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202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202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01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202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02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202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沈阳市五校202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五校202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分数: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
    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
    “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
    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例如:
    “(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祝福》)
    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中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之后,四叔骂新党骂的却还是康有为,足见其消息闭塞。
    另外,逻辑对于写作也是有意义的。中学生写作时大多选择写议论文。在证明某个观点时,可指导学生想一个“虚拟论敌”。这位“论敌”可能会针对论点举出反例或从论点推出错误,也可能会质疑论据及隐含前提的可靠性,抑或指出论证中存在的逻辑问题。面对这些,我们需要再进一步考虑怎样使自己的论证免于受到攻击或能抵御攻击。
    例如,让学生构思“兼听则明”的论证提纲,可以先让他们找出反例,再让他们限定前提、构建框架。反例可以有“三人市虎”“父子骑驴”,表明听得越多越糊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听“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评价还不能形成正确认知,可李世民有时只听魏征一个人的建议就够了。学生可在充分思考以上反例的基础上指出论证关键——“兼听”在“多”,更在“异”(听到不同观点),并由此限定前提——听者要有胸怀,善辨别,从而总结出“兼听则明”的原则——独立思考,为我所用。
    逻辑,说到底是对有效思维规则的概括,学生努力遵守逻辑来思考,就仿佛在聆听高于自己的声音,心灵会逐步走向作品的核心,甚至拓展出未曾有过的境界,生成未曾有过的观点。
    (摘编自徐飞《讲逻辑,把语文思维教育落到实处》)
    材料二:
    无数生动的例证足以说明,如果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人就容易被谬误和诡辩所糊弄,就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就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先看几个简单的例子:
    例1:如果我想出国工作,我就必须学好外语;我不想出国工作,所以,我不必学好外语。
    这个推理是不正确的,因为“想出国工作”只是“必须学好外语”的充分条件,却不是必要条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也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许多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有许多外国人来中国工作或经商,即使有些人不出国,也有很多机会与外国人打交道或做生意,因此,若可能的话,仍有必要学好某门外语。
    例2:你不能证明你没有患癌症,因此,你患了癌症。我这里有治疗癌症的特效药,你赶快掏钱买吧。你的命都快要没了,捂着那些钱有什么用?
    例2犯有“诉诸无知”的错误。这是骗子的逻辑,是不正确的推理,就像下面这个不正确的推理一样:“你不能证明你没有犯案,因此,这件罪案就是你干的。”(为了避免这样的逻辑错误产生恶果,司法上有“无罪推定”原则: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一个人犯罪,否则那个人就是无罪的。)
    下面看一个著名的故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在这个故事中,那位既卖矛又卖盾的楚人的说法违反了矛盾律①的要求,从而闹出了笑话,为后代贡献了“自相矛盾”这个成语。
    (摘编自陈波《中学生应该学点逻辑》,有删改)
    【注】矛盾律:又叫不矛盾律。其内容是指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其逻辑要求是:在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中,必须否定其中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文教学讲逻辑,重要的是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
    B.材料一中使用《史记·刺客列传》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在语境中推断词义是解读文本的好办法。
    C.如果一个人擅长诡辩,说明他不具备起码的逻辑知识,因此不能清晰、有条理地思考和说理。
    D.材料二例1错在把充分条件误认为必要条件;例2“诉诸无知”错在推断时故意将未知当依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是以逻辑作为论证话题的,但是前者重在从老师角度谈教法,而后者重在从生活角度谈辨识。
    B.通过对《祝福》中“还”字进行语义挖掘,既可以一窥当时的政治形势,又可推知鲁四老爷的守旧闭塞。
    C.在写作议论文时,为了使逻辑更严密,可以想象一个攻击性的“虚拟论敌”,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D.“文学编辑马未都沉迷于收藏,后来成为著名收藏家”不能作为“虚拟论敌”的“武器”对“玩物丧志”的观点进行攻击。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没有与“自相矛盾”的楚人犯同样逻辑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条狗,它是一个父亲。而它是你的,所以它是你的父亲。你打它,你就是在打自己的父亲。
    B.一位小伙子在给女朋友的信中写到:“我爱你如此之深,愿为你赴汤蹈火。星期六若不下雨,我一定来。”
    C.某电站外高高悬挂一块告示牌:“严禁触摸电线!此为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依法惩处!”
