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4生物与环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4生物与环境(原卷版).docx
    • 解析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4生物与环境(解析版).docx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4生物与环境01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4生物与环境02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4生物与环境01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4生物与环境02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4生物与环境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4生物与环境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4生物与环境,文件包含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4生物与环境解析版docx、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4生物与环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点梳理

    一、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④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环境(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指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湿度等多种因素。

    三、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生物因素

    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合作、共生等)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种生物的形态结构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可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等。蚯蚓生活在土壤中,既可疏松土壤,又可增加土壤肥力;又如:“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

    生物与环境

    之间的关系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反过来,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生物。

    模拟演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场景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羊群 B.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C.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 D.大兴安岭中的植物

    【答案】B

    【解析】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详解】

    A.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羊群仅仅是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的一部分——消费者,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包含了公园环境及其中所有的生物,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

    C.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仅仅是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缺少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大兴安岭中的植物仅仅是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的一部分——生产者,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古诗词叙述的现象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草盛豆苗稀

    C.雨露滋润禾苗壮 D.霜叶红于二月花

    【答案】B

    【解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

    A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符合题意。

    C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霜叶红于二月花,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影响了枫林叶色的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模拟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造成南橘北枳的现象的生态因素是温度

    B.沙漠中生活的生物很少,主要受水分的影响

    C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生物影响环境的结果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

    A.柑橘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南方与北方环境因素中温度差别较大,而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柑橘是热带水果,它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高适合柑橘生长;而北方温度较低,不适宜柑橘生长,会影响柑橘的色泽、口感品质。因此,南橘北枳,影响此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A正确。

    B.沙漠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B正确。

    C.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错误。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4.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特化为针状,这反映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仙人掌生活的影响(       

    A.温度 B.空气 C.阳光 D.水

    【答案】D

    【解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

    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茎膨大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D

    5.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强调了生态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自然系统。关于上述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A林田湖草代表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

    B.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C.人类的活动会影响不同的生态系统

    D.每种生物都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存在

    【答案】D

    【解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

    A.习总书记提到的山水林田湖草属于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有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不同的生态系统其组成的生物种类和比例是不同的,故A正确。

    B.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故B正确。

    C.现代人口的数量不断增长,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影响很大,人类涉及到的生态系统类型也多种多样,故C正确。

    D.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其中的水、温度等条件差别很大,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并不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存在,D错误。

    故选D

    6.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时,某学生小组的实验结果是光照处鼠妇数量多于黑暗处。对此结果,同学们持怀疑态度,想继续进行探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修改实验数据 B.检查实验装置和实验环境

    C.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D.查阅相关资料并分析原因

    【答案】A

    【解析】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A.科学探究实验时,如果实验结果和实验数据不符,不能修改实验数据,而是应该重新实验,A错误。

    B.进行实验前,要检查实验装置和实验环境,排除无关条件的干扰,B正确。

    C.进行多次重复实验,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C正确。

    D.查阅相关资料并分析原因,有利于更好地分析实验并得出正确的结论,D正确。

    故选A

    7.钛甲科昆虫的幼虫以腐朽的木纤维为食,成虫取食花蜜等汁液,其发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锹甲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B.锹甲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

    C.受精卵是锹甲个体发育的起点

    D.幼虫可看作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答案】B

    【解析】

    1)完全变态发育是指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2)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

    A.锹甲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内部柔软的身体,防止水分的散失,但是外骨骼不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故A正确。

    B.锹甲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故B错误。

    C.受精卵是锹甲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故C正确。

    D.幼虫可看作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D正确。

    故选B

    8.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构成一条食物链

    B.物质循环只与①④有关

    C①②③④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D.生物所需能量最终来自

    【答案】C

    【解析】

    图中:为绿色植物,一般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②③为动物,一般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为细菌、真菌,一般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详解】

    A.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①→②→③→④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A错误。

    B.在生态系统中,植物作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参与了物质循环;②③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作为消费者,促进物质循环;分解者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把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被植物吸收利用,参与物质循环,B错误。

    C.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C正确。

    D.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由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机物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所以生物所需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D错误。

    故选C

    9.下面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作为生产者,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蚯蚓等腐食动物也可发挥分解者的功能,但对物质循环并无促进作用

    C.细菌等作为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

    D.作为消费者的动物,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案】B

    【解析】

    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不会消失。

    【详解】

    A.植物作为生产者,既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又能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所以参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

    B.蚯蚓等腐食动物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属于分解者,把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被植物加以利用,促进物质循环,B错误。

    C.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属于分解者.把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被植物加以利用,促进物质循环,C正确。

    D.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为消费者,促进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B

    10.在一个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青蛙被大量捕杀,能表示蝗虫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首先明确的是任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

    由水稻、蝗虫和青蛙组成的生态系统中,水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蝗虫是以水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是以蝗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水稻蝗虫青蛙。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条食物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青蛙的数量减少,蝗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急剧增加,而蝗虫的数量增加又导致水稻的数量减少,蝗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减少,所以大量捕杀青蛙,蝗虫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再减少,C符合题意。

    故选C

    二、综合题

    11.阅读科普文章,回答问题。

    一种叫做银木果灯草的植物,它结出的种子很有特色﹣﹣一个黑不溜秋的圆球,还散发出一种辛臭刺鼻的气味。这样奇怪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呢?

