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分突破06 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原卷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高分突破06 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原卷版】.docx
    • 解析
      高分突破06 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docx
    高分突破06  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原卷版】01
    高分突破06  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原卷版】02
    高分突破06  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原卷版】03
    高分突破06  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原卷版】01
    高分突破06  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原卷版】02
    高分突破06  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原卷版】03
    还剩3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分突破06 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高分突破06 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高分突破06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docx、高分突破06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分突破06 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备战2022年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

    1. 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Cu、Al、Ag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并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学习探究活动。

    【学习交流】
    (1)实验中观察到,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______色固体,乙中溶液颜色变为______色。
    (2)你认为通过上述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拓展探究】
    上述实验后,同学们想进行废液的处理与回收,于是将甲、乙中的溶液倒入同一烧杯中,观察到混合溶液(即废液)澄清透明。同学们认为应该先确定废液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和AgNO3,为此,他们进行了实验并记录如下: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溶液
    无明显现象
    废液中没有AgNO3
    实验2
    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Ba(NO3)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废液中含有未反应完的CuSO4
    【反思评价】
    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实验2所得结论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拓展应用】
    同学们尝试从废液中回收铜,将过量铝粉加入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存在金属阳离子是______(写离子符号)。
    【答案】【学习交流】红 蓝 能 【拓展探究】 NaCl(氯化钠)或KCl(氯化钾)或HCl(氯化氢、盐酸)(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反思评价】(无“↓”、未配平扣1分,化学式错误扣2分) 【拓展应用】Al3+
    【解析】
    学习交流:(1)甲中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故甲中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
    乙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溶液颜色变蓝色;
    (2)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铝比铜活泼,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拓展探究:实验1:结论为废液中没有硝酸银,硝酸银能与氯化钠(或氯化钾、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可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钠(或氯化钾、氯化氢)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硝酸银;
    反思评价: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硫酸铝,废液中一定含硫酸铝,硫酸铝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铝,故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含硫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应用:将过量的铝加入废液中,铝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铝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故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Al3+。

    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及实验后的废液进行探究,设计下列实验。
    Ⅰ.铁、铜金属活动性比较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将Cu丝插入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
    Cu丝无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②将Fe丝插入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
    Fe丝表面有气泡产生,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③将Fe丝插入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中
    Fe丝表面有_______色物质覆盖。
    结论:通过上面实验,可知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_______(填“强”或“弱”)。
    Ⅱ.将上面①、②、③实验后的液体收集在一烧杯中,对该烧杯中的废液进行分析。
    (1)甲同学观察到废液呈现蓝色,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_______(填化学式)。
    (2)乙同学用玻璃棒蘸取废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比较,测得废液pH<7,表明废液中还有硫酸。
    (3)丙同学设想把废液进行回收,为了将废液中的溶质全部转化为FeSO4,采取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Fe粉,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渣的成分为_______(填化学式)。滤液经蒸发结晶,可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答案】Ⅰ. 红
    Ⅱ.强 CuSO4、FeSO4 标准比色卡 Fe、Cu
    【解析】
    Ⅰ.①将Cu丝插入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Cu丝无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
    ②将Fe丝插入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Fe丝表面有气泡产生,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氢前;
    ③将Fe丝插入盛有2mLCuSO4溶液的试管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覆盖,说明铁比铜活泼;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可知,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Ⅱ.(1)甲同学观察到废液呈现蓝色, 故废液中一定含硫酸铜,由于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亚铁,硫酸亚铁不再参与反应,故废液中一定含有:CuSO4、FeSO4;
    (2)乙同学用玻璃棒蘸取废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废液pH<7,溶液显酸性,说明还含硫酸;
    (3)为了将废液中的溶质全部转化为FeSO4,采取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Fe粉,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滤渣的成分为反应生成的铜和过量的铁,故填:Fe、Cu。

    3. 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老师安排同学们开展系列实验探究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小明做完铝条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后,将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以下简称:待测溶液)倒入有水的废液缸中时,发现有白色沉淀析出的“异常现象”。小明设计实验开展了如下探究。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发现问题】
    小明取一滴管未倒完的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依然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像牛奶一样)。
    【提出问题】
    待测溶液注入水中为什么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AlCl3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极易与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Al(OH)3而产生白色沉淀;
    (2)CuCl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1-的溶液中;CuCl中Cu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提出猜想】
    猜想Ⅰ:白色沉淀是Al(OH)3
    猜想Ⅱ:白色沉淀是CuCl
    猜想Ⅲ:白色沉淀是A1(OH)3和CuCl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滴管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
    无明显实验现象
    猜想___________正确

    取约2mL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插入足量洁净的A1条,充分反应
    有红色固体析出

    取一滴管实验②后的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
    无明显实验现象
    【结论与反思】
    (1)上述实验表明,Al和CuCl2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生成CuCl,第二步CuCl继续和Al反应生成Cu。请分别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一步: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
    (2)待测溶液中含有大量CuCl,为什么它没有以白色沉淀的形式存在?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启示与拓展】
    通过对Al和CuC12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使我们认识到,我们不少的传统认识远没有做到细致入微,特别是当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于是就贸然断定这个反应是个简单的、一步完成的置换反应。实际上还要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经过无数次实验证明,有些化学反应看似一步完成,实际上是分步进行的。请根据你所学知识,任举一例反应可能分步进行的实例:___________。
    【答案】【查阅资料】 +1 【实验探究】Ⅱ
    【结论与反思】 待测溶液中氯离子过高 证明溶液中氯化铝没有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启示与拓展】 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能是碳首先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解析】
    查阅资料:CuCl中氯元素化合价为负一价,设铜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 +(-1) =0,x=+1。
    实验探究:①已知,CuCl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1-的溶液中;取一滴管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没有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可能生成的CuCl溶于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
    ②取约2mL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插入足量洁净的Al条,充分反应,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生成了铜单质,排除溶液铜离子的干扰;
    ③实验②后的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铝,取一滴管实验②后的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氯化铝没有生成沉淀;
    综合分析可知,沉淀为铜元素导致的,沉淀为CuCl,故猜想Ⅱ正确。
    结论与反思:(1)上述实验表明,Al和CuCl2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生成CuCl,第二步CuCl继续和Al反应生成Cu。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2)CuCl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1-的溶液中;待测溶液中氯离子过高,导致CuCl没有生成沉淀。
    (3)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证明溶液中氯化铝没有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启示与拓展: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能是碳首先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4. 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同学对铜及某些含铜物质进行探究。
    [温故如新]
    (1)在①CuO ②Cu(OH)2 ③CuCl2 ④Cu2(OH)2CO3[也可表示为CuCO3·Cu(OH)2]这4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除①CuO外,其余3种物质在常温下易溶于水有___________(填序号)。
    (2)考古出土的春秋末期制造的青铜剑,历经2500余年,其表面且有一层薄锈,但仍寒光逼人,剑刃锋利。由此可知,青铜具有的特性有___________(任写一条)。铜器表面的薄锈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___________等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
    [提出问题]
    除H2、CO能还原CuO外,是否还有其他气体能够还原CuO得到金属铜?怎样从含CuCl2、FeCl3的某工业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和FeCl2溶液?
    [查阅资料]
    a、通常状况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溶液;加热时,氨气能与CuO反应生成氮气和金属铜等,可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
    b、在溶液中能发生反应2FeCl3+Fe=3FeCl2
    [进行实验1]
    (3)按图示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加(通)入相关药品,后续操作均按规范要求进行,完成实验。

    ①将CuO粉末装入玻璃管A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
    ②实验时,在试管B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液体出现,该液体是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③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
    [进行实验2]
    (4)取适量含CuCl2、FeCl3的某工业废液样品,向其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和足量___________(填“稀盐酸”或“稀硫酸")充分反应,再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即可回收得到金属铜;所得滤液中含有需要回收的FeCl2。
    [拓展延伸]
    (5)已知:加热时,葡萄糖溶液与氢氧化铜悬浊液能发生反应。实验室可用CuSO4溶液等物质检验葡萄糖的存在,具体实验过程为:在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滴加5%CuSO4溶液5滴(每滴溶液按0.04mL计算。两种溶液的密度均按1g/mL计算),混合均匀,充分反应,得混合物A.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几滴10%葡萄糖溶液,并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片刻后生成红色沉淀B.检验完成。则混合物A显___________(填“中性”或“碱性”);红色沉淀B是___________[填“CuO”或“Cu2O”"或“Cu(OH)2”]。
    【答案】(1)② ③ (2)抗腐蚀性 二氧化碳 (3)玻璃管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入玻璃管 混合物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4) 稀盐酸 过滤 (5) 碱性 Cu2O
    【解析】通常状况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溶液
    [温故如新]
    (1)碱是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在①CuO②Cu(OH)2③CuCl2④Cu2(OH)2CO3[也可表示为CuCO3·Cu(OH)2]这4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有氢氧化铜:除①CuO外,其余3种物质在常温下易溶于水有氯化铜,故填:②;③。
    (2)考古出土的春秋末期制造的青铜剑,历经2500余年,其表面且有一层薄锈,但仍寒光逼人,剑刃锋利,由此可知,青铜具有的特性有抗腐蚀性。青铜中含有铜,铜会生锈形成碱式碳酸铜,铜器表面的薄锈是碱式碳酸铜由铜、氢、氧、碳元素组成,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故填:抗腐蚀性;二氧化碳。
    [进行实验1]
    (3)①将CuO粉末装人玻璃管A中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将玻璃管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入玻璃管,故填:玻璃管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入玻璃管。
    ②氨气能与CuO反应生成氮气和金属铜等,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还会生成水,在试管B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液体出现,该液体是水,通常状况下,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溶液,里面会有溶解的氨气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③从环保角度看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氨气容易污染环境,故填: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进行实验2]
    (4)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取适量含CuCl2、FeCl3的某工业废液样品,向其中加人过量铁粉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为铜和铁,滤液是氯化亚铁,将滤渣和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回收得到金属铜;所得滤液中含有需要回收的FeCl2,故填:稀盐酸;过滤。
    (5)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2mL10%NaOH溶液,消耗硫酸铜质量为x。


    x=0.4g>0.04mL×5××5%
    故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几滴10%葡萄糖溶液,并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片刻后生成红色沉淀B,氧化铜是黑色,氢氧化铜是蓝色,故B为氧化亚铜,故填:碱性;Cu2O。

    5. 金属、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相关实验。
    (1)探究不同条件下金属铜与硫酸反应的情况如下:
    组别




    H2SO4质量分数
    20%
    98%
    20%
    98%
    反应条件
    常温
    常温
    加热
    加热
    反应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溶液变蓝,有气泡产生
    上表④发生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2H2O+X↑。X的化学式为______;硫酸铜溶液中的阴离子是______(写离子符号),从上述对比实验中,你对铜与硫酸反应有什么新的认识______。
    (2)实验室欲配制40g质量分数为5%的NaCO3溶液,应选择______(10mL、50mL、100mL)的量筒来量取水的体积。
    (3)现有下列BaCl2、K2CO3、NaOH三种溶液,请你选择一种常见试剂鉴别这三种溶液,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 (1)SO2 铜能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 (2)50mL (3)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u、H、S、O的个数分别是1、4、2、8,生成物中含Cu、H、S、O的个数分别是1、4、1、6,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个S、2个O,故X的化学式为:SO2;
    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硫酸根离子是阴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由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常温下,铜与稀硫酸和浓硫酸均不反应,加热条件下,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但是加热条件下,铜能与浓硫酸反应,故填:铜能与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
    (2)实验室欲配制40g质量分数为5%的Na2CO3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为:40g×(1-5%)=38g,即38mL,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故应选择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
    (3)可选择硫酸进行鉴别,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钾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古玩市场惊现“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同款黄金面具。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鉴别其真假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1)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外观和黄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贩以假乱真。
    (2)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p≈0.09g/L。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探究方案,请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截取小块黄金面具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______

