中最高,有利于孵化;8 月底以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斑头雁开始南迁
    (2)历时长;距离远;多次停留 高(原)寒(冷)湿地(河湖、沼泽等)
    (3)纬度低、海拔低;北部山地高原对寒冷气流的阻挡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4)C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的描述与表中温度的数据可以看出,3月份以后气温回升,斑头雁飞回繁殖地;6、7 月份气温为一年中最高,有利于孵化;8 月底以后气温开始逐渐下降,斑头雁开始南迁。第(2)题,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迁徙时间和空间跨度较大,并且做了多次停留,迁徙沿途停留地的自然环境与它的习性是相适应的。第(3)题,南亚冬季温暖与地形和纬度有关。该地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第(4)题,喜马拉雅山的地势起伏对斑头雁迁徙有重大影响。
    【2014·天津卷】读图,回答问题。

         
    气候统计图
    图8 
    (1)图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
    (2)据图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3)据图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请答出三项。
    【答案】(1)盆地
    (2)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温和,夏季比Q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3)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期较长。(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解析】第(1)题,根据高度表数据可以看出该地四周高、中间低,地形类型为盆地。第(2)题,对比Q城和B城的气候统计图可知两地的气候特点差异。B城的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两地纬度相当,气候的差异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第(3)题,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进行分析。
    【2014·重庆卷】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移民城市洛杉矶通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美国的“科技之都”和全球性经济中心,其电影产业也久负盛名。图5是洛杉矶主导产业演进示意图。

    图5
    (1)读图5,填出A、B表示的经济发展主导驱动因素。
    (2)从人口数量和素质分析外来移民对洛杉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洛杉矶及周边地区晴天较多,海滩、沙漠等多样的景观为电影拍摄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图6是该地区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某一新月形沙丘局部图,图7是沙丘所在地风频图。
    图6
       图7
    (3)从洋流和大气环流分析该地区晴天较多的原因。
    (4)结合图7,判断图6中箭头所指方向并说明理由。
    【答案】(1)A:资源;B:知识(技术)。
    (2)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
    (3)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近地面降温,大气稳定。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4)方向:南(偏南);理由:盛行风向为西风(偏西风),沙丘缓坡为迎风坡(沙丘两翼顺着风向延伸),缓坡坡向为西(偏西)。
    【解析】第(1)题,19世纪发现矿产,能源化工产业随之发展,因此能源化工工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资源;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知识与技术。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从“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两方面回答。从“人口数量”角度来说,外来移民为高科技产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从“人口素质”角度来说,外来移民为高科技产业提供更高的技术支持。第(3)题,洛杉矶晴天较多的原因从洋流方面分析主要侧重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从大气环流方面分析主要考虑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第(4)题,根据风频玫瑰图可知,当地主要盛行西风(偏西风),然后结合沙丘坡缓的一侧为迎风坡即可得出图中箭头指示的风向。
    〖2013年高考真题〗
    [2013·浙江卷]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图1是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第1题。

    图1
    1.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①图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小,利于空气对流运动及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故A正确。②③④三图中均存在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大的情形,即说明此三幅图中大气均存在逆温层。逆温层底部气温低、顶部气温高,不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
    [2013·山东卷]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图3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5~6题。

    图3
    5.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
    A.6时  B.9时  C.12时  D.14时
    【答案】B 【解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天之内同一纬度海洋和陆地的气温高低不同。14时陆地高于海洋,6时海洋高于陆地。图中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同一纬度海洋和陆地温度相等,排除A、D;6时陆地气温低于海洋,之后陆地气温逐渐升高,相对而言在9时同一纬度海洋和陆地最有可能相等,即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而12时陆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同一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所以C错误,故选择B。
    6.该日(  )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答案】B 【解析】根据“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可以得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N。甲地纬度比乙地高,可以推出其昼长比乙地长,所以日落时刻要晚于乙地,故B对,A错;太阳直射20°N,甲乙距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均为1°,所以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等,C、D错。
    [2013·北京卷]图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5题。
    图3
    5.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答案】B 【解析】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减少;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得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得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雾霾天气会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加。
    [2013·浙江卷]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图8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7~8题。

