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诸暨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三语文
    说明:本试卷的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滤镜下零瑕疵的皮肤,轮廓不清的五官和没有纹理的衣服,日渐成为影响影视剧审美的“紧箍(gū)咒”,一些热门剧也因滥用滤镜导致口碑崩塌(tā)。
    B. 从“九省通衢”看神州大地,街道逐渐变得喧闹,嘈(cáo)杂市井升腾起熟悉的烟火气,工厂机器再度轰鸣,校园里又响起了琅(lǎng)琅的读书声。
    C. 在抗疫的结骨眼里,要保持如履薄(bó)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推进事业发展,要始终拥有踏石留印的劲(jìn)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D. 掷(chí)蜀秋野,秋风瑟瑟,使人不免生出岁月荒芜、人生寂寞清冷的感慨:偶瞥洁白的荻花,心头温热,似看到心之所系(xì)、遥远又亲密的故园。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B.“琅琅”的“琅”应读“lánɡ”;
    C.“结骨眼”的“结”应为“节”;
    D.“掷蜀”应为“踟蹰”。
    故选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晏王粥之谈,出神入化。王谢大族堂前,替缨不绝。【甲】竹林名士放诞不拘,如刘伶轻狂,阮籍醉酒;东晋名士各有才艺,如顾恺之写照传神,谢道温巧对诗句等。这些脍炙人口的魏晋人物故事,历代为人们青睐,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但表面可见的风流,仍不过是魏晋风流的皮毛。【乙】魏晋风度的内在魅力,在于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中“道优于器”和“得意忘言”的高深哲学理念,演绎成了一种具体的人生实践过程,则魏晋风度之于时下,其参照和借鉴价值岂非不言而喻?
    于是,那种放诞不拘、潇洒飘逸、旷达超远的气质风采,也就不只是一种历史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兰亭序》那样的审美价值和永恒魅力。【丙】当人们为现实得失而烦恼,为理想暂时失落而沮丧时,当人们得意忘形时,魏晋风度永远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心灵深处的尘埃,使我们精神得到荡涤。从他们那里,我们不仅能得到美的享受,更能得到人生的给养。这也就是历代文人不绝如缕地倾倒于魏晋风度的理由吧。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脍炙人口 B. 传诵 C. 不只 D. 不绝如缕
    3. 文段中加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2. D 3. C
    【解析】
    【分析】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A.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用在此处形容“魏晋人物故事”,是正确的。
    B.传诵:①辗转传布诵读(多用于诗词、文章等);②辗转传布称道(多用于名声等)。用在此处形容故事广为传布,是正确的。
    C.不只:不但;不是单一的。用在此处指不仅是一种历史过程,是正确的。
    D.“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这里误用为“连续不断”。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C.“当人们为现实得失而烦恼,为理想暂时失落而沮丧时”为“当……时”这个状语内二个定语间的并列,应用“、”,故“当人们为现实得失而烦恼”后应改为顿号。
    故选C。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知识焦虑的存在如果能促进现代人更有耐心发现学习的本质,有效建立长效学习机制,那么他们必然能在信息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获得更长远的进步。
    B. 科技考古像是给考古学家配备了“望远镜”和“显微镜”,丰富了考古的方法和内容,让考古变得更精准高效,助推考古事业抵达空前的广度和深度。
    C. 依法监管针对“无序”,强调“规范”,只有加快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明确规则,划出底线,才能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
    D. 新近推出的《小林生活禅》精心选配了禅意生活漫画与精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为后疫情时代奋斗中的年轻人提供了释放压力、治愈焦虑的栖息空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
    A.语序不当,两个分句主语不同,“如果”移至“知识焦虑的存在”前。
    C.成分残缺,“加快”缺宾语中心语,“体系”后加“的建设”。
    D.结构混乱,“精心选配了禅意生活漫画与精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句式杂糅,改为“精心选配的禅意生活漫画与精美版式设计有机结合”。
    故选B。
    5.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致谢专家:诚挚感谢张教授,拨冗莅临传授真经。
    B. 新人入职:衷心感谢领导玉成,不才定欣然俯就。
    C. 商家推销:若想永葆娇肤玉肌,淡妆浓抹总相宜。
    D. 业务洽谈:单位欲购办公设备,尚望贵公司鼎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得体的能力。
    B.“俯就”,敬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不能用于指自己,这里为敬谦误用。
    故选B。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去大壶春点生煎,服务员个个“惜字如金”;到虹口糕团买小吃,员工边“斗地主”边做点心;想吃老半斋的脆鳝面,标榜“现炒”的浇头竟是凉的……如此种种,都是记者在老字号店铺里的亲身遭遇。12月20日,上海多家久负盛名的老字号频频出现“不争气”时刻,既让多年照顾生意的老街坊连连摇头,也令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大失所望。近年来,不仅是上海,其他地方的老字号同样有类似情况。北京全聚德、天津狗不理、长沙火宫殿、杭州知味观等都逐渐被贴上了负面标签,陷入了重重争议。
