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宜宾市四中2023年春期高一第二学月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为政))这样一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
    材料二:
    “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态,善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孔子践履“孝”这种德性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也久实,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在《论语.阳货》第十八章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是孔子思想的述者。孔子践履德性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性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
    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了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

    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孔子与柏拉图早期的作品《游叙弗伦》对“孝”的定义殊途同归。苏格拉底的话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孝”是公正的一部分,“孝”是人类对上帝的侍奉。苏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对神灵的侍奉。基于苏格拉底对上帝侍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动是对上帝真正的“孝”。对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为“孝”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践行“孝”这一德性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为了探寻真理。
    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哲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尽管每一个人对“孝”的理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做哲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通过诘问的方式审查人的信念;亚里士多德更多地是通过对前人理论的考察、批判发现真理;孔子则认为从事“孝”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
    (摘编自余纪元金小燕韩燕丽《“述而不作”何以成就孔子?》)
    材料三:
    “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己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然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
    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用子夏的话说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隋唐以后,科举盛行,官方明确规定了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为官一途。学校成为向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科举使用八股文体,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儒家经典考学生,答案阐释以经典为准,不允许有超出范围的见解。
    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得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样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
    (摘编自李杨《“述而不作”与传统教育》)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中虽然记录孔子说自己“述而不作”,其实孔子在传述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东西,后孔子时代的儒学都长期传承并发展着这种精神。
    B. “述而不作”中的“述”内涵非常丰富,在古代辞书中解释为“循”,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一含义被“叙述”“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含义所取代。
    C. 在儒家经典著作《中庸》一书中,认为“孝”应包括“善述人之事也”,也就是说,“述而不作”中的“述”与“孝”是统一的,这种理解恰好切合孔子的观点。
    D. “述而不作”信条,后来成为儒学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这一传统一直影响到后来的科举考试,并且命题答案均以四书五经为限。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第一位教师,孔子期望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认为从事“孝”的活动是对天道的传承。
    B. 孔子认为,儿子出生的头三年完全依赖父母,故父母死后孩子应以同样的时长服丧以表感恩,于是提出了“三年之丧”的礼制。
    C. “孝"在儒家思想学说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孔子看来,“孝”不仅限于父母,也体现在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传统的延续。
    D. 孔子、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都将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因做哲学的方法不同,对“孝”的理解也有差异。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 “上帝为每个人灵魂提供了选择机会:或是拥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宁。你可以任选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
    B. “倘若没有天地,哪里会有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对天地自然献上的一份崇高敬意。”
    C.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D.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对影响两千年之久的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 D 2. B 3. C
    4. ①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主要以孔子言行为论据;②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严密;③论证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引证法、例证法、类比论证等。
    5. ①“述而不作”有其积极的一面,孔子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对文化经典的传承以及要求学生熟背文化经典都是值得提倡和继承的;②但教学中偏重继承,限制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和创新精神,又有局限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A.“后孔子时代的儒学都长期传承并发展着这种精神”错误。材料一第二段原文说“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的《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可见并非“都”“发展”,选项A曲解文意,以偏概全表述绝对。