    截取小块黄金面具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
    有气泡产生

    截取小块黄金面具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铜溶液。
    ______
    【实验结论】该面具是假黄金。
    【深入探究】为进一步定量分析黄金面具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利用上述方案二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______。
    Ⅱ、向锥形瓶中加入5.0g黄金面具祥品,注射器中吸入25mL稀硫酸。
    Ⅲ、将注射器中的稀硫酸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稀硫酸、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如下表。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200
    400
    515
    x
    525
    (1)上表中的数据x=______。
    (2)分析数据、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V=______mL。
    【数据处理】此黄金面具中锌的质量分数ω1=______。
    【反思评价】
    (1)小红对小明的方案和数据处理进行分析,认为求黄金面具中锌的质量分数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她将锥形瓶内反应后的剩余物经系列操作:______→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也可求出黄金面具中锌的质量分数ω2。
    (2)鉴别黄金真假除以上化学方法外,还有许多物理方法:测密度、比较硬度等。
    【表达交流】ω1和ω2有微小差异,小红对小明的方案和数据处理提出了质疑,认为自己的更准确。请说出小红质疑的理由:______。
    【答案】【进行实验】黄金表面变黑 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从蓝色变为无色 【深入探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20 515 【数据处理】 30.1% 【反思评价】 过滤 氢气在锥形瓶内有残留
    【解析】本题考查计算和对数据的处理。
    进行实验:
    一、根据题意,合金中含有铜,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可以通过加热来判断该金属是合金而不是黄金;
    三、合金中的锌可以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溶液和红色的铜,因此实验现象为: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从蓝色变为无色;
    深入探究:
    Ⅰ、实验开始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分析表格中数据,当第1次加入5mL稀硫酸时,产生200mL氢气,第2次加入加入5mL稀硫酸时,气体总体积为400mL氢气,以此类推,当第3次加入稀硫酸时,产生气体的总体积应该是400mL+200mL=600mL,而实际只有515mL,说明第3次已经将金属中的锌完全反应了,第4次排出的体积是5mL稀硫酸的体积,所以第4次的体积是515mL+5mL=510mL,所以x=520;
    (2)根据分析可知,最后氢气的体积是515mL;
    数据处理:求出氢气的质量为:,设金属锌的质量为y,

    求得y=1.506375g,所以金属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反思评价:
    (1)小红采用测算铜的质量,取反应后的溶液,过滤走合金中不反应的铜,用蒸馏水将铜表面的溶液洗涤,再将水分蒸干,就可以得到金属铜。合金的质量减掉铜的质量就是锌的质量,进而可以求出金属锌的质量分数。
    表达交流:小明的实验通过测算氢气的质量来求锌的质量,但是氢气有可能在锥形瓶中没有完全被排出,会使实验结果受影响。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需要根据表格中数据来判断实验到第几步恰好完全反应,再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

    7. 某实验小组验证:“Fe+Ag2SO4=FeSO4+2Ag”反应并进行如下探究,已知银粉为黑色,22℃时Ag2SO4的溶解度为0.8g。
    ①22℃时,向盛有硫酸银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静置,观察到溶液变为黄色并逐渐加深。
    ②静置3小时后观察,烧杯底部仍有黑色粉末,溶液黄色几乎消失
    ③用pH试纸检测Ag2SO4、FeSO4溶液,测得pH均小于7。
    回答下列问题:
    (1)22℃时,硫酸银饱和溶液显___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2)取步骤①上层的黄色溶液少许滴加盐酸,观察到白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
    (3)某同学由步骤②中“仍有黑色粉末”得出Fe比Ag活泼的结论。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思维不严密,因为黑色粉末不一定含Ag,还可能是___________,需要进一步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该实验方案是:取黑色粉末少许___________。(补充完设计方案)
    (4)仍有呈黄色是因为含有Fe3+离子。小组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物,可产生Fe3+;
    b.空气中的O2能与Fe2+反应,可产生Fe3+;
    c.溶液中存在___________离子能与Fe2+反应,可产生Fe3+。
    请设计实验证明假设a、b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实验方案是:向过量的铁粉中加入FeSO4溶液,振荡静置,观察到___________时即可证明。
    【答案】(1)酸 (2)AgCl (3) Fe 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4) 银 无明显现象
    【解析】
    (1)用pH试纸检测Ag2SO4、FeSO4溶液,测得pH均小于7,说明22℃时,硫酸银饱和溶液显酸性;
    22℃时,硫酸银的溶解度为0.8g,硫酸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取步骤①上层的黄色溶液少许滴加盐酸,观察到白色沉淀,可能是溶液中的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了氯化银白色沉淀,化学式为:AgCl;
    (3)铁粉也是黑色的,故黑色粉末不一定含银,还可能是未反应的Fe;
    铁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银与酸不反应,故可取黑色粉末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如果黑色粉末不溶解,则是银,如果黑色粉末完全溶解,产生气泡,说明是铁,如果黑色粉末部分溶解,说明是铁和银的混合物;
    (4)溶液显酸性,存在银离子和氢离子,氢离子与亚铁离子不反应,故可能是银离子能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铁离子;
    设计实验证明假设a、b不是产生铁离子的主要原因,故可向铁粉中加入硫酸亚铁溶液,振荡,观察到无明显现象,说明a、b不是主要原因。

    8. 化学社团的同学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图1 所示的实验。

    图1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表面______。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实验过程中小辰意外发现:当两种金属发生触碰时(如图2),铜片表面产生了气泡。
    【提出问题】图2 中铜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进行了以下猜想:
    小知猜想是二氧化硫;小辰猜想是氧气;小彬猜想是氢气。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
    【查阅资料】
    (1)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产生气体。该反应过程中金属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发生了转移。
    (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设计并进行实验】他们设计了图3 装置进行实验,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过导管与图4 中的装置连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知
    连接导管a 与导管d,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一段时间
    ______
    小彬的猜想正确
    小辰
    选用正确方法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向试管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小彬
    连接导管a 与导管______(填序号),收集气体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气体燃烧,听到
    轻微的“噗”声
    【教师释疑】图1 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锌失去电子,酸溶液中氢离子在锌片表面获得电子生成氢气。
    【学生感悟】图3 实验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______(选填“锌”或“铜”)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
    【得出结论】图2 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延伸应用】制造钢制船闸门时,为防止铁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安装比铁更活泼的金属。这种金属可以是______。(填序号)
    A.锌 B.铜 C.银
    【答案】 无明显现象 【作出猜想】质量守恒定律 【设计并进行实验】品红溶液不褪色 . c 【学生感悟】 锌 【得出结论】没有 【延伸应用】 A
    【解析】
    锌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图1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锌片表面产生气泡,铜片表面无明显现象。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作出猜想:
    小知猜想是二氧化硫;小辰猜想是氧气;小彬猜想是氢气。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稀硫酸中含有硫、氢、氧元素。
    (2)设计并进行实验:
    连接导管a 与导管d,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一段时间,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气体不是二氧化硫;
    选用正确方法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向试管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说明气体不是氧气;
    该气体应该是氢气,氢气密度比空气小,连接导管a 与导管c,收集气体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气体燃烧,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气体为氢气;
    学生感悟:图3 实验中,锌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转移到铜片上,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锌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
    得出结论:
    图2 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是锌失去的电子形成锌离子。
    延伸应用:
    制造钢制船闸门时,为防止铁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安装比铁更活泼的金属,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铜、银的金属活动性比铁若,这种金属可以是锌;
    故填:A。

    9.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丙装置作用______。
    (2)如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探究反应后甲中黑色固体成分。
    已知:Fe3O4不与CuSO4反应。
    猜想一:黑色固体成分为Fe;
    猜想二:黑色固体成分为Fe3O4;
    猜想三:______。
    步骤一:
    加热/s
    通入CO/s
    样品
    90
    30
    A
    90
    90
    B
    180
    90
    C
    步骤二:向样品A、B、C中分别加入足量CuSO4溶液。
    样品
    现象
    结论
    A
    无明显现象
    ______正确
    B
    有红色固体析出,有少量黑色固体剩余
    ______正确
    C
    ______,无黑色固体剩余
    ______正确
    若通入CO时间为90 s,要得到纯铁粉,则加热时间______s。
    【答案】
    (1)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
    (2)3 CO + Fe2O3 3 CO2 + 2 Fe
    (3)黑色固体成分为Fe、Fe3O4混合物 猜想二 猜想三 有红色固体析出 猜想一 180
    【解析】
    (1)CO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毒性,CO还原氧化铁制取单质铁的尾气中含有CO2、CO,前者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并可以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除去,后者因具有毒性、可燃性,不能直接排入空气,必须采取点燃燃烧转化为无毒的二氧化碳气体;
    (2)如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的氧化产物——二氧化碳,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 CO + Fe2O3 3 CO2 + 2 Fe;
    (3)根据物质的稳定性及已知的猜想一、二可知,黑色固体成分不可能是FeO,因此猜想三位黑色固体成分为Fe和Fe3O4;
    (4)Fe能够和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而Fe3O4不能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向样品A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其中不含Fe,而是含有Fe3O4,则猜想二正确;
    向样品B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含有Fe,有少量黑色固体剩余,说明还含有Fe3O4,则猜想三正确;
    向样品C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含有Fe,无黑色固体剩余,说明不含Fe3O4,则猜想一正确;
    结合已知步骤一、二表中信息推理可知,若通入CO时间为90 s,要得到纯铁粉,则加热时间180 s。

    10.化学科技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某探究实验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
    (1)写出锌粉与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探究蓝色滤液的成分
    (提出问题)蓝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Zn(NO3)2;
    猜想二:Zn(NO3)2和Cu(NO3)2;
    猜想三:___________;
    上述猜想中,该小组有同学直接判断猜想一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设计)为进一步验证上述猜想,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相关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①______
    ②___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③__________
    (结论分析)猜想三成立,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
    【答案】(1) (2)Zn(NO3)2、Cu(NO3)2和AgNO3 滤液显蓝色,肯定含有硝酸铜 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分析)Ag
    【解析】
    将一定量的锌粉投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再与相同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硝酸铜有剩余。
    (1)锌粉与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作出猜想: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硝酸铜有剩余,硝酸银可能有剩余,也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则猜想三:Zn(NO3)2、Cu(NO3)2和AgNO3;
    上述猜想中,猜想一不合理,理由是滤液显蓝色,肯定含有硝酸铜;
    实验设计:
    取少量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含硝酸银,因为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猜想三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相关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结论分析:
    猜想三成立,硝酸银部分参加反应,硝酸铜未参加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且只含有Ag。

    11.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老师安排同学们开展系列实验探究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小明做完铝条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后,将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以下简称:待测溶液)倒入有水的废液缸中时,发现有白色沉淀析出的“异常现象”。小明设计实验开展了如下探究。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发现问题)
    小明取一滴管未倒完的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依然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像牛奶一样)。
    (提出问题)
    待测溶液注入水中为什么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AlCl3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极易与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Al(OH)3而产生白色沉淀;
    (2)CuCl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1-的溶液中;CuCl中Cu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提出猜想)
    猜想Ⅰ:白色沉淀是Al(OH)3
    猜想Ⅱ:白色沉淀是CuCl
    猜想Ⅲ:白色沉淀是A1(OH)3和CuCl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滴管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
    无明显实验现象
    猜想___________正确

    取约2mL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插入足量洁净的Al条,充分反应
    有红色固体析出

