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01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02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永远同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ㅤㅤ“同一律”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必须保持同一性。具体而言,就是在同一思考、同一表述、同一交谈、同一辩论等思维过程中,一个概念自身必须保持确定的同一内容,不能任意变更。如果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就会犯“混淆概念”的错误;有意识地违反则会犯“偷换概念”的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判断、一个论题,也应当保持同一性,不能中途任意转换、变更。如果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判断和论辩方面的要求,就会犯“转移论题”的错误;有意识地违反则会犯“偷换论题”的错误。
    ㅤㅤ例如:“你们店的大米粥怎么这么稀,还这么贵?”“物以稀为贵嘛。”“物以稀为贵”中的“稀”应指事物存世稀有,“贵”指价值珍贵。而在这组对话中,顾客说的“稀”指粥里的米放得少,“贵”指价格高;店主却“ ”,以“物以稀为贵”搪塞顾客的批评。
    ㅤㅤ又如:“服务员,您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了。”“哦,不要紧,一点儿都不烫。”在这组对话中,顾客提醒服务员注意服务规范和卫生问题,同时表达了不满,而服务员装作浑然不觉,故意将顾客的提醒转移到汤的温度上,以“ ”的方式回避指责。
    ㅤㅤ同一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思维具有确定性,才能正确地反映世界,人们才能进行正常的思想交流。
    (取材于《选择性必修•上册》《形式逻辑》等相关文章)
    材料二
    ㅤㅤ我们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无论是用口头语言还是用书面语言,都应该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要做到这些,就应当遵循基本的思维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又称“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ㅤㅤ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切思想(包括概念和命题)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比如“鲁迅的作品 鲁迅的作品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超出同一思维过程,就不能要求所有思想绝对同一、永远同一。
    ㅤㅤ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相互否定的两个命题,不能同时肯定为真,其中至少有一个为假。例如:“夜晚,整栋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灯火明亮。”在这句话中,“整栋楼漆黑一团”与“一个房间灯火明亮”自相矛盾,两种情况不能同时并存。假如超出同一思维过程,或事物本身存在矛盾着的两方面性质,需要用语言揭示,如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诗人通过作品能自圆其说,这不就算违反矛盾律。
    ㅤㅤ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相互矛盾的两个判断,不能同时否定,必须承认其中一个为真。例如“或者采纳他的建议,或者不采纳他的建议,我都不赞成。”在这句话中,“采纳”和“不采纳”相互矛盾,不能同时否定,“我都不赞成”违反了排中律。
    ㅤㅤ人们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思想必须具有论证性,观点才能立得住。因此,充足理由律要求在任何一个论证过程中,都必须为论断提供充足理由。具体地说,就是理由必须真实,理由与论断之间要有逻辑关系。违反充足理由律,就会犯“虚假理由”以及“推不出”的逻辑错误。例如小说《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在得知祥林嫂的死讯后,竟然高声说:
    ㅤㅤ“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祥林嫂不幸死在年关,鲁四老爷却以“偏偏要在这时候”为理由,推出“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的结论,显然犯了“虚假理由”的错误。
    ㅤㅤ了解基本的思维规律,我们就容易发现日常话语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例1:“为演好课本剧我可以赴汤蹈火,要不是雨下得太大了我就赶去排练了。”例2:“他出生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他此生注定不平凡。”例3:“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不全面的。”以上四例都违反了基本的思维规律。
    (取材于《选择性必修•上册》《逻辑学十五讲》等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填入文中①②两处指出例句违反同一律的原因,都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①偷换概念
    ②偷换概念
    B.①偷换概念
    ②偷换论题
    C.①偷换论题
    ②偷换论题
    D.①偷换论题
    ②偷换概念
    ​​​​​​​
    2.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遵循思维规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遵循思维规律,是人们能够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思想的基本保证。
    B.遵循同一律,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所有思想都需要保持绝对同一。
    C.遵循矛盾律和排中律,可以避免混淆话题,使语言表达更具有论证性。
    D.遵循充足理由律,就要在论证中提供真实且与论断有逻辑关系的理由。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第六段中的例句违反思维规律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例1违反矛盾律,例2违反排中律,例3违反充足理由律。
    B.例1违反排中律,例2违反矛盾律,例3违反充足理由律。
    C.例1违反排中律,例2违反充足理由律,例3违反矛盾律。
    D.例1违反矛盾律,例2违反充足理由律,例3违反排中律。
    4. 材料二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为何违反了思维规律?请参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文段一

