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中考化学考前预测篇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中考化学考前预测篇01
    2022中考化学考前预测篇02
    2022中考化学考前预测篇03
    还剩23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中考化学考前预测篇

    展开
    这是一份2022中考化学考前预测篇,共24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构成物质的奥秘,物质的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科学探究,化学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中考化学考前预测篇
    一、构成物质的奥秘
    (一)物质的多样性 7
    考点01.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考点02. 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考点03. 单质和化合物
    考点04. 有机物和无机物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 12
    考点01. 原子、分子、离子
    考点02. 化学式和化合价
    (三)元素与物质的组成 17
    考点01. 元素
    考点02. 物质组成的表示
    二、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3
    考点01. 物质的性质
    考点02. 物质的变化
    (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方程式 27
    考点01. 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02. 化学反应方程式
    考点03. 化学反应类型
    三、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空气与氧气 36
    考点01. 空气的成分
    考点0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考点03. 氧气的制取
    (二)水与溶液 48
    考点01. 自然界的水
    考点02. 常见的溶液
    考点03. 溶解度
    考点04. 溶液的浓度
    (三)碳和碳的氧化物 72
    考点01. 碳的单质
    考点02. 碳的氧化物
    考点03. 二氧化碳的制法
    (四)金属与金属矿物 91
    考点01. 金属材料
    考点0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考点03. 金属相关图像
    考点04. 金属与混盐的反应的滤液和滤渣
    (五)常见的酸和碱 111
    考点01. 常见的酸
    考点02. 常见的碱
    考点03. 中和反应和pH
    (六)盐和化肥 133
    考点01. 常见的盐
    考点02. 复分解反应
    考点03. 化学肥料
    四、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与能源 146
    考点01. 燃烧与灭火
    考点02. 能源的利用
    (二)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151
    考点01.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考点02. 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三)化学物质与健康 155
    考点01. 重要的营养元素
    考点02. 微量元素
    考点03. 有害元素与物质
    (四)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161
    考点01. 空气污染与防治
    考点02. 水污染与防治
    考点03. 绿色化学与白色污染
    五、科学探究
    (一)基本实验技能 169
    考点01. 仪器的使用与基本操作
    考点02. 溶液的配制
    考点03. 过滤、蒸馏和结晶
    (二)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 182
    考点01. 常见的物质的检验
    考点02. 常见物质的鉴别
    考点03. 物质的提纯和除杂
    (三)物质的制取与净化 197
    考点01.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净化
    考点02. 工业流程
    (四)科学探究
    考点01. 课本实验的拓展 213
    考点02. 实验设计与评价
    考点03. 科学探究
    考点04. 物质推断
    六、化学计算
    考点01.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258
    考点02.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考点03. 技巧性计算暨计算方法





    【考前预测篇】
    一、构成物质的奥秘
    (一)物质的多样性
    考点01.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1.(2021·南京建邺一模)一定质量的氮气液化成为液氮,此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氮分子之间的间隔 B.氮分子的质量
    C.氮分子的体积 D.氮气的化学性质
    【答案】A
    【解析】氮气液化成为液氮的过程中,氮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而氮分子的质量、氮分子的体积、氮气的化学性质均不会发生改变。
    故选A。
    2.(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使用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金属丝导电 B.盐酸除铁锈 C.活性炭除臭 D.木材制桌椅
    【答案】B
    【解析】
    A、金属丝导电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盐酸除铁锈,两者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活性炭除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木材制桌椅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3.(2021·苏州市昆山秀峰中学二模)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CaOCa(OH)2CaCl2 B. FeFeCl3CaCl2
    C. CuCuOCuSO4 D. SSO2Na2SO4
    【答案】C
    【解析】A、氢氧化钙不能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钙,不能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
    B、铁与盐酸反应只能生成氯化亚铁,不能生成氯化铁,不能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
    C、两步均能一步实现,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只能生成亚硫酸钠,不能直接生成硫酸钠,不能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02. 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
    1.(2021·辽宁)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MgO
    C.K2SO4 D.Zn(OH)2
    【答案】B
    【解析】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氧气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叫做氧化物,氧化镁由Mg、O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硫酸钾由K、S、O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锌由Zn、O、H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2021·广西)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 B.生铁 C.臭氧 D.石油
    【答案】C
    【解析】
    A、海水中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生铁中有铁、碳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臭氧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石油中有汽油、柴油、煤油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2021·黑龙江黑河)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单质:氧气 水 B.氧化物:二氧化锰 氯化钾
    C.碱: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D.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空气
    【答案】C
    【解析】
    A、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钾中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碱,故C符合题意;
    D、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0·广西)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氮气 B.食盐水 C.硫酸钠 D.一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A、氮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食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C、硫酸钠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03. 单质和化合物
    1.(2021·黑龙江)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某同学对所学的部分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类别选项
    单质
    氧化物