    D.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因为我确实扎实全面地复习了相关知识,所以有信心考上,但没有一点把握。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颈联“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因为首联“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而有了字面之外的意蕴。请结合材料一中的观点,对此进行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你知道无聊有多快乐吗
    金晓磊
    从讲台到后门是14步,从后门到讲台也是14步,我来来回回走了3趟,感觉14这个数字不太吉利,就调整了一下步幅,重新走。第一次,我没控制好,从讲台到后门,走成了13步,13,在我们那个地方,是骂人“傻瓜”的意思——我无聊地走来走去,样子确实有点儿像傻瓜。不过,就算是个傻瓜,我也会死不承认的。于是,我继续走,这次,从后门到讲台,不多不少,刚好15步,逢五逢十,寓意就好多了。按国人的传统习惯,适合搞庆典。
    大学毕业,应聘进了这所学校,至今正好15年。15年,我大概上过6000节课,总计300000分钟左右,照每节课吐出1000字算,或平均每分钟30字计,保守估计在6000000到9000000字之间。如果把这些字搬到白纸上,按每本20万字的规格装订成册,至少可以印30本,差不多就是著作等身的名家了。可惜,我的那些飞出去的话与泼出去的水相比,湿一丁点地儿的机会都没有。有机会,还是问问那些已经从我这里毕业出去的“好汉们”——不会少于500个吧,看他们记不记得我说过的只言片语。
    这个时候,一条高伸的胳膊进了我的视线,将我从滑向自恋深渊的倾向中捞了上来。我走过去,他说“老师,我想上厕所”。大大小小历经300余场监考,考生在中途上厕所的,还真不多见。不过,人有“三急”,再正常不过。我点点头、示意他出去。小家伙像是获了特赦,顾不得勾翻的凳子,飞一般窜出教室。我摆好凳子,站于原地,双手反背,侧身看他的试卷。一篇题目为《15年后的我》的作文刚起了个头。那些字,仿佛是刚吃了败仗从前线撤下来的士兵,头破血流,缺胳膊少腿的,好在面目依稀可辨:15年后,我30岁了,那个时候,我应该已经娶上妻子,开上奔驰,住上别墅了吧。运气好点,说不定还有个白白胖胖的大儿子了……
    看样子,刚学完《十二章》,妥妥的“三十而立”啊!可这个作文的“立”,……
    我正兀自笑着,瞥见一个身影冷不丁从我身后钻进了座位。我赶紧识趣地走开,边走边眺望了一下“15年后的我”——55岁,差不多就是个两眼昏花的糟老头了。也不知道到那时我头上还能留几根发,嘴里还剩几颗牙,都说“年轻人是抱着希望过日子的,老年人是抱着回忆过日子的”。哎,人到中年,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谁知道呢?不想也罢。
    还是坐在讲台边回望一下15年前的自己吧——我的25岁,青葱如嫩柳,像底下埋头答题的学生一样,还有很多胡子没摸到门,来不及到我的上唇和下巴定居。我忙着上班下班,忙着约会女朋友,忙着看楼盘找银行按揭买房。一晃的工夫,我就40岁了,孔老夫子说:“四十不惑。”这话,大概是他骗骗那帮徒子徒孙的吧,活到现在,我还是满眼满脑的“惑”。随便举个例子吧。我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口电子钟,看不清什么牌子,只看见那根红色的秒针,像一头不知疲倦的驴,在盘面上一个劲地绕圈。它绕啊绕,绕了半天,那根分针才很不情愿地挪了5格。换在平时,别说一周5天的工作日一下就过去,就是5年,都感觉只是眨了眨眼皮子,那么问题来了:监考时的教室时间,难道是独立于宇宙之外的另一个时空维度?