    B.“‘述而不作’中的‘述’……,在古代辞书中解释为“循”,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一含义被……含义所取代”错。材料二开头一段原文中的表述是“‘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等等”,可见选项有两个问题,其一为扩大范围,把《说文解字》换成“古代辞书”;其二把文中“可以理解为”偷换成“被……所取代”,表述绝对,曲解文意。
    C.“这种理解恰好切合孔子的观点”错误。材料二第二段是这样的“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态,善述人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可见选项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文中关于“述”和“孝”的统一关系是作者的认识,也就是说“这种理解”的具体内容是本文作者的认识,而孔子并未论及孝的内涵,也没有谈论关于孝和述两者间的关系,更没有说明二者是统一的这类观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B.“于是提出了‘三年之丧’的礼制”错误。原文表述为“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可见“三年之丧”是古代礼制,早于孔子,只是孔子对这一礼制作出了相应的解释,并非是他提出来的。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观点的提取筛选整合能力。
    A.“上帝为每个人灵魂提供了选择机会:或是拥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宁。你可以任选其一,但不能兼而有之”,这里说的是“真理”和“安宁”的关系,不能作为材料二“孝”的论据。文本相关的信息是“对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为孝’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可见并没有谈到“安宁”,那么“或是拥有真理,或是得到安宁”,这种选择自然是与文本无关的,所以A项不能作为论据起支撑作用。
    B.“倘若没有天地,哪里会有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因此,敬天祈福正是对天地自然献上的一份崇高敬意。”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二有关孝的观点, B项,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敬畏。
    C.“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能作为材料二孝道观的论据,文中确实提到了传承文化,但并非主要观点,文中相关信息仅有这么一处“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了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传承文化是“孝”的内涵之一。
    D.“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不能作为材料二观点的论据,材料二中虽然提到了与父子有关的内容,“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志向、事业、梦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可见这里父子的内容仅是以比方、喻体的形式出现,本体“孝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才是论点重点,可见D项孝顺父母宗亲的内容与中心论点没有直接的关系,自然不能作为论据。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
    (1)引证法:大量引用古典书籍中相关的信息以及孔子的言论,丰富文本内容,增强说服力可信度。
    (2)因果论证法:从现象看本质(孔子践履德性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而子贡践履德性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 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或由结果探究原因(“践行‘孝’这一德性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为了探寻真理”),让论证深刻,说理透彻。
    (3)比喻论证法:“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传承天道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变陌生为熟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4)举例(类比)论证:列举了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事例,论据新颖典型,论证充分有力。也有所表述。
    (5)对比论证:“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孝”的理解不同……孔子则认为从事“孝”的活动就是对天道的传承”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了观点。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题干为“对影响两千年之久的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解答本题主要看材料三的内容。
    从材料三第一段中总结出第一点,积极方面的作用是:“‘述而不作’的信条影响深远,达两千年之久,成为风气。自孔子以后,儒家教育多遵从这一原则,以传授、注解经典为己任。要从事这一学问,必然熟记经文才能言而有据。因而,熟记经典成为学生的基本功”。
    从材料三第二和三两段总结出消极方面的内容:孔子教育弟子是为了让他们从政,用子夏的话说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隋唐以后,科举盛行,官方明确规定了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为官一途。学校成为向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科举使用八股文体,专以四书五经命题,以儒家经典考学生,答案阐释以经典为准,不允许有超出范围的见解。可以说,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使得他在教学中有偏重继承、轻视创新的倾向;伦理关系与师生关系的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这使人们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减少或部分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兴趣。这样使得传统教育以教师解释、学生背诵为基本方式,因循以往,缺乏创新精神。
    (二)文学类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怀揣羊羔的老人
    李娟
    太阳完全沉下群山,天色却仍然明亮、清晰。我们出去散步,沿着河岸走了两公里后,四周景物才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便开始往回走。
    河谷对岸森林密布。河水清澈、宽阔,冰凉刺骨的水汽一阵阵扑面而来。在天边悬了整整一天的白色月亮,已转为金黄色,向群山深处沉去。
    这时,有小羊羔撕心裂肺的咩叫声远远传了过来,凄惨又似乎极不情愿。我们循声音爬上河岸边高高的岩石,走进一片深深的草甸。这里有一片沼泽,我们小心地绕着走。
    前面远远走来一个老人,近了,这才弄清声音的出处原来在她怀里。那个老太太像抱小孩子一样,把它竖起来,一手搂着它的小肚皮,另一只手托着它的小屁股。小羊惨叫连连,不舒服极了,一个劲儿地挣扎。于是老太太就换了姿势,把羊扛到背后,像背包袱一样斜着反背着人家,一只手绕在肩头攥着两只小前蹄,一只手反到背后攥着另外一对后蹄。这下她自己倒轻松了好多,可怜那羊羔更痛苦了,于是叫得也越发不满。
    我们都笑了,这个又高又壮的老太太我们都认识,她常去我们家小店买东西。是这附近唯一的维吾尔族。“怎么了?这是——”她乐呵呵地:“它找妈妈嘛,看——它哭呢!”
