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 同步分级练(原卷版).docx
    • 解析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 同步分级练(解析版).docx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01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02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03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01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02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

    展开
    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
    课后培优分级练
    基础过关+拓展培优+高考点兵
    基础过关
    一、语言运用及表达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目前,我国已有4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申遗,总数居世界第一。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观念 ,整个社会对非遗的尊重意识、保护意识和传承意识明显提高。非遗保护唤醒了民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豪感。过去历朝历代,民间艺人不曾受到过特别的尊重。建筑者、手艺人、讲故事的人……体现他们技艺和智慧的成果被世人称赞,但他们的名字却 在历史里。
    如今,传承人概念被提出并得到实际 ,让这些不曾被关注的创造者走到文化建设舞台中央,使他们有了荣誉感和自豪感,也有了自信心和责任担当。传承、创造的主体得到尊重,有助于非遗这一经受历史 的技艺和智慧焕发出旺盛生命力。如今,非遗越来越多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推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宝贵的滋养。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保护好、发展好、传承好。让中华文化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深入人心 埋没 崇尚 铸造
    B.深入人心 湮没 尊崇 锻造
    C.根深蒂固 埋没 崇尚 锻造
    D.根深蒂固 湮没 尊崇 铸造
    【答案】B
    【解析】深入人心:指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服。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本处指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观念非常的了解,所以选用“深入人心”。
    埋没:使显露不出来,不能发挥作用。湮没:清除,化为乌有。本处指这些人的名字在历史中不为人所知,所以选用“湮没”。
    崇尚:推崇慕尚。常用于表述推崇某种观念。尊崇:敬重推崇。本处是说让以前不被关注的创造者走到文化建设舞台中央,使他们有了荣誉感和自豪感,所以应是对这些人的敬重推崇,选用“尊崇”。
    铸造:比喻创制,建立。也比喻培养造就。锻造:是锻炼早就的意思。本处指非遗要经受历史的锤炼才能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所以选用“锻造”。故选B。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
    B.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
    C.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
    D.面向未来,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传承好、发展好、保护好。
    【答案】C
    【解析】A.“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是错误的。“珍惜”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是错误的。语序不当,应改为“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
    B.“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是错误的。“珍惜”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我们要珍惜非遗保护的时代机遇”。
    D.“把老祖宗的技艺和智慧传承好、发展好、保护好”是错误的。语序不当,应改为“传承好、保护好、发展好”。故选C。
    3.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靠近海岸后,这些巨大的海兽又会潜回去,重复刚才的举动……露骨鲸又是在干什么呢?
    B.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
    C.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D.作为“大地之子”,袁隆平一直在稻田里耕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答案】B
    【解析】文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A.省略号表示思维的跳跃的省略;
    B.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C.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D.省略号表示语义难尽的省略。故选B。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横线处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人是文化的人,文化是人有意义的存在方式。文化不仅是人类的共同历史财富,还是人类群体认同的核心, ,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得到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普遍重视。 ,才会形成强大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 ,才会有海纳百川的从容和尊重差异的胸怀。 。文化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政府,也不能单单交与市场,而是 。
    ①文化也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和对于自我实现的追求
    ②一个民族只有在文化上自信
    ③一个自信而有竞争力的民族
    ④民族文化力提升的关键在于培养和保护好一种有内生活力、自我优化机制的多样性的本土文化生态
    ⑤需要政府、社会和市场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A.①③②④⑤ B.⑤③②④① C.⑤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第一个空前后都是说“文化”,而下面五个句子跟文化相关的只有第一句,因此该空应为①,据此可以排除B、C两项;从第二空和第三空的关系来看,其前后分句为并列关系,而“一个自信而有竞争力的民族”是对前文“一个民族只有在文化上自信”“才会形成强大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的总括,所以应该②在前③在后,据此排除A项。
    故选D。
    5.请填写以下表格,说说你对家乡文化生活的了解与认识。
    家乡的文化生活
    列举不少于两个
    家乡风味“三绝”

    民间工艺“三绝”

    建筑特征

    历史名人