    混合物
    A
    C60

    纯碱
    KNO3
    盐酸
    B
    Mg
    SO2
    烧碱
    胆矾
    AgNO3
    C
    O2
    H2O
    熟石灰
    MgSO4
    白磷和红磷
    D
    青铜
    P2O5
    Ba(OH)2
    NaCl
    波尔多液
    【答案】C
    【解析】
    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是碱,A错误。
    B、硝酸银属于纯净物,B错误。
    C、氧气属于单质,水由两种元素在组成且含氧元素,属于氧化物,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硫酸镁属于盐,白磷和红磷属于混合物,C正确。
    D、青铜属于合金,属于混合物,D错误。
    故选:C。
    2.(四川省凉山州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下列示意图所示,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其中有一种可用于食品防腐,也用于充装易变形、易碎食品。这种气体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A为氧气,B为氮气,C为二氧化碳,D为一氧化碳。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保护气,可用于食品防腐,也用于充装易变形、易碎食品,B是氮气,故选:B。
    3. 甲醇(CH3OH)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化工、医药及运输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制得甲醇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1)表示的微粒是  (填名称).
    (2)以上反应中,属于单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
    (3)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如图所示反应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
    【答案】(1)二氧化碳分子;(2)H2;(3)CO2+3H2 CH3OH+H2O;(4)分子
    【解析】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氢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甲醇和水,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CO2+3H2 CH3OH+H2O;
    (1)表示的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
    (2)氢气是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3)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氢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甲醇和水,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CO2+3H2 CH3OH+H2O;
    (4)如图所示反应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分子,不变的是原子.

    考点04. 有机物和无机物
    1.(2021·贵州)现有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①葡萄糖;②甲烷;③一氧化碳;④酚醛塑料;⑤白棉花;⑥氯化钠;⑦淀粉;⑧氧气,其中全部属于无机物的是( )
    A.①③⑧ B.②④⑧ C.③⑥⑧ D.③⑤⑦
    【答案】C
    【解析】
    ①葡萄糖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②甲烷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③一氧化碳虽然含碳元素,但是属于无机物;
    ④酚醛塑料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⑤白棉花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⑥氯化钠属于无机物;
    ⑦淀粉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⑧氧气属于无机物。
    故属于无机物的是③⑥⑧。
    故选C。
    2.(2021·湖北)我国科学家屠呦呦研究的青蒿素(C15H12O5)得到广泛应用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属于( )
    A.氧化物 B.有机物 C.无机物 D.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青蒿素(C15H12O5)中含有碳元素是有机物。
    故选:B。

    (二)构成物质的微粒
    考点01. 原子、分子、离子
    1.(2021·广西贺州市·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
    A.食盐 B.水
    C.金刚石 D.空气
    【答案】C
    【解析】A、食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D、空气是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
    2.(2021·江苏扬州)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氢氧化钾 B.铝
    C.金刚石 D.水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铝是由铝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D、水由水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D。
    3.(2021·辽宁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NaCl B.C60
    C.Ne D.H2O2
    【答案】A
    【解析】A、氯化钠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项正确;B、C60由碳60分子直接构成,故选项错误;C、氖是稀有气体,由氖原子直接构成,故选项错误;D、H2O2由过氧化氢分子直接构成,故选项错误。故选A。
    4.(2021·江苏南京市·中考真题)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正确;B、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错误;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错误;D、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错误;故选A。
    5. (2021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 如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 钠原子的核外第一层有1个电子
    B. 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
    C. 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0
    D. 钠原子的核外有2层电子
    【答案】B
    【解析】
    A.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核外第一层有2个电子,故A错误;
    B.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故B正确;
    C.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1,无法确定中子数,故C错误;
    D.由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核外有3层电子,故D错误。
    故选:B。
    7.(2021·富川瑶族自治县教学研究室九年级一模)如图为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原子的质子数为16 B.硫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
    C.硫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 D.硫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答案】B
    【解析】
    A、由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圆圈内的数字是16,该元素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选项正确;
    B、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易得到电子,选项不正确;
    C、由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为8,选项正确;
    D、由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硫原子有三个电子层,选项正确。
    故选B。
    8.(2021·湖南邵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十里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D.1克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答案】C
    【解析】A、十里桂花飘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符合题意;D、1克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符合题意。故选C。
    9.(2021·湖北黄石)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明矾可以净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
    【答案】C
    【解析】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正确;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含量不同,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正确;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错误;D、明矾可以净水是因为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正确。故选C。