    回过头来,天色已很暗了,依稀可见老人家的粉红色碎花长裙在深深草丛中晃动。而她绿色的头巾已完全成为黑色。
    一到冬天,我们店里卖得最快的东西是橡胶奶嘴。冬羔不像春羔易成活,很大程度上得靠人工喂养,人们买奶嘴是喂小羊羔吃奶。家家户户都得预备一些纸箱子给将要出生的羊羔垫窝。常有人打发孩子到我家商店要纸箱子。谁家冬羔产得多,推开他家的门,一眼就看到炕边墙根一排纸箱,每只箱子探出一颗小脑袋。
    小羊羔真是可爱的小东西。它有美丽的眼睛,长长的睫毛。若是小山羊,额头上还会有一抹刘海儿。它的嘴巴粉红而柔软,身子软软的,暖暖的。我们这里有的年轻姑娘在冬天里串门子,会搂上自家的一只小羊羔(就像城里的女孩上街搂宠物狗似的),一身温柔干净的处子气息,用孩子一样喜悦新奇的小嗓门轻轻交谈。小羊羔们就软软地、乖巧地各自趴在主人香喷喷的臂弯里,互相张望。
    有的夜里,正围着桌子吃饭呢,这时厚厚的棉布门帘一拱一拱的,像是有人要进来。“是谁?”却又不答。掀开门帘一看,没人,脚下却有动静 ——一只银灰色小羊羔从我妈脚边快快地、一扭一扭跑了进来,跑到火炉边,晃晃身子,抖落身上的雪屑,熟门熟路走进厨房,把案板架下的白菜扒拉出来,细嚼慢咽。
    你无法恨它,尽管白菜只剩最后一棵了。
    只好帮它撕几片叶子,一直等到主人找上门来。
    有时候,在雪窝里捡到一只,颤颤巍巍地蜷着,就抱回家养一养,到时候自有人找上门来要回去。
    我们家也养过一只羊。我想它小时候一定特别可爱,否则我妈也不会把它惯成这样 ——它居然不吃草!只吃麦粒和玉米。你听说过有不吃草的羊吗?
    我妈说:“幸好不是个人,否则更难对付。 ”
    它被圈在小店后面的窗台下。平时静悄悄的,一听到店里有动静,就撕心裂肺地惨叫,还把两条前腿搭在窗台上,嘴巴贴在玻璃上做出哀怨的神情。弄得来买东西的顾客都以为我们怎么虐待它了呢,纷纷指责:“你们就给它一点吃的嘛!”
    顾客一走,它立刻安静了,从窗台上跳下去。乖乖地卧在自己的小棚里。我妈打开窗户,指着它的鼻子说:“你!你!……”然后在其无辜的注视下,无奈地往它堆满了青草的小食盆里再添两把苞谷豆儿。“等着瞧,总有一天我非吃了你不可!”
    在夏牧场,我们漫山遍野地走,常常与转场的驼队共行一程。这些浩浩荡荡的队伍,载着大大小小的家当,前前后后跟随着羊群,一路上尘土荡天。
    那些人,他们这样流动的生活似乎比居于百年老宅更为安定。他们平静坦然地行进在路上,怀揣初生的羊羔。母羊冲着自己的孩子着急地咩叫不停,它是整支队伍里最不安、最生气的成员。尽管如此,这样的场景仍是一幅完整的家的画面。
    初生的小羊羔和初生的婴儿常常被一同放进彩漆摇篮里,挂在骆驼一侧。当骆驼走过身边,随手掀起摇篮上搭着的小毛毯,就有两颗小脑袋一起探出来。
    还有一个怀抱羊羔的老人,她看起来快要死了,但怀中的羊羔却又小又弱,犹是初生。
    她衣衫破损,神情安静。脚下一摊血淋淋的痕迹。
    她站在河边。河水轰鸣,冰雪初融。春天就要到了。
    我一直在想,游牧地区的一只小羊羔一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吧?有着更为丰富、喜悦的生命内容。至少我所知道的羊,于牧人而言,不仅作为食物而存在,更是为了“不孤独”而存在。还有那些善良的,那些有希望的,那些温和的,那些正忍耐的……我所能感觉到的这一切与羊羔有关的美德,以我无法说出的方式汇聚成海,浸渍山野,无处不在。我不相信这样的生活也能被改变,我不敢想象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一天会消失。
    (选自李娟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有删改)
    6.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画横线处看似矛盾,实则表现了牧区人民坚守劳作传统,逐水逐草而居,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勇敢和智慧。
    B. 文中描绘的两位老人以及“我”的母亲,都表现出对小羊的呵护和喜爱,都不仅仅是把小羊当做牲畜来看待。
    C. 我妈指着它的鼻子说:“你!你!……”是指责小羊太贪吃,可又舍不得饿着它,只好往它的小食盆里添苞谷豆儿。
    D. 文章结尾处,表现作者对牧区地域情感的认同与眷恋,十分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并且不希望这种生活方式被改变。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讲述第一位老人的故事时,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好奇。
    B. 写我们家养过一只羊时,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旨在表现小羊聪明狡猾又可爱。
    C. 文章构思十分巧妙,两位怀揣小羊羔的老人形象,一起一止,贯穿全文,深化主题。
    D. 作者对第二位老人怀抱小羊形象的描写,看似冷静,实则对比强烈,充满艺术张力。
    8. 文章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作者说“游牧地区的一只小羊羔一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你如何理解?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B
    8.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描绘了游牧地区奇异壮美的自然风光,为故事发生创设了静谧温馨的环境,烘托了人物形象,为文章奠定感情基调,深化作品主题。
