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01 生物与环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01 生物与环境(原卷版).doc
    • 解析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01 生物与环境(解析版).doc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01 生物与环境01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01 生物与环境02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01 生物与环境03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01 生物与环境01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01 生物与环境02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01 生物与环境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01 生物与环境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01 生物与环境,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考点01生物与环境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考点01生物与环境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1 生物与环境
    考点精讲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①生物适应环境 干旱地区植物的针状叶。   
    ②生物影响环境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③环境影响生物 贫瘠土地上大花生长出小花生。
    3.生态因素区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生物因素指生物彼此之间的关系
    4.“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光对生物的影响;“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因素对非生物环境影响。
    (二)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其中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养活生物;稳定大气成分,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能够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帮助传播花粉、种子,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各种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有机物成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所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3.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起点是绿色植物,单方向流动,且在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10%-20%传给下一环节,形成金字塔,这属于能量流动的特点。物质在生物界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是物质循环的特点。
    4.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要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5.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外来物种入侵。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真题解析
    1.2021年2月,科学家宣称在马达加斯加北部的雨林中发现了新物种变色龙,将其命名为“纳米变色龙”,它的身体仅有葵花籽大小,可能是全球最小的爬行动物。变色龙的体色能够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变化,这体现了(       )
    A. 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适应生物 D.环境影响生物

    【答案】 B
    【分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详解】
    变色龙的擅变体色,即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目的是为了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故选B。
    2.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条食物链
    C.一个树林中的所有生物可以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多向流动

    【答案】 A
    【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生存的家园,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可以构成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螳螂以蝉为食,黄雀又捕食螳螂,它们之间有吃与被吃的关系,但没有生产者,不能构成食物链,B错误。
    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一个树林中的所有的生物只包括生物成分,没有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C错误。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不往返循环,D错误。
    故选A。

    3.细菌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类关系密切:
    (1)与植物细胞相比,大多数的细菌不含___________,所以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
    (2)与青霉菌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___________,这样的生物称为___________。
    (3)细菌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生殖,当细胞壁增厚时,细菌能够形成休眠体___________,以抵抗不良环境。

    【答案】 叶绿体     分解者     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生物     分裂     芽孢
    【分析】
    植物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组成,没有成形成的细胞核,分裂生殖。真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详解】
    (1)与植物细胞相比,大多数的细菌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腐生的细菌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等中的有机物为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回归到无机环境中,对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2)细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组成,没有成形成的细胞核,分裂生殖。真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所以与青霉菌相比,细菌的细胞中没有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3)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分为二,繁殖速度快;芽孢是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形成的休眠体,芽孢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抗性强,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抵抗性,形成芽孢可以使细菌度过不良环境。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细胞,真菌和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4.依据如图所示的几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模式图。回答问题。

    (1)图中C属于______病毒,它的结构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2)在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时离不开[ ]______,在无氧条件下,它可以将葡萄糖分解为______。
    (3)A与D相比,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是A的细胞内没有______,属于______生物。
    (4)当字母A所指的生物的______增厚时,能够形成休眠体叫______,以抵抗不良环境。
    (5)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A、D两种生物的繁殖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
    (6)图中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的有______(填字母)。

    【答案】
    (1)     细菌     蛋白质外壳     内部的遗传物质
    (2)     B酵母菌     酒精
    (3)     成形的细胞核     原核
    (4)     细胞壁     芽孢
    (5)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
    (6)AB
    【分析】
    图中的A是细菌,B是酵母菌,C是病毒,D是青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活。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病毒可分为植物、动物和细菌病毒,图中C属于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
    (2)
    在酿酒、做面包和蒸馒头时离不开的是图中的C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在无氧条件下,它可以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
    (3)
    D青霉属于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而A细菌无真正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4)
    细菌在不良的环境下,其细胞壁增厚,形成休眠体叫做芽孢,可以抵抗不良环境。
    (5)
    图中A细菌依靠分裂生殖,D是青霉菌依靠孢子生殖。
    (6)
    图中的A细菌和B酵母菌的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属于单细胞生物。D青霉的由多个细胞构成,属于多细胞生物。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5.某同学经常看到蚂蚁吃饼干之类的含糖食物,但很少看到它们吃酸味、辣味的东西,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
    ①取两小块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分别滴入浓糖水和清水,  放置在纸盒的一侧。
    ②将经过饥饿处理的一小窝蚂蚁放在纸盒的另一侧。
    ③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间题:
    (1)这个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分别放置浓糖水和清水的棉花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选用一小窝蚂蚁,而不是一只,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这种做法称为______
    A.设置重复组 B.求平均值 C.设置对照组 D.排除无关变量
    (5)以上事实说明观察法和_________法在研究动物行为时是同等重要的。
    (6)从行为的获得途径上来看。它的这种取食行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行为。