    事实上,沿着历史的河流向前回溯,每家老字号都曾“年轻”过,也曾有过一段段辉煌的历史。如果没点压箱底的“真本领”,老字号根本不可能存活至今。面对老字号,大多数消费者都是有感情的。对本地人而言,老字号联结着一城一地的历史文脉,能够勾起不少人的童年回忆。而对外地游客而言,老字号也常是带领他们认识新城市的“民俗向导”。很多时候,人们衡量一块招牌的价值,依据的都是这块招牌走过的年头。时光的沉淀,给这些招牌留下了独特的底蕴,也让它们显得格外厚重。面对消费者的信任和偏爱,我们不得不陷入这样的思考,老字号是不是少了些“重任在肩”的意识?长此以往,其最终归宿恐怕只有被送进历史博物馆一途。
    (1)给上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老字号如何才能焕发新光彩?根据上文,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准确,不超过80个字。
    【答案】(1)示例1:老字号问题频发,未来路在何方?(“老字号”路在何方?)示例2:老字号问题频发,亟待发展新思路
    (2)示例:老字号应重拾初心,坚守弘扬品牌价值的使命;技艺上传承经典本领,与时俱进;经营上去除积弊,积极回应市场期待;同时守护内涵底蕴,根植城市文脉和民俗,方能重焕光彩。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标题的能力。
    第一段主要列举记者在老字号店铺里的一些亲身遭遇,说明近年来老字号问题频发。
    第二段先是阐述大多数消费者对老字号有感情,“面对消费者的信任和偏爱,我们不得不陷入这样的思考,老字号是不是少了些‘重任在肩’的意识?长此以往,其最终归宿恐怕只有被送进历史博物馆一途”,然后提出老字号将来怎样发展的问题。
    依据这两段要点概括即可。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
    “每家老字号都曾‘年轻’过,也曾有过一段段辉煌的历史”,都“久负盛名”,老字号应重拾初心,坚守弘扬品牌价值的使命;
    “如果没点压箱底的‘真本领’,老字号根本不可能存活至今”,技艺上传承经典本领,与时俱进;
    根据第一段列举的记者在老字号店铺里的一些亲身遭遇,以及“老街坊连连摇头”“也令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大失所望”的反应,可知,经营上去除积弊,积极回应市场期待;
    “老字号联结着一城一地的历史文脉”“是带领他们认识新城市的‘民俗向导’”,有独特的底蕴,应守护内涵底蕴,根植城市文脉和民俗,方能重焕光彩。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典”一词,本是专就著作而言,人们把一些重要而又有指导性质的书称为经典。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如《易经》本来称《易》,后被列为经书,才有《易经》的称呼。除了这些书是经学著作的原因以外,实际上也有经典著作之意。它们是经典,但是属于儒家、儒术的经典。此外,道家、佛教也都有各自的经典,如老子的《道德经》便被视为道家的经典,《六祖坛经》便是中国佛教的经典。不过,此时的经典似乎仍多用于思想和宗教领域,文学著作即使《诗经》,仍被用作“诗教”,派为思想教化之用为主。后来随着经典一词在运用上的扩大和延伸,发展到了文学领域,我们会把有些有影响力的文学名著,如《红楼梦》,叫作文学经典或经典文学。再后来,“经典”一词在文学领域又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发挥。有些人把有些历代传诵、反复入选的著名诗歌或单篇散文,也称为经典。于是,在《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之后,又有了《唐诗经典选读》《宋词经典选读》《唐宋文经典选读》等。其实,这都是一些诗、词、散文作品的选编,并不是原来的著作本身。
    现在我们常把经典一词与一些名篇连用或混用,如经典名篇或名篇经典。仿佛经典即名篇,名篇即经典。其实,严格说来,经典与名篇还是有区别的。有些仅是名篇而非经典;有些仅是经典而非脍炙人口的名篇;有些既是经典又是代代相传的名篇。不是所有的文学名篇都能称为经典的。
    一般说来,能称得上经典的文学作品,应该是具有文学史意义的,并在艺术上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而有些文学作品尽管很有名,至今流传,足称名篇,但未必具有文学史意义,又仅只是名篇而已。这是经典与名篇的最大区别。我们可以举些例子来说明这种区别和差异。先以七律为例。如崔颖的《黄鹤楼》一诗,既是名篇,又是经典。因为崔颖所生活的时代,七律一体初创不久,门户未开,数量甚少,内容又多为宫廷君臣应制之作,题材相当狭窄,崔颖的这首七律却冲破了应制诗的范围,写登高望远的思乡情怀,这就丰富了七律的题材,扩大了七律的表现范围,这就使之有了文学史的意义。再加上此诗刚健有力,一气直下,具有很高艺术性和影响力,曾被严羽评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所以此诗既是名篇,又是经典。杜甫的《登高》《登楼》诸律亦复如此。其实晚唐许浑、罗隐笔下也有不少登高抒怀的七律佳作,如许浑的《登洛阳故城》、罗隐的《登夏州城楼》等,但这些七律至多只能称名篇,很难称为经典。
    次以七绝为例。如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均是名篇,却又是经典。因在刘禹锡之前,以七绝形式写边塞、送别、宫怨、闺思的成功之作很多,但以七绝形式写怀古的却十分罕见,似乎只有李白的《越中览古》,但艺术性和影响力显然不如《石头城》和《乌衣巷》。这两首诗可以说是以七绝写怀古之情得以成功的最早典范,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因而兼具名篇和经典的双重属性。杜牧也是七绝高手,同为七绝名篇,他的《江南春绝句》就未必像他的《赤壁》《题乌江亭》更有文学史意义。因为《江南春绝句》是行旅之作,李白、刘长卿、白居易等以七绝写行旅的佳作已有很多,算不得稀奇,但后二首七绝都是咏史之作,在此之前人七绝形式咏史的佳作极为少见,甚至难觅,杜牧开其先,并影响晚唐,使晚唐的咏史七绝十分流行。所以杜妆的《赤壁》《题鸟江亭》就比《江南春绝句》更具有文学史意义,也更经典
    (节选自孙琴安《经典与名篇》,有删改)
    7. 下列对“经典与名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些名篇就经典,有些经典也是名篇,而有些名篇虽流传至今,但未必是经典。
    B. 经典与名篇的最大区别是前者通常具有文学史意义,而后者则未必具有这种意义。
    C. 代代相传、脍炙人口的是名篇,而经典不像名篇那样流传至今,也未必脍炙人口。
