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05 答谢中书书(解析版)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05  答谢中书书(解析版) 试卷01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05  答谢中书书(解析版) 试卷02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05  答谢中书书(解析版) 试卷03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05 答谢中书书(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05 答谢中书书(解析版),共27页。

     答谢中书书

    (一)(2022·广东佛山·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①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②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③,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④,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⑤,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⑥,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⑧,麦陇朝雊⑨,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⑩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有删减)
    【注释】①故山:旧日所居住的山。②猥:鄙贱。自谦之词。③玄灞:深青色的灞水。④沦涟:泛起涟漪。⑤舂:这里指捣米。⑥静默:这里指已入睡。⑦鲦:一种细长的淡水鱼。⑧青皋:青草地。⑨雊(gòu):野鸡鸣叫。⑩天机清妙:性情高远。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四时俱备( )                    
    (2)沉鳞竞跃( )
    (3)与山僧饭讫而去( )             
    (4)然是中有深趣矣( )
    2.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
    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在空白处填写一句相应的内容。


    5.读完【甲】【乙】两文,小顺将两文表达的情感进行了对比,请帮他完成下表。
    材料
    情感相似处
    情感相异处
    甲文
    作者对自然山川的(1)___之情
    独赏美景,有(2)____之感
    乙文
    友人不在,有(3)___之感

    【答案】1.都  水中潜游的鱼   离开   这
    2.⑴两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
    ⑵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
    4.(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寒山远火,明灭林外/北涉玄灞,清月映郭/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白鸥矫翼,露湿青皋 /露湿青皋,麦陇朝雊 /春山可望,轻鲦出水
    (答其中一句即可)
    5.喜爱/赞叹、赞美,欣赏,喜爱     自得/期待     遗憾/惋惜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四季都具备。俱:都;
    (2)句意为: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3)句意为: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去:离开;
    (4)句意为: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是:这。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
    (1)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2)自:从。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复:又。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句意为:您正在温习经书,我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足下方温经”主谓结构,应在“经”后停顿;“猥不敢相烦”动宾结构,应在“烦”后停顿;“辄便往山中”动宾结构,应在“中”后停顿;因此断句为: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
    4.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1)根据题干“山川相映之美”的提示,找到【甲】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可得答案;
    (2)根据题干“光影配合之美”的提示,找到【乙】文“寒山远火,明灭林外”“北涉玄灞,清月映郭”“辋水沦涟,与月上下”等,选一处作答即可;
    (3)根据题干“动静相称之美”的提示,找到【甲】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等,选一处作答即可;
    (4)根据题干“动静相衬之美”的提示,找到【乙】文“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等,选一处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感情理解。
    (1)根据【甲】“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蕴含的赞美之情和【乙】“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的赞赏之意,可知,两文的情感相似处是:赞美(或喜爱、赞叹、欣赏、喜爱等);
    (2)根据【甲】“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可知有自得或期待之意;
    (3)根据【乙】“足下方温经猥②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可知有人遗憾或惋惜之意。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都具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我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

