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01
    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02
    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1为魏晋时期的“烧烤”画像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皖豫名校联盟”202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考试
    历 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元前16世纪,商王朝势力一路向南扩张,不仅在江汉平原的盘龙城(今湖北武汉东部)建立据点,还将其势力深人到江南腹地。这次“扩张"
    A.开启了中华文明多元二体化进程B.推动了商王朝内外服制度的形成
    C.促进了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D.为西周推广分封制度奠定了基础
    2.春秘战国时期,百家文学虽都以不同角度突破了传统道术而各具特色,但“皆自以为真尧舜”,都是在为统治者设计治国平天下的方案。这说明,“百家之学”
    A.体现了对政治的依附性B.对现实社会的探索
    C.代表了新兴力量的崛起D.致力于追求社会和谐
    3.角抵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为“角力”,是军民习武练兵的一种方式。秦灭六国后承罢讲武礼,为角抵”,变成了民间一种单纯的娱乐游戏。秦统治者的举措
    A.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B.打击了六国残余势力
    C.旨在消除儒学的影响D.有助于改善社会风俗
    4.汉代察举制设有专门选拔具有各种特殊人才的“异科”,既包括“勇猛知兵法有道术”,也包括“明经典、法律、法规和懂民政、善理财、长治水”等,如:何并、尹赏等就曾以善于治理民
    政而被察举为县令。由此可知,设立“异科”
    A.有利于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B.为门阀政治形成创造了条件
    C.旨在践行儒家“学而优则在”D.完善了察举选拔人才的程序
    5.图1为魏晋时期的“烧烤”画像砖。据记载,“灸(烧烤)”本是游牧民族烹饪肉类的手法,“自泰始(西晋武帝同马炎的年号)以来,中国尚之。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宾,皆以为先”,灸肉成为魏晋时期上层贵族喜爱的一道美食。这说明

    A.民族隔阂日渐消失B.民族交融得到发展C.中原民族出现异化D.华夏认同空前加强
    6.756年,唐政府下令,各军镇“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于当路(地)自供”,使“四方大镇" “自给于节度团练使”。这一举措
    A.削弱了地方军镇的财力B缓和了军镇与中央矛盾
    C.导致了中央财力的匮乏D埋下了藩镇割据的隐患
    7.唐代前期,租庸调制的主要纳税对象是农民,中后期的两税法不仅把几乎全国人户作为纳税对象,且规定“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据此可知,两税法
    A.减轻了农民纳税负担B.体现了税负公平原则
    C.抑制了土地兼并速度D.以人丁为主进行征税
    8.凤首壶(图2为唐代墓葬出土的唐三彩凤首壶)是唐代器物新出现的风格样式,一般认为是模仿萨珊波斯和粟特(中亚古国)的金银器胡瓶造型而改造成的。这可佐证,唐代

    A.中亚文化开始影响中国B.丝绸之路开启文化交流
    C.文化上注重兼收与创新D.异域文化出现异彩纷呈
    9.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十二月,“京城河南草场遗火”,侍卫步军副都指挥使命令附近的殿前司虎翼军“以近便营兵救扑之”,而殿前司却以不归统属而要求“当俟诏旨”。由此可知,宋代
    A.国家治理效能低下B.权力制约严密规范
    C.皇权专制空前加强D. 内部动乱得到遏制
    10.辽国的契丹族原本只有本民族语言而没有本民族文字,南北面官制实行后,辽统治者仿照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其中契丹大字就是“以隶书之半增损之”而成。这说明,南北面官制
    A.促进了契丹民族的汉化B.缓和了契丹与汉族矛盾
    C.具有鲜明的奴隶制特色D.推动了契丹文化的发展
    11.榷场是宋代在边境地区设立的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场所。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有辽国商人到未设榷场的瀛州进行贩易,被当地百姓发觉,因此被勒索了大量钱财后方得免除报官。这反映出,宋代
    A.边境贸易管理严格B.百姓排斥榷场贸易.