    【答案】
    (1)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2)形成对照
    (3)避免偶然性
    (4)A
    (5)实验
    (6)先天性
    【分析】
    实验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1)
    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蚂蚁是否爱吃甜的食物,假设可以根据问题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蚂蚁喜欢甜的食物,或蚂蚁不喜欢甜的食物。
    (2)
    该实验研究蚂蚁爱吃甜的食物,所以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控制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糖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甜味,即是否有糖。那么实验中分别放置浓糖水和清水的棉花团是为了形成对照。
    (3)
    实验中选用一小窝蚂蚁,而不是一只,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蚂蚁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实验中选用一小窝蚂蚁,而不是一只,目的是避免偶然性。
    (4)
    为了要获得准确的结果,往往要做多次实验,设置重复组,能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求平均值是用于计算结果的;设置对照组和排除无关变量是在一开始设计对照实验时进行的,可见A符合题意。
    (5)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所以观察法和实验法在研究动物行为时是同等重要的。
    (6)
    蚂蚁在动物分类中属于节肢动物。蚂蚁的这种取食行为,是生来就会的,受遗传物质控制的,从行为的获得途径上来看,它的这种取食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蚂蚁群体中有不同成员,且分工明确,具有社会行为。蚂蚁之间是通过触角传递信息的,它们的触角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因此气味成了蚂蚁信息交流的方式。

    6.在学习了生态系统以后,生物小组的同学制作了模拟生态系统——生态瓶。甲、乙、丙、丁四个小组分别在玻璃装置中各放入生活状态基本相同、大小基本一致的鱼,等量的河水、河泥。甲和乙中有较多水草、丙中水草较少、丁中无水草。装置都密闭,且置于光线明亮的窗台上,乙组用黑布遮罩(如图所示)。表格主要记录装置中鱼的生活状况。请你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天数




    2天
    正常生活
    有浮头现象
    正常生活
    浮头现象明显
    4天
    正常生活
    浮头现象明显
    有浮头现象
    死亡
    6天
    正常生活
    死亡
    浮头现象明显
    /
    8天
    正常生活
    /
    死亡
    /
    约350天
    正常生活
    鱼体基本消失
    鱼体基本消失
    鱼体基本消失

    (1)如果把甲、乙看做一组对照实验,可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如果把甲、丁看做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
    (2)生态瓶就是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对于该生态系统来说,非生物部分有哪些?(请你写出两种)______。
    (3)乙、丙、丁中的鱼都先后出现浮头现象,原因是______。鱼体最后基本消失的原因是______。
    (4)如果把四个装置都放在黑暗环境中,350天时,甲中的鱼还能正常生活吗?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
    (5)据表中信息判断,乙装置遮光______(填“严密”或“不严密”),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答案】
    (1)     光照会影响小鱼的生活吗?     水草
    (2)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
    (3)     缺少氧气     缺氧和食物##食物和缺氧
    (4)     不能     缺少氧气
    (5)     不严密     乙装置中的小鱼比丁装置中的小鱼死的晚
    【分析】
    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指的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和土壤等,作用是为生物提供食物、能量和生存空间。
    (1)
    表中的甲与乙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其中乙起对照作用,可探究光照会影响小鱼的生活吗?如果把甲、丁看做一组对照实验,是有无水草,实验变量是水草,其它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
    (2)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
    鱼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溶解着氧气的水从鱼的口进入,从鳃盖的后缘流出,水中的氧气就通过鳃交换到鱼的体内,可见鱼是通过鳃来获取水中的氧气。乙装置遮光,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不能释放出氧气,丙装置中的水草较少,进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不能满足鱼的需要,丁装置无水草,装置内没有氧气来。综上分析可知,乙、丙、丁中的鱼都先后出现浮头现象,原因是缺少氧气。鱼体最后基本消失的原因是缺氧和食物。
    (4)
    若把甲装置由于放在黑暗中,光合作用的条件是无光,所以装置中的绿色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装置中的小鱼与绿色水草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装置中的小鱼因缺少氧气死亡。如果把四个装置都放在黑暗环境中,350天时,甲中的鱼不能正常生活,理由是缺少氧气。
    (5)
    据表中信息可见:乙装置中的小鱼比丁装置中的小鱼死的晚,可见乙装置遮光不严密,水草通过微弱的光合作用能为小鱼提供少量的氧气。如果乙装置遮光严密,乙装置内水草和鱼争夺氧气,鱼的死亡时间应该早于丁装置。