    取一滴管实验②后的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
    无明显实验现象
    (结论与反思)
    (1)上述实验表明,Al和CuCl2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生成CuCl,第二步CuCl继续和Al反应生成Cu。请分别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一步:__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
    (2)待测溶液中含有大量CuCl,为什么它没有以白色沉淀的形式存在?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启示与拓展)
    通过对Al和CuC12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使我们认识到,我们不少的传统认识远没有做到细致入微,特别是当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于是就贸然断定这个反应是个简单的、一步完成的置换反应。实际上还要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经过无数次实验证明,有些化学反应看似一步完成,实际上是分步进行的。请根据你所学知识,任举一例反应可能分步进行的实例:___________。
    【答案】(查阅资料)+1 (实验探究) Ⅱ
    (结论与反思)(1) (2)待测溶液中氯离子过高 (3)证明溶液中氯化铝没有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启示与拓展)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能是碳首先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解析】
    查阅资料:CuCl中氯元素化合价为负一价,设铜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 +(-1) =0,x=+1。
    实验探究:①已知,CuCl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1-的溶液中;取一滴管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没有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可能生成的CuCl溶于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
    ②取约2mL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插入足量洁净的Al条,充分反应,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生成了铜单质,排除溶液铜离子的干扰;
    ③实验②后的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铝,取一滴管实验②后的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氯化铝没有生成沉淀;
    综合分析可知,沉淀为铜元素导致的,沉淀为CuCl,故猜想Ⅱ正确。
    结论与反思:(1)上述实验表明,Al和CuCl2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生成CuCl,第二步CuCl继续和Al反应生成Cu。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2)CuCl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1-的溶液中;待测溶液中氯离子过高,导致CuCl没有生成沉淀。
    (3)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证明溶液中氯化铝没有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启示与拓展: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能是碳首先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12.某班同学在实验室完成实验探究后得到废液A,其中含有稀硫酸、硫酸亚铁和硫酸铜,
    老师将同学们分成甲、乙两组,继续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甲组任务】将废液转化成硫酸亚铁晶体,实验流程如下:

    图一
    (1)滤液B中的溶质来自于哪几个部分? 。
    (2)写出上述流程中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乙组任务】利用废液来探究金属铝的化学性质。实验流程如下:

    图二
    (3)滤渣C中一定没有 。
    (4)滤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答案】(1)原溶液(或废液A),Fe与H2SO4反应,Fe与CuSO4反应三部分;(2)Fe+H2SO4===FeSO4+H2↑(或Fe+CuSO4===Cu+FeSO4);(3)Fe、Al;(4)FeSO4、Al2(SO4)2 CuSO4、H2SO4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原溶液(或废液A),Fe与H2SO4反应,Fe与CuSO4反应三部分;(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或Fe+CuSO4===Cu+FeSO4;(3)加稀盐酸无气泡冒出,说明没一氢前面的金属,故没有Fe、Al;(4)加入的铝片可能适量,也可能少量,所以滤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FeSO4、Al2(SO4)2,可能含有的溶质是CuSO4、H2SO4。

    13.某废弃物中可能含有Cu、CuO、Mg、Zn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并回收金属,取样品进行如图实验。

    ①步骤II的操作是_____
    ②步骤II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步骤I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若溶液C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样品的成分是____。
    ④通过测氢气的质量,也可确定样品的成分,则w的值为_____ (用 m和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过滤;(2)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有气泡产生;;(3) CuO、Cu、Zn;(4)
    【解析】①步骤II的操作将反应后的溶液分为固体和液体,故该操作为过滤。②样品粉末加入硫酸后生成的溶液A中可能含有硫酸铜、硫酸镁、硫酸锌,步骤II加入过量锌粉后,产生了固体B,且该固体在加入硫酸后还剩余铜,说明溶液A中一定有硫酸铜,锌可以将铜置换出来,溶液由蓝色变无色,如果溶液A含有硫酸镁,因为镁比锌活泼,所以不反应,且步骤I加入了过量的稀硫酸,锌会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产生的现象为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无色,有气泡产生。③若溶液C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溶质为硫酸锌,则溶液C中不存在硫酸镁,所以样品中无镁,步骤I加硫酸产生氢气说明含锌,框图中已指出含铜,②已说明溶液A中含硫酸铜,是来自样品中的氧化铜,故样品成分为CuO、Cu、Zn。(4)步骤III后剩余的固体铜全部来自氧化铜,故氧化铜的质量为,铜的质量为ng,则锌的质量为

    故。

    14.小聪同学家新换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好奇的小聪想探究铬(Cr)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邀请你一起参加。
    【提出猜想】猜想一:Cr>Fe>Cu;猜想二:__________;猜想三:Fe>Cu>Cr。
    【查阅资料】(1)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2)铬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其表面能生成抗腐蚀且致密的氧化膜。
    【设计实验】小聪同学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片,用砂纸打磨光亮,分别置于三支试管中,再往其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实验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实验
    现象
    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成为蓝色
    _________
    【结论与解释】(3)小聪得到的结论是猜想______正确。
    (4)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知识运用】将铬片投入FeSO4溶液中,反应___(填“能”或“不能”)进行。若能进行,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为了测定金属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镁元素,不溶于水,也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据图计算:
    (5)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的总质量为____g。
    (6)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7)该金属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_____。
    【答案】     Fe>Cr>Cu     无明显现象      一      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     能    
    Cr+FeSO4=CrSO4+Fe     0.4g     7.3%     96%
    【解析】
    【提出猜想】
    探究铬(Cr)与常见金属铁、铜的活动性强弱,由于已知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可以有三种猜想,即猜想一:Cr>Fe>Cu;猜想二:Fe>Cr>Cu;猜想三:Fe>Cu>Cr。
    【设计实验】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所以试管3中的实验现象是无明显现象。
    【结论与解释】
    根据试管1的实验现象,铁片表面产生气泡较慢,溶液变为浅绿色;试管2的实验现象,铬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溶液变成为蓝色;试管3中的实验现象是无明显现象。可判断出Cr>Fe>Cu,即猜想一正确。
    为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防止影响反应现象,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金属片。
    【知识运用】
    因为Cr>Fe>Cu,所以将铬片投入FeSO4溶液中,反应能进行。铬与Fe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铬和铁,化学方程式。
    【拓展探究】
    据图可知,加入150g稀盐酸产生氢气质量=(5g+150g)-154.7g=0.3g。又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又产生氢气质量0.1g,所以实验过程中产生氢气的总质量为0.4g。
    设: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样品中镁的质量为y。

    即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该金属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96% 。

    15.为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I、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__________
    Ⅱ、在所得的溶液中,插入铜丝,充分作用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Ⅱ、在Ⅱ所得的溶液中,插入铝丝,充分作用
    铝丝表面附着黑色固体,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
    A.A        B.B        C.C        D.D
    结论:金属活动性Al>Fe>Cu
    ①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②小明认为在小刚的实验中只需调整一下插入金属的顺序,就可得出A1>Fe>H>Cu的结论。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顺序是__________。
    【拓展延伸】:金属和盐溶液的反应也可以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小王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溶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判断在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种;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D点得到的固体的成分为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     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用砂纸将铝丝进行打磨     先插入铜丝,再插入铁丝,最后插入铝丝     三或3         
    【解析】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将铁丝插入稀盐酸中,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故①填: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铝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所以在铝丝插入前应将铝丝进行打磨,除去表面氧化物薄膜,故②填:用砂纸将铝丝进行打磨;
    为了证明活动性顺序,应先插入铜,铜不与酸反应可证明铜排在H后,再插入铁丝,铁能反应,证明铁在前,然后插入铝丝,铝丝可置换出铁,即可证明活动性顺序为,故③填:先插入铜丝,再插入铁丝,最后插入铝丝;
    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铜>银,将锌粉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置换出银,然后再与硝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A点是锌和部分硝酸银反应,A点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锌、硝酸银和硝酸铜,故④填:三或3;
    B点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C点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锌,故⑤填;
    D点锌粉过量,因此在D点时固体为铜、银和过量的锌,故⑥填 。

    16.将4cm光亮镁条放入一定量的稀HCl中,产生大量气泡后出现白色固体。小组同学为探究白色不溶物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在MgC12溶液中,常温下发生反应:,。
    【猜想】I、生成的MgC12过多而析出:Ⅱ、反应后有镁粉剩余:Ⅲ、生成了Mg(OH)2沉淀
    【实验】小组同学将上述实验过程所得的白色固体,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固体,直至最后一次洗涤所得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无______(填现象),分别得到干燥洁净固体mg。
    (1)对比实验:将mg固体与mg______,分别加入5mL蒸馏水中,充分振荡,观察到固体没有明显减少。
    结论:假设I不成立。
    (2)取mg固体,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______现象。
    结论:假设Ⅱ也不成立。
    (3)取mg固体,全部溶于稀硝酸,将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
    ①向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了1.16 gMg(OH)2沉淀;
    ②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的AgNO3溶液,生成了2.87g沉淀。
    结论:假设Ⅲ也不成立。若已知白色固体化学式为【Mga(OH)b____c】,则缺少的元素符号为______。
    【结论】经计算分析a:b:c=______。
    请写出镁和稀盐酸反应得到白色固体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已知白色固体和H2两者计量数比为1:2):______。
    【答案】     白色沉淀     MgC12     无气泡产生     Cl     1:1:1    
    【解析】本题涉及镁与盐酸的反应,抓住反应后出现白色固体的特殊现象,展开对白色固体成分的探究。
    [实验]
    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后溶液中含有氯化镁,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固体目的是洗去固体上残留溶液中的氯化镁,直至最后一次洗涤所得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白色不溶物已洗涤干净,故填“白色沉淀”;
    (1)验证猜想I,将mg固体与mgMgC12分别加入5mL蒸馏水中进行对比实验,故填“MgC12”;
    (2)取mg固体,加入稀盐酸,若假设Ⅱ成立,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会观察到固体溶解,产生大量气泡,事实上假设Ⅱ也不成立,故填“固体不溶解,无气泡产生”; 
    (3)假设Ⅲ也不成立,镁条加入稀盐酸中产生大量气泡后出现白色固体,根据白色固体化学式为【Mga(OH)b____c】,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确定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元素,氯元素的符号为Cl,故填“Cl”; 
    [结论]
    镁元素质量为:
    氯元素质量为:
    则a:c=24a:35.5b=0.48g:0.71g=1:1,假设a为1,则c为1,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2)×1+(-1)×b+(-1)×1=0,得b=1,经计算分析:a:b:c=1:1:1,故填“1:1: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盐酸、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点睛】合理设计实验、科学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会化学奠定基础。

    17.将光亮镁条放入一定量稀盐酸中,产生大量气泡,一段时间后出现沉淀。某同学对该现象作如下探究。
    (1)产生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过滤、洗涤、干燥得灰白色固体。对灰白色固体成分作如下探究:
    【猜测】固体可能是:①剩余的Mg;②MgCl2晶体:③Mg和MgCl2晶体。
    【实验】①取固体样品,加入稀HCl,无气泡产生,则猜测_______(选填序号)不成立。
    ②称取等质量的灰白色固体和MgCl2晶体分别放入同温、等量水中,灰白色固体不溶解而MgCl2晶体全部______,则猜测②不成立。
    资料:①Mg与MgCl2饱和溶液反应,可生成不溶于水的灰白色碱式氮化镁【Mgx(OH)yClz】。
    ②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3)准确称取7.70g样品,充分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下图装置,测定固体的组成。