    D. 简言之,经典的特点主要在于作品的典范性,而名篇的特点则重在作品的知名度。
    8.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从“四书”“五经”到《唐诗经典选读》可看出,“经典”一词已从思想和宗教领域发展到了文学领域,其运用有扩大和延伸。
    B. 现在“经典名篇或名篇经典”等说法,仿佛经典就是名篇,名篇就是经典,其实经典与名篇并非同一概念,差别还是明显的。
    C. 同是登高抒怀的作品,崔额的《黄鹤楼》、杜甫的《登高》是经典,而许浑的《登洛阳故城》只能称名篇,在它之前已有经典。
    D. 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是经典,而出现更早的李白的《越中览古》却不是,主要是前者的艺术性和影响力超过了后者。
    9. 根据文章阐述,作品的“文学史意义”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
    【答案】7. C 8. D
    9. ①在题材(内容)与形式上具有开创性。②对当时和后世具有影响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经典不像名篇那样流传至今”错误,因为有些经典可能不像名篇那样广泛流传,但不等于至今已经不流传了。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称“《唐诗经典选读》”为经典不妥。根据原文“其实,这都是一些诗、词、散文作品的选编,并不是原来的著作本身”可知,《唐诗经典选读》是一些诗、词、散文作品的选编,不是经典。
    B.“差别还是明显的”欠妥,原文是“严格说来,经典与名篇还是有区别的”,即从艺术标准评判,两者是有区别的,没有“明显”这层意思。
    C.“在它之前已有经典”不当,原文没有“之前已有经典”,后世就不能再有经典这层意思,因为杜甫的《登高》就在崔颢的《黄鹤楼》之后,也是经典。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崔颖的《黄鹤楼》一诗有文学史的意义,“因为崔颖所生活的时代,七律一体初创不久,门户未开,数量甚少,内容又多为宫廷君臣应制之作,题材相当狭窄,崔页的这首七律却冲破了应制诗的范围,写登高望远的思乡情怀,这就丰富了七律的题材,扩大了七律的表现范围”,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这两首诗有文学史的意义,“因在刘禹锡之前,以七绝形式写边塞、送别、宫怨、闺思的成功之作很多,但以七绝形式写怀古的却十分罕见”,据此分析可知,在题材(内容)与形式上具有开创性。
    崔颖的《黄鹤楼》“刚健有力,一气直下,具有很高艺术性和影响力”,“以七绝形式写怀古的却十分罕见,似乎只有李白的《越中览古》,但艺术性和影响力显然不如《石头城》和《乌衣巷》”,据此分析可知,对当时和后世具有影响力。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仙境
    哲贵
    一到车上,一阵音乐涌进耳朵,那是锣鼓声,是密集如万马奔腾的行板。一听那声音,余展飞的身体立即起了反应。那是热烈的,是滚烫的,是奔放的,他几乎要摩拳擦掌了。他听见身体里有开水沸腾的咕噜声,那是身体被点燃的声音,他要绽放了。他知道,那是他排练了数千次的《盗仙草》选段,是越剧里难得的武戏,特有挑战性,让他神往,令他痴迷,使他恍惚……
    想那年。父亲余全权是信河街著名的皮鞋师傅,绰号“皮鞋权”。他长期与皮鞋打交道,皮肤又黑又亮,连脸形也像皮鞋,长脸,上头大,下巴尖,张开的嘴巴像鞋嘴。父亲最像皮鞋的地方是脾气。皮鞋不会迁就穿鞋的人,不能跟它“来硬的”,必须顺着它,尊重它,呵护它。但它又是感恩的,擦一擦,亲一口,它会闪亮。经过父亲修补的皮鞋,看着崭新的,穿着却像是旧的,亲切、合脚,就像冬夜滑进了被窝。从皮鞋店到皮鞋厂,是皮鞋对父亲的回馈。余展飞在父亲的皮鞋店已当了三年学徒,技艺简直超过父亲,完全可以出师了。
    也就是这一年,余展飞“认识”了舒晓夏。那天,县越剧团演出《盗仙草》,舒晓夏演白素贞。余展飞不是第一次看《盗仙草》,但这一次,他被白素贞击中了。她一身白色,头戴银色蛇形头箍。脸是粉红的,眼睛是黑的,眼线画得特长,几乎连着鬓角。美得惊心动魄。他无端地忧伤起来,觉得自己这辈子没希望了。当看到白素贞下腰,将地上的灵芝仙草衔在口中时,他哭了。他觉得魂魄被白素贞摄走了。
    散场了。他看见了卸装后的舒晓夏。舞台上的白素贞不见了,他见到的姑娘长相普通,身体单薄,面色蜡黄,眼睛细小,鼻梁边还有雀斑。这反差让余展飞惊慌失措。但恰是这反差拯救了他,让他看到了可能。他突然萌生出一个念头:我要去越剧团,我要唱《盗仙草》,我要演白素贞。
    这念头来得凶猛。父亲说,丢了魂了。接下来一个月,余展飞什么事也不做,见到父亲就说:"我要去学戏,我要唱越剧。”
    父亲不可能让他去学戏。父亲的人生只有皮鞋。从余展飞出生那天起,他也便注定要和皮鞋捆绑在一起。余展飞不排斥父亲,也不排斥皮鞋。恰恰相反,他喜欢父亲,喜欢父亲对待皮鞋的态度,父亲没有将皮鞋当作商品,他对待皮鞋,就像对待儿子。这一点,余展飞内心是骄傲的。他也喜欢皮鞋,也将皮鞋当作人来对待,甚至比父亲更进一步,无论是他做的还是修补的,只要到他手里,他都会让它们发出独特的光芒,给它们全新的生命。
    皮鞋权只能以退为进,答应让余展飞学越剧,但只能业余。父亲托熟识的越剧团鼓手引荐俞小茹老师,那可是第一代白素贞--舒晓夏的师父。俞老师收下了他,想,这孩子也就一时心热,来几次,吃些苦头,自然知难而退,她也算做完人情了。让她没想到的是,余展飞是真下了狠心学戏,什么苦都吃。基本功最难练,单调且费劲,譬如压腿、劈叉、踢腿、下腰,哪一项不需要下死功?譬如劈叉,对于十五岁的孩子来讲,要将腿劈下去,等于将他腿上已生长出来的筋砍断,那得多疼?但余展飞一句疼没说。俞老师让他练拿大顶,让他拿十五分钟,他定拿半个钟头。这让俞老师刮目相看了。
    一年后,俞老师才教他真正学戏。余展飞的嗓音又让她喷了一声。他居然能变音,声音还不生硬,是很温和的女低音。太难得了。她心里想:是个旦角的料哇,真可惜了,要放在过去,还了得,那时看戏的人,多啊。她用一年时间给余展飞“打基础”,又花一年时间,将《盗仙草》教给他。是一句唱词一句唱词教,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教。……
    他第一次在剧团正式登台,是两年后。文化局长也来观摩。
    轮到余展飞上台了。余展飞不见了,舞台不见了,舞台下所有人不见了。他现在就是白素贞,白素贞现在只有一个目的--盗了仙草回去救许仙。白素贞更哀伤了,也更决绝了。白素贞一边担心许仙的安危,一边担心能否盗到仙草。但她内心是坚定的,必须盗回仙草,必须救火许仙。白素贞口衔仙草,不断向前,不断飞翔,飞向家中的许仙。
    回到台下,余展飞依然沉浸在那情绪和情节中。他似乎听不到舞台下巨大的掌声。
    演出后,俞老师兴奋地说,文化局特批招他进越剧团。那可是余展飞一直以来的梦想。可是,当机会降临,他却犹豫了:“我得回去问问我爸。”俞老师突然很夸张地笑了两声。但是,俞小茹那么骄傲的人,还是托鼓手去做父亲的工作,鼓手只带回一句话:“你说做生意和唱戏哪个有前途?”