    图8
    7.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答案】C 【解析】结合题干和图可知,拉萨地处河谷,夜间降水多于白昼。河谷地区,白天山坡升温快,谷地升温慢,山坡温度高于谷地,山坡盛行上升气流,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故白天谷地水汽不易凝结成雨,C正确、D错误。夜晚山坡降温快,谷地降温慢,山坡温度低于谷地,山坡盛行下沉气流,谷地盛行上升气流,气流上升气温下降,易凝结成雨,故A、B错误。
    8.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 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 ④防治湿地退化 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在河滩低地建设文化建筑,不利于生态保护,②错误。吸收外来文化,将会影响当地民俗,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⑤错误。提高文化生态景观的集聚性有利于文化生态景观的集中管理与保护,控制景区的旅客日流量有利于景区景观的保护,利于景点的可持续利用,防治湿地退化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2013·天津卷]2009年4月14日晚,渤海沿岸发生了一次较强风暴潮,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向岸风共同引起的,海水涌向陆地,给沿岸地区造成较大损失。读图7,回答10~11题。

    图7 4月14日2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
    10.据图7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数值可以判断甲地风向为偏北风,为离岸风;乙地吹偏南风,为向岸风;丙、丁两地分别位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渤海一侧,风向为偏南风,吹离岸风。根据题干材料“这次风暴潮是由低压系统和向岸风共同引起的”,判定甲、丙、丁三地均不是危害最严重的地方。而乙地吹向岸风,最容易导致海水涌向陆地,危害最严重。
    11.在渤海沿岸,能有效抵御风暴潮的措施是(  )
    A.完善预警系统 B.围海造田
    C.修筑沿海堤坝 D.建防护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防御风暴潮灾的主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以及监测预报和紧急疏散计划等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指在可能遭受风暴潮灾的沿海地区修筑防潮工程。完善预警机制可以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降低灾害损失,但不能抵御风暴潮;围海造田会加重风暴潮的危害;修筑沿海堤坝,可以有效阻止海水涌上陆地,抵御风暴潮最有效;在渤海沿岸不适合建防护林。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

    图4
    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答案】B 【解析】甲地6~9时气压形势变化不大,根据6时等压线的分布,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体向北,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偏转成偏南风。
    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  )
    A.14日14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
    【答案】B 【解析】根据比例尺可判断L天气系统距离甲地大约130千米左右,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故大约15个小时左右到达甲地,B项最为合适。
    11.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
    【答案】D 【解析】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出现强对流暴雨的时间为7、8月,四川盆地1、2月不可能出现低压暴雨,故最可能是D项。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图2为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图2
    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答案】B 【解析】图中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180千米,东侧为高原荒漠区,西侧为植被覆盖区,说明东侧降水少,西侧降水多,即水汽来自西侧的海洋,受到地形的阻挡,形成山地降水,东侧位于雨影区,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故答案为B项。
    5.该区域位于(  )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答案】D 【解析】资料提示为北纬45°附近的区域,西侧为海洋,该区域可能为亚欧大陆西岸或者北美大陆西岸,亚欧大陆西岸以平原为主,北美大陆西岸则以高原山地为主,所以可确定D项正确。
    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答案】C 【解析】据上题结论,再结合北纬45°,可确定为温带地区,山脉西坡山麓植被可能为落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故答案为C项。
    [2013·北京卷]图4(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4(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6~7题。

    (a)

