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01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02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03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
    A. 米(m)B. 米/秒(m/s)
    C. 千克( kg)D. 千克/米 3( kg/m3)
    2.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
    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
    D. 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
    4.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墙上的手影B. 镜中的景物
    C. 在水面“折断”D. 水中的倒影
    5.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宋朝诗人辛弃疾的诗句。诗人能分辨出是蛙声,依据的是声音的( )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
    6.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如图所示,为我国空军战机空中加油时的情景( )
    A. 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B. 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 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和战机都是静止的
    D. 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运动的
    7.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听到其发出的声音
    B.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C. 考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D. 航天员能在太空与地面交流,说明真空也能传播声音
    8. 航天器外壳需要使用既轻巧又耐高温的材料。下列对几种材料特性的描述中,适合作为航天器外壳的材料是( )
    A. 密度大、熔点高B. 密度小、熔点高C. 密度大、熔点低D. 密度小、熔点低
    9.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归纳不合理的是( )
    A. 所有气体在其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条件下都可以液化
    B. 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C. 液体的沸点除了跟液体种类有关外,还跟气压有关
    D. 在1.01×105Pa大气压下,0℃的冰比0℃的水温度低
    10. 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壶烧开水时,壶喷冒出来的“白气”是水蒸气
    B. 抹在黑板上的水迹过段时间会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
    C. 放在衣柜里的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
    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11.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
    B.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C.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的过程中,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 电影幕布选用粗糙布料,目的是让光发生镜面反射
    12. 在2021年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半决赛中,中国选手苏炳添以9.83s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了首位闯进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我们通常说“苏炳添比你跑得快”,这句话的物理含义是( )
    A. 通过相同的路程,苏炳添比你用的时间短
    B. 通过相同的路程,苏炳比你用的时间长
    C. 在相同的时间内,苏炳添通过的路程比你的短
    D. 苏炳运动的速度比你运动的速度小
    13. 学校教学楼的大厅里竖直放置着一块平面镜,小明同学直立行走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关于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B. 像变小,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C. 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D. 像的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14.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越大的物体,它的密度就越大
    B. 体积越小的物体,它的密度就越大
    C. 密度与物质所处的状态无关
    D. 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15. 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测得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与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空烧杯的质量和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
    A. 158g,0.75g/cm3B. 90g,0.9g/cm3
    C. 140g,0.9g/cm3D. 248g,1.4g/cm3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5.0分)
    16. (多选)下列是小伟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理量的估计值,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B. 做一节保健操所用的时间约为10min
    C. 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D.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6.5℃
    17. (多选)下列场景与所含的物理知识,对应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
    A. 初春,小明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用电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液体温度升高,加快了液体蒸发
    B. 盛夏,小明手拿着一瓶冰冻的矿泉水,随着冰的质量减少,手感到凉——是因为冰熔化从手吸收了热量
    C. 深秋,小明发现操场的双杠上有一层霜——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D. 寒冬,戴眼镜的小明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水珠——是因为空气吸热发生了液化
    18. (多选)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坐地日行八万里”,这是对人随地球一起运动快慢的描述
    B. “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其中的“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行船
    C. “潭清疑水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楼台倒影入池塘”,楼台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19. (多选)小利和小松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向东出发进行竞走比赛,若他们的运动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记录下他们通过的路程s和运动的时间t,并画出了如图所示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 小利的速度大小为3m/sB. 小利和小松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1
    C. 若以小松为参照物,小利向东运动D. 在t=4s时,小利在小松前面12m处
    20. (多选)下表给出了一些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值和在1.01×105Pa大气压下的熔点,根据所学知识和表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质量的水凝固成冰,体积比原来大
    B. 在寒冷的北极地区室外,气温可达−50℃,此时酒精是液态的
    C. 把一杯水放到0℃的冷藏室,杯中的水一定会凝固
    D. 可以用铜制的锅来熔化铝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66.0分)
    21. 如图所示,物体A长度的测量值是____cm。
    22. 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根据纸屑跳动的剧烈程度可以说明声音的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与发声物体的振幅的关系。
    23. 小利同学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的步骤如图所示。小利的操作有两处错误,请你指出他操作中的错误。错误一:____;错误二:____。
    甲: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乙:
    调节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丙:
    测量质量时用平衡螺母调节天平平衡