    ㅤㅤ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ㅤㅤ……
    ㅤㅤ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ㅤㅤ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ㅤㅤ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文段二
    ​​​​​​​ㅤㅤ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ㅤㅤ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地瘦,身体像弓一样地弯,面色像死人一样地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譬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ㅤㅤ但是带工老板是不怕做噩梦的!
    ㅤㅤ……
    ㅤㅤ“放她?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他随便地说,回转头来对她一瞪:
    ㅤㅤ“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
    ㅤㅤ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做平均,两年来在她身上已经收入了二百三十块了!
    (节选自夏衍《包身工》)

    5. 依据文段一,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作者郑重介绍学生刘和珍时忽然“觉得有些踌躇了”,因为刘和珍是令作者肃然起敬的“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作者既为之骄傲又颇有些惭愧。
    B.作者亲眼目睹了刘和珍与同伴在枪林弹雨中互相救助、殒身不恤的英勇行为,被她们的勇毅深深折服,屡次感叹这几位女子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C.作者认为刘和珍等四十多位青年英勇牺牲,不仅让“苟活者”对未来产生了一丝希望,而且能够激励“真的猛士”更加坚定地去为国家争取光明的未来。
    D.结尾“呜呼,我说不出话”包含着作者太多无法全部用文字表达的情感和思绪,其中既含有对刘和珍之死的深深哀痛,也包含着惋惜、愤怒等多种感情。
    ​​​​​​​
    6. 依据文段二,下列对文中数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福临路的东洋厂从一家纱厂发展为六个纱厂、五个布厂,说明中国纺织业很发达。
    B.“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体现了包身工恶劣的生活条件和超负荷的工作强度。
    C.芦柴棒干满三年仅得二十元,而她两年来二百三十元的工钱全被带工老板剥削了。
    D.数字彰显了资本疯狂的扩张,带工老板残酷的压榨,数字里浸透了包身工的血泪。
    7. 文段二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文段一

    ㅤㅤ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玉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文段二
    ㅤㅤ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ㅤㅤ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形容:身形面容
    B.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温蠖:尘垢
    C.会论虞常
    会论:会面讨论
    D.副有罪,当相坐
    相坐:相连治罪
    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______
    A.被发行吟泽畔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B.是以见放
    何以汝为见
    C.又安能以皓皓之白
    遂自投汨罗以死
    D.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10.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整个世界都是污浊的,为什么不能随波逐流呢
    B.何故怀瑾握瑜
    为什么要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呢
    C.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着苏武,让医生快跑来救人
    D.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卫律又举起剑向苏武比画着要杀他,苏武一动不动
    11. 请将下列文言句子中画线的部分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而能与世推移。
    ②空以身膏草野 ,谁复知之!
    ③ 反欲斗两主, ,观祸败。
    12. 背诵默写,完成问题。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______。”
    ②______,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④______,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______,自然之理也。
    ⑥岂曰无衣?______。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⑦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
    ⑧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⑨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⑩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______,惟有泪千行。
    ⑪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1】章台:秦宫名。【2】案图:察看地图。【3】广成传:宾馆名。【4】缪公:即秦穆公。

