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文言文对应考题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中)(课件+训练)-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中)-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pptx
    • 练习
      18个文言虚词配套训练 -(中)-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docx
    文言文对应考题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中)(课件+训练)-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01
    文言文对应考题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中)(课件+训练)-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02
    文言文对应考题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中)(课件+训练)-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03
    文言文对应考题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中)(课件+训练)-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04
    文言文对应考题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中)(课件+训练)-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05
    文言文对应考题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中)(课件+训练)-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06
    文言文对应考题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中)(课件+训练)-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07
    文言文对应考题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中)(课件+训练)-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08
    文言文对应考题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中)(课件+训练)-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01
    文言文对应考题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中)(课件+训练)-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02
    文言文对应考题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中)(课件+训练)-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03
    还剩4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文言文对应考题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中)(课件+训练)-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文言文对应考题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中)(课件+训练)-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文件包含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中-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pptx、18个文言虚词配套训练-中-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其一、(2022全国乙卷)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
    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答案】(1)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2)现在我请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安置他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克”,打败;“召”,召见;“奈……何”,把……怎么办。(2)“请求”,请求找来;“鳏寡”,丧妻丧夫;“论”,评定;“供秩”,供给生活物品,可意译为“安置”;“焉”,代词,他们。
    【文段翻译】 圣人对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饥饿就给他食物吃,寒冷就给他衣服穿,抚养他们,培育他们,唯恐他们不能发展壮大。 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在中游的时候回头对吴起说:“多么美丽而险要的山河啊,这是魏国的无价之宝呀!”吴起回答:“(一国之宝)在于国君的德政而不在于山河的险要。当初的三苗氏,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由于他不讲仁义道德,被夏禹消灭了。夏桀所居住的地方,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南边,羊肠阪在北边;由于他治国不施仁政,被商汤放逐了。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这些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啊。”魏武侯说:“你说得对。”武王打败了商,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他所住地方的墙壁都厌恶。把他们全部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
    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居住在自己的家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爱的人。百姓有了过错,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平定天下的胸怀多么宽广啊!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啊!” 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面有饥色。齐景公就很同情他,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晏子说:“我听人说,喜好贤良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守住国家的根本啊。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没有达不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悦的神色。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现在我请求找来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安置他们。”齐景公说:“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的人也有了居住的屋子。 晋平公想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叔向进言说:“不可以。古代圣明的君王崇尚道德,乐善好施,宽缓刑律,抓紧农时;在春天建造游观之台,这是耽误百姓的农时啊。怎么能靠这些来安身存命,而被后代尊称为国君呢!”晋平公说:“好!”于是放弃了建造游观之台的工程。
    其二、(2021浙江卷)答谢景山①书[宋]蔡襄 襄顿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近蒙示书,盈千百言,引喻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某欲终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唱于人,亦某过之大者也。 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与其诱人于文,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书主文辞而言,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襄之为文,无能过人,其句读高下,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为无枉。古之人重其自进,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又云:“在数顷田,必归耕海上。”景山何乐于自进,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妄者易进而难退,