    (二)(2022·安徽·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②,幽岫③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④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⑤。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②限日:遮挡阳光。③幽岫:幽深的山穴。④重:向往。⑤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___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____
    (3)素重幽居             素:_____________
    (4)遂葺宇其上            遂:_____________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8.古人常常从仰视角度描绘山之险峻,甲乙两文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9.甲乙两文的作者借描写美景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6.四时:四季   与:欣赏   素:向来   遂:于是
    7.(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2)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8.高峰入云;  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9.都抒发了作者热爱美丽的大自然和归隐山林的高洁情趣。
    【解析】
    6.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1)“四时俱备”的意思是:四季都有。四时:四季。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的意思是: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与:欣赏,领悟。
    (3)“素重幽居”的意思是:(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素:向来。
    (4)“遂葺宇其上”的意思是:于是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遂:于是。
    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2)唳,叫;英英,声音和盛的样子;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形容声调悠长;韵,和谐悦耳的声音。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仰视角度就是从低处往高处向上看,甲文中“高峰入云”的意思是: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这句写出了山的高,从下往上看山峰直插入云端。乙文中“森壁争霞,孤峰限日”的意思是: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阳光。峭壁能够与天上的云霞争个高下,山峰能遮住阳光,说明了峭壁、山峰的高峻。
    9.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子,也就是那些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甲文先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感慨收束,即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山林的高洁志趣。乙文“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表现了作者对此地自然风光、山水美景的喜爱之情。结尾的“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意思是“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难道是虚言吗”,用反问的语气,明显流露出作者淡泊名利、对归隐生活的热爱之情。故甲乙两文的作者借描写美景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归隐山林的高洁情趣。
    【参考译文】
    【乙】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阳光;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邃的溪谷里蓄着一潭绿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于是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林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三)(2022·北京门头沟·二模)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下山二里,循旧路,向五老峰。汉阳、五老,俱庐南面之山,如两角相向,而犁头尖界于中,退于后,故两峰相望甚近。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余始至岭角,望峰顶坦夷,莫详五老面目。及至峰顶,风高水绝,寂无居者。因遍历五老峰,始知是山之阴,一冈连属;阳则山从绝顶平剖,列为五枝,凭空下坠者万仞,外无重冈叠嶂之蔽,际目视野甚宽。然彼此相望,则五峰排列自掩,一览不能兼收;惟登一峰,则两旁无底。峰峰各奇不稍让,真雄旷之极观也!
    (节选自徐霞客《游庐山日记》)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    俱庐南面之山     天之骄子    不毛之地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览不能兼收     嫉贤妒能    难能可贵
    C.实是欲界之仙都   始知是山之阴     实事求是    物是人非
    D.自康乐以来     则五峰排列自掩    泰然自若    妄自菲薄
    1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杂乱的鸣叫声。
    理解:此句描写动景,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突出了猿、鸟鸣叫声的不和谐。
    【乙】自汉阳计之,且三十里。
    翻译:从汉阳开始计算路程,将近三十里。
    理解:写出了到达五老峰路途遥远,无近路可抄,为下文描写五老峰做铺垫。
    12.甲乙两文都写到了山。甲文中陶弘景通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等语句突出了山_______特点;而乙文中徐霞客则通过“凭空下坠者万仞”“两旁无底”等语句突出了山_______特点。甲乙两文分别用“_______”和“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所写景物的赞美之情。
    【答案】10.A
    11.【乙】
    12.美     险     实是欲界之仙都     真雄旷之极观也
    【解析】
    1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A.都是“的”的意思;
    B. 能够/能够/才能/能够;
    C. 系动词/系动词/指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正确,与“非”相对;
    D.自从/自己/自然/自己。
    故选A。
    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与理解语句内容。
    【甲】翻译中的“传来猿、鸟杂乱的鸣叫声”不正确;理解中的“突出了猿、鸟鸣叫声的不和谐”不正确。“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意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乱”是此起彼伏的意思,并非“杂乱”;用猿、鸟鸣叫声来突出自然的生机活力、和谐。
    故选【乙】。
    1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概括内容。
    结合甲文中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可知,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由此可知山的特点是高且美;
    结合乙文中“凭空下坠者万仞”“两旁无底”可知,从空中下坠万仞,而山峰两旁似乎没有底,由此可知,庐山的特点是非常高、险;
    结合甲文“实是欲界之仙都”可知,作者在夸赞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由此可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所写景物的赞美之情;
    结合乙文“峰峰各奇不稍让,真雄旷之极观也!”可知,作者认为庐山的座座山峰各有奇险景观,相互不稍逊色,真是雄伟宽阔的最佳景观!由此可知,“真雄旷之极观也”表达了作者对所写景物的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乙】下山走了二里路,沿着旧路,向五老峰前进。汉阳峰、五老峰,都是庐山南面的山,有如两支角相对,而犁头尖则介于两者中间,退到后面,所以两座山峰相望很近。从汉阳开始计算路程,将近三十里。我刚到岭角,遥望峰顶很平坦,不能详尽完全地看到五老峰的面目。等到到达峰顶,只见风很猛烈,没有流水,空寂而无人居住。因游遍五老峰,才知道这是山的北面,有一座山冈与之相连。山的南面,则是从山绝顶平剖,分成五支,从空中下坠万仞,非常高险,其外没有重峦叠嶂的遮蔽,视野非常宽广。然而五座山峰排列一线,自己互相遮掩,一望不能同时看到五峰;只能登上一峰,而峰两旁似乎无底。座座山峰各有奇险景观,相互不稍逊色,真是雄伟宽阔的最佳景观!

