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2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201
    202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202
    202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2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2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2,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欣赏,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莘莘学子要心无旁wù,专心学习,面对花花世界,要少安毋躁,保持一颗平常心,学好专业,不然,毕业之后,学业不精,会被贻笑大方,有时会相形见,无地自容。

    wù() ②(chù)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B )

      ①寂静中,前面的橡树林传来低沉而    的鸟声,在这一带的山里,荡起幽幽的回声。 

      ②那些走狗既然是被国民党反动派    了,就是被用来咬人的,而不仅仅是被用来听狗叫唤的。 

      ③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的最新技术熔于一炉,    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A.喑哑  豢养  从而   B.嘶哑  豢养  从而

    C.喑哑  饲养  进而     D.嘶哑  饲养  进而

    导析:B ①“嘶哑”指声音沙哑。“喑哑”指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根据听到的鸟声的语境,“嘶哑”更为合适。②“豢养”指喂养(牲畜),比喻收买并利用。“饲养”指喂养(动物)。从写反动派走狗的语境看,“豢养”符合语境。③“进而”侧重于继续往前,更进一步。“从而”侧重于表示上文指明原因、条件、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等。句中应选“从而”。故选B。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D )

    A.修长的脚趾和锋利的爪子,使兔唇轻而易举地抓到浅水中浮游的光滑的小鱼。

    B.保守观念在部分村民心中根深蒂固,这使得解决乡村问题将面临很多     困难。

    C.清代书坛如雷贯耳的人物郑板桥,诗书画印俱佳,书法作品不拘一格,如乱石铺街。

    D.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但美方代表置之不理中方的严正立场,这样下去只会双输。

    导析:D D项,“置之不理”指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不能接宾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

    A.四川三星堆遗址发掘中,3号坑出土的青铜头像、青铜面具、青铜神树等一系列青铜器,尤其引人注目。

    B.市环卫部门开展、筹备、策划的“我为城市添光彩”活动,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响应。

    C.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规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客运、货运。

    D.调查组经过长达三个月的调查研究,认为这次事故的根本原因是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

    导析:A B项,语序不当,应将“开展、筹备、策划”改为“策划、筹备、开展”;C项,成分残缺,应在“货运”后面加“需要”;D项,句式杂糅,应去掉“造成的”或“的根本原因”。故选A。

    5.填空。(5分)

    ①李白《行路难》(其一)中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的诗句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②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③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中借贾谊遭贬暗寓了诗人自己迁的悲苦命运的诗句是“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6.名著阅读。(2分)

      卢俊义道:“可以回避否?”A再把铁算子搭了一回,便回员外道:“则除非去东南方地上,一千里之外,方可免此大难。虽有些惊恐,却不伤大体。”卢俊义道:“若是免的此难,当以厚报。”A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卢俊义叫取笔砚来,便去白粉壁上写。口歌四句:

      芦花丛里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该选段出自《水浒传》,文中“A”指的是吴用,文中“去东南方地上,一千里之外”必须经过的地方是梁山泊。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写成,讲究故事的曲折和完整,而且是先分后总(结构),井然有序,每个英雄人物的故事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小说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个个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

    7.综合性学习。(5分)

    在我国,“忠”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忠’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材料 面对疫情,广大医务工作者“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年过八旬的钟南山院士多次前往疫情重灾区指导;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悲绝症、妻子被感染,依然在抗击疫情前线30多天;被称为“最美逆行者”的6 000多名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义无反顾地驰援湖北……

    材料二 如果说“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是医生的昭昭济世之情,“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是老兵的拳拳爱国之心,那么,“为生命出征,为使命而战”就是绿军装与红十字交汇的神圣信仰,是“八一”军徽烙刻的白衣传奇。

    材料三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广大医护人员是抗击疫情的急先锋,也是救治患者的主力军。有人闻令而动,瞒着家人深夜驰援湖北武汉;有人主动请缨,夜以继日奋战在救治一线;有人孜孜不倦,不断向公众普及科学防控知识……

    (1)阅读上面的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答案:(示例)医护人员与时间赛跑、跟病毒搏击,在病毒面前筑起一道道健康防线,让人民群众真切体会到什么是白衣战士的无畏、奉献、忠诚。

    (示例二)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带给他人,广大医护人员让人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爱国精神。

    (示例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在最危险的地方展现出最纯粹的精神品质。

    (2)“忠”金文写作“”,从心,从中,把心放在中间,不偏不倚为之“忠”。《玉篇》:直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段注》中说:“忠,敬也。‘敬者,肃也,未有尽心而不敬者。此与慎训谨同义。’”《周礼·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疏:中心曰忠。”中即用其本义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墨子《公输》“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中则用其引申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2分)

