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9讲:说明文其他题型-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第9讲:说明文其他题型-暑假讲义(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docx
    • 学生
      第9讲:说明文其他题型-暑假讲义(学生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docx
    第9讲:说明文其他题型-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01
    第9讲:说明文其他题型-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02
    第9讲:说明文其他题型-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03
    第9讲:说明文其他题型-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01
    第9讲:说明文其他题型-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02
    第9讲:说明文其他题型-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9讲:说明文其他题型-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9讲:说明文其他题型-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文件包含第9讲说明文其他题型-暑假讲义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docx、第9讲说明文其他题型-暑假讲义学生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说明文—其他题型

    ※知识精讲

    (一)考点分析

    段落互换和句段归位考查知识点:首先是概括能力,能概括所给材料或者要互换的段落;其次是说明顺序,能根据说明顺序进行判断应该放在哪个位置或者不能互换的原因;然后是把握说明文的结构照应,比如总分式中首段中所写说明对象的几个特征会与下文一一对应,照应上要关注段尾句与段首句与材料的照应,或者与要互换段落的照应;最后考查的是综合能力,材料要与说明对象特征保持一致,还需要一定的表达能力。

     

    (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由表及里、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段落结构,概括段意。还要关注每段总起、归纳句,段内、段落间的过渡句,能体现说明顺序的重要词语。

    2.掌握答题格式:

    找准关键词及事物的内在联系。例如空间顺序较多使用方位词;时间顺序较多用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逻辑顺序则关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文结构

    1.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递进)等。(结构包括段落)

    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

    (1)总分式:包括分、分总、总,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注意总起的段落与后面段落一一对应的关系

    (2)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3)层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的结构,一层一层的剖析事理,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

    2.把握结构的意义

    开头作用有:(1)引出说明对象;(2)引出说明的内容;(3)提出说明的问题(4)照应题目

    中间作用有:承上启下

    结尾作用有:(1)总结全文或前文(2)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效果上:激发阅读兴趣。(通过讲故事、神话传说,引用古诗文、谜语,使文章富有诗意,增强文学趣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注意】:

        顺序和结构是两个概念。

    说明顺序:具体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

    文章结构: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

     

    (四)材料回归答题技巧

    该类题目考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是在考察学生对这类题型答题思路。因此一定要将这些答题技巧熟记于心,才能自如运用。

    1、判断放置位置

    2、概括所给材料主要内容,材料内容与A段内容、结构上的关系,如果是放在两段之间,材料内容与某两段之间内容、结构上的关系,联系A段最后一句,B段首句。(个别题目会跨段照应)

    3、判断这些文段之间的顺序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结构: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总分关系。

    答题方式:材料(概括材料主要内容)放在第A段之后或A段B段之间(需要概括A或B段的主要内容)本段写了……与A段B段内容、结构上的关系。A段与材料与B段)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所以放在某处最恰当。

     

    (五)段落(同一段内词句)互换答题技巧

    1.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2.段落能否删掉或者段落能否调换类的解题模式。

    1判断能否删掉或调换(一般不行)。

    2概括删掉段或者调换段落的内容。

    3判断这些文段之间的顺序关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总分关系。

    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删掉),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或事物发展的规律)接着表明调换(删掉)后会怎样(调换(删掉)后不合逻辑,不符合原文意思)

    (4)关注结构和照应。总分关系中,分部分与前文总部分相照应。要删除的段落与上段句尾和下段句首的照应关系;互换段落直接的照应以及和上下段的照应。

     

    (六)其他题型

    1.词语含义

    (1)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这是对学生文字的书写、词义的辨析(包括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词语的语境义、引申义、比喻义的理解的考察。要认真仔细阅读对应的段落,思考词义,比较异同,注意搭配等。

    答题技巧:在理解文中词语含义时,一般是通过上下文研究得出,可以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替代词或者根据词语本身含义结合语境义进行解释,使用修辞或者指代义的还原即可

    (2)在文中找到相应近义词。

    答题技巧:直接在原文中就能找到。

    (3)联系上下文,辨析词义。

    答题技巧:能够辨析词语,掌握每个词语的意思及用法,联系上下文来选择意思恰当的词语。

    2.说明文标题的作用

    (1)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XX,说明对象的XX特征(有些题目只有说明对象),揭示说明内容。

