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历史课题8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案01
    高中历史课题8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案02
    高中历史课题8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案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儒学,文学艺术,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儒、道、佛的融合:
    2.反佛斗争:
    (1)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
    (2)表现。
    ①南朝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②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3)影响: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3.儒学复兴运动:
    (1)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3)内容: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正确理解“三教合归儒”
    它并不是三教相互融合而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二、文学艺术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考查社会变迁对唐诗发展的影响
    (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
    (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
    (3)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
    三、科技
    续表
    四、中外文化交流
    1.中外佛教文化交流:
    续表
    2.其他方面的文化交流:
    (1)唐都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
    (3)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正确认识玄奘西游与鉴真东渡
    (1)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2)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魏晋到隋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提升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探究点一 魏晋至隋唐文化的时代特色
    史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二是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①。从南京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士人领袖们②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衫,敞着衣领,袒胸露臂,均流露出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荡不羁的神情③。
    【思维交互】:(1)史料一反映了魏晋时期怎样的社会现实?
    ◆【微点拨】
    提示:民族交融加强;士人阶层兴起,消极避世。
    史料二 唐朝物质经济的高度发达①,庶族地主构成的新文化队伍的结成并不断壮大②,教育的深入普及发展③再加上唐朝宽松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氛围④,都对“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使参与和享受文化的社会阶层逐渐下移。精英文化被广大群众接受,而通俗文化也相应地提升了水平,所以唐朝的文化显示出空前活跃的氛围。
    ——摘编自唐伟《文化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
    试论唐朝文化的普及》
    【思维交互】:(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文化普及的原因。
    ◆【微点拨】
    提示:经济繁荣,为文化普及提供物质保障;庶族地主地位上升,成为唐代文化普及的主要新兴力量;教育的深入普及发展,享受文化的社会阶层逐渐下移;统治阶级政策开明,社会环境和思想氛围宽松。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
    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如南北民歌风格的迥异;外来佛教及其艺术存在南北差异,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完成,北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等。
    2.体现民族大交融的特色。重要的文化成就来自不同民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风格。
    3.思想领域异常活跃。道教官方化,佞佛与反佛斗争激烈,玄学一度盛行,儒道释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尤其是佛教,经历了传入中国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南北方的政治、经济领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无不打上佛教的烙印。
    4.科技成就突出。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为隋唐文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备选要点】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
    1.政治发展,特别是政局的统一和稳定,为隋唐时期文化的辉煌奠定了政治基础。
    2.经济发展,主要是手工业技术和城市商业的发展,为隋唐时期文化的辉煌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3.开明、和睦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和睦相处、互通有无,民族的交融大大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
    4.开放和兼容的对外政策,使外来文化与中华文明不断交融,大大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5.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从而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6.文化的延续性,决定了隋唐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前代文化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影响。
    【名家评史】
    材料 唐诗,这是隋唐文化中的瑰宝。但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继承和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各时期、各地区文化的结果,是前代优秀诗篇的发展和升华。雄壮刚劲的建安文学,朴实清新的陶渊明诗,生动奔放的北朝民歌,都给予唐代文学家、诗人以极大的影响。唐代诗歌就是在唐代经济发达的基础上,在疆域辽阔、交通便利、丝路繁盛、统治者(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人)重视文化的环境中,继承前代优秀诗歌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唐代应该出唐诗,应该产生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世界级的大诗人。
    ——赵文润《略谈隋唐文化的渊源与特点》
    解读:材料以唐诗为例,说明隋唐繁盛的多元文化是在魏晋南北朝多元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的,从中理解魏晋至隋唐文化的延续性与时代性。通过阅读该则材料,可以深刻地从“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角度理解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文化的发展脉络,以及这一时期我国文化成就出现的原因。
    探究点二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史料一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说:“历史上,唐代却是任何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一个时期。”在长安有八千余名外国留学生以及成千上万的波斯、阿拉伯、欧洲商人。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在朝廷做官,可以和中国人通婚。他们带来了世界各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给传统的华夏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于唐王朝对外来文化采取了兼容并包的结果。
    ——摘编自魏承思《论唐代文化政策与文化繁荣的关系》
    【思维交互】:(1)根据史料一,概括唐朝时“外国人在首都都受到欢迎”的表现,并分析原因。
    ◆【微点拨】
    提示:表现:外国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在朝廷做官、可以和中国人通婚。原因:唐朝推行开放和开明的对外政策;唐朝国力强盛,昂扬自信;世界各地的民族文化能够丰富中国传统文化。