    13.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指给……看
    B.大王见臣列观
    列观:一般的宫殿
    C.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辞谢:婉言拒绝
    D.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遵守约定
    14. 为下列语句补充省略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赵王)议不欲予秦璧
    B.传之(于)美人
    C.欲以(璧)击柱
    D.(秦王)卒廷见相如
    15.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秦国贪婪,倚仗它国力强大,想用空头许诺得到和氏璧
    B.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为何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整饰仪式表示敬意呀
    C.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于是派他的随从穿上粗布衣,怀揣和氏璧,从小路逃走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确实担心眼睁睁地看着大王您欺骗我们并且辜负赵王
    16.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蔺相如作为赵国使者,肩负着监督秦国履行承诺,否则就完璧归赵的艰巨使命。
    B.蔺相如郑重献上和氏璧,又得体地要回来,既符合外交礼仪又掌握了外交主动。
    C.蔺相如指出和氏璧是天下共传的珍宝,迫使秦王暂时答应用十五座城邑来交换。
    D.蔺相如暗中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自己则做好向秦王陈辞并慷慨赴死的准备。
    17. 蔺相如为何向秦王提出“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再献上和氏璧的要求?请依据本文内容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大观园里众人结诗社,作诗咏白海棠,宝钗写道:
    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1】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注:【1】白帝: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故常以白帝代指秋天。
    18. 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首联刻画花主亲手浇灌白海棠,因“珍重”而“掩门”不愿将其轻易示人。
    B.颔联描写白海棠洗掉了胭脂色,动人的花影在冰雪覆盖的台阶轻轻地摇曳。
    C.颈联“淡极”“更艳”看似矛盾,实则写出白海棠于淡雅中更显风姿绰约。
    D.颈联以“愁多”的美玉怎能没有斑点,来衬托白海棠的平和淡然洁白无瑕。
    19. 小说中的宝钗对咏物诗有自己的见解,她说:“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宝钗这首诗如何借咏白海棠“寄兴写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问题。
    大地会烧尽吗
    甫跃辉
    ㅤㅤ①抬头看天,天上一棱一棱铺展开鱼鳞状的云,正随了太阳的坠落,无声地变幻着颜色,浅红,绯红,暗红,绛紫……而它俯瞰着的大地呢?所有肆意泼洒的色泽早已收割殆尽,偶然遗落的种子如黄金,也已经被几场风雨消磨得乌暗。
    ㅤㅤ②那年,我家在滚石山脚下种了一亩多油菜。油菜刚钻出土,招展着绿而厚的小手掌,我便时常背了竹篓到田里。杂草隐蔽在油菜底下,丰茂鲜嫩,伸手去薅,断了的草茎散发出青的浓郁气息,汁液沾手上,绿绿的一层。草色日日叠加,即便用肥皂也很难洗净;若手上有冻裂的伤痕,草色注定要越发久长地烙印进皮肤。手中的草握不住了,随手放身后,好一阵子,回头看看,身后的草垒成了一小堆一小堆。估摸着能装满竹篓了,这才直起身子,依次抱起地上的草堆,抱回田头的空竹篓边。那是冬日正午,太阳高悬头顶,影子匍匐在脚底。四面空旷的田地里,绿色一直延续到东边山脚,那便是滚石山。
    ㅤㅤ③油菜一日一日长高,绿色的血液在枝干和叶片间奔突,发出寂静的呼喊。蹲下拔草时,头发不会露出来了;再过些时日,油菜终于开花。黄灿灿的,一整块一整块,如同刚刚用刀齐齐切下的蜜饼,明艳,清亮,香气四溢。
    ㅤㅤ④蜜蜂嗡嗡着,蝴蝶翩跹着,它们自有忙活的事务,并不理会我的存在。我钻在油菜花底下,如大鱼潜入深水,倾听着来自水面的讯息。我知道,就在头顶,阳光底下,无数细弱的生命在辛劳奔波着,一幕幕生命的悲喜剧上演着。油菜花粉扑扑落在头发上脸上,也落在手上,凉冰冰的,透着清香。抬起头看,蝴蝶的翅膀,蜜蜂的翅膀,便在眼帘上投下淡漠的影子。越过它们,再往上看,山影淡淡,白云悠悠,青天汗漫。寂静,温暖,接近于无限透明。这一切是那么地让年幼的我感动。
    ㅤㅤ⑤冬天过去,春天汹汹而至。油菜籽收回家,堆积于幽暗的耳房,油菜秆仍留在田里,日复一日,被太阳收尽了水分。我随父母来到田里时,天色已近黄昏。晚霞映照大地,地上遍布奇异的影子。我们搬了些油菜秆到推车上,决定把剩下的几堆油菜秆烧了,据说这样可以肥田。
    ㅤㅤ⑥是父亲先点燃了第一堆。那让我长大之后常常默想的场景出现了:先是浓黑的烟冒出,再后是牛血似的火苗蹿出,缓缓蚕食,吞噬,蔓延,最后,火光熊熊,黑烟腾腾。从火堆里,我抽了一根燃烧着的油菜秆,跑到这边又跑到那边,点燃了第二堆第三堆。我们守在油菜田的四角,看火越来越炽烈,连成澎湃汹涌的一大片。哔哔剥剥的声响,衬托得黄昏愈发寂静。在不远处,也有别人家点燃了油菜秆;更远处也有。忽然,我为一个大隐患忧惧起来了:如此这般任由大火泛滥,难道大地不会烧尽了吗?
    ㅤㅤ⑦然而,还没得出结论,我又有了新的忧惧——焰火之中,虫蚁纷乱地翻飞,它们的翅膀,很快就要烧尽了,正发出一股股古怪的气味儿。这些微介的生命,是逃不脱这一场大劫难了。它们会呼喊吗?我是听不见的。它们有名姓吗?我是记不住的。但这一幕是那么深切地撼动了一个少年的心。火光照得四围的沟渠、土石、树木和草窠纤毫毕现。滚石山上爷爷的坟头也凸显在这火光里。就连我自己,也异常孤立地凸显于这火光里了。火光里,我站立着,正和爷爷的坟头遥遥相对。
    ㅤㅤ⑧许多年后,读到萨缪尔•贝克特的《终局》,克劳夫声音含糊地说:“我打开了我那单人牢房的门,我走了。我的背驼得这样厉害,我见到的只是自己的脚。要是我睁开眼睛,在我的双腿之间只有一点儿浅灰黑色的灰尘。我对自己说,这大地熄灭了,尽管我从未见到它发过光。”恍若被一束闪电击中了。我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少年来了,暮色沉沉,少年擎着火奔跑,身后是一堆一堆新生的火。终了,他气喘吁吁地站在大火边,大火在他脸上镀上了一层酡红,他兴奋又忧惧,如痴又如醉。那个看似稚嫩的问题再次跳出来:大地会烧尽吗?
    ㅤㅤ⑨反复读了好多遍,我确定,那“单人牢房”是无所不在的。生命、亲朋、语言、生活、记忆、审美、躯体等等,无一不是我们每个人的单人牢房。我们被不知不觉地拘禁住了,找不到也常常忘记了去找那扇门。我们是逃不脱这一间间单人牢房了。于我来说,写作或许是那唯一的希望之门?
    ㅤㅤ⑩又三四年过去了,写出几篇东西,我将其中一些搜罗来,分别归置在“爱”和“死”这两个巨大而恒久的主题底下,完成了一本新的短篇小说集。我没忘记那次阅读,我想,新书名或许正可以叫作“这大地熄灭了”。这大地熄灭了,但我是见过它燃烧的,且相信大地是不会烧尽的,“浅灰黑色的灰尘”,正做了大地的营养。几场雨过后,灰烬融入泥土,土里长满水稻的新苗,水稻成熟、收获,稻草晒干,又会生出新的火苗。
    (对原文有删改)