    (2)表达上,运用了XX,(具体分析其作用。)

    答题模式:以此为题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吸引读者的原因可能存在以下情况: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或化用诗句、成语等,生动、新颖、别致。②运用问句的形式(设问、疑问句;含“为什么”、“什么”“为何”“?”等词语、符号)设置悬念。③话题新鲜奇特,超出人们认知常识。④引用热门话题,贴近生活。比如“低碳生活”“世博会”等。

    3.说明文中的选择题

        若选择题要你选择说法正确的一项,或是说法错误的一项。一定要不怕麻烦,把每一个选项到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话,然后仔细比较鉴别,考点多体现在一些修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如: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好像、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    表范围:之一、大部分、许多、大多、至少、一切……    表猜测:好像、据说……

    4.发散创新,开放性试题

        结合实际,结合原文,根据知识库存,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由文章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进行解释。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这种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情况。做好这类题首先要让学生对所给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开放性试题,虽然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已见,但在答题时要就材料内容来回答问题。

    (1)理解能力和综合考察能力

    (2)答题技巧:这类题一定要掌握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并能够将文中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想象,与现实生活相迁移来答题。

     

    例题解析

    民间剪纸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剪桐封弟”的故事,大约是我国关于剪花艺术最早的文书记载。

    已知的中国现存最早的剪纸作品,当属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出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古墓中的五幅麻料剪纸,根据同时出土的高昌章和十一年(公元541年)文书可以推测,这五幅“骨灰级”的剪纸作品是南北朝时期的遗物。

    剪纸用纸大体可归为三种。第一种是普通的单色纸、蜡光纸等。老艺人常用“毛边纸”来剪一些短期使用的纸样,它价格低廉,柔软、吸水性强且硬度适中,耐磨、耐折叠,还可以染色。第二种是生宣纸、连史纸等。这些中国传统手工纸能够保证纸张在经过剪刻后还能进行点色等工序。第三种是用作衬色剪纸母本的金箔纸、银箔纸等。箔纸带有金属色,尤其在年节剪纸中特别能渲染喜庆的气氛。

    尖头剪刀是剪纸最主要的工具,大的剪刀用来剪外形,小的剪刀则用来剪细处。此外还需许多辅助刻制工具,很有些“十八般兵器”的阵势。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剪纸是装点生活的民间艺术品,既可以是居室“软装潢”,也可以是精美的“商标”,还可以作为传家的珍藏。

    如今,中国北方还基本保留着春节期间贴窗花的习俗,而南方往往是只在婚庆时张贴剪好的“喜”字。门花是张贴在门上的剪纸作品;它也是中国北方农村保留下来的春节习俗之一。除此之外,其他节庆时门花也是必不可少的纸质装饰品。

    覆盖在各种赠礼上的剪纸礼品花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又细致的性格。“八件”是广东佛山常见的礼品花剪纸,在同一张剪纸中有多个花卉、瓜果等图案,在需要装饰婚嫁聘礼和嫁妆或庙会、张贴红榜等情况下,人们就会把整幅“八件”上的各个物品分别剪裁下来,用它们装点礼物或布置环境。

    把白纸剪成的绣花样子贴在衣服或鞋帽、肚兜、袜子上,再针线绣缝,绣好后白纸样会被细密的丝线依样覆盖住,从此绣样便与上面的绣线相伴,直到双双老去,绣样里寄托的美好祝愿都不会褪色。

    1.第段中加点的“骨灰级”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                     (2分)

    2.“十八般兵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和“喜”这几处引号的用法依次是(2分)

        A.特殊含义、引用、着重强调         B.着重强调、引用、特殊含义

        C.引用、着重强调、特殊含义         D.引用、特殊含义、着重强调

    3. 选文从                            四个方面对我国民间剪纸进行了介绍。(4分)

    4. 以下这段文字应放在文章的哪一段中?为什么?(3分)

        山东蓬莱的《艾虎》剪纸就是端午节时的门花。当地人民常在端午节时将“收毒葫芦”与艾虎分别贴在两扇门户上,保佑全家不受毒邪的侵害。

                                                                                                 

    5. 以下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国的剪纸作品最晚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    

    B.第段按价格由低到高的顺序作了分类说明。

    C.将剪纸贴在门窗上的习俗主要保留在我国北方。  

    D.绣样的图案往往寄托着人们内心美好的祝愿。

     