    【答案】略(根据自己家乡的具体特征填写,目的是通过练习,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
    6.校学生会拟开展“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主题活动,为学习交往经验,将对某老师进行访谈,请你设计三个访谈问题。
    要求:①紧扣访谈目的,问题步步深入;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
    【答案】(1)在和陌生人的交往中,您印象较深的事有哪些?(2)从这些事例中,您总结出了哪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3)为帮助我们更好地与陌生人交往,您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解析】访谈是面对面的交流,提问不能突兀。针对“如何与陌生人交往”的问题,可先引导老师说出他与陌生人交往的故事和经验,由此可提问“印象较深的事有哪些”,“最喜欢和哪类人交往”,“和陌生人说的第一句话一般是什么”。第二步由具体事件让老师给总结经验,可以问“从这些事例中,您总结出了哪些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或者“您认为我们和和陌生人交往需要的技巧有什么”。最后再请老师提给我们建议,可以问“为帮助我们更好地与陌生人交往,您还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问“您给我们年轻人提些建议吧”。这样既能使问题思路清晰,又符合问题步步深入的要求。据此提问,组织语言即可。
    7.下面是介绍“端午节”的思维导图,其中有几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语。

    【答案】①农历五月初五
    ②起源(或:由来、来由)
    ③别称
    ④习俗
    ⑤划龙舟(或挂菖蒲、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等其他端午节活动均可)
    ⑥影响(或: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文化常识,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
    端午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对此要有一定的了解。另外本题结合高考推断题型,利用图标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难度并不太大。①空对应的是“时间”,考生只需知道端午节的农历时间即可。②空根据图中“纪念屈原、曹娥、伍子胥等不同说法”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起源。③空根据图中“龙舟节、五月节、五日节、诗人节”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别称。④空根据图中“包粽子、饮雄黄酒、系彩线”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习俗。⑤空与“包粽子、饮雄黄酒、系彩线”并列,也是一种习俗,“赛龙舟”。⑥空根据图中“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断,对应的是端午节的影响。
    8.阅读下面的表格,请你站在不同人物身份的角度思考,归纳出一个观点,并写出一个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要求观点鲜明,表述简洁,语言连续。
    调查选项
    调查结果
    大学生人数所占比例
    生活用品
    名牌衣服、手机、电脑、MP4
    70%
    日常活动
    生日会、老乡会、欢送会、庆祝会
    95%
    月费用
    2000元
    65%
    年费用
    40000元
    58%
    (1)如果站在教育工作者的角度,观点是__________,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
    (2)如果站在一位商人的角度,观点是________,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
    【答案】大学生个人消费过高 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 大学生已成为庞大的消费群体 怎样到大学里去寻找餐饮、服装、高科技电子产品等行业的巨大商机
    【解析】
    本题考查表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
    本题要求通过对图表的分析,从不同角度归纳观点,并写出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要分清教育工作者的作用是教育人,商人的社会作用赚取利润。从教育者的角度,大学生的个人消费很明显过高,而且大都是奢侈品及娱乐消费,因此可从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的角度进行研究,从商人的角度,大学生已悄然成为庞大的消费群体,在研究的问题上,自然要从如何从大学生身上赚取利润为课题。
    9.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或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大面积拆迁,建起整齐划一的住宅楼区,在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农民搬上楼后,离自己的土地远了,农具没处放了;乡村特色没有了。对这些现象,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如何在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的情况下,保护、弘扬家乡(社区)文化?请写一封建议书,600个字左右。
    参考示例:
    关于家乡文化建设的建议书
    尊敬的××镇领导:
    ××镇是一片有着悠久历史、人杰地灵的美丽家园,是一片有着宽厚仁和文明积淀的故土热乡。随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物质生活水平的飞速提升,我们镇的文化建设也需进一步发展。
    为此,我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城镇有能力多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例如:文化馆、博物馆、阅览室、健身场地等。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大保护的力度,有关部门还可以建立一个保护体制,鼓励一些新生代去学习和传承那些非物质文化。对一些做得好的团队给予适当的奖励。
    2.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
    加快城镇文化建设,就要狠抓教育,完善九年义务教育体制,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从而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水平,引导居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加大对青少年文化思想的教育与引导,多举办一些适合他们的文化活动,使他们多接触健康的文化,鄙弃那些低俗落后的文化。
    3.完善城镇文化管理体制。
    要加强对城镇文化市场的管理,保障城镇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把城镇文化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避免政出多门、管理混乱。城镇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坚持引导、鼓励与监管并重,既要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又要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管理,防止经营者为了自己盈利而为居民提供不良的文化活动机会和场所。对于一些非法的盈利性文化场所要加大打击力度,必要时要依法进行取缔,从而给居民营造出一个好的环境。
    衷心祝愿家乡物质精神文明双发展!