    狷者难进而易退,妄与狷,君子皆不由也。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苛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②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 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踬,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斯亦景山未之思与?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贤者之规,吾愧之。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使其言蹈乎圣人贤者之说,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吾将悯之,岂暇受而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愤之心日益损矣!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苟也。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虽然,襄无求信于人,自信甚明。身之穷泰,不得而知之,为学远近,力穷则已,其所自信者,不却行而利动也。今日视前日,犹能乐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乐而从所恨哉!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己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不宣。襄顿首上。(选自《全宋文》)【注】①谢景山: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官许州法曹,有《谢景山诗集》。②佛肸(xǐ):人名,与孔子同时。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困于道者多矣 移其栗于河内 B.委乎天而特用者也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 其翼若垂天之云 D.以道所怀 作《师说》以贻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文言虚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A.介词,被;介词,到。B.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C.副词,表假设,如果;动词,像。D.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来。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话。(1)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2)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答案】(1)(我)学习他们的精神,又学习他们的文词,还担心什么呢?并且(我)爱好韩愈的文章。想诱导他人与自己一样喜爱。(2)我又再次读信,更加感慨,难道是我立身行事的差错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关键词:(1)师:学习。意:精神。词:文词。何患:患何,担心什么。嗜:爱好。同:与……一样。所乐:所喜爱的。(2)复:再次,又。益:更加。悲:感慨。岂:难道。行己:自己立身行事。谬:错误。与:通“欤”,句末语气助词,可译为“吗”。
    【文段翻译】答谢景山书 蔡襄顿首景山足下:夏季有辱您向我展示几十篇新文章,这中间景山你所称赞而我不愿意做的,通过一些事情而前往问询,幸而不时切中,想让景山你思考并听从我的想法,不敢在文辞中陈述。最近蒙受您给我写信,满满千百字,引喻称类,犹如固守信念而绝不动摇的样子。我想要始终不说出来,然而如果景山您顽固而不改变,只是你能倡导他人,这也是我的大过错。 我曾经担心景山你喜欢称自己学习韩愈杜甫的笔法,对人说,如今说:“(我)学习他们的精神,又学习他们的文词,还担心什么呢?并且(我)爱好韩愈的文章,想诱导他人与自己一样喜爱。”我认为由学道而学文,只要道理通达了,文章也就写得好了;由学写文章而到学道,被道理困惑的人则很多。因此,“道”是文章之本,文章是“道”的外在形式。与其用文章诱导人,不如先用道理诱导人吧?景山上一次书信中主张文辞而说,因此我才说这些话。我哪里敢轻视您的文词呢?只是事情有先
    有后。我写文章,没有能超过他人的,句读的高下,有时也类似于古人,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又担心景山嗟叹世上的人不理解自己,一定要凭借文词来求得自己有地位,如今说:“我凭借文章向皇帝寻求正道,对于寻求正道来说也不受屈。古代的人看重自谋仕进,我仕途将要困顿跌落,向他人寻求了解并没有什么值得愧疚的。”又说:“如果我有几顷田地,一定回到湖海之上归耕田园。”景山为什么乐于自谋仕进,而又勇于自我退隐呢?这是还没有脱离浮躁心态啊。狂妄的人容易仕进却难以退隐,狷介的人难以仕进却容易退隐,狂妄与狷介,君子都不遵从。君子对于进退,只看重道义罢了。景山又多拿前代掌权之人的自我仕进来类比,如果他们的说法跟我不同,即使是前代掌权之人,我也不会听从的。他们称孔子、佛肸被召见就想要前去映照,孟子不被鲁侯重视,那么这二者追求的是什么呢?把自己的命运委托给上天而等着发挥才能罢了。 又担心景山忧虑仕途的下降,如今竟然说:“并不是忧虑没有得到好的官职,而
    是愤怒遭受到意外的羞辱。”这也是景山没有考虑过的事吗?圣人的话,我敬畏它;贤人的约束,我惭愧自己没做到。有人对我评价,我把他的喜怒情绪放到一边而分辨他话语中的歪曲或真实。如果他的言语符合圣人贤者的言论,我敬畏而且感到愧怍;如果他的言语和圣人贤者不同,我将会同情他,怎么有空闲接受他的言论而感到受辱呢?小人受辱,而君子不受辱,景山你听取这个劝告吧,听取这个劝告吧,悲愤抑郁的心一天比一天损害你啊!景山又说:如果让我蔡襄也年已四十而地位卑微,未必就能像现在这样恬然自得而不苟且。我又再次读信,更加感慨,难道是我立身行事的差错吗?如果景山尚且不能相信我,尚且还指望普通人中的哪一个呢?虽然这样,我不打算向他人求得信任,我相信自己,十分明确。身处窘迫或泰达的境地,我不能知道,做学问的远近,只需要尽力就罢了,我所自信的,是不倒退而行,趋利而动。如今看看从前的日子,尚且能够为自己认为正确的高兴,而遗憾自己不能到的地方;如果年龄越增加而思虑得越广泛,怎么肯舍弃自己所喜爱的而遵从自己所遗憾的呢! 和景山离别太久了,想着和你相见一次,来说清自己心中所怀着的想法。如今虽
    然言语诚恳反复告诫,并不是想要求得胜过景山,只不过是陈述我自己所坚守的道义;又不知道景山认为不是这样的。如果你真的认为不正确,幸亏我也已经说给你听了,我不敢再多次烦扰你了。不公开说出这些。蔡襄顿首上书。
    1.用作连词:(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表示假设:如果,假如。】2.用作代词:(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 【表示第二人称:你、你们、你的。】3.用作动词:(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比拟,比较。】
    牛刀小试:读下面故事,指出故事中“若”的用法。 “若①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②人之思,若③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④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⑤龙之一爪也。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人作赋,若⑦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答案】①连词,表假设,如果。②指示代词,此,这个。③副词,表推测,好像。④第二人称代词,你。⑤连词相当于“或”。⑥和“夫”连用,构成复音虚词。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二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有“在说“至于”的意思。⑦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相当于“至”“至于”。
    【参考译文】 “如果能够化身为千亿个自我,那就散到那无数的山峰上眺望故乡。”(真是)奇妙啊!这个人的想象(就)像石破天惊,铁树开花一样,并不是你们这些平常的人能够赶得上的。我也是这样。恐怕我们这些人只能够做鱼的一片鳞或龙的一只爪了。至于一般人思念家乡,常常是眺望明月怀念远方,(或者)登上高处吟诗作赋,至于柳子厚就不这样,(他)凭借超过般人的思路,抒发难以抑制的感情,绝了。