    (3)班级举办“忠贯日月”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1分)

    答案:(示例)举办班级“忠贯日月”主题演讲或征文活动,号召勤奋学习,报效国家。

    (示例二)开展“忠贯日月”志愿者宣传活动,向社会宣扬各行各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服务社会的崇高的职业道德。

    (示例三)举办“忠贯日月”图文展览,让人们更多了解关于“忠于职守”的社会正能量。

    (示例四)开展“忠贯日月”手抄报展览活动,宣传廉洁奉公、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美德。

    (示例五)开展“忠贯日月,遵纪守法”专项教育活动,呼吁同学们勤奋学习,创建“团结奋进”的美好校园。

    二、阅读欣赏(共50分)

    ()(4分)

    采桑子

    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注:①西湖:这里指颍州西湖。②琼田:神话传说中的玉田,这里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8.这首词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分析概括。(2分)

    答案: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侧重于月色下的西湖,尤其着意刻画了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9.这首词展现了物我相得的美妙境界,请从艺术手法角度,试任选一点加以赏析。(2分)

    答案:(示例)融情于景。上阕前两句,作者将自己的喜悦之情、赞叹之意融于对景色的描摹之中,通过写“天容水色”“云物”之“好”之“鲜”,由衷地赞美西湖美景,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

    (示例二)巧妙烘托。通过对“鸥鹭闲眠”的推想,化用典故,写出了人与鸥鹭相处的和谐融洽,展现了人无机心,鸟亦不惊的人鸟和谐之景,从而烘托出颍州西湖的恬静之美,写出了词人的安然之意。

    (示例三)妙用比喻,富有诗意。清风徐徐,月光皎洁,湖水澄澈,晶莹透明,月光一照,闪闪发光。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借此境界表达出词人远离尘嚣、心旷神怡之感。

    (二)(8分)

      (甲)环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璧张氏之园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然以深,其中因之余浸,以为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蒲苇,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①灵璧:今安徽灵璧县。②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张次立的庄园。③(biàn):水。④余浸:支流。⑤岩:假山。⑥(qiàn):水生植物。

    10.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醉翁之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

    ②佳木繁阴秀:茂盛

    ③其外竹森然以高修:

    ④始得灵璧张氏之园之阳于:

    11.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甲、乙两文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甲文画线句写山间朝暮之景,朝明暗,一早一晚,各尽其妙又互为照应,把山间早晨和晚上的特点描绘出来。散结合,相映成趣,增强了韵律美。乙文画线句运用构成排比句的整句,表现草木、建筑或清幽或华丽的美景,突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的特点。音韵和谐,气势贯通,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12.概括说明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3分)

    答案: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乙)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水之北灵璧张氏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高大的竹子,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有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有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有京、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

    (三)(8分)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声道:“!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       的水……

      …………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屠户把银子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的去了。

    13.研读下面的文字,写出你探究的结果。(4分)

    ①“!好了!我中了!”

    ②“!好!我中了!”

    答案:①一字之差,语意不同。前一句用“好了”,后一句只用一个“好”字,表达的语意不同。前一句写范进在得知已经中举这件事后极度兴奋的状态,意为“一切都好了”;后一句用一个“好”字表现范进几十年来追求功名富贵,目标一旦达成喜极而疯的“疯语”。②两句话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但反复中又有变化,生动而细腻地描绘出范进由喜到疯的过程。③句子短小,都用了感叹号。与狂喜的心情合拍,表达强烈的语气,从而形象逼真地表现范进极度兴奋以至癫狂的状态。

    14.小说善用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从选文中任举一例简要赏析。(4分)

    答案:(示例)选文中对范进一系列疯态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范进喜极而疯的丑态,极具讽刺意味,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示例二)运用“攥”“舒”“缩”“揣”等动词,形象描摹,细节刻画,生动地表现胡屠户的贪婪和虚伪,把口是心非、贪图钱财的小人相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含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四)(14分)

    防疫的智慧,藏在中国传统礼仪中

      ①纵观我国历史,疫情并不少见。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蛊”“疾”等文字的记载,“疠”字亦多见于《尚书》《山海经》中,这表明,中国人很早就对疫病有了初步了解。