    巩固练习

    (一)

    人类的创造力如何起源

    ①科学家一直认为直到4万年前,早期人类才开始突破自身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但近年的考古发现,早在20万年前,人类的创造力便崭露头角了。不过,不是进化中突发,而是经过“细水长流”般的累积才得以出现的。

    ②长期以来,考古学家都认为,使用符号如语言是现代人认知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但近来,研究人员开始在考古记录中寻找其他现代行为的来源。

    ③20世纪90年代开始,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考古学家沃德利发掘西布度洞穴并进行了研究。其报告显示,西布度穴居人于7.7万年前便开始从木本植物中选择树叶制作寝具;树叶出自一种具有天然防虫效果的树,可以驱防那些目前携带致命疾病的蚊子。研究人员在南非其他地区发现,距今10万年至7.2万年前,居住在布隆伯斯洞的原始人能制作用于裁剪兽皮衣服的骨锥。这些用具和工具十分简陋,“但在一个仅由自然物质所组成的世界里,想象新事物及将其付诸实现的能力便几乎成了魔法。”这是创造力起源的历史视角。

    ④虽然早期人类的创造力令人印象深刻,但我们的远祖与现代人在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仍存在巨大差异。到底是怎样的原因使我们这一种群从远祖之中脱颖而出呢?这是探究创造力起源的另一维度。

    ⑤物竞天择促使人类形成更大的脑。就脑容量而言,更新期灵长类动物的平均脑容量是450cm3,与黑猩猩相仿;160万年前的直立人约930cm3;而10万年前的现代人为1330cm3。在这样的脑容量下,估计有千亿神经元在处理信息,在约长1.65万千米的有髓神经纤维中传递,穿过1.5×1014个突触。

    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体质人类学家赛门德费瑞通过检测现代人、黑猩猩的前额皮质发现,其中有几个主要分区在人科进化过程中经历过重新改组。如现代人的额及前额叶皮层(负责实施计划与组织感觉输入的部分)在容积上几乎是黑猩猩的两倍。并且,此区域神经元间的水平空间增大约50%,给了轴突和树突更多空间。“这意味着大脑能有更复杂深远的联结,可以处理神经元间更为错综复杂的交流。”

    ⑦认知科学家嘉宝认为,当代那些极富创造力的人群,都是优秀的幻想者,总会通过以往的某个记忆或想法自然地联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联想有助于触类旁通,并导致创新思维的突破。且更大容量的大脑意味着更优秀的自然联想力;拥有数十亿并且空间宽阔的神经元的前额叶皮层可以处理更多刺激,有更多神经元可以参与特殊片段的处理,拥有更细致的记忆,探索更多潜在刺激间的联接。目前,嘉宝正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脑是如何在分析与联想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并最终帮助人类走出认知萌发期,学会从新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让大脑产生创造力。“仅仅拥有更多神经元是不够的”,“人必须将大脑灰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

    ⑧大约在10万年前左右,我们祖先的思维就已经犹如一个干燥的火绒盒,等待着合适的社会环境将其点燃。苏黎世大学的克里斯托夫发现,在一个行军蚁窝旁,一只雌猩猩拾起一根细枝,将其一端插入松软的土中,挡住巢穴入口,等待兵蚁出来。当蚁群爬满细枝10厘米长度时,她便将细枝拔出,熟练地将上面的蚂蚁吃掉。黑猩猩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但不能将知识上升为先进科技,也不会在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如制作新的工具。而现代人每天都在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并加入自己的创新,直到获得一个全新、复杂的事物。比如说,没有一个人能掌握便携式电脑中所有的复杂科技,这些科技成果来自好几代发明者的才思积累。人类学家将这种技术的积累称为“文化棘轮效应”。它首先要求人们将知识代代相传,直到有人能想到改进方法。伦敦动物行为学家刘易斯•迪安通过研究揭示了为什么人类有创造力而黑猩猩却没有:拥有认知能力,故我们的祖先能轻而易举地将知识传递给别人。