    1.用作代词:(1)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汉书》) 【表示处所:处所,地方。】2.用作助词:(2)燕王,吾所立。(《伶官传序》) 【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的人,……的事,……的情况。】(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所+介词+动词,表示处所:……的地方,……的办法(原因)。】(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为+所,表示被动:被。】(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用来……的,……的凭借。】(6)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所+以,表示原因:……的原因。】
    牛刀小试:读下面故事,指出故事中“所”的用法。 “吾所以①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②钦。以其所③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知其非所以④沽名钓誉矣。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⑤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⑥以教人向上者也。【答案】①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②助词,与“为”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③⑤助词,“所十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情况)等”。④⑥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可译为“用来的方法(途径、手段)”
    【参考译文】 “我这样做的缘故,(是)把国家的危机放在前面而把自己的私怨放在后面。”蔺相如的这句话,足够使他被天下人钦佩。凭借他所在的官位,能够这样说这样做,难道是别人能比得上的吗?仔细观察他的言行,就知道他并不是凭此沽名钓誉了。与他不相上下的人,是信陵君。侯生在大庭广众之间,不应该有拜访(朋友)的事情的时候,前去拜访朱亥,(而信陵君始终面不更色),这气度难道是一般人吗?这两个人都是教人向上的榜样啊。
    1.用作介词:(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表示对象:替,给。】(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史记·货殖列似序》) 【表示原因,目的:因为,为了,因此。】(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表示被动(常和“所”搭配)。】2.用作助词:(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表示疑问语气:呢。】3.用作动词:(5)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表动作行为:认为,做,是,治理等。】
    牛刀小试:读下面故事,指出故事中“为”的用法。 “天行有常,不为①尧存,不为②桀亡。”此为③至理,当为④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⑤巫所惑。巫者,以诡为⑥业,其所为①皆为⑧利也。故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⑩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11)?【答案】①②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③非虚词用法,动词,是。④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⑤介词,与“所”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⑥⑦动词,作为,做。⑧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为了”。⑨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相当于“当”“等到”。⑩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相当于“给”“替”。(11)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
    【参考译文】 “大自然的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会因为圣君尧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暴君桀就灭亡。”这是真理,应当对世人说,千万不要让他们被巫师迷惑。巫师,拿骗人当职业,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利益。所以当他来到的时候,就用这个道理斥责他,揭露他的用心。替社会清除坏的风气习俗,(这是)我们的分内之事,为何推辞拒绝呢?
    1.用作代词:(1)吴之民方痛心焉。(《五人墓碑记》) 【表示第三人称:他(她),它。】(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并序》) 【表示疑问语气:什么,何,怎么。】2.用作兼词:(3)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相当于“于+之”:对它,对他(她)。】(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相当于“于+是”:在这里,对这件事。】(5)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相当于“于+何”:在哪里,从哪里。】3.用作助词:(6)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表示各种语气:了,呢,啊,或不译。】(7)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 【形容词尾:……的样子,……地。】
    牛刀小试:读下面故事,指出故事中“焉”的用法。 崤之战,秦军过崤山间,见峭峭焉①,狭狭焉②,未料有伏焉③,将士虽全力以搏,无奈进退不能少焉④,死之殆尽,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⑤,骄而轻敌若此,焉⑥能不败?万军于之何加焉⑦?但以其傲,斥焉⑧,则必无颜世上矣。【答案】①②形容词词尾,约同于“然”,相当于“……的样子”。③兼词,相当于“于彼”,在那里。④句中语气助词,表示停顿。⑤语气助词,不译。⑥疑问代词,怎么,哪里。⑦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⑧代词,相当于“之”,他们。
    【参考译文】 崤之战时,秦军路过崤山,看到那里山势陡峭狭窄,没有料到晋国在那里设有埋伏,将士们虽然全力拼搏,无奈进退两难,不久,差不多都战死了,所以导致大败。对这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骄傲轻敌,怎么能不打败仗?(即使)千军万马对他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就因为他们骄傲,斥责他们,他们一定没脸在世上活着了。
    用作助词:(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判断语气:不译。】(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肯定语气:不译。】(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表示疑问语气:不译。】(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表示感叹语气:啊,呀,吧。】(5)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表示句中停顿:不译。】
    牛刀小试:读下面故事,指出故事中“也”的用法。 “师道之不传也①久矣,汝何以能复之也②?”“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也③。”“汝之言,金玉也④。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也哉⑤!【答案】①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舒缓语气,引起下文②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或反诘语气。③句末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④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⑤句末语气助词,与“哉”连用,表感叹语气。
    【参考译文】 “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你凭借什么能恢复它呢?”“我将劝勉并监督(大家和我一起)来践行它。”“你的话,如同金玉;你的心胸,我们怎么能比得上啊!”