    【现象】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固体变蓝,说明有______生成。B装置中_______(填现象),说明生成了HCl。
    【数据】充分反应后的剩余固体为MgO,其质量为4.80g,装置A增重1.44g。
    【计算】碱式氯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
    【反思】若生成的水蒸气未被A装置完全吸收,则测得的Mgx(OH)yClz中y值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①③##③①     溶解     水     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纸变成红色     Mg3(OH)5Cl     偏小
    【解析】
    (1)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填:Mg+2HCl=MgCl2+H2↑。
    (2)实验:
    ①取固体样品,加入稀HCl,无气泡产生,证明该白色固体中没有金属镁,所以猜想①③不成立。
    ②MgCl2晶体溶于水,其全部溶解,则猜测②不成立。
    (3)现象: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观察到A装置中固体变蓝,说明有水生成。B装置中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滤纸变成红色,说明有酸性物质生产,则说明生成了HCl。
    计算: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HCl的质量=7.70g-4.80g-1.44g=1.46g 。
    则生成氧化镁、水、氯化氢的分子个数比:n(MgO):n(H2O):n(HCl)==3:2: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种类和个数不变可知,x=3,y=5,z=1。故填:Mg3(OH)5Cl
    反思:若生成的水蒸气未被A装置完全吸收,则H2O质量偏小,氢氧根质量偏小。故填:偏小
    【点睛】明确质量守恒定律,分子数之比等于实际质量比上相对分子质量的比值。

    18.化学兴趣小组对“可乐除铁锈”实验展开探究。同学们将几枚生锈的铁钉放入某品牌的可乐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容器底部沉有固体物质。取出铁钉后用水清洗,铁钉恢复光亮。
    I、容器底部固体成分探究
    【实验探究1】取出容器底部剩余的固体物质,用水清洗后干燥,分成甲、乙两份备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①用磁铁靠近固体物质甲
    固体物质不能被吸引
    固体物质中不含铁单质
    ②将固体物质甲放入20%的盐酸中
    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
    固体物质主要是氧化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Ⅱ、溶液中逸出气体成分探究
    【猜想假设】气体中除了可乐本身含有的CO2外,可能还有H2。
    【查阅资料】①H2可以还原CuO,生成Cu和H2O。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实验探究2】将逸出气体依次通过如图的组合装置。

    (1)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______现象,证明逸出气体中含有氢气。
    Ⅲ、深入探究
    【提出问题】铁钉表面已变光亮,而容器底部有大量铁锈剩余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①可乐太少,酸性物质量不足。
    ②可乐酸性弱,与铁锈反应太慢。
    【实验探究3】取可乐与锈铁钉反应后的剩余液测得溶液仍然呈酸性,猜想①不成立。
    【查阅资料】3%的稀盐酸pH约为1,某品牌可乐的pH值为3.39。质量分数为3%的稀盐酸比该品牌可乐的酸性强。
    【实验探究4】取另一份固体物质乙放入3%的稀盐酸中,振荡,观察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对比【实验探究1】和【实验探究4】的不同反应现象可得出: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______有关。猜想②成立。
    【讨论与交流】铁制品常见的防锈方法有哪些?______(至少答2点)。
    Ⅳ、废液处理
    将【实验探究1】和【实验探究4】中废液混合,从环保角度考虑,最好在废液中加入______g氢氧化钠固体使其充分反应,最终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11.7g,过滤后再将废液排放。
    【答案】     Fe2O3+6HCl=2FeCl3+3H2O     吸收二氧化碳     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U形管中白色固体变蓝色     浓度     在铁制品表面刷漆;避免在潮湿环境下使用(合理即可);     8
    【解析】
    实验探究1:
    依据实验可知将固体物质甲放入20%的盐酸中,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所以反应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实验探究2:
    (1)因为可乐是碳酸饮料,所以氢氧化钠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填:吸收二氧化碳;
    (2)依据实验结论逸出气体含有氢气,又因为查阅资料①H2可以还原CuO生成Cu和H2O,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遇水变蓝,则实验现象为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U形管中白色固体变蓝色,故填: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红色,U形管中白色固体变蓝色;
    实验结论:
    依据实验探究1可知将固体物质甲放入20%的盐酸中,固体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而实验探究4取另一份固体物质乙放入3%的稀盐酸中,振荡,观察无明显现象,再依据实验结论猜想②成立,即可乐酸性弱,与铁锈反应太慢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故填:浓度;
    讨论与交流:
    铁制品常见的防锈方法有在铁制品表面刷漆;避免在潮湿环境下使用(合理即可);
    废液处理:
    将实验探究1发生的反应是NaOH+HCl=NaCl+H2O,实验探究4加入3%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两试管混合,溶液中的溶质FeCl3和HCl,从环保角度考虑,加入氢氧化钠固体除去其中的铁离子和氢离子变成无害的氯化钠再排放,反生的反应FeCl3+3NaOH=Fe (OH) 3↓+3NaCl,最终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11.7g,从反应可推知有如下关系设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x=8g
    故最好在废液中加入8g氢氧化钠固体,充分反应,过滤后再将废液排放,故填:8。

    19.老师曾经在课堂上分别做过镁在空气中燃烧、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同学们对镁的化学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资料可知,镁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加热时可以和氮气发生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右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制备氮化镁,并通过计算探究其化学式。

    【查阅资料】
    由于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较低,本试验忽略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实验过程】
    (1)经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仪器、镁粉称量过后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
    (2)制备氮化镁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打开活塞k并通入纯净的N2;
    ②足够长的时间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
    ③反应结束后,关闭活塞k,熄灭酒精灯;
    ④完全冷却后,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⑤再次称量仪器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拓展探究】
    (3)实验开始时先通入足够长时间氮气的目的是______。
    (4)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与氧气而不是氮气反应的原因是______。
    (5)有同学认为,步骤③会导致水倒吸回流至药品处,从而导致实验失败。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______(填“是”或“否”),请说明你的理由______。
    (6)整个反应过程中数据记录如下:
    空硬质玻璃管质量/g
    硬质玻璃管与镁的质量/g
    硬质玻璃管与产物的质量/g
    114.8
    118.4
    119.8

    依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氮化镁化学式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7)实验中使用镁粉而不使用镁条的原因是______;若刚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后就开始试验,测得产物的质量为m克,则m的测量值范围是______。由本实验可知镁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与其他物质反应,应使用______作为保护气。
    【答案】     除去反应容器中的空气     氧气化学性质较为活泼而氮气比较稳定     否     U形管可防止水倒流至反应容器处     Mg3N2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     5<m<6     氩气(或其它稀有气体)
    【解析】
    拓展探究
    (3)实验开始时先通入足够长时间氮气的目的是除去反应容器中的空气;
    (4)镁在空气中燃烧主要与氧气而不是氮气反应的原因是氧气化学性质较为活泼而氮气比较稳定;
    (5)步骤③反应结束后,关闭活塞k,熄灭酒精灯,不会导致水倒流至药品处,因为U形管可防止水倒流至反应容器处;
    故填否,U形管可防止水倒流至反应容器处;
    (6)根据空硬质玻璃管质量和硬质玻璃管与镁的质量可知镁的质量=118.4g-114.8g=3.6g,根据空硬质玻璃管质量和硬质玻璃管与产物的质量可知氮化镁的质量=119.8g-114.8g=5g,,则氮化镁中氮元素质量=5g-3.6g=1.4g,设氮化镁化学式为MgxNy,则镁、氮元素质量比=(24×x):(14×y)=3.6g:1.4g,化简 x:y=3:2,故氮化镁化学式为Mg3N2;
    镁和氮气点燃后生成氮化镁,化学方程式为
    (7)实验中使用镁粉而不使用镁条的原因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
    若刚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后就开始试验,假如氧气已经排尽,则镁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的质量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为5g,还有可能会出现装置中的氧气没有排尽的情况,则镁与氧气反应会生成氧化镁,假如全部生成氧化镁,那么设它的质量为x:

    所以若刚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后就开始试验,测得产物的质量为m克,则m的测量值范围是5<m<6;
    由本实验可知,镁可以与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反应,故镁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与其他物质反应,应使用稀有气体(氦气、氩气等)作为保护气,因为稀有气体不与镁反应。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电解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后,提出问题,“测定水的组成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经过讨论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邀请你一起对此展开探究。

    【设计方案】甲同学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和上图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规范),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______。
    【实验探究】当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时,实验测得:①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②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而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意外发现】丙同学不小心将反应后的少量红色固体a洒落到稀硫酸中了,发现除了有红色固体b以外,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提出问题】铜与稀硫酸是不反应的,这里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变蓝呢?
    【查阅资料】①CuO被还原的过程中会有Cu2O生成,Cu2O也能被还原成Cu;
    ③Cu2O固体是红色的,它与稀硫酸的反应为:。
    【得出结论】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
    【分析交流】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是否会影响水组成的测定结果______(填“影响”或“不影响”)。
    【提出猜想】针对红色固体a的成分,小组同学提出猜想①是:Cu2O和Cu;             猜想②是:______。
    【拓展探究】丁同学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及药品重新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方法去确定哪种猜想成立,他已称得:①玻璃管的质量;②反应前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的总质量,完全反应后,你认为他还需要称量______的质量。
    【教师点拨】称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红色固体b的质量,也可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
    【定量分析】小组同学再次实验,他们开始称取质量为3.6g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b为2g。假如3.6g红色固体a都是Cu2O,请你计算出生成铜的质量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然后,通过与实际得到的固体2g进行比较,判断猜想______成立(填“①或②”)。
    【答案】          干燥生成的气体     1.1:8     1:8     不影响     Cu2O     反应后红色固体和玻璃管       1.6g ①
    【解析】
    设计方案:装置A中发生反应为硫酸和锌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干燥生成的气体。
    实验探究:装置C中氧化铜和氢气加热生成铜和水,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减少质量就是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说明其中含有的氧元素的质量为1.6克;装置D能吸收生成的水,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说明生成水的质量1.82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则其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82g-1.6g=0.22g;因此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0.22g:1.6g=1.1:8;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2:16=1:8。
    分析交流: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不会影响水组成的测定结果,因为装置减少质量就是反应的氧元素完全转化为水中的氧元素质量。
    提出猜想:由题干可知,铜不和稀硫酸反应,Cu2O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铜;CuO被还原的过程中会有Cu2O生成,Cu2O也能被还原成Cu,Cu2O固体是红色的;结合猜想①,则猜想②是:Cu2O。
    拓展探究: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方法去确定哪种猜想成立,除了要称量①玻璃管的质量;②反应前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的总质量,完全反应后,还需要称量反应后红色固体和玻璃管的总质量,通过质量差来计算判断红色固体成分。
    定量分析:解:设生成铜的质量为y

    1.6g<2g,故说明其中还含有铜,所以猜想①正确   

    21.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
    (一)铁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别的顺序是______。
    (2)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
    (3)用铁锅加热食物,说明铁具有______性。
    (4)钢铁露置在空气中易生锈,请提出防止其生锈的一种措施______。
    (5)Fe3+、Cu2+都能在双氢水分解中起催化作用,如图探究催化剂效果的对比实验中需作的改进为______(滴入溶液浓度相同)。

    (二)制备氯化铁晶体(FeCl3﹒6H2O)
    氯化铁晶体是一种常用净水剂。某小组用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与O2在高温下反应生成Fe2O3和SO2,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制备氯化铁晶体主要流程如下:

    (1)排放SO2会导致酸雨,酸雨是指pH<______的降水。
    (2)H2S、S由焙烧残留的FeS2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一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______、过滤等。
    (4)以下措施不能提高 FeCl3·6H2O产率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A.把黄铁矿研磨成粉末          B.延长稀盐酸溶解时间
    C.把过滤、洗涤后的滤液加入混合溶液   D.氧化时加热到持续沸腾
    (三)红褐色固体的热重分析
    甲同学蒸发氧化铁溶液获得了红褐色固体,经查阅资料获知,该固体是氢氧化铁和碱式氯化铁晶体【 Fe2(OH)2Cl4﹒xH2O】的混合物。兴趣小组称取红褐色固体7.18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资料】①碱式氯化铁晶体在50℃时开始分解,在200℃完全分解为Fe2O3、H2O、HCl。
    ②在500℃时,Fe(OH)3分解为Fe2O3。
    ③无水氯化钙为干燥剂,不吸收HCl气体。
    (1)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______。
    (2)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2,加热后通N2的目的是______。
    (3)控制不同的温度对装置A中固体加热,测得装置B、C中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测得装置A中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温度℃
    室温
    220
    520
    B装置/g
    200.00
    201.98
    m
    C装置/g
    200.00
    201.46
    201.46


    ①m=______。
    ②x=______。
    ③原红褐色固体中各成分的质量比为______。
    【答案】     Al、Fe、Cu          导热     刷油漆     将硫酸铜溶液更换为氯化铜溶液     5.6          降温结晶     D     检查气密性     排出滞留在装置中的气体使之充分被吸收     202.52     10     107:252
    【解析】
    (一)(1)越不活泼的金属越容易被使用;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别的顺序是Al、Fe、Cu。
    (2)铁和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3)用铁锅加热食物,说明铁具有良好导热性。
    (4)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和水作用的结果;钢铁露置在空气中易生锈,刷油漆可防止其生锈(合理即可)。
    (5)Fe3+、Cu2+都能在双氢水分解中起催化作用,探究催化剂效果,则控制的变量为金属离子,其它因素应该都完全相同,实验中酸根离子不同实验设计错误,故对比实验中需作的改进为将硫酸铜溶液更换为氯化铜溶液(滴入溶液浓度相同)(合理即可)。
    (二)(1)排放SO2会导致酸雨,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
    (2)H2S、S由焙烧残留的FeS2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还会生成氯化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一系列操作”包括: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等。
    (4)A.把黄铁矿研磨成粉末,可以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物更充分,利于提高产率,正确;
    B.延长稀盐酸溶解时间,可以使反应物更充分,利于提高产率,正确;
    C.把过滤、洗涤后的滤液加入混合溶液,可以回收滤液中铁元素,利于提高产率,正确;
    D.氧化时加热到持续沸腾,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是不能通过产率,错误。
    故选D。
    (三)(1)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检查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
    (2)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干扰实验结果,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滞留在装置中不能被吸收会影响实验结果;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2,加热后通N2的目的是排出滞留在装置中的气体使之充分被吸收,以免导致实验误差。
    (3)B装置能吸收水,增加质量就是吸收水的质量,220℃时,吸收水的质量为201.98-200.00=1.98g;
    C装置能吸收生成的氯化氢气体,增加质量就是吸收氯化氢气体的质量,220℃时,吸收氯化氢的质量为201.46-200.00=1.46g;
    设碱式氯化铁晶体分解生成氧化铁质量为y


    由曲线可知,最终生成氧化铁质量为3.2g,则氢氧化铁生成氧化铁质量为3.2g-1.6g=1.6g,设氢氧化铁生成水质量为z,氢氧化铁质量为m

    故①m=201.98+0.54=202.52;
    ②x=10;
    ③氢氧化铁质量为2.14g,碱式氯化铁晶体质量为7.18-2.14=5.04g;两者质量比为2.14g:5.04g=107:252。

    22.铜是人类使用最早、应用广泛的金属。
    (一)对古代铜制品认识
    (1)如图为出土文物古代青铜铸件“雁鱼灯”。该文物能保存至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选填序号)。

    a 铜的活泼性弱,不易生锈            b 深埋于地下,隔绝空气
    (2)《吕氏春秋·别类篇》载有“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注:此处“金”指铜),表明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铜合金的硬度比纯铜_______(填“大”或“小”)。
    (二)铜的化合物制备
    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均含有少量二氧化硅、氧化铁等杂质。工业上综合利用这两种矿物制备碱式碳酸铜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已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1)“浸取”前将矿石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_______。
    (2)“浸取”时,除氧化铁溶于稀硫酸之外,还会发生反应:2MnO2+Cu2S+4H2SO4=2MnSO4+2CuSO4+S+4H2O,则“滤渣Ⅰ”中除了有S外,一定还有_______(写化学式)。
    (3)“沉锰”时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_______。
    (4)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
    (三)碱式碳酸铜的热分解实验
    某碱式碳酸铜成分可表示为Cua(OH)b(CO3)c,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性质和组成,取3.46g样品持续加强热,观察到固体先变成黑色,然后变成红色,同时得到气体。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资料1】1.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2.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充分吸收CO2。
    【实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如图装置。

    【现象】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固体变蓝,说明有_______生成,B装置中_______(填现象),说明生成了CO2,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数据】充分吸收生成的气体后测定,A装置增重0.18g,B和C装置共增重0.88g。
    【计算】a:b:c=_______。
    (二)红色固体成分的探究
    【资料2】1.Cu和Cu2O均为红色固体。2.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红色固体可能是:猜想1:Cu;猜想2:Cu2O;猜想3:_______。
    【实验】1 取适量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_______(填现象),则猜想1是错误的。
    2 原3.46g样品加强热反应后测得红色固体质量为2.16g。
    【结论】结合以上数据,写出该碱式碳酸铜分解后的生成物:_______。
    【答案】     a、b     大     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SiO2     防止NH4HCO3受热分解或防止NH3挥发或防止NH3溶解度减小     NH3     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CO3↓+H2O     3:2:2     Cu和Cu2O     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2O、H2O、CO2、O2
    【解析】
    (一)(1)铜活动性较弱,不容易参加反应,金属生锈一般与空气中氧气等物质有关,铜深埋于地下,隔绝空气,故该文物不易被腐蚀能保存至今,选ab。
    (2)合金硬度大于成分金属;《吕氏春秋·别类篇》载有“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注:此处“金”指铜),表明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铜合金的硬度比纯铜大。
    (二)(1)“浸取”前将矿石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 已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故“浸取”时,得到“滤渣Ⅰ”中除了有S外,一定还有SiO2。
    (3)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氨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沉锰”时加入试剂碳酸氢铵,通入氨气,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防止NH4HCO3受热分解或防止NH3挥发或防止NH3溶解度减小。
    (4)该流程中NH3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故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NH3。
    (三)碱式碳酸铜的热分解实验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现象:已知,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固体变蓝,说明有水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CO2,B装置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计算: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充分吸收生成的气体后测定,A装置能吸收水,增重0.18g就是生成水的质量,水中氢元素等于碱式碳酸铜中氢元素质量,即,则氢氧根质量为;B和C装置共增重0.88g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同理碱式碳酸铜中碳元素质量为,则碳酸根质量为;则碱式碳酸铜中铜元素质量为3.46g-0.34g-1.2g=1.92g;故a:b:c=。
    (二)红色固体成分的探究
    猜想:已知,Cu和Cu2O均为红色固体;结合猜想1、2可知,猜想3:Cu和Cu2O。
    实验:铜不活泼不和稀硫酸反应,已知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和铜单质;实验结论为猜想1是错误的,说明固体中存在Cu2O,故取适量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则猜想1是错误的。
    结论: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质量不变;碱式碳酸铜中铜元素质量为1.92g,若铜元素全部转化为氧化亚铜,则氧化亚铜质量为,反应后测得红色固体质量为2.16g,故红色固体全部为氧化亚铜,2.16g氧化亚铜中氧元素质量为;0.18g水中氧元素质量为0.18g -0.02g=0.16g、0.88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为0.88g-0.24g=0.64g;反应前原3.46g样品中氧元素质量为3.46g-1.92g-0.02g-0.24g=1.28g;反应后已知物质中氧元素质量为0.24g+0.16g+0.64g=1.04g,说明3.46g样品分解生成氧化亚铜、水、二氧化碳之外,还有1.28g-1.04g=0.24g氧气生成;故填Cu2O、H2O、CO2、O2。

    23.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酸的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

    (1)在图一所示的实验中,试管②中说明铁比铜金属活动性更强的现象是______。
    (2)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其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3)在图二所示的实验中,乙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无其它现象,则试管④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______。
    (4)将乙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①生成的白色沉淀是______
    ②滤液中的溶质共有哪些______
    步骤2: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5)在上述(4)的实验探究中,步骤1中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答案】     试管底部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          氯化镁、氯化亚铁(或FeCl2、MgCl2)     氯化钠和碳酸钠(或NaCl、Na2CO3)     BaCO3     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NaCl、NaOH、Na2CO3)     检验并除尽碳酸钠,以免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
    【解析】
    【分析】
    铁不能和氯化镁反应,能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详解】
    (1)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在图一所示的实验中,试管②中发生反应是铁和氯化铜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现象为生成红色固体、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铁比铜金属活动性更强。
    (2)①中铁不和氯化镁反应,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说明①中铁与②中过量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由于不确定甲烧杯中氯化铜是否反应完全,故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不反应的氯化镁、生成的氯化亚铁。
    (3)试管③④中反应分别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在图二所示的实验中,乙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无其它现象,则沉淀为钙离子和碳酸离子生成的碳酸钙沉淀,则④中碳酸钠必定过量、盐酸不足;故试管④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氯化钠、过量的碳酸钠。
    (4)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步骤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沉淀为碳酸钡沉淀,说明滤液中存在碳酸钠;
    步骤2静置,向步骤1中上层清夜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则为试管③中过量氢氧化钙和试管④中过量碳酸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
    综合分析(3)(4)可知滤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5)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的目的是检验并除尽碳酸钠,以免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

    24.三星堆考古再次成为考古界的热点。此次考古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象牙等文物。青铜是铜、锡、铅组成的合金。青铜器中的铜在氯离子等作用下,生成活性很强的
    氯化亚铜(CuC1)。氯化亚铜易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碱式氯化铜【化学式为Cu2(OH)3C1】,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去除文物表面的Cl-是保护青铜器文物的重要手段。
    同学们发现生活中铜制品长期露置在潮湿空气中也会锈蚀,生成“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为探究生活中某铜样品的锈蚀程度(即该铜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并回收铜。
    查阅资料:①

    实验设计:取铜样品(假设除铜和铜绿外,不含其它物质),设计甲、乙两方案。
    方案甲:

    (1)操作Ⅰ、Ⅱ、Ⅲ的名称是______,该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
    (2)若溶液B为浅绿色,任写一个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溶液C中的金属离子______。(填离子符号)
    方案乙:

    (4)步骤Ⅰ中铜绿受热分解生成黑色固体A、CO2和H2O,还发生另一个化合反应也生成黑色固体A,黑色固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
    (5)步骤Ⅱ所得铜中往往含有少量的Cu2O。检验铜中含有Cu2O的实验方法为______(填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数据处理:
    (6)①根据方案甲中数据可知,铜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小数点保留到0.1%)。
    ②利用方案乙还原16.0g黑色固体A,得到Cu和Cu2O的混合物共ag。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反思评价:
    (7)方案乙的主要缺点为______(任写一条)。
    【答案】     4CuCl+O2+4H2O=2HCl+2 Cu2(OH)3C1     过滤     引流     或     Fe2+     CuO     实验步骤: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实验现象: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53.6%     12.8g     一氧化碳有毒不安全(合理即可)
    【解析】
    氯化亚铜易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碱式氯化铜[化学式为Cu2(OH)3C1],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Cl+O2+4H2O=2HCl+2 Cu2(OH)3C1。
    (1)操作Ⅰ、Ⅱ、Ⅲ都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是过滤,该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
    (2)铜样品中只含有铜和铜绿,取铜样品加入过量稀硫酸,铜不反应,碱式碳酸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碳和水。过滤,得到气体为二氧化碳,溶液A为硫酸铜溶液和稀硫酸溶液混合物,固体A为铜。溶液A中加入过量固体粉末B,生成溶液B和固体C。若溶液B为浅绿色,则说明含亚铁离子,则固体粉末B是铁,步骤②中,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2)溶液B为硫酸亚铁溶液,固体C为铜和过量的铁。向固体C中加入稀硫酸,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过滤,称重固体A铜单质。故溶液C中的金属离子是硫酸亚铁中的亚铁离子。表示为Fe2+。
    方案乙:
    (4)步骤Ⅰ中铜绿受热分解生成黑色固体A、CO2和H2O,黑色固体A与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所以黑色固体A为氧化铜。且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故黑色固体A的化学式为CuO。
    (5)根据题目信息氧化亚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和水。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检验铜中含有Cu2O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实验现象: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实验结论:样品中含有氧化亚铜。
    (6)①解:设样品中铜质量为,则碱式碳酸铜质量:23.9g-。
    根据题意碱式碳酸铜中的铜最后全部转化为铜单质。
    +=19.2g
    得=12.8g。
    故甲方案计算,铜单质的质量分数为。
    ②利用方案乙还原16.0g黑色固体A,得到Cu和Cu2O的混合物共ag。
    假设固体生成物全部为铜:

    假设固体生成物全部为氧化亚铜:

    由以上质量关系可知:a的取值范围为12.8g (7)方案乙的主要缺点:一氧化碳有毒,不安全或还原产物中含有部分氧化亚铜。

    25.铜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探究一、铜的性质及其应用
    (1)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加入铜粉和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溶液甲中一定含有Al(NO3)3和Zn(NO3)2
    b.固体乙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c.若溶液甲是蓝色,则溶液甲一定含有Al(NO3)3、Zn(NO3)2和Cu(NO3)2
    d.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溶液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2)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

    I.甲图中酒精灯上网罩的作用是_____。
    [提出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作出猜想]猜想①:CO;猜想②:CO2;猜想③:CO和CO2。
    [设计方案]实验装置如图乙。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喷灯和酒精灯,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喷灯和酒精灯,打开K,再通一段时间氮气。
    方案一: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若B中无明显实验现象,D处气体能被点燃,则猜想①成立。
    方案二: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
    取一定量炭粉和4g氧化铜的混合物进行实验,并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
    反应后的质量
    A(玻璃管+固体)
    m1
    m2
    B+C(广口瓶+混合液)
    m3
    m4
    II.若猜想②成立,则理论上(m4﹣m3)_____(填“<”“=”或“>”)(m1﹣m2)。
    III.若猜想③成立且CuO全部转化成Cu,则参加反应的碳的质量m的取值范围是_____。
    (3)兔首和鼠首均为青铜器(铜、锡合金),表面呈绿色,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成了铜锈(铜锈俗称铜绿)。青铜器属于_____(填序号)。铜绿Cu2(OH)2C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a.无机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复合肥
    为了弄清铜生成铜绿的条件,某化学实验小组借鉴课本“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图1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

    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_____(填试管编号)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小组讨论后发现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Cu和_____(写出试管中需要的物质)。可以省略不做的实验是试管_____(填试管编号)。
    探究二、铜的制备研究
    铜可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方法一:火法炼铜:Cu2S+O22Cu+SO2
    方法二:湿法炼铜:CuSO4+Fe=FeSO4+Cu
    (4)上述两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原因是_____。辉铜矿的主要成分为Cu2S,常用于火法炼铜。若生成过程中铜元素的转化率为90%,生产64tCu需要含Cu2S80%的辉铜矿_____t。(保留一位小数)
    探究三、铜的化合物的制备研究
    碱式碳酸铜可用于生产木材防腐剂等。工业上可用微蚀刻废液(含有一定量Cu2+、H+、SO、H2O2和微量Fe3+)制备高纯度碱式碳酸铜,其制备过程如图2:

    (5)加入试剂1的目的是除去废液中的酸性物质,试剂1最好选用_____(填序号)。
    a.Fe2O3 b.CaCO3 c.CuO
    (6)加入Na2CO3沉淀前须除去Fe3+,否则Fe2(SO4)3会与Na2CO3反应,产生一种气体,同时生成NaFe3(OH)6(SO4)2沉淀,影响产品质量,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7)加入Na2CO3沉淀时,反应液pH对产品中的SO42﹣含量以及反应液中Cu2+沉淀效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第二次沉淀时溶液pH最好控制在_____。
    (8)所制得的碱式碳酸铜的组成可表示为:xCuCO3•yCu(OH)2•zH2O。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4实验装置测定其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不考虑植物油中溶解CO2产生的影响)。

    实验步骤如下:①连接装置并检验装置气密性;②准确称量样品的质量1.2g;③装药品,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取量气管刻度为10mL;④向锥形瓶内加入50mL(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⑤冷却到室温;⑥再次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读取量气管刻度为172mL。
    I.步骤一中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
    II.装置B的作用是_____,C中的试剂是_____(填序号)。
    a.碱石灰
    b.浓硫酸
    c.无水硫酸铜
    III.步骤⑥中调节液面相平的操作是_____。
    IV.若标准状况下,每44g二氧化碳的体积为22.4L。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产品中CuCO3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保留到0.1%)。
    计算过程:
    V.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仅因下列因素可使测定结果偏小的是_____(填序号)。
    a.步骤③中平视刻度,步骤⑥中仰视读数
    b.硫酸的用量不足
    c.量气管中未加植物油
    d.步骤⑥中没有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直接读数
    (9)碱式碳酸铜【xCuCO3•yCu(OH)2•zH2O】的热分解研究。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的固体质量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图5。(已知Cu(OH)2的分解温度小于CuCO3的分解温度。)
    I.通过计算可得x:y:z=_____。
    II.若将16.0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1.6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     abcd     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     0.3g<m<0.6g;     a     Cu2(OH)2CO32CuO+H2O+CO2↑     D     CO2、O2     ABC     方法二更好,能耗低,不产生二氧化硫这种污染空气的气体     111.1     c     6Na2CO3+3Fe2(SO4)3+6H2O=2NaFe3(OH)6(SO4)2+6CO2↑+5Na2SO4     8.5;     往里推注射器活塞,若装置B中的有气泡产生,D装置内量气管内液面下降,水准管液面上升,则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干燥二氧化碳     c     将水准管缓慢下移     51.7%     bcd     1:1:1     4CuO2Cu2O+O2↑
    【解析】
    探究一、铜的性质及其应用
    (1)a、金属活动性为Al>Zn>Cu>Ag,在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物中加入铜粉和锌粉,Al最活泼,硝酸铝一定不参加反应,因此溶液中一定存在硝酸铝,而锌与硝酸银一定可以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若硝酸银过量,则铜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但是只要加入锌粉和铜粉,锌与硝酸银一定反应,此时溶液一定有硝酸锌,因此溶液甲一定存在硝酸铝和硝酸锌,此选项中的表述正确;
    b、锌一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固体中一定有银,而锌若足量,则锌有剩余,且铜不参与反应,所以固体乙可能含有锌和铜,此选项中的表述正确;
    c、溶液甲为蓝色,说明含有硝酸铜,因此锌全部反应完毕,铜参与反应,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和银,因此溶液甲一定存在硝酸铝、硝酸锌和硝酸铜,此选项中的表述正确;
    d、固体乙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锌有剩余,因此硝酸银全部反应完毕,铜没有参与反应,因此溶液甲一定没有硝酸银和硝酸铜,此选项中的表述正确。
    故选abcd。
    (2)Ⅰ、碳与氧化铜反应需要高温,利用网罩可以聚集火焰,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反应物温度,有助于反应进行;
    [设计方案]
    Ⅱ、若猜想Ⅱ成立,说明反应只生成了二氧化碳, B中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可以将二氧化碳全部吸收,A中减少的质量为碳和氧元素的质量,因此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应该等于B和C中增加的质量即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即(m4﹣m3)=(m1﹣m2);
    Ⅲ、当反应后只有一氧化碳,设此时需要炭粉质量为x,

    x=0.6g
    当反应后只有二氧化碳,设此时需要炭粉质量为y,

    y=0.3g
    猜想Ⅲ成立,说明气体为混合物,所以需要炭粉质量介于x和y之间,所以y<m<x,即0.3g<m<0.6g;
    (3)兔首和鼠首均为青铜器(铜、锡合金),合金属于无机材料,所以青铜器属于无机材料;铜绿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较长时间后,由于D中接触水和空气,所以发现D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小组讨论后发现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缺少了把铜片置于装有干燥空气(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所以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Cu和CO2、O2充分接触;从控制变量法的角度,可以省略不做的实验是试管ABC。
    探究二、铜的制备研究
    (4)上述两种方法中,更好的是方法二,原因是能耗低,不产生二氧化硫这种污染空气的气体等;
    设需要含Cu2S 80%的辉铜矿质量为x,
    根据题意有:x×80%××100%×90%=64t,x≈111.1t,
    故填:方法二更好,能耗低,不产生二氧化硫这种污染空气的气体; 111.1;
    探究三、铜的化合物的制备研究
    (5)加入试剂1的目的是除去废液中的酸性物质,为避免带入新的杂质,试剂1最好选用含铜的化合物且能和酸反应,所以选择氧化铜;故选:c.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Na2CO3+3Fe2(SO4)3+6H2O=2NaFe3(OH)6(SO4)2+6CO2↑+5Na2SO4;故填:6Na2CO3+3Fe2(SO4)3+6H2O=2NaFe3(OH)6(SO4)2+6CO2↑+5Na2SO4;
    (7)由图3所示可知,溶液pH为8.5左右时,硫酸根离子含量最低,溶液中铜离子沉淀效率最高,因此第二次沉淀时溶液pH最好控制在8.5;故填:8.5;
    (8)Ⅰ、步骤一中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往里推注射器活塞,若装置B中的有气泡产生,D装置内量气管内液面下降,水准管液面上升,则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故填:往里推注射器活塞,若装置B中的有气泡产生,D装置内量气管内液面下降,水准管液面上升,则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Ⅱ、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C中的试剂是无水硫酸铜,用来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含有水蒸气;故填:干燥二氧化碳;c;
    Ⅲ、步骤⑥中调节液面相平的操作是将水准管缓慢下移使两侧液面相平,因为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将水压向右侧,右侧的水准管中液面上升,要想两侧液面相平,就需要将右侧的水准管缓慢向下移动;故填:将水准管缓慢下移;
    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72mL﹣50mL﹣10mL)÷1000÷22.4L×44g=0.22g,
    设碳酸铜质量为y,

    y=0.62g,
    产品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100%=51.7%,
    答:产品中CuCO3的质量分数为51.7%.
    Ⅴ、a、步骤③中平视刻度,步骤⑥中仰视读数所得二氧化碳的体积比实际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b、硫酸的用量不足,碳酸铜没有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减少,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c、量气管中未加植物油,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二氧化碳体积偏小,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d、步骤⑥中没有调节量气装置两边液面相平,量气管内压强大,液面高,导致二氧化碳体积减小,直接读数,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故填:bcd;
    (9)Ⅰ、加热时,结晶水先失去,因此结晶水的质量为:24.0g﹣22.2g=1.8g;
    设氢氧化铜质量为z,
    Cu(OH)2的分解温度小于CuCO3的分解温度,因此氢氧化铜完全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22.2g﹣20.4g=1.8g;

    z=9.8g,
    设碳酸铜质量为m,
    碳酸铜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20.4g﹣16.0g=4.4g,

    m=12.4g,
    根据题意有:,
    通过计算可得:x:y:z=1:1:1;
    故填:1:1:1;
    Ⅱ、若将16.0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1.6g后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过程中氧化铜中的氧元素一部分转化成氧气,剩余固体中铜元素质量为:16.0g××100%=12.8g,
    剩余固体中氧元素质量为:16.0g﹣12.8g﹣1.6g=1.6g,
    设固体的化学式为CumOn,
    根据题意有:64m:16n=12.8g:1.6g,
    m:n=2:1,
    因此剩余固体的化学式是Cu2O,
    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6.实验室有一包久置的生铁粉末(成分为碳、铁和氧化铁),为测定各组分的质量,小怡取两份质量均为m的生铁粉末样品,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Ⅰ.测定碳的含量