      ②但中国古人的智慧之处在于,他们懂得防疫以预防为先。中国是礼仪之邦,衣食住行,宴饮坐卧,礼仪无处不在,在古代传统礼仪中,也处处体现着防疫的智慧。

      ③相较国际通用的握手礼,中国古人传统的拱手礼更悠久,也更有历史底蕴。甲骨文上记录的象形“人”字,就是由拱手的人演化而来。

      ④作为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问候礼仪,拱手礼俗称作揖。“揖礼”源于周代以前,于今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揖”就是以站立姿势、不用跪拜的礼节。诸子百家先贤们的画像,老子、孔子、孟子、庄子无一不是行着拱手礼。

      ⑤古人见面拱手作揖,一般在一米开外,保持一定距离,无形中降低了疾病传染风险,且显得有礼有度。所以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

      ⑥最早中国古人穿着的衣服是紧袖子的,从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雕人像得知,商代衣着为上衣下制,上穿交领窄袖式短衣,衣上布满花纹,是紧袖子的,直到西周中期才开始流行宽袍大袖。

      ⑦说到袖子,很多人会认为,古人把东西都藏进袖子里,所以大袖是用来装东西的。这个说法有些片面,因为不是所有汉服的袖子都可以装东西,一般来说只有琵琶袖才可以在里面放东西,垂胡袖也可以放一些,但窄袖、剑袖、直袖、方袖是无法放东西的,广袖也很宽大,却也放不了东西。

      ⑧但说话时习惯性地用广袖掩鼻,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飞沫的传播。从“掩涕”“掩面”“掩泣”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在古代生活习俗中,宽大的衣袖真能当毛巾、手帕,用来拭泪、擦汗、遮面、挡阳等。“掩袖工馋”说的就是一个以袖掩鼻的故事。当然,宽袍广袖今天已无必要,但古人那种互不相扰的公共意识则是必须的。

      ⑨《马可·波罗行纪》中提到,“元制规定,向大汗献食者,皆用绢巾蒙口鼻,以防唾沫污染食品”,表明中国人元代便有使用“口罩”的习惯。

      ⑩由于防疫的需要,“分餐制”的用餐方式开始被提倡。很多人以为分餐制是西方的礼仪,但其实,我国很早就有分餐而食的传统。

    比如,《周礼》记载:“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后加者为席。”古人席地而坐,和席都是宴饮时铺在地上的坐具,长、席短。铺设好坐具后,作用类似小餐桌的“案”“几”等分别放置在筵席之上,一人一案,西周时期的贵族们按礼仪分开落座、分开进食。两汉时期,分餐制得以继续传承。在汉墓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经常可以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

    有些古代的分餐制度为了突出地位的不同,会根据宾客身份,准备规格不同的食物,但也有一些贵族为了表现自己礼贤下士,采取规格相同的食物分餐。

    此外,今人一直呼吁大家“勤洗手”以保持个人卫生,古代同样如此。《礼记·玉藻》中记载:“日五。盖谓洗手不嫌频数耳。”说的是每天要洗五次脸,而洗手的次数那是越多越好了。

    15.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藏在中国传统礼仪中的防疫智慧?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拱手作揖,保持距离;②广袖掩鼻,遮挡飞沫;③分餐而食,降低风险;④勤洗手、脸,保持卫生。

    16.说明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选文第几段末尾,并答出理由。(3分)

      《史记》记载:“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答案:应放在第段末尾,这段话是对第段内容“但也有一些贵族为了表现自己礼贤下士,采取规格相同的食物分餐”的举例说明,有逻辑关系。

    17.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答案:(示例)作比较。第③段“相较国际通用的握手礼,中国古人传统的拱手礼更悠久,也更有历史底蕴”,将国际通用的握手礼与中国传统的拱手礼进行对比,突出我国传统的拱手礼更悠久,也更有历史底蕴,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使说明对象的特点更突出。

    (示例二)引资料。第⑨段“《马可·波罗行纪》中提到,‘元制规定,向大汗献食者,皆用绢巾蒙口鼻,以防唾沫污染食品’,表明中国人元代便有使用‘口罩’的习惯”,通过引用《马可·波罗行纪》中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地说明了早在元代,中国人就有用绢巾蒙口鼻的习惯,引用资料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8.简要说明选文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及其表达效果。(4分)

    答案:(示例)准确性。第⑦段词语“一般来说”是指通常情况,表示范围。文中说的是只有琵琶袖才可以在里面放东西,垂胡袖也可以放一些,但不排除其他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16分)

    露从今夜白

    诸荣会

      ①白露应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有诗意的一个吧!