    史料二 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代产生重大影响①。在唐三彩及唐诗中,骏马、骆驼和胡人,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化符号,这也是丝绸之路兴盛的具体体现。而玄奘西行则自觉承担了沟通往来、传播文化的使命。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的发展影响广而深,这些影响至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②。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思维交互】:(2)根据史料二,概括唐朝文化的特征。
    ◆【微点拨】
    提示:兼收并蓄,丰富多彩;丝绸之路推动唐文化发展;唐文化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东亚地区影响深远。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交往范围广泛,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与欧洲、非洲也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
    (2)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
    (3)交往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佛教的传播等。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4)交往内容明显不同。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推动了各国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
    (5)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影响:
    (1)促进了唐朝经济进一步繁荣,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各国土特产输入中国,天竺的熬糖法,东罗马的医术、杂技等输入中国;外来宗教在中国广泛传播。
    (2)加强了中国同亚、欧、非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3)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亚洲和世界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如新罗、日本、天竺等。
    探究点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交融
    史料一 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
    【思维交互】:(1)根据史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现象。
    ◆【微点拨】
    提示:文化现象: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史料二 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①,也未能取代儒
    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②。
    ——《古代宗教思想研究》
    【思维交互】:(2)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魏晋时期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微点拨】
    提示:长期战乱,民众流离失所;佛教和道教思想的传播;儒学自身存在不足。
    史料三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噫!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韩愈《原道》
    【思维交互】:(3)根据史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唐朝韩愈对佛教传播的态度。其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微点拨】
    提示:态度:对佛道的盛行深感忧虑,极力提倡将儒家思想中孔孟仁义道德之说列为国家的正统学说,以抵制异端邪说的盛行。实质:说明当时社会上三教并行,佛、道对儒学正统地位形成冲击。
    一、多角度理解佛教的社会影响
    1.同佛教和道教有关的建筑和艺术得到发展。如印度的文学、声韵、音乐、舞蹈、建筑、绘画、雕塑、医学等,亦伴随佛教同来,对中国固有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佛教建筑亦使中国建筑增加了不少新的成分,如举世知名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三大佛教石窟。
    2.使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但没有解脱人民的灾难,反而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寺院经济发展,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威胁封建统治。
    4.出现了反佛教的斗争,以范缜最为突出。范缜的《神灭论》揭穿了统治阶级利用佛教进行的欺骗。
    5.道教一度成为农民阶级斗争的武器。
    6.推动中西交流:为了传播和追求佛教之真理,出现了一股西域高僧来华和中土高僧西行的历史性潮流。例如,法显为了求法而经西域至天竺,又由水路回国;又如鸠摩罗什、菩提达摩等人或由陆路,或由水路来华,使中国和印度、西域之间的交通发展迅速。玄奘去印度求佛法;鉴真东渡传播佛法。
    7.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使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
    1.佛、道盛行,冲击儒学,儒学的统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动摇。
    2.儒学地位不独尊,与佛道并存,且通过援佛道入儒来实现重生。
    3.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做保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
    【名家评史】
    材料 佛教在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原因就在于它的中国化,与儒家、道家不但不冲突而且融为一体,简而言之,就是儒、道、佛三教合流。禅宗就是一个典型,它在儒学化的同时,强调佛在每个人心中,采用非经院式的口头传教,崇尚自然、简朴,使佛教带上明显的道家色彩。佛教对唐朝艺术的渗透可以说是无以复加的,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中的绝大部分,都开凿于唐朝。石窟的彩塑佛像,写实而浪漫,端庄而优美,被后世视为楷模。佛教对经济的介入是令人惊讶的。唐朝的寺院经济十分发达,它们大多拥有庄园。寺院附设有教育儿童的学校,在偏远地区为过往行人提供住宿;在城市中佛寺是文人墨客聚会之所。唐朝佛经的故事流传极广,脍炙人口。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解读:材料说明了佛教传播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佛教传播对佛教自身、对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思想、对个体思想、对艺术文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影响。通过阅读材料,可以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多元互动,以及对待多样文化的开放包容态度,但也应注意多元文化之间、多元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和谐共处。

    角度一 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魏晋时期儒学的影响
    1.(2019·全国Ⅲ卷·T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伦理道德、礼义廉耻。由材料中佛像的衣衫单薄、裸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故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而经济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故A、B、C错误。
    角度二 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文学
    2.(2020·天津高考·T2)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解析】选C。北宋时由北朝民歌整理发展而来的乐府诗《木兰诗》中,载有“策勋十二转”这一唐代奖赏军功的说法,由此可知《木兰诗》在流传的过程中融入了唐代的奖赏军功这一新的历史内容,故C正确;北朝民歌《木兰诗》中虽有反映唐代奖赏军功的内容,但记载的并非“政治制度的变迁”,A错误;《木兰诗》由北朝民歌加工发展而成,不是宋代文人的创作,B错误;《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经唐代传诵,宋代加工,有一定的史料价值,D错误。
    角度三 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唐朝的艺术
    3.(2020·全国Ⅲ卷·T26)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
    ( )
    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
    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