    【查阅资料】过氧化氢溶液能将Fe2+转化为Fe3+。
    (1)样品中碳粉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生成滤渣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该样品中中铁元素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Ⅱ.测定铁和氧化铁质量
    【查阅资料】(1) 。
    (2) 。
    下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硬质玻璃管中放入样品2,打开止水夹K,在球形干燥管出口处检验氢气纯净后,点燃酒精灯,待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灯,冷却至室温,关闭止水夹K。

    (4)若无装置乙,会导致测得氧化铁的质量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实验过程中无污染性气体生成,实验结束,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为单质铁,丁装置中浓硫酸质量比实验前增重了0.54g。则(结果精确到0.01);
    ①与碳粉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与氢气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该样品中氧化铁所含的铁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③该样品中铁粉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0.36g          8.96g     偏大     3.2g     1.6g     3.36g     5.6g
    【解析】
    (1)碳粉不和硫酸反应,经过步骤①后,碳粉进入滤渣甲,故碳粉的质量为0.36g。
    (2)生成滤渣丙,是因为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滤液乙中加入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将硫酸亚铁转化为硫酸铁,硫酸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故铁元素进入氢氧化铁中,17.12g的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该样品中中铁元素的总质量为8.96g。
    (4)若无装置乙,氢气中的水蒸气会进入丁中,导致丁中测定的水的质量偏大,进一步导致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氧化铁质量偏大,会导致测得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偏大。
    (5)①设与碳粉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为x,




    x=3.2g
    与碳粉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为3.2g。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丁装置中浓硫酸质量比实验前增重了0.54g,则水的质量为0.54g,水中氧元素来自于氧化铁,因此氧化铁质量:,与氢气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为1.6g。
    ②则氧化铁质量:3.2g+1.6g=4.8g,该样品中氧化铁所含的铁元素的质量为。
    ③该样品中铁粉的质量为8.96g-3.36g=5.6g。

    27.黄钠铁矾[NaFex(SO4)y(OH)z]是一种高效净水剂。
    Ⅰ、黄钠铁矾的制备:
    用废铁屑(主要成分为Fe,含少量Fe2O3和FeCO3)制备黄钠铁矾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1)酸溶前将废铁屑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
    (2)酸溶时,H2SO4除了与Fe、FeCO3反应外,还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和Fe+Fe2(SO)4=3FeSO4.酸溶后所得的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填化学式)。
    Ⅱ、黄钠铁矾组成的探究: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对黄钠铁矾进行热分解实验

    【查阅资料】
    (1)NaFex(SO4)y(OH)z在T℃时分解生成H2O(气态)、SO3(气态),并得到Fe2O3和Na2SO4;
    (2)无水氯化钙不能吸收SO3,浓硫酸可用于吸收SO3;
    (3)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
    【实验步骤】
    (1)装配好实验装置,_____。
    (2)向A装置中加入4.85g黄钠铁矾,装配好实验装置,通入一段时间N2。
    (3)停止通入N2,对A中固体加热,控制温度在T℃。
    (4)待反应完全后,继续通入一段时间N2。
    (5)将A装置中的残留固体溶于足量水,过滤、洗涤、烘干得2.40g固体,将滤液蒸干得0.71g固体(不含结晶水)。
    【实验结论】
    (1)假设实验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气态物质能全部被相应装置吸收,若实验后测得B装置质量增加0.54g,则C装置质量增加_____g。
    (2)若NaFex(SO4)y(OH)z,中y=2,则黄钠铁矾的化学式为_____。
    【实验反思】
    (1)加热后需通入一段时间N2,其目的是_____。
    (2)该实验中D装置的作用为_____。
    【答案】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3H2SO4+Fe2O3=Fe2(SO4)3+3H2O     FeSO4、H2SO4     检查装置气密性     1.2     NaFe3(SO4)2(OH)6     将A装置中生成的气体全部排出并被充分吸收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解析】
    Ⅰ(1)废铁屑成粉末后,增加与酸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反应速率加快,利用反应充分进行;
    (2)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3H2SO4+Fe2O3=Fe2(SO4)3+3H2O;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碳酸亚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水和二氧化碳,而硫酸铁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酸溶后所得的混合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还有剩余未反应的硫酸;
    Ⅱ(1)反应中有气体参与反应,装配好实验装置,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实验结论]
    (1)无水氯化钙不能吸收SO3,浓硫酸可用于吸收SO3,所以装置A中质量的减少量是水和三氧化硫的总量,其中水被装置B吸收,三氧化硫被装置C吸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剩余C中质量增加=4.85g-2.4g-0.71g-0.54g=1.2g。
    (2)剩余固体为氧化铁,其中含有铁元素质量=2.4g××100%=1.68g,B中增加是水的质量,含有氢元素质量=0.54g××100%=0.06g,蒸发剩余固体为硫酸钠,含有硫元素质量=0.71g××100%=0.16g,而C中含有三氧化硫质量,其中含有硫元素质量=1.2g××100%=0.48g,硫元素总质量=0.16g+0.48g=0.64g,所以含有铁原子个数:氢原子个数:硫原子个数=::=0.03:0.06:0.02=3:6:2,而根据化学式可知x:y:z=3:2:6,而y=2,所以x=3,z=6,所以化学式为NaFe3(SO4)2(OH)6;
    [实验反思]
    (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为了保证内部残留的气体被全部吸收,避免引起实验误差,所以通入氮气,将内部残留气体全部排出,使充分吸收;
    (2)浓硫酸除了可以吸收三氧化硫,还可以吸收水蒸气,因此避免空气中水蒸气影响质量变化,增加D装置过滤空气,吸收其中的水蒸气;

    28.现有一包黑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炭粉、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中的两种或者三种,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其成分。
    【提出问题】:该黑色固体粉末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混合固体是炭粉、氧化铜        猜想二:混合固体是炭粉、四氧化三铁
    猜想三:混合固体是氧化铜、 四氧化三铁     猜想四:混合固体是______
    【查阅资料】:
    ①Fe3O4能与盐酸反应
    ②含有Fe3+的盐溶液遇到KSCN(硫氰化钾)溶液时变成红色
    ③Fe(OH)2是一种白色沉淀,化学性质不稳定,最终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定性探究】:

    (1)在“操作”中需要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所得滤渣为______(填化学式);
    (2)取滤液进行如下探究:(表格内填化学式)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铁粉
    无红色固体析出
    该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
    步骤二:又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KSCN(硫氰化钾)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步骤三:再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同时还有少量的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全部变成红褐色
    滤液中还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
    【讨论交流】:
    (1)步骤三中滤液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通过以上实验,猜想 ________成立;
    (3)Fe3O4与盐酸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请大家推断Fe3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4)现取该黑色粉末,经过以下操作,将该粉末中的铁元素全部转化为铁单质:步骤:_____。
    【定量分析】:
    该化学兴趣小组取5g该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的盐酸后得到0.6g滤渣,则该黑色粉中的其他元素的质量分别是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炭粉、氧化铜、四氧化三铁     漏斗     引流     C     CuO     FeCl3     FeCl2          二     +2     +3     向黑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足量锌粉     m(Fe)=3.2g   m(O)=1.2g
    【解析】
    作出猜想:
    因为黑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炭粉、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中的两种或者三种,可能是炭粉和氧化铜、炭粉和四氧化三铁、氧化铜和四氧化三铁或者炭粉、氧化铜、四氧化三铁,所以猜想四为混合固体是炭粉、氧化铜、四氧化三铁。
    定性探究:
    (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通过该操作可得到滤渣和滤液,所以“操作”为过滤,过滤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炭粉、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中炭粉不溶于水,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四氧化三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滤渣为炭粉,化学式为C;
    (2)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铁粉,无红色固体析出,说明滤液中无铜离子,则该固体中一定没有CuO;又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KSCN(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滤液中有铁离子,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FeCl3;再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同时还有少量的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全部变成红褐色,说明滤液中有亚铁离子,则滤液中还一定含有的物质是FeCl2;
    讨论交流: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黑色粉末中有炭粉和四氧化三铁,加入稀盐酸,过滤之后,滤渣是炭粉,滤液中含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铁,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化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亚铁为白色沉淀,氢氧化铁为红褐色沉淀,所以产生红褐色沉淀化学方程式是:;
    (2)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猜想二成立;
    (3)通过上述分析可知,Fe3O4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亚铁和氯化铁,反应过程中化合价没有改变,所以Fe3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3;
    (4)要将粉末中的铁元素全部转化为铁单质,步骤为:向黑色粉末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足量锌粉,锌粉可将铁全部置换出来;
    定量分析:
    取5g该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的盐酸后得到0.6g滤渣,则炭粉的质量为0.6g,因为黑色粉末是炭粉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所以四氧化三铁的质量=5g-0.6g=4.4g,则铁元素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4.4g-3.2g=1.2g。

    29.有一瓶红色粉末,由铜和氧化铁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红色粉末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设计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1)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2)装入药品,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
    (3)继续缓缓通入一氧化碳,点燃酒精喷灯,使反应充分进行。
    (4)完全反应后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恢复到室温。
    【讨论交流】
    (1)反应前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提出,为了防止溶液倒吸,熄灭酒精喷灯前应先断开装置A和B的连接,你认为是否需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讨论,该小组同学认为,装置B后还需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2)中点燃,点燃前应对气体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到以下现象,确定该红色粉末由铜和氧化铁组成。
    (1)硬质玻璃管中出现黑色物质,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完全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仍有红色固体剩余。
    【定量分析】上述实验中,测得某些实验数据如下表。请通过计算进一步确定该红色粉末中各成分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前
    红色粉末的质量
    8.0g
    硬质玻璃管的质量
    64.6g
    反应后
    硬质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
    70.8g
    【拓展探究】将上述实验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研磨成粉末。
    (1)取少量粉末于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你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取少量粉末于另一个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为_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滤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
    【答案】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高温时爆炸     不需要,因为熄灭酒精喷灯后还要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恢复到室温     验纯               铜和氧化铁的质量比为1∶3     产生无色气体,溶液变为浅绿色,有红色固体残留     Fe、Cu、Ag     Fe(NO3)2
    【解析】
    【详解】
    讨论交流:
    (1)反应前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的目的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气体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先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防止发生爆炸;
    (2)不需要,因为熄灭酒精喷灯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一氧化碳至恢复至室温;
    (3)经过讨论,该小组同学认为,装置B后还需添加一个酒精灯,并在实验步骤(2)中点燃,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点燃前应对气体验纯;
    进行实验:
    (1)硬质玻璃管中出现黑色物质,是因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定量分析:,反应后,装置内减少的质量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为:64.6g+8.0g-70.8g=1.8g,红色粉末中氧化铁的质量为:,红色粉末中铜的质量为:8.0g-6g=2g,故红色粉末中铜和氧化铁的质量比为:2g:6g=1:3;
    拓展研究:
    (1)将上述实验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研磨成粉末,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故实验现象为:有气泡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有红色固体残留;
    (2)再取少量粉末于另一个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银溶液,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待铁完全反应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过量,硝酸银已经完全被置换,铜未参与反应,故滤渣为:Fe、Cu、Ag;
    铁过量,说明只有铁和硝酸银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银,且硝酸银已经完全反应,故滤液中的溶质为:Fe(NO3)2。