      此致
    敬礼!
    ××学校高一学生 ×××
    ×年×月×日
    拓展培优
    一 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村那么宁静,站在山顶上,回忆直往眼前涌。小孩们从城里回来玩耍。这些孩子复制了父母的面容,让我误认为20年前玩躲猫猫的那几个人刚刚从某个角落里跑出来。我们那时要把整个山村巡个遍。春天去采桃花,夏天去挖柴胡,秋天去摘酸枣,冬天去捡干柴。捡着捡着,就捡起了蜗牛壳。让螺旋的顶端相对,比谁的力气更大,谁的蜗牛壳更坚固。不似现在的孩子,大部分的时间猫在屋里抱着手机,一动不动,像是人偶手机底座。
    曾经的孩子,①______,散在各处。在城里,被人叫作农民工;②________,时不时吐露出外地的语言,也像是异乡人。故乡是他们履历上的脚印,不是家园。家是飘在他们舌头这根短树桩上的叶子,风一吹就来回滚动。漂泊在外地的年轻人一回来,乡村就拿出争宠的架势,把与城市不同的那一面尽力展现出来。用不曾变化的地方勾出他们的相思,让他们的思绪回到生命的源头。乡村努力在年轻人的眼里、心里踏出脚印。这脚印缩小缩小,化成涟漪,化成乡愁,潜伏在他们的胸口,像蜗牛一样,在胸腔里不住地伸缩着触角,一头是志向高远的奔头,一头是心灵蜷缩的归属之地。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夸张、通感 B.拟人、排比、比喻
    C.拟人、比喻、对偶 D.夸张、借代、比喻
    【答案】B
    【解析】文段中“乡村就拿出争宠的架势”“乡村努力在年轻人的眼里、心里踏出脚印”使用了拟人修辞;“家是飘在他们舌头这根短树桩上的叶子,风一吹就来回滚动”“潜伏在他们的胸口,像蜗牛一样”使用了比喻修辞;“春天去采桃花,夏天去挖柴胡,秋天去摘酸枣,冬天去捡干柴”使用了排比修辞。语段中没有使用夸张、通感、对偶、借代修辞。故选B。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们的相思和思绪被乡村用其不曾变化的地方勾出,并拉回到生命的源头。”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原句的主语是“乡村”,前后文更连贯;原句将“相思”和“思绪”分开表述,意思更清晰明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1)从连贯性的角度:原句的主语是“乡村”,前后文更连贯;改写后的句子改变了句子的主语,并调整了语序。主语的改变使原文前后句子主语不同,造成前后文衔接不够紧密;
    (2)从语意表达的角度,原句将“相思”和“思绪”分开表述,意思更清晰明了;改后的句子调整语序使句意表述不够清晰明了。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①如今都成了青年 ②回到故乡
    【解析】第①处,根据横线前“曾经的孩子”和横线后“散在各处”分析可知,所要填写的句子关键词应为“如今”“成了青年”,故可填“如今都成了青年”;第②处,根据横线前“在城里,被人叫做农民工”和横线后“时不时吐露出外地的语言,也像是异乡人”分析可知,所要填写句子的句意“返回家乡”,故可填“回到故乡”。
    二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所以,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芭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
    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
    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
    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的主题。
    B.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一句,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
    C.文章末段赞颂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写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
    D.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感到不满。
    【答案】B
    【解析】A项,“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错误,作者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的目的并不是谈名家名作与名胜的关系,而是展现山河与文化之间血肉相连这一主题。
    C项,“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错误,原文最后一段中的表述是“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并非所有品格。另外,“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依据。
    D项,“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感到不满”错误,错在“惭愧”和“不满”,文中并无此意。故选B。
    5.文章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内容: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的事件,点明了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作用:①内容上,表现了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②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引发了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