    2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第②段重在体现农家少年日常田间劳动的繁重和艰辛。
    B.第③段描写油菜的生长开花,体现出大地的生命活力。
    C.第④段描写作者钻在油菜花下的观察和对自然的感受。
    D.第⑥段描写作者在收获后的油菜地烧荒的记忆和体验。
    21. 少年时的作者,在油菜生长以及最后烧荒的过程中,情感发生过哪些变化?
    22. 作者在第⑧段提及小说《终局》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在全文有哪些作用?
    23. 经典小说中的经典形象总能打动人心。请从大卫•科波菲尔、圣地亚哥、玛丝洛娃中选择一个最触动你的人物,结合相关细节描述你对这个人物的印象。要求:形象特点突出,语言简练,有吸引力。不超过150字。
    24. 小区物业呼吁住户不要将生活垃圾存放在楼道。请你围绕“共同营造美好生活环境”这一宗旨,帮助物业写一份倡议书。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有号召力。不超过150字。
    25. 请以“走过”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
    26. 按要求完成作文。
    ㅤㅤ请将题目“      的召唤”补充完整,自选角度,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ㅤㅤ要求:主题明确;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700字。
    答案和解析

    1~4.【答案】【参考答案】B、【参考答案】C、【参考答案】D、【参考答案】①第一个“鲁迅的作品”指鲁迅先生的所有作品;②第二个“鲁迅的作品”指鲁迅先生的一篇作品;③两个“鲁迅的作品”概念不同一,导致最后推出错误结论。
    【解析】1. 【试题分析】B.“‘物以稀为贵’中的‘稀’应指事物存世稀有,‘贵’指价值珍贵。而在这组对话中,顾客说的‘稀’指粥里的米放得少,‘贵’指价格高”“在同一思考、同一表述、同一交谈、同一辩论等思维过程中,一个概念自身必须保持确定的同一内容,不能任意变更。如果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就会犯‘混淆概念’的错误”可知,店员将“稀”“贵”两者的概念和顾客所说的内容不一致,属于偷换概念。“顾客提醒服务员注意服务规范和卫生问题,同时表达了不满,而服务员装作浑然不觉,故意将顾客的提醒转移到汤的温度上”“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判断、一个论题,也应当保持同一性,不能中途任意转换、变更。如果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判断和论辩方面的要求,就会犯‘转移论题’的错误”,服务员将顾客提及的问题转移到汤的温度问题上了,属于偷换论题。


    2. 【试题分析】C.“可以避免混淆话题,使语言表达更具有论证性”错误,原文“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相互否定的两个命题,不能同时肯定为真,其中至少有一个为假”“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相互矛盾的两个判断,不能同时否定,必须承认其中一个为真”,只是说明观点的真伪,不能避免混淆话题。

    3. 【试题分析】D.例1“赴汤蹈火”“要不是雨下得太大了我就赶去排练了”是相互矛盾的,其中两个不可能都是真的,有一个一定是假的,这种说法违反了矛盾律。例2“出生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是自然条件,不能推导出“他此生注定不平凡”,违反了充分理由律。例3“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不全面的”是同时否定的观点,违反了排中律。


    4. 【试题分析】“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切思想(包括概念和命题)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可知,要求一切思想保持同一。审读句子,句子中有相同概念:鲁迅的作品。第一个“鲁迅的作品”说的是鲁迅的所有作品,第二个“鲁迅的作品”说的是《孔乙己》这篇鲁迅的作品,因此,两个的概念不同,最后推论是错误的,违反了同一律。