    (四)(2022·辽宁沈阳·一模)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虎丘①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②,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③间。从千人石④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⑤丘积,樽疊⑥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⑦,无得而状。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⑧生公石⑨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⑩之横,皂隶⑪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之一。万历二十三年(1595)作者曾任吴县令,期间,六次游览虎丘。万历二十四年,解职离吴前,留连虎丘胜景,写下这篇描写吴中民俗的散文。②下迨蒂(bù)屋;下至贫民。迨,至,到。薛屋,草席盖顶的屋子,指穷苦人家昏暗的屋子。这里代指贫民。③交衢:四通八达的大路。④千人石:虎丘山中一块大磐石。传说唐代高僧生公说法时,石上坐千人听讲。⑤檀板:唱歌时伴奏用的拍板,用檀木制成。⑥樽罍:酒杯与酒壶。⑦雷辊(gǔn)电霍:雷鸣电闪。辊,车轮声。⑧迟月:等待月亮出来。⑨生公石;在千人石北,曾为生公讲坛。⑩乌纱;即乌纱帽。古代官员的帽子用黑纱绸制成。指代官员。⑪皂隶:衙门差役。着黑衣,故称。皂,黑色。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虎丘去城可七八里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B.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记》
    C.从千人石上至山门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D.皆避匿去               去国还乡《岳阳楼记》
    1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2)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15.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独 以 近 城 故 箫 鼓 楼 船 无 日 无 之。
    16.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乙】两文都在描写景物的基础上抒发感慨。【甲】文借描写“_______”,体现作者B_________的志趣;【乙】文借描写C_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为官D________的态度。(A处用原文回答,B、C、D处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答案】13.C
    14.(1)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关门关窗),携手并肩(手拉手、肩并肩)而来。(2)我于是对进之说,做官的横行气盛,衙役粗野蛮横不讲道理,是多么厉害啊。
    15.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16.山川之美   酷爱自然,长伴林泉   歌者躲官(百姓躲官,躲我)   鄙弃
    【解析】
    13.A.都为副词,都译为“大约”;
    B.都为副词,都译为“尤其、特别”;
    C.介词,自/动词,追随、跟随;
    D.都为动词,都译为“离开”;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至:到;是:这;倾城:全城;阖:关闭;连臂:在此指携手并肩;
    (2)余:我;因:于是;谓……曰:对……说;甚:严重;横:横行气盛;俗:粗俗。
    1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
    “独以近城”是“箫鼓楼船”的原因,“故”译为“因此”,表示结果,应在“故”前断一处;“无日无之”强调去那里的人天天有;
    故断为: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16.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甲】文首先点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接下来细致地描绘了高峰、清流、石壁等山间的美景,具体展现“山川之美”;结尾“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用议论兼抒情的语句,表达眼前的美景非人世所有,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唯独自己能够欣赏、领悟眼前的美景,借“山川之美”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喜爱,想长伴林泉的志趣。
    【乙】文第三段“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可知,【乙】文写因做官的横行气盛,衙役庸俗粗野,所以出现“百姓躲官”的情形;联系后文“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写作者不愿为官,愿在此听曲,称自己免去官职客居吴县为“幸”,表现了作者对自己为官“鄙弃”的态度。
    【参考译文】
    【乙】虎丘离城约七八里路,这座山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只不过因为靠近城市,因此奏着音乐的游船,没有一天不到那儿去。凡是有月亮的夜晚,开花的早晨,下雪天的黄昏,游人来往穿梭,犹如织布一样,而以中秋最为繁盛热闹。
    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关门关窗),携手并肩(手拉手、肩并肩)而来。上至士大夫乡绅、大家妇女,下至贫民百姓,全都涂脂抹粉,鲜衣美服,重重叠叠地铺设席毡,将酒肴摆在大路边,从千人石一直到山门,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檀板聚积如小山,樽罍似云霞般倾泻,远远望去,犹如成群的大雁栖落在平坦的沙滩,彩霞铺满江面,电闪雷鸣,无法具体描绘它的形状。
    在吴县作了两年官,登虎丘山六次。最后一次和江进之、方子公一起登,坐在生公石上等候月出。唱歌的人听说县令到来,都躲避开了。我因此对进之说:“做官的横行气盛,衙役庸俗粗野,是多么厉害呀!以后不作官了,没有不在这石上听歌的(一定要在这生公石上听曲),有月亮为证!”现在我有幸得以免去官职客居吴县,虎丘的月亮不知道还记得我的话吗?

