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01
    江苏省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02
    江苏省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无锡市2022年秋学期高三期中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语文

    2022.11

    命题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制卷单位: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沉郁,指深沉蕴藉、凝重悲抑的艺术风格。它既指表现在作品中的深刻、透辟的思致,也指创作过程中的深思熟虑。内向、深沉的个性气质易出沉郁之作,广博的学识能成沉郁之作,穷困波折的人生经历易生沉郁的情怀,发为沉郁的文字。

    “沉郁”见于文学理论著作,始于钟嵘的《诗品·序》。他赞誉倡导诗歌的梁武帝“资生知之上才,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赏究天人”。钟嵘倡导内容充实、富于深意的诗作,在品第具体作品时,诗意系于现实风云的深沉凝重是钟嵘的重要尺度。在汉末文人五言诗中,深沉悲切的思想情绪就已成为创作的重要依据。在建安诗中,这种思想情绪成为主要内容,并注入慷慨之气,艺术上也更为成熟。可以说,“汉魏风骨”的时代是“沉郁”成为一种重要诗歌风格的时代。也正是从这个时代始,这种“沉郁”——对社会、历史、人生的深重情思在诗中的含蓄表露,成为中国文人诗的一个显要特点和传统,也成为诗歌评估的一个标准。

    “沉郁”作为杜甫创作风格的突出特征,体现在以沉著蕴藉的艺术手法表达博大深厚的内心情志。杜诗“转益多师”,富于变化,但“沉郁”始终是主导风格。《杜诗镜铨》(卷三)指出杜诗的“沉郁顿挫”与充满时代、生命之慨的“汉魏风骨”有精神上的联系,又有艺术上的超越。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始标“沉郁”为杜诗的基本艺术特征:“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

    (摘自王南《“沉郁顿挫”论》)

    材料二:

    对于“沉郁”的内涵所指,人们一般认为是杜诗的思想感情之深沉郁结,这种理解不无道理。杜甫是先秦儒学的虔诚信奉者,他在诗中所执著表现的先秦儒家的思想精神,诸如忧患精神、人本精神、乐道精神、笃行精神等等,必定会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厚沉雄的性质;加上身经战乱,残破的山河、凋敝的民生与大唐盛世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而诗人又拒绝认可这种现实,坚信盛世的复兴,于是,爱国主义、民族意识以及民胞物与的伟大情怀,又构成了战乱诗篇的主旋律,这些,也必定会使他的诗歌具有忧郁郁勃的特征;同时,由杜甫家世的血族悲剧以及幼年丧母的不幸经历、青年时期的坎坷仕途等投在心灵上的阴影而形成的持重忧郁的性格,又不能不使他的诗歌具有沉著郁结的作风。

    然而,从艺术形式的层面考察,我们看到,杜甫在描写壮大的景物和感叹个人身世时喜欢采用“时空并取”的手法,即在一个联语(一个押韵单元的两句诗)中,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下笔,使诗境具有超常的广度、厚度与深度,这也是形成“沉都”风格的因素。譬如《上兜率寺》中的“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一联,前句以“巴蜀”写寺的周围江山之壮美,是从空间角度下笔;后句以“齐梁”写寺庙中栋宇之悠久,则是从时间角度下笔。杜诗的雄厚之处,正在于既写了景物的空间状态,又写了景物的时间状态,以“时空并取”的笔墨展示出景物的雄伟现状和悠久历史。所以,这景物既是现实的,又是历史的,既有雄伟的身姿,又有丰厚的阔历。它们的身上既缠绕着天地的烟云,又披戴着历史的风尘。它们从远古走来,气势磅礴地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足以让人们肃然起敬。

    不仅如此,杜甫还常用“时空并驭”的手法表达漂泊岁月中的时局感受或身世感受,每每在一个联语中,兼出时、空两种意念。他经常使用“百年”“万里”“日月”“乾坤”等词汇,极力扩展时空的程度,造成悲壮深沉的诗境,塑造出白发老人面对天下烽烟的艺术形象。例如,“天下干戈满,江边岁月长”(《送韦郎司直归成都》),前句以“干戈满”写战火遍地的现实,是从空间角度写战乱的广延;后句以“岁月长”写客居日久,是从时间角度写战乱的持久:两句塑造出诗人关注天下烽烟、叹息漂泊于事无补的形象。

    杜甫善于在一个联语中,把自身形象放在广大的空间与漫长的时间之坐标点上,通过时空的交构,精确地概括自己终生漂泊的生涯以及对国家时局的感受。这使得他的诗作既具有广博的视野,又具有深邃的思维,既具有现实的高度,又具有历史的厚度,因而蕴涵着深沉的宇宙意识。他诗中频频出现的“百年”之叹,虽然也含有对个体生命自怜自惜的因素,但是由于他关注的是国家的危亡、普天之下民生的苦难,就大大削弱了一己之私的内涵,而具有了“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的忧国忧民的高层涵义。比较羊祜、王義之、李白等人的叹息,这显然是一种悲壮的浩叹。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来看,这样的“时空并驭”出色地塑造出诗人的目接乾坤、心怅百年的巨大形象,这个抒情形象强烈地感动着炎黄子孙的心灵。

    (摘自韩成武《新论“沉郁顿挫”的内涵》)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沉郁”一词最早见于钟嵘的文学理论著作《诗品》,被用来评价艺术风格。

