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三(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三(含答案)01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三(含答案)02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三(含答案)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三(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三(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各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各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两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诗歌鉴赏(共10题)
    1、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各题。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1.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诗有着独特艺术风格,语言浅显,清丽自然,没有雕琢的痕迹;笔致委婉,感情细腻,有千回百转的缠绵。
    B.全诗不断变换抒情角度,运用赋、比、兴名种表现手法,综合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行动描写等方法,反复渲染思妇的情绪。
    C.短歌,调类名,汉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一般来说,长歌多表现慷慨激昂的情怀,短歌多表现低回哀伤的思绪。
    D.李白有诗云“蓬莱文章建安骨”建安时期是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 曹丕作为此时期的代表人物,以作品风骨遒劲而著称,被后来人尊为典范。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独坐空堂上
    阮籍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①。
    (注释)①晤言:对坐而谈,自写:自我排解忧愁。阮籍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政治形势险恶,为了保全自己,他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就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1.本诗的体裁是________,营造出“悠悠”意境的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
    2.陆时雍在《古诗镜》评论:“起语兴情慨慨,结语寄意殷殷,如此首尾盘礴,自是阮公家数。”请谈谈本诗中首尾呼应的艺术效果。
    3、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各题。
    杂诗①(其六)
    曹  植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仇亮②不塞,甘心思丧元。
    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③。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注)①此诗写于魏明帝太和二年。是年冬天,诸葛亮统蜀军伐魏。魏遣张郃拒亮,明帝亲为送行。曹植为此赋诗明志。②亮:诚然,实在。③太山,这里是指陕西境内的太乙山。其与终南山相接,正当蜀军入魏的冲要之地。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飞观”,形容楼阁耸立,如飞鸟之在高空,写出楼阁之高,正适宜于远眺。
    B.三四句写诗人登高所见,仿佛各个方向都能望到千里之外,视野极为开阔。
    C.诗中的“烈士”与曹操“烈士暮年”中的“烈士”,都可理解为写作者自指。
    D.最后两句写弦声转急,琴声悲凉,含蓄婉转地传达出诗人昂扬激越的心境。
    2.请从诗句中的“悲心”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4、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却东西门行
    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愁苦类的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B.“鸿雁”万里远征,形单影只,不管是“食南稻”还是“复北翔”,都只能依从节令的变化。
    C.“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的漫长感非常强烈。
    D.“戎马”两句写出了征人马不解鞍,甲不离身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之情。
    E.诗歌虽充满悲凉的情调,但悲凉中不会显得过于柔绵,“故乡安可忘”回荡着沉郁刚健之气。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分析。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苦寒行①
    曹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②,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③,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④诗,悠悠使我哀。
    (注)①《苦寒行):原为乐府旧题,曹操借此旧题,抒发艰苦军旅生涯中的悲壮情怀。②诘(jié)屈:迂回曲折。③怫(fú)郁:忧伤不乐。④《东山》:《诗经·豳风》篇名,写远征军人返乡的情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一开篇就写出太行“巍巍”高耸的苍莽之景,接着用粗放的笔触,勾勒太行山凛冽、萧条的冬景,衬托行军的艰苦。
    B.“巍巍”叠用,展示出太行山的高耸入云;坂日“羊肠”,写出山道狭窄迂回:“车轮为之摧”,写出山道之艰险。写山写道,都是从正面落笔。
    C.第十一到第十四句抒写了诗人羁身于艰险的军旅生活,面对着荒寂的太行山野,思乡之情涌上了心头。
    D.这首诗不仅以写景取胜,而且以抒情见长。不论是“叹息”,还是“怫郁”;不论是“思东归”,还是“悲《东山》”,都真切动人。
    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6、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苦寒行①
    曹  操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②诘屈③,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④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⑤,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⑥诗,悠悠令我哀。
    (注)①《苦寒行》:属汉乐府“相和歌·清调曲”,曹操借旧题写时事,反映严寒时节在太行山中行军的艰辛。②羊肠坂(bǎn):地名,在壶关西南。坂,斜坡。③诘(jí)屈:盘旋曲折。④罴(pí):一种大熊。⑤怫(fú)郁:忧虑不安。⑥《东山》:《诗经·豳风》中的一篇,写远征士卒对故乡的思念。
    1.诗歌开头两句“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具有怎样的作用?