    (五)(2022·山西吕梁·一模)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7.学习古汉语时,读准字音,有助于理解文意。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白头搔更短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8.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国破山河在             乘风破浪
    B.浑欲不胜簪             引人入胜
    C.五色交辉              灯火辉煌
    D.清流见底              流光溢彩
    19.正确翻译下面的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______,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______,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______。
    20.古人常常借自然景物抒写不同的人生感慨、情感操守。请结合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名句解读
    相关名句
    春望
    作者通过描写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抒写①______情感。
    ②______
    答谢中书书
    文章以议论收束,既写出能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③______,同时也表达了作者④______的感情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17.(1)sāo(2)yù
    18.C
    19.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     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20.爱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少     娱情山水的愉悦
    【解析】
    17.本题考查加点字注音。
    (1)白头搔更短:读音为,bái tóu sāo gèng duǎn;句意为,白发越搔越短。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读音为,wèi fù yǒu nénɡ yù qí qí zhě;句意为,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山水妙处的人了。
    1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
    A.陷落/冲开;
    B.经受/胜景、佳境;
    C.闪耀的光/闪耀的光;
    D.流水/像水那样流动不定;
    故选C。
    19.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重点词语:
    (1)晓雾,清晨的薄雾;歇,消散;
    (2)欲,想要;颓,坠落;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春望》中首句营造了荒凉凄惨的气氛,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断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诗人睹物伤感,表达了忧国伤时的感情和对国家的热爱。所以①空可填“爱国”。
    ②根据解读中的“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可知,“破”写的是国破城荒,“深”写的是荒无人迹,所以②空应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③根据“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意思是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山水妙处的人了。可见领略山川美景的人很少有,所以③空应填“少”。
    ④作者用“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示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山林的高洁志趣。所以第④空应填“娱情山水的愉悦”。

    (六)(2022·云南玉溪·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故彰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①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②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④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⑤。
    (节选自吴均《与施从事书》)
    【注释】①干:连接。②企:祈求,盼望得到。③春罗:即绿萝。④信:的确,确实。⑤悟衷散赏:让内心有所启发感悟,使观赏变得随便自由。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
    (2)晓雾将歇   歇:_______
    (3)夕日欲颓   颓:_______
    (4)孤峰入汉   汉:_______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

    23.请从角度和内容两方面赏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的写景特色。


    24.简要概括两文在思想感情上的共同点。


    【答案】21.四季     消散     坠落     银河、天河
    22.(1)从谢灵运以来,再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2)归来的鸟,比翼竞飞。
    23.运用仰观和俯察两种不同的视角,写出了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境界清新。
    24.示例:①热爱自然,娱情山水;②避世退隐,鄙弃名利;③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等。
    【解析】
    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四季常存。四时:四季;
    (2)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歇:消散;
    (3)句意:夕阳快要坠落。颓:坠落;
    (4)句意:山峰直插银河。汉:银河、天河。
    2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自”(从)、“未复”(再没有)、“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等词语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23.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赏析。“高峰入云”的意思是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是从仰视的角度写出了山之高;“清流见底”的意思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是从俯视的角度写出了水之清。对称句式,凝练清新。
    2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答谢中书书》一文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美”字点明全文中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沉鳞竞跃”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实是欲界之仙都”一句,更是盛赞了此处景致如仙界般美好,沉醉山水、娱情于山水的情感自然流泻。结合当时南北朝时期黑暗的社会背景,各种矛盾冲突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箱和解脱。“欲界”与“仙都”写出了作者鄙弃名利,避世退隐的心志,也是作者在“欲界”与“仙界”之间的纠结,这样便产生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
    《与施从事书》中“绝壁千尺,孤峰入汉;绿峰百重,清川万转”体现出刚健和秀丽相结合的美,实足令人陶醉。“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描写了飞鸟归林和猿猴企水这两个动景,它们的存在和活动给山水增添了蓬勃的活力。“秋露为霜,春罗被径”写出了山景给人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娱情山水的快意。结尾两句说“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在清纯奇丽的大自然面前,人们内心中的忧愁苦累都会被洗涤一清,陶冶了性情,舒展了心胸。尤其当终日为俗务杂念所缠绕时,一旦面对自然的山水,就更能感受到心灵的净化。由此流露出作者醉心山水,避世隐退的心志,但在现实面前又产生了出世与入世一时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
    根据以上分析,两文在思想感情上有共同点:他们热爱自然,享受娱情山水的快乐;他们有避世退隐,鄙弃名利的心志;他们也存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等。
    【参考译文】
    译文乙:故彭县往东三十五里,有座青山,悬崖陡峭,连接云霄,山峰直插银河;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秋露变为霜,春萝覆盖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怡养性情,让内心有所启发感悟,使观赏变得随便自由。