    B. “沉郁”文风起源于汉末文人五言诗,成熟于建安诗作,并成为诗歌评估的标准。

    C. 杜甫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刻画壮大之景,意在其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

    D. 杜诗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大的抒情形象,与诗人善用的艺术手法是分不开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则材料都认为,要形成“沉郁”文风,诗人个性、学识与阅历等因素缺一不可。

    B. 在王南看来,杜甫“沉郁”诗风既有对前人艺术精神的继承,又有所发展与创新。

    C. 材料二从艺术形式层面阐释“沉郁顿挫”的内涵,主要采用举例与对比的方法。

    D. 杜甫前代文人作品中的“百年”之叹,更多指向对他们个体生命的自怜自惜。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两则材料共用论据的一项是(   

    A.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江汉》)

    B.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泊岳阳城下》)

    C.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

    D.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 两则材料都论述了杜甫的“沉郁”诗风内涵,请概述其异同点。

    5. 如欲从“沉郁”的角度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写一篇评论,请结合材料,列出评论要点。

    【答案】1. D    2. A    3. C   

    4. 同:都认为“沉郁”诗风涵盖内容与形式两方面,且对杜诗思想内容的看法基本相似;异:材料一笼统地说其艺术手法是“沉著蕴藉”的,材料二则明确了“时空并驭”的艺术手法。   

    5. ①首联平白的今昔叙述展现下笔的深思熟虑: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②颔联运用“时空并驭”的手法:展现洞庭的磅礴气势,扩展时空,为时局和身世感受蓄势。③颈联感叹个人身世:展现生活坎坷、晚年漂泊的孤危心境。④尾联展现对社会的深重情思:抒发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报国无门的哀伤情怀。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一词最早见于”说法有误。原文中是“‘沉郁’见于文学理论著作,始于钟嵘的《诗品·序》”,而非“‘沉郁’一词最早见于”。

    B.“起源于汉末文人五言诗”无中生有,说法有误。原文中只写到了“在汉末文人五言诗中就已成为重要依据”,没有涉及是否是“起源”。

    C.“意在其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说法有误。原文中是“不仅如此,杜甫还常用“时空并驭”的手法表达漂泊岁月中的时局感受或身世感受”“杜甫善于在一个联语中,把自身形象放在广大的空间与漫长的时间之坐标点上,通过时空的交构,精确地概括自己终生漂泊的生涯以及对国家时局的感受”,可知不只是“身世之感”。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诗人个性、学识与阅历等因素缺一不可”说法有误。材料一原文“内向、深沉的个性气质易出沉郁之作,广博的学识能成沉郁之作,穷困波折的人生经历易生沉郁的情怀,发为沉郁的文字”中写到了三者和“沉郁”文风之间的关系,但没有说“缺一不可”。材料二原文“杜甫是先秦儒学的虔诚信奉者,他在诗中所执著表现的先秦儒家的思想精神,……加上身经战乱,残破的山河、凋敝的民生与大唐盛世构成了强烈的对比,而诗人又拒绝认可这种现实,坚信盛世的复兴……同时,由杜甫家世的血族悲剧以及幼年丧母的不幸经历、青年时期的坎坷仕途等投在心灵上的阴影而形成的持重忧郁的性格,又不能不使他的诗歌具有沉著郁结的作风”等也写到了三者和“沉郁”文风之间的关系,但也没说“缺一不可”。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文意可知,作为共用论据,所应证明的论点是:杜甫诗沉著蕴藉的手法风格,及其“时空并驭”手法的体现。

    A.只有时间“落日”(比喻暮年)“秋风”(实际时间),没有空间,且为老当益壮的积极情感。

    B.只有空间“千里”“百层”,没有时间。

    C.既有时间“两开”,又有空间“故园”,还有漂泊意象“孤舟”,含蓄表达身在夔州,心系故园的情感

    D.只有时间“忽传”,没有空间,且为听闻喜讯激动的积极情感。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手法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沉郁”作为杜甫创作风格的突出特征”,材料二“对于‘沉郁’的内涵所指,人们一般认为是杜诗的思想感情之深沉郁结,这种理解不无道理”可知,两则材料对杜甫诗歌思想内容和风格的看法基本相似。

    根据材料一“‘沉郁’作为杜甫创作风格的突出特征,体现在以沉著蕴藉的艺术手法表达博大深厚的内心情志”,材料二“对于‘沉郁’的内涵所指,人们一般认为是杜诗的思想感情之深沉郁结,这种理解不无道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下笔,使诗境具有超常的广度、厚度与深度,这也是形成‘沉郁’风格的因素”可知,两者都认为“沉郁”诗风涵盖内容与形式两方面。

    材料一中,第一段“沉郁,指深沉蕴藉、凝重悲抑的艺术风格。它既指表现在作品中的深刻、透辟的思致,也指创作过程中的深思熟虑……”首先指出“沉郁”的概念内涵。第二段由“‘沉郁’见于文学理论著作,始于钟嵘的《诗品·序》……”发端,讲述了其源起,而在第三段中,作者才说“‘沉郁’作为杜甫创作风格的突出特征,体现在以沉著蕴藉的艺术手法表达博大深厚的内心情志”,可知材料一笼统地说其艺术手法是“沉著蕴藉”的。