    2.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咏怀(其一)
    阮籍①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①阮籍:三国魏诗人。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以“不能寐”“起坐”写诗人的苦闷和忧思,以琴声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B.第三句写清澈如水的月光、吹拂在诗人的衣襟上的清风,渲染一种凄清的气氛。
    C.诗人以“孤鸿”“翔鸟”自比,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寂苦闷。
    D.最后一句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直抒胸臆,其忧思之情溢于言表。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四句的写景手法。
    8、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却东西门行
    曹 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表达愁、苦类主观情感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B.“鸿雁”万里远征,形单影只,不管是“食南稻”还是“复北翔”,都只能依从节令的变化。
    C.“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故根”,时间的漫长感非常强烈。
    D.诗歌虽充满悲凉的情调,但不会显得过于柔绵,“故乡安可忘”回荡着沉郁刚健之气。
    2.本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借景抒情、比喻、用典、比兴(起兴)等,请从中任选两种手法,结合诗歌进行赏析。
    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两小题。
    杂  诗
    曹  植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1.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一、二句用“比”的手法写“南国佳人”的美貌如桃花李花盛开般灿烂。
    B.三、四句写佳人的行踪,早晨行走在长江之北,晚上宿止于潇湘之滨。
    C.五、六句说当时的人们惊异于美人之美,以致没人敢在她面前放声唱歌。
    D.七、八句说时光飞快地流逝,俯仰之间人就会老去,佳人的美貌难以保持。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0、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C.“忧从中来”的“忧”来自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鹤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生动刻画了那些豫者的处境,然而作者对这种行为没有责怪,反而深表关心和同情,体现着理解和尊重。
    2.本诗引用或化用《诗经》中的句子,试举两例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一、诗歌鉴赏
    1、 1.B
    2.①借景抒情。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②对写。女主角想象她的丈夫在外面思念故乡的情景。③直抒胸臆。“念君客游思断肠,忧来思君不敢忘”写出了自己孤苦寂寞和对丈夫的牵挂。④用典。运用了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思妇的哀怒,对丈夫的思念。⑤“不觉泪下沾衣裳”是一个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泪”是思的外在表现,“泪下”而“不觉”,正是动情之处“沾衣裳”则突出了相思之苦,忧愁之深。
    【分析】
    1.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全诗不断变换抒情角度,运用……肖像描写”赏析有误。诗中没有“肖像描写”。故选B项。
    2.该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抒情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结句写景又叫以景结情。表现手法,包括动静相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结合,以虚衬实,想象,联想,用典,对比,烘托,细节描写,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手法。先点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答题前先通读诗歌,整体理解把握诗歌所写的内容,所抒发的情感。考生对诗歌中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要熟知,并能结合诗句加以分析判断和赏析。诗中“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借景抒情。“慊慊思归恋故乡”,从对方入笔,设想对方如何思念自己思念家乡,更能表达思妇对丈夫的牵挂。“忧来思君不敢忘”,直抒胸臆,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牵牛织女遥相望”,用典,表达思妇的哀怒,对丈夫的思念。“不觉泪下沾衣裳”,运用细节描写,因思念丈夫而不觉“泪下”,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相思之苦,忧愁之深。
    【点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2、 1.    五古或五言古体    空堂    旷野(孤鸟,离兽四选二)   