    俞小茹老师再没说什么。
    也是那一年,余展飞进了父亲的皮鞋厂。他只提了一个要求,把顶楼的一个房间装修成业余练戏的排练厅。皮鞋厂的发展是飞跃式的,从刚开始的三十个工人,后来增加到三千个。皮鞋权放心了,将皮鞋厂交给了儿子。余展飞“主政”后,做了几个“大动作”:将厂名“皮鞋佬”改成“灵芝草”;将工厂改成集团公司:花十年时间,让五千家“灵芝草”专卖店开遍全国各地;而后,“灵芝草集团公司”上市,他个人市值33亿。
    再后来,父亲突然地走了。按照信河街风俗,余展飞请越剧团来演一段《盗仙草》,他想这种方式,送父亲最后一程。《盗仙草》安排在宴请尾声。酒至酣处,大家起哄,让余展飞来演。
    锣鼓声催得急,他不由自主地被舞台吸引过去。他一身白色打扮,手执拂尘,上身纹丝不动,脚板挪移,飘上了舞台。舞台下叫喊声和拍打桌面的声音戛然而止。哪里还有余展飞的影子?分明就是千年蛇妖白素贞嘛。分明是舍身救夫的白娘娘嘛。太妖了。
    舞台成了峨眉山,群山巍峨,云雾缭绕。他现在是她,是白素贞,是上峨眉山盗仙草救夫的白素贞。眼里只有刀山火海,只有灵芝仙草,只有悲伤的希望。
    (选自《十月》2020年第3期,有删改)
    10. 余展飞的振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的第1段中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
    11. 简析作家塑造“皮鞋权”这一形象的作用。
    12. 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13. 探究标题“仙境”的丰富意蕴。
    【答案】10. ①精选形容词与动词,热烈奔放。如“热烈、滚烫、奔放”“点燃、绽放”等,形象写出余展飞的振奋之感。②善用比喻、排比、夸张修辞。如比喻句“如万马奔腾的行板”“有开水沸腾的咕噜声”,排比句“是……的”“让、令、使他……”,夸张句“被点燃”“要绽放”,形象地渲染了激越奔放的音乐声使其振奋乃至入“魔”的情态。③句式整散、长短相结合,多铺排式短句与整句,使振奋情绪表达得更炽烈张扬。④语言诗性奔放,助推情绪。如5个“是”字句,末尾“让、令、使”句铺陈渲染了余展飞的振奋激动。
    11. ①从人物塑造上看,以父亲的形象映衬突出儿子的形象。父亲痴迷皮鞋,追求事业发展,代表着遵奉现世维度的人生;而儿子做鞋的同时更喜欢越剧,代表着渴望突破现实生活,更多追求精神世界的“越界”形象;②从情节设置来看,助推小说运行。儿子无疑是故事主体,但儿子无论是学做鞋还是学戏,都有父亲推动的力量。两人的经历并行,丰实了小说内容;③以两代人的比较,凸2显小说的主题。父辈将现实当成梦想,遵从现实秩序。而儿子曾存在着梦想与现实的错位,唱越剧的梦想让位于继承家族企业的重任,但最终实现了两者的平衡和融合,实现双赢。两种人生,让人思考普通人追求理想的出路,深化了主题。
    12. ①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叙述。既直接客观地展现余展飞的人生经历,又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地描述余展飞生活经历,尤其是内心感受。②倒叙与顺叙相结合。以倒叙开篇,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第2段开始按照时间顺序有序展开,叙述脉络分明,层次清晰。③从叙述节奏看,整体叙述散文化,缓缓道来,节奏舒缓有致。④叙述细腻,细节传神。如对余展飞听到《盗仙草》音乐后的心理感受的描写,对余展飞两次登台演出仿佛达至仙境的细腻摹写。
    13. ①越剧《盗仙草》讲述白素贞偷盗灵芝仙草救夫的故事,故事的背景(发生地)就是仙境。②余展飞对《盗仙草》的演绎,已臻于一种如梦似幻的理想境界,正如仙境。③余展飞办鞋厂取得了事业追求上的成功,演越剧取得了精神追求上的成功,实现了现实与梦想的双赢,使他的人生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梦幻之感,如登仙境。也从某种意义上揭示了常人理想与现实难以兼顾的生存困境。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①用词热烈奔放。如动词“沸腾”“点燃”“绽放”“神往”“痴迷”等,形容词“热烈”“滚烫”“奔放”等,都能表现余展飞的振奋情绪。
    ②善用修辞手法。如“是密集如万马奔腾的行板”运用比喻修辞,将锣鼓声比作万马奔腾的行板;“让他神往,令他痴迷,使他恍惚”运用排比修辞,增强语势;“那是身体被点燃的声音,他要绽放了”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他的振奋情绪。
    ③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结合。如“那是热烈的,是滚烫的,是奔放的,他几乎要摩拳擦掌了”“他知道,那是他排练了数千次的《盗仙草》选段,是越剑里难得的武戏,特有挑战性,让他神往,令他痴迷,使他恍惚”,用句式的变换表现余展飞的情绪的热烈与奔放。
    ④语言富于诗意,能表现奔放的情绪。如“那是锣鼓声,是密集如万马奔腾的行板”“那是热烈的,是滚烫的,是奔放的”“让他神往,令他痴迷,使他恍惚”,使语言有排山倒海的气势。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中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
    ①从人物形象方面来看,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于展飞,他的父亲“皮鞋权”是次要人物,
    所以,父亲的形象对儿子的形象起着侧面衬托的作用。如父亲“是信河街著名的皮鞋师傅,绰号‘皮鞋权’”“父亲的人生只有皮鞋。从余展飞出生那天起,他也便注定要和皮鞋捆绑在一起。”“‘你说做生意和唱戏哪个有前途?’”这些都可以看出父亲痴迷皮鞋,追求事业发展,这些都代表着追求现实的人生态度;而儿子做鞋的同时更喜欢越剧,如将鞋厂更名,在鞋厂顶楼的一个房间装修成业余练戏的排练厅,这些都代表着于展飞既追求物质生活,更追求精神生活的形象。