    24. 如图甲所示为探究某固体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记录不同时刻该物质的温度值,并依据实验数据描绘出了该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在第4min时,该物质处于____(填“液态”“固态”或“固态和液态共存的状态”)。
    25. 小利要测量某种石块的密度,他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水平平衡时,若观察到指针如图甲所示,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小利调好天平后,将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右盘中放砝码,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此石块质量的测量值为____g。将此石块放入盛水的量筒中,放入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通过计算可知该石块密度的测量值是____kg/m3。
    26. 在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红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红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1)本次实验测出水的沸点是____℃;
    (2)把水从91℃加热到97℃所需时间约为____min;
    (3)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第8min之后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将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7. 如图所示为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情景,图中秒表的设置是“时:分:秒”,三块表所指示的时间分别对应了小车经过路程起点、中点和最后终点位置时的时刻。已知小车运动通过总路程s=1.2m,起点到中点的距离是s1=0.6m。由此可知,小车在计时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测量值v1=____m/s,小车从路程中点位置运动至最后终点的过程中,其平均速度的测量值v2=____m/s。
    28. 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用滴管向玻璃板上分别滴加相同质量的水,通过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过程,探究影响玻璃板上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其中甲图所示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____是否有关。乙、丙两图的实验中都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是水的质量和水的____。
    29. 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先把一个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折叠的半圆形的屏(由两个大小相同的扇形E,F连接而成,用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屏上的竖直线ON为屏F可绕其转动的轴线。使一束光贴着屏E沿AO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就可以通过研究反射光OB的情况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了。
    (1)在图甲所示的情景中,使一束光贴着屏E沿AO射到O点,则经镜面反射后的光沿OB射出。已知此时入射光AO与ON(法线)之间的夹角为50°,则反射光OB与ON之间的夹角为____°;若保证入射光AO的入射点不变,将AO顺时针向ON(法线)转过10°,则反射光OB与入射光AO之间的夹角将减小____°;
    (2)在图甲所示的情景中,若使一束光贴着光屏F沿BO射向O点,可看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
    (3)如图乙所示,若以ON(法线)为轴,将屏F向后转动,发现在屏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在屏E上改变入射光AO的入射角度,在屏F上仍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反射光线与____在同一平面内。
    30. 水平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用支架固定的透明玻璃板作为平面镜,还提供了A、B、C三只粗细相同的蜡烛,其中A、B长度相同,C较短。小文想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小文在实验中将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适当位置,将蜡B竖直置于玻璃板后方,调节它的位置,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的位置,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观察时,都不能使蜡烛B与烛A的像完全重合。发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玻璃板与白纸面不垂直
    B.透明玻璃板太薄
    C.人不应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观察
    (2)小文调整好实验装置后,再次将蜡烛B竖直置于玻璃板后方,调整它的位置,并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从不同角度观察,使其都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将蜡烛B从上述调整好的位置移开,将一光屏放在刚才蜡烛B调整好的位置,光屏上观察不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填“实”或“虚”)像;
    (3)用如图所示实验器材,小文还可以探究的问题是____。
    31. 小红想测量土豆的密度,现只有天平和砝码、一个烧杯和足量的水;
    (1)她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带她补充完整;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平衡后测量土豆的质量为m1;
    ②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土豆浸没在水中,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③取出土豆,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④向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____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
    (2)若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根据上述测量可知,所量的土豆体积的测量值为____,其密度的测量值为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的符号表示)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32. 为了测一块体积为10m3石碑的质量,取一小块该石碑同种材质的样品,测出它的质量为140g,体积为50cm3,求:
    (1)石碑的密度是多少g/cm3;
    (2)这块石碑的质量是多少kg。
    33.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火星的质量约为6.4×1023kg,体积约为1.6×1020m3,火星离地球的距离大约为6×107km。假如在火星与地球间架设一条光速“高铁”,我们就能够乘坐光速列车去火星旅游。若光速列车的速度是3.0×108m/s,求:
    (1)火星的密度;
    (2)乘坐光速列车从地球到火星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34. 阅读《美丽的虹和霓》,回答问题。
    美丽的虹和霓
    太阳发出的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组成的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如图1甲所示。这一色散现象说明太阳发出的白光是由不同色光组成的。自然界大部分彩色的光都可以通过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所以这三种色光又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自然界中的虹与霓是太阳光发出的白光射入空中的小水珠,经折射和反射后又自水珠射出发生的色散现象,地面上的人看到的出射光呈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依次排列的圆弧形彩色光带,如图1乙所示。虹和霓出现在和太阳相对的方向上,它们常常同时出现,但霓的亮度比虹要暗淡一些。
    如图2甲是入射光通过小水珠发生折射和反射的光路图。虹是太阳光由大量小水珠的上部射入,经折射—反射—折射后,从小水珠下部射出时产生的,由于紫光的偏折更显著,所以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去,太阳光通大量小水珠的折射—反射—折射后,形成彩色光带的内圈为紫色、外圈为红色。霓是太阳光由大量小水珠的下部射入,折射—反射—反射—折射后,从小水珠射出时产生的,由于紫光的偏折更著,所以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去,太阳光通过大量小水珠的折射—反射—反射—折射后,形成彩色光带的内圈为红色、外圈为紫色。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雨后天空出现彩虹,这表明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色光组成的,其中红、绿、____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2)图2甲中,∠1和∠2两个角的关系是:∠2 ____∠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图2乙、丙两图中,图____是霓形成的原理图(填“乙”或“丙”)。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作答。
    【解答】解:在物理学中,
    A、米是长度的基本单位。故A不符合题意;
    B、米/秒是速度的基本单位。故B不符合题意;
    C、千克是质量的基本单位。故C符合题意;
    D、千克/米 3 是密度的基本单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容易解答。

