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考点0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考点0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 试卷01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考点0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 试卷02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考点0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 试卷03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考点0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考点0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三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产生的条件
    (1)声音产生的条件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放大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许多发声体振动不明显,不易观察或找到,必须借助轻小的物体将这样的发声体的振动进行“放大”,才容易找到声源。如图所示,小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中或者发声的鼓面上振动。

    2.声源
    (1)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2)发生的物体
    ①固体可以发声:用手刮梳子齿时,梳齿振动发声;人在讲话或唱歌时,用手指摸颈前喉头部分,会感到声带在振动,说明人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发声;心脏的跳动声是心脏振动而发出的;用小槌敲击音叉时,用手接触音叉能感觉到音叉在振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水花四溅,再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②液体可以发声:溪水哗啦啦地响,说明水振动发声。
    ③气体可以发声: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该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的;喇叭能发出声音是由于喇叭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
    (1)声音传播的方式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种物质叫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最快,气体中最慢。
    (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4.声速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声音在15 ℃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2)回声产生: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利用回声测距。
    ①回声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t:
    a.当△t>0.1 s时,能区分回声与原声,即能听到回声。
    b.当△t<0.1 s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不能听到回声。
    ②反射面光滑,反射效果较好,易听到回声;反射面粗糙、疏松多孔,声音会被吸收,不易听到回声。
    ③回声的利用与防止:回声测距与测速(s=vt/2)、电影院的墙壁。
    二、声音的三要素
    1.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2.音调
    (1)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越快,音调就越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得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2)频率: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其单位是赫兹简称赫,记作Hz。
    (3)超声波与次声波
    ①人耳听见的频率范围。频率在20~20 000 Hz之间的声波。
    ②超声波:频率高于200 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 Hz的声波。
    3.响度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高,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1)振幅: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幅度。
    (2)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远越分散,响度越小。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4.音色
    声音的品质,不同的人或乐器发声的音色都不同。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5.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别与联系
    影响因素
    音调
    响度
    音色
    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等自身因素有关
    生活实例
    ①声音的“粗”、“细”;②男高音、女高音;③管乐器的空气柱越长,音调越低;④弦乐器的弦、打击乐器的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⑤声音越尖细,音调越高等
    ①声音的“大”、“小”;②打击乐器时,用力越大,响度越大;③调整收音机音量,响度变化;④“声振林木”、“歌声嘹亮”、“响彻云霄”、“震耳欲聋”等
    ①“闻其声知其人”;②声纹锁;③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依据等
    区别
    ①音调和响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②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音调、音色一般不会变化,响度随传播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






    华为手机行销世界各国。关于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时我们听见的手机铃声是通过固体传播到我们的耳朵
    B.手机是通过捕获超声波得到外界信息的
    C.手机发声时,听筒的膜片振动产生声音
    D.会议中,将手机铃声调为振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参考答案】C
    【详细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平时我们听见的手机铃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故A错误;B、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C、手机声音是由听筒膜片的振动发出的,故C正确;D、将手机调到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故选:C。

    1.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①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②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③放在钟罩内的响铃闹钟,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听到铃声明显减小
    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声音产生的条件是--振动;①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溅起水花则说明音叉在振动,也就说明音叉发声靠振动;故说明了声音发生的条件;②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说明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说明了音调的影响因素;③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部分,听到的铃声明显减弱;说明当介质越来越少时,声音的传播就越难,推想后可得,无介质声音就不能传播,故说明了声音传播的条件;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看到笔尖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①④正确,D符合题意。
    2.为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
    (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2)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3)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4)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细小的铅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快速拖过,纸上可以看到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A.(1)(2) B.(2)(3) C.(2)(4) D.(3)(4)
    【答案】D
    【解析】(1)铃声减小是因为抽去了钟罩内的空气,当钟罩内为真空时,则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2)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3)说明的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4)“纸上可以看到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铅笔在运动,而铅笔是固定在大钟上的,这也就说明了敲响的大钟也在振动。故选D。


    最近,羊村的小羊们以“声现象”为主题展开了一次讨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能在冰中传播
    B.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都可以听到
    C.声速不受介质种类的影响
    D.声速不受介质温度的影响
    【参考答案】A
    【详细解析】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冰是固体,声音可以在冰中传播。故A正确;B.物体振动能够发声,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介质我们无法听到声音。故B错误;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地,在固体中声速最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故C错误;D.声音只有在15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才是340 m/s,温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说明声速受温度影响。故D错误。