    (b)
    图4
    6.图4(a)中(  )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答案】B 【解析】①处等压线比②处稀疏,风力比②处小;①处位于高压脊上,天气晴朗,少云,③处受到锋面气旋的影响,多云雨;由等压线可以看出,②处气压比③处高;②处位于冷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④处位于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
    7.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答案】A 【解析】由(b)图可以看出,10时至12时④地的风向发生明显变化,风力突然加大,可判断锋面通过④地的时间为上午。
    [2013·四川卷]读图2,回答3~4题。
    图2
    3.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答案】B 【解析】主要考查风向。该区域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它是来自南半球的东南风向北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转而成的。
    4.R河段(  )
    A.流量季节变化大 B.春汛明显
    C.河流堆积作用强 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答案】A 【解析】主要考查河流特征。由图可知R河段位于河流上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流量季节变化大;春汛是由于冬季积雪融化而形成;河流上游侵蚀作用强;河谷横剖面呈“V”字形。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3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答案】D 【解析】从经纬度与海陆位置判断,S市为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沿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降温减湿,水汽过饱和而多雾。
    10.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答案】C 【解析】夏季旧金山常被雾笼罩,四个选项中只有风力较弱与雾笼罩有关。
    11.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答案】D 【解析】夏季,气压带与风带北移,旧金山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图4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4,完成9~11题。

    图4
    9.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答案】B 【解析】甲地6~9时气压形势变化不大,根据6时等压线的分布,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体向北,受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偏转成偏南风。
    10.气象部门发布了暴雨预报,甲地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  )
    A.14日14时 B.14日19时
    C.15日4时 D.15日11时
    【答案】B 【解析】根据比例尺可判断L天气系统距离甲地大约130千米左右,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故大约15个小时左右到达甲地,B项最为合适。
    11.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
    【答案】D 【解析】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出现强对流暴雨的时间为7、8月,四川盆地1、2月不可能出现低压暴雨,故最可能是D项。
    [2013·江苏卷] 图14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5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25~26题。(双选)

    图14
    25.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反气旋控制下天气晴好,因此A、C项正确。
    26.图15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4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

    图15
    A.①—甲 B.①—丙
    C.②—乙 D.②—丁
    【答案】AD 【解析】据图判断,①为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0℃以上,降水较均匀,夏季稍多),②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少雨,最冷月均温0℃以上),因此A、D项正确。
    [2013·北京卷]图4(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4(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6~7题。
    (a)
    (b)
    图4
    6.图4(a)中(  )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答案】B 【解析】①处等压线比②处稀疏,风力比②处小;①处位于高压脊上,天气晴朗,少云,③处受到锋面气旋的影响,多云雨;由等压线可以看出,②处气压比③处高;②处位于冷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④处位于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
    7.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答案】A 【解析】由(b)图可以看出,10时至12时④地的风向发生明显变化,风力突然加大,可判断锋面通过④地的时间为上午。
    [2013·重庆卷] 图1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1回答1~3题。

    图1
    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距离     B.地形条件
    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反映的是“海拔与降水量”的关系。图中甲、乙两地相比,甲地海拔高,降水量也大,故甲地降水量大的主要原因应是受地形条件影响。
    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
    A.虫害 B.冻害
    C.滑坡 D.洪水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乙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加以判断。据题干所提供的经纬度可知,乙地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春季农作物生长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3.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含沙量高 B.流程较短
    C.春、夏汛明显 D.冰川补给为主
    【答案】C 【解析】注意图示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据题干所提供的经纬度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由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地形特征可知,该地河流含沙量较小,流程长,河流补给以春季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为主,故具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图2为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图2
    4.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答案】B 【解析】图中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180千米,东侧为高原荒漠区,西侧为植被覆盖区,说明东侧降水少,西侧降水多,即水汽来自西侧的海洋,受到地形的阻挡,形成山地降水,东侧位于雨影区,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故答案为B项。
    5.该区域位于(  )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答案】D 【解析】资料提示为北纬45°附近的区域,西侧为海洋,该区域可能为亚欧大陆西岸或者北美大陆西岸,亚欧大陆西岸以平原为主,北美大陆西岸则以高原山地为主,所以可确定D项正确。
    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答案】C 【解析】据上题结论,再结合北纬45°,可确定为温带地区,山脉西坡山麓植被可能为落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故答案为C项。
    [2013·江苏卷] 图14是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5是①、②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量图。读图回答25~26题。(双选)