    这个问题,像屈原的天问一样让人脑门疼。我想,活动一下脖子可能会舒服些。我朝教室扫视一圈,总共36个考生,20个学生戴着眼镜。女生相对少些,只有15个,其中的10个扎了马尾辫。“世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忘了这话是谁说的。我却在这个考场里找到了两张几乎一模一样的面孔。一个坐前门,一个在角落,难怪我一开始没发现。现在,我的眼神像一匹发情的马,东奔西跑,从这张脸跑到那张脸,又从那张脸跑到这张脸,试图从两张脸上找出异样来。这像极了女儿小时候玩过的一种游戏——从两幅相似的图片里找不同,实在有趣极了。
    “亲爱的同学们,离考试结束还有15分钟!”广播里突然冒出一句提示语,吓人一大跳。等考试一结束,双胞胎兄弟就会像两片树叶消失于森林中,而在他们脸上,我还只找到一处不同。我不由地有种时间将尽而试卷还未答完的紧迫感。这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铃声响起,我收齐答题卷,又瞄了两眼双胞胎,正准备夹着尾巴逃跑。一个女生跑过来,怯生生地说:“老师,有个题目我好像答错位置了。”我一边赶紧让她找出来,一边帮她填写《考场异常情况登记表》。
    “谢谢老师!谢谢老师!”
    “没事的。”像安慰自己的女儿一样,我说,“放心考下一场!”
    刚跨出教室门,阳光犹如一群毛茸茸的猴子,争先恐后地朝我扑将上来,一下就灌满了我的脑袋。我抬头望望天,感觉今天是个好日子。然后,我看见几个躲在过道柱子后面的词语蹦跳出来,排成一列,冲我喊道:
    你知道无聊有多快乐吗?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计算自己15年上了6000节课,文字至少可以印30本书,是对工作的反思,表达了对自我成绩的肯定。
    B.文中写监考时观看学生考场作文的情形和作文内容时,用划横线处的省略号委婉表达了对庸常价值观的否定。
    C.“我”觉得监考时间过得很慢,平时时间却过得很快,是作者对“考试”代表的应试教育的委婉批评。
    D.学生题目答错了位置,我安慰学生后叮嘱“放心考下一场”,也是在告诫自己,要对未来有积极的心态。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二段列举了一些数据,用来回顾“我”过去15年的工作,庞大的数字有强烈的冲击力,更能引人思考。
    B.小说中学生试卷中写的“15年后的我”与“我”想象55岁时候的自己形成对比,展现了不同年龄者人生感受的差异。
    C.小说引用《论语》中“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说法,反衬了“我”对15年来从事的工作的厌倦,突出了我当下的人生迷茫。
    D.小说善于将平常琐碎的细节以特写的方式凸显,比如,对36个学生的区分,对双胞胎兄弟的比较,这些为小说增加了一丝幽默。
    8.题目表达了“无聊”很“快乐”的意思。“无聊”与“快乐”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9.从行文结构上看,第一段文字颇具匠心。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上欲以李林甫为相,问于中书令张九龄,九龄对曰:“宰相系国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忧。”上不从。时九龄方以文学为上所重,林甫虽恨犹曲意事之。侍中裴耀卿与九龄善,林甫并疾之。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上之为临淄王也,惠妃生寿王瑁,宠冠诸子。太子与瑶、琚会于内第,各以母失职有怨望语。惠妃泣诉于上曰:“太子阴结党与,将害妾母子,亦指斥至尊。”上大怒,以语宰相,欲皆废之。九龄曰:“陛下践阼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荣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上不悦。林甫初无所言,退而私谓宦官之贵幸者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上犹豫未决。惠妃密使官奴牛贵儿谓九龄曰:“有废必有兴,公为之援,宰相可长处。”九龄叱之,以其语白上,上为之动色。故讫九龄罢相,太子得无动。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
    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欲引以为相,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足下宜一造门,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林甫恨之益深。林甫欲蔽塞人主视听,自专大权,明召诸谏官谓曰:“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补阙杜琎尝上书言事,明日,黜为下邽令。自是谏争路绝矣。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B.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C.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D.是时/上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而九龄遇事无细大/皆力争林甫巧伺/上意日思所以中伤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履至尊而制六合”中“至尊”即是此意。文中代指皇帝。
