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01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02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题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顾”字的本义是“回头看”来说,与“望”字相比,它们的视线方向一个是向前,一个是向后。同时,“回头看”有时候也包含着一种留恋的感觉。
    “望”字所表示的视线方向多是向前,“望”眼前的事物;“顾”所表示的视线方向多是向后,“顾”身后的场景。
    曹植的《白马篇》中有:“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其中“左顾凌鲜卑”译为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正因为"顾"有一个回头的含义,才能翻译成回师。李延年的《李廷年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里的“顾”字写出了见到倾国倾城的美貌女子忍不住一顾再顾,不住回头看的情态。“顾”字单用时便可以表示一个回头的方向,但“望”字往往需要借助与“回”连用才可以达到这种感觉,如在寇准的《春日登楼怀旧》“高楼聊引望,奋奋一川平”一句中,我们绝不会认为诗人是在高楼上回头望川;但在柱铁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句中,我们便知道诗中所表是站在长安回首远望锦绣骊山。
    “望”字多表示向远处看,或是站在高处遥望远方;“顾”字多表示视线落在近处。
    “望”字给人向远处看、登高望远的感觉,如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词人站在高高的楼台上,极目远望,直望到路与地平线的交界消失在天际。王昌龄《九江口作》中的"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桶巨源《寄江州白司马》中的"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韦庄《绥州作》中的"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等这些诗句都给人望向远方之感。
    而在北宋韦骧《多景楼》中的“江山远顾穷千里,风月平分入两州”,明人李攀龙《公燕诗九首·其五》中的"登台远顾望,高下见原畴",其中"顾"字只有依附于"远"字这类形容词或与"望"连用才能表示出向远处看的感觉,单单一个“顾”字是无法达到这种效果的。
    “望”字多给人平视远方或是抬头仰望的视角;“顾”字多是一种平视或略微低头俯视的视角,而极少表示仰视的视角。
    “望”字给人抬头仰望的感觉,如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诗人抬起头来仰望夜空中高悬的明月。又如,岳飞《满江红》中“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仿佛看到了岳飞心痛山河破碎,仰头望天发出悲愤长啸的画面。却少有"抬顾""举顾"之类用"顾"表仰望的用法。
    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二首其一》中的“仁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中的“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等表示诗人看自己的影子往往使用“顾影”二字,表示一个低头的俯视视角,同时有一丝因愁情而垂头的郁郁之感,却没有"望影"一说,因为影子就在自己脚下。
    清人沈德潜的《说诗畔语笺注》有载:“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归根到底是“意”的传达,是一种让人咀嚼诗词时品味到的氛围感,是我们中华文学美学观念中那种传神的感觉。通过比较"望"与"顾"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角感和空间感,我们可以认识到,哪怕是意思极为相近的两个字,在诗词中也传递着细微不同的神韵。在鉴赏中华古典诗词时,我们要善于发现是什么带给我们独特的感受,细细体味诗词中的事外远致,言外之意。
    (摘编自张文璐《浅论"望"与"顾"在古典诗词中的视角与空间感》)
    材料二: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作炼字。古人创作诗歌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或者说使刻画的意象更准确生动,使描摹的意境更富有韵味,使表达的情感更真切感人。
    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注动词。因为动词富有动态,生动形象,能够写活画面,让意境特点更加鲜明,传递感情。它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强调过程及变化。
    二要关注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形容词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它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侧重对象的静态。
    三、要关注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
    要强调说明的是,炼字也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因此,有字无句或无篇,是不足取的。只有篇中炼句,句中炼字,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是炼意,只有切合题旨,适合情境,做到语意两工,这样炼出来的字才能真正精光四射。(摘编自林能监《一字一词总关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望"的视线方向多是向前,看眼前的事物;"顾"的视线方向多是向后,看身后的场景。