    9. ①牧区小羊有着更为丰富、喜悦的生命内容。②游牧地区的小羊不被视为牲畜,而被视为家庭成员,像孩子一样被陪伴依赖,被爱被呵护。③小羊被视为平等的生命被尊重。④小羊被人们看作生命的延续,寄托着生命的希望。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C项,“是指责小羊太贪吃”错。原文是“它被圈在小店后面的窗台下。平时静悄悄的,一听到店里有动静,就撕心裂肺地惨叫,还把两条前腿搭在窗台上,嘴巴贴在玻璃上做出哀怨的神情。弄得来买东西的顾客都以为我们怎么虐待它了呢,纷纷指责:‘你们就给它一点吃的嘛!’顾客一走,它立刻安静了,从窗台上跳下去。乖乖地卧在自己的小棚里”,可见妈妈怪小羊故意在顾客面前做出受委屈的样子,让顾客以为我们虐待它了。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B项,“旨在表现小羊聪明狡猾又可爱”错。写了我妈把小羊当孩子看,和小羊“斗智斗勇”的温馨场景,旨在表现以我妈为代表的牧区人们珍爱生命、淳朴善良的美德。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开头的环境描写是“太阳完全沉下群山,天色却仍然明亮、清晰”“河谷对岸森林密布。河水清澈,宽阔,冰凉刺骨的水汽一阵阵扑面而来。在天边悬了整整一天的白色月亮,已转为金黄色,向群山深处沉去”,这段描写首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其次,“太阳完全沉下群山”“天色却仍然明亮、清晰”“森林密布”“河水清澈,宽阔”“白色月亮,已转为金黄色,向群山深处沉去”,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从视觉以及“冰凉刺骨的水汽一阵阵扑面而来”的触觉等角度,描绘了游牧地区奇异壮美的自然风光,为故事发生创设了静谧温馨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毕竟会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性格,因此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为文章奠定感情基调,深化作品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及鉴赏作品主题的能力。
    理解句子含义要抓住关键词,比如本题要解释游牧地区的一只小羊羔一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的原因。结合原文最后一段“我一直在想,游牧地区的一只小羊羔一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吧?有着更为丰富、喜悦的生命内容”,可概括出“牧区小羊有着更为丰富、喜悦的生命内容”;结合“至少我所知道的羊,于牧人而言,不仅作为食物而存在,更是为了‘不孤独’而存在”,说明游牧地区的小羊不被视为牲畜,而被视为精神慰藉,再结合前文“老人抱着小羊羔”“人们精心喂养冬羔”“妈妈把小羊羔等孩子喂养”“女孩儿把小羊羔当宠物”等描写可知,这里的人们把羊羔当做家庭成员,像孩子一样被陪伴依赖,小羊羔被爱被呵护;小羊被视为平等的生命被尊重;再结合“还有一个怀抱羊羔的老人,她看起来快要死了,但怀中的羊羔却又小又弱,犹是初生。她衣衫破损,神情安静。脚下一摊血淋淋的痕迹。她站在河边。河水轰鸣,冰雪初融。春天就要到了”,可见小羊被人们看作生命的延续,寄托着生命的希望。因此作者说“游牧地区的一只小羊羔一定会比其他地方的羊羔更幸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十一月,癸卯,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太宰乃言之王。王见之。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九江王曰:“寡人北乡而臣事之。”随何曰:“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汉王入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悉九江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乃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夫托国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汉为弱也。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徽乘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九江王曰:“请奉命。”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楚使者在九江,舍传舍,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于是杀楚使者,因起兵而攻楚。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B. 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C. 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D. 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癸卯,有时用来指时间。古人把天干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以纪年、月、日、时,文中即为纪日。
    B. 斧质,古代的刑具。“质”通“锧”,与《鸿门宴》中“如今人方为刀俎”中的“俎”都指砧板。
    C. 寡人,古代多用作王侯的谦称,《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是此意、