    2.【答案】C
    【解析】
    【分析】温度计在使用时需将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能碰触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AB、温度计在使用时需将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故AB错误;
    C、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所以C正确;
    D、温度计下方玻璃泡不能碰触容器底和容器壁,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3.【答案】A
    【解析】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在六个物态变化中,有三个吸热:熔化、汽化、升华;三个放热:凝固、液化、凝华。
    【解答】解: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正确;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C错误;
    D、冬至时节房檐上的冰挂,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知道前后的物质状态是关键。

    4.【答案】C
    【解析】
    【分析】题中各情景都与光学现象有关,涉及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逐一分析各现象的成因,然后进行分类。
    【解答】解:A、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镜中的景物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在水面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正确;
    D、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的实例有:潜望镜、倒影等;光的折射的实例有:水中的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实例有: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非常多,我们应该学会辨别。

    5.【答案】C
    【解析】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能分辨出蛙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6.【答案】B
    【解析】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AC、加油过程中,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战机和地面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它们是运动的,故AC错误;
    B、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战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加油机是静止的,故B正确;
    D、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与加油机之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战机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7.【答案】C
    【解析】
    【分析】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等的一切声音,都称之为噪声。
    【解答】解:A.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物体振动发声频率不一定在这个范围,故A错误;
    B.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故B错误;
    C.考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C正确;
    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是通过电磁波与地面交流的,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内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8.【答案】B
    【解析】
    【分析】结合“航天器外壳需要使用既轻巧又耐高温的材料”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对于航天器来说,外壳要轻巧,即相同体积的材料,其质量小,由密度公式可知其密度必须小;耐高温,即它的熔点高,不易熔化;
    综上,航天器外壳材料应具有的特性是密度小、熔点高,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知识的应用和对熔点概念的理解,是一道基础题。

    9.【答案】D
    【解析】
    【分析】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解答】解:A.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不同的液体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故C不符合题意;
    D.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在1.01×105Pa大气压下,0℃的冰和0℃的水温度相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物态变化、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等知识点。

    10.【答案】C
    【解析】
    【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A.用壶烧开水时,壶中产生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稍微远离壶嘴的地方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气”,故A错误;
    B.抹在黑板上的水迹过段时间会消失,是因为黑板上的水汽化成水蒸气,冬天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气”,二者形成原理不同,故B错误;
    C.放在衣柜里的脑丸过一段时间会“消失”,是因为樟脑丸直接变成了樟脑气体,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正确;
    D.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要熟练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吸放热情况。