    ⑨不止如此,伦敦大学进化遗传学家马克•托马斯,从4万年前生活于欧洲的晚期智人达到创新高峰这个事实得出结论,采猎群体的规模越大,孕育出新科技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大群体内,越是经常与他人接触的人,越有可能学到新发明。伦敦大学考古学家考沃德研究2012年考古发现,认为由于大约7.1万年前南非由人口密度增长而带来了技术复兴,并得出结论“像病毒一样,文化创新需要特定的社会环境加以推动”。这是创造力产生更为重要的原因。

    1. 本文从哪几个角度阐述了人类创造力的起源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⑥⑦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简要概括“文化棘轮效应”产生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位名叫“新华”的“红颜知己”

    ①2011年7月4日,一个名叫“新华”的“红颜”同上百万个同胞姊妹一起,刚刚诞生,便占据了书店最显眼的位置。这个姑娘就是以红色封面亮相的第11版《新华字典》。自1953年起,这个小小的字典家族就在当代史上影响着数亿中国人,从初版首印至今,《新华字典》的总发行量愈4.5亿册。

    ②2011年夏天,时尚的帽子被史无前例地戴在了“新华”姑娘的头上。人们发现,这个平常总是一脸严肃的女孩儿,居然能讲出不少潮语。她将“学历门”的“门”解释为“事件,多指负面的事件”。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她喜欢在电视里看“服装秀”,偶尔会“工资”,也会关注“房奴”和“车奴”。

    ③事实上,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华字典》始终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中国人。

    ④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字典,它并不只是要引领时尚语言的潮流,更要普及科学常识于大众。《新华字典》1965年版和1971年版中,“鹅”被解释为“一种家禽,比鸭子大,颈长,脚有蹼,雄的头部有黄色突起”。后来,一名读者写信向编辑抱怨,由于不知道如何分辨鹅的性别,他在杀鹅前特意查了《新华字典》,于是将“头部有黄色突起”的鹅杀掉。没想到,这只倒霉的鹅居然腹中有卵。因此,编辑才发现不管雌鹅还是雄鹅,头部都有突起,只是雄鹅突起较大。这一错误在1979年版中得以修正。

    ⑤一个字的新义项想要进入“新华”的世界里,需要经过一段相当漫长的考察期。早在10版出版前,修订第11版的主持人之一的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程荣就注意到了“秀”作为“表演、展示”的新含义,因为担心这些流行词不够稳定,当时她并没有贸然进行修改。直到8年后,“作秀”才算通过考察,正式进入《新华字典》。眼下,已经71岁的词典室前主任韩敬体像年轻人一样熟悉“神马”和“有木有”。但学者们认为,这两个词其实都是年轻人为了图新鲜而使用的错别字,无助于指导语言的规范,所以眼下并不会被收入字典。

    ⑥但人们注意到,“晒”和“奴”等字的新义并没有出现太久,却已经登堂入室。就连常用的“byebye”也真正走进了汉语世界,“拜拜”有了二声读音。“不管这个音译词合理不合理,但是它太常见了。”韩敬体笑着说。

    ⑦有媒体人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从发行量、普及量、影响程度还是读者的忠诚度来看,它对中国人的意义都类似于《圣经》之于基督徒。”

    1.第①段划线句中的错别字是_______,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2分)。

    2.第②段加点字:晒“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第③段中划线句“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华字典》始终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中国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述其“影响”:(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主要运用__________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文章标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对其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4分)

    A.形象地描绘出《新华字典》引人注目的红色封面。

    B.形象地说明了《新华字典》占据书店显眼的位置。

    C.形象地表现出人们对《新华字典》的喜爱之情。  

    D.形象地证明《新华字典》的义项随着时代而变化。

     

    可再生的海洋能

    ①大家应该知道波涛汹涌的大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库。所谓海洋能,狭义地来说是指海洋本身所蕴含的能量,这是一种几乎无穷无尽的可再生能源。

    ②潮汐现象起因于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的天体运动。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水潮涨潮落的势能发电。潮汐能主要集中在狭窄的浅海、港湾和海峡,例如在加拿大芬地湾,潮差可达16米以上,在英国的塞坟河口和法国的朗斯河口,最大潮差可达15.2米和13.5米,我国的钱塘江最大潮差也有9米。