    突破提升

    一、单选题
    1.研究表明,植物的叶片面积、气孔状态与分布跟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植物叶片面积相对较小
    B.阳光充足地区的植物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背光面
    C.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种植物,气孔的数量与分布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D.气孔的张开与闭合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但不影响呼吸作用
    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大棚种植蔬菜时,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量
    C.在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只在暗处进行
    D.低温可以延长果蔬的贮藏期,这主要因为该环境能使光合作用减弱
    3.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
    A.长颈鹿经常伸长脖子够高处的树叶造成的
    B.生活在食物充足环境中的长颈鹿脖子长得长
    C.由于生存环境的变化,使鹿产生长颈的变异
    D.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积累形成的
    4.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条食物链
    C.一个树林中的所有生物可以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多向流动
    5.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蚯蚓能疏松土壤 B.白飞虱的大量繁殖,成为菜农的一大忧患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当地种植的哈密瓜不如新疆哈密瓜甜
    二、填空题
    6.科学家从细菌细胞中取出一种叫做质粒的环状DNA,先用一种酶把它切开,再将人胰岛素基因从人染色体上切下来,将它们混合在一起。人胰岛素基因会连接到质粒DNA切口的两端,重新形成环状DNA。有些细菌会把这种质粒“吞入”体内,对这样的细菌分离培养使之大量繁殖,就能用来合成人胰岛素。
    (1)该操作中主要是将___________“转嫁”到细菌质粒中,这种操作技术叫________;由此得到的细菌含有了非自身基因,被称作________。
    (2)多莉羊是通过________技术产生的,它利用的是生物个体的体细胞发育而来,前后________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后代几乎是原本的复制品。
    7.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_____、海洋生态系统、_____、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_____等.其中_____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_____生态系统有“蓝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8.当下,麦浪滚滚,蛙声连连,人们忙碌着喷洒农药治理害虫。回答下列问题:
    ⑴青蛙的背部皮肤是绿色,与周围环境一致。这体现了“生物_______环境”的观点。
    ⑵如图为麦田生态系统喷洒农药后,在食物链中各生物中检测出的含量,写出该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用“甲”、“乙”、“丙”表示)。

    ⑶麦粒外有果皮,果皮是由小麦花中_____发育而来的。因此小麦在生物分类中属______植物。
    ⑷小麦的根系发达,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通过_____管运输到植物的各个器官。
    ⑸小麦的绿色部分与青蛙的绿色部分相比,在细胞结构上多了______。(填序号)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 液泡 ⑥叶绿体 ⑦线粒体
    9.苹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柑橘主一分布在我国南方,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它属于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______因素.
    10.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着环境。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
    (1)大树在秋天落叶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蚯蚓能疏松土壤并能给土壤增加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称为________。“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诗句中表明了________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
    (3)水生生物大多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而150米以下几乎没有生物生存。请你分析:没有植物的原因是________。
    三、综合题
    11.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的生存不仅受环境的影响,反过来也会______________,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2)生物圈中物种多样性、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3)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______________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在细胞分裂中,变化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分裂最后一步形成细胞壁。
    12.生物圈中的生物
    【1】动植物、细菌和真菌
    苍穹之下,碧水蓝天,青山如黛,绿树环绕,生活着多少生灵。鸟语花香、飞禽走兽给你带来无穷的乐趣与遐想。生物之间暗藏杀机,也让大自然充满了生机。长颈鹿志在高处的树叶,小鸟在斑马背上高瞻远瞩,大象守护着幼崽,鼹鼠母子翘首以盼,野马、驴在远处闲庭信步,战斗力爆表的河马也独自凝望着草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温馨画面。