    5~7.【答案】【参考答案】B、【参考答案】A、【参考答案】①通过列举翔实数据,并以芦柴棒的真人真事为例,说明资本的疯狂扩张和包身工遭受的深重剥削,体现了报告文学讲究客观真实的新闻性。
    ②生动描述包身工的劳累、衰弱、带病工作的状态,记叙带工老板的冷酷言语,饱含作者的同情和控诉,体现了报告文学写人记事讲究文学性。
    ③作者聚焦包身工的遭遇,揭露东洋厂迅速扩张背后对包身工的残酷压榨,化用索洛的话直接表达愤怒,体现了报告文学针砭时弊的政论性。
    【解析】1. 【试题分析】B.“亲眼目睹”错。根据文章内容“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可知,作者没有“亲眼目睹”。


    2. 【试题分析】A.“说明中国纺织业很发达”错误。根据“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可知,东洋厂飞跃地发展说明了帝国主义利用包身工获得了巨额利润,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点明这是帝国主义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的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

    3. 【试题分析】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报告文学简单地说就是运用文学艺术形式真实、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活动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文学轻骑兵”的作用。报告文学兼有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三大重要特征。
    根据“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可知,这一段列举了大量的数字,作者通过东洋厂三十年前后数字的对比,向我们揭示了东洋厂发展之迅速,规模之壮大,而这一切的取得都是建立在压榨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从而向读者揭示出工厂的规模越大压榨就越惨烈的可怕现实。文章以芦柴棒的真人真事为例,说明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准确真实的数字,增加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体现出报告文学新闻性的特点。
    根据“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地瘦,身体像弓一样地弯,面色像死人一样地惨”可知,这段句子整散结合,形式整齐匀称,而有变化之美。并且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
    生动描述包身工的劳累、衰弱、带病工作的状态,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表达了作者对帝国主义剥削中国工人的愤慨,对包身工不幸遭遇的同情。修辞的运用增加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从而使之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政论性可以说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政论性具体表现为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性语言。这种议论,是在形象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在强烈感情支配下的论断。作者聚焦包身工的遭遇,揭露东洋厂迅速扩张背后对包身工的残酷压榨。根据“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可知,作者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化用索洛的话直接表达愤怒,体现了报告文学针砭时弊的政论性。

    8~11.【答案】【参考答案】C、【参考答案】D、【参考答案】C、【参考答案】①不为外物所拘束。
    ②白白地用自己的身体给荒野做养料。
    ③反而想让汉天子和匈奴单于相斗。
    【解析】1. 【试题分析】C.译文:一起来审处虞常。会论:会同论议。


    2. 【试题分析】A.第一个“畔”,旁边;第二个“畔”,通“叛”,背叛。
    B.第一个“见”,表被动,被;第二个“见”,相见。
    C.第一个“以”,介词,让;第二个“以”,相当于“而”,表承接,不译。
    D.两句里“虽”都是连词“即使”。


    3. 【试题分析】C.理解有误,“抱持”解释为“抱着”不对,应理解为“抱住、扶好”;“驰召医”不是“让医生快跑来救人”,应理解为“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正确的译文为: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


    4. 【试题分析】①凝滞:拘束;于:表被动,为……所。译文:不为外物所拘束。
    ②空:白白地;膏:使动用法,使……肥沃。译文:白白地用自己的身体给荒野做养料。
    ③两主:指汉天子和匈奴单于;斗:使动用法,使……相斗。译文:反而想让汉天子和匈奴单于相斗。

    参考译文:
    文段一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体面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明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居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文段二:       单于派卫律召唤苏武来受审讯。苏武对常惠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扶好苏武,派人骑快马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挖一个坑,在坑中点燃微火,然后把苏武脸朝下放在坑上,轻敲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苏武本来已经断了气,这样过了好半天才恢复气息。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抬回营帐。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
           苏武的伤势逐渐好了。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剑斩虞常后,卫律说:“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举剑要击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与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通过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南越王杀汉使者,结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杀汉使者,自己头颅被悬挂在宫殿的北门。朝鲜王杀汉使者,随即被讨平。唯独匈奴未受惩罚。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的灾祸,将从杀死我苏武开始了!”