    图14
    25.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反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反气旋控制下天气晴好,因此A、C项正确。
    26.图15所示①、②气候类型与图14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有(  )

    图15
    A.①—甲 B.①—丙
    C.②—乙 D.②—丁
    【答案】AD 【解析】据图判断,①为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0℃以上,降水较均匀,夏季稍多),②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夏季少雨,最冷月均温0℃以上),因此A、D项正确。
    [2013·福建卷] 图3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24℃、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 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6~8题。

    图3
    6.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
    A.a B.b
    C.c  D.e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提取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从图文材料可知,该省为安徽省,d位于淮河流域平均气温较低,为气候舒适区的一般区;根据题干材料“以平均气温24℃、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 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c地位于长江流域,气温适宜,相对湿度适中,因此其为最舒适区。
    7.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风带
    C.地形 D.河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甲地区等高线密集,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因此影响该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8.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
    A.3、4 B.5、6
    C.7、8 D.9、1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旅游景观的欣赏和分析判断地理信息的能力。在3、4、9、10这几个月的均温应达不到24℃,因此不选A、D;7、8月又有伏旱,气候湿热,因此C也不正确,故答案B正确。
    [2013·北京卷]读图1,回答1~3题。

    图1
    1.图中(  )
    A.甲地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答案】D 【解析】甲地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漠河在北极圈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大兴安岭是我国内、外流区的分界线,而非绝对的内、外流区分水岭;松花江干流自西南流向东北(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上下游结冰期不一致,故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答案】A 【解析】题目设问针对“东北平原”,由辽河和松花江的流向可知,东北平原中间高,南北低;东北平原夏热冬冷,但是并不出现伏旱,伏旱现象主要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东北地区农业实行国营大农场经营,机械化程度高;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20世纪50~70年代,人口迁移到东北应该是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的需要,外加“上山下乡”的中央政策号召所致。
    [2013·安徽卷]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图5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32~33题。

    图5
    32.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答案】B 【解析】热带森林带的降水量居于高值,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的蒸发量居于高值,据此可判断Ⅰ为降水,Ⅱ为蒸发。
    33.风化壳厚度(  )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森林植被条件下风化壳的厚度要大于其他区域植被条件下的风化壳厚度。
    [2013·北京卷]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期间,在①地看到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安第斯山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读图8,回答问题。
    在达尔文看到的①地景观和②地现象中,任选其一说明成因。

    图8
    【答案】①地: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海岸,沿岸有暖流,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②地: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解析】南美洲东岸①处,纬度位置相对较低,受到巴西暖流的影响,同时来自海洋的暖湿的东南信风遇巴西高原的阻挡,易形成大量降水,故形成热带雨林。②处为安第斯山脉地区,地势高,植被的垂直分异明显。
    [2013·北京卷]读图7,回答下列问题。

    图7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原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
    【答案】(1)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岛国,经济发达。
    (2)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量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量少。
    (3)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较大);机场密度较大(数量多),路网密度较高;靠近首都,城市密度较大(数量较多)。
    (4)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或板块构造边缘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内力作用强烈)。观赏火山地貌等景观,利用温泉等地热资源度假疗养。
    【解析】(1)新西兰为岛国,对外的交通联系方式首选海运;其次其经济发达,航空运输发达。从图示信息亦可发现新西兰有众多的海港和航空港。(2)根据新西兰所处的纬度位置以及地形特征,可判断盛行西风遇地形阻挡而导致西侧降水多,东侧降水少。(3)由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北岛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好),地形更平坦,飞机场、海港、道路的密度更大,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4)新西兰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与火山有关的旅游资源除了火山遗迹(火山地貌)外,还有温泉等景观。
    [2013·广东卷]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图5)