    2.本诗首尾呼应,本诗开篇“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诗人创设独坐空堂,寂寞无人可亲近的凄惨孤独场面,奠定了抒情的基调;结尾写傍晚时分,愁肠更为凝重,想和亲友对座谈心,却只能自言自语,回应了开头的“独”字。这样的首尾呼应,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欲亲无人,孤独苦闷的心情。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体裁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诗的体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及词和曲,还有现代诗。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本诗每句都是五个字,结合每句最后一个字分析,用韵也相当自由,本诗为五言古体。“空堂”,空荡荡的屋子;“旷野”,空旷的地方;“孤鸟”,一只孤独的倦鸟;“离兽”,离群的野兽等,用这些意象营造出“悠悠”意境。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收尾呼应。需要结合开篇和结尾的内容分析。“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谁是可以与我欢颜笑谈的人?开始诗人就创设独坐空堂,寂寞无人可亲近的凄惨孤独场面。“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在这暮色苍茫的时候我格外思念远方的亲友,却只能用自言自语代替与他们的对面交谈。诗人孤独的境况、孤独的心情就全部表达出来。诗人在一个无人的世界里寻觅“亲友”而不得,有无人与言为欢的悲哀,实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本质孤独、欲求抚慰而终不可得的认识,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
    【点睛】
    如何鉴赏诗歌:一、看类型。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等。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二、定感情。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定主旨。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四、找意象(典故)。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五、找技巧。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3、 1.D
    2.自己虽有亲赴前线赴难御敌以身殉国的想法,却又不被重视不被任用,内心生出壮志难遂的愤慨。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D项“最后两句写弦声转急,琴声悲凉,含蓄婉转地传达出诗人昂扬激越的心境”错,从诗中来看,“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意思是“琴弦急促声调悲切,请君听我这番慷慨之言”, “弦急”,指把琴弦绷紧,使调门儿增高 ,这两句意思说琴弦一“急”,琴声自“悲”;而大敌当前,国家多事,自己却被投闲置散,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才悲愤交加,慷慨陈辞的,这两句既是“国仇”二句的补充,又是全诗的结语。这两句是“直接表达感情慷慨悲愤之情”,并非是含蓄婉转。故选D。
    2.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学生“从诗句中的‘悲心’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首句写楼观极高,不高则不足以远眺;次句写当窗凭槛,视野自然开拓,这两句正写出河南地处中原,登高望远,有控驭四方之势,体现作者胸罗万象、气盖当世的雄才大略。“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烈士”二句看似泛指,涵义实深.意谓自己本是“多悲心”的“烈士”,但每当遇到报国歼敌的机会,却不允许自己参加,尽自己一份力量,这无异把自己看成苟且偷安的“小人”,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客观的、平静的,事实上却洋溢出作者报国无门的一腔义愤,因此接下来坚决表态:在国仇未灭之时,自己是甘心抛头颅、洒热血的。“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承上第一小节登高远眺的描写更明确地表示,自己是关心魏蜀双方的战斗的,很想亲身奔赴前线。“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这两句意思说琴弦一“急”,琴声自“悲”;而大敌当前,国家多事,自己却被投闲置散,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才悲愤交加,慷慨陈辞的。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中,考生可以借助诗人所写之景理解其远大抱负,再借助诗人的举动理解其虽有抱负却不得重用的愤慨之情。
    4、 1.BD
    2.借景抒情、比喻、用典、比兴(起兴)。(答到其中2种手法即可)
    ①借景抒情:借“鸿雁”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严冬南飞食稻,阳春则北翔重回的辛劳困苦之景抒发作者对东征西战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借“转蓬”随风飘荡,无所归止的景象抒发作者对有家不能回的无奈与愁苦之情;
    ②比喻:以“鸿雁”万里远征、南来北往和“转蓬”的随风飘荡、无所归止喻指征夫背井离乡,辗转远征;以“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狐狸”死后头朝故土的各有定所,各遂其愿的状态喻指(反比)征夫对回归家乡的执念;表达了作者对家的思念之情及有家归不得的无奈愁苦。③用典:用屈原《哀郢》中“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典故(或用“狐死首丘”的典故),写狐狸死后头朝自己的窟穴,表达狐狸不忘故乡,此处用来反比征夫们的流离辗转,有家不能归,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和不得归的无奈愁苦。