    B.单用“顾”字便可以表示一个回头的方向,“望”可以借助与“回”连用达到这种感觉。
    C.《公燕诗九首·其五》中"登台远顾望"一句,"顾"字依附"远"字表示出向远处看的感觉。
    D.古诗词中的字句都具有美的价值,往往一词一句就能准确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寇准的“高楼聊引望”一句中“望”,与杜牧的“长安回望绣成堆”一句中“望”的含义有所不同。
    B.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中“望尽天涯路”的“望”,带给人向远处看、登高望远的感觉。
    C.“望”与“顾”的视角完全不同,“望”字给人抬头仰望的感觉,如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
    D.因为动词具有动态性、形象性,能够写活画面、传递感情等,所以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动词。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姚鼐《登泰山记》中"阳谷皆人汶,阴谷皆人济"的两个"皆"字,顿挫有力,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
    B.贾岛《送邹明府游灵武》中“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一句,“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
    C.杨万里《最爱东山晴后雪》中“软红光里涌银山”一句,“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
    D.范成大《早发竹下》中“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两句,用“轻轻薄薄”“重重叠叠”这八个叠音字来形容薄雾、迭山,具有音乐美。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点。(4分)
    答: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下列两首诗中的重点字词。(4分)
    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兄弟笑相顾,醉貌红怡怡。"
    答: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永不消散的乡愁
    黄怡琳
    乡愁是无法被摧毁的,也不应该被摧毁,因为它的存在代表着我们的灵魂有归处。即使那归处是水中月、镜中花,是可望而不可即、随时变化甚至同时存在多处的。
    曾几何时,我时常思考,乡愁是否是有所寄托的、有形的物象呢?它是否能被摧毁?那时的我,每当因接触到与老家有关的一切而惆怅时,就会思考起这个问题。
    六岁那年,我离开高州的奶奶家,去到佛山的爸妈身边。那时的我,对于高州,只有口音的嫌恶。小学是普通话教学,但是孩子们日常交流时常使用粤语,高州与佛山相距较远,两者的粤语口音不一样。幼小的我在听力上感觉不到,但土生土长的小伙伴们对我的口音是敏感的,他们轻易就能感受到,那也许细微但对他们来说却是巨大的差异,然后开口嘲笑我。骤然来到陌生的环境,白天里想融入学校环境的我常常不敢开口,最后只能用普通话回应他人的粤语对话,仿佛这样就能减少那种自认为是乡巴佬的自卑感。那时的我,唯一能接近乡愁的感情,大概就是晚上睡觉时对于声音环境的陌生罢了。我常常会因为开窗听不见熟悉的虫鸣而难以入睡,半夜惊醒后,也会在夜视中摸黑上厕所,而想念老家那静悄悄照明的月光。哪怕刚从梦境中苏醒,我也不会茫然,能清楚地意识到,这里不是我熟悉的归处。
    后来,过了几年,我春节回家,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人、事、物,所见所闻所想,都是熟悉的一切。我被浓浓的乡音包围着,就仿佛在被安心包裹着,喧闹的鞭炮声也因久违的熟悉而多了一份亲切,餐桌上独有样式的艳,吃一口,尽是故乡的味道。我回到了儿时起最熟悉的一切,并感到如鱼得水。但有一些还是改变了,其实不用"少小离家老大回",也不用"鬓毛衰",我的乡音早已改变了。村里没有见过我的小孩儿,好奇地问我为何姓氏跟他们相同,但口音听着却像外地人。那一瞬间的我,仿佛在被两个空间的人都无意识地识别出并排斥了,而我的归处却不知道在哪里。于是,明明处在家乡,明明随眼所见都是熟悉的一切,却仍旧有一种无以名状的情感使我惘怅,使我对我的归处茫然。
    再后来,我又远离了佛山,在广州求学。都说广佛同城,广佛线地铁的存在也证明了两者之间地理位置之近,更何况我一直想去广州上学,按理说,我应该兴高采烈,过得风生水起。但不知是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在很多个或众人喧闹或独处安静的夜晚,我也似乎懂得了纳兰性德词里的意味:"后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我会不自觉地由身边看似无关的事物联想到佛山的一切,以及老家那有虫声相伴的月夜。
    但也不是所有引发联想的事物都毫无关联。班内同学自我介绍时,我全程神游,只记住了一些好看辨识度高的女同学和班内少有的几个男同学的大致模样。军训期间中秋举办晚会,以班级为单位聚集,我们在宿舍楼下集合,等待大队伍去操场观看精心准备的节目。我百无聊赖地站在班级队伍末尾,望着黑幽幽的草丛发呆,直到被身后那悄声却仍旧能被我精确识别且捕捉到的乡音拉回到现实。听到熟悉乡音的感觉,就好像短暂上岸的鱼又回到了令它安心的水里,尽管也因回想起家乡而惆怅,但又好像因为知道有归处而欣慰。大抵是被我无意识看了许久不好意思,那位同班同学结束手机通话后又腼腆地和我打了招呼:“你好呀,班内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就发现了,班内只有我俩都是高州人呢。”不知为何,我感觉心好像因为暂时找到了停靠的港湾而变得沉稳,回了句:“真好呀,能在广州这里碰见老乡。”然后我们又相视一笑,一起跟随队伍观看中秋晚会。那一晚的月亮,又大又圆,毕竟,它也是高州那一轮静悄悄的月。