    ②从故事情节方面来看,塑造“皮鞋权”这一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父亲的生活经历影响着儿子的生活和成长,余展飞儿子在父亲的皮鞋店当学徒,听到越剧后执意去学戏,登台表演《盗仙草》,放弃进越剧团改进父亲的皮鞋厂……,无论是学做鞋还是学越剧,都和父亲有一定的关系。塑造“皮鞋权”这一形象,丰实了小说情节。
    ③从小说主题方面来看,父亲以实际生活为主,而儿子在生活之外,更多地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最后把物质和精神巧妙结合起来。通过两代人的比较,突出并深化了主题,最终实现了两者的平衡和融合,实现双赢。两种人生,让人思考普通人追求理想的出路。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语言叙述上的特征的能力。
    ①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叙述。灵活自由地描述余展飞的生活经历,尤其是内心感受。如文本有很多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如“他知道,那是他排练了数千次的《盗仙草》选段,是越剧里难得的武戏,特有挑战性,让他神往,令他痴迷,使他恍惚”等,不受时空的限制,比较直接客观。
    ②倒叙与顺叙相结合。文章第一段“一到车上,一阵音乐涌进耳朵,那是锣鼓声,是密集如万马奔腾的行板……”开篇采用倒叙的叙述方式,为小说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从第2段开始按照时间顺序叙事,将于展飞听戏、学戏、上台演戏、放弃加入越剧团而接管皮鞋厂到最后实现现实与理想兼顾的艺术境界,有条不紊,娓娓道来,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③通读全文,可以感知小说情节舒缓、平淡,不依傍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不注重矛盾冲突的铺展和激化,显得松散而又随意、自然。全文叙述体现出散文化,叙述节奏缓急得当。
    ④叙述语言细腻,细节描写传神。如“一听那声音,余展飞的身体立即起了反应。那是热烈的,是滚烫的,是奔放的,他几乎要摩拳擦掌了。他听见身体里有开水沸腾的咕噜声,那是身体被点燃的声音,他要绽放了。他知道,那是他排练了数千次的《盗仙草》选段,是越剑里难得的武戏,特有挑战性,让他神往,令他痴迷,使他恍惚”生动地表现了余展飞听到《盗仙草》音乐后的振奋情绪。还有两次对于展飞登台表演时的具体描写。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仙境”表面上指的是《盗仙草》中白素贞为救许仙到昆仑山盗仙草,这个“仙境”指的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地(昆仑山)。
    更深一层指的是越剧《盗仙草》中浪漫的艺术境界。文中两次写到余展飞台上演出《盗仙草》,通过文中的描绘,如“他现在就是白素贞,白素贞现在只有一个目的--盗了仙草回去救许仙。白素贞更哀伤了,也更决绝了。白素贞一边担心许仙的安危,一边担心能否盗到仙草。”“他似乎听不到舞台下巨大的掌声”等,都可以看于展飞对白素贞的演绎已经臻于一种如梦似幻的理想境界,正如仙境。
    “仙境”还指余展飞能兼顾创业和艺术而达到的一种人生境界。虽然余展飞的演出很成功,但他只能进入鞋厂,不得放弃越剧,“把工厂顶楼的一个房间装修成排练厅,下班后,他会在里面待一两个小时”。他能够兼顾鞋厂和艺术,可见他实现了现实与梦想的双赢,使他的人生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梦幻之感,如登仙境。也从某种意义上揭示了常人理想与现实难以兼顾的生存困境。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方正学①书
    [明]王叔英
    仆于执事别十余年。其间情慕之浅深,书问之达否,曰事之细者耳,姑置之不足道也。惟热事之身,系天下之望,士之进退、天下之幸不幸与焉。侧闻被召,计此时必已到京获膺大任矣。兹实天下之大幸也,故敢有说以进于左右焉。
    凡人有措天下之才者固难,自用其才者尤难。如子房之于高祖,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之于文帝,未能自用其才者也。何则?子房之于高祖,察其可行而后言,言之未尝不中,高祖得以用之,而当时受其利。故亲如樊、郦,不可得而间;信如平、勃,不可得而非;任如萧、曹,不可得而夺。此子房所以能自用其才也。贾谊之于文帝,不察其未能而易言之,且又言之太过,故大臣绛、灌之属,得以短之。于是文帝不能用其言,此贾谊所以不获用其才也。方今圣天子求贤用才之意,上追尧、舜,固非高祖、文帝可比;而执事致君泽民之术,远方皋、夔②,亦非子房、贾谊可伦。真所谓明良相逢,千载一时者也。将见吾君不问则已问则执事必能尽言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致斯民于唐虞雍熙③之盛者在是岂非天下之幸欤
    虽然,天下之事固有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亦有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如夏时、周冕之类,此行于古而亦可行于今者也;如井田、封建④之类,可行于古而难行于今者也。可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易;难行者而行之,则人之从之也难。从之易则民乐其利,从之难则民受其患。此君子之用世,贵乎得时措之宜也。执事于此,研诸虑而藏诸心者非一日矣。措之犹反掌耳,尚何待于愚言之赘哉!然仆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故不能无言于左右耳。
    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患之先。苟待其既失而后救之,是乃爱之浅而虑之疏也,其得为忠乎?天下知执事之深,爱执事之至,如仆者固多,窃谓忠于执事,未有能有过于仆者,伏惟稍垂察焉。
    [注]①方正学即方孝孺,明初著名学者,此信写于其被征召进京之时。②皋、夔:两者皆为传说中舜的贤臣。③唐虞,即尧、舜。雍熙,和乐光明的意思。④封建:指分封制度。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敢有说以进于左右焉 说:劝说,说服