    1.古代的侦察兵为了及早发现敌人骑兵的活动,常常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听,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马蹄踏在地面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
    B.马蹄声可以沿土地传播
    C.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
    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
    【答案】C
    【解析】由于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快,因此古代的侦察兵把耳朵贴在地面上,能更早的听到敌人骑兵的活动情况,从而及早的发现敌情。这个现象说明了:①振动的物体可以发声,②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③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快;只有C选项的解释有误,符合题意;故选C。
    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嗒嗒”声
    C.将要上钩的与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答案】C
    【解析】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B、小鸟的“唧唧”声也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C、因为声音可以在水中进行传播,所以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符合题意;D、流水的“哗哗”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 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 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 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且保持不变。则汽车的速度为

    A.30.9 m/s B.34.0 m/s C.37.8 m/s D.75.6 m/s
    【参考答案】C
    【详细解析】根据v=可得,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1=340 m/s×0.25 s=85 m;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s2= v声t2=340 m/s×0.15 s=51 m;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85 m−51 m=34 m;这34 m共用了:t′=△t−t1+t2=1 s−0.25 s+0.15 s=0.9 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37.8 m/s,故C正确。
    1.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20 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28 m
    B.汽车遇到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内行驶了32 m
    C.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 s
    D.汽车的速度约为24.62 m/s
    【答案】A
    【解析】A.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距测速仪,故A错;BCD.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距测速仪;汽车遇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经过时间,汽车的速度,故BCD正确。
    2.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_m/s。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
    【答案】340 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
    【解析】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所以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


    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三种不同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参考答案】B
    【详细解析】A.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不同乐器、不同发生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波形的复杂程度也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所以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的各自的乐器音色不同,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C.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观察图示可知振幅相同,所以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振动物体往返一次叫一个周期.观察图示可知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色相同 B.甲、丙的音调相同
    C.乙、丁的响度相同 D.甲、丁的音调相同
    【答案】D
    【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和乙波形的形状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故B错误;C.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丁偏离原位置的远近不同,振幅不同,故响度不同,故C错误;D.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丁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所以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D正确。
    2.在学习吉他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的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如果选用编号为A、D、F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
    (2)为了验证猜想2,小明选用了编号为C、H、I的琴弦进行实验,他这样的选择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猜想3,请填如表中所缺数据:长度为________cm,横截面积为________mm2;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 (2)不合理 C、H、I琴弦的材料、横截面积不同 (3)80 1.02 (4)选取材料、长短、粗细相同的琴弦,调整它们的松紧程度不同来进行实验
    【解析】(1)A、D、F琴弦的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而长度不同,故是为了验证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2)如果验证猜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短不同,而C与H、I的材料、横截面积不同,故选择C、H、I的琴弦进行实验不合理;
    (3)如果验证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应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故表格应该填入与G、H的数据相同,即80、1.02;
    (4)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控制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都不变,改变两者的松紧,比较音调的高低。


    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当小明将耳朵靠近装置的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结果改变了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调和响度
    【参考答案】A
    【详细解析】根据题意知的,声聚焦装置,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声音听起来变强大了,即改变了声音的响度;声音的音调是固定不变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故只有A正确,故选A。

    1.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图),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______________。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______(选填“高”或“大”)些。

    【答案】避免声音的干扰 大
    【解析】由于地下水管漏水时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较小,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可以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听音棒是固体,传声效果好,能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声音听起来更大。
    2.如图所示,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B.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比较角度的大小可以探究声速和振幅的关系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如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
    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参考答案】BD
    【详细解析】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的背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故B正确。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到人们学习、工作、休息,则就是噪声。如果没有,就不属于噪声,故C错误。D.声音能传递能量和信息,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正确。答案为BD。

    1.某天,小明爸爸接到一个自称小明班主任的人来电:小明上体育课受伤送医院了,急需汇手术费。小明爸爸通过声音判断这不是班主任,可能是诈骗电话。小明爸爸的判断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_____。
    【答案】音色
    【解析】小明爸爸的判断是依据声音的音色,因每个人的音色不同,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所以可以通过发声的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
    2.观众能区别出不同的演员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______________。
    【答案】音色
    【解析】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音色因人而异,观众能区别出不同的演员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