      ②“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是一代枭雄曹操对她流露出的感伤,为红颜易老、青春易逝;“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这是贵为天子的曹丕,面对她而生出的感慨,为天地的苍凉,为生命的无奈;“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这是陶渊明为她的清丽、多情而对她生出的多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诗圣杜甫遭遇国破家亡后,从她那儿得到的       慰藉……

      ③白露,完全是一个诗意的存在,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抑或在中国文化中!

      ④诗意来自美好。白露是一个美好的节气,所有用来描写秋天美好的陈词滥调,诸如秋高气爽、月白风清、天高云淡、秋水长天等等,差不多都可用来描写白露时节的天、地、山、川、人、物、风、雨……

      ⑤此时,天的色泽由浅蓝或湖蓝变成了一种瓦蓝,蓝得深而明亮,翠而透明;天的高度似乎因之上升了许多,徜徉其间的云朵,较之于先前既少了许多,又薄了许多,仿佛棉絮不太够而勉强做成的备胎,飘在了天空;其飘荡的速度是缓慢的,姿态是从容的。想来这都是因为风行进的步伐放慢了的缘故吧?此时的风不像春天的风浩浩荡荡,更不像夏天的季风和台风,总是一路向前,争先恐后,摧枯拉朽,而是呈现出一种自由自在、不凉不热、不急不的特点,步子缓缓的,动静轻轻的,调门低低的,其风格如中年人行事,举止得体、从容稳妥、恰到好处。是的,季节已到秋季,如人生已到中年,且秋至白露,也该是中年中之中年了,花草草的春天,醉入花丛的夏天,早已成了曾经的沧海;看眼前的大地之上、秋光之下,那些娇嫩、艳丽的花朵,经过一个夏天的激烈竞争,该争得和能争得一席之地的,早已用累累的果实确立了自己的存在;而没能争得的,早已零落成泥。人生与自然之从容境界,莫过于真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秋至白露,该是“花落”“云舒”时了吧?

      ⑥时至白露,夜间的露水会凝聚枝头草尖,不会再被蒸发成热气,风不再狂暴,雨不再瓢泼;呢喃的秋虫,“七月在野,八月在宇”,将寂静乡村夜晚鸣唱得更加寂静;而乡村的夜似乎也变得越来越长了,人变得沉静而嗜睡,就连雄鸡的司晨也如梦呓一般,常常不能把人叫醒;晨起,清风拂面,自有一种凉意轻浸肌肤,又浸进心头。走向田野,鞋袜和裤角会不经意间被露珠沾湿,而一同被湿的还有心境。怀着这样的心境,或许会发现平时视而不见的野菊,此时正在向你微笑,平时充耳不闻的鸟鸣原来竟是那么的动听。采下一枝野菊花别在胸前的,竟然是一位附近的村姑;锄禾的老农,锄累了会抬头望望远山……这些乡下人,此时竟也成了诗人一般,竟也低头寻觅,抬头望月;竟也笑对鲜花,闲看流云。呵,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即使只是庭前独酌,也能获得一份沉醉;即使只是山野漫步,也能获得一种超逸;即使只是田头小憩,也能获得一种人生的旷远。白露,常让人收获一份关于秋天,关于丰收的心情。

      ⑦不过,白露并不是一个丰收的节气,真正丰收的时节,要待到寒露、霜降,甚至要等到秋后初冬。在白露,那个总缠着农人的“忙”字,还不是这个节气的主题,因为该忙的已然忙过,该有的必然将有,只需等着就行了。

      ⑧既然只需等着,就得慢慢的,因为时至秋天,地球和太阳的运转似乎也慢了不少,“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古训驱使着的只争朝夕,“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俗话驱使出的风风火火,都已过去,转慢了的地球,这才让夜间的露水在草尖凝聚成珠,且挂在草尖不至于跌落,而使之在早晨的阳光下白亮亮地闪光,闪出二十四节气中白露这个诗意的名称。

      ⑨“慢慢走,欣赏呵!”这是美学家朱光潜对于世人的告诫。的确,再美好的风景,如果走得太快,终究无法收获诗意。历代的诗人们,正是在这特殊的节气中,与自然与季节一起放慢了脚步,这才使这个节气充满了诗意。

      ⑩是的,不要急,也不必急,时至白露,一切自有定数,一切自会定型。白露正是一个定型的节气——是果,都将由浆变成粉,由酸变成甜,由青变成红;是实,都将由空变成满,由瘪变成饱,由青变成黄;是生命,都将由稚嫩变得坚强,由轻狂变得稳重,由青涩变得成熟……人当然亦如此,在一年一年的忙碌与等待中,青春从生命中流逝,这确实让人无奈和感伤,但是,如果在这之后,人还不能变得有正型、有味道、有内涵,这人生还有什么收获可言呢?