    12.【答案】【参考答案】(1)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3)焚百家之言
    (4)信而见疑
    (5)逸豫可以亡身
    (6)与子同袍
    (7)落月摇情满江树
    (8)莫使金樽空对月
    (9)沧海月明珠有泪
    (10)相顾无言
    (11)铁马秋风大散关
    【解析】【试题分析】(1)重点字:兽
    (2)重点字:德
    (3)重点字:焚
    (4)重点字:疑
    (5)重点字:豫
    (6)重点字:袍
    (7)重点字:摇
    (8)重点字:樽
    (9)重点字:沧
    (10)重点字:顾
    (11)重点字:散

    13~17.【答案】【参考答案】C、【参考答案】A、【参考答案】D、【参考答案】C、【参考答案】①秦国提出以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事关两国外交理应郑重其事(或赵王斋戒五日并举行隆重仪式派使者奉璧入秦,秦国理应以对等的礼节接待赵国的使者)。
    ②斋戒五日,为蔺相如的随从抄小路将和氏璧安全送回赵国赢得了宝贵时间。
    【解析】1. 【试题分析】秦王怕他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辞谢:道歉,谢罪。


    2. 【试题分析】A.补充省略的成分有误,“议不欲予秦璧”大意是“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宝璧给秦国”,“议”的主语是赵王和群臣。


    3. 【试题分析】D.理解有误,“见欺”理解为“眼睁睁地看着……欺骗”有误,应是“被欺骗”;“而”不是“并且”,应是表顺承。正确的理解为: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


    4. 【试题分析】C.“蔺相如指出和氏璧是天下共传的珍宝,迫使秦王暂时答应用十五座城邑来交换”分析有误,从原文“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遂许斋五日”来看,他指出和氏璧是天下共传的珍宝目的是突出和氏璧的贵重,要让秦王斋戒五日,好拖延时间让随从将和氏璧送回赵国。


    5. 【试题分析】从原文“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来看,当初赵王斋戒五日才送出和氏璧,秦国理应用对等的礼节接待赵国使者,当然秦国提出了以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这是两个大国之间重要的一次外交事件,理应隆重。另外从后文“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来看,他提出秦王应斋戒五日最重要的目的是拖延时间,为自己的随从从小路将和氏璧安全送回赵国赢得了宝贵时间。

    参考译文:
            赵惠文王在位的时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同大将军廉颇以及诸大臣们商量: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如果不给他,又恐怕秦国来攻打。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也未能找到。宦官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相如捧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宝璧传着给妻妾和左右侍从看,左右都高呼万岁。相如看出秦王没有用城邑抵偿赵国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斑点,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他,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说给我们城邑恐怕不可能。’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宝璧给秦国。但是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互相不欺骗,更何况是大国之间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上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取回宝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王怕他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如此,并召来有司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给赵国。
            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根本不可能得到,于是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秦王估量,毕竟不可能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
            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的大典礼,宴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余位君主,从没有一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况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会把璧送来。如今凭着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哪里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是应该被诛杀的,我愿意接受汤镬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从长计议此事!”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苦笑之声。侍从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秦王趁机说:“如今杀了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大礼完后让他回了国。

    18~19.【答案】【参考答案】B、【参考答案】①宝钗以花自喻(或借咏白海棠自写身份,或暗用《庄子》“抱瓮灌畦”的典故);②首联明写花主对白海棠珍重有加,自喻矜持自重(端庄自持)的处世态度;③颔联、颈联描写白海棠洁白无瑕的花容,自喻冰清玉洁的精神追求;④尾联描写白海棠在秋天的夕阳中静美绽放,自喻淡然平和(随分从时、宁静自安)的心性。
    【解析】1. 【试题分析】B.“动人的花影在冰雪覆盖的台阶轻轻地摇曳”分析有误,“冰雪招来露砌魂”是说带露水的台阶旁招来了冰雪般精魂,“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2. 【试题分析】薛宝钗笔下的白海棠是端庄矜持、稳重和平的淑女化身,也是她理想中的自我形象。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中“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描写白海棠洁白无瑕的花容,自喻冰清玉洁的精神追求。
    尾联写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

    译文:
           珍重芬芳的花姿在白天也关上院门,提着水罐亲自浇洒长满青苔的花盆。
          秋阶上有洗去粉红色的淡雅的姿影,带露水的台阶旁招来了冰雪般精魂。
          清淡到极点才显出海棠花格外鲜艳,愁思太多怎能使花朵没有露珠泪痕?
          为报答秋神化育之恩全凭自身纯洁,婷婷玉立默默无语地又到了黄昏。