    【解析】本题第一问要求分析概括前三段的内容,考生需要分别梳理三段的内容,最后进行总括。首段点明屈原沉江的时间及屈原得知楚国灭亡倍感失意;第二段写屈原决意沉江;第三段写屈原怀石自沉汨罗江,汨罗江永远被后人铭记,端午节由此而来。
    第二问考查前三段的作用,考生可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内容上,一般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比如本文的前三段主要写屈原在五月初五的阳光下沉江这一事件,这一事件表现了屈原以身殉国的爱国精神和“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尚品质;结构上,一般是结合设题段在文中的位置分析设题段与上下文之间的关联,本题的设题段是前三段,一般是分析与标题的关联以及与下文的关联,与标题的关联一般是点题或照应标题,如本文就是以屈原在五月初五的阳光下沉江来照应题目“端午的阳光”,与下文的关联,一般是引出下文,比如本文就是引出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
    6.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它是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是历史的见证。②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③它是端午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爱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就像阳光一样映照进后人的内心。
    【解析】题干问的是“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首先分析标题的构成特点,比如本文是以物象为标题,中心词是“阳光”,修饰语是“端午”,考生可以思考“阳光”有什么特点,“端午的阳光”有何特指,然后到文中找到直接涉及标题的内容,全文“阳光”直接出现有两次:第一次是第三段开头,“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这时的五月初五还不是端午节,“阳光”是屈原沉江的见证;第二次是倒数第二段的结尾,“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在这里,“端午的阳光”象征着端午节这一节日的文化内涵。间接出现的“阳光”有一次,第五段写屈原“在结束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据此,“端午的阳光”不仅是屈原沉江的见证,还是屈原精神的化身,寓意屈原所具有的爱国精神和高贵品格。

    三 实践报告
    7.请参照“调查报告结构表”,根据社会调查的情况及掌握的资料,写一篇关于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答案】【示例】
    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引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却似乎没有跟上节奏,特别是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利用寒假时间,特地进行了这次调研,农村和城市群众文化生活上的差异令人感触颇深。
    调查时间:2020.2.6~7
    调查地点:坝上村委会
    调查对象:村民、村委会工作人员
    一、调查背景
    坝上村是320国道旁的一个小型自然村。以前寸步难行的泥巴路如今变成了水泥大道,不足两米宽的桥也修缮了,不久前路边还新装上了路灯。但这么多年来,有一点却几乎没怎么变过,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打牌打麻将,村民们的娱乐方式看起来似乎停滞不前甚至退化。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对村民们平时的文化生活进行一次调研很有必要。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和走访观察的形式。
    三、调查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项目加深对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了解,培养自己对家乡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责任心、学以致用的意识。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深入实践能力。
    四、调查发现
    大部分的村民日常劳动时间为8小时左右,除去其他一些零碎的时间,每天约有4小时用于文化娱乐活动。
    当前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的主体为30岁到50岁之间的成年人,他们的文化娱乐活动方式及比率如下:20%在家看电视,32%打扑克,40%打麻将,另外的8%做其他文化活动。可见打牌类占主导。而新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年轻人,大多数年轻人喜欢上网、聊天、玩游戏、打台球等,其中喜欢上网的占74%,可见网络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之大。