    (七)(2022·上海·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各题
    【甲】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麟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丙】
    送陈经秀才序(节选)
    欧阳修
    然伊之流最清浅,水溅溅鸣石间。刺舟①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擉②鳖,可供膳羞。山两麓③浸流中,无岩崭颓怪盘绝④之险。而可以登高顾望。自长夏⑤而往,才十八里,可以朝游而暮归。故人之游此者,欣然得山水之乐,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
    【注释】①刺舟:撑船。②擉:刺。③麓:山脚。④岩崭颓怪:山峰险峻危峭。盘绝:曲折难行。⑤长夏:泛指夏季。
    25.【甲】诗作者是_______,【乙】文作者陶弘景是_______(朝代)人,【丙】文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______________。
    26.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四时俱备( )                      
    (2)而可以登高顾望( )
    27.(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实是欲界之仙都。

    (2)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不会感到身体劳累,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满足。
    B.却不会感到身体的疲劳,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
    C.却不会感到身心的劳累,虽然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满足。
    D.所以不会感到身心疲劳,虽然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
    28.下列对诗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和【乙】文写的是春天景色,【丙】文写的则是夏天景色。
    B.【丙】文和【乙】文中水的特点是清澈,【甲】诗中水的特点是寒冷。
    C.【甲】诗和【丙】文观景角度是仰观俯察,【乙】文观景角度是近观。
    D.三篇诗文写景的角度各有不同,但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29.从描写的景物看,【甲】诗选择了________、乱花、浅草等早春时节的典型景物表达游湖的喜悦之情;【丙】文不仅描写了可赏之美景,还从“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突出游玩之乐。
    30.【乙】文末提到谢灵运,意蕴丰富,含蓄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等情感。三位作者都陶醉在自然美景中,可以用【丙】文中的句子“________”来形容他们的情感寄托和精神追求。
    【答案】25.白居易   南朝(南北朝)   六一居士
    26.都   看,回头看(环顾)
    27.(1)(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美好世界)啊!   
    (2)B
    28.D
    29.早莺、新燕   浮泛   膳羞
    30.钦慕(追慕、追随)  自豪(自得、自诩)惋惜(遗憾)(谢灵运、自己、世人三个角度任选其二) 欣然得山水之乐
    【解析】
    25.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 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言律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送陈经秀才序》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6.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四季都存在,俱:都;
    (2)句意为:因而可以登高四处眺望,顾:看,回头看。
    27.(1)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句中重点词语:实,确实;是,这里;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句意为: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美好世界)啊!
    (2)考查对句子的翻译和文段内容的理解。解答时,首先弄懂句子含义,再与各个选项进行对比。“而未尝有筋骸之劳,虽数至不厌也”意思是,却不会感到身体的疲劳,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而:却;劳,疲劳;虽,即使;厌:厌倦;
    故选B。
    2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将每一个选项放入文本中进行比较辨析。
    A.“【甲】诗和【乙】文写的是春天景色”表述有误,根据乙文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麟竞跃”的内容可知,本文描写的是四季常景,并不是仅仅写“春天景色”;
    B.“【甲】诗中水的特点是寒冷”表述有误,《钱塘湖春行》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文中并未体现水的寒冷;
    C.“【乙】文观景角度是近观”表述有误,根据乙文中“高峰入云”“两岸石壁”“夕日欲颓”的描写可知,乙文中景物描写也采用了远视;
    故选D。
    29.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的内容可知,作者先写仰视所见禽鸟,早莺在歌,春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根据【丙】文中“刺舟随波,可为浮泛;钓鲂擉鳖,可供膳羞”的内容可知,作者撑着小船在水面随波逐流,泛舟游览;在河中钓鲂鱼,刺龟鳖,作为佐餐的佳肴。又从“浮泛”“膳羞”两方面,突出了游玩之乐。
    3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乙】文中,“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内容可知,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钦慕已久的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以及世人无视山水之乐的惋惜。三位作者都陶醉在自然美景中,【丙】文中“欣然得山水之乐”意为能够尽情地享受山水的乐趣,可用来形容他们的情感寄托和精神追求。
    【参考译文】
    丙:然而伊水的流水最为清澈见底,河水发出潺潺之声在山石问飞溅。撑着小船在水面随波逐流,可以泛舟游览;在河中钓鲂鱼,刺龟鳖,可作为佐餐的佳肴。两山的山脚都沉浸在水中,没有危崖峭壁和曲折难行的险境,因而可以登高四处眺望。在漫长的夏日来游览,只有十八里路程,可以清晨出游傍晚归来。所以游览龙门的人能够尽情地享受山水的乐趣,却不会感到身体的疲劳,即使多次游览也不会觉得厌倦。