    ③人类利用潮汐发电已有近百年历史,潮汐发电是海洋能利用中最现实、技术最成熟也是规模最大的一种。最常见的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是,在适当的地点建造一个大坝,涨潮时,海水从大海流入坝内水库,带动水轮机旋转发电;落潮时,海水流向大海,同样推动水轮机旋转发电。因此,潮汐发电所用的水轮机需要在正反两个方向的水流作用下均能同向旋转。

    ④海浪是由风对海水的摩擦和推压引起的。因此,海浪发电实际上也是风能的另一种形式。海浪能的利用被称为“发明家的乐园”,现在全世界波浪能利用的机械设计数以千计,获得专利证书的也达数百件。英国把波浪发电研究放在新能源开发的首位,以投资多、技术领先而著称。

    ⑤除了上述两种以外,海洋能还包括了海流能、盐差能等。但海流发电存在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全世界均无大规模海流发电的成效。淡水向盐水渗透形成的盐差能,目前处于实验室试验水平,离实际应用还有较长的路程。

    ⑥海洋能的优点十分明显。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而且这种再生过程失十分迅速、短暂。海洋能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它既不会污染大气,也不会带来温室效应。然而,海洋能虽然有着许许多多的好处,但它的获取也是十分困难的。

    ⑦海洋能总量巨大,可面对海洋这个巨大水体,人们的活动能力(人力、财力、物力)相对说来极其渺小。而且,大尺度液体流动几乎总是“湍流”——具有不稳定和不规则的特性,海洋也不例外。

    ⑧海洋能在空间上的存在也是不可移动的,它不可能像其它载能体一样,按人类希望的时间或空间来进行主管布局,海洋能的获取只可在水介质及沿岸的立体空间内进行。

    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海洋能利用的障碍也在一点点被克服。有人说,海洋能将是21世纪的能源,我们期待这样的预言能够真正实现。

    1.第②段加点词“也有”在句子中的作用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划线句称“海洋能利用”为“发明家的乐园”是因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洋能的优点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获取海洋能困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述:(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⑤段介绍了四种不同类型海洋能,其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文字放在第几段末尾最合适?为什么?(3分)

    20世纪70年代初,受石油危机影响,英国、日本、挪威等海洋能丰富的国家开始了海浪发电的开发研究。目前,一些适用性的海浪发电装置往往应用于航标灯和灯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14分)

    正在形成的“垃圾新大陆”

    ①如果哥伦布在今天带着3条快帆船从西班牙帕洛斯出发,穿越大西洋,想必不会在美洲海岸停下来,因为他在500多年前已经发现了这个大陆。他将穿过巴拿马运河,寻找最初的目的地印度。但是,他将无法顺利抵达印度,因为在半路上他会遇到一个新大陆--“太平洋垃圾大板块”。  

    ②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块由漂浮的垃圾聚集而成的“太平洋大板块”。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现在太平洋的这一水域每平方千米海面就有330万件大大小小的垃圾。新大陆的面积达343万平方千米,超过了欧洲大陆总面积的1/3。如果将这个新大陆和我国的省份面积进行比较的话,那么它几乎相当于西藏、新疆、四川和宁夏四省面积的总和。而且其增长速度相当惊人,在刚刚过去的10年里,它的面积增长了1倍,已蔓延到14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聚集了超过700万吨的垃圾。而从现在起到2030年,这一板块的面积还可能增加9倍。  

    ③在地球的这一地区,顺时针流动的海水形成了一个可让塑料垃圾飞旋的永不停歇的强大漩涡。数年来,北太平洋亚热带涡流将来自海岸或船队的塑料垃圾聚集起来,卷入漩涡,再通过向心力将它们逐渐带到涡流中心——一个面积为343万平方千米低动能区域。据统计,这片水域中的塑料垃圾与浮游生物的比例已为6:1。这样的比例令人非常担忧,特别是这还仅仅是浮在水面的垃圾:在这一水域的主要部分,塑料垃圾的厚度可达30米。  

    ④全世界每年大约就会制造出近亿吨塑料,其中仅有一小部分能够得到循环再利用。大部分废弃的塑料垃圾去了哪里?在废弃的塑料垃圾中,多数都被掩埋了,但还有一部分则“选择”了大海作为“最后的归宿”。海滩垃圾、捕鱼船丢弃物等等,都是海洋垃圾的直接来源,而我们在街边见到的某个塑料瓶、工厂排放出来的工业废物……这些都可能是海洋垃圾的间接来源。每当下雨,尤其是在暴雨冲刷后,各种各样的垃圾从四处进入雨水排水道或者河流中,最终抵达海洋。塑料的持久耐用,原本是其得以广泛应用的招牌特性,但反过来,当塑料泛滥成灾时,它的“顽固不化”却成了海洋挥之不去的梦魇。  