    B.垂,意为将近、将要,与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鸣琴垂拱”中“垂”的含义不同。
    C.宦官,又称太监、中官、官宦,是宫内侍奉官。史上很多朝代覆亡是由于宦官干政。
    D.侍郎,唐官吏制度沿袭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长官称宰相,六部的副职称侍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九龄认为宰相身系社稷安危,担忧李林甫成为宰相会成为国家的祸患,玄宗不听从。
    B.惠妃哭诉太子有结党谋害之心,唐玄宗想要废掉太子,张九龄表示坚决反对,玄宗不悦。
    C.在是否废太子上,李林甫当场并没有表态;惠妃为了达到目的,暗地里派人拉拢张九龄。
    D.张九龄为了让好友严挺之能顺利成为宰相,建议他去拜访李林甫并馈赠钱款以示亲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林甫日夜短九龄于上,上浸疏之。(4分)
    (2)挺之素负气,薄林甫为人,竟不之诣。(4分)
    14.李白有诗云“总为浮云能蔽日”,是说朝中奸臣当道,本文中李林甫为达到专权的目的,做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里中女
    于濆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
    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
    徒惜越娃貌,亦蕴韩娥①音。
    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
    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
    【注】①韩娥:春秋早期一个善于歌唱的女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两句运用比兴手法,“池鱼”比“桑女”,“海水”比“华堂”。
    B.五、六句鲜明对比,揭示了桑下女与富贵人家截然不同的生活状况。
    C.“徒惜”句写桑下女因地位卑贱而无法妆扮,空自羡慕越女的美貌。
    D.以汉代唐是唐诗惯用之法,最后两句假汉“赵飞燕”之名寄当代之意。
    16.通过塑造形象寄寓情感是本诗一大特色,请结合诗歌第七到十二句分析:本诗主人公“桑下女”有何特点?作者对其具有怎样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中。如“ , ”。
    (2)《阿房宫赋》中杜牧以“ , ”为过渡,巧妙地将对阿房宫的描写由整体外观转到内部的建筑。
    (3)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归有光《项脊轩志》中体现了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对1996年远赴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传授菌草技术之艰难,林占熺甲 。那时,该国大部分地区还处于刀耕火种阶段。他们看到了这里迫切期盼脱贫的村民和发展菌草业乙 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于是丙 ,利用遍地可见的咖啡壳和野草做菌草原料进行栽培,让这里的人们一步步摆脱了贫困,盖起了梦寐以求的新房。
    “巴布亚新几内亚样本”是菌草项目对外援助的缩影,逐步推广至南非、卢旺达、斐济……国际援助项目接二连三,林占熺带着中国菌草团队,①以草的顽强坚韧在世间一块块贫瘠的土壤上扎根;②像高速持久的风一样,传播于大洋与大洲之间;③让战士的奋进昂扬,成为不同肤色人们眼中的神话。
    在当地人眼中,林占熺带来的菌草是什么呢?莱索托的妇女为菌草创作了民歌∶“她是食物,也是药物,她,是希望之物……”菌草在世界各地奔跑,每到一处,都播撒下希望的种子。林占熺因为“点草成金”而成了国际英雄,被联合国授予“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称号。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仿照画横线句①,改写第②、③句。要求∶与句①结构相同,不改变原意;可适当改动个别词语。(4分)
    ①以草的顽强坚韧在世间一块块贫瘠的土壤上扎根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现实主义不只是简单的写实,_______①______。现实主义要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与细节,但更重要的,是要将作者对时代的理解与思考融到作品之中。在作者笔下,我们看到的是作家们孜孜不倦的追寻,他们追寻的目标被称为“求真”,这种精神,深刻蕴含作家对时代的清醒分析。