    图5
    材料二 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印度尼西亚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________半球,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__。
    (2)爪哇岛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________、________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
    (3)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
    (4)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5)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答案】(1)南  热带雨林气候
    (2)地震 火山
    (3)原因:①地处热带;②周围水域广阔;③地形复杂;④空气对流强烈。
    (4)原因:①岛屿多,海域广阔;②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③入海河流众多,饵料丰富。
    (5)措施:①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③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④提升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
    【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中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可知印度尼西亚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南半球;根据其纬度范围可知其大部分国土在南北纬10°之间,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在爪哇岛附近海域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其形成的地质灾害主要有火山和地震。第(3)题,爪哇岛地处热带,大气对流作用强烈;岛上森林覆盖率高,岛屿狭长,四周海域面积大,故多雷雨。第(4)题,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可以从浅海大陆架面积大,海洋植物光合作用强;纬度低,水温高,海洋生物生长快;土壤肥沃,河流众多而短小,水量丰富,河口多营养物质等方面分析。第(5)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以从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等角度作答。
    [2013·福建卷] 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7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图7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M城气候特征。
    (2)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4)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4)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给出的M城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即可分析出其气候特征。第(2)题,M城发展成为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土壤、水源、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运输量的增加,科技的进步,交通运输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第(4)题,N城为喀什,为边境城市,具有地理位置优越的优势,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该地具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同时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等条件。
    [2013·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非洲南部区域图
    图10

    巴西南部区域图
    图11
    (1)请据图10分别说明南非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2)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
    我国铁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山东省从巴西等国进口优质铁矿砂,满足省内钢铁企业的需要。

    图12

    (3)图12中反映了哪些有利于山东省发展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请列举两条。
    非洲一些产金国面临着金矿开采难度加大,设备落后,成本提高等问题,近年来,我国一些矿业企业积极参与了非洲矿产开发的合作项目。
    (4)填表说明,中、非矿业企业在金矿开发中是如何实现合作共赢的?


    图13
    【答案】(1)位于中、低纬度;热量充足;位于非洲大陆南端,三面临海;成为海上交通要道(海运条件优越)。
    (2)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
    (3)有煤炭资源;海陆交通便利。
    (4)①资金(技术;设备) ②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黄金产量)
    【解析】第(1)题,据图判断出南非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然后再分析其优势。第(2)题,a、b两地都为热带草原气候,但由于影响两地的大气环流差异,造成两地降水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也出现差异。第(3)题,钢铁工业发展要接近煤铁资源地、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市场广阔等条件,结合山东自身条件即可得出答案。第(4)题,非洲资源丰富,我国资金充足,双方优势互补,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2013·江苏卷] 图16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6
    (1)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____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
    (2)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______,原因有______。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_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1)东部多,西部少 地形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2)四川盆地 阴雨、雾天多
    (3)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4)不可行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如答可行,须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
    【解析】第(1)题,我国30°N降水差异的原因受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第(2)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除受纬度影响外,还受海拔高度、天气状况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虽然纬度相当,但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多阴雨天气,故四川盆地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第(3)题,影响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需从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劳动力、市场、种植历史、种植经验等角度分析。第(4)题,这问是一开放性设问,根据所持观点进行作答;不可行,需解释其不适宜的条件:气候中热量条件差,降水不足。可行,应该说出其可行的条件,例如,尽管降水不足,但灌溉水源充足,纬度较低等。
    [2013·浙江卷]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图10)