    人是极难永远都不离开家乡的,乡愁似乎也是难以避免的。说要摧毁乡愁,使乡愁消散,是痴心妄想的。乡愁永不会消散,也不应该被摧毁,因为乡愁非“愁”,它意味着一个人灵魂旅程的过去,意味着灵魂有归处,尽管那归处可能随时变化甚至同时有多处。于我而言,乡愁,也一直在给予远方的我以力量,成为我感悟文学作品之美的养料,让我获得慰藉。
    席墓蓉写独属于她自身的《乡愁》时,就写出了不同时期对乡愁的认识与那复杂难以表味的情感。全诗短小精巧,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写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第三节写乡愁的永恒,写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全诗意境深幽,比喻新异,语言贴切自然、朴素优美。
    乡愁也可以蕴涵更多的含义,即成为有关母亲、故乡的综合性的情感,乡愁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变迁与人事变化,想必其中情感的浓淡也一定有所变化。但是,母亲、故乡,永远是一种不可割舍的关系。
    乡愁永不消散,也不应该被摧毁,乡愁非愁,它承载了一个人的起点,传承了家族的特质,又将这些美好转化为人前进的动力。它的存在,能给予游子以力量,感觉心有归处,有所期盼,永不迷失家的方向,让一颗远在异乡的心灵在文学作品里获得共鸣。幸而有乡愁,离家远行的人才不至于迷失方向。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嫌恶高州口音,是因为当"我"来到佛山时,高州口音成为了小伙伴们嘲笑"我"、排挤"我"的理由。
    B."我被浓浓的乡音包围着,就仿佛在被安心包裹着"化无形为有形,让读者感受到"我"此时内心的安宁与满足。
    C.在广州求学时,"我"遇到了一位同样来自高州的老乡,这让"我"的内心感到沉稳,"我们"一起观看中秋晚会。
    D.“那一晚的月亮,又大又圆,毕竟,它也是高州那一轮静悄悄的月”,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7.关于对文中的乡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离开家乡的人似乎无法避免地会产生乡愁,且乡愁具有永恒性。
    B.乡愁非“愁”,它意味着一个人灵魂有归处,即一个人的出生地。
    C.乡愁会随着时代变迁与人事变化而有所变化,但也有不变的地方。
    D.乡愁承载了一个人的起点,传承了家族的特质,给人前进的动力。
    8.文章多处引用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文章多处写到乡愁“永不消散”,是无法“被摧毁”的,其内涵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超 然 台 记
    苏 轼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子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掾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子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而因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赦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①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围而赋之且多甚台曰超然以见于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①瀹(yuè):这里指煮的意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日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B.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C.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D.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桑麻,文中指桑树和麻一类的植物,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不同。
    B.“日以反黑”中的“反”是返回的意思,与韩愈《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反”含义相同。
    C.穆陵,指穆陵关,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马站镇境内,古齐国所建长城最重要的关隘。D.桓,齐桓公的谥号。谥号是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认为哪里都可以找到快乐。任何事物只要值得观赏,就都能够使人得到快乐,不必是奇异瑰丽的东西。
    B.求取祸患而躲避幸福并不是人之常情。有些人心灵受到蒙蔽,只在外物之内活动,而不到外物之外去求取。
    C.由于坐车骑马的辛苦、栖身于粗木建造的陋室等,苏轼从钱塘调任密州知府后,其内心其实并没有一点快乐。
    D.苏轼时常和友人一起登台,放眼远眺,毫无拘束地开怀抒情言志。马耳山、常山在云雾中忽隐忽现,若近若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