    B. 不察其未能而易言之 易:轻易,轻率
    C. 尚何待于愚言之赘哉 赘:多余,无用
    D. 伏惟稍垂察焉 察:明察,体察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曰事之细者耳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 察其可行而后言 倚歌而和之
    C. 贵乎得时措之宜也 近乎卜祝之间
    D. 其得为忠乎 其皆出于此乎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记述了自己与方孝孺已阔别十余年,而此间书信时有往来;此番写信于方孝孺被征召进京承当重要责任之际,显得情深而有深意。
    B. 作者以张良之于汉高祖、贾谊之于汉文帝为例,旨在阐明一个人得当运用个人才能的重要性,也希望方孝孺能抓住时机,注意进言之得当。
    C. 作者认为,治政应从通行于现在之处入手,让百姓易于遵从,而方孝孺对此能考虑周全并运用自如,充分展现出了他的政治才能与改革精神。
    D. 尾段作者一方面剖白了自己对方孝孺的爱护与忠心,另一方面也交待了写信的缘由和对其的殷切期望,表现了对朋友的情谊与对国事的关切。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将见吾君不问则已问则执事必能尽言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致斯民于唐虞雍熙之盛者在是岂非天下之幸欤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惟执事之身,系天下之望,士之进退、天下之幸不幸与焉。
    (2)夫人情爱其人之深,而虑其患之至者,必救其失于患之先。
    【答案】14. A 15. C 16. C
    17. 将见吾君不问则已/问则执事必能尽言/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致斯民于唐虞雍熙之盛者/在是矣/岂非天下之幸欤!
    18. (1)只有您,关系着天下人的期望,您与士人的进用与废退、天下人的幸与不幸有关。
    (2)按人之常情,深爱一个人,并且周密考虑他可能遇到的祸患的话,必定能在祸患到来之前补救他的过失。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A.说法,看法。句意:不能洞察有些事皇上不能做却轻易进言。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前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后者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B.前者,连词,表承接;后者,连词,表修饰。
    C.介词,作用跟“于”相同。
    D.前者,副词,难道;后者,大概,表揣测。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赏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而方孝孺对此能考虑周全并运用自如”错误。原文是“执事于此,研诸虑而藏诸心者非一日矣。措之犹反掌耳,尚何待于愚言之赘哉!”这是对方孝孺的溢美之词,而非已经发生的事。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您如果见到我们的国君不被问就罢了,如果问到您就一定能畅所欲言;您不说就罢了,说了我们国君就一定都会采纳。使人民能处在尧、舜那样和乐升平的盛世,就在这个时候了,这难道不是天下的大幸吗!
    “不问”和“问”是两种相对的情况,因此在“不问则已”“必能尽言”后断开;“不言”“言”是两种相对的情况,“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分别单独成句;“者”为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岂非……欤”表示反问,应单独成句。
    故本句断为:将见吾君不问则已/问则执事必能尽言/执事不言则已/言则吾君必能尽用/致斯民于唐虞雍熙之盛者/在是矣/岂非天下之幸欤!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能力。
    (1)“执事”,对人的敬称;“系”,关系;“望”,期望;“进退”,进用与废退。
    (2)“夫”,句首语气词,引出下文的议论;“人情”,人之常情;“虑”,考虑;“患”,祸患;“救”,补救。
    参考译文:
    我与您相别十多年,这期间,我仰慕您的感情的深与浅,书信收到与否,这些只是小事罢了,姑且放着不提。只有您,关系着天下人的期望,您与士人的进用与废退、天下人的幸与不幸有关。听说您被召见,估计这时候一定到了京城,承当重要职务了。这实在是天下的大幸,所以冒昧地向您进言。
    大凡天下有才学的人能被任用固然是难得的,但是善于正确运用自己的才学的人尤其难得。像张良对于汉高祖,能运用自己的才学;贾谊对于汉文帝,不能正确运用自己的才学。为什么呢?张良对于汉高祖,知晓事情可以实行再进言,进言没有不符合实际的,汉高祖任用他,当时就得到好处。所以像樊哙、郦食其和汉高祖那样亲密,也不能离间他;像陈平和周勃被汉高祖那样信任,也不能指责他;像萧何和曹参被汉高祖那样相信,也不能剥夺他。这就是张良能正确运用自己的才学的缘故。贾谊对于汉文帝,不能洞察有些事皇上不能做却轻易进言,并且又说得太过分,所以大臣周勃、灌婴等人,才能抓到他的把柄说他坏话。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文帝不采纳他的言论,这就是贾谊不能施展他的才能的原因。现在皇帝求贤用才的心意,向上可比得上尧、舜,原本不是汉高祖、汉文帝可比的;您辅佐国君、施恩百姓的方法,远的可比皋陶、夔,也不是张良、贾谊能比的。正如人们所说的明君良臣千百年来只能相逢一时。您如果见到我们的国君不被问就罢了,如果问到您就一定能畅所欲言;您不说就罢了,说了我们国君就一定都会采纳。使人民能处在尧、舜那样和乐升平的盛世,就在这个时候了,这难道不是天下的大幸吗!