    ④比兴(起兴):以“鸿雁”万里远征、南来北往和“转蓬”的随风飘荡、无所归止起兴,引出征夫出征之遥、之苦和返还无期;以“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狐”死后头朝故土,引出征夫的乡关之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不得归的无奈愁苦。
    【分析】
    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项,“形单影只”错误。从诗中来看,“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鸿雁万里远征,与同类结伴而行,相濡以沫,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鸿雁只是在“无人乡”,但它们“自成行”,是一个群体,并非“形单影只”。E项,“慷慨昂扬之情”“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之情”错。这首诗歌写思乡情结,充满悲凉凄切情调,结处以神龙、猛兽等作比,悲凉中不会显得过于柔绵,反而回荡着刚健爽朗之气。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是考查诗歌的技巧。首先回顾艺术手法包含的范畴,然后再结合诗句分析。诗歌的前六句采用比兴手法。一开头,诗人略一勾勒,便写出了鸿雁的境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征。“塞北”、“无人乡”强调其孤寂寥落,“万里余”则突出路途之遥。鸿雁万里远征,与同类结伴而行,相濡以沫,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它们只能服从节令的安排,严冬则南飞而食稻,阳春则北翔而重回,其辛劳困苦不言而喻。同时诗人借这一景物表达了自己有家不能回的无奈和愁苦。“田中有转蓬”四句为第二层次,诗人没有像通常诗歌那样在比兴后立刻引入正题,而是再用一比兴手法,写蓬草随风飘荡,无所归止,也永远无法回归故土。“相当”意为与故根相遇。“鸿雁”与“转蓬”这两个艺术形象极不相同,鸿雁有信,依节侯岁岁而回;转蓬无节,随轻风飘荡不止。但是,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得不转徙千万里之外。诗歌写鸿雁举翅“万里”之外,其空间距离感鲜明突出;转蓬“万岁”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漫长感异常强烈。而两者实是互文见义,路途遥、时间长,都是诗人所特别强调的。诗歌第三层切入正题,以寥寥六句写征夫之状,却括尽他们艰险苦难生活的内容:一为出征之遥,远赴万里,镇守四方;二为出征之苦,马不解鞍,甲不离身;三为年岁飞逝,老之将至;四为故乡之思,返还无期,徒作渴念。思乡而不得归,唯其愿望不能实现,其思乡之情也就日益加深。这一层将征夫的深愁苦恨,都在其对现实状况的叙述中宣泄出来。“神龙藏深泉”四句为诗歌最后一层,诗人于描写正题后又将笔墨宕开,连用神龙、猛兽、狐狸等数个比喻。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各有定所,各遂其愿,令有家归不得的征夫羡慕不已。“狐死归首丘”典出《礼记·檀弓》:“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仁也’。”屈原《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动物至死尚且不忘故土,远离家乡的征夫们更不能忘。诗人借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情感。“故乡安可忘”这极平直的一句话,在全诗的层层衬映,铺垫之下,也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文艺表现方法)、篇章结构。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答题要领: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比如本题中,因题干问的是“本诗”“哪些”,可见答案不止一个,可以先从修辞角度思考,从诗中来看,诗中提到“鸿雁、转蓬、神龙、猛兽、狐狸”等物,其中万里远征、随风飘荡“鸿雁、转蓬”喻指“背井离乡辗转远征的征夫”,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然后再从抒情方式角度思考。
    5、 1.B
    2.①啸叹行军之艰险。②对故乡的深切思念。③诗人对长期征战不得归家的士卒的同情和深切关怀。④担薪做炊的悯伤。⑤安定天下的悠悠壮思。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都是从正面落笔”错误,“车轮为之摧”意思是“一路颠簸车轮断”,车轮都因山道而“摧”,可见山道有多么艰险,这是从侧面写山道艰险。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这是针对全篇设题,然后要根据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以及诗中所写的景或直接流露的情来分析。
    从诗中来看,诗歌前八句都是描写行军途中的艰险之状,感叹行军的艰难;“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写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表现了诗人对征战士卒的同情和关怀;“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写出乘难处境下求生存的悯伤;“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两句表明了诗人隐以周公自命,抒发了安定天下的悠悠壮思。
    【点睛】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6、 (1)交代了行军的地点。用“艰”“巍巍”写山的高大难行,为下文抒写行军的艰辛做铺垫,照应题目。