    考点02. 化学式和化合价
    1.(2021·辽宁鞍山·中考真题)我国最早期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在苯酚(C6H6O)防腐的条件下制成的,下列有关苯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微观上看:1个苯酚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
    B.从宏观上看:苯酚由6个碳元素、6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C.从分类上看:苯酚属于氧化物
    D.从质量上看:苯酚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
    【答案】A
    【解析】
    A、1个苯酚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每个苯酚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苯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而苯酚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苯酚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苯酚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6):(1×6)=12: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2021·陕西中考真题)下列关于H2、H2O、H2O2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含有1个氢分子 B.均含有2个氢原子
    C.均含有氢元素 D.均含有2个氢离子
    【答案】C
    【解析】
    A、物质由元素组成,故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故应说1个H2 、H2O、H2O2分子中均含有2个氢原子,错误;
    C、均含有氢元素,正确;
    D、H三者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不含氢离子,错误。
    故选C。
    3.(2021·湖北荆州市·中考真题)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与含硫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已知A点表示SO3,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点表示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B.C点表示的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C.D点表示的物质和硝酸钡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D.E点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Na2SO3
    【答案】D
    【解析】A、B点表示物质属于单质,故B点表示的物质为硫,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符合题意;B、C点表示物质属于氧化物,且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C点表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C、D点表示物质属于酸,且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D点表示硫酸,硫酸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D、E点表示物质属于盐,且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表示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O4,符合题意。故选D。
    4.(2021·广西中考真题)钛和钛合金是制造飞机的重要材料,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3 C.+4 D.+5
    【答案】C
    【解析】
    钛酸亚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正二价、氧元素化合价为负二价,设钛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 x +(-2)×3=0,x=+4。
    故选C。