    现实主义精神并不排斥浪漫主义情怀,在现实主义理论的结构内部,就包含着对作家主体性的尊重,包含着对未来的想象与召唤,包含着虚构与幻想的空间。如果说现实主义更注重客体与客观性,以科学的方法与精神追求真实,那么浪漫主义② ,强调以作家的思想,精神与情怀观照这个世界,从中我们可以更多地看到作家的才情与想象力。只有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才能在主客体的融合中呈现出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为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翻阅了10年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以及多种地方报纸,并亲自到煤矿等地体验生活,充分显示了一个作家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但在小说中,③ ,小说中对孙少平、孙少安在艰难生活中执著奋斗精神的描绘,对孙少安与田润叶,孙少平与田晓霞浪漫爱情的描述,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观念的转变需要我们从新的角度认识社会发展。
    B.我们高三1班是年级优秀班集体。
    C.有人提醒说,我们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
    D.他觉得我们都是吃了高洁的亏。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每次考试考砸了,都发誓此后要集中精力学习;每次体检看到许多数据不正常,就想要好好锻炼身体。可是,一段时间之后,一股更强大的力量让我们回到了过去的轨道上。我们经常怀疑并问自己:“我们就不能改善自己吗?我们真的能改善自己吗?”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沈阳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
    语文答案
    1.D(A项,“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错误,此点文中未提及。B项,“是为了说明在语境中推断词义是解读文本的好办法”错误,材料一使用这个例子是为了证明词义推断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C项,“如果一个人擅长诡辩”错误,文中是说一个人“容易被谬误和诡辩糊弄”)
    2.D(此事例作为反例,可以攻击“玩物丧志”的观点。)
    3.A(A项无“自相矛盾”。)
    4.材料一首先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观点(1分),接着从词义推断、信息捕捉和写作三个方面举例进行论证(2分),最后阐明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效果(1分)。(共4分)
    5.材料一认为,通过逻辑推理可以捕捉一段话在字面意思之外隐藏的重要信息(1分)。本诗颈联字面意思是诗人作草、分茶,悠闲而快乐(1分),但在首联中,诗人感叹世态人情淡薄,并表达身不由己客居京城的无奈(1分),首联和颈联构成因果逻辑关系,首联议论抒情为因,颈联行为为果(1分)。由此可推断,颈联在悠闲快乐的字面意思之外隐藏的意蕴:因为世人麻木,朝廷昏聩,所以诗人不得重用而闲极无聊,从而满腹牢骚(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也可。)
    6B(A.“表达了对自我成绩的肯定”错误,表达了自己工作辛苦,但看不出“成绩”,更看不出有肯定的态度;C.“是作者对‘考试’代表的应试教育的委婉批评”错误,表现的是“我”在监考时候的无聊,意在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困惑;D.“也是在告诫自己,要对未来有积极的心态”错误,是表明自己对监考工作的意义的肯定。)
    7.C(C“反衬了‘我’对15年来从事的工作的厌倦”错误)
    8.无聊:①监考单调乏味;②教师生涯平淡琐碎,缺乏庸常所谓的成就感。快乐:①可以放飞思想的自在,②给与学生关爱与帮助的自我价值实现。(共4分,每条2分)
    9.①通过叙写自己算计步数,形象地表现了监考时的无聊,紧扣题目;②由“15步”引发“逢五逢十”的话题,引出对自己15年工作的回顾,进而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③展现了教师工作(监考)的片段,表现了教师工作的平凡单调,为后文揭示平凡工作自有其价值做铺垫,达到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共6分,每条2分)
    10.B11.C(“官宦”泛指做官的人)12.D(“钱款”理解有误。)
    13.(1)李林甫白天黑夜地(整天)在皇帝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诋毁张九龄),玄宗逐渐疏远了张九龄。(4分,得分点:日夜、短、浸各1分,大意1分)(2)而严挺之素来以气节自负(傲气清高),看不起(轻视)李林甫的为人,最终也没去拜访他。(4分,得分点:素、薄、诣各1分,宾语前置句式1分)