    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B.乙图中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C.丙图敲击鼓面,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丁图的乒乓球弹开的越远,表明音叉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2.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振动 B.一直向左运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静止不动
    3.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根据音调的高低辨别不同的乐器
    D.声波能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4.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敲击后,大钟“余音为止”,其原因是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然在振动
    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了“延长”的缘故
    D.大钟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5.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光传播不需要介质
    C.光的传播速度和声的传播速度一样快
    D.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
    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超声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D.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
    7.下面几种现象中,能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的是
    A.用光将鱼吸引到网内
    B.在岸上听见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轰鸣声
    C.在岸上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
    D.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8.如图是一静止在水面上的测量船利用声纳测量海底深度的显示装置,图中两个波形是发出和接收的信号。已知发射信号持续时间为0.2 s,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 500 m/s,则该处海水深度为

    A.150 m B.450 m C.600 m D.900 m
    9.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10.图中,老师用相同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11.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响度会越大
    B.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
    C.在音乐会上,人们常用响度来区分是何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
    13.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A.长笛 B.小提琴
    C.手风琴 D.二胡
    14.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
    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
    C.只要物体有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至
    15.如图所示,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下列关于所发出声音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甲瓶的音调最高
    B.用嘴贴着瓶口吹气,甲瓶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丁瓶的音调最高
    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丁瓶的音调最高
    16.在“声现象”一章的学习中,李老师在课堂上和大家一块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①如图甲:把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静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
    ②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
    ③如图丙:拨动同一把钢尺,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下述填写研究方法的下划线中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实验推理法”等)
    (1)图甲实验中,此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
    (2)图乙实验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真空_____传声(选填“能”或“不能”),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是在探究声音的音调跟_____的关系,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17.请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后,认真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如图1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可乐饮料的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 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
    (3)他们又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2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 ①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选填符号a、b、c或d)。
    ②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1)这个现象说明______,若用小锤分别重敲、轻敲与泡沫塑料球接触的音叉,会看到重敲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较______,同时听到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较大;
    (2)如图乙,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
    (3)如下图丙所示,把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均填写丙图下的序号)。
    19.小红观察到乐手在演奏提琴、吉它、二胡等弦乐器时,这些乐器的弦在振动。并且,弦张得越紧,发声的音调越高。小红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1)如果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_________的琴弦;
    (2)如果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_________的琴弦;
    (3)如果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________ 的琴弦;
    (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红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5)在上述探究过程中,主要用到了_________________的研究方法。
    20.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敲鼓,他知道声音是由鼓面的_______发出的,但是他看到鼓面几乎没有什么异样。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他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物质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_。
    b.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_。
    c.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
    d.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__________是正确的。
    21.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依次将各种材料盖在闹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请你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_______(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你可以作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小明同学在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活动,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记录或归纳实验结论:
    (1)小明用手触摸发声的音叉时,感觉到音叉在 ,他用手握紧音叉时,发声就停止了,这说明了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小明轻敲桌子的一端,耳朵贴紧桌子的另一端能听到很响亮的声音,这说明了 。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 ,最后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了,这说明 。
    23.为了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章杰同学进行了实验研究:

    (1)在玻璃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个小闹钟,耳朵靠近玻璃筒口正上方l0 cm处,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闹钟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闹钟声。
    (3)在玻璃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小闹钟,如图(乙)所示,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闹钟声了,说明声音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4)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________(选填“强”或“弱”)于玻璃板。
    24.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明分别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1)将两张桌子紧挨着,小红敲击桌子的一边,小明把耳朵趴在桌子上听,感受声音的大小;
    (2)将两张桌子拉开离一个缝,做法同上,比较声音的大小。填写下表:

    (3)你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超声波测速仪是有效地监控汽车行驶速度的仪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小汽车进入监控区域时,测速仪向汽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又被测速仪接收。已知测速仪每隔1 s发出一次信号,当一辆匀速行驶的小汽车进入测控区时,测速仪第一次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4 s,第二次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3 s。已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 m/s。求:

    (1)当汽车第一次反射信号时距测速仪有多少米?
    (2)这辆小汽车的速度为多少m/s?
    26.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着一座悬崖,他向悬崖大喊一声,经过6秒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他离悬崖多远?
    (2)若汽艇以10 m/s的速度正对悬崖驶去,他喊时离悬崖多远?
    27.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秒后接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0米。求:
    (1)海洋的深度是多少?
    (2)运用声波的反射,能否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28.(2019·新疆自治区兵团)下列成语中,形容声音响度大的是
    A.鸦雀无声 B.窃窃私语
    C.宛转悠扬 D.声如洪钟
    29.(2019·河南)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30.(2019·陕西)雨后的山林中,鸟鸣清脆,溪水潺潺,微风轻拂,树枝摇曳……关于此环境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鸟鸣声、流水声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人们主要通过音调分辨鸟鸣声和流水声
    C.鸟鸣声和流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一定不同
    D.茂密的树林具有吸声、消声的作用
    31.(2019·云南)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竹管上端,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在现场观看表演的人听到的哨音是由________传入耳朵的: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度吹竹管上端时,吹出哨音的_____会发生变化(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

    32.(2018·天津)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33.(2018·武汉)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C.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
    34.(2018·深圳)张一山在《朗读者》中为大家演绎了《追风筝的人》。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约3×108 m/s
    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
    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35.(2018·海南)端午节期间,我省多地举行了赛龙舟活动,比赛中队员们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用力向前划桨,场面非常热闹。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鼓声属于超声波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调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的
    36.(2018·广州)吉他上的弦绷紧时发声的音调比它不紧时高,则绷紧的弦发声比它不紧时
    A.振幅一定更大
    B.振幅一定更小
    C.振动频率一定更低
    D.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
    37.(2018·福建)宋词《解语花·上元》中写道“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其中“箫鼓喧”是由于发声体__________产生的。
    38.(2018·山西)小亮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了一部科幻小小说——《太空漫游记》。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之后又看见闪电四射。哇!太空真美啊!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及判断依据。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39.(2018·淮安)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抽出瓶内的空气,正在发声的手机____________(填“振动”或“不振动”),抽气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响度___________,此现象推理出真空_________。

    40.(2018·都江堰)在直跑道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甲、乙两个计时员用同样的表测一个运动员的成绩,甲看到发令枪冒烟时按表,乙听到发令枪枪声时按表,他们测出的时间大约相差__________s,__________计时员所测的时间较短(声速是340 m/s)。