    银木果灯草属于帚灯草科,该科大部分植物通过蚂蚁传播种子。这些植物种子往往小而光滑,表面附有油质体,能吸引蚂蚁取食,狭长的外形有利于蚂蚁钳运。然而银木果灯草的种子太大,也不含油质体,显然不适合蚂蚁传播。

    为了寻找答案,研究人员在地上留下多颗种子,发现很多小型啮齿类动物如纹鼠来骚扰这些种子,但是并没有把它们吃掉。纹鼠会是种子的传播者吗?研究人员在观测点同时放置当地一种木百合种子(胚乳含蛋白质45%)和银木果灯草种子(胚乳更重,含蛋白质58%),却发现纹鼠只取食木百合的种子,而对银木果灯草种子完全无视。第二次实验,研究人员放了5个完整的银木果灯草种子和5个去掉种皮的银木果灯草种子,结果纹鼠把5个去皮种子全部吃掉了,5个完整的种子则没有被吃。看来,完整的银木果灯草种子有阻止纹鼠取食的作用。而且,这些纹鼠没有分散储藏种子的习惯,一般都是当场吃完,恐怕也不适合成为种子传播者。

    研究人员发现蜣螂(俗称屎壳郎)会滚种子,在66颗被滚走的种子中,有53个被掩埋。这些种子外皮没有破损,也未被产上卵,说明蜣螂在准备用餐或产卵前已发现这是个骗局。为什么蜣螂会被骗?研究发现,银木果灯草种子散发出的气味和当地一种羚羊的粪便气味很像,且种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都和羚羊粪便相似。

    银木果灯草把种子伪装成便便让蜣螂滚走,还有一个巨大获益:在它生长的灌丛区经常会发生火灾,被蜣螂细心埋藏起来的种子能有效抵御火灾,并在灾后萌发新苗。

    1)银木果灯草种子中的_____,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蜣螂帮助银木果灯草传播种子,扩大了其分布范围。银木果灯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

    2)研究者搜集证据,寻找银木果灯草种子的传播者。

    发现蚂蚁不适合传播银木果灯草种子。

    发现银木果灯草种子的_____具有阻止纹鼠取食的作用,排除纹鼠是传播者的可能性。

    找到了银木果灯草种子能吸引蜣螂传播的适应性特征是_____

    3)银木果灯草种子独特的传播方式,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

    当地的纹鼠具有_____的特点,因此即使存在能被纹鼠取食的种子,也不利于种子传播,最终会被淘汰。

    蜣螂传播的银木果灯草种子被埋藏到土壤中,从土壤中获得水分、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并能躲过_____对种子的影响,因而得以更好地生存下来。

    【答案】          生产者     种皮     种子的气味、形状、颜色和大小和羚羊粪便很像     当场吃完种子、不分散储藏     火灾

    【解析】

    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胚是新生植物的幼体。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

    1)在一个完整种子中,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是种子的重要部分,包括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胚根将来发育成根,所以银木果灯草种子中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植物和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银木果灯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2题干中说明,纹鼠吃掉了去掉果皮的种子,不吃没去掉种皮的种子,推断种皮具有阻止纹鼠取食的作用。因此,发现银木果灯草种子的种皮具有阻止纹鼠取食的作用,排除纹鼠是传播者的可能性。

    蜣螂会滚羚羊的粪,而银木果灯草种子的气味和当地一种羚羊的粪便气味很像,且种子的形状、颜色和大小都和羚羊粪便相似,所以找到了银木果灯草种子能吸引蜣螂传播的适应性特征是种子的气味、形状、颜色和大小和羚羊粪便很像。

    3题干中说明,纹鼠没有分散储藏种子的习惯,一般都是当场吃完,也不适合成为种子传播者。

    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分析材料可知,银木果灯草生长的灌丛区经常会发生火灾,被蜣螂细心埋藏起来的种子能有效抵御火灾,并在灾后萌发新苗。因此,蜣螂传播的银木果灯草种子被埋藏到土壤中,从土壤中获得水分、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并能躲过火灾对种子的影响,因而得以更好地生存下来。

    12.海草床生命旺盛,海龟、儒艮和海胆等海洋生物都在这里繁衍生息。下图是海草床生态系统简图。

    1)海草床生态系统由生物与____________共同组成。

    2)在此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海草属于_______者。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请写出一条含有海龟的最长食物链:________。如果海洋中存在某些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在这条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体内的浓度变化呈现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4)海草床如同陆地上的森林,是健康海洋环境的重要标志。海草床的功能有____________。(多选)

    a.固定沙滩、固堤减灾          b.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c.为海洋生物提供食物来

    【答案】     环境(非生物环境)     生产     微生物、螃蟹     海草海胆食肉鱼海龟     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abc

    【解析】

    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详解】

    1)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

    2)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海草属于生产者。分解者是微生物、螃蟹,可以将动植物残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图中的食物链有:海草食草鱼,海草海龟,海草儒艮,海草海胆食肉鱼海龟。含有海龟的最长食物链为:海草海胆食肉鱼海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的越多。

    相关试卷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江苏专用)专题04生物与环境: 这是一份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江苏专用)专题04生物与环境,文件包含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江苏专用专题04生物与环境解析版docx、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江苏专用专题04生物与环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6生物技术: 这是一份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6生物技术,文件包含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6生物技术解析版docx、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6生物技术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5健康地生活: 这是一份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5健康地生活,文件包含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5健康地生活解析版docx、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5健康地生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北京专用)专题14生物与环境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