    14.①揣摩圣意,谄媚皇帝;②打击陷害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官员;③恐吓谏官,不准上书言事,来蒙蔽圣听。(3分,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先前,玄宗想要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向中书令张九龄征求意见,张九龄回答说:“宰相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任命林甫为宰相,我恐怕以后会成为国家的祸患。”玄宗没有听从。当时张九龄正凭借文才受到玄宗的器重,李林甫虽然怨恨他,还是表面上做出奉承迎合的样子。侍中裴耀卿与张九龄交好,李林甫一并憎恨他。这时玄宗做皇帝已有多年,逐渐放纵奢侈的欲望,对处理政事也懈怠起来。而张九龄遇到事情,无论大小(只要有不对之处)都要与玄宗极力争论。李林甫却善于窥伺玄宗的意图,每天都想着用来陷害张九龄的办法。玄宗在做临淄王的时候,武惠妃生了寿王李瑁,李瑁受到的宠爱超过了其他皇子。太子曾与李瑶、李琚在私邸聚会,各自因为自己的母亲失宠说了一些怨恨的话。武惠妃哭着告诉玄宗:“太子暗中结交同伙,想要谋害我们母子,并且斥责了陛下。”玄宗大怒,把这件事告诉了宰相,想要废掉太子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张九龄说:“陛下登上皇位将近三十年了,太子和诸王都没有离开过深宫,每天都接受陛下的训诫,天下的人都庆幸陛下在位长久,子孙繁盛。现在三个皇子都已年长成人,没听说有什么大的过失,陛下怎么能一时因为那些没有依据的话,喜怒之间,就把他们全部废掉呢!况且太子是天下的根本,不可轻易动摇。陛下如果一定要那样做,臣下不敢接受诏令。”玄宗很不高兴。李林甫起初没说什么,退朝后却私下里对受玄宗宠幸的宦官说:“这种事情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要问外人!”玄宗仍然犹豫不决。武惠妃又暗中让官奴牛贵儿对张九龄说:“有废掉的就一定有扶立的,您如果能为这件事伸出援手,宰相一职可以长久担任下去。”张九龄斥责了牛贵儿,并把这些话禀告了玄宗,玄宗因此受到触动,所以直到张九龄罢相,太子的地位也没有动摇。李林甫白天黑夜地(整天)在皇帝面前说张九龄的坏话(诋毁张九龄),玄宗逐渐疏远了张九龄。
    李林甫举荐萧炅为户部侍郎。萧炅向来就没有什么学问,曾经在中书侍郎严挺之面前把“伏腊”读为“伏猎。严挺之对张九龄说:“尚书省怎么能允许有伏猎侍郎呢!”因此萧炅被外调出京,担任了岐州刺史,所以李林甫怨恨严挺之。张九龄与严挺之交好,想要推荐严挺之,让他担任宰相,曾对他说:“李尚书正受到皇上的器重,你应该去登门拜访一下,与他亲近亲近。”而严挺之素来以气节自负(傲气清高),看不起李林甫的为人,最终也没去拜访他。李林甫就更加恨他了。李林甫想要堵塞住玄宗的言路,独揽大权,就公开把谏官们召来说:“现在有贤明的君主在上,群臣顺从皇帝都来不及,哪里还用你们再多说什么!你们没有看见那些立在殿下的仪仗队的用马吗?它们吃的是三品等级的粮料,但如果嘶鸣一声,就会立刻被赶下去,到那时后悔还来得及吗?”补阙杜琏曾经向玄宗上书谈论政事,第二天就被贬为下邽县令。从此向玄宗直言规劝的道路就断绝了。
    15.C(“徒惜”句是说可惜里中女空有越地美女的美貌)
    16.第一问:明眸善睐,天生丽质,有越地美女(西施)的美丽(1分);嗓音优美,如韩娥之音(1分);心灵纯洁质朴,不求奢侈(1分)。第二问:寄寓了作者对桑下女的赞美(1分),对其境遇的同情(1分),“只教”“徒惜”又暗含为其不平和无可奈何的心情(1分)。(共6分)
    17.(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注意题干要求是“古诗”,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也可。)(2)二川溶溶,流入宫墙(3)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共6分,每空1分)
    18.(3分)甲:记忆犹新乙:得天独厚丙:因地制宜(共3分,每空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②以风的高速持久在大洋与大洲之间传播③以战士的奋进昂扬在不同肤色的人们眼中成为神话。(共4分,每点2分。其中,句式结构1分,不改变原意1分。)
    20.①设问:先用“在当地人眼中,林占熺带来的菌草是什么呢?”提问,然后用莱索托妇女的民歌作答,能起到提请注意、强化当地人感激之情的表达效果;②拟人∶把菌草比拟成会奔跑的人,“播撒”希望,生动活泼地表现了林占熺在世界各地传播菌草的辛勤和给各地带来的希望。(共4分,每点2分。其中手法的解释1分,手法的表达效果1分。)
    21.A.(画线句中的“我们”泛指每一个读者。)(A“我们”泛指每一个人,与文段中画线的“我们”相同。B“我们”是高三1班的修饰语。C“我们”是一个集体词,不是每一个人都借了被子,而是“我们”共同借了被子;且“我们”具体指借被子的人。D“我们”具体指“吃了高洁的亏”的人。)
    22.①更包含对时代的理解和思考。②则更注重主体与主体性。③也处处充溢着浪漫主义情怀。(共6分,每空2分。)
    23.作文(60分)。
    相关试卷

    安徽省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0页。

    辽宁省沈阳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五模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五模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海南省四校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海南省四校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联考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4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