    材料二中,作者在第二段以“然而,从艺术形式的层面考察,我们看到,杜甫在描写壮大的景物和感叹个人身世时喜欢采用‘时空并取’的手法”的转折,引发对“时空并驭”的艺术手法的讨论,而后文二、三、四段都是对这一手法的具体讨论,由此可知材料二明确了“时空并驭”的艺术手法。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沉郁’作为杜甫创作风格的突出特征,体现在以沉著蕴藉的艺术手法表达博大深厚的内心情志”,材料二“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下笔,使诗境具有超常的广度、厚度与深度,这也是形成‘沉都’风格的因素”可知,可以从涵盖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去评论《岳阳楼记》的“沉郁”诗风。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是景物描写,其中“昔”和“今”体现了时间的变换。再根据材料二“极力扩展时空的程度,造成悲壮深沉的诗境,塑造出白发老人面对天下烽烟的艺术形象”可知,可以从“今昔对比”的角度进行评论,得出首联平白的今昔叙述展现下笔的深思熟虑: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中“吴楚”“东南”“乾坤”是空间,“日夜”是时间,可知采用了“时空并驭”的手法。且该句意思是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极力描写洞庭湖的阔大,由此可知颔联运用“时空并驭”的手法:展现洞庭的磅礴气势,扩展时空,为时局和身世感受蓄势。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通过“无一”“老病”“孤”等词语,极力展现作者个人的悲惨遭遇。充分体现了“杜诗的思想感情之深沉郁结”。由此可知:颈联感叹个人身世:展现生活坎坷、晚年漂泊的孤危心境。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诗人不仅仅描写个人身世遭遇,也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烽火仍未止息,胸怀家国涕泪交流的情感,体现了材料二所说的“他诗中频频出现的‘百年’之叹,虽然也含有对个体生命自怜自惜的因素,但是由于他关注的是国家的危亡、普天之下民生的苦难,就大大削弱了一己之私的内涵,而具有了‘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的忧国忧民的高层涵义”,由此可知:尾联展现对社会的深重情思:抒发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报国无门的哀伤情怀。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不见的藏品(德国通货膨胀时期的故事)

    茨威格

    ①这个故事是我从事艺术品买卖的这37个年头里所经历过的最不寻常的事情。自从我们钞票的价值就像逸散的煤气荡然无存以来,古玩交易市场那些暴发户们突然对古旧的版画及画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你得源源不断地进新“货”。这帮家伙突如其来的狂热的抢购欲望,让我几乎被洗劫一空。我羞愧难当,真想关门停业。

    ②我不由想到把过去的旧账本拿出来翻一翻,兴许能找出几个昔日的老主顾,从他们那儿弄回几件副本呢。其实这些旧账本也告诉不了我什么东西,因为大部分老主顾早就被迫把他们的收藏拍卖掉了,或者早已去世。然而,我突然翻出一捆大概要算是我们最早的老主顾写来的信件。这位滑稽可笑、节约成癖的老兵,作为一位古代版画艺术的收藏家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聪明才智、极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雅不俗的艺术品味。我将其近60年的订单慢慢地加以整理,发现他的收藏品早就价值连城了。尽管如此,自从1914年以来,他再也没有寄来过订单了。

    ③我毫不费劲地找到了他的住所——简陋的乡村楼房的三层楼上,告诉老人恰好路过这里,顺便拜访一下他——我们这个字号的多年老主顾、德国最大的收藏家之一,约定下午三点以后来看藏画。

                                                                        

    ⑤我们登上楼梯,正要推开门时,就已听到从客厅里面传来老人洪亮的声音:“进来!进来!”凭着盲人敏感的听觉,他肯定在我们上楼时就听到我们的脚步声了。“赫尔瓦特今天一个中午根本睡不着,为了急于要把他的宝贝给您看。”老妇人微笑着对我说。她女儿的一个眼色已经使她明白我的态度,并让她放下心来了。桌上一大堆画夹已经摊开,等着人去看。

    ⑥他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用指尖从画夹子里取出一个硬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他热情洋溢地把这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可是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见,他那瞳仁僵死、目光发直的眼睛,不知道是由于纸上的反光,还是来自内心的喜悦——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

    ⑦“怎么样,”他颇为得意地说道,“您曾看见过比这幅更加精美的复印画吗?每个细部的线条印得多么清晰,轮廓多么分明。再看看它的来历!瞧这儿”——他把画页翻了过来,用指甲极为精确地指着这张白纸的某些地方,使我不由自主地望了一眼,看那儿是不是真的还盖着图章——“您看,这儿是那格勒藏画的图章,这儿是收藏家雷米和艾斯代勒的图章。”

    ⑧听到这位老人这样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看见他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着只在他的想象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收藏家的国章,真叫人毛骨悚然。由于恐怖,我的嗓子眼堵得厉害,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我在慌乱中抬起眼睛看了看那两个女人,又看见老太太浑身哆嗦,十分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于是我振作了一下,开始扮演我的角色。