    (三)元素与物质的组成
    考点01. 元素
    1.(2021湖南怀化)我们在商场的货架上经常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指的是( )
    A.原子 B.物质
    C.元素 D.分子
    【答案】C
    【解析】这里的“钙”“铁”不是以分子、原子、单质的形式存在的,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C。
    2.(2021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铝 B.硅 C.氧 D.铁
    【答案】C
    【解析】解:根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故选:C。
    3.(辽宁省营口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数
    【答案】A
    【解析】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故选A。
    4.(2021·红桥模拟)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一种原子,还可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Cu         B. N         C. H         D. O
    【答案】 A
    【解析】A、Cu 可表示铜元素、一个铜原子和铜这种物质,符合题意;
    B、N不能表示氮气这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C、H不能表示物质,不符合题意;
    D、O不能表示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1江西省卷)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铝 B.铁
    C.钙 D.氧
    【答案】D
    【解析】A、铝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B、铁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C、钙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D、氧含有“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D。
    6.(2021湖北随州)“宏观一微观一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甲图表示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乙图A、B、C表示部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据图所得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B.镓是一种金属元素
    C.图C表示的是一种阳离子 D.氯化镓的化学式为GaCl2
    【答案】B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A错误;
    B、镓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B正确;
    C、图C中核电荷数为17,小于核外电子数2+8+8=18,属于阴离子,C错误;
    D、镓最外层电子数是3,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氯化镓的化学式为GaCl3,D错误。故选B。
    7.(2021山东菏泽)“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氮化镓是制造芯片的材料之一,如图是镓元素(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镓属于金属元素,m=3 B.镓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形成阳离子Ga+3
    C.镓元素的位置应该在Z处 D.镓的最外层电子数与A1相同
    【答案】B
    【解析】A、由“金”字旁可知,镓属于金属元素,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31=2+8+18+m,m=3,不符合题意;
    B、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3个电子,从而带上3个单位的正电荷,形成Ga3+,符合题意;
    C、质子数=原子序数=31,镓是31号元素,位置应该在Z处,不符合题意;
    D、镓和铝位于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不符合题意。故选B。
    8.(2021江苏省南京市中考)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锂离子蓄电池在“祝融号”供配电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3 B.元素符号为Li
    C.属于金属元素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元素符号为Li,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锂,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9.(云南省昆明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4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N、O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填“质子数”“电子层数”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He和Mg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
    (4)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5)一个磷原子含有____________个质子,一个NH4+含有____________个电子。
    【答案】(1)Be (2) 电子层数 (3) 不相似 (4) Ne (5)15 10
    【解析】
    (1)由图中信息可知,原子序数为4的元素符号为Be;
    (2)根据元素周期律: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C、N、O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电子层数相同;
    (3)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但其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稳定;镁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尽管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它们化学性质不相似;
    (4)根据离子符号的表示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电性,钠元素是11号元素,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1,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的符号为:Na+;它的核外电子数为10,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5)根据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则一个磷原子中有15个质子;每个氮原子中含有7个电子,每个氢原子中含有1个电子,所以NH4中共有11个电子,而铵根离子(NH4+)是由NH4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所以一个铵根离子(NH4+)含有电子的数目为:11-1=10。
    10.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
    (2)分析上表可发现:每一横行元素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条规律是   .根据此规律,可知图中x=   .
    (3)如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②D中的y=   .
    ③B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B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
    ④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字母标号)
    【答案】(1)8;
    (2)核电荷数依次递增或质子数依次递增或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20;
    (3)①9;40.08;②8;③非金属;得到;Cl﹣;④B.
    【解析】
    (1)据记忆可知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氧的原子序数为8;故填:8;
    (2)分析上表可发现:每一横行元素从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规律是核电荷数依次递增或质子数依次递增或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根据此规律,可知图中x=20;
    故填:核电荷数依次递增或质子数依次递增或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20;
    (3)①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9,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故填:9;40.08;
    ②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2+8+y,y=8.故填:8;
    ③B是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故填:非金属;得到;Cl﹣;
    ④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A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与其相同的是B;故填:B.

    考点02. 物质组成的表示
    1.(2021·内蒙古一模)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公共场所尤其要注意消毒杀菌。戊二醛(化学式为C5H8O2)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消毒剂。有关戊二醛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戊二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
    B.戊二醛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8:2
    C.戊二醛充分燃烧时,生成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
    D.戊二醛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A、戊二醛的相对分子质量=12×5+1×8+16×2=100,故选项正确;
    B、戊二醛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5):(1×8):(16×2)=15:2:8,故选项错误;
    C、戊二醛只含C、H、O三种元素,充分燃烧时,生成的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D、戊二醛含C元素,所以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B
    2.(2021·重庆九龙坡区模拟)中成药莲花清瘟对治疗轻型新冠肺炎患者有确切疗效,其有效成分之一为连翘甙(C27H34O11)。下列关于连翘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连翘甙属于氧化物
    B.连翘甙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7:5
    C.连翘甙由72个原子构成
    D.连翘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D
    【解析】A、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连翘甙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4):(16×11)=17:88≠17:5,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连翘甙由连翘甙分子构成,每个分子由72个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D、连翘甙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7):(1×34):(16×11)=162:17:88,则该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3.(2021·甘肃兰州·)中国洋葱看甘肃,甘肃洋葱看酒泉,洋葱含有的硫化丙烯(C3H6S)为油脂性挥发物,具有辛简辣味,有较强的杀菌作用。下列关于硫化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化丙烯属于有机物
    B.1个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
    C.硫化丙烯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6:1
    D.硫化丙烯具有挥发性
    【答案】C
    【解析】A、硫化丙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正确。
    B、1个硫化丙烯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3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正确。
    C、硫化丙烯中碳氢、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32×1),错误。
    D、从题干硫化丙烯为油脂性挥发物可知硫化丙烯具有挥发性,正确。故选:C。