    1.用作介词:(1)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工具、手段:拿,用,凭。】(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表示对象:把。】(3)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 【表示表示时间,处所:在,于,从。】(4)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原因:因,因为,由于。】(5)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 【表示方式:按,或不译。】
    2.用作连词:(6)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表示并列,递进:而,而且,并且。】 (7)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表示承接:而,来,或不译。】(8)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目的、结果:用来,以便。】 (9)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示原因:因为。】 (10)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表示假设:如果,假如。】 (11)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 【表示修饰:而,或不译。】3.用作动词:(12)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表示动作行为:认为,做,用。】
    牛刀小试:读下面故事,指出故事中“以”的用法。 “秉烛夜游,良有以①也。”若以②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③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④书卷为伴,弃险以⑤远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⑧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⑦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⑧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⑩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13)权贵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15)”之叹。
    【答案】①名词,原因。②动词,认为。③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凭借。④介词,把。⑤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⑥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⑦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⑧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⑨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⑩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1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13)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14)助词,与“上”组合,表界限或范围。(15)动词,可译为“用”。
    【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秉烛夜游,的确是有原因的啊。”如果认为自己比潘安还英俊潇洒,那么出来走走也没什么妨碍;否则,凭借我这副面容出现在街市上,就恐怕要吓到人了。所以我自己应当把书卷作为伙伴,消除掉因为危险而遥远就不敢到达的怯懦,仰慕“拿着火把进入深穴(探险)”的勇气,陶醉在“树木欣欣向荣,泉水缓缓流动”的美景之中畅游于书海之中来穷极那天地之间的快乐,像这样,(即使)把皇帝的位子给我,我也会弃之不顾的,难道(我会)因为一顶皇冠的缘故就拋弃精神的悠然闲逸吗?(正)因为我有这样的志向,所以才能够长久地享受闲逸和快乐。我虽然在康熙六年(就)到京城(了),但是始终没有跟权贵交往。以上就是我内心的表白,希望你能体察,因此没必要有“忠臣贤能之人不被任用”的感叹。
    来源1.昆明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适应性月考卷(三)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趋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 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虞。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知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不备具,而百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
    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野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故曰:‘矜功不立, 虛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是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及今而能虛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颜眉辞去。 (节选自《战国策·齐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 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2)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
    【答案】(1)(5分)由此看来,活着的国君的头颅,竟然比不上死去的贤士的坟墓。(2)(5分) 唉! 君子怎么能够侮辱呢,我是自取其辱(或译为“自讨没趣”)罢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大意2分,“生”“曾”“若”各1分。(2)大意2分,“焉”“侮”“病”各1分。