    ⑨“简直叫人拍案叫绝!”我终于结结巴巴地说道。老人的脸上马上现出得意的神气,“不过,这还根本算不了什么。”他就这样滔滔不绝、洋洋得意地边说边让我看画夹,足足忙了两个小时。我和他一起共看这一百来张空白的废纸或蹩脚的仿制品,而这些在这个可悲的丝毫没起疑心的盲人的记忆里还是真实存在的,以至于他可以毫无差错、按照准确无误的顺序精确入微地夸奖并且描绘每一幅画。只有一次,他似乎觉察到什么,使他不能热情洋溢地说下去。他拿起一张《安提俄珀》,他那已经训练得十分敏感的触觉神经在这张陌生的纸上没有模到那些凹纹,于是他突然皱起眉头,声音也慌乱了:“这不是……这不是《安提俄珀》吧?”他喃喃自语,神情有些狼狈。我马上采取行动,急忙从他手里把这幅画取过来,热情洋溢地大事描绘我也熟悉的这幅画刻画的一切可能有的细节。盲人的那张已经变得颇为尴尬的脸松弛了下来。“总算找到了一个识货的行家!”他洋洋得意地掉转脸去冲着他的妻女欢呼起来,“总算找到一个懂行的,你们也听听。”

    ⑩他说着,用手指温柔地抚摩一下那些早已空空如也的画夹,就像抚摩一些有生命的东西似的。这是一个既可怕又动人的场面,因为在进行大战的这些年里,我还从来没有在一个德国人的脸上看到过这样纯净的幸福的表情。

    ⑪我们开始握别的时候,他的声音变得非常柔和,“我终于又能和一个行家一起看一遍我心爱的藏画,这对我来说真是个幸福。我在这儿答应您,在我的遗嘱里加上一条,您应该得到管理这批不为人所知的宝藏的荣誉。请您答应我一件事:请您印个漂亮的藏画目录,这将成为我的墓碑。”我深受感动地答应他去办这件实际上我永远无法照办的事,老人死沉沉的瞳仁又为之一亮。

    ⑫两个女人送我到门口。她们一面望着我,一面流泪,她们的眼光是多么温暖,多么富有感激之情。我恍恍惚惚地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其实十分羞愧:我像童话里的天使似的降临到一个穷人家里,使一个瞎子在一小时内重见光明,我用的办法是帮人进行了一次虔诚的欺骗,极为放肆地大撒其谎,而我自己实际上是作为一个卑鄙的商人跑来,想狡猾地从别人手里骗走几件珍贵的东西的。可是我得到的,远远不止这些:在这阴暗迟钝、郁郁寡欢的时代,我又一次生动地感觉到纯粹的热情,一种纯粹是对艺术而发的精神上的快感,这种感情我们这些人似乎早已忘怀了。我心里充满敬畏之情——我无法用别的方式来表达——虽然我不知为什么,又一直感到羞惭。

    ⑬我已走在大街上了,回头却看见一个令人难忘的情景:楼上的窗口露出一张白发老人的高高兴兴的笑脸,凌驾于大街上愁眉苦脸、熙熙攘攘、忙忙碌碌的人群之上,由一片善意幻觉的白云托着,远远脱离了我们这个严酷的现实世界。我不觉又想起那句含有深意的老话——我记得好像是歌德说的——“收藏家是幸福的人!”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看不见的藏品”,指藏品并不存在和失明老人看不见藏品,同时也昭示了“我”人性中的纯粹与善良。

    B. 1914年以来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飞涨和老人再没给“我”寄来过订单,为后文老人藏品的荡然无存埋下伏笔。

    C. 失明老人发现《安提俄珀》画纸的异常这一情节展现了他敏感的艺术鉴赏力,暗示了这幅藏品对他的重要性。

    D. 老人的妻子和女儿在战后一边尽力维持家庭的生计,一边依然小心翼翼、艰难地呵护着老人心中的艺术世界。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我”的见闻和感受讲述了失明的老收藏家对艺术的执着和坚守,“我”贯穿全文,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B. 小说中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失明老人的人物形象,表现他对自己藏品的狂热喜爱。

    C. 结尾窗口老人“高高兴兴的笑脸”与大街上人群的“愁眉苦脸”形成对比,反映精神的寄托能消解现实的严酷。

    D. 本文和茹志娟《百合花》都是反战小说,虽没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但都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重大主题。

    8. “我”的心理随着老人鉴赏名画的过程逐步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9. 请根据上下文推测第④段的情节要点。

    【答案】6. A    7. D   

    8. ①老人热情的举动、专注的神情,让“我”觉得很惊讶。②在老人的痴迷与画夹的空空如也前,我心生恐惧,有点慌乱。③一边是老太太的恳求,一边是老人的热情洋溢,“我”被老人精神感动的同时,心生同情,愿意帮助他们。④告别老人后,“我”的心里充满羞愧与敬畏。   

    9. ①战后德国物价飞涨、货币贬值,老人家境每况愈下,他的妻女迫于生活的压力变卖了老人所有的藏品。②为了不毁掉老人的快乐,老人的女儿恳请我为她们保守“所有的藏品已卖掉”的秘密,“我”答应尽力帮忙。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同时也昭示了‘我’人性中的纯粹与善良”错误。我的动机最初并不纯,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本文和茹志娟《百合花》都是反战小说”错误。《百合花》不是反战小说,小说以解放战争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结合“他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用指尖从画夹子里取出一个硬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他热情洋溢地把这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可是实际上什么也没看见,他那瞳仁僵死、目光发直的眼睛,不知道是由于纸上的反光,还是来自内心的喜悦——突然发亮,闪烁着一种智慧的光芒”可知,老人热情洋溢地把这张废纸举到面前,细细地看了几分钟之久,老人热情的举动、专注的神情,让“我”觉得很惊讶。