    (1)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关系,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__________。
    (2)小鸟能飞上斑马的脊背,老鹰能够翱翔蓝天,是因为它们具有许多适于飞行的特点,如: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说出两点)
    (3)“落叶归根”,动植物遗体被__________分解,参与物质循环。任意捕杀或引进动物都会破坏__________。
    (4)分类是生物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结合上图及下面分类图示,联系生活实际回答。
    马   斑马   驴   犀牛   羊   狗   虎   猪   大象   河马   鼹鼠   蛇   龟   蛙   鱼   蚯蚓
    马   斑马   驴   犀牛   羊   狗   虎   猪   大象   河马   鼹鼠   蛇   龟   蛙   鱼
    马   斑马   驴   犀牛   羊   狗   虎   猪   大象   河马   鼹鼠
    马   斑马   驴   犀牛
    马   斑马   驴
    马   斑马

    动物界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奇蹄目
    马科
    马属
    马种

    ①生物学家按照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对生物进行分类,可以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__________关系,更好地研究各种生物。
    ②图示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分类单位是__________;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__________。
    ③图示脊椎动物亚门的动物中,终生靠鳃呼吸的是__________。
    ④图示中共同特征最多的两种动物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与马的亲缘关系最远的是__________
    ⑤图示第二行中几种动物的身体内都有由__________组成的脊柱,统称为__________。
    ⑥图示第三行中几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这几种动物和老鹰一样,体表被毛,可以维持恒定的体温,都是__________动物。
    【2】病毒
    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在南非被发现,现已在世界多国迅速传播!多国不得不重新采取空前严格的“隔离措施”来防范疫情传播!
    钟南山:面对变异株,要加强入境防控和个人防护!

    (5)按寄生的细胞不同,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属于__________。
    (6)病毒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__________细胞结构,但是传播力极强。
    13.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要理解此诗的意境,需要有一定的生物知识,如图甲示黄豆种子的结构图,图乙示黄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图,图丙示黄豆受精过程示意图,图丁示豆荚和黄豆的形成图。请据图回答(【   】内填序号或字母,____上填文字)

    (1)萁即豆茎,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茎和豆子(图丁中的F)分别由图甲[     ]____________和图丙[     ]__________发育而成的。
    (2)汁即豆汁,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主要来自于图甲中的[     ]__________,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提供有机物,我们常吃的黄豆芽主要部分指图乙的[     ]____________。
    (3)某同学“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同样活的饱满的黄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下发芽情况,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装置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干燥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潮湿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中
    种子萌发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
    种子不萌发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25 ℃的橱柜中
    种子不萌发

    ①在这个探究种子萌发的活动中,某同学共设置了________组对照试验
    ②通过本探究活动可以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乙中有的种子有了合适的环境条件但没有萌发,请你写出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多项选择:描述花生果实有“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__
    A.麻屋子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B.红帐子是种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C.白胖子是种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白胖子是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四、实验探究题
    14.某学校生物兴趣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准备了馒头(碎屑与小块是等量的)、唾液、清水、碘液、恒温箱等实验材料和设备,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馒头形态
    加入的物质
    温度环境
    实验现象
    1
    碎屑
    2毫升唾液;2滴碘液
    37℃;10分钟
    _________
    2
    碎屑
    2毫升清水;2滴碘液
    37℃;10分钟
    _________
    3
    小块
    2毫升清水;2滴碘液
    37℃;10分钟
    _________
    4
    碎屑
    2滴碘液
    0℃;10分钟
    _________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首先请在实验方案中填写应该出现的实验现象。
    (2)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根据你预测的实验现象分析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其它因素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小组同学补加了4号试管。请你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判断,加入到4号试管的物质还应该有____________,予4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的____________号试管,根据你预测的实验现象,对应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消化道内哪些消化液可以将淀粉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科研团队研究“霜冻对某地4种造林树种光合作用的影响”,选择相同地域、相同朝向、长势基本一致的马尾松、木荷、樟树与深山含笑各3株,测定最大光能转换效率(自然条件下,多数植物的值在0.8左右,且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测定重复6次,取平均值,计算结果如下表。[注:霜冻当天(即第1天)最低气温为-1.5℃,之后两天温度逐渐上升。]
    最大光能转换效率
    马尾松
    木荷
    樟树
    深山含笑
    A(第1天)
    0.82
    0.80
    0.78
    0.80
    B(第2天)
    0.23
    0.11
    0.18
    0.15
    C(第3天)
    0.77
    0.74
    0.73
    0.74