    11.【答案】C
    【解析】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发射,特别是发生漫反射时,虽然反射光线不平行,但仍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A.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形成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形成的夹角,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入射角和反射角均为75°,故A错误;
    B.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相同,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角也增大5°,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会增大10°,故B错误;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的过程中,入射角会减小,反射角也会相应减小,则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故C正确;
    D.光照到粗糙的布料表面会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会射向不同方向,使在一定范围内不同座位的观众都能看到电影,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要搞清反射角与入射角的概念,同时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的光线都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2.【答案】A
    【解析】
    【分析】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解答】解:我们通常说“苏炳添比你跑得快”,意思是通过相同的路程,苏炳添比你用的时间短,所以,苏炳运动的速度比你运动的速度大,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速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3.【答案】D
    【解析】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AB.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像大小相等,小明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其大小不变,故AB错误;
    C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明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物距减小,所以像到镜面的距离减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理解成正立、等大、虚像的真正含义,并做到灵活运用。

    14.【答案】D
    【解析】
    【分析】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的公式为ρ=mV,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
    【解答】解:A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故AB错误;
    C.同种物质,质量一定时,如果状态发生改变,其体积可能变化,所以密度一般也会发生改变,如水凝固成冰,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密度会减小,故C错误;
    D.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和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等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质量是物体属性和密度是物质特性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密度与物体的种类、温度和状态有关。

    15.【答案】C
    【解析】
    【分析】空烧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158g;
    当液体体积为V2=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248g,根据“液体的质量+空烧杯的质量=总质量”列方程求出液体密度和空烧杯质量。
    【解答】解:设空烧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由ρ=mV可得变形式m=ρV,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1=m1+m杯=158g
    可得:ρ×20cm3+m杯=158g−−−①
    当液体体积为V2=12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m总2=m2+m杯=248g
    可得:ρ×120cm3+m杯=248g−−−②
    ②−①得液体的密度:
    ρ=0.9g/cm3=0.9×103kg/m3。
    代入①得:
    m杯=140g。
    故选:C。
    【点评】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即考查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这也是我们应该锻炼的实验能力。

    16.【答案】ACD
    【解析】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A符合题意;
    B.中小学课间活动时间一般为10min,做一节保健操所用的时间约为5min,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C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6℃~37℃之间,变化幅度不大,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17.【答案】BC
    【解析】
    【分析】要判断出物态变化的类型,首先要弄清初状态和末状态,再结合物态变化的定义分析即可。
    【解答】解:A.小明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用电扇吹风,增大了汗液表面的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皮肤表面吸热,皮肤表面温度降低,人感到凉快,故A错误;
    B.盛夏,小明手拿着一瓶冰冻的矿泉水,矿泉水中的冰块熔化从矿泉水中吸收热量,矿泉水和瓶温度降低,手向矿泉水瓶放热,所以握着冰冻矿泉水的手会感到凉快,故B正确;
    C.深秋,操场的双杠上有一层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双杠上形成的,故C正确;
    D.寒冬,戴眼镜的小明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眼镜会放热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所以镜片上会出现一层水珠,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六种物态变化形式的辨析以及吸放热情况,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18.【答案】ABC
    【解析】
    【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关键是看被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水深变浅、池底变浅、水中的物体位置变高等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坐地日行八万里”表示人和地球的自转一天可行驶八万里,可推断以地球的地心为参照物,“一日”“八万里”分别指明时间、路程,由此可说明运动快慢,故A正确;
    B.以行船为参照物,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树是运动的,所以会感到“远树来”,故B正确;
    C.“潭清疑水浅”指的是水比较清澈时水底看起来比较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看水底是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的,我们始终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形成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的错觉,故C正确;
    D.“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倒影”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相同,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光的折射的理解和应用。要明确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19.【答案】BCD
    【解析】
    【分析】(1)由速度计算公式v=st,可以计算出小利和小松的速度,并可以比较在任意时间时两者距离;(2)根据参照物的概念,可以判断出一者相对于另外一者的位置。
    【解答】解:
    A.如图所示的s−t图像可知,小利4s内通过的路程为24m,根据v=st得,小利的速度大小为
    v1=s1t1=24m4s=6m/s,故A不符合题意;
    B.如图所示的s−t图像可知,小松6s内通过的路程为18m,根得v=st,小松的速度大小为
    v2=s2t2=18m6s=3m/s
    由A选项知,小利的速度为6m/s,所以小利和小松的速度大小之比为v1:v2=(6m/s):(3m/s)=2:1,故B符合题意;
    C.由AB选项分析知,小松的速度小于小利,若以小松为参照物,小利向东运动,故C符合题意;
    D.由图像知在t=4s时,小利通过的路程为24m,小松通过的路程12m,所以小利在小松前面24m−12m=12m处,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点评】考察了速度的计算和公式、参照物的知识点,需要学会灵活运用