    C.商业税收受到重视D.边境走私得到遏制
    12公元代杂剧多采用“画白相生电的表演形式,即以唱曲抒情、宾白(说话)叙事,交代故事情节。据此可知,曲内相生”
    A迎合了市民阶层价值取向B.标志了杂剧表演走向成熟
    C.有助于塑造舞台艺术形象D.明确了杂剧表演角色分工
    13.据《明史》记载,“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字辅”。这反映了
    A.内阁已成独立行政机构B. 内阁完全实现宰相化
    C.皇权专制统治得到加强D.阁臣专权现象的重现,
    14.清康熙朝至乾隆五年(1740年)编纂完成了《大清一统志》, 该志“自京畿达于四裔,为省十
    有八,统府州县千六百有奇。...宪古证今,眉列掌示,图以胪之,表以识之”。据此可知,这一举措
    A.利于强化疆域空间认知B.有助于解决边界领土争端
    C.拓展了清朝前期的疆域D.表明国家主权意识的形成
    15.乾隆时期,《襄阳府思》提到“春末夏初,玉米)即成蛀批,不可久贮耳”,所以玉米除保留基本的口粮外,大多被人们用来换取盐等生活必需品。这一状况
    A.阻碍了玉米种植的推广 B.缓解了市场上粮食危机
    C.加剧了市场粮价的暴涨D.助推了粮食商品化发展
    16.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组织摘译的《各国律例》不仅部分翻译了瑞土滑达尔所著的《国际法》,还创造了关于西方政治体制诸如“律好司”(上院)、“甘文好司区主院)厂“巴厘满”(议会)等一些新鲜词汇。这说明,《各国律例》
    A.全面介绍了西方的政治法律B.为国人引入了近代意识
    C.旨在服务于现实战争的需要D:瓦解了清廷天朝上国观念
    17.
    表1
    表1为1873- -1883 年轮船招商局主要年份的扩股情况。这说明
    A.轮船招商局的经营日趋规范B.洋务派初步实现了求富目标
    C政府极扶植官办民用企业D.国内融资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18.1900年6月,刘坤一、张之洞等东南各省督抚在草定《东南保护约款》时提出:列强不向长江增派军舰;外国兵轮水手不可登岸;各洋人不可到内地未经设防之地等,作为参与互保省份督抚“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的条件。这说明,“东南互保”
    A.旨在联合镇压义和团运动B.具有限制列强侵略的作用
    C.配合了清政府的对外政策D.导致了地方督抚权力膨胀
    19.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国家制度层面的政治权力以“公共性”色彩,“坚持公共权力的多元共享,公共事务的多元共治,公共活动的多元共赢”。这说明,辛亥革命
    A.保障子国民的民主权力B.实现了社会阶层的平等
    C.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D.满足了民众的政治诉求
    20.1912年3月,上海《时报》报道:南京政府进行服饰改革后,“绸缎铺估衣店闭门贴招,盘外
    国细呢,西式新衣,列肆相望,无论何店,皆高悬西式帽”。据此可知,当时的服饰改革
    A.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B.导致了传统服饰的消亡
    C.得到广大民众广泛支持D.推动了社会新风尚形成
    21.新文化运动时期,周作人在《思想革命》中指出我们反对古文,大半原为它晦涩难解.如今废去古文,将这表现荒谬思想的专用器具撤去,也是一种有效的办法。”这说明,当时提出“废古文”
    A.顺应了平民价值取向B.彰显了科学的重要性
    C.推动了新文学的兴起D.旨在清除封建旧思想
    22..上海《时事新报》报道,(1919年)6月5日,上海不到一个上午“华租界大小商店,已无一开门者,所余者仅外人所设之洋行耳”,各华商店门口皆贴“罢市请命”“商学一致”“罢市救国”等标语。这说明
    A.国人民族意识空前提高 B.商人成为反帝斗争主力
    C.上海成为反帝斗争重心D.媒体宣传促进商学联合
    23.1926年11月,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在《目前农运计划》中提出:“在目前状况之下,农运发展应取集中的原则,全国除粤省外,应集中在湘、鄂、赣、豫四省发展”。这一举措
    A.表明国民革命开始兴起B.提高了农民的革命意识
    C.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进行D.反映了革命重心的转移
    24.1928年10月,随着《井冈山土地改革法》的颁布,革命根据地出现了“地主田地;农民收种,债不要还,租不要送”现象。由此可推知,该土地法的颁布
    A.开启了中国革命新道路B.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热情
    C.践行了“扶助农工”政策D.壮大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两唐 书》所记载的830名唐代进士中,丘族子弟达589人,占总数的70. 96% ;小姓约109人,占13:213% ;两者合占84.10% ,寒素家子弟132人,仅占总数的15. 9%。这表明,士族子弟在无品中正制瓦解后,在咱门阀势力屡遭压抑和打击的情况下,纷纷涌入科举行列,并凭借其深厚的家庭文化素养、家学传统及社会关系基础,在科举考试中获得极大成功。
    材料二唐朝一直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仕伍”。唐后期,工商杂类入仕情况已出现,但制度上的限制仍未取消。北宋明确取消了这一限制,使过去一直被排斥于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子弟和边远地区的士人都有了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机会,可以说,到了宋代,科举取士几乎已无任何身份上的限制了。像唐代那样“或父子相继居相位,或累数世而屡显,或终唐之世不绝”的世家豪门在北宋已基本上消失了。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的特点及成因。(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科举制的变化及影响。(6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明代后期, 蚕桑、棉花、茶叶、丝绸、棉织、陶瓷、玉石、刻书印书、造船、酿酒等生产不断发展;明中期以前的商品流通主要是奢侈品或区域调剂式的流通,其后主要以人们日常需要的粮食、棉花棉布、丝绸等太宗商品为主;隆庆时徽商黄汴的《天下水陆路程》一书,列出全国水陆路程143条己所有这一切,促使着一个个地域性商帮在全国各地先后崛起。
    一一摘编自范金民《明清商人商帮与地方文化》