    绝大多数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以听戏为主,还有一些则喜欢串门及与其他老年人聊天。
    除了村口今年新增的几件健身器材之外,村里没有其他任何文娱设施。82%的人认为当前文化娱乐设施非常不好,不能够满足村民的文化娱乐需求,其他人则觉得有无文娱设施无所谓;另外超过60%的人认为,农村需要建设更多更全的体育设施如篮球场等。
    五、调查结果
    经过以上调查发现,家乡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确实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总结如下:
    1.赌博现象普遍
    我这次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村民在打扑克、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正月的时候随处都可见挤了一大堆人的牌桌、麻将桌。由于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赌博也变得日益盛行,以前只是玩玩的“小钱”现在逐渐变成了“大钱”,更有甚者,输的乃至成千上万。农村不像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不便,赌博很难被发现,所以大家都有恃无恐,而且很多大人在赌博的时候有小孩子在一旁观看,这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这种坏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否则后果会越来越严重。
    2.村民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不够
    有些村民仍然只重视赚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娱乐生活热情不高,参与较少。文化娱乐活动作为一个独立的日常活动的组成部分没有得到所有村民的认可,并且精神文化生活这个概念在群众中还没有普及甚至是不被了解,使得人们无法重视起来,即村民们对于文化娱乐活动的认知存在很大的障碍。
    3.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还没有改变
    村里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供村民娱乐的场所和设施。镇里不是很重视这方面的建设,虽然近期给村里拨了30万款项,但那都是用于道路等其他建设的专款,所以没有多余的钱来建设文化设施。而县城却有一个现象,所有政府单位甚至学校的外墙都安装了绚丽的霓虹灯。这一项完全没有必要的“面子工程”耗费了政府好几百万。为什么这些钱不能够用在农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哪怕是给孩子们放上一两个篮球架,摆几张乒乓球桌也比那些没用的霓虹灯来得实在。“重面子形象,轻社会效益”是我们当地某些政府部门的一贯作风,实在是应该有所改变。
    六、我的建议
    1.政府方面
    (1)部分政府官员往往为了所谓的政绩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这些建筑往往位于城市内部,与农村的群众绝缘,只能优先满足市民的意愿。如果政府能为农村文化生活投入更多,那农民的业余生活就有了活动阵地。同时要适应农村的特点,可以举办一些富有农村特色的活动,如农民运动会、插秧大赛、龙舟大赛等。
    (2)鼓励和扶持各种所有制的民间职业和业余文艺团体,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鼓励各类民间艺人为农村文化多做工作。例如我们当地的“采茶戏”很富有地方特色,是村民们很喜欢的一种民间戏曲。但是那些会唱戏曲的艺人却很零散。也没有规模化的演出。政府若能对他们加以扶持,这种戏曲定能很好地发展起来。
    2.农民自身方面
    (1)农民群众应积极主动地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化组织,如戏剧协会、棋牌协会等,主动发展适合自己的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摒弃如赌博等恶习。
    (2)农民群众应主动地接受政府和社会群体各方面的帮助,主动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而且应当主动通过合理的方式向政府反映自己的文化娱乐诉求,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娱乐生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解析】此题考查写调查报告的能力。
    写关于家乡群众性业余文化生活调查报告。围绕调查时间、地点、人物,调查背景,调查方法,调查目的,调查发现,调查结果,调查建议来写。比如发现“赌博现象普遍”。特别是过节的时候,随处都可见挤了一大堆人的牌桌、麻将桌。很多大人在赌博的时候有小孩子在一旁观看,这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这种坏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否则后果会越来越严重。整个调查报告中调查建议很重要,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是调查的目的。
    高考点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类学自从传到中国,并成为大学里的一门学科,就呈现某种程度的学科交叉融合状态。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界常将“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视为内涵相同的概念。对此,凌纯声解释说:因民族学研究的对象为文化,故又称“文化人类学”。基于民族识别主要是依据“文化”而非“种族”的认知,学者们致力不同族群文化异同的探讨。