    【解析】选B。结合题中关键信息“笔法之意”“而得其神”等可知张旭的草书既有框架结构又有挥洒自如的个性,即灵动性,B正确。张旭擅长和材料描绘的都是草书的艺术风格,其字型追求的是挥洒自如而不是规矩严整,A错误,排除;张旭强调的是形神的自如而不是繁杂,C错误,排除;舞剑属于张扬而不是内敛,D与题意相反,排除。
    1.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治家儒玄双修,以儒学治国,以玄学自修;道教称“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而不少高僧又有高深的玄学造诣。这反映了当时( )
    A.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
    B.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C.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
    D.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
    【解析】选D。玄学基本属于道家哲学思想,题干说明魏晋时期儒道佛三教之间相互影响,出现三教并立、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故选D;材料强调儒道佛三教之间相互影响,“儒家思想主导地位动摇”只是材料的一层意思,排除A;材料强调思想文化领域碰撞交融,“玄学逐渐成为统治思想”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也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C。
    2.唐代韩愈认为“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的做法,导致国人有沦为夷狄的危险,继而他( )
    A.反对佛教的来世说B.推动宗教相互融合
    C.力主复兴传统儒学D.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此时韩愈反对异质文化凌驾中国文化之上,力主复兴传统儒学,故选C;根据材料可知此时韩愈反夷狄之法,并非“佛教的来世说”,排除A;三教合一潮流推动宗教相互融合,与韩愈无关,排除B;顾炎武宣扬经世致用思想,与韩愈无关,排除D。
    3.某同学在研究古代亚洲法律时发现,八世纪初日本在制定大宝律时,吸收了唐律“八议”中的“六议”,将“十恶”改为“八虐”。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
    A.唐律对日本法律影响较大
    B.中日文化交流频繁
    C.唐律与日本法律差别较大
    D.日本不重视内部稳定
    【解析】选A。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八世纪初,日本所制定的大宝律内容中,“吸收了唐律‘八议’中的‘六议’”,并且“将‘十恶’改为‘八虐’”这反映出唐朝法律对日本法律的影响比较大,故选A;题干内容仅是述及唐律对日本法律的影响,不涉及中日之间文化的交流,排除B;日本法律借鉴和吸收唐朝的法律,说明二者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而不是差别较大,排除C;日本法律吸收借鉴唐朝法律是法律内容的更新,与内部稳定无关,排除D。
    儒学
    道教
    佛教
    魏晋南北朝
    作为主流统治思想,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佛教盛行,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隋唐
    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时期儒学复兴运动兴起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文学
    先后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文学形式
    唐朝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书法
    (1)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2)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1)书法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
    (2)颜真卿的颜体和柳公权的柳体最为有名
    绘画
    东晋出现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提出“以形写神”,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1)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2)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
    (3)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石窟
    艺术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时间
    类别
    成就
    魏晋
    南北

    数学
    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在3.141 592 6—3.141 592 7之间
    农学
    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地理
    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时间
    类别
    成就
    隋唐
    建筑
    隋朝的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印刷术
    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火药
    (1)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
    (2)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天文学
    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
    医学
    (1)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2)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方式
    影响
    中国
    与印
    度、
    中亚
    之间
    ①从东汉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②东晋的法显到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③唐朝的玄奘到天竺取经,并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
    伴随佛教东传而来的异域文化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方式
    影响
    中日
    和中
    朝之

    ①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日本传授佛法
    ②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就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
    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
    关键信息
    史料画线信息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现实,逐项概括即可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
    关键信息
    根据史料画线信息①②③④逐项概括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
    关键信息
    根据史料一的内容,可以将史料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结论,第二层是表现,第三层是影响,围绕的主题是唐文化的兼容并包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
    关键信息
    史料二内容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主要阐述了外来文化对唐代的重大影响,第二层主要阐明唐代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的影响。两者说明了唐朝文化的特点,即兼收并蓄、泽被东西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
    关键信息
    葛洪是东晋的道学家,《抱朴子内篇》却属于儒家;“求仙”是道教追求,“忠孝和顺仁信”是儒家思想。史料一实际反映了儒、道融合的趋势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关键信息
    由史料画线信息①②可分别提炼一个原因
    结合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局面可归纳冲击因素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关键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
    关键信息
    史料三中,韩愈既忧虑儒家的衰落,又感叹佛道借儒家思想宣传自己的主张,实际上是为自己提出的儒学复兴寻找根据,间接反映了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
    相关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设计,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设计,课后训练,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辉煌自信的新文化,多元交流的新圈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