    ⑤由于我们使用的大多数塑料制品并不能在自然环境中直接降解,如果不加干预其平均寿命会超过50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分解成越来越小的碎块,而分子结构却没有任何改变。这些“塑料沙子”表面上看起来与海洋动物的食物极为相似,一旦被吞食将无法消化、难以排泄,最终将导致鱼类和海鸟因营养不良而死亡。另外,这些塑料颗粒还能像海绵一样吸附高于正常含量数百万倍的毒素,其连锁反应可通过食物链扩大并传至人类。投入海洋的东西会进入动物体内,最终在我们的餐桌上出现。       

    ⑥今年8月,一支由各国科学家和志愿者组成的探险队伍,启程前往这个“垃圾大陆”进行考察,他们想要搞清楚这个“新大陆”的成因,希望可以想出一个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如果我们仍旧坐视不理,辽阔的海洋终将会被人类的垃圾所填满,这并非危言耸听。

    1.第段中“危言耸听”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2分)

    A.“垃圾新大陆”的面积等于西藏、新疆、四川和宁夏四省面积的总和。

    B.全世界每年制造出近亿吨塑料,其中大部分能够得到循环再利用。

    C.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泛滥成灾时,它的“顽固不化”成了海洋挥之不去的梦魇。

    D.海洋垃圾的直接来源有海滩垃圾、捕鱼船丢弃物和工厂排放出来的工业废物。

    4.从④⑤段中找答案,解释“辽阔的海洋终将会被人类的垃圾所填满”的依据。(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美国媒体报道,在被捕获的一条鱼中发现26块塑料碎块。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说明形成这种现象的过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腰围上的中国

    ①英国有句谚语叫“腰带越长,寿命越短”。而中国人的腰围,比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增长得都快。这似乎让人们觉得非夷所思。

    ②据调查,中国人体型的各项指数均在“见涨”。1985年中国城市男性平均腰围是63.5厘米,近两年已接近77厘米,而40-50岁的男性平均腰圈已达到82.6厘米;领口的尺寸也在增加,在某衬衫制造企业为上海办公室职员们准备的产品目录中,大领口的衬衫逐漸占据了主要地位。中国的肥胖数字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增加。肥胖,这个令西方发达国家头疼的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新兴富裕阶层群体規模的扩大,也在中国迅速蔓延开来。

    ③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統的以米饭为主食、佐以丰富蔬菜的食谱,逐渐被“肉类加土豆”快餐饮食模式所取代。此外,久坐不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导致中国遇到了同西方一样的问题。与肥胖有关的问题,不仅可能导致直接医疗费用的大增加,还会产生员工生产率下降和缺勤等间接成本。许多公司都为工人提供医疗保险,因此他们与员工肥胖问题有关的开支可能增加。因此有人大胆预言,假如不好好把持肥胖和糖尿病,那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很有可能被抵消,经济将因此受到拖累。

    ④而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模式,又使这些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大部分中国人认为胖小孩就是健康的小孩。中国父母应该明白,饮食过度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父母自己也应该做好的榜样,训练孩子有智慧地选择食物。肥胖对健康的影响非常重大,我们需要改变认知,不再将食过量视为财富的象征。国已经15%以上的人口体重超过了正常水平,就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肥胖已经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

    ⑤中国也应该像其他国家一样,把肥胖问题重视起来。对此,专家们给出的建议是,中国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比如学校里不卖可乐等甜饮料;多鼓励大家走路,骑自行车上班的可适当发放交通补助;现在流行的自助餐形式应该改善,比如定个规矩,吃得多交钱就得多,吃得少要奖励。中国政府应该在宣传教育上多做工作,这才是真正切实可行的。媒体也应发挥职能,多宣传肥胖对健康的危害,以及正确的减肥方法。企业也应该承担起一部分责任。比如恢复以前流行的工间操,让员工定时出去锻炼。这对今天的中国来讲,应具有某些启发的意义,因为这关系到中国的未来。