    19.文章以《露从今夜白》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

    答案:本文的标题直接采用杜甫诗句,巧妙点出了写作对象,展现了白露节气的物候特征,并为作品营造出诗意的氛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0.自选角度赏析第⑤段的画线句子。(2分)

    答案:(示例)对比,白露时节风的特点是自由自在、不凉不热、不急不,用春夏之风与白露时节的风作比较,是为了突出白露时节自然界的从容。(示例二)比喻,把白露时节的风比作中年人,形象地写出了此时的风自然柔和的特点,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21.为什么作者说白露“完全是一个诗意的存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白露时节的自然风景是美好的,充满缓慢、宁静、从容的诗意;②秋至白露让人联想到人到中年所拥有的从容状态,充满生活的诗意;③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获得沉醉、超逸、旷远的诗意;④白露让人们领悟到慢慢欣赏才能收获诗意的人生道理;⑤曹操、曹丕等文人墨客逢白露节气而生诗情,留下许多关于白露节气的诗句;⑥白露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一个该忙的已忙过、该有的终将有的节气,它呈现了中国文化中崇尚的一种心态修为:面对人生的得与失,不必着急强求,人生终有忙碌后的收获。

    22.本文的语言典雅秀丽,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分)

    答案:①句式整散结合,排比、对偶等句式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古典雅致;②多用四字短语,表意凝练,内涵丰富,使文章语言典雅;③运用叠词,使语言更显形雅致;④多处引用或化用诗文,引人联想,增加文采,更显典雅秀丽;⑤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本文语言更加生动秀丽;⑥文章大量使用具有古典韵味的意象,所用的词语大多清新优美,文学色彩浓郁,使作品语言呈现典雅秀丽之风。

    三、写作(共50分)

    23.(2021东营)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长”“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淫慢则不能励精,险则不能治性”,这些话都是我国传统家风的写照。有人说他的家风是“诚实”,有人说他的家风是“重视学习,与人为善”,有人教育孩子要“德艺俱备,人格卓越”……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风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长期形成的道德准则、处事规范和行为方式,潜移默化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勤劳、诚实、孝悌、和睦、向善、进取等是中华民族家风的基本价值取向。你是否关注到了你家的家风?你是否感受到家风对你成长的影响?围绕你的学习或生活,一定发生过一些事,而这些事在一定程度上又体现着你家的家风。

    要求:①以《家风》为题写一篇文章;②立意明确,文体特征鲜明,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得透漏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参考例文]

    家 风

      “多读好书,多行善事。”这是我们一家人所坚守的美德,也是我们一家人所诠释的家风。

      从我懂事起,爸爸和妈妈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我做了一个好榜样。“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书”,这是我家的优良传统。爸爸从小就喜欢舞文弄墨,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怀揣着一个文学梦,离开了老家,到遥远的地方打工。那时候,爸爸特别渴望成为一名“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记者,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去记录社会百态、人间冷暖。

      他从底层做起,先后在五金厂、电子厂、照相馆、陶瓷厂等单位工作过。那时候爸爸每月只领一二百元的工资,生活非常清苦。他节衣缩食,省吃俭用,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所赚到的微薄工资都用来买书学习,充实自己。因为笔耕不辍,经常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习作,最后,爸爸终于圆了文学梦,如愿以偿成为一名记者和编辑。后来,爸爸又跳槽到企业工作,用自己做记者期间积累的宣传经验,转型成为一名企业宣传策划人。

      回想往事,爸爸总是自豪地对我说:“没有比读书更快乐的事了。因为孜孜不倦地读书和写作,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

      妈妈也是一个书痴。在一贫如洗的童年时代,她经常一分钱一分钱地赚零用钱,目的就是拥有一本小人书!

      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我也成了不折不扣的“小书虫”。我平时惜时如金,总喜欢见缝插针争取时间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至今我已在60多家报纸杂志上发表作品过百篇,并多次在全国少儿类报纸杂志举办的征文中获奖。

      因为拥有众多的藏书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家获得了“十佳书香家庭”的光荣称号。比荣誉更重要的是,我们一家深受好书的影响,不但从书海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营养,而且也学到了很多优秀人物的高尚品格。

      好家风就像冬日里的太阳,给我温暖,给我力量,陪伴着我健康成长!

    相关试卷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题,综合读写,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2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