    30.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对铝镁合金进行研究,测定其中镁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
    ①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难溶于水。难溶性碱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水和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②镁和氢氧化镁均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铝和氢氧化铝分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氯化铝可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方案设计]
    他们利用实验室提供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铝镁合金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二:铝镁合金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
    方案三:铝镁合金溶液…→称量灼烧后的固体
    [方案评价]
    (1)方案三中最后的灼烧产物的主要成分为水和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小段认为三个方案理论上均可行,但方案三不如其它方案,理由是_____。
    [实验设计]
    实验小组根据方案二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图中的铁架台已省略)的实验装置。

    (3)你认为选择装置_____(填“甲”或“乙”)测定镁的质量分数更合理,误差更小,理由是_____。
    (4)若装置丙中不使用冷水,则所测得气体的体积会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交流讨论]
    (5)实验小组成员通过交流讨论后重新设计了方案:①称取铝镁合金质量;②加入足量的_____;③过滤;④洗涤;⑤干燥;⑥称取剩余固体的总质量。
    【答案】     MgO     实验操作相对复杂,使用试剂多     乙     加入的盐酸占装置内体积     偏大     NaOH溶液
    【解析】
    方案评价:
    (1)方案三中。镁铝合金加入盐酸,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氯化镁和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铝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镁、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最后灼烧的为氢氧化镁,方案三中最后的灼烧产物的主要成分为水和MgO;
    (2)方案三的操作比较复杂,所用试剂较多,故不如其它方案;
    实验设计:
    (3)装置乙测定镁的质量分数更合理,误差更小,理由是装置甲中加入的盐酸占装置内体积,导致测定的气体体积偏大;
    (4)若装置丙中不使用冷水,金属和盐酸反应放热,使气体膨胀,导致所测得气体的体积会偏大;
    交流讨论:
    (5)实验小组成员通过交流讨论后重新设计了方案:①称取铝镁合金质量;②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过滤;④洗涤;⑤干燥;⑥称取剩余固体的总质量。因为,铝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镁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最后称取剩余镁的质量即可。

    31.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某化学实验小组对组成中含Fe元素或Cu元素的红色粉末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请回答实验中有关问题:
    实验一:探究红色粉末的成分
    [查阅资料]①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2+,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uO.②Cu能与溶液中的Fe3+作用生成Cu2+和Fe2+.③溶液中的Fe3+遇到KSCN溶液呈红色.④H2O2在酸性条件下能将Fe2+转化为Fe3+
    [提出假设]假设1:红色粉末是Fe2O3       假设2:红色粉末是Cu2O       假设3:红色粉末是_____
    [设计探究实验]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1)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_____.
    (2)若假设2成立,则实验现象是_____.
    (3)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滴加KSCN溶液时溶液不变红色,则红色粉末中一定有_____此时发生反应的一个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结果]经实验分析,假设3是正确的.
    实验二:测定Cu2O的质量分数
    (4)取a g该固体粉末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待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其质量为b g(b>a),则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
    实验三:利用该红色粉末制取较纯净的胆矾经查阅资料得知,在溶液中通过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而使Cu2+、Fe2+、Fe3+分别生成沉淀的pH如下表:
    物质
    Cu(OH)2
    Fe(OH)2
    Fe(OH)3
    开始沉淀pH
    6.0
    7.5
    1.4
    沉淀完全pH
    13
    14
    3.7
    实验室可供选择试剂有:A   氨水              B   H2O2             C   NaOH              D   Cu2(OH)2CO3
    该实验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5)请回答:
    ①试剂1为_____(从可供选择试剂中选择并填出对应字母编号,②同);
    ②试剂2为_____;
    ③固体X的化学式为_____;
    ④操作I为_____.
    【答案】     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血红色     溶液变为蓝色,最终溶液中仍有红色固体     Fe2O3和Cu2O     Fe2O3+6HCl═2FeCl3++3H2O     ×100%     B     D     Fe(OH)3     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
    [提出假设]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铜都是红色粉末,所以假设3: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1)若假设1成立,则溶液中含有Fe3+,遇到KSCN溶液呈红色,故现象为: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血红色;
    (2)如果混合物中含有Cu2O,遇到酸产生Cu,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溶液变为蓝色,最终溶液中仍有红色固体,
    (3)若固体全部溶解,则一定存在Fe2O3和Cu2O,因为Cu2O溶于硫酸生成Cu和CuSO4,而H2SO4不能溶解Cu,所以混合物中必须有Fe2O3存在,使其生成的Fe3+溶解产生的Cu,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4)依据题意,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为Cu2O,最后变成CuO,增加的质量就是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根据质量差计算可以得出Cu2O的质量分数。
    设样品中氧化亚铜的质量为m,

    m=g
    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100%;
    (5)根据表格可知,Fe(OH)3完全沉淀时,pH最小,故应将Fe2+先转化为Fe3+,在利用增大pH的方法除去溶液中的Fe3+,但是所加物质不能增加新的杂质,故第一步氧化剂应是H2O2,再加入Cu2(OH)2CO3,调节pH,使溶液中的Fe3+生成沉淀除去。滤液成分为硫酸铜,经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后可得五水硫酸铜晶体,
    故答案为假设3:红色粉末是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1)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血红色;
    (2)溶液变为蓝色,最终溶液中仍有红色固体;
    (3)Fe2O3和Cu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4)×100%;
    (5)B;  D;   Fe(OH)3;  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32.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金属的性质时,将一段去除氧化膜的镁条,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试管中有灰白色沉淀。写出产生气泡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猜想假设】①小华认为灰白色沉淀为碳酸镁(MgCO3),其他同学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小华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宇认为由于反应后氯化镁的生成量偏多,灰白色沉淀为不能再溶解的氯化镁固体。
    ③小彤认为灰白色沉淀为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1】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镁固体
    氯化镁固体__(选填“溶解”或“不溶解”)
    小宇猜想错误
    ②取适量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中
    没有气泡冒出
    小彤猜想错误
    基于以上探究与分析,原有猜想均遭到了否定。
    【查阅资料】
    HCl+AgNO3═HNO3+AgCl↓,AgCl是一种白色沉淀。氯化氢是酸性气体,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进行分析:
    【实验探究2】
    他们又另取灰白色沉淀放入试管中加热,将蘸有硝酸银溶液的玻璃棒伸入试管内,玻璃棒上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证明产生了__气体。如何检验这种气体_______(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得知,足量的镁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会经历从酸性到碱性且碱性逐步增强的过程,从而生成了碱式氯化镁沉淀。据文献介绍,碱式氯化镁存在多种组成结构,化学通式可表示为Mgx(OH)yClz•mH2O(其中2x﹣y﹣z=0,0≤m≤6)。
    【反思拓展】
    (1)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为了不让试管中出现灰白色沉淀,镁条的用量_______。
    (2)铁片和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的现象也不相同,据此推测出铁的活动性比铜_____。
    【答案】     2HCl+Mg=MgCl2+H2↑     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不会生成碳酸镁     脱落的镁粉细颗粒     溶解     氯化氢(HCl)     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悬于试管口,试纸变红色     宜少     强
    【解析】
    产生气泡的原因是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猜想假设]①碳酸镁(MgCO3)中含有碳元素,而所有反应物中并不含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也不可能含有碳元素,故灰白色沉淀不可能为碳酸镁。
    故填: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不会生成碳酸镁。
    ③氧化镁和镁与稀盐酸反应都生成氯化镁,在反应过程中,当稀盐酸的量不足时,镁可能会脱落下来形成灰白色沉淀,另外,根据[实验探究1]中的第②步取适量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中没有气泡冒出,结论是小彤猜想错误可知,小彤猜想镁可能会脱落下来形成灰白色沉淀。
    故填:脱落的镁粉细颗粒。
    [实验探究1]操作①是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镁固体,结论是小宇猜想错误,即灰白色沉淀不是不能再溶解的氯化镁固体,若上层清液是该温度下氯化镁的饱和溶液,则加入的氯化镁不能再溶解,小宇猜想正确,但结论是小宇猜想错误,故上层清液不是该温度下氯化镁的饱和溶液,故加入的氯化镁溶解。
    故填:溶解。
    [实验探究2]根据资料HCl+AgNO3═HNO3+AgCl↓,AgCl是一种白色沉淀可知,将蘸有硝酸银溶液的玻璃棒伸入试管内,玻璃棒上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证明产生了HCl气体,资料中说氯化氢是酸性气体,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故检验HCl气体是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悬于试管口,试纸变红色。
    故填:氯化氢(HCl);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悬于试管口,试纸变红色。
    [反思拓展](1)根据题干信息:足量的镁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会经历从酸性到碱性且碱性逐步增强的过程,从而生成了碱式氯化镁沉淀,故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为了不让试管中出现灰白色沉淀,镁条的用量宜少。
    故填:宜少。
    (2)铁片放入稀硫酸中能看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铁片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片放入稀硫酸酸中无明显现象,铜片不与稀硫酸反应,据此推测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
    故填:强。

    33.小明同学对家中久置的袋装固体食品防腐剂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品名和成分如图所示),于是和同学一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固体食品防腐剂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甲同学的探究方案如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加足量蒸馏水溶解,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变红。
    固体中一定含有 _____ 和氢氧化钙。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2)另取少量固体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稀盐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
    固体中一定含有Fe,Fe一定不含Fe2O3
    (3)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_____
    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
    [交流与反思]
    (1)“504双吸剂”中的铁粉可以吸收空气中的 _____ 、 _____ 。
    (2)实验操作(2)的实验现象里“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根据甲同学的整体探究方案推测,无色气体的成分是一定含有 _____ ,可能含有 _____ 。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 _____ 。
    (4)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 _____ 。
    【答案】氧化钙     CaO+H2O=Ca(OH)2     石灰水变浑浊     (1)氧气     水蒸气    (2) 二氧化碳     氢气     (3)氧化钙与水反应后也得到氢氧化钙     (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后,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解析】
    (1)生石灰易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易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根据固体溶解时试管外壁发烫,试管底部有不溶物,溶液变红,那么固体中一定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并生成呈碱性的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2)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那么一定含有铁,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肯定无氧化铁,因为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黄色溶液;(3)将步骤(2)中产生的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固体中一定含有CaCO3;[交流与反思] (1)“504双吸剂”中的铁粉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2)实验操作(2)的实验现象里“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 根据甲同学的整体探究方案推测,无色气体的成分是一定含有二氧化碳,可能含有氢气;(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中不能得出一定含Ca(OH)2的结论,理由是氧化钙与水反应后也得到氢氧化钙;(4)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并不能得出一定不含Fe2O3的结论,理由是:氧化钙与水反应后也得到氢氧化钙,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后,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相关试卷

    高分突破02 教材基本实验的探究 -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 这是一份高分突破02 教材基本实验的探究 -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文件包含高分突破02教材基本实验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docx、高分突破02教材基本实验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分突破05 有关燃烧与灭火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 这是一份高分突破05 有关燃烧与灭火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文件包含高分突破05有关燃烧与灭火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docx、高分突破05有关燃烧与灭火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分突破07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原卷版】: 这是一份高分突破07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原卷版】,文件包含高分突破07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探究-备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docx、高分突破07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复分解反应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4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高分突破06 有关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备战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分突破【解析版+原卷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