    (八)(2021·辽宁葫芦岛·二模)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各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永明十年,上表辞禄,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时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
    (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
    3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询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四时俱备      时沈约为东阳郡守
    B.自康乐以来     自号华阳隐居
    C.累书要之      便要还家
    D.乃中山立馆     乃不知有汉
    3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
    (1)实是欲界之仙都。

    (2)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

    3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昔 汉 有 咸 阳 三 茅 君 得 道 来 掌 此 山 故 谓 之 茅 山
    34.【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中可以印证的具体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甲】结尾处“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一句有何言外之意?


    【答案】31.C
    32.(1)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2)陶弘景生性喜好写作,崇信稀奇怪异的事,珍惜时光,到老更是如此。
    33.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
    34.每经润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
    35.既有对谢灵运的钦慕,又有对如此秀美山水世人却无动于衷的惋惜,更流露出自己能从中发现无尽乐趣的骄傲,以及期待与谢公比肩的情感。
    【解析】
    31.考查一词多义。
    A.季节/当时;
    B.从/自己;
    C.同“邀”,邀请/同“邀”,邀请;
    D.于是,就/竟然;
    故选C。
    32.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2)好,喜好;著述,写作;尚,崇尚;奇异,稀奇怪异的事;光景,时间。
    3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句意:过去汉朝咸阳的三茅君修成仙,后来掌管这座山,所以称它为茅山。故断句: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
    3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中,“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意思是:每经过两山间的流水,一定要坐或躺在水中,徘徊吟颂,不能自已。这句话具体体现证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据此分析得出答案。
    35.考查对文言文内容主旨的理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意思是: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表达了作者要像谢灵运那样,陶情怡乐于这美妙的山水之中,既有对谢灵运的钦慕,又有对世人面对秀美山水无动于衷的惋惜,抒发了作者归隐林泉的终身志趣,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和能与谢公比肩的得意之感。
    【参考译文】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郡秣陵县人。永明十年,上书请求辞职,皇帝同意他的请求。自此以后,陶弘景住在句容县内句曲山,他总是说:“这座山的下面是道教第八洞宫,名叫金坛华阳之天,方圆一百五十里。过去汉朝咸阳的三茅君修成仙,后来掌管这座山,所以称它为茅山。”于是在半山腰建一座房子,自称华阳隐居。游历许多名山,寻找访求仙药。每经过两山间的流水,一定要坐或躺在水中,徘徊吟颂,不能自已。当时沈约任东阳郡守,敬仰他的志向气节,多次写信邀请他,他都没有去赴约。陶弘景生性喜好写作,崇信稀奇怪异的事,珍惜时光,到老更是如此。
    (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