    不过,文化人类学并不能与民族学简单画等号。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才特指民族学。民族学偏重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文化人类学者最有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等方面的研究。
    学科交叉能促进学科发展,但也存在异化的潜在危险。当一个学科涵盖了其他一切学科时,人们也可说它什么也不是。人类学家罗德尼·尼达姆曾指出:人类学领域可能很快就会重新分配到多个邻近学科中去,当前形式的人类学将经历一种彩虹般的变形。这绝非危言耸听。要确定一个学科的性状,必须有一个“亲本”。以植物嫁接为例,无论你怎么嫁接,首先要找到一个用作嫁接的砧木。以梨嫁接苹果产生梨苹果,以苹果嫁接梨产生苹果梨。“亲本”决定植物的基本性状和品质。学科交叉融合也一样。一个冠以“人类学”的学科,你叫它文学人类学也好、历史人类学也好、医学人类学也好、生态人类学也好,不管如何吸纳别的学科质性,其“亲本”都应该是人类学,这一点不能忽略。
    此外,人类学自上个世纪初传入中国,就面临如何适应本土文化与社会的问题。为此,一些学者提出“人类学中国化”的主张,这无可非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文藻出任中央民族学院民族志研究室主任,更是“极力主张‘民族学中国化’”,强调“把包括汉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民族学的研究,让民族学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中”。吴文藻所说的民族学,就是人类学分支的文化人类学。中国人类学者对其学科“中国化”的强烈追求,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提出并实践中国化主张,要警惕淮南之桔变为枳,即失去人类学基本秉性的危险。“本土化”既可能为学者实现本国学术独立的“学理追求”提供动力,又可能给以“本土化”口号作为标榜、拒绝在国际学术规范下建构学术研究共同基础者提供借口。学科“世界性”和学科在不同地域体现的“本土性”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人类学的学科建设过程中,中国学者应当具有学科“世界性”和学术“本土性”两方面的关怀。
    (摘编自杨天宏《人类学对历史学的方法启示》)
    材料二:
    一般地说,人类学是要查明一些民族的起源,以及这些民族的构成因素。长期以来,人们以为,所谓人类学只要研究人类的生理方面,而不必全面地研究人类的社会和文化方面,以致把人简化成可以用人体测量值和数学指数来理解的对象。
    1933年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人类学和人种学会议上,一些专家们试图把人类学的定义限定于狭义的体质人类学,并把它列入自然科学。人类学研究的对象是所谓原始民族。因此,在这样的概念中,古代文化占有其一定的位置。人类学家希望通过对一定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对于它们多样性的分析,来发现语言和文化的本质以及它们的进化规律。
    为了便于分析所研究的对象,人类学使用了文化这个术语,这一概念,意味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以及表现形式的有机总和。
    在各种各样的学科中,人这个概念有着许多不同的词义。动物学家们通常所说的“人”这个词,是指一种灵长类动物。古典哲学认为,人是一种物质、智慧和自由的实体。这同动物分类学上的特点并无直接的关系。而在人类学家看来,人的概念和其他任何特定学科的人的概念是不同的。人类学的概念比动物学的概念含义广得多,其范围又比哲学上的概念狭窄得多。
    人类学并不局限于研究人类的进化,而且还要对现代的民族进行分类,并列举其种种表现形式,阐明其生理(体质人类进化)和文化(文化人类学)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过程构成民族历史的重要部分。
    学科不同,其研究方法自然也不同。其实,古生物学(研究人类进化)、体质人类学和生物学和遗传学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古生物学的发展已受到周围的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反之,文化人类学、语言学以及在人类学范围内进行研究的经济学、社会学、神学、世界观、宗教和当代民族的艺术,则与生物科学及其方法的关系比较疏远。但是,长期以来,文化人类学由于只利用人文科学的方法,因此在发展上与外界隔绝。研究者根据直观得到的结果往往发生变化,缺乏充分的真凭实据。
    (摘编自法国安托尼奥·阿里巴斯·帕洛《当代世界百科全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界认为“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内涵相同,凌纯声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出发,对这一观点作出了解释。
    B.材料一以植物嫁接为例,说明只有将“人类学”作为“亲本”,才能在与其他学科融合时,保持“人类学”的基本性状和品质。