    (2)在这首诗里,诗人没有强作英豪之态,而是赤裸裸地写出当时的内心波动,登攀险坡的慨叹、瞻念故乡的怀思、担薪做饭的悯伤。这些真情实感与诗人安定天下的壮怀密切相关。
    【详解】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作用分析。诗歌的首句一般具有破题、引出下文、奠定情感基调等作用,这首诗的前两句也有这个作用。诗一开头就引出山势高耸、道路纡曲的太行山区。“北上”二字,不仅表明了由邺城到壶关的行军走向,而且显示出旆旌悠悠,锐不可当的军容,以此笼罩全篇,气势逼人。紧接着文势一顿,发出“艰哉”的喟叹,先在心理土造成惊恐状态,而后围绕“艰”字写景抒情。这就在布局上避免了平铺直叙。并为下文创造出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一种步履维艰的气氛。“北上太行山”,引出步履是怎样的维艰,“巍巍”叠用,展示出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挡住去路,呈现出强烈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人的情感分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写途中多野兽,诗人对阴森可怕的自然环境作了朴实的抒写。“远行多所怀”,瞻念故乡的怀思。“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流露了作者渴望战争结束,实现统一,同情长期征战的战士之情。“水深桥梁绝……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在那低洼近水处行军,很少见到人的踪影,天黑了,竟找不到宿栖之处,还得担着行囊上山拾柴,拿着斧子凿冰取水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极其凄惨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灾难人民的同情。
    【点睛】
    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7、 1.C
    2.①视听结合,多角度写景。明月、清风是所见,鸿号、鸟鸣是所闻,营造了夜晚凄迷的氛围。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明月清风营造出夜晚凄迷寂静的环境,鸿号鸟鸣却打破了夜的寂静,也更凸显夜的寂静。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寂苦闷”理解错误。孤鸿凄厉的号叫、盘旋飞翔的鸟的鸣叫来写环境的冷清寂静,烘托人物内心的孤独无助,惶恐不安。
    故选C。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本题的题干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四句的写景手法”。从景物描写的角度看,“鉴”“吹”“号”“鸣”是动,为了衬托环境的寂静、凄清;同时,“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是所见之景,“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是所听之声,营造了夜晚凄迷的氛围。
    【点睛】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主要有动静衬,以乐景衬哀情等;联想和想像(虚实结合),对比。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使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比如本题主要从抒情的方式、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答。
    8、 1.B
    2.①借景抒情:写“鸿雁”处于荒凉无人的环境中,严冬南飞食稻,阳春则北翔重回的辛劳困苦之景,抒发了作者对东征西战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借“转蓬”随风飘荡、无所归止的景象,抒发了有家不能回的无奈与愁苦之情。②比喻:以“鸿雁”万里远征、南来北往和“转蓬”随风飘荡、无所归止喻指征夫背井离乡、辗转远征;以“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狐”死后头朝故土的各有定所、各遂其愿的状态喻指(反比)征夫对回归家乡的执念,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及有家归不得的无奈与愁苦。③用典:用“狐死首丘”的典故,写狐狸死后头朝自己的窟穴,表明狐狸不忘故乡,以此反比征夫们的流离辗转、有家不能归,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有家不得归的无奈与愁苦。④比兴(起兴):以“鸿雁”万里远征、南来北往和“转蓬”随风飘荡、无所归止起兴,引出征夫出征之遥、之苦,返还无期;以“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狐”死后头朝故土,引出征夫的乡关之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有家不得归的无奈与愁苦。(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主要集中在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语言等内容的考核。
    B项,“形单影只”错。根据诗中的“自成行”可知,鸿雁是成群结队的,故“形单影只”分析有误。
    故选B。
    2.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
    本题题干中已经列出了诗歌所使用的艺术手法,因此,答题时只需在诗歌中找到使用这些艺术手法的语句,然后加以分析即可。关键是要能结合诗句对艺术手法进行简要分析,还要结合艺术手法,答出诗句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或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连用神龙、猛兽、狐狸等数个比喻,以“鸿雁”万里远征、南来北往和“转蓬”随风飘荡、无所归止喻指征夫背井离乡、辗转远征。以“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狐”死后头朝故土的各有定所、各遂其愿的状态,喻指(反比)征夫对回归家乡的执念,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及有家归不得的无奈与愁苦之情。