    D. 北乡,亦作“北向”,即在北面,因古人往往以面北背南为卑,故指臣服于人,文中即是此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何以具体事件为依据指出九江王并非甘愿臣服于楚,而是借依附楚国之名行独立自主之实,之所以不背弃楚国,是认为汉国弱小。
    B. 随何把楚汉双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楚国军队表面强大却不得人心,且已陷入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的僵局,是不足依赖的。
    C. 随何提出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只要能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保证会划分土地给他,九江国也必定仍归他所有。
    D. 随何径直闯入楚国使者的客舍,向楚国使者宣布九江王已经归附汉王,后又劝说九江王杀掉楚国使者,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14.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游说艺术历来为人称道,本文中随何对太宰说的话又使用了怎样的游说技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现在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交好,却要把自身托付给将要灭亡的楚国,我暗中对您的这种做法困惑不解。
    (2)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14. ①一针见血,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的心理,进而指明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②分析利弊,指出九江王见自己有利而无害。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但当项王攻打齐国,背负修筑营墙的墙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地冲杀时,您本应出动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他们去为楚军打先锋,可如今却只调拨四千人去支援楚军。
    “为士卒先”意即身先士卒,句意完整,“大王”应为后一句的主语,故应在“大王”前断句,排除B、D。
    “九江之众”意思是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与“身”相连语意不通,又从“自将之”来分析,“身”应指“九江王黥布”,故应是“身自将之”相连,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D.“北乡……即在北面”说法错误。“北乡”是面向北,指坐在南面。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曲解文意,原文“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可知,随何的意思是他并不是认为九江国的兵力足够用来消灭楚军。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与”,帮助;“窃”,私下里;“惑”,感到困惑。
    (2)“鄙”,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做名词,远地;“陪”,增加。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随何在劝说九江王的过程中非常具有策略性,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让九江王叛楚助汉。
    九江王对随何避而不见时,随何一针见血的指出“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的心理,进而指明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
    接着,为九江王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的心理,进而指明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为九江王分析利弊,指出九江王见自己有利而无害。
    参考译文:
    十一月,癸卯日,汉军使者随何来到九江王(黥布)处,九江的太宰出面接待他,连过三天仍未能见到黥布。于是随何便劝太宰说:“九江王之所以不接见我,必定是由于他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而这正是我此次出使的原因啊。假如能让我见到九江王,若说得有理,就是大王想要听到的;倘若说得不对,就把我们二十人斩首在九江国的街市上,这将足够表明九江王背叛汉王而与楚王相交好了。”太宰便把这些话报告给了黥布。黥布于是召见随何。随何说:“汉王派我敬呈书信给大王您,是因为我们私下里有些疑惑,不知大王您和楚王是个什么关系。”黥布道:“我是面朝北以臣子的身分侍奉他。”随何说:“大王您与楚王项羽同列诸侯,地位相等,而您却面北向他称臣,肯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作为九江国的靠山了。但当项王攻打齐国,背负修筑营墙的墙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地冲杀时,您本应出动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他们去为楚军打先锋,可如今却只调拨四千人去支援楚军。