    C.有学者认为人只是人体测量值和数学指数的对象,为此,他们认为人类学研究不必全面研究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D.从材料二关于各种学科对“人”这个概念有不同解释的论述,可知不同学科即使研究对象相同,其研究的侧重点还是有区别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项,“为此,他们认为”因果颠倒。原文是“长期以来,人们以为,所谓人类学只要研究人类的生理方面,而不必全面地研究人类的社会和文化方面,以致把人简化成可以用人体测量值和数学指数来理解的对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民族与民族的文化差异比种族差异更明显,有利于学者进行民族识别与探讨族群文化差别。
    B.中国人类学者对学科“中国化”的强烈追求,是有利于学科发展的,但如果一味追求“中国化”,又会影响学科的健康发展。
    C.人类学受到其他学科的影响是正常现象,它应该与自然科学,比如生物学建立一定的关系。
    D.随着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着的文化人类学,长期以来,它在方法利用上相对单一,研究者得到的结果往往缺乏真凭实据。
    【答案】A
    【解析】A项,“有利于学者进行民族识别与探讨族群文化差别”错。原文是“基于民族识别主要是依据‘文化’而非‘种族’的认知,学者们致力不同族群文化异同的探讨”,可见学者致力探讨族群文化异同来识别民族。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人类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3分) (  )
    A.灵长类动物的起源与进化研究
    B.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价值
    C.中国各民族神话的流传与演变
    D.中缅边境跨境婚姻情况的研究
    【答案】A
    【解析】A项,灵长类动物的起源与进化研究,结合“长期以来,人们以为,所谓人类学只要研究人类的生理方面,而不必全面地研究人类的社会和文化方面,以致把人简化成可以用人体测量值和数学指数来理解的对象”,可见它属于原来人们认知的人类学,而不属于文化人类学。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先通过与民族学比较区分,指明人类学在我国呈现学术交叉融合的特征;其次以植物嫁接为例,说明人类学应该重视“亲本”,避免异化危险;最后强调人类学者应该具有学科“世界性”和学术“本土性”两方面的关怀。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区分了在我国人类学和民族学是交叉融合的,“20世纪前半期,中国学界常将‘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视为内涵相同的概念”;第二段首先指出“文化人类学并不能与民族学简单画等号”,然后说明了二者各自的研究对象,“民族学偏重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文化人类学者最有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等方面的研究”;第三段先说“学科交叉能促进学科发展,但也存在异化的潜在危险”,接着指出“要确定一个学科的性状,必须有一个‘亲本’”,并以植物嫁接为例,说明“‘亲本’决定植物的基本性状和品质”,“一个冠以‘人类学’的学科……不管如何吸纳别的学科质性,其‘亲本’都应该是人类学,这一点不能忽略”。说明人类学应该重视“亲本”,避免异化危险;最后以人类学传入中国后,一些学者提出“人类学中国化”的主张为基础,提醒学者学科“世界性”和学科在不同地域体现的“本土性”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人类学的学科建设过程中,中国学者应当具有学科“世界性”和学术“本土性”两方面的关怀。
    5.高校招生季,某大学要为“文化人类学”这个专业作一简要介绍,请根据材料完成介绍语的撰写,字数不超过100字。(9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化人类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以探索不同族群的文化异同、揭示语言和文化本质的一门学科。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特指民族学。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为“文化人类学”这个专业作一简要介绍,根据材料完成介绍语的撰写,字数不超过100字。这其实是要求结合材料内容给“文化人类学”下定义。要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整合。首先确定概念的本质属性,文化人类学是一门学科。然后找出其研究对象、范围、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材料一第二段指出了文化人类学的概念范围,“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才特指民族学”;材料二第二段给出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人类学研究的对象是所谓原始民族。因此,在这样的概念中,古代文化占有其一定的位置。人类学家希望通过对一定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对于它们多样性的分析,来发现语言和文化的本质以及它们的进化规律”,即文化人类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以探索不同族群的文化异同、揭示语言和文化本质的一门学科。据此整理成一段不超过100字的专业介绍即可。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培优分级练】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家乡文化生活 同步分级练(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