    赏析: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20~22.【答案】【参考答案】A、【参考答案】①油菜刚钻出土,作者时常去油菜田薅杂草;油菜开花,作者感受花香,观察小生命的奔忙,眺望远山白云,内心充满愉悦和感动。
    ②收过油菜籽,跟父亲一起烧荒,既兴奋又忧惧大地会不会烧尽了。
    ③忧惧那些在火光中翻飞的微介生命是否能够逃脱。、【参考答案】①承接上文,“这大地熄灭了”触发了作者对在油菜田烧荒的回忆以及当时的忧惧——“大地会烧尽吗?”
    ②“我打开了我那单人牢房的门”触发作者的思考,由此感悟到每个人都被现实中各种无形的“单人牢房”拘禁着,而作者的希望之门或许是写作(或启发作者用这段话中的“这大地熄灭了”作为新书的名字,涵盖书中小说的两大主题)。
    ③引出本文主题,“这大地熄灭了”是暂时的,燃烧的灰烬将给大地补充营养,作者确信大地不会烧尽,还会生长出新的生命、新的爱。
    【解析】1. 【试题分析】A.“重在体现农家少年日常田间劳动的繁重和艰辛”错误。根据“油菜刚钻出土,招展着绿而厚的小手掌,我便时常背了竹篓到田里。杂草隐蔽在油菜底下,丰茂鲜嫩,伸手去薅,断了的草茎散发出青的浓郁气息”等句子可知,第②段写了油菜的生长和“我”背竹篓到田里除杂草的过程,重在写“我”从中感受自然的生机和生命的成长。


    2. 【试题分析】根据“油菜刚钻出土,招展着绿而厚的小手掌,我便时常背了竹篓到田里。杂草隐蔽在油菜底下,丰茂鲜嫩,伸手去薅,断了的草茎散发出青的浓郁气息,汁液沾手上,绿绿的一层”可知,油菜刚钻出土,作者时常去油菜田薅杂草;根据“我钻在油菜花底下,如大鱼潜入深水,倾听着来自水面的讯息”“油菜终于开花。黄灿灿的,一整块一整块,如同刚刚用刀齐齐切下的蜜饼,明艳,清亮,香气四溢”“这一切是那么地让年幼的我感动”可知,油菜开花,作者感受花香,观察小生命的奔忙,眺望远山白云,内心充满愉悦和感动。
    根据“我们守在油菜田的四角,看火越来越炽烈,连成澎湃汹涌的一大片。哔哔剥剥的声响,衬托得黄昏愈发寂静。在不远处,也有别人家点燃了油菜秆;更远处也有。忽然,我为一个大隐患忧惧起来了:如此这般任由大火泛滥,难道大地不会烧尽了吗?”可知,收过油菜籽,跟父亲一起烧荒,既兴奋又忧惧大地会不会烧尽了。
    根据“我又有了新的忧惧——焰火之中,虫蚁纷乱地翻飞,它们的翅膀,很快就要烧尽了,正发出一股股古怪的气味儿。这些微介的生命,是逃不脱这一场大劫难了”可知,“我”忧惧那些在火光中翻飞的微介生命是否能够逃脱。


    3. 【试题分析】分析小说《终局》中的一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可以从结构上、内容上入手。
    根据“许多年后,读到萨缪尔•贝克特的《终局》……这大地熄灭了,尽管我从未见到它发过光。恍若被一束闪电击中了。我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少年来了……他兴奋又忧惧……大地会烧尽吗?”可知,从结构上看,这段话承接上文,“这大地熄灭了”触发了作者对在油菜田烧荒的回忆以及当时的忧惧——“大地会烧尽吗?”
    从内容上看,结合后文“反复读了好多遍,我确定,那‘单人牢房’是无所不在的”“我们被不知不觉地拘禁住了,找不到也常常忘记了去找那扇门。我们是逃不脱这一间间单人牢房了。于我来说,写作或许是那唯一的希望之门?”可知,克劳夫所说的“我打开了我那单人牢房的门”触发作者的思考,由此感悟到每个人都被现实中各种无形的“单人牢房”拘禁着,而作者的希望之门或许是写作。再结合后文“我没忘记那次阅读,我想,新书名或许正可以叫作“‘这大地熄灭了’”可知,克劳夫所说的话,启发了作者,他用这段话中的“这大地熄灭了”作为新书的名字,涵盖书中小说的两大主题。
    根据“这大地熄灭了,但我是见过它燃烧的,且相信大地是不会烧尽的,‘浅灰黑色的灰尘’,正做了大地的营养。几场雨过后,灰烬融入泥土,土里长满水稻的新苗,水稻成熟、收获,稻草晒干,又会生出新的火苗”可知,引出下文,写出本文主题,“这大地熄灭了”是暂时的,燃烧的灰烬将给大地补充营养,作者确信大地不会烧尽,还会生长出新的生命、新的爱。