    译文:
    (2)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译文:
    14.文章写出了哪些“乐”?请简要概括。(3分)
    答: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辛弃疾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辇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柿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①。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注】①叶丞相:即叶衡,字梦,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曾向朝廷力荐辛弃疾。②组练:“组甲被练”的简称,代指身着衣甲的军士。③诮惯得:犹言“习以为常”。诮:简直,完全。④“属(zhǔ)镂(lòu)"句:意谓伍子胥忠而遭祸,千古为之怨愤。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写面对骇人的潮水,江上吴儿已经司空见惯,不把它当回事儿了。
    B."看红筛惊飞,跳鱼直上,感踏浪花舞"运用比喻,写"弄潮儿"像鱼儿般在汹涌波涛中跳跃出没。
    C.“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意为那滔滔的潮水尽力流泻并不懂得什么事,它依旧像白马驾着素车向东方奔去。
    D.“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何弄烟雨”说的是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建议亡国以后的事,直接抒发词人的忧国之情。
    16.赏析开篇四句的表达效果。(6分)
    答: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周瑜的指挥若定和运筹帷幄。
    (2)《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正面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 ”。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近年来,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托"净网"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对“网络水军”相关违法犯罪依法开展侦查打击,近3年侦办相关案件600余起,抓获嫌疑人4000余名。可以说,专项行动_①_,"网络水军"犯罪生存空间被全面挤压,有力震慑了相关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净化了网络环境。
    但是也要看到,受"流量经济""粉丝经济"的影响,"网络水军"犹如网络空间的牛皮癣,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并且呈现出组织化、层级化的特征,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种种网络乱象,轻则损害他人权利,重则影响公众的判断,影响社会公平,更有甚者可能要挟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因此,打击整治"网络水军”其重要意义 ② 。
    让“网络水军”无处遁形,③ ,有关部门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方面平台是第一责任主体,也是最重要责任主体,必须立起"防火墙",不被唯流量、唯粉丝论等错误倾向蒙蔽,当好"把关人",压实主体责任。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广大同民要提高网络道德修养,在通过网络途径理性表达自己合法合规合理诉求时,谨防被"网络水军"利用,成为他们引流的工具、蹭取热点的佐料。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①_ ② ③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20.简述三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4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民国和民国以前的文人,写信是用"笺"的。纸质精美、尺幅较小的纸才称作笺。_① ,精美却真精美,纸质洁白、匀薄、细腻、柔滑,上印有诗词、书法、绘画、篆刻等不一而足,别有国画的韵味。
    笺纸,②_。故也俗称“红八行”,封套则以白绵或宣纸糊成长方形,名址皆由右至左竖写。《后汉书》:"窦融玄孙章,与马融、崔瑗同好。融与章书,书唯一纸,纸八行。"
    这笺纸,大抵随文人雅士间鱼雁往来、诗作唱和应运而生。古人看重自己的字,③_。据称汉代蔡邕非纨素不肯下笔,北宋更有“择纸而书”之说。诗歌酬酢、鸿雁传书,精美的笺纸,既能抒情写志,又能悦人耳目,岂不锦上添花?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6分)
    答:① ② ③
    22.下列选项中,和文中"锦上添花"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D.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清代书法家周星莲说,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学习书法,不能只是学字法、笔法、墨法,还要学章法。