    材料二明清商帮的活跃在当时引发了“竞以求富为务”“吾郡或右贾而左儒”的价值观念转变,孕育了以浙东学派为代表的强调“经世致用”、提倡“四民皆本”(“五、农、工、商”称为四民)的学术思潮。该研究证实,在历史.上有商帮兴起的县,当地居民自主创业的概率、选择以私营企业雇主以及自营劳动者为职业的概率均有提升。换言之,即历史上商业繁荣、商帮组织活跃,所形成的传统商业文化鼓励着当代居民的创业行为。
    ——摘编自周黎安《明清商帮跨越时空的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商帮兴起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商帮对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1894 年朝鲜内乱,中国因朝王请求而出兵。而后是日本因中国出兵而出兵。此前,日本已倾力于扩充武备,练兵演习, 构建战时机构。因此,甲午年他们成了蓄谋已久的一方,而没有准备的中国被宗藩关系拖着卷进战争中。卷入战争的中国曾希望西方列强出面调停。但列强各有怀抱,中国人的希望始终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最后的结局只能决定于暴力和暴万的对此总被动的中国不能不成为失败一方。
    ——摘编自杨国强《甲午战争前后的中国士大夫》
    材料二甲午战败对中 国而言是政治上和精神.上的大挫折。维新人士出场的鲜明亮相是呼吁“变法”。他们把“变法”不是定义为枝节修补,是以“全变”为鲜明指向。康有为对“全局”“全变”作了进一步论述。他说,必须尽弃旧”习,“再立堂构之规”“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君主金宪。正是由于甲午战争,中国士大夫心态发生了这种失落和转换;“中国犹如几千年大梦初醒”,完全接受失败的教训,承认社会中的种种病痛,最终谋得一个痊愈的方法,中国社会开始走上具有自觉意识的近代化道路。
    ——摘编自周松青《甲午战争与士大夫心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争中国成为“失败一方” 的自身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败对中国士大夫的影响。(6 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近代,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卫生、守纪等文明习惯由铁路沿线辐射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逐渐走向文明。如:火车作为大型交通工具,载客量大、运行时间长,要求乘客必须严格遵守乘车规则。如:1912 年,沪宁铁路局就制定详细的章程,即规定乘客要文明乘车、准点乘车,车内保持整洁、禁止吸烟和携带无罩烟火等,这些为人们树立了良好的文明形象,也让他们体会到了“坐车之精美,招待之周到”,客商“无不赞美”沪宁铁路。乘火车出门远行的人们也遂之把火车里或都市里的文明风尚带到家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摘编自葛玉红《铁路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铁路与社会变迁”自拟论题,并给予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皖豫名校联盟”2023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考试
    历史●答案
    1~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商王朝向南扩张为背景材料,考查商代政治与文化,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历,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随着商王朝势力向南方地区扩张,必然会将北方文化传播到南方地区,同时商朝人也会吸收南方地区的文化,促进了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C项正确。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启,排除A项;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在其向南方地区扩张前就已形成,排除B项;商朝势力扩张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关系,排除D项。
    2.答案 B
    命题透析:本题以春秋战国 时期百家之学为背景材料,考查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中的“ 皆自以为真尧舜”“设计治国平天下的方案”可知,百家之学涉及当时国家治理,这说明其对现实政治和社会的探索,B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得出“对政治的依附性”,排除A项;儒家和道家代表的是没落贵族,并非代表当时新兴的地主阶级或农民阶级,排除C项;法家的法治思想虽然也追求社会稳定,但不是追求社会和谐,排除D项。
    3.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角力”演变成民间娱乐游戏为背景材料,考查秦朝整顿社会风俗,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据材料可知,秦统一后将原本用于军事训练的“角力”变为了单纯娱乐性质的游戏,这有利于减少社会上的私斗行为,有助于改善社会风俗,D项正确。A项夸大了该举措影响,排除;材料中的举措针对的是全国民众,与打击六国残余势力无关,排除B项;“武礼”并非儒家的“礼”,与消除儒学影响无关,排除C项。
    4.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汉代设立“ 异科”选拔人才为背景材料,考查汉代察举制,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可知,察举制下设的“异科”能够为国家选拔特殊类型的人才,人才类型丰富多样自然会提升国家的治理能力, A项正确。门阀政治是依据门第选拔人才的方式,“学而优则仕”是儒家知识分子对学习目标的追求,B、C两项材料信息均不体现,排除;“异科”拓展了察举制考察的内容,但与完善察举制的选拔程序无关,排除D项。
    5.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魏晋时期“烧烤”画像砖为背景材料,考查魏晋时期民族交融,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可知,游牧民族烹饪肉类的手法被中原汉族崇尚,这说明民族交融得到了发展,B项正确。仅凭材料不能说明民族间的隔阂消失,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原民族与外族的交融,并非是“异化”,排除C项;华夏认同是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被周边民族所认同,D项材料信息不体现,排除。