    (1)温度属于生态因素中的______因素。
    (2)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做法有______(至少写两点),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
    (3)为得到每一树种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受低温影响的变化率,可先计算出______(用字母写出数学计算式),再将得出的数值除以A,最后根据求得的数值,比较各树种受低温影响的程度由高到低是______。
    (4)三天内,每一树种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呈现的趋势均为______,这反映了生物______环境。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考点: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
    【详解】
    A.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植物,由于缺水,所以植物叶片面积相对较小,以减少蒸腾作用,A正确。
    B.气孔的开闭受叶内水分、光照强度、温度的影响。阳光充足地区的植物,为防止水分过多散失,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背面,B正确。
    C.生活的环境不同,水分、温度、光照强度都不一样,所以同种植物气孔的数量与分布不是完全相同的,C正确。
    D.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气孔的张开与闭合能够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D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和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是解题关键。
    2.B
    【解析】
    【分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详解】
    A.绿色植物的非绿色部分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有绿色部分才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错误。
    B.光照时间越长,植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增产,故大棚种植蔬菜时,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量,正确。
    C.白天,有光,能进行的生理作用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因为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白天也能进行,错误。
    D.低温可以延长果蔬的贮藏期,主要是因为低温可以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错误。
    故选B。
    【点睛】
    考点是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3.D
    【解析】
    【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详解】
    现在的长颈鹿的脖子之所以长,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可见长颈变异的产生和逐代积累是长颈形成的原因。
    故选D。
    4.A
    【解析】
    【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生存的家园,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详解】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A正确。
    B.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可以构成食物链,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螳螂以蝉为食,黄雀又捕食螳螂,它们之间有吃与被吃的关系,但没有生产者,不能构成食物链,B错误。
    C.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一个树林中的所有的生物只包括生物成分,没有非生物成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C错误。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不往返循环,D错误。
    故选A。
    5.D
    【解析】
    【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
    【详解】
    A.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是生物蚯蚓对环境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白飞虱的大量繁殖,危害蔬菜等农作物,成为菜农的一大忧患,体现了生物白飞虱对蔬菜等农作物的影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
    C.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当地种植的哈密瓜不如新疆哈密瓜甜,是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选D。
    6.     人胰岛素基因     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细菌(或转基因生物)     克隆     体     遗传
    【解析】
    【分析】
    (1)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因为它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2)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之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详解】
    (1)该操作中主要是将人胰岛素基因“转嫁”到细菌质粒(环状DNA)中,这种操作技术叫转基因技术;由此得到的细菌含有了非自身基因,被称作转基因细菌(或转基因生物)。
    (2)多莉羊是通过克隆技术产生的,它利用的是生物个体的体细胞发育而来,前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后代几乎是原本的复制品。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7.     湿地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湿地     森林
    【解析】
    【详解】
    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统等。其中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8.     适应     乙→甲→丙     子房壁     被子     导     ①⑤⑥
    【解析】
    【详解】
    (1)达尔文认为生物是进化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如生活在绿草地的青蛙,背部多是绿色的而不是褐色的,绿色的青蛙与环境的颜色相似,不易被天敌发现,生存的机会增大,更适应环境。
    (2)由于生物富集现象,一些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传递并逐级积累,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有毒物质的浓度总是在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体内积累最多。故据图所知食物链为:乙→甲→丙。
    (3)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4)小麦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把这些物质通过植物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上部。
    (5)动物细胞和植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植物细胞具有①细胞壁、⑤液泡和⑥叶绿体。
    9.     温度     非生物
    【解析】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影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详解】
    柑橘是热带水果,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高适合柑橘生长,而北方温度低不适合柑橘生长;苹果是温带水果适合生长在温度较低的北方,南方温度高不适合苹果生长。因此造成这一分布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温度,属于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中的非生物因素。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10.(1)     适应     影响
    (2)     生态因素     温度(非生物)
    (3)没有阳光(缺少阳光)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涵三个方面: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不断的影响环境。
    (1)
    冬天,有的树叶子纷纷落下,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同时还能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冬季植物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干燥、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对环境影响。