面向北侍奉他人的臣子,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汉王攻入彭城时,项王还没离开齐地回师,您理应率领九江国的全部兵力抢渡淮河,奔赴彭城投入与汉军的日夜会战,可您却拥兵万人,而无一人渡过淮河,只是袖手旁观人家的胜负。把江山社稷托付别人的人,原本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您这是借依附楚国之名而想要行独立自主之实,我私下里认为您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然而您还不背弃楚国,不过是因为您认为汉国弱小罢了。但是,楚国的军队虽然强大,天下的人却给它背上了不义的恶名,这是由于它既违背盟约又杀害义帝的缘故。而汉王联合诸侯,率军回守成皋、荥阳,运来蜀和汉中的粮食,深挖壕沟,加固营垒,分兵把守边防要塞。楚军则因反攻荥阳、成皋,深入反楚的梁地八九百里,老弱残兵从千里之外转运粮食,汉军却只坚守不出战。这么一来,楚军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所以说楚军是不足以依赖的。如果楚军战胜了汉军,各诸侯便会人人自危而相互救援。这么一来,楚军的强盛,倒恰好招致天下的军队都来与它抗衡了。所以楚国不如汉国的形势,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交好,却要把自身托付给将要灭亡的楚国,我暗中对您的这种做法困惑不解。我并不是认为九江国的兵力足够用来消灭楚军了,而是觉得您如能起兵反叛楚国,项王就必定得留下来,只要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夺取天下就会万无一失了。我请求随您一起提剑归汉,汉王保证会划分一块土地封给您,又何况九江国必定也仍旧归您所有啊。”黥布于是说:“那就遵命了。”即暗中许诺随何叛楚归汉,只是一时还不敢走漏风声。楚国的使者在九江,住在客舍中,正加紧督促黥布发兵援楚。随何径直闯入客舍,坐到楚使者上面的座位上,说:“九江王已经归汉,楚国凭什么能来征调他的军队?”黥布听了大吃一惊。这时楚国使者便起身要走。随何乘势劝黥布说:“事已至此,可以就杀掉楚使者,不要让他回去,而您即火速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黥布道:“就按您指教的办。”于是杀掉了楚国使者,趁机起兵攻打楚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献池州牧
    杜荀鹤
    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15.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虽献给地方官,却与展示才华抱负以求引荐的干谒诗有所不同。
    B. “江路静”与“郡城安”,写出凶年之后、戎装断绝的安定美好生活。
    C. 颈联“惊断莺声”化用《春望》“恨别鸟惊心”句,凸显战争的残酷。
    D. 本诗将丰富的内涵压缩于七律短幅中,语言清新而通俗,平易近人。
    16.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哪些“仁政”思想?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反对战争。直接抒发对“小康”的祈愿,叙述水路交通安全,郡城不见戎装,表达对社会安定、人民安乐的政治诉求。②重视生产。描写商贾往来不绝,百货畅行无阻,新麦得以收割,嫩桑得以采摘,绘出一幅百业兴盛、百姓勤劳的画卷。③以民为本。想象背井离乡的流民,闻说家乡变化,不久远道还乡,安居乐业,暗含诗人对幸福生活、美好未来的憧憬。④为官仁爱。这首诗献给当地官员,既是对他们工作的钦敬和赞美,也是对他们想民生疾苦、同百姓忧乐的期待和劝勉。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化用”无从谈起,“凸显战争的残酷”错误。原句以“惊断莺声”写采摘嫩桑的劳动场景,以动衬静,别有风致。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前四句“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意思是池阳像渔阳一样,一扫以往年成不好的气象,成了社会安定,人民安乐的小康社会。水路交通顺畅,郡城安定,不见戎装,“绝戎装”抒发了作者对战争的反对,也抒发了对“小康”的祈愿以及人民安乐的政治诉求。
    “江路静来通客货”“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作者描写的视角一个是商业贸易,一个是农业生产,水路交通顺畅,贸易往来繁荣,老百姓辛勤收割小麦、采摘嫩桑,绘出一幅百业兴盛、百姓勤劳的画卷,表明作者重视生产。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作者由眼前的国泰民安的景象联想到背井离乡的流民,也许他们听说家乡的仁政,不久就会回到家乡,说明作者以民为本,心系百姓,也暗含诗人对幸福生活、美好未来的憧憬。
    由题目“献池州牧”可知这首诗是献给当地官员的。“大变凶年作小康”“郡城安后绝戎装”“江路静来通客货”“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等表达了对当地官员工作的钦敬和赞美,“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也表达了对他们想民生疾苦、同百姓忧乐的期待和劝勉。说明作者为官仁爱。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有时诗人的想象来源于个人的爱好,李白钟情于月亮,于是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样,诗人把月亮当成了亲密的朋友。