    虽然如此,但是天下的事情本来有既能通行于古代又能通行于现在的,也有能通行于古代而难通行于现在的。如夏历、周代的礼帽等,这类既可通行于古代又能通行于现在;又如井田制度、分封制度等,可通行于古代而难通行于现在。可通行的就施行,那么人们遵从它就容易;难通行的却施行,那么人们遵从它也就困难。遵从它容易,那么百姓就以获得它的好处为乐,遵从它困难,那么百姓就遭受那祸患。这就是君子得到治理国家的机会(被世所用)时,可贵之处在于能因时制宜的原因。您在这些方面,精细考虑并藏在心里不是一天了,做起来如翻转手掌一样容易,哪里还要等我多说呢?然而我听说有智慧的人考虑千次,一定有一次疏忽;愚笨的人考虑千次,一定会有所得。所以不能不向您进言。
    按人之常情,深爱一个人,并且周密考虑他可能遇到的祸患的话,必定能在祸患到来之前补救他的过失。如果等到他已经产生过失,再去补救,这就是爱得不深从而考虑得不周,那难道是忠心吗?天下像我这样了解您很深,爱护您很周到的人,本来就多,我私下认为对您忠心的人,还没有能超过我的,请您稍稍体察。
    (二)(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青玉案·被檄①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榘② 〔宋代〕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③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檄:官府公文。被撤出郊,指由上司差遣出郊。②张榘:南宋词人,当过句容县的县令,后曾任江东制置使参议,为闲职。③儒冠: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有“纨绔不饿死,儒冠多饿死”句。
    19. 前人认为词的上片中“羞涩”两字用得极妙,它既写出了黄花之貌,同时又恰好地表现出词人此时此地产生的 (限四字作答)的心情。
    20. 结句说“万感天涯暮”,赏析词的下片如何表达这种“万感”交集的感情。
    【答案】19. 羞愤苦涩
    20. ①化用诗句,抒发愤懑之情。时隔十年旧地重回,岁月蹉跎,词人借杜甫诗意来表明自身遭遇,道出了误入仕途的懊悔与愤懑之情。②前后照应,语带双关。“且尽清樽”与上片“推不去”照应,写尽词人欲以酒解忧、聊以自慰的无可奈何。“公莫舞”语带双关,表面指尘埃莫舞,实是对官场得意者不要过分轻狂的奉劝。③借古讽今,寄托忧怀。借六朝覆亡,预感到南宋王朝重蹈六朝覆辙的命运,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④数字连用,增强历史纵深感,加深悲慨之叹。结句以“六”“一”“万”等数字连用,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自身日暮难归、仕途难遇的愤慨融合在一起,层层深入地抒发出来。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秋在黄花羞涩处”,“羞涩”两字极妙,既写出此黄花经过一夜浓霜摧打,尚未抬起头来,似乎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神态,同时又恰好表现出词人此时的羞愤苦涩的心情。另外一层含义是傲霜独开的菊花在一夜的摧打之后也不免“羞涩”,花犹如此,人何以堪!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词的下片,抒发作者到达陈氏山居后触发的无限感慨。下片的第一句是:“身名多被儒冠误”。时隔十年,重回旧地,风物依然如故,而人呢,白白地蹉跎了岁月,且“身”与“名”俱误。一个“误”字,道出了他在仕途中的几多怨恨,几多懊悔。这里词人借杜甫的诗意来表明自己的遭遇心情,并进一步说“身”与“名”都被儒冠所误,足见愤慨之深!
    “且尽清樽”,乃是出于无可奈何,内心的苦痛、郁闷,兴许只能以酒相解了。这与上片的“满袖尘埃”遥相呼应。表现出作者无可奈何,以酒解忧,聊以自慰的情态。
    “公莫舞”一语双关,表面指尘埃莫舞,实际上是指官场得势之人,一时得势之人不必那么轻狂得意,这是对官场得意者不要过分轻狂的奉劝。
    “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君不见六朝奢华也终付与一江流水,万千感慨尽因暮色天涯。六朝共同的特点是统治者奢侈腐化、醉生梦死,因而一个个国运不长,相继灭亡。南宋的情况与六朝相似,词人似乎已预感到了它将重蹈六朝覆辙的历史命运,因而在这里借咏史抒发时事之感,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担心。
    这里,词人用“六”“一”“万”几个数字,反复盘旋,层层深入,似直而纡,似达而郁,将万感交集的复杂思想感情生动地表露了出来。
    (三)(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
    孔子之去齐,接淅①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孟子·万章下》)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
    [注释]①接淅:捧着已经淘湿的米,指行色匆忙。
    21. “临事而惧”的“惧”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结合第一、二则材料,可以看出孔子的处世态度是________。(用四字短语概括)
    22. 第二则材料主张“可以仕而仕”,第三则材料则说“不仕无义”,两者矛盾吗?请结合后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21. ①. 这里指谨慎小心 ②. 知权达变(用行舍藏)
    22. 两者不矛盾,都有孔子对“义”的推崇。无非前者强调坚持的同时能通权达变,后者更侧重坚持理想。一方面,在君臣大义上,他坚持推行仁道,即使明知政治主张行不通,也依然“知其不可而为之”,坚忍不拔,体现了对理想的坚持。另一方面,孔子又能够依据现实情况,选择走或留,久居或出仕,顺时而动顺势而为,体现了他处世观通权达变、具有包容性的一面。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分析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前句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可见孔子对那些有勇无谋、冒险蛮干的人是不赞同的,由“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可知,孔子赞同那些遇事谨慎、能够巧妙谋划的人。从中可以推断出“惧”与“暴虎冯河”意思相对,即“谨慎小心”的意思。从中还可以看出孔子人为凡事不能鲁莽行事,要学会审时度势,运用智谋取敌制胜。在孔子看来,仅有勇气却缺乏智谋的人,只能算是个莽汉。只有将智谋和勇气结合起来,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勇者。概括为四字短语就是:知权达变。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首先表明观点:两者不矛盾,都有孔子对“义”的推崇。然后分析原因。