    20.【答案】ABD
    【解析】
    【分析】凝固的条件:到达凝固点,继续放热。
    【解答】解:A.由密度计算公式ρ=mV可得,质量相同的水和冰,密度大的体积小,查表可知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所以质量相同的水凝固成冰,体积比原来大,故A正确;
    B.由表可知,酒精的凝固点(即熔点)为−117℃,所以气温为−50℃时,高于酒精的凝固点,酒精是液态的,故B正确;
    C.水放到0℃的冷藏室,当水温达到0摄氏度时,与冷藏室温度相同,不存在热量的传递,不会凝固,故C错误;
    D.铜的熔点为1083℃,大于铝的熔点660℃,所以可以用铜制的锅来熔化铝,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本题考查熔点和凝固点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目,但只要仔细分析不难解出。

    21.【答案】2.20
    【解析】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2.2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2.20cm。
    故答案为:2.20。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使用,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22.【答案】响度
    【解析】
    【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有的振动很微小,看不见,可以通过转换法体现出来。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纸屑跳动得越剧烈,说明纸盆的振幅越大,此时声音变大,说明声音的响度随振幅的增大而增大,说明了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故答案为:响度。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关系,是一道基础题。

    23.【答案】调节天平横梁水平平衡时,没有将游码置于0刻度线处;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了。
    【解析】
    【分析】甲图中,在天平的调节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前,没有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丙图中,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了。
    【解答】解:调节天平横梁水平平衡时,游码应该置于0刻度线处,而图乙中,调节天平横梁水平平衡时,没有将游码置于0刻度线处。
    如图丙,测量过程中调节天平平衡应该增减砝码或拨游码,不应该调节平衡螺母。
    故答案为:调节天平横梁水平平衡时,没有将游码置于0刻度线处;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了。
    【点评】本题考查质量的测量与天平的使用,天平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掌握天平的调节、称量、读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69;晶体;固态和液态共存的状态。
    【解析】
    【分析】(1)温度计读数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根据液柱位置读数,分清零上还是零下;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和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和凝固温度。
    【解答】解:(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读数是69℃。
    (2)此熔化图象中,有一段时间此物质温度是不变的,故此物质是晶体,这段温度不变的过程就是晶体在熔化;
    在第4min时,该物质处于在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69;晶体;固态和液态共存的状态。
    【点评】本题是对熔化图象的考查,一般考查物质的类型、熔点、所处状态等,考查学生对图象的分析能力。

    25.【答案】左;53.6;3.57×103。
    【解析】
    【分析】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要进行调平,平衡螺母相对于指针的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确定天平标尺的分度值,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以左侧)对应的刻度值;量筒的分度值为1cm3,石块的体积等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根据ρ=mV求出石块的密度。
    【解答】解:天平使用前的调节: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如图指针右偏,应向左调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如图乙,砝码为50g,标尺分度值为0.2g,游码刻度为3.6g,所以石块质量为:50g+3.6g=53.6g,
    如图丙,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5mL,放入石块后体积为40mL,石块的体积为:40mL−25mL=15mL=15cm3,
    故石块的密度为:ρ=mV=53.6g15cm3≈3.57g/cm3=3.57×103kg/m3。
    故答案为:左;53.6;3.57×103。
    【点评】本题是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读数、密度的计算。