    结合“听到这位老人这样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看见他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着只在他的想象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收藏家的国章,真叫人毛骨悚然。由于恐怖,我的嗓子眼堵得厉害,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可知,看见老人用指甲毫厘不差地指着只在他的想象中存在的看不见的收藏家的国章,真叫人毛骨悚然,由于恐怖,我的嗓子眼堵得厉害。在老人的痴迷与画夹的空空如也前,我心生恐惧,有点慌乱。

    结合“听到这位老人这样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我在慌乱中抬起眼睛看了看那两个女人,又看见老太太浑身哆嗦,十分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于是我振作了一下,开始扮演我的角色”可知,老人热情奔放地夸耀一张空空如也的白纸,老太太浑身哆嗦,十分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我决定扮演好我的角色。一边是老太太的恳求,一边是老人的热情洋溢,“我”被老人精神感动的同时,心生同情,愿意帮助他们。

    结合“两个女人送我到门口。她们一面望着我,一面流泪,她们的眼光是多么温暖,多么富有感激之情。我恍恍惚惚地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其实十分羞愧”“我心里充满敬畏之情——我无法用别的方式来表达——虽然我不知为什么,又一直感到羞惭。” 我恍恍惚惚地摸索着走下楼梯,心里十分羞愧,又充满了敬畏之情。告别老人后,“我”的心里充满羞愧与敬畏。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推测情节要点的能力。

    结合后文“他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用指尖从画夹子里取出一个硬纸框,里面嵌着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可知,他从画夹子里取出的是一张发黄的空白的纸,说明战后德国物价飞涨、货币贬值,老人家境每况愈下,他的妻女迫于生活的压力变卖了老人所有的藏品。

    结合下文“她女儿的一个眼色已经使她明白我的态度,并让她放下心来了”“我在慌乱中抬起眼睛看了看那两个女人,又看见老太太浑身哆嗦,十分激动地举起双手,向我恳求。于是我振作了一下,开始扮演我的角色”可知,收藏家的女儿在旅馆里找到了我,并讲述了他们一家的故事,现在画册里放的已经不是原来的艺术画,而是一些发黄的纸。老人对这些全然不知,依然每天抚摸欣赏着他那些珍贵的画册。全家为了不让老者伤心,都把这件事情对老人隐瞒着。为了不毁掉老人的快乐,老人女儿特来拜托我,不要向她的父亲说出实情,“我”答应尽力帮忙。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人。年十三,能诵《诗》,受业长安。时上亦游学京师,禹年虽幼,而见上知非常人,遂相亲附。更始既至雒阳,以世祖为大司马,使安集河北。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耶 禹曰:“不愿也。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明公虽建蕃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揽延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上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上止广阿城门楼上,舆地图,指示邓禹,曰:“天下郡国如是,我乃始得一处,师言天下不足定,何也?”上破邯郸,诛王郎,欲北发突骑,禹曰:“吴汉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以禹为知人。赤眉入长安,邓禹为司徒,讨赤眉,不以时进,光武敕曰:“司徒,尧也;赤眉,桀也。今长安饥民,孰不延望?”光武即位,拜邓禹为大司徒,曰:“前将军邓禹,深执忠孝,与联谋误帷幔,决胜千里。孔子曰:‘自吾有回也,门人日以亲。’”以元功拜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建武中,罢三公,以列侯就第。邓禹笃于经书,教学子孙。

    序曰:贤骏思圣主,风云从龙武,自然之应也。邓禹以弱冠睹废兴之兆,赢粮策马,以追世祖,遂信竹帛之愿,建社稷之谋,袭萧何之爵位,可谓材难矣。受命之初,躬率六师;立师傅,位三公,功德之极,而禹兼之。《易》称“利见大人”,《诗》有“自求多福”,其禹之谓与?

    (改编自《东观汉记》卷九)

    【注】①西汉末刘玄史称更始帝。②不足:不难。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耶/

    B. 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耶/

    C 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耶/

    D. 禹闻之/自南阳发/北径渡河/追至邺谒/上见之甚欢/谓曰/我得拜除长吏/生远来/宁欲仕耶/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祖是中国古代帝王庙号之一,在文中和“上”“光武”都同指一人。

    B. 披舆地图的“披”指打开,与《鸿门宴》中“披帷西向立”的“披”相同。

    C. 制是古代诏书的一种。从文中内容看,和“敕”大体相类,是可以互用的。

    D. 忠孝是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伦理美德之一。忠与孝的对象分别是君国与父母。

    12. 下列对原文中有关邓禹“知人”的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邓禹年轻时在长安求学,结识刘秀,看出他非同寻常,如能谋划天下,将很容易平定混乱的局面。

    B. 邓禹认为更始帝缺乏决断能力,手下将领目光短浅,刘秀如果只是辅佐更始帝,则难以实现志向。

    C. 邓禹在刘秀攻下邯郸、杀死王朗、想向北进军时,建言应派吴汉领军,认为他是将领中的佼佼者。

    D. 邓禹有名垂史册的意愿,洞悉王朝兴亡的征兆,选择追随刘秀,南征北战、出谋定策,功德盖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今之计,莫如揽延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

    (2)以元功拜太傅,进见东向,甚见尊宠。

    14. 《淮南子》中说尧之时,猰输、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派羿除掉了这些祸害,万民皆喜。请据此分析光武称邓禹为“尧”用意。

    【答案】10 D    11. C    12. A   

    13. (1)当今的大计,没有什么比招揽英雄,致力于取悦民心,建立高祖一样的功业,拯救万民的生命更重要的了。
    (2)邓禹凭着大功劳(或:首功)而被授以太傅之职,谒见皇帝时被安排在面向东的尊位,非常受皇帝的尊重宠信。   

    14. 以此形容长安饥民对邓禹进军的热烈期盼;激励邓禹击溃赤眉军,像“尧”一样为民除害;委婉批评邓禹不按时进军,会让长安饥民失望。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邓禹听说后,就自南阳驱马北渡黄河,在邺县追上了光武帝。光武帝见到邓禹很高兴,说我拜授官职长吏,你远道而来,难道是为了出仕为官吗?