    6.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唐朝要求地方军镇自筹军费为 背景材料,考查唐代藩镇割据,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中“756 年”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唐中央政府要求地方军镇自筹军费这一行为 ,会造成地方势力膨胀,为藩镇割据埋下了隐患,D项正确。(材料中的举措有利于军镇集敛财富,导致地方军镇财力大增,排除A项;材料中的举措最终会因军镇势力膨胀而加剧与中央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中的举措减少了中央财政对地方军镇开支的供给,会减轻中央财政负担,排除C项。
    7.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唐代纳税对象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唐代两税法,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可知 ,两税法扩大了征税对象,将以前不纳税的贵族、官僚也纳人了征税对象,这体现了税负公平原则,B项正确。扩大征税对象不等于减少了农民的税额,排除A项;两税法的实行加剧了土地兼并,排除C项;两税法“不以丁身为本”作为征税标准,排除D项。
    8.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唐代凤首壶为背景材料,考查唐代文化,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凤首壶是唐代模仿外来胡瓶造型而改造的,这体现既吸收外来文化又注重创新的文化特色,C项正确。中亚文化随着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就开始影响中国,并开启了文化交流,而不是在唐代才开始,排除A、B两项;材料虽反映了异域文化对唐文化的影响,但不能体现异域文化的异彩纷呈,排除D项。
    9.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宋代军队“救火”状况为背景材料;考查宋代政治,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救火”是紧急事件,但由于宋代军事权力的分化,附近军队要等皇帝的诏旨才能去救火,说明宋代国家治理效能低下,A项正确。材料虽反映了宋代权力制约情况,但无法说明严密规范,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官员在处理紧急事件上的墨守陈规,而不是皇权专制的加强,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与内部动乱无关,排除D项。
    10.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契丹文字的诞生为背景材料,考查辽国的南北面官制,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可知,辽国推行南北面官制后因受汉文化的影响而创造了本国文字,说明南北面官制促进了契丹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说明契丹族汉化,排除A项;辽国创造契丹文字与缓和民族矛盾无关,排除B项;隶书是-种文字书写体,与奴隶制无关,排除C项。
    11.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辽国 商人在瀛洲贸易为背景材料,考查宋代榷场贸易,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可知,辽国商人宁愿被勒索大量钱财,也不愿被报官,说明宋政府对在非榷场的走私贩易处罚更重,反映了宋代对边境贸易管理严格,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百姓对榷场贸易的规定熟知,而非排斥榷场贸易,排除B项;仅凭材料无法说明是政府重视榷场商业税收,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实际上是边境走私贸易被发现,说明当时边境走私贸易并没有得到遏制,排除D项。
    12.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元杂剧的“曲白相生” 表演形式为背景材料,考查元代杂剧,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材料反映了元代杂剧通过“曲白相生”的结合,让观众更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有助于塑造舞台艺术形象,C项正确。元杂剧的“曲白相生”可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但与市民价值取向无关,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说明,排除;“曲白相生”无法说明杂剧表演的角色分工,排除D项。
    13.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明史》的记载为背景材料,考查明代内阁,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内阁本质上只是皇帝的“秘书”,材料中内阁权力的扩大,是皇帝对阁臣信任的结果,实际上反映了皇权专制的加强,C项正确。材料中“纶言批答”“悉由票拟”说明内阁并非是独立的行政机构,排除A项;“偃然汉唐宰辅”说明内阁只是像宰相,而非真正宰相,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阁臣专权,排除D项。
    14.答案 A
    命题透析:本题以《大清一统志》的编纂为 背景材料,考查清前期版图,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由材料可知,《大清一 统志》 是清代官修地理总志,以“图”“表"标识,这有利于人们直观地认识本国的疆:土范围,起到了强化疆域空间的认知,A项正确。边界领土争端不会因一方进行标识而解决,排除B项;该志是对已有疆域的记录,并不能拓展疆域,排除C项;国家主权意识是近现代的产物,排除D项。
    15.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襄阳府志》中有关 玉米的记载为背景材料,考查明清经济,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由材料可知,当时玉米不易贮存,除保留口粮外,大部分被农民用来进行交换必需品,这推动了粮食商品化的发展;D项正确。玉米可作为粮食出售,这利于玉米在全国的推广种植,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与是否存在粮食危机无关,排除B项;大量玉米进人市场,会导致粮价下跌,而不是暴涨,排除C项。