    (2)《荀子·劝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引出要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自己才能成为君子的结论。
    (3)《赤壁赋》中,苏轼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的无穷。
    【答案】 ①. 湖月照我影 ②. 送我至剡溪 ③. (故)木受绳则直 ④. 金就砺则利 ⑤.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⑥.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剡、砺、尽。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字是世界古文字中至今唯一不间断地使用和发展的文字,汉字的艺术魅力,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在科技 ① 的今天,更应守正创新,对书法文化资源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系统梳理和探寻书法资源的当代价值。
    我们不仅要在学术领域取得有深度的研究成果,更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让群众 ② 的书法通识类读物,并要注重新媒体的运用推广,让优秀的书法文化资源在当代多元立体化地展现与传播。一些书法文化资源丰厚的省份,可以 ③ ,利用好相关资源,推出特色文旅项目,在提升文旅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彰显地域厚重的历史文化形象。
    书法文创不应只局限于传统的文房四宝相关产业,应结合新形式和数字化思维,推出承载着中华文明符号的文化产品不断问世,通过继承、升华、转化,精心提炼书法文化的经典元素,赐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传播载体,进一步增强书法文化的影响力,让中国书法充分展现中国符号,传播中华文明,彰显中国精神。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19. 文中加点字词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0. 文中第三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并进行修改,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 ①. 日新月异 ②. 喜闻乐见 ③. 因地制宜
    19. “至今唯一不间断”强调了在世界古文字中,只有中国文字是一直到今天仍然使用和发展的文字,而且从古代到今天,中国文字的使用和发展从未中断。
    20. ①“推出承载着中华文明符号的文化产品不断问世”应改为“推出承载着中华文明符号的文化产品”或“让承载着中华文明符号的文化产品不断问世”;
    ②“继承、升华、转化”应改为“继承、转化、升华”;
    ③“赐予”应改为“赋予”
    ④“传播中华文明,彰显中国精神”应改为“彰显中国精神,传播中华文明”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此处修饰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极快的特点,可用“日新月异”。日新月异:指发展、进步极快,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②处,根据空前“群众”和空后“书法通识类读物”可知,此空是说应该推出让群众乐意看的书法通识类读物,所以可以填“喜闻乐见”。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③处,根据空后句“利用好相关资源,推出特色文旅项目”可知,此空是说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利用好相关资源,所以可填“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适当的措施。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分析字词表达效果的能力。
    “至今”意思是一直到现在;“唯一”意思是只有一个,独一无二;“不间断”意思是一直没有中断,连续的发生。
    这三个词语连用说明中国文字是世界古文字中一直到现在仅有的一个没有中断使用和发展的文字,强调了中国文字历史悠久,使用时间之长,价值之高,为后文说明“汉字的艺术魅力,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做了强有力的铺垫,增强了表达效果。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三段四处语病如下:
    一、“推出承载着中华文明符号的文化产品不断问世”“推出……”和“让……不断问世”杂糅,应改为“推出承载着中华文明符号的文化产品”或“让承载着中华文明符号的文化产品不断问世”;
    二、“继承、升华、转化”语序不当,应改为“继承、转化、升华”;
    三、“赐予”与“新的时代内涵和传播载体”搭配不当,应把“赐予”改为“赋予”;
    四、“传播中华文明,彰显中国精神”语序不当,应改为“彰显中国精神,传播中华文明”。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跳跃、投递,飞盘在空中画出抛物线;奔跑、飞扑,场内的人跑位接盘……这就是当今最新流行的运动——飞盘。用来投掷的盘直径大约25厘米,厚约5毫米。玩法很简单,用手指和手腕发力使之旋转飘飞传至目标即可。