    (2)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温度影响生物的分布、生长和发育。春天来了,温度升高,桃花开放,江水变暖,鸭子开始下水游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鸭子的影响。
    (3)
    水生物大多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而150米以下几乎没有生物生存。没有植物的原因是缺少阳光,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自己生命活动需要。
    11.(1)影响环境
    (2)     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3)     线粒体     染色体
    【解析】
    【分析】
    (1)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所以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反过来生物又能影响环境。
    (2)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
    环境影响生物使生物适应生存环境,如沙漠上植物稀少,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如鲫鱼生活在池塘中,与水生环境相适应,但是当天气特别干旱,池塘干枯时,鲫鱼会死亡,表明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因此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都说明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因此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2)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②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③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
    (3)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能把光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线粒体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12.(1)生物影响环境(或大树的蒸藤作用产生水蒸气,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
    (2)     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了体重;胸骨上有龙骨突;胸肌发达;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残渣很快随粪便排出体外,减轻重量     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双重呼吸)
    (3)     细菌、真菌(分解者)     生态平衡
    (4)     进化     界     种     鱼     马     斑马     蚯蚓     脊椎骨     脊椎动物     胎生、哺乳(体表被毛)     恒温
    (5)动物病毒
    (6)     蛋白质外壳     内部的遗传物质     没有(无)
    【解析】
    【分析】
    1.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2.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4.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
    5.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1)
    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
    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的形态结构特点:鸟类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鸟的骨有的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胸骨具有高耸的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鸟的食量非常大,消化能力强,可为飞行提供足够的能量;有喙没有牙齿;直肠很短,不存粪便,有利于减轻体重;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呼吸为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至少说出两点)
    (3)
    细菌和真菌能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所以,“落叶归根”,动植物遗体被细菌、真菌(分解者)分解,参与物质循环。事实表明,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作生态平衡。多种多样的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为捕杀某种动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都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所以,任意捕杀或引进动物都会破坏生态平衡。
    (4)
    ①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更好地研究各种生物。
    ②结合分析可知,图示中包含生物种类最多的分类单位是界(动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马种)。
    ③图示脊椎动物亚门的动物中,马、斑马、驴、犀牛、羊、狗、虎、猪、大象、河马、鼹鼠都是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蛇和龟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蛙属于两栖动物,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兼用皮肤呼吸;鱼生活在水中,终生靠鳃呼吸。
    ④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所以,图示中,共同特征最多的两种动物是马和斑马,其中与马的亲缘关系最远的是蚯蚓。
    ⑤脊椎动物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所以,图示第二行中几种动物的身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
    ⑥结合分析可知,图示第三行中几种动物都属于哺乳类,其共同特征是胎生、哺乳(体表被毛),这几种动物和老鹰一样,体表被毛,可以维持恒定的体温,都是恒温动物。
    (5)
    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以下三类: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如烟草花叶病毒;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也叫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因此,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属于动物病毒。
    (6)
    结合分析可知,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无)细胞结构。
    13.(1)     ④胚芽     D胚珠
    (2)     ⑤子叶     c胚轴
    (3)     3##三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没有度过休眠期或胚不完整、胚已经死亡等     A D##DA
    【解析】
    【分析】
    (1)图甲中①胚轴、②胚根、③种皮、④胚芽、⑤子叶;图乙中,a叶、b子叶、c胚轴;图丙中,A柱头、B花柱、C子房、D胚珠;图丁中,E果皮、F种子。
    (2)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1)
    大豆种子萌发时,②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④胚芽发育成茎和叶,③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所以,豆茎由④胚芽发育而来;图丁中的F种子由图丙中的D胚珠发育而来。
    (2)
    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图甲中的[⑤]子叶里;我们常吃的黄豆芽的主要部分,主要是由乙图中的c胚轴发育而成的。
    (3)
    ①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由表可知,甲和乙、乙和丙、乙和丁分别可构成一组对照实验。故在这个探究种子萌发的活动中,某同学设置了3组对照试验。
    ②甲和乙对照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乙和丙对照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乙和丁对照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所以,通过本探究活动可以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③装置乙中有的种子有了合适的环境条件但没有萌发,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可能是种子没有度过休眠期自或胚不完整、胚已经死亡等。
    ④由花到果的发育过程是:


    所以,“麻屋子"指的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A正确;“红帐子"指的是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B错误;“白胖子"指的是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错误,D正确。故选A、D。
    14.(1)不变蓝、变蓝、变蓝、变蓝
    (2)     唾液     唾液 能分解馒头中的淀粉
    (3)     2毫升唾液     1号     唾液消化淀粉需要适宜的温度
    (4)唾液肠液胰液
    【解析】
    【分析】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叫变量,做处理那一组叫实验组,未做处理的一组叫对照组。
    【详解】
    分析表格中的实验设置可知:该生物兴趣学习小组设置了2组对照实验,分别是:1号试管与2号试管,变量是唾液;1号试管与3号试管,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1)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1号试管中馒头内的淀粉被唾液分解,所以实验现象是不变蓝;2号试管中馒头内的淀粉不能被清水分解,所以实验现象是变蓝;3号试管中馒头块内的淀粉不能全部被唾液分解,所以实验现象是变蓝;4号试管中由于温度过低,馒头内的淀粉不能在10分钟内被唾液完全分解,所以实验现象是变蓝。
    (2)1号试管与2号试管馒头形态、温度环境都相同,不同的是1号试管加入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2号试管是2毫升清水和2滴碘液,其变量是唾液。
    1号试管实验现象是不变蓝,2号试管实验现象是变蓝,其变量是唾液,所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唾液能分解馒头中的淀粉。
    (3)遵循单一变量原则,4号试管加入2毫升唾液,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
    4号试管与1号试管的温度不同,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因此加入的物质也是2毫升唾液和2滴碘液;消化酶只有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消化作用才能发挥最好;由于4号试管所处的温度较低,影响了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淀粉没有发生变化,遇碘变蓝。所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或“唾液消化淀粉需要适宜的温度”)。
    (4)能分解淀粉的有口腔里的唾液、小肠内的肠液和胰液。
    15.(1)非生物
    (2)     相同地域、相同朝向、长势基本一致的马尾松、木樟树与深山含笑各3株     减少实验误差
    (3)     A-B     木荷>深山含笑>樟树>马尾松
    (4)     先减少后增加(或“先下降后上升”)     适应
    【解析】
    【分析】
    (1)探究实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实验对照对比,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2.单一变量原则:即控制其它条件不变,而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多个参与原则(或实验重复多次原则):采取多个个体参与实验或实验重复多次进行,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2)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
    (1)
    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而温度无生命,属于非生物因素。
    (2)
    根据单一变量原则,要求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其他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那么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做法为相同地域、相同朝向、长势基本一致的马尾松、木樟树与深山含笑各3株。对实验数据计算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3)
    为得到每一树种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受低温影响的变化率,可先计算出变化值(A-B),再将得出的数值除以A,最后求得数值,马尾松:(0.82-0.23)÷0.82≈0.7195;木荷:(0.80-0.11)÷0.80=0.8625;樟树:(0.78-0.18)÷0.78≈0.7692;深山含笑:(0.80-0.15)÷0.80=0.8125;因此各树种受低温影响的程度由高到低是木荷>深山含笑>樟树>马尾松。
    (4)
    从表中数据可知,每一树种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呈现的趋势均为先下降后上升,如马尾松在第1天的数据是0.82,第2天数据是0.23,体现数据是在下降,在第3天数据是0.77,体现了数据是在上升。自然条件下,多数植物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值在0.8左右,且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结合分析知这反映了生物适应环境。


    相关试卷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21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21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考点21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考点21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15 生态系统: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15 生态系统,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考点15生态系统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考点15生态系统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14 科学探究: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14 科学探究,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考点14科学探究解析版doc、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考点14科学探究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备战2023年新中考二轮生物专题导练 考点01 生物与环境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