    26.【答案】(1)99;(2)3;(3)不变。
    【解析】
    【分析】(1)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时,继续吸热则沸腾,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沸腾时的温度即为沸点;
    (2)水的温度为91℃时对应的时间为1min,97℃时对应的温度为4min,进一步求得水从91℃加热到97℃所需时间;
    (3)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据此判断从第8min之后继续对水再加热1min的温度。
    【解答】解:(1)由图像可知,水加热到第1分钟为91℃,加热到第5分钟后,水的温度保持99℃保持不变,说明这个温度为水的沸点。
    (2)由图像可知,水的温度为91℃时对应的时间为1min,97℃时对应的温度为4min,则水从91℃加热到97℃所需时间为:t=4min−1min=3min;
    (3)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图像可知,加热5min时水已经沸腾,则从第8min之后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仍为99℃不变。
    故答案为:(1)99;(2)3;(3)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知道液体沸腾时的特点是解题关键。

    27.【答案】0.2;0.3。
    【解析】
    【分析】从图中读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用公式v=st求出其速度。
    【解答】解:由图可知,小车在起点时秒表的示数为“10:35:00”,在终点时秒表的示数为“10:35:06”,小车全程运动了6s,运动距离为1.2m,故小车在计时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测量值为:
    v1=st=1.2m6s=0.2m/s,
    由图可知,小车在中点时秒表的示数为“10:35:04”,在终点时秒表的示数为“10:35:06”,小车后半程运动了2s,运动距离为1.2m−0.6m=0.6m,
    故小车从路程中点位置运动至最后终点的过程中,其平均速度的测量值为:v2=s2t2=0.62s=0.3m/s。
    故答案为:0.2;0.3。
    【点评】本题考查测量平均速度,一定注意用一段时间内的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才能准确的求出平均速度。

    28.【答案】表面积;表面积。
    【解析】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等;在进行实验探究时,要运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只探究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
    【解答】解:甲图:实验桌上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板,其上分别滴有温度相同、质量相等的水,水上方的空气流速一定,将一块玻璃板上的水摊开,增大表面积,观察两块玻璃板上的水蒸发快慢,因此探究的是水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乙图:两玻璃板上分别滴有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上方的空气流速一定的水,其中一块玻璃板加热,因此探究的是水蒸发快慢和温度的关系。
    丙图:两玻璃板上分别滴有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温度相同的水,使其中一块玻璃板上的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加快,因此探究的是水蒸发快慢和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
    因此,乙、丙两图的实验中都需要控制不变的量是水的质量和水的表面积。
    故答案为:表面积;表面积。
    【点评】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能运用控制变量法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设计和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答案】(1)50;20;(2)可逆的;(3)入射光线、法线。
    【解析】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路具有可逆性。
    【解答】解:(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由于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光AO与ON(法线)之间的夹角为50°时,反射光OB与ON之间的夹角也为50°;
    若保证入射光AO的入射点不变,将AO沿顺时针向ON(法线)转过10°,则反射光OB也将向ON靠近,靠近的角度为10°,故反射光OB与入射光AO之间的夹角将减小20°;
    (2)在图甲所示的情景中,若使一束光贴着光屏F沿BO射向O点,可看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如图乙所示,若以ON(法线)为轴,将屏F向后转动,发现在屏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在屏E上改变入射光AO的入射角度,在屏F上仍不能看到反射光,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故答案为:(1)50;20;(2)可逆的;(3)入射光线、法线。
    【点评】此题光的反射定律实验,属于中考热点题型,关键是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并能够从实验现象得到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