    _____①_____?一身运动服、一双跑鞋、一副手套及一个飞盘,就是全部的必要装备。飞盘运动不仅参与门槛很低,_____②_____,新手小白只要接受半个小时左右的培训,选学会传接盘,就能上场比赛,感受飞盘的乐趣。另外,飞盘运动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比赛过程不设裁判,选手是否犯规,需要由双方队员友好交流来加以裁判。
    虽然飞盘本身很轻,即便飞到人身上一般也不会受伤,但只要是运动,_____③_____。由于飞盘比较轻,变向性很大,下落的时候玩家要想去接,少不了要做跑跳、急停急刹等动作,稍有不慎很容易导致崴脚、腿部肌肉拉伤等伤痛。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 请结合材料前两段内容,给“飞盘”下定义。
    【答案】21. ①飞盘运动为什么这么火热
    ②而且简单易学
    ③就有可能出现运动损伤
    22. 飞盘是一项用直径约25厘米厚约5毫米盘向目标进行投掷的门槛很低包容性强的当今最流行的体育运动。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由后文“一身运动服、一双跑鞋、一副手套及一个飞盘,就是全部的必要装备。飞盘运动不仅参与门槛很低……就能上场比赛,感受飞盘的乐趣”可知,此处是在讨论飞盘运动受欢迎地原因,故填“飞盘运动为什么这么火热”。
    第二空,句式上,上文有“不仅……”,故此处用“而且……”;内容上,结合后文“新手小白只要接受半个小时左右的培训,选学会传接盘,就能上场比赛,感受飞盘的乐趣”可知,此处突出飞盘运动易学,故填“而且简单易学”。
    第三空,句式上,前文有“只要……”故此处用“就……”;内容上,结合后文“由于飞盘比较轻,变向性很大,下落的时候玩家要想去接,少不了要做跑跳、急停急刹等动作,稍有不慎很容易导致崴脚、腿部肌肉拉伤等伤痛”可知 ,飞盘运动还是会由危险性的,故填“就有可能出现运动损伤”。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前两段内容”,从第一段“这就是当今最新流行的运动——飞盘”可提炼出此定义的主干“飞盘是一项当今最流行的体育运动”。由“用来投掷的盘直径大约25厘米,厚约5毫米”“飞盘运动不仅参与门槛很低”“盘运动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提炼出“当今最流行的体育运动”的修饰词,即“用直径约25厘米厚约5毫米的盘向目标进行投掷的门槛很低包容性强的”。整合在一起,为“飞盘是一项用直径约25厘米厚约5毫米的盘向目标进行投掷的门槛很低包容性强的当今最流行的体育运动”。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同情”,著名作家茨威格有两句名言,一是“通过同情去理解并且经受别人的痛苦,自己也会内心丰富”,二是“同情是把两刃刀,不会使用的人最好别动手”。
    关于“悲悯”情怀,作家庞进概括了三句话:“疮痍在目的忧愤感,飞蛾扑火的壮烈感,钢刀剜心的痛彻感。”他又进一步补充:“就是普通的老百姓的、民族的、国家的以及人类的苦难能否全方位地进入你的眼?你是否对这些苦难忧心忡忡,常常长夜难眠,心泪潸然?”
    要求: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的关键词语是“同情”。茨威格关于“同情”的理解,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指出同情是一种善良的体现,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一种美德,同情源于同理心,它的好处会让自己内心丰富;而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同情所具备的两面性,他把同情比喻成两刃刀,表明同情可以做好事,也可以成为伤害别人和自己的利器。因此他说“不会使用的人最好别动手”。我们对于“同情”,要善加利用,否则可能比冷淡无情更有害。由此可见,材料强调的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有同情心,同情心有好的一面,但是不能滥用。比如说,有些人和事,如果你一味的施以同情,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弱者会依赖别人的这种同情心,而自身丧失斗志,不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自己的现状,这样反而害了他,所以同情要适度。
    第二段,则通过作家庞进的概括,指出了比“同情”更进一步的“悲悯”之心。这里的“悲悯”,是对他者痛苦的更深层次的同情。同时,对象范围也更广,包括与自己有关联的人,或者与自己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人的同情、关注、关心和关怀的感情,对外界、对生命的怜悯之情。因此,“悲悯”宽广有容、平和慈悲,并非局限于一时一地一己之身;超越了一切的界限,使人们关注那些苦难中的同类,关怀和同情弱者!
    写作时,可以分别阐述“同情”与“悲悯”的概念意义,可以适当列举富有同情心与悲悯情怀的人,如屈原、杜甫、白居易等始终心怀人民,不忘民间疾苦之人。在此基础上,可以分析“同情”与“悲悯”的关系,指出其联系与不同,尤其是境界上的差别。最后,可结合现实和自身体验,倡导现实中应怀有恰当的同情之心、悲悯情怀,关注社会现实,关注苦难中挣扎的弱者等。
    立意:
    1.悲悯,人间大爱。
    2.同情须有度,悲悯境更高。
    3.由同情到悲悯,是人性的升华。
    4.培植心中的同情与悲悯。




    相关试卷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