    23.【答案】【参考答案】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圣地亚哥是坚强的,不能被打败的。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微写作能力。微写作题型分为抒情类、描写类、观点类和想象类。解答此类题,考生一要全面审清题意,把握材料表层义和“题外话”,立意又准又高;二内容上要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点面详略得当,杜绝废话;三要注意题材特征:描写要精彩传神、说明要清晰有条理;议论要有理有据;构思要结构完整。写作时,微写作一定要突出“我”的感受和思考。题目要求“从大卫•科波菲尔、圣地亚哥、玛丝洛娃中选择一个最触动你的人物,结合相关细节描述你对这个人物的印象。要求:形象特点突出,语言简练,有吸引力。不超过150字”.写作时要抓住人物特点,结合相关细节描述你对这个人物的印象。
    “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
    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
    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
    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
    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24.【答案】【参考答案】首先倡议书的格式不能错误,倡议书属于书信体的一种,格式同书信。其次倡议书的内容和主题,题干已经限定“呼吁住户不要将生活垃圾存放在楼道。围绕‘共同营造美好生活环境’这一宗旨”。第三语言要简明,条理清晰,由号召力,不超过150字。(例文见下)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要读懂题干设置的文体、内容或主题、修辞、字数等要求,合理拟写。
    微写作的评价标准:
    1.思维敏捷,思路清晰,有新意。
    2.语言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3.针对的具体情境符合写作要求。
    4.鼓励写作风格多样化、个性化。

    25.【答案】【参考答案】
    走过
           年轮带我们走过一趟趟时光的列车,带我们越过一座座巍峨的高山,穿过一条条险峻的河流,踏过一片片绿茵的草地,走过童年,青春,老年,直到从这个世界里消逝。我走过阳光,走过闪电雷鸣,最后却都成了记忆。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微写作能力。微写作题型分为抒情类、描写类、观点类和想象类。解答此类题,考生一要全面审清题意,把握材料表层义和“题外话”,立意又准又高;二内容上要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点面详略得当,杜绝废话;三要注意题材特征:描写要精彩传神、说明要清晰有条理;议论要有理有据;构思要结构完整。写作时,微写作一定要突出“我”的感受和思考。题目要求以“走过”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
    “三步走”写好微作文:
    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
    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
    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
    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
    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
    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26.【答案】【参考答案】
    “柳暗花明”的召唤
      乌云遮不住太阳的光辉,荆棘挡不住勇敢者的脚步。
    ——题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宋代大诗人陆游的诗句。吟诵着这富有哲理的诗句,你的心头会荡起清爽的夏风,将丝丝阴云一一驱散,即使遭遇逆境、磨难,也将永远坚强而乐观。
    “山重水复疑无路”,山水回环,脚步回环。人生在世,大凡谁都会遭逢逆境,但山重水复的迷失,动摇不了开拓者坚定的信念。我们相信,“移步换形”之后,一定会有“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观。
    “山重水复”是上帝赐给人类的考验,而“柳暗花明”则是上帝赋予人类睿智豁达的人生召唤。
      人在旅途,“柳暗花明”的召唤,会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温馨。罗映珍,一个普通警察的妻子,当得知她的丈夫与歹徒搏斗负重伤而住进医院时,当医生告诉她,她的丈夫将不可能从昏迷中醒来而成为植物人时,她简直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人生绝境了。然而,罗映珍的精神支柱并没有垮掉,她的耳畔响起了“柳暗花明”的人生召唤,她以爱心、忍耐和温柔,呵护体贴丈夫,终于使丈夫奇迹般地醒来。这是大爱真情的奇迹,更是“柳暗花明”人生召唤的奇迹。
    “柳暗花明”的召唤会给人以顽强的意志和力量。回首2008年,当地动山摇之时,当房倒屋塌之际,失去了家园和亲人的四川人民在流血、在哭泣,但四川人民并没有悲观丧气,没有慨叹“天将亡我也”,“柳暗花明”的哲理召唤,使他们在全国人民的关怀和支持下,奋力拼搏,抗震救灾。于是,四川人民的脸上又写满了阳光,四川大地又写满了世人瞩目的“万象更新”。
    “柳暗花明”的召唤会带给人们成材成功的累累硕果。史铁生——当代杰出的文学家,曾遭遇双腿残疾的人生厄运,但母亲的安慰,地坛的启示,“柳暗花明”的哲理召唤,终于使他走出“山重水复”的迷惘,开拓出一片新天地;贝多芬——天才的音乐家,曾双耳失聪,但“柳暗花明”的召唤,吹干了他眼角的泪痕,吹醒了他奋斗勃发的信念,使贝多芬的人生之树结出了《命运交响曲》的音乐硕果,而光耀千秋。
    “山重水复”,是上帝赐给你的金色考验;“柳暗花明”,则是上帝睿智的人生召唤。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静静地聆听,默默地铭记,这是最宝贵的人生召唤!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半命题材料作文题。题干给了一半的题目“       的召唤”,那么在写作时,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人在召唤,也可以是时代在召唤。写作时要注意明确文体要求。
    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写出文章的“波澜”;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语言上,要准确通顺,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

    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里下河腹地独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北京市平谷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北京市平谷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6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2-2023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