    意前笔后是书法章法的第一准则。书法作品不能随便涂改,因此在开始之前一定要做一下规划,意前笔后者胜,意后笔前者败。行气贯通是书法创作中的一大难点,要想行气贯通,首先要对作品的内容非常熟识,否则写起来会非常的卡顿,就谈不上行气贯通了。浑然一体是书法作品的另一个基本准则,书法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艺术,当你下笔有由,不畏手畏脚时,才有可能做到浑然一体。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期末语文答案
    1.D(“古诗词中的字句都具有美的价值”曲解文意,原文表述是“炼字也必须以炼意为前提才具有美的价值”。)
    2.C(“‘望’与‘顾’的视角完全不同”错误,根据原文“‘顾’字多是一种平视或略微低头俯视的视角,而极少表示仰视的视角",可知"顾"在一定情况下也可表示仰视的视角,与"望"的视角不是完全不同。)
    3.A材料二主要谈论的是古代诗词的炼字,A项是文章,并非诗词。且“皆”是一个文言副词,也没有“顿挫有力”的效果。
    4.①总体上采用“分-总”的论证结构:先逐层论述“望”与“顾”在古典诗词中的视角与空间感,最后总结“望”与“顾”传递着细微不同的神韵,鉴赏诗词时应细细体味。②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列举大量诗词来阐述观点;对比论证,将“望”与“顾”进行对比,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二者的细微差别。(每点2分,意对即可)
    5.①刘苷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江汉遥相望”一句中的“相望”,指的是江汉这种庞大而又相距甚远的自然景物的对望,这里的“望”字表示向远处看;②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兄弟笑相顾”一句中的“相顾”,表现的是一种近距离的对视,这里的“顾”字表示视线落在近处;③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阳城驿》“醉貌红怡怡”一句中的“恰恰”是特殊词,运用叠字写醉后兄弟之间喜悦和乐的样子。(每点1分,答满三点得4分,意对即可)
    6.A("排挤'我'"无中生有。)
    7.B(“它意味着一个人灵魂有归处,即一个人的出生地”错误,根据原文“尽管那归处可能随时变化甚至同时有多处”可知,灵魂的归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出生地。)
    8.①引用“少小离家老大回”和“鬓毛衰”与“我的乡音早已改变了”作对比,潜移默化中“我”的口音听着像外地人,体现此时“我”内心的惆怅和对归处的茫然;②引用“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来说明“我”去广州求学时的矛盾心情,实现求学梦想“我”应该高兴,但联想到佛山时又感到一种乡愁;③引用席慕蓉的《乡愁》与“我”理解的乡愁作类比,丰富了乡愁的内涵,增添了文章的文学性。(每点2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①开头部分是从乡愁的特点来说明乡愁的无法被摧毁,乡愁是无形的、随时变化的甚至同时存在多处的;②第二处是从乡愁对个体的影响和意义来说明乡愁的无法被摧毁,乡愁给予“我”力量,让我感悟到文学作品之美;③最后一处是从乡愁对家族、对群体的作用来说明乡愁的无法被摧毁,乡愁给游子力量,感觉心有归处,让离家远行的人不迷失方向。(每点2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10.D(原文标点为: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11.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反”是反而的意思,与“日以反黑”中的“反”含义不同。)
    12. C(“其内心其实并没有一点快乐”理解有误,原文是在他人看来苏轼并不快乐,但后来苏轼也有了令自己感到快乐的事。)
    13.(1)人的欲望没有止境,但能够满足我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对美好、丑恶的辨别常在心中斗争,而应放弃的和应争取的可供选择的东西又交替出现在眼前。(“所欲”“足”“战于中”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刚到的时候,庄稼连年歉收,盗贼遍地,诉讼案件充满公堂,连厨房里也是空荡荡的,每天只吃些枸杞、菊花之类的野菜。(“比”“索然”“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4.①民风淳朴,与民同乐之乐;②闲适生活之乐;③与友交游之乐。(每点1分,意对即可;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任何事物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只要值得观赏,就都能够使人得到快乐,不必是奇异瑰丽的东西。食酒糟饮淡酒,都可以使人醉倒;瓜果蔬菜野草树皮,也都可以充饥果腹。以此类推,我到哪里会找不到快乐呢?
    那些为了求幸福而躲避祸患的人,认为幸福令人高兴而祸患使人悲哀。人的欲望没有止境,但能够满足我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对美好、丑恶的辨别常在心中斗争,而应放弃的和应争取的可供选择的东西又交替出现在眼前,那么可以快乐的就很少,令人悲哀的事却常常很多。这倒可以叫作求取祸患而舍弃幸福。但求取祸患而躲避幸福,哪里是人之常情呢?这是外物遮蔽了心灵的缘故。那些人只在外物之内活动,而不到外物之外去求取。外物本身并没有大小之别,从它的内部来看,就会觉得没有不高大的。那些挟持着高大之势向下俯视我们的外物,就使我们常常头晕目眩犹豫反复,好像从缝隙中观看别人争斗,又怎能明白胜负在哪一方呢?所以美好与邪恶就交错产生,忧愁和喜乐夹杂出现,那可不是极大的悲哀吗?