    1.C【解析】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而不是传递信息,故A错误;B.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B错误;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敲击鼓面,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故C正确;D.丁图的乒乓球弹开的越远,音叉振动的幅度越大,表明音叉发出的声音响度越大,故D错误。
    2.A【解析】当喇叭振动会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由于声音有能量可以使肥皂泡产生振动,因此又会发出声音;故选A。
    3.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正确;B、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我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就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不同进行判断的,故C错误;D、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A。
    4.B【解析】敲击大钟后,大钟振动发出声音,但敲击停止后,大钟的振动却没有停止,所以会有“余音未绝”,B符合题意。
    5.B【解析】A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A错误,B正确。C.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D.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大的为3×108 m/s,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故D错误。
    6.D【解析】A.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人的听觉范围20 Hz~20 000 Hz;⑤有足够的响度,五个条件必须全部满足,故A错误;B.超声波与普通声波一样,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声音在15 ℃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m/s,故C错误;D.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故D正确。
    7.D【解析】A.用光将鱼引到网内,说明光可以在水中传播,不符合题意;B.在岸上听到得波浪拍击海岸岩石发出的轰鸣声,是由空气传入人耳的,不符合题意;C.岸上听到得河水流动的声音是经空气传入人耳的,不符合题意;D.鱼听到的声音是经空气、水传播之后被鱼听到,所以可以说明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符合题意。
    8.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声信号从开始发射后经过了0.6 s后被船重新接收,声波传播的距离:s=vt=1500 m/s×0.6 s=900m,海底的深度:h=s=×900 m=450m。
    9.A【解析】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A. 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音叉振动快,故A正确。B.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音调高,故B错误。C.发声的频率表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频率高,故C错误。D.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两个音叉振动幅度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A。
    10.C【解析】王老师当用同样的力吹细管时,同时不断的剪短吸管,使得细管内的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大,所发出的音调会变高,故该实验是为了研究声音的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11.A【解析】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打四个玻璃杯时,酒上方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可以区别音调不同。A符合题意。
    12.B【解析】A.频率越高,其发声的音调越高,频率不决定响度,故A错误;B.由声音的反射特点可知,人们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的声呐可以测海底深度,故B正确;C.我们根据音色来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故C错误;D.声音在15℃的空气中速度是340 m/s,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D错误。
    13.B【解析】频率与振动快慢有关,振动越快,频率越大。比较不同乐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可知频率最大的是小提琴。答案为B。
    14.BC【解析】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固体、液体、气体),不能再真空中传播;故A说法正确;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一定等于340 m/s,故B说法错误;C.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再经过介质传播,耳朵才能听到声音,故C说法错误;D.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 Hz至20 000Hz,故D说法正确。
    15.BC【解析】AC.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声音是由瓶子和瓶内的水振动发出的,水越多,音调越低;因此甲的音调最低,丁的音调最高;故A错误,C正确;BD.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振动发声的是由于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的,空气柱长度越短,音调越高;因此甲的音调最高,丁的音调最低,故B正确,D错误。
    16.(1)振动 转换法 (2)不能 实验推理法 (3)频率 控制变量法
    【解析】(1)甲图中:通过乒乓球被弹起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该实验中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大振动,所以该实验中用到的这种科学探究方法是转换法;
    (2)乙图中,玻璃钟罩中的空气越少,声音越小,所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该实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推理法;
    (3)丙图中,在保证其振幅相同情况下,改变其伸出桌边的长度,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尺子伸出的越长,拨动时振动的越慢,音调越低,所以可以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此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17.(1)固体能传播声音 (2)捏住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a、d 音调的高低跟琴弦的粗细有关 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解析】(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
    (2)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地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3)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长度的关系,保持材料和粗细相同,改变长度。选择a和d;
    ②选择a和b,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了粗细,是探究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
    ③选择c和d,不能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没有进行控制变量。
    18.(1)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大 响度 (2)能量 (3)①② ②③
    【解析】(1)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若用小锤分别重敲、轻敲与泡沫塑料球接触的音叉,会看到重敲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较大,振幅决定响度,所以此时听到声音的响度较大;
    (2)如下图乙所示,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音叉振动激起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递到左边的音叉,所以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3)如下图丙所示,把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由图可知①②两图,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①②;②③两图的振幅相同,振幅决定响度,所以响度相同的是②③。
    19.(1)CE (2)DE (3)AB (4)③①②④ (5)控制变量法
    【解析】(1)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表中符合条件的是C、E;
    (2)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弦的材料不同,表中符合条件的是D、E;
    (3)弦松紧是一定的,在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需控制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弦的横截面积不同,表中符合条件的是A、B;
    (4)实验探究的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因此该实验探究的步骤排序为③①②④。
    (5)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20.(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 显示鼓面的振动 (3)减弱 增强 小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①
    【解析】(1)讲话是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用手敲鼓,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发出的。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撒小纸团的目的是显示鼓面的振动,这是放大法(转换法)的运用;
    (3)a.把正在响铃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再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减弱。
    b.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增强。
    c.进一步推理: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小,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手机响铃的声音了。
    d.得出结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由此现象可以推得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别的物质做媒介”是正确的。
    21.(1)小 (2)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 (3)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
    【解析】(1)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听不到钟声的距离越远,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差。因此待测材料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袜子、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
    (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袜子的隔音性能最好,由此可猜想,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
    22.(1)振动 振动 (2)固体可以传声 (3)小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1)因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小明用手触摸发声的音叉时,感觉到音叉在振动,他用手握紧音叉时,发声就停止了,这说明了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因为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而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更响亮的声音,所以声音是通过桌子传播的,故固体可以传声;
    (3)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当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23.(1)空气 (3)能 (4)强
    【解析】(1)耳朵在玻璃圆筒口上方清晰地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人看见闹钟,是闹钟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形成的,参照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
    (3)因为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后,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所以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强于玻璃板。
    24.(2)固体(桌子) 较小 固体和空气 (3)声音可通过介质传播(或固体传声效果好)
    【解析】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好,两张课桌紧挨时,声音是通过固体传入耳朵的,声音大;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效果不如固体,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缝时,声音的传播要经过空气,声音小;通过实验发现:声音靠介质传播到远处。
    25.(1)68 m (2)17.9 m/s
    【解析】(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到达了汽车处所用时间;汽车距测速;
    (2)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到达了汽车处所用时间;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这17 m共用了:;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26.(1)1 020 m (2)1 050 m
    【解析】(1)声音传播到悬崖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即t=3 s,由
    得汽艇到悬崖的距离:,
    (2)示意图如下所示:

    由题知汽艇由A→B所用时间:t′=6 s,
    汽艇行驶的路程:sAB=v艇t′,
    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AC+sBC=v声t′,
    ∵sAB+sAC+sBC=2sAC,
    ∴v艇t′+v声t′=2sAC,
    代入数据:(10 m/s+340 m/s)×6 s=2sAC,
    ∴sAC=1 050 m。
    27.(1)3 060 m (2)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故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解析】(1)根据题意知道,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是:t=4 s/2=2 s;
    所以海洋的深度是:s=vt=1 530 m/s×2 s=3 060 m
    (2)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故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28. D【解析】鸦雀无声意思是没有声响,说明响度特别小,故A不符合题意;窃窃私语意思是背地里小声说话,说明响度特别小,故B不符合题意;宛转悠扬意思是听起来悦耳,是指音色,故C不符合题意;声如洪钟意思是声音很大,说明响度特别大,故D符合题意。
    29. D【解析】A.笛声是由于笛中的空气振动产生的;B.重锤是增加打击力度从而增大振幅,使其响度增大,故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C.音色用于区分不同的发声物体,则区分不同的人是根据音色;D.因为听见“犬吠”知道有人,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选D。
    30. D【解析】A中无论是鸟鸣声还是流水声都是声音,只要是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B中由于鸟鸣声和流水声发声体的材料和振动方式不同,所以二者音色不同,人们能够区分鸟鸣声和流水声是靠音色,故B错;C中鸟鸣声和流水声都是声音,它们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340 m/s,故C错;D中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茂密的树林会被吸收,所以植树造林可以控制噪音,故D对。
    31.空气 音调
    【解析】观众和表演人之间的介质是空气,听到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哨声是竹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竹管内空气柱的长度,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改变了音调。
    32.A【解析】“引吭高歌”中的“高”说明声音的响度大,“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选A。
    33.C【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哨声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说法正确;B、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由空气传播的,听到的哨声也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正确;C、哨音的响度由吹的力度决定,吹的力度不同管内空气柱振动幅度不同则响度不相同,故C错误;D、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向下拉活塞空气柱变长,振动变慢,发出的声音音调变低,故D正确。故选C。
    34.A【解析】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朗读时是声带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故B错误;C.观众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故C错误;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振幅很大,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A。
    35.A【解析】A.声音由振动产生,所以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B.通常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所以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是最大的,故B错误;C.超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所以鼓声不属于超声波,故C错误;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的,故D错误;故选A。
    36.D【解析】对于弦乐器来说,弦的松紧影响音调的高低,同样用力的情况下,弦绷紧时振动快,频率快,发声的音调高;反之则弦绷的不紧时振慢,频率低,发声的音调低,故答案为D。
    37.振动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箫鼓喧”是由于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38.听到空中传来的雷声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文中写道: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这是不可能的,太空中没有空气,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听不到声音;故错误之处是:听到空中传来的雷声;判断依据:真空不能传声。
    39.振动 变小 不能传声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正在发声的手机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响度变小;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听到手机声音逐渐减小,由此现象可以推断出真空不能传声。
    40.0.3 乙
    【解析】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测得时间肯定少了,即成绩提高了,∵,∴提高的成绩:。
    相关试卷

    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0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 考点0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网络式”复习法,提高“回头率”,“空想法”,树形图,梳理错题法,“齐头并进”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考点37 磁现象-备战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考点37 磁现象-备战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磁现象,磁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考点29 电阻及变阻器-备战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中考复习 考点29 电阻及变阻器-备战2019年中考物理考点一遍过,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电阻,变阻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