    (九)(2021·河南南阳·一模)阅读下面两个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二)
    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①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②。久之,滃然③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节选自钱谦益《游黄山记》)
    【注】①膂:脊梁骨。②冢:山顶。③滃然:水势盛大的样子。
    3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色交辉        辉:辉映。
    B.晓雾将歇        歇:休息。
    C.猿鸟乱鸣        乱:此起彼伏。
    D.沉鳞竞跃        竞:争着。
    3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38.(一)文段中,在俯仰之间写“山川之美”的句子是“______”;(二)文段中,揭示“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
    39.同样是描绘“山川之美”,(一)(二)两个文段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36.B
    37.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38.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
    39.(一)文段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感和期望与古今林景高士相比肩的自得之情;(二)文段表达了作者对黄山奇异美景的赞美之情。
    【解析】
    36. B.错误,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歇:消散。故选B。
    3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四时,四季。
    38.考查对文章内容筛选和提取。
    根据提示“俯仰”寻找句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意思是白云生成一条长长曲飘带,却不能到达它的顶峰。是因为黄山极高,雷雨都在山下,故提取“山极高则雷雨在下”。
    39.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一)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文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二)作者以饱蘸的浓墨、饱满的热情,描绘黄山的奇特的景象,泉奇、云奇、松奇,讴歌它的壮美,表达作者对黄山奇异美景的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二)黄山的奇特,因为那里的泉,因为那里的云,因为那里的松。水奇,没有比白龙潭更奇的了;泉奇,没有比汤泉更奇的了,它们都环绕着黄山山麓。桃花源的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扣白云溪则向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条小溪都流淌在山脚下。山谷中空空荡荡,是水,填满了山的腹部,一条条小溪在喷溅,在奔流,都出自山腰以下,因此,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
    黄山极高,雷雨都在山下,云气聚集从山中涌出,游荡一番又回到山中,都在山腰间飘荡,每每望见天都等山峰,白云生成一条长长曲飘带,却不能到达它的顶峰,过了一段时间,云气腾涌弥漫,合拢成一片,遮住下面的天空,山峰却矗立在白云之上。铺展开来的云朵,放眼望去,就像天海一样波澜壮阔,忽然之间,又一下子散开,好比是受惊的野鸭和兔子,顷刻之间逃得无影无踪。黄山诸峰高高地耸立在云层之外,天空是那么辽阔高远,是因为云气无所依附。

    (十)(2021·四川宜宾·八年级期末)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夜登华子岗,辋①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②,复与疏钟相间。……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③。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④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⑤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注释】①辋(wǎng):辋川。②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③雊(gòu):雄性野鸡鸣叫。④天机清妙:指性情高远,超尘脱俗。⑤不急之务:无关紧要的或不急于做的事情。
    4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色交辉   辉:辉映 B.四时俱备   俱:具有
    C.复与疏钟相间   复:又 D.非子天机清妙者   者:……的人
    41.下列对选文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作者以清峻的笔触,从俯仰等多个视角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B.甲文看似写景,实则以高超的艺术笔触,表达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
    C.乙文运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写法,渲染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
    D.乙文中王维用现实中春天的美景来召唤裴迪,希望他能够前来,一起赏春。
    42.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答案】40.B
    41.D
    42.(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2)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你)能来和我一起游玩吗?
    【解析】
    4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辉:辉映;
    B.句意:四季都存在。俱:都;
    C.句意: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复:又;
    D.句意:如果你不是性情高远的人的话。者:……的人;
    故选B。
    4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D.乙文写春日中白鲦轻快地在水中游动,白鸥展开翅膀掠空飞翔等生机勃勃的景象,以此来邀请裴迪一起观赏美好景色。文中“斯之不远”写出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可知这些春景是作者想象中的,并非现实中的春天。故选D。
    4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注意句中重点字词的解释。
    (1)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2)斯:这,指代春日的景色;从:跟从,跟随。
    【参考译文】
    【乙】夜色中登上华子岗,见辋川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雄性野鸡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不是性情高远的人的话,难道我能用这无关紧要的事情邀请你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意趣。

    (十一)(2021·四川凉山·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与施从事书
    吴均
    故漳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①天,孤峰入汉②;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④,悟衷散赏。
    [注]①干:连接;②汉;银河;③春罗:即女萝,学名松萝,一种地衣类植物;④颐物:流连物态以怡养性情。
    4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四时俱备
    (2)清川万转
    44.翻译下面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秋露为霜,春罗被径。

    4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所写的景物的特征。

    46.甲乙两文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43.(1)季   (2)河流
    44.(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秋天清晨的露水凝结成了霜花,松萝覆盖了小路。
    45.景色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着勃勃生机。(2点即可)
    46.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意近2点即可)
    【解析】
    43.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再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大意:四季都有。时:季。
    (2)大意:清清的流水千折百回。川:河流。
    44.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1)重难点词语有:自:从。复:再。与: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的意思。
    (2)重难点词语有:被:通“披”,覆盖。径:小路。
    45.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可以看出山高水净的特点;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可以看出绚烂多彩的特点;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可以看出勃勃生机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甲文景色秀美的特点。
    46.考查对文章情感的理解。根据甲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和乙文“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可以看出作者热爱自然,娱情山水的思想;根据甲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乙文“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可以看出作者避世退隐,鄙弃名利的思想。
    【参考译文】
    乙文:故鄣县向东三十五里地,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高峻,山峰直插天际。青翠的山峦层层叠叠,流水千折百回。归巢的鸟儿争相飞来,饮水的猿猴成群结队。(一年之中)秋冬则霜雪覆盖,春夏则藤萝铺径。风雨交加,天色灰暗,鸡见不到太阳,便慌乱地鸣叫。悠闲地欣赏这样的景致,确实会让人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