    二、物质的变化
    (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考点01. 物质的性质
    1.(2021·辽宁锦州·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作制冷剂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教
    【答案】D
    【解析】
    A、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硬度属于物理性质;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故选D。
    2.(2021·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B.用75%的酒精溶液对皮肤消毒
    C.用活性炭除去自来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D.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答案】C
    【解析】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用75%的酒精溶液对皮肤消毒,能使蛋白质变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用活性炭除去自来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D、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是因为醋酸能与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反应,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0·湖南长沙·中考真题)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下列有关酒精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易挥发 C.有特殊气味 D.易溶于水
    【答案】A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解析】
    A、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B、酒精易挥发,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酒精有特殊气味,气味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酒精易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
    4.(2020·宁夏·中考真题)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是由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共同决定的是( )
    A.炭黑用于制墨
    B.氦气用于充气球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稀盐酸用于除铁锈
    【答案】D
    【解析】
    A、炭黑用于制墨,由颜色是黑色的物理性质,和不易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性质决定的,不符合题意;
    B、氦气用于充气球,利用了氦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的物理性质,和不易发生反应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的物理性质,和不可燃不助燃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用于除铁锈,利用了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02. 物质的变化
    1.(2021·江苏泰州·中考真题)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轮胎爆炸 C.金属锈蚀 D.棉花纺线
    【答案】C
    【解析】
    A.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A错误。
    B.轮胎爆炸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错误。
    C.金属锈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C正确。
    D.棉花纺线过程中只是棉花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D错误。
    故选:C。
    2.(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石油不可再生,其开采和利用的部分信息如下,下列过程主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析】
    ①钻井开采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②蒸馏分离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③石油气加压液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④裂解气聚合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塑料,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
    3.(2020·甘肃兰州·中考真题)下列变化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司母戊鼎表面出现铜绿
    B.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
    C.冬天从海水中捞碱
    D.O3在紫外线作用下转化为O2
    【答案】C
    【解析】
    A、司母戊鼎表面出现铜绿,是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化学变化,A不符合题意;
    B、从含二氧化硅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将二氧化硅中的硅还原出来,B不符合题意;
    C、冬天从海水中捞碱,是将析出的碳酸钠从海水中捞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符合题意;
    D、臭氧在紫外线作用下转化为氧气,由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0·山东淄博·中考)如图所示的四种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不同的是( )

    A.纸片燃烧 B.海水晒盐 C.铜器生锈 D.炸药爆炸
    【答案】B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析】
    A、纸片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铜器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铜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炸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方程式
    考点01. 质量守恒定律
    1.(2021·广西大学附属中学三模)下图所示实验中,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A、蒸馏水和食盐水混合,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散逸到空气中,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C、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生成的氧气从导管散逸到空气中,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1·江苏淮安·中考真题)已知:3Cu+8HNO3(稀)=3Cu(NO3)2+2X↑+4H2O。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NO2
    B.反应时仅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C.铜元素化合价由0变为+2
    D.消耗的铜和生成的水质量比为3:4
    【答案】C
    【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X含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NO,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时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蓝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铜中的铜元素化合价是0,硝酸铜中的铜元素的化合价是+2,该选项说法正确;
    D、消耗的铜和生成的水质量比为:192:72=8: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3.(2021·云南德宏·三模)图是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所做的实验。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两种药品混合时,产生大量的气泡
    B.反应停止后,将烧杯放回天平,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C.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反应停止后,将烧杯放回天平,天平仍然平衡
    【答案】D
    【解析】
    A、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当两种药品混合时,观察到产生大量的气泡,选项正确;
    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烧杯中的物质的质量减少,所以反应停止后,将烧杯放回天平,天平指针向右偏转,选项正确;
    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的化学变化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选项正确;
    D、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烧杯中的物质的质量减少,所以反应停止后,将烧杯放回天平,天平指针向右偏转,选项错误,故选D。
    4. 将4.6 g某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8.8 g 二氧化碳和5.4 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    
    A. 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只含有碳元素  
    【答案】C
    【解析】此种类型的题目考查了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应用以及化学式的计算。反应后生成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8.8g×=2.4 g,氢元素的质量为: 5.4g×=0.6 g,比较它们的总和与原反应物的质量大小关系,2.4 g+0.6 g=3.0 g<4.6 g,可知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本题答案为C。 
    5.(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16
    X
    5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两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2:3
    D.X的值为4
    【答案】C
    【解析】
    A、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甲、丁物质质量增加,乙质量减少,丙质量不变,则是乙反应生成甲与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B、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是催化剂,仅是不参与反应,故选项正确;
    C、甲、乙两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16-8)∶(32-4)=2∶7,故选项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32+8+5+4-16-5-24=4,故选项正确。
    故选C
    6.(2020·西藏·中考真题)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丁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甲一定是化合物
    D.该反应中乙与丙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是14:11
    【答案】B
    【解析】
    A、由图可知,丁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则丁可能是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物质甲的质量在反应后减少,属于反应物,物质乙、丙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属于生成物,即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C、由B可知,图中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甲是反应物,所以甲一定是化合物,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该反应中乙与丙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38%−10%):(40%−18%)=14:11,选项正确,故选B。
    7.(2019·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8:1
    B.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丁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A
    【分析】由图可知,甲反应前后质量分数增加19%-17%=2%,为生成物。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也可能不参与反应。丙反应前后质量分数增加41%-25%=16%,为生成物。丁反应前后质量分数减少48%-30%=18%,为反应物。
    【解析】
    A、反应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为2%:16%=1:8,错误;
    B、由分析知,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C、由分析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D、由分析知,丁是反应物,又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故丁一定是化合物,正确。
    故选A。
    8. (2021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各物质质量关系如下图刻度纸所示(例如:丙的质量为5g,丁的质量为3g),充分反应后,在同一张刻度纸上再次记录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刻度线Ⅰ向左移动16格;刻度线Ⅱ向左移动8格;刻度线Ⅲ向左移动8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丙一定是催化剂
    C. 反应后丁的质量为8g D. 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1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g)
    16
    2
    5
    3
    反应后(g)
    0
    10
    5
    11
    发生变化的量(g)
    16
    8
    0
    8
    A、 根据分析,反应中甲物质的质量减少16g,乙物质的质量增加8g,丙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丁物质的质量增加8g。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因此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甲,生成物是乙和丁,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选项A不正确;
    B、该反应中丙物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反应中,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其他物质,因此丙不一定是催化剂,选项B不正确;
    C、反应中生成丁的质量为8g,反应前丁的质量为3g,因此反应后丁的质量为11g,选项C不正确;
    D、该反应中生成的乙和丁质量都是8g,因此反应生成的乙和丁的质量比为:8g∶8g=1∶1,选项D正确。
    故选D。