    我从钱塘调任密州知府后,失去了江河乘船的安逸,而承受坐车骑马的辛苦;离开雕墙画栋华丽的住宅,而栖身于粗木建造的陋室;离开赏心悦目的湖光山色,而奔走在种植桑麻的荒郊僻野。刚到的时候,庄稼连年歉收,盗贼遍地,诉讼案件充满公堂,连厨房里也是空荡荡的,每天只吃些构杞、菊花之类的野菜。人们自然会疑虑我不会有什么快乐了。在这里住了一年,我的面容却丰腴起来,白头发也日渐变黑。我已经很喜欢这里民风的淳朴了,这里的官属和百姓,也都习惯于我的笨拙了。于是我便整修园林菜圃,清扫庭舍屋宇,砍伐安丘、高密山上的树木,用来修补破损之处,做暂时修治的打算。在园子的北边,原来靠城墙建造的高台已经破旧了,就略加修理,使它面貌一新。我时常和友人一起登台,放眼远眺,毫无拘束地开怀抒情言志。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山、常山在云雾中忽隐忽现,若近若远,这里也许隐居着君子吧?而在高台东面,有庐山,那是秦朝博士卢敖逃匿隐藏的地方。向西眺望穆陵关,隐隐约约像座城郭,当年姜太公、齐桓公留下的赫赫功业,在这里还保存着遗迹。向北俯瞰潍水,不由感慨万千,大为叹息,追思淮阴侯韩信当年巨大的战功,哀叹他没有得到善终。台子既高耸又稳固,既深广又很明亮,冬暖夏凉,无论雨洒雪飘的清晨,还是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来这里的,客人也没有不跟着我一起来的。平时,我们摘采园里的蔬菜,捕捞池中的鲜鱼,拿出自己酿造的米酒,煮熟刚脱粒的小米,以此作为食品,大家边品尝边赞叹道:“多快乐啊,像这样自由自在地游玩!”
    在这时,我的弟弟子由恰巧在济南为官,听到这件事便作了一篇赋,并且命名此台为“超然”。用以表示我无论到哪里都不会不快乐,这是由于我能超脱于事物之外吧。
    15.D("直接抒发"错误,应是间接抒情。)
    16.①运用视听结合:半空鸥鹭飞来是视觉所见,眼前汹涌翻滚的潮水,伴随着波涛声,滚滚而来;②运用比喻:将浪潮拍岸比作是身披衣甲的士兵在鏖战,突显潮水铺天盖地的气势;③运用夸张潮水之声就像是擂动战鼓般地动山摇,表现钱塘江秋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每点2分,意对即可)
    17.(1)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2)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3)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得分)
    18.示例:①卓有成效 ②不言而喻 ③任重道远(每空1分,意对即可)
    19.种种网络乱象,轻则影响公众的判断,重则损害他人权利,影响社会公平,更有甚者可能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原文主要有两处语病,一是逻辑不当,将“影响公众的判断”和“损害他人权利”互换位置;二是搭配不当,可将“要挟”改为"危害"。每处修改2分,意对即可)
    20.虽然网安部门针对“网络水军”采取的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新的问题和情况还在不断出现,需要有关部门和网民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维护网络环境。(4分,酌情给分)
    21.①尺幅不大 ②一般每页八行 ③用纸颇为讲究(每空2分,意对即可)
    22.B(B项是比拟,其他三项和原文都是比喻。)
    23.【写作指导】由书法要有章法,我们可以联想到学习、生活、做人等都要有章法。“意前笔后”是说要有所准备;“行气贯通"意为做事或学习必须打好基础,掌握必备的知识;"浑然一体"即在熟练的基础上有变化或创新。考生可选取其中一个或多个进行思考和立意。
    【参考立意】①三思而后行,美好人生需提前做好准备;②精巧诞生于熟练……
    相关试卷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4页。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