    “塞北”、“无人乡”强调其孤寂寥落,“万里余”则突出路途之遥。鸿雁万里远征,与同类结伴而行,相濡以沫,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它们只能服从节令的安排,严冬则南飞而食稻,阳春则北翔而重回,其辛劳困苦不言而喻。“田中有转蓬”四句为第二层次,诗人没有像通常诗歌那样在比兴后立刻引入正题,而是再用一比兴手法,写蓬草随风飘荡,无所归止,也永远无法回归故土。“相当”意为与故根相遇。“鸿雁”与“转蓬”这两个艺术形象极不相同,鸿雁有信,依节侯岁岁而回;转蓬无节,随轻风飘荡不止。但是,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得不转徙千万里之外。诗歌写鸿雁举翅“万里”之外,其空间距离感鲜明突出;转蓬“万岁”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漫长感异常强烈。“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中,以“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狐”死后头朝故土,引出征夫的思乡之情,从而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有家难归的愤慨。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鸿雁”处于荒凉无人的环境中,严冬南飞食稻,阳春则北翔重回的辛劳困苦之景,抒发了作者对东征西战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借“转蓬”随风飘荡、无所归止的景象,抒发了有家不能回的无奈愁苦与心痛。
    “狐死归首丘”引用典故说明动物至死尚且不忘故土,远离家乡的征夫们更不能忘,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有家不能回的无奈与惆怅之情。
    9、 1.    C   
    2.    ①通过写佳人的居无定所、容貌艳丽却不为世俗赏识等遭遇和青春盛颜“难久恃”的悲叹;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③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抱负不得施展的深沉慨叹。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词句的解说。C项,“惊异于美人之美,以致没人敢在她面前放声唱歌”错误。五、六句的意思是:当时的风俗瞧不起美丽的女子,于是没有人为她说媒,这里指推荐介绍。故本题选C项。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容华若桃李”,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杰出;“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二句,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比喻自己怀才不遇;“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二句,说时光流驶,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点睛】
    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10、 1.B
    2.(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直接比喻了对“资才”的思念:文中省掉的两句话:“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含而不露地表达了诗人“求才”之心(对贤才的渴望)。(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原诗描写宾士欢宴的情景,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治地相处并合作的,表达了曹操求才若渴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项,“悲观厌世的一面”错,根据诗歌表达的情感和主旨可知,诗歌中诗人没有表现出悲观厌世的一面。
    故选B。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引用或化用《诗经》中的句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并举两例分析。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本诗中引用或化用《诗经》中的句子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点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一(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一(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四(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四(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野田黄雀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十(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十(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咏竹, 杭州春望, 野老歌, 池口风雨留三日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