    图10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
    乙(36°54′N)
    1月气温(℃)
    9.3
    4.7
    7月气温(℃)
    17.1
    25.7
    (1)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和美国棉花带相比,两者相似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美国棉花带相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1)光照充足 地形平坦 生长期长 交通运输 技术装备
    (2)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3)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美国的棉花带主要位于美国的东南部地区,纬度较低,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且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我国新疆棉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且多位于地形平坦的盆地地区。新疆棉区距我国棉花消费市场较远,科技和机械化水平低,故与美国相比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是交通运输和技术装备等。第(2)题,读图可知,美国西部地区等降水量线数值整体上由沿海向内陆变小,西北部等值线分布密集。又由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西海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山脉西侧地处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山脉东侧为美国西部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受山脉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降水量少。第(3)题,读表可知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冬季气温高于乙地,夏季气温低于乙地。又由图可知,甲、乙两地大致处于同一纬度,分属大陆东西两侧。甲地附近有寒流经过,且其东部有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乙地附近有暖流经过且地势低缓无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
    [2013·天津卷]读图1,回答第1题。

    图1
    1.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图1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图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先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开始减少,山地背风坡降水逐渐减少。整体来说,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但由于背风坡受焚风效应影响,比同海拔的迎风坡温度高,故B项正确。
    [2013·四川卷]图(a)和图(b)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图6
    (1)选择图(a)和图(b)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2)据图(a)和图(b),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答案】(1)图(a):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
    图(b):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气温或降水较常年同期的比较差异情况。此类题的答题思路是:先总体点明较常年同期的不同(气温是高还是低、降水是多还是少),然后说明其空间递变趋势,最后点出极值及其出现部位。图(a):由图及图例可以看出图示区域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递变趋势大致是偏低值由东南向西北增大,偏低值最大值出现在西部,比常年同期低4℃以上。图(b):由图及图例可以看出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的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递变趋势大致是偏多量由东北向西南较常年同期增大,西南部地区出现极大值,比常年同期多1~2倍。
    (2)本题主要考查涝灾发生部位及发生条件。涝灾发生条件主要从地形地势、降水及排水等方面去考虑。由图(a)和图(b)可以看出西部平原地区地势地平,春季积雪融化后,排水不畅;降水较常年同期多;气温较常年同期低,则蒸发较常年弱,地表存水多等。
    (3)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异常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因其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故春温较常年低,会导致春播推迟,收获推迟,作物易遭受秋季低温冻害的影响;降水较常年多,会使土壤中水分过多,影响作物耕种和正常生长。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5(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5(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a)

    (b)
    图5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解析】第(1)题,从(a)图可以看出攀枝花位于河谷地带,由于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绝热增温。从(b)图可以看出攀枝花北侧海拔较高,对冷空气起到阻挡作用。此外,攀枝花纬度位置相对较低。这些因素都使得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第(2)题,由攀枝花的地形、纬度以及小明和小亮对1月气温的课外研究可以推测天气特征。第(3)题,攀枝花被称为“百里钢城”,环境质量较差,再结合地形封闭等因素可以得出并不适合度假。
    [2013·江苏卷] 图16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6
    (1)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____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
    (2)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______,原因有______。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_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1)东部多,西部少 地形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2)四川盆地 阴雨、雾天多
    (3)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4)不可行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如答可行,须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
    【解析】第(1)题,我国30°N降水差异的原因受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第(2)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除受纬度影响外,还受海拔高度、天气状况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虽然纬度相当,但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多阴雨天气,故四川盆地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第(3)题,影响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需从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劳动力、市场、种植历史、种植经验等角度分析。第(4)题,这问是一开放性设问,根据所持观点进行作答;不可行,需解释其不适宜的条件:气候中热量条件差,降水不足。可行,应该说出其可行的条件,例如,尽管降水不足,但灌溉水源充足,纬度较低等。
    相关试卷

    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4区域与区域发展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专题14区域与区域发展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交通——【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2 交通——【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2交通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专题12交通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农业——【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10 农业——【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10农业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解析版docx、专题10农业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3 地球上的大气——【全国通用】近10年(2013-2022)高考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