    ⑥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曾经认为减不减肥一向是个人的事。其实,它不仅是个人的事,更应该成为国家的大事。我想,对于中国的未来,肥胖将是最大的“杀手”,这需要我们每个人来深思了。

    1.出第段中的一个错别字是“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2分)

    2.②段画线句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准确并突出说明近三十年中国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B.准确并突出说明近三十年中国人腰围指数“见涨”。

    C.具体并准确说明服装厂生产大领口衬衫的必要性  D.具体并准确说明中国新富裕群体规模的急剧扩大

    3.段内容肥胖现象在中国蔓延开来的原因有饮食习惯问题、运动习惯问题和________________等,其结果则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4分)

    4.全文内容,具体分析加点词语“杀手”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应插入原文中哪两段之间?请分条简述理由(6分)

    其实,美国、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不断增加的肥胖发生率,在相当程度上归因于上世纪所形成的一些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教育体系。而对于这样一个还处在工业化过程中,且对大饥荒仍记忆犹新的国家来说,像在西方一样讨论肥胖问题,在中国似乎是有些奇怪的。为此,我们应该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柳和折柳赠别

    中国古人送别时,常常折一截青青的柳枝送给远行的友人。《三浦黄图-桥》有这样的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后来,人们经常用“折柳”作为送别之词。在中国古代抒写离情别绪的文艺作品中,“折柳”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如“”,甚至一些惜别远怀的乐曲,也以“折柳”为曲名,比如“乙”。

    古人为什么要在送别时折一段又轻又软的柳枝呢?一是因为“柳”与“留”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雅-采薇》里“丙”,借柳条随风飘扬,似牵衣人,来表达难分难离,依依不舍的心情。二是因为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里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三是因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所以古人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的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其实,古人折柳赠别,赋予柳树种种感情,其文化源头是他们对于柳的崇拜。

    在中国古人看来,青青的柳树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界的植物,而且还是一种象征物。中国古代的神话中,太阳西沉的地方叫柳谷。古人认为太阳正是在有柳树的山谷里得到了生气,获得了力量,第二天早上才能那么新鲜、光明、温暖,从东方升起。另外中国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送葬的灵车都可以称作“柳”。这也曲折反映了古人希望死者能像“柳”一样,获得再生。

    柳树在中国古代还经常被用作消灾祈福的工具:正月里,门前插一支杨柳,可以挡住百鬼;有些地方认为柳枝可以驱除蛇蝎等毒虫;满族的巫师萨满们用柳枝祛除鬼怪;白族新婚的家庭以柳驱邪。很多地方有清明戴柳的习俗,认为这样可以使全家安康;满族祭祖时还用柳枝蘸水洒在儿童头上,这是向孩子赐福。

    由于中国古人对柳有这样的认识,所以,他们送给远行之人的一段柳枝,虽然谈不上尊贵,却包含着殷切而深远的祝福---祝远去的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顽强的而蓬勃地生存和发展;祝远去的人一路平安,来日幸福。

    1. 根据上下文,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诗句依次应该是(  )(3分)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A   B   C   D

    2.第段加点词“这样的认识”是指:(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折柳赠别的原因是:(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从“折柳送别”的______________、原因和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介绍古人“折柳赠别”这一习俗的,文章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恰当?请具体阐明理由。(5分)

    为什么呢?这要从柳树本身的特点说起: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柳树断了可以重新生长,倒着插,横着插都可以存活。每到冬去春来,柔弱的柳树总是最先吐出小小的嫩芽。柳树顽强的再生力、旺盛的生命力给十分重视草木的古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第20讲:作文(三)写作手法--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 这是一份第20讲:作文(三)写作手法--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文件包含第20讲作文三写作手法--暑假讲义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docx、第20讲作文三写作手法--暑假讲义学生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9讲:作文(二)开头结尾与点题-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 这是一份第19讲:作文(二)开头结尾与点题-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文件包含第19讲作文二开头结尾与点题-暑假讲义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docx、第19讲作文二开头结尾与点题-暑假讲义学生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8讲:作文(一)整体原则-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 这是一份第18讲:作文(一)整体原则-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文件包含第18讲作文一整体原则-暑假讲义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docx、第18讲作文一整体原则-暑假讲义学生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9讲:说明文其他题型-暑假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学制)上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