    16.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林 则徐组织编写《各国律例》为背景材料,考查开眼看世界,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材料中 的“《国际法》”“关于西方政治....新鲜词汇”有利于国人了解近代西方的法律和政治制度,从而为国人引入了近代意识,B项正确。“全面”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中“摘译”“部分翻译”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各国律例》与战争的关系,不能说明服务于战争的需要,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天朝上国”的观念才瓦解,排除D项。
    17.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1873-1883年轮船招商局的扩股情况为背景材料,考查洋务运动,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更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可知,轮船招商局在1882年以前招商集资的效果并不理想,到1882年不仅原定招股目标完成,且所扩新股的目标在1883年很快完成,反映了国人对股份制企业的认可,这一民间踊跃购股现象说明国内融资环境得到改善,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轮船招商局经营状况得到改善,但不能说明经营日趋规范,排除A项;“实现”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招商集股的是民间资金,与政府是否扶植无关,排除C项。
    18.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东南保护约款》为背景材料,考查“东南互保”,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根据材料中“ 列强不向长江增派军舰...未经设防之地”可知,东南各省督抚提出的草定约款,具有限制、约束外国兵轮、水手等肆意侵扰东南各省的作用,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在北方,东南互保不可能形成联合镇压,排除A项;当时清政府对列强是宜战的状态,东南互保明显违背了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督抚权力膨胀,排除D项。
    19.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辛亥革命对国家制度层面影响为背景材料,考查辛亥革命,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中国封建政治是没有"公共权力参与的皇权专制,“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王:公共性”说明中国政治生态得到了改变,C项正确。赋予政治权力“公共性”,不等于保障了国民的民主权力,排除A项;政治权力的“公共性”,不等于社会阶层的平等,排除B项;赋予国家制度以政治权力的“公共性”,虽顺应了民众的政治诉求,但不等于“满足了”其政治诉求,,排除D项。
    20.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上海《时报》报道为背景材料,考查南京政府服饰改革,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南京政府 服饰改革后,西式服饰盛行而中式服饰衰落,这显然不利于绸缎等用于生产中式服饰的国货的销售,也就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说明传统服饰的消亡,且也不可能消亡,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民众对服饰改革的态度,不能说明得到广泛支持,排除C项;材料现象有助于形成社会新风,但不能说明形成,排除D项。
    21.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以周作人《思想革命》的言论为背景材料,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由材料中的“表现荒谬思想的专用器具撤去”“有效的办法”可知,周作人把古文看作是封建旧思想的载体,废古文就是为了清除封建旧思想,D项正确。废古文虽利于启蒙民众思想,但与平民价值取向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废古文与科学的关系,不能说明彰显了科学的重要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废古文与清除封建旧思想的关系,而不是新文学的兴起,排除C项。
    22.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上海《时事新报》报道为背景材料,考查五四运动,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由材料中“商学一致”“罢市救国”可知,上海商人罢市是为了与反帝斗争的学生保持一致,共同实现反帝救国的目标,这是民族意识提高的反映,A项正确。五四运动时期反帝斗争的主力是工人阶级,且材料也不能说明商人是主力,排除B项;虽然6月3日后上海成为五四运动的中心,但这是针对工人运动,与商人罢市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媒体对商学联合的报道,而不是媒体促进了商学联合,排除D项。
    23.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的计划为背景材料,考查国民革命,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中共提出的集中发展农运的湘鄂赣、豫四省,正是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所在地,在此四省发展农民运动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进行,C项正确。国民革命自1924 年国共合作实现已兴起,排除A项;材料中的举措会促进农民运动的发展和革命意识的提高,但不能说“提高了革命意识”,排除B项;国民革命的重心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发展农民运动是服务此重心,并非转移革命重心,排除D项。