    考点02. 化学反应方程式
    1.(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硫酸型酸雨的形成:SO2+H2O=H2SO4
    B.铁粉溶于稀硫酸:2Fe+3H2SO4=Fe2(SO4)3+3H2↑
    C.镁粉着火不能用CO2灭火的原因:2Mg+CO22MgO+C
    D.Na2O2与CO2反应生成纯碱和氧气:Na2O2+CO2=Na2CO3+O2
    【答案】C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析】
    A、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SO2+H2O=H2SO3,故选项错误。
    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故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2O2+2CO2=2Na2CO3+O2,故选项错误。故选:C。
    2.(2021·湖南益阳·中考真题)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铁回收含铜废液(主要为CuSO4溶液)中的铜:Fe+CuSO4=FeSO4+Cu
    B.碳酸氢钙受热分解:Ca(HCO3)2CaCO3+CO2↑
    C.点燃镁条:Mg+O2MgO
    D.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废水:H2SO4+2NaOH=Na2SO4+H2O
    【答案】A
    【解析】A、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单质铜与硫酸亚铁,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A选项正确。
    B、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a(HCO3)2CaCO3+CO2↑+H2O,故B选项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Mg+O22MgO,故C选项错误。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H2SO4+Ca(OH)2=CaSO4+2H2O,故D选项错误。故选:A。
    3.在化学方程式aC2H6+bO2mCO2+nH2O中,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2m=a B.3a=n C.3m=n D.2b=m+n
    【答案】B
    【解析】反应物中含有2a个碳原子、6a个氢原子、2b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有m个碳原子、2n个氢原子、(2m+n)个氧原子。
    A、根据反应前后碳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a=m,故选项错误。
    B、根据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不变:6a=2n,则3a=n,故选项正确。
    C、2a=m,3a=n,则6a=3m,6a=2n,则3m=2n,故选项错误。
    D、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个数不变,可得2b=2m+n,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2021·辽宁沈阳·中考真题)认识酸、碱、盐的性质。如图表示的是几种常见酸、碱和盐的关系图,相邻的两种物质都能发生化学反应。