    (十二)(2021·四川自贡·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慧庆寺距阊门四五里而遥,地僻而鲜居人,其西南及北,皆为平野。玉兰在佛殿下,凡二株,高数丈,盖二百年物。花开时,茂密繁多,望之如雪。虎丘亦有玉兰一株,为人所称。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然非朱先生”以太史而为重客,则慧庆之玉兰,竟未有知者。久之,先生去,寺门昼闭,无复有人为看花来者。
    余寓舍距慧庆一里许,岁丁玄泰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固叩门而入。时玉兰方开,茂密如囊时。余叹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原与人母无涉,不以人之知不知而为盛衰也。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花虽微,而物理”有可感者,故记之。
    (戴名世《慧庆寺玉兰记》)
    【注】①朱先生:指朱彝尊,清初文学家,曾任史官,很有名望。②幽潜:指幽居避世。③物理:事物盛衰的道理。
    4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B.晓雾将歇      歇:消散
    C.盖二百年物     盖:大概
    D.茂密如曩时     曩:现在
    48.对文中划横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B.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C.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D.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
    4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描写了高峰、清流、石壁、丛林、翠竹和早晨、黄昏的景象,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
    B.【乙】文把虎丘寺玉兰和慧庆寺玉兰做了比较,名满吴中的慧庆寺玉兰已经枯萎了,而默默无闻的虎丘寺玉兰却越来越茁壮。
    C.【甲】文中“沉鳞竞跃中的“竞”字用得好,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欢快的气氛。
    D.【乙】文明为写花,实际上是写世事的不平;庸劣者因居“繁华之地”而易得名。俊杰者以“地僻而鲜居人”却几被埋没。
    5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虎丘繁华之地,游人杂沓,花易得名,其实不及慧庆远甚。

    【答案】47.D
    48.B
    49.B
    50.(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2)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
    【解析】
    47.D.有误,句意:茂盛繁密与过去并无二样。曩:以前。故选D。
    48.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故断为:岁丁亥春二月余/昼闲无事/独行野外/因叩门而入。故选B。
    49.B.有误,“名满吴中的慧庆寺玉兰已经枯萎了”错误。根据“今虎丘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慧庆者如故”可知,虎丘寺玉兰已经枯萎了,而慧庆寺玉兰依然如故。故选B。
    5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重点词:自,从。复,再。与。指欣赏。(2)重点词:之,的。名,出名。不及,不如。
    【参考译文】
    【乙】慧庆寺离阊门有四五里的距离,位置偏僻,附近很少有人居住。寺的西南面和北面,都是平坦的田野。玉兰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两株,好几丈高,大概有两百多年了。花开时,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虎丘山也有玉兰一株,历来被人们称道。虎丘是繁华的游览胜地,游客来往众多,所以那里的玉兰花容易出名,其实远远不如慧庆寺的这两株。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为贵客的话,那么慧庆的玉兰,可能会没有人知道。过了很久,朱先生离开了,寺门白天也是关闭着,不再有人专为看花而来了。
    我的寓所离慧庆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闲来无事,独自在野外漫步,便敲开寺门进去。时值玉兰刚开,茂盛繁密与过去并无二样。我赞叹花开花落,自有一定的时节,开谢盛衰的气运机遇各自适应自身的自然规律,原本与人事无关,并不因人对它的知遇与否而决定它的盛衰与否。现在虎丘的玉兰,形神逐渐衰败了,而在慧庆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见虚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独处潜在厚实的却可以保持久远。花虽然轻微,而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还有让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记下来。


    相关试卷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13 马说(解析版):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13 马说(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11 北冥有鱼(解析版):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11 北冥有鱼(解析版),共25页。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10 小石潭记(解析版):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10 小石潭记(解析版),共28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