    24.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井冈山土地改革法》颁布为背景材料,考查土地革命,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由材料信息可知,《井冈山土地改革法》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这必然会调动农民的革命热情,B项正确。开启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而不是土地法的颁布,排除A项;“扶助农工”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政策,而不是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中的现象虽可以起到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作用,但壮大根据地需要军事斗争,排除D项。
    25.命题透析:本题以唐宋科举制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答案要点(1)特点:士族子弟 在科举中占绝对优势;科举选拔的人数较少;尚不完善。(4 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原因:士族子弟拥有社会和文化优势;平民教育不够发达;非科举选官方式大量存在。(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2)变化:科举取士身份限制放宽;科举考试进一步完善和严密。(2 分,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改变了官僚队伍结构;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激发了知识分子的参政热情;促进了儒家思想的普及化。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26.命题透析本题以明清时期的商帮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答案要点(1)原因: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扩大;交通改善和商运路线的扩展;地域性经济差异的影响;商业竞争的需要;宗族和地域观念的增强。(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推动了社会价值观念向“求富”转变;带动了当地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明清时期“经世致用”学术思潮的兴起;冲击了传统社会等级秩序;激励了商帮兴起地的自主创业精神。(8分,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
    27.命题透析本题以甲午中 日战争及甲午战败对中国士大夫的影响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答案要点(1)原因:缺乏对日作战准备;清政府希望列强调停而被动陷入战争;军备落后于日本;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朽。(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加速士大夫变法与守旧的分化;激发了士大夫变法图强的决心;促使士大夫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增强了土大夫的民族意识和自觉意识。(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8.命题透析、本题以铁路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答案要点示例1:
    论题:铁路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2分)
    说明:铁路是近代工业化的产物,反映了近代工业社会的特征;铁路在中国的建设,促进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正如材料所述,铁路作为大型交通工具,不仅加强了各地区经济的联系,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将守时、卫生、守纪等文明习惯传播到铁路所能延伸到的地方;铁路还改变了人们的社会观念,车厢内男女混杂,不分贵贱,从而推动了开放、平等的社会观念的形成。(9 分,言之成理即可)
    综上所述,铁路是近代工业经济和文明的载体,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1 分)
    示例2
    论题:铁路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2分)
    说明:铁路作为公共交通和运输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传统小农社会中人们不便“远游”,近代铁路为人们“远游”提供了便利,从而改变了人们习惯的“熟人社会”状态;铁路作为公共交通工具,车厢内不仅男女混杂,且不分贵贱,这不仅冲破了“男女授受不亲”界限,也打破了传统的尊卑等级观念,有利于开放、平等的社会风俗的形成;同时,铁路作为公共交通,人们乘坐时也必须遵守其规则,从而推动了守时、卫生、文明等社会行为的养成。(9 分,言之成理即可)
    综上所述,铁路作为一个“小社会”的缩影,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习俗,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1分)
    (“示例”仅供参考,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相关试卷

    天一大联考皖豫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含答题卡: 这是一份天一大联考皖豫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含答题卡,文件包含地理皖豫联盟高三一联试卷pdf、地理皖豫联盟高三一联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断江苏沿海的海底地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地理(PDF版): 这是一份2023届河南省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地理(PDF版),文件包含地理试题无答案pdf、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天一大联考皖豫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