    30.【答案】(1)A;(2)相等;虚;(3)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吗。
    【解析】
    【分析】(1)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2)实验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根据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以确定物像大小关系;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3)实验选用A、B两根规格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比较蜡烛A的像和蜡烛B的关系,这是运用等效替代法确定虚像的位置以及比较虚像与物体大小关系,所以用如图所示实验器材,除了能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还能探究物和像的位置关系,即可提出问题。
    【解答】解:(1)由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对称的,当玻璃板与白纸面不垂直时,蜡烛A的像与蜡烛A就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么调节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故BC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实验选用A、B两根规格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比较蜡烛A的像和蜡烛B的关系,这是运用等效替代法确定虚像的位置以及比较虚像与物体大小关系,当在玻璃板前面透过玻璃板从不同角度观察,使其都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由真实光线会聚形成,能够被光屏承接的像是实像;不是由真实光线会聚形成,不能被光屏承接的像是虚像。题中在光屏上观察不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实验选用A、B两根规格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比较蜡烛A的像和蜡烛B的关系,这是运用等效替代法确定虚像的位置以及比较虚像与物体大小关系,所以用如图所示实验器材,除了能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还能探究物和像的位置关系,即可提出问题: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吗?
    故答案为:(1)A;(2)相等;虚;(3)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31.【答案】步骤②标记; m3−m2ρ水;m1ρ水m3−m2。
    【解析】
    【分析】土豆的体积等于烧杯中再次加入水的体积,知道烧杯和水的质量,知道烧杯中再次加入水到标记处后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求出再次加入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再次加入水的体积,即土豆的体积,知道土豆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土豆的密度。
    【解答】解:(1)④为使所加水的体积等于被测土豆的体积,向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步骤②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
    (2)若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根据上述测量和ρ=mV可知,所加水的体积等于所量的土豆体积的测量值为:
    V1=V水=m3−m2ρ水
    土豆的质量为m1,根据ρ=mV得土豆得密度的测量值为:
    ρ1=m1V1=m1m3−m2ρ水=m1ρ水m3−m2。
    故答案为:步骤②标记; m3−m2ρ水;m1ρ水m3−m2。
    【点评】本题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利用土豆的体积和再次加入水的体积相等,这是等效替代法测量土豆的体积,是测量固体密度的一种常用方法,要熟练掌握。

    32.【答案】解:(1)石碑的密度为:ρ=m1V1=140g50cm3=2.8g/cm3;
    (2)这块石碑的质量为:m=ρV=2.8×103kg/m3×10m3=2.8×104kg。
    答:(1)石碑的密度是2.8g/cm3;
    (2)这块石碑的质量是2.8×104kg。

    【解析】
    【分析】(1)已知样品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可求样品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其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据此可知石碑的密度;
    (2)根据m=ρV可求出这块石碑的质量。
    【解答】解:(1)石碑的密度为:ρ=m1V1=140g50cm3=2.8g/cm3;
    (2)这块石碑的质量为:m=ρV=2.8×103kg/m3×10m3=2.8×104kg。
    答:(1)石碑的密度是2.8g/cm3;
    (2)这块石碑的质量是2.8×104k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理解石碑的密度与样品的密度相同是解题的关键。

    33.【答案】解:(1)火星的密度:ρ=mV=6.4×1023kg1.6×1020m3=4×103kg/m3;
    (2)根据公式v=st可知,乘坐光速列车从地球到火星大约需要的时间:
    t=sv=6×107×103m3×108m/s=200s。
    答:(1)火星的密度为4×103kg/m3;
    (2)乘坐光速列车从地球到火星大约需要时间为200s。

    【解析】
    【分析】(1)根据ρ=mV计算出火星的密度;
    (2)利用公式v=st变形可以计算出乘坐光速列车从地球到火星大约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1)火星的密度:ρ=mV=6.4×1023kg1.6×1020m3=4×103kg/m3;
    (2)根据公式v=st可知,乘坐光速列车从地球到火星大约需要的时间:t=sv=6×107×103m3×108m/s=200s。
    答:(1)火星的密度为4×103kg/m3;
    (2)乘坐光速列车从地球到火星大约需要时间为200s。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密度和速度的计算,关键是要注意密度公式和速度公式的灵活变形、运用,题目比较基础。

    34.【答案】(1)蓝;(2)小于;(3)丙。
    【解析】
    【分析】(1)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红、绿、蓝;
    (2)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根据霓形成的原理分析。
    【解答】解:(1)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红、绿、蓝。
    (2)由图2甲图可知,入射光线射入小水珠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向右下方偏折,延长入射光线可知,∠2小于∠1。
    (3)由材料可知,虹是太阳光由大量小水珠的上部射入,经折射—反射—折射后,从小水珠下部射出时产生的,图2乙图符合虹的形成原理;霓是太阳光由大量小水珠的下部射入,折射—反射—反射—折射后,从小水珠射出时产生的,图2丙图符合霓的形成原理。
    故答案为:(1)蓝;(2)小于;(3)丙。
    【点评】本题考查了虹和霓形成的原理,仔细阅读短文,根据文中的内容找出虹和霓的形成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物质
    酒精



    密度/kg⋅m−3
    0.8×103
    0.9×103
    2.7×103
    8.9×103
    熔点/℃
    −117
    0
    660
    1083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般来说物质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