    “禹”是“自南阳发”和“北径渡河”的主语,故“自南阳发”和“北径渡河”之间应断开,排除BC

    “上”(光武帝)是“见之甚欢”的主语,其间不能分开,排除A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从文中内容看,和‘敕’大体相类,是可以互用的”错误,“制”: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敕”:有告诫的意识。文中内容看,“制”是宣示皇恩,褒奖邓禹的意思。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A.“如能谋划天下,将很容易平定混乱的局面”错误,原文“明公虽建蕃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揽延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可知如果只是辅佐更始帝,则难以实现志向。应招揽人才,取得民心,才能立大业,救万民。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揽延”,招揽;“务”,致力于、追求;“立”,建立。

    (2)“元功”,大功劳;“拜”,授予官位;“进见”,谒见;“东向”,面向东的尊位;“见”,被、受到。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依据原文,“今长安饥民,孰不延望”,以此形容长安饥民对邓禹进军的热烈期盼;

    依据原文,“司徒,尧也;赤眉,桀也”,激励邓禹击溃赤眉军,像“尧”一样为民除害;

    依据原文,“邓禹为司徒,讨赤眉,不以时进。光武敕曰……今长安饥民,孰不延望?”,委婉批评邓禹不按时进军,会让长安饥民失望。

    参考译文:

        邓禹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人。十三岁时,就能诵读诗篇,在长安从师学习。当时光武帝也在京师游学,邓禹虽年幼,但见到光武帝后就知道他不是一位普通人,就与他亲近交往。刘玄来到雒阳,以光武帝为大司马,光武帝安定河北。邓禹听说后,就自南阳驱马北渡黄河,在邺县追上了光武帝。光武帝见到邓禹很高兴,说我拜授官职长吏,你远道而来,难道是为了出仕为官吗?邓禹说:“(我)不是这样认为的。刘玄虽然定都关西,但现在山东没有安定,赤眉、青犊之流,动辄以数万人,在三辅一带往往群聚假借名号(起事)。刘玄既没有挫败过他们,而他们也不听指挥裁决,各位将领都是些庸人崛起,志向在于发财,争相使用威力,早晚图快乐罢了,并没有忠良明智、深谋远虑、真想尊重主上安抚百姓的。明公虽然有建藩镇,辅助刘玄的功劳,但我还是怕您没有什么更大成就。当今之计,不如招纳英雄,努力取悦民心,建立高祖的功业,挽救百姓的性命。像您这样的人来谋划天下大事,不会费多少时间费多大力气便可平定天下。”光武帝非常高兴,于是让身边的人称邓禹为邓将军。邓禹常住在光武帝住处,一起商定计策。光武到了城楼上,打开地图,指示邓禹说:“天下的郡国这样多,如今仅得了一个,你以前说以我的德才是足可以平定天下的,为什么呢?”光武帝攻破邯郸,消灭了王朗,想要向北发动精锐骑兵冲锋,邓禹说:“吴汉可以, 我屡次与他交谈,那人勇猛而有智谋,众将少有能赶得上的。”光武帝认为邓禹为有智慧的人。赤眉新拔长安,邓禹被任命为司徒,讨伐赤眉,而禹久不进兵,光武帝斥责说:“司徒,是尧;亡贼,是桀。长安的官吏民众,谁不是翘首以盼呢?”光武帝登上皇位,授予邓禹大司徒之位,诏书上说:“诏令前将军邓禹:深执忠孝,与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孔子说过:‘自从我有了颜回,弟子们日益亲密。’”邓禹凭着大功劳(或:首功)而被授以太傅之职,谒见皇帝时被安排在面向东的尊位,非常受皇帝的尊重宠信。建武中,辞去了三公之位,以列侯的身份免职回家。邓禹专心学习经书,教授子孙学习。

        序言评论道:优秀的人才渴望能遇到贤明的君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邓禹在二十岁左右了解了国家兴亡的道理,邓公挑着粮食徒步奔走,在纷乱中独奔光武,追求学问,为国家出谋划策,有萧何一样的爵位,可以说是难得的人才。刚开始被任用的时候,率领六师;位为先师,官位致三公,功德非常大,邓禹都具备。《易经》说有“大人风范”,《诗经》有“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会得到更多的幸福”,这不是说的邓禹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

    刘克庄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

    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

    【注】①牛山:春秋时齐国景公登临牛山,观览都城临淄风景而堕泪,感叹自己如果能够长生不死该有多好。②吹帽:东晋孟嘉参加桓温的龙山雅集,一阵风吹来,嘉帽被吹落,但他并未发觉。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标题点明写作时间,词人顺应习俗而登临,并因登临之地而产生怀古之幽情。