    【参考译文】 齐宣王召见颜斶,对他说:“颜斶,你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您上前来。”齐宣王听了很不高兴。身边的近臣都责备颜斶说:“大王是一国之君,而你颜斶,只是一介臣子。大王唤你上前,你也唤大王上前,这样做成何体统?”颜斶说:“如果我上前,那是贪慕权势,而大王上前则是谦恭待士。与其让我蒙受趋炎附势的恶名,倒不如让大王获取礼贤下士的美誉。”齐宣王怒容满面说:“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颜斶回答说:“士人尊贵,君王不尊贵。”齐王问:“有什么解释吗?”颜斶道:“有的。以前秦国征伐齐国,秦王下令:‘有敢在柳下惠坟墓周围五十步内打柴的,一概处死,决不宽赦!’又下令:‘能取得齐王首级的,封侯万户,赏赐千金。’由此看来,活着的国君的头颅,竟然比不上死去的贤士的坟墓。”宣王无言以对,极不高兴。身边的近臣都说:“颜斶,颜斶!大王拥有千乘大国,重视礼乐,天下仁义辩智之士,都仰慕大王圣德,莫不争相投奔效劳;四海之内,没有不臣服的;万物齐备,百姓心服。可是现在即便是最清高的士人,也自称是普通民众,徒步而行,耕作为生。至于一般士人,
    则居住在穷乡僻壤,以看守门户为生,应该说,士的地位是十分低贱的。”颜斶回答说:“这话不对。我听说上古大禹之时,有上万个诸侯国。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道德淳厚,得到了士人的效力。所以虞舜这个出身于乡村,发迹于鄙野的农夫,得以成为天子。到商汤之时,诸侯尚存三千。时至今日,君王只剩下二十四家。由此看来,难道不是由于政策的得失才造成了天下治乱吗?当诸侯处在亡国灭族的危险境地时,即使想成为乡野穷巷的寻常百姓,又怎么能办到呢?所以说,‘夸耀功劳,定然不能成功;空有愿望,终究不能实现。’这都是指那些只图虚名,却没有实在的德行的人。因此尧有九个佐官,舜有七位挚友,禹有五位帮手,汤有三大辅臣,自古至今,仅靠虚名就能建功立业的人,从未有过。因此,君主不因多次向别人请教而感到羞耻,不因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而感到惭愧。这样才能成就他的道德,扬名后世,尧、舜、禹、汤、周文王就是这样的人。”宣王叹道:“唉! 君子怎么能够侮辱呢,我是自取其辱罢了!现在我才了解君子的话,才明白轻贤慢士是小人行径。希望先生能接受我作为您的弟子。”颜斶辞谢离开。
    来源2.2022届天津市和平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查 (一) 客有论学者,以谓书籍至后世而繁,人寿不能增加于前古,是以人才不古若也。今所有书,如能五百年生,学者可无遗憾矣。计千年后,书必数倍于今,则亦当以千年之寿副之,或传以为名言也。余谓此愚不知学之言也。必若所言,造物虽假之以五千年,而犹不达者也。 学问之于身心,犹饥寒之于衣食也;不以饱暖慊其终身,而欲假年以穷天下之衣食,非愚则罔也。夫子十五志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圣人,人道之极也。人之学为圣者但有十倍百倍之功未闻待十倍百倍之年也一得之能一技之长亦有志学之始与不逾矩之究竟也。其不能至于圣也,质之所限也,非年之所促也。 …… (《假年》选自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有删减)
    (二)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史舍也。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 (节选自苟子《劝学》)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客有论学者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B.其不能至于圣也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C.学至乎没而后止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君子之学也 莫之能御也【答案】A【解析】A.定语后置的标志; B.介词,引出对象/介词,从;C连词,承接/连词,递进;D助词,取独/代词,前置的宾语。
    【参考译文】 (一) 有个谈论治学的人,认为书籍到后世越来越繁富,而人的寿命却不比古代的人更长,所以后人的才华比不上古人。现在积累下来的全部书籍,如果能有五百岁的寿命去读,学者就可以没有遗憾了。推想千年之后,书籍一定比今天又多数倍,那么也应当有千岁的寿命才能与它相称,有的人把这话传为名言。我认为这是愚昧无知的言论。(如果)一定像他所说的那样,造物主即使给他五千年的寿命,也仍然不能通达古今。 学问对于身心来说,有如饥寒对于衣食一样。不因饱暖而感到终生满足,却想延长寿命来享用完天下的衣食,这不是愚蠢就是欺骗。孔夫子十五岁立志做学问,“到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又不超越规矩”,是入世间的最高准则。人们学做圣人,只有十倍百倍的努力,没听说期待十倍百倍的年龄。偶尔的收获,微长的技能,也有立志学习的开端,与不超越规矩的终结。人们不能到达圣人的境界,是因为受到资质的限制,而不是因为寿命的短促。……
    相关课件

    文言文对应考题4:翻译-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课件PPT: 这是一份文言文对应考题4:翻译-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考原题回放,考点知识解读,牛刀小试,参考译文,考点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言文对应考题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上)(课件+训练)-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文言文对应考题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上)(课件+训练)-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文件包含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上-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pptx、18个文言虚词配套训练-上-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言文对应考题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下)(课件 训练)-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文言文对应考题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下)(课件 训练)-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文件包含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下-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pptx、18个文言虚词配套训练-下-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文言文对应考题13: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8个(中)(课件+训练)-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通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