    “可以仕而仕”是说应当根据国家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出仕就出仕,该隐居就隐居,这里强调的通权达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不仕无义”强调大义,是对隐士们的批评,指出他们只图洁身自好而退隐,是废弃了人伦道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从正面阐述了君子从政的目的,是为了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自己对社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脱离社会隐居,与鸟兽同群。而“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则是孔门师徒对时局的认识,他们之所以这样到处奔走,不遗余力地推行仁道,并非不知“道之不行”,而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在君臣大义上,他坚持推行仁道,又能够依据现实情况,选择走或留,久居或出仕,顺时而动顺势而为。
    参考译文:
    空手搏虎,赤足过河,即使死了都不会悔悟的人,我是不会找他共事的。我一定要找那种遇事谨慎,善于通过巧妙的谋划来取得成功的人共事。
    (《论语·述而》)

    孔子离开齐国时,不等把淘好的米漉干就上路;离开鲁国时,孔子说:“咱们慢慢地走吧,这是离开祖国的做法啊。”应该马上离开就立刻离开,应该久留就久留,应该闲居不仕就闲居不仕,应该出来做官就出来做官,这就是孔子啊。
    (《孟子·万章下》)

    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论语·微子》)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不悱不发。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2)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3)遥襟甫畅,逸兴遄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答案】 ①. 不愤不启 ②.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③. 幽咽泉流冰下难 ④. 冰泉冷涩弦凝绝 ⑤. 爽籁发而清风生 ⑥. 纤歌凝而白云遏 ⑦. 雕阑玉砌应犹在 ⑧.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⑨. 飘飘何所似 ⑩. 天地一沙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隅”“弦”“凝”“籁”“阑”“犹”。
    四、作文(60分)
    24.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凡事应着眼未来,多思考“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该如何处理”。也有人认为与其花精力于未来,倒不如“只去看那些此时此刻在眼前发生的事,只处理眼前的问题”。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例文:
    享受现在,憧憬未来
    《追风筝的人》中有一句令人动容的话语:“为你千千万万遍,遍体鳞伤还是会义无反顾,也许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坚定信念,不畏艰辛挫折,奋勇攀登的过程,这就是作者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在我看来,人生的意义之一就在于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把握好现在与未来的关系,既享受现在攀登的过程,也憧憬着无限美好且充满希望的未来。
    享受现在攀登的过程,不仅能让我们获得极致的幸福,还能为未来伫立于巅峰之上积蓄实力。马尔克斯曾说:“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是的,现在拼搏的过程乃是幸福的源泉。当我们全身心专注于一件事情,你就会懂得:即使未来没有结果,但此时此刻的过程足以让我们品味良久。翻译大家许渊冲一生致力于翻译事业,即使是步入晚年,仍在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在他看来,现在翻译作品的过程是他最幸福的时光。翻译已然成为让他自己身心愉悦的不老灵药。当然,注重现在攀登的过程也往往能为未来的成就积蓄力量。无数个充实的现在才能换来未来的荣光。正如许渊冲先生在一天天的翻译中最终获得了中国翻译文化终生成就奖、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奖。
    憧憬未来的希望,不仅能支撑我们走好现在,还能为人生带来无限生机。享受现在攀登的过程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憧憬未来。仔细想来,不正是想到了未来的花开才让我们在现在更加积极地播种吗?是的,正是未来的巅峰之梦,支撑着现在攀登的过程。冬奥会的花滑比赛上,“葱桶”组合获得冠军,令无数粉丝激动不已。他们从不掩饰对冠军的渴望,一直坚信自己能够成功。正是憧憬着未来的冠军之梦,支撑他们走过了单调乏味的艰苦训练,走过了无数个灰暗的日子。
    当然,憧憬未来能支撑我们走好现在只是一个点,其实真正的一面在于憧憬未来能让人生充满无限生机,让我们即使在今天搞砸了一切,依然有勇气迎接明天。正如马尔克斯曾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那么,结果没有揭晓的现在固然值得我们去努力,但即使是结果失败的现在,也依然让我们有勇气继续前行,相信未来会更好,相信人生依然充满希望。
    因此,让我们尽情享受现在攀登的过程,也让我们憧憬未来的巅峰之梦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意义,不负此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导我们思考“未来”与“现在”或“当下”的辩证关系。材料中两种说法都有道理。着眼未来,提前准备,无疑会让现在走得更顺利;而且多着眼未来,会更有方向,让现在要做的事更清晰,有计划的做事也更易成功;对未来的憧憬,会让现在的行动充满动力……而关注现在,处理好眼前的问题当然也很重要,不做好眼前哪里有未来?光想着未来,不脚踏实地做好现在,梦想永远只能是梦想。
    因此,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未来”与“现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考生要学会辩证思考并完成作文。
    写作时可以在开头引用马尔克斯的话:”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一个机会把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们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引出论点;然后先论证“未来需要努力才可到达”,可以用荀子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来论证;接着论证“脚踏实地走好现在的重要性”,可以用中国空间站的建成、谷爱凌冬奥冠军的获得来论证;最后论证“未来是现在的灯塔”,论证梦想的价值,可以用中国梦指引中国人民走好改革开放、脱贫攻坚等来论证。
    立意:
    1.做好当下,拥有未来。
    2.让未来为当下指航。
    3.立足现在,着眼未来。
    相关试卷

    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诸暨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