    B. 词人以“吹帽插花”的风流与“残照西风”的萧索相应,表达人到暮年的独特况味。

    C. “炊烟三两人家住”用语平易自然,不事雕饰,意蕴与陶潜的“依依墟里烟”相近。

    D. 词作中典故运用不落斧凿,包有登临传统、田园意象和行旅之感,文化意味浓厚。

    16. 面对“日月跳丸,光阴脱兔”和“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的现实,作者陷入力图自我宽慰,却又无法消解的矛盾之中,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上片写登临。重阳节词人登上牛山,触景生情,产生了对流光易逝人生短暂感喟;他登高望远,“不用深怀古”表明词人要从这种怀古之情中超脱出来;“向来”二句写岁月的无情是普遍的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现实,作者自我安慰,进入一种旷达超脱的境界。
    下片写写客中孤寂落寞的心绪。词人虽然超脱,但仍不免感叹自己的岁月迟暮和漂泊流离,客中的寂寞更增添了他心境的悲凉;“欲携”二句,写他试图振起豪兴,以斗酒唤起壮怀,但山路阻隔,难觅黄花,理想只能归于破灭,准确地表达了处于风雨飘摇的末世文人,凄凉悲哀的心态。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意蕴与陶潜的‘依依墟里烟’相近”错误。本词“炊烟三两人家住”以寥落人家的稀疏炊烟,勾勒出异乡的偏僻荒凉景象,点染出“飘然客路”的阒寂凄凉;“依依墟里烟”勾勒出田园生活平静安详的意境。两者意境不同。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令上阕抒写词人登临牛山的感慨。首句用“日月跳丸,光阴脱兔”两个极为形象的比喻写出岁月匆匆的步履,触景生情,产生了对流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喟。“登临不用深怀古”,词人说“不用深怀古”,实际上已经在怀古,只不过词人要从这种怀古之情中超脱出来,以更加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和历史。最后两句词人以“吹帽插花人”暗指那些文采风流、俊逸落拓之士,也都随着“残照西风”尽行归于大化,指明人生短促、岁月无情的客观规律任何人都不可抗拒,因而“深怀古”也只能是徒然伤神罢了
     

    下阕抒写词人客中孤寂落寞的心绪。“老矣征衫”句,从字面来看,词人是描写为岁月风霜所飘洒的“征衫”已残旧破损,实则是写常年流离漂泊的词人自己已至垂暮之年;“飘然客路”,点明词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凄楚悲凉。。而“炊烟三两人家”则以寥落人家的稀疏炊烟,勾勒出异乡的偏僻荒凉景象,更点染出“飘然客路”的阒寂凄凉。最后二句“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处”是全令的绝妙警句,词人虽有斗酒诗百篇的豪兴去报答明丽的秋光,然而山深壑幽,无处寻觅斗寒的黄花。黄花秋菊是词人期望和理想的象征,黄花的无可寻觅乃是理想失落的写照,没落的时代凋尽了词人心中的黄花,虽豪兴满怀亦只能喟然长叹了,末世文人凄凉悲哀的心态准确展露出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认为不能以地位的贵贱、年龄的长少乃至某项才能的高低来定谁是老师谁是学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浓墨重彩地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绩。

    (3)古人常在文字中将时间缩短,以此表达内心巨大的悲伤或者坚定的决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道之所存    ②. 师之所存也    ③. 三顾频烦天下计    ④. 两朝开济老臣心    ⑤.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⑥. 朝如青丝暮成雪(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频烦”“暮”“譬”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日三餐,中国人每天都离不开筷子。我们的祖先一开始是用小木棍儿拔食食物中的野菜、树叶,慢慢地,,用小木棍儿的技艺越来越高,直到把两根小木棍儿使得上下翻飞,巧得如同自己的十指一样灵活自如,筷子就诞生了。

    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把杠杆原理运用得。在烹调过程里,筷子可以用来检查、搅拌、品尝食物,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筷子不怕高热,不怕冰冻,手指不便做的事,它也能做。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

    筷子一头方、一头圆。筷尾方,便于持执;筷头圆,便于使用。从寓意上讲,有方有圆,也象征了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方,就是方方正正,面对原则问题,做到“肃若秋霜”,。圆,就是圆润周全,处理问题能注意方法,灵活机动,不拘泥呆板。“持方行圆”,方圆得宜,就容易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如若相反,就好比倒拿筷子吃饭了,不仅方形的筷尾会让口舌难受,也很有可能握不住筷子而“落地惊神”!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 登峰造极       炉火纯青        刚正不阿   

    19. 作者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方圆不宜”,比作“倒拿筷子”;同时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将人们“倒拿筷子”的情形进行夸张表现,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为人处世要“方圆得宜”,这样有利于我们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运用的能力。

    第一处,结合文中语句“我们的祖先一开始是用小木棍儿拔食食物中的野菜、树叶,慢慢地”以及“用小木棍儿的技艺越来越高,直到把两根小木棍儿使得上下翻飞,巧得如同自己的十指一样灵活自如,筷子就诞生了”,可知,祖先用筷子的技艺越来越高,因此,此处应填“登峰造极”。登峰造极:比喻达到极高的水平。

    第二处,结合文中语句“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把杠杆原理运用得”以及“在烹调过程里,筷子可以用来检查、搅拌、品尝食物,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可知,人们对筷子的运用越来越熟练,因此,此处应填“炉火纯青”。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第三处,结合文中语句“方,就是方方正正,面对原则问题,做到‘肃若秋霜’”,可知,“方”就是“坚持原则”,因此,此处应填“刚正不阿”。刚正不阿: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表达效果的能力。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作者在此处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不懂方圆”,比作“倒着拿筷子”;同时又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将人们“倒着拿筷子”的情形进行夸张地表现,这样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揭示了一个道理:为人处世要“懂得方圆”,这样有利于我们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我们在友情、事业、爱情等方面的发展,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顺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如今,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手机几乎是如影随形。手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相伴而来的,

    “手机病”的门诊病例中,问诊最多的是骨科。手机拿久了,手臂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手臂韧带、肌腱等软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在问诊中是最多的。相对于骨科,,且是“重灾区”。手机屏幕发出的是蓝光,经过长期大量的蓝光照射,会发生眼底黄斑病,严重的会使患者造成眼底视网膜黄斑区的视觉细胞损伤。眼底黄斑病又称“眼睛癌症”,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

    “手机病”中,心理层面的问题也不能忽视。用手机上网,大脑对网络世界产生的大量即时愉悦反馈会不断把使用者带回网络世界,久而久之,使用者对网络产生严重依赖并最终成瘾。而一些手机应用软件利用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让一部分人深陷“信息茧房”,无法自拔。如今,“放不下”手机的人越来越多。

    ,简单来说,这把“剑”一面是便利,另一面是各种“病”。对于我们来说,学会了上网,也要学会“”网,不能做“低头族”,要有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2. 最后一段加点的“下”字为什么要加引号?请简要分析。

    【答案】20. ①是各种“手机病”的发生   ②眼科才是灾区   ③上网是一把双刃剑   

    21. 经过长期大量的蓝光照射,眼睛会发生眼底黄斑病,严重的会造成患者眼底视网膜黄斑区的视觉细胞损伤。   

    22. 此处“下”不是实指其意,而是有特殊含义,且有强调作用,故要加上引号。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此处为后面文段的总领句,后文谈到各类手机病,故填:是各种“手机病”的发生。  

    ②结合后文可知眼科病很严重,对应“相对于骨科”“且是‘重灾区’”,应填“眼科才是灾区”。  

    ③此处上承上网的害处,下对应“这把‘剑’一面是便利,另一面是各种‘病’”,可知是说上网是一把剑,是有利有弊的剑,故填“上网是一把双刃剑”。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

    画线句子有二处语病:

    一是“经过长期大量的蓝光照射,会发生眼底黄斑病”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残缺,可在“会发生”前面加“眼睛”;

    二是“严重的会使患者造成”句式杂糅,可改为“严重的会造成患者”或“严重的会使患者”。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此处“下”是对应前文“上”而来,指离开网络,不是其字面意思,故需要加上引号来表示特殊含义。同时文句强调不要沉迷网络,要有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所以要“下”网,为了强调此意,故也要用引号。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是只要把事情做好,就不怕别人不知道;但真实的情况却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去推广,不去宣传,被知道的范围总是有限的。自媒体时代给了个人、团体和商家因说好自己的故事而走红的机会,但有的又因自身存在的问题而遭人诟病,偃旗息鼓。

    以上材料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以“做得好·说得好”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引入,这句话的含义如果酒酿得好,就是在很深的巷子里,也会有人闻香知味,慕名前来品尝。它启发我们想要“酒香”,意味着有“好酒”,需要有好的产品,而“不怕巷子深”说的是即使不去宣传,好品质也能被顾客熟知,“只要把事情做好、产品质量过硬,就不怕别人不知道”。这句俗语之后,又提出另外的一句话,“但真实的情况却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去推广,不去宣传,被知道的范围总是有限的。强调宣传的重要性。再由俗语关联现实生活,指出在自媒体时代,因为个人、群体、商家因说好自己的故事而被大家熟知,走红后名利双收,同时也指出了没有过硬功的产品,过度宣传会被人诟病而偃旗息鼓。材料的内容非常明确,有两层含义,其一,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想要出品牌,需要“酒好”即有好的品质。其二,有了好的产品,要适度宣传,宣传得当,会让大家迅速认可你的存在,感受到你的价值,你的价值才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不能为了宣传而宣传,弄虚作假。作文要求以以“做得好·说得好”为主题,主题关键词属于思辨范围,让考生思考这两者的关系,做得好重要,说得好也重要。两者相互促进,不能一味地宣传而忽视做得好,也不能只埋头做好,不去宣传。“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这句话提醒考生,一定开阔视野,可以思考讲好中国故事,宣传好中国品牌;打造民族产业,做事要有匠心;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网络,做好产品,也做好宣传等。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说好与做好齐飞,品牌与宣传一色。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做得好”是前提和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以匠心铸品质,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永立不败。二“说得好”是善假于物的智慧。只有说得好,才能为人熟知,广为流传,做大做强。最后再次回扣主题,筑好匠心品牌,讲好自我故事。

    立意:

    1.善做与会说,是成功的双翼。

    2.善做为巧说奠基,巧说为善做赋能。

    3.打造中国品牌,讲好中国故事。

    相关试卷

    江苏省无锡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无锡市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学情调研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学情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镇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江苏省无锡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调研试题(Word版附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