    (1)检验反应①中生成的气体时可以将______放在试管口。
    (2)反应②中没有明显现象,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此现象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3)反应③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写出一种符合图中关系的物质X的化学式______。
    【答案】
    (1)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2)能
    (3)Na2CO3+2HCl═2NaCl+H2O+CO2↑
    (4)Ca(OH)2或CaCl2(合理即可)
    【解析】
    (1)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检验反应①中生成的气体时可以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变蓝色,说明生成了氨气;
    (2)反应②中没有明显现象,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仍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能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3)反应③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4)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氯化钙等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式分别是Ca(OH)2、CaCl2(合理即可)。

    考点03. 化学反应类型
    1.(2020·湖南怀化)下列化学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化合反应的是( )
    A.H2SO4+2NaOH=Na2SO4+2H2O
    B.H2CO3=H2O+CO2↑
    C.3Fe+2O2Fe3O4
    D.Mg+2HCl=MgCl2+H2↑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且该反应的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且是铁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D、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
    2.(2020·湖南长沙)工业上常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B。
    3.(2021·辽宁朝阳)在初中化学中,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其中可能有水生成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化合反应可以生成水,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②分解反应可以生成水,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③置换反应可以生成水,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和铜;④复分解反应可以生成水,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选D。
    4.(2020·广西梧州)计算机芯片的运算速度与硅的纯度有关,工业上制取高纯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Cl4+2H2Si+4HCl。该反应属于(  )
    A.复分解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D。
    2.(2020·广西百色)下列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4P+5O22P2O5 B.Fe+2HCl=FeCl2+H2↑
    C.2H2O2H2↑+O2↑ D.Na2CO3+MgCl2=MgCO3↓+2NaCl
    【答案】D
    【解析】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

    三、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空气与氧气
    考点01. 空气的成分
    1.(2021·湖南)下列气体中,在医疗麻醉和食品防腐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的是( )
    A.O2 B.N2 C.CO2 D.H2O
    【答案】B
    【解析】
    A、氧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食品,此选项不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此,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医疗上可用液氮冷冻麻醉等,此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用于医疗麻醉,此选项不正确;
    D、水不能用于医疗和食品防腐,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B。
    2.(2021·山东)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支持燃料燃烧
    B.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防腐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各种不同颜色的光是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
    A、氧气能供给生物呼吸,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料燃烧,此选项正确;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中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所以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此选项正确;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作食品防腐,此选项正确;
    D、稀有气体充入霓虹灯里,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此选项错误。
    故选D。
    3.(2021·湖南株洲)二百多年前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结论的科学家是( )
    A.张青莲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屠呦呦
    【答案】C
    【解析】
    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故选:C。
    4.(2021常州模拟)在图1所示装置中燃烧红磷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并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得图2所示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点处压强增大是因为少量空气进入
    B. ab段压强减小的原因只有氧气被消耗
    C. c点时打开了弹簧夹
    D. d点集气瓶中的温度一定等于室温
    【答案】C
    【解析】根据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行分析。A. a点处压强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热量造成的,故A错误;B. ab段压强减小的原因是氧气被消耗和温度逐渐降低造成的,故B错误;C. 通过图2所示可以看出,从c到d压强快速增加是因为打开了弹簧夹,水进入了集气瓶,故C正确;D. 从d点往后,压强增大变得缓慢了,但不能说d点集气瓶中的温度一定等于室温,故D错误。故选:C。
    5.(2019•玉林)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图2是用该装置测得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气压与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O2迅速消耗造成的
    C.c点时反应刚好停止
    D.b、c、d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
    【答案】D
    【解析】A.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红磷要过量,故A错误;
    B.集气瓶中气压瞬间变大是红磷燃烧放热造成的,故B错误;
    C.a点温度最高,由此可知,在a点时反应刚好停止,故C错误;
    D.在a点反应已经结束了,b、c、d点时集气瓶中所含物质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6.以下四个实验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拉瓦锡用装置   (填写字母)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与   反应,生成固态物质。人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应物进行了优化,分别用铜粉、红磷等进行实验,其原理都是采用   (填“物理”或“化学”)方法,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从而达到物质的分离。
    (2)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装置是   (填写字母),利用此装置进行实验,可能造成实验误差的因素是   (答一条)。
    (3)装置C、D的实验都用到了红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结束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装置D中(试管容积为40mL),注射器活塞从10mL刻度处缓慢移动至   mL刻度处停止(误差忽略不计)。
    【答案】(1)A;汞;化学;(2)B;反应前后气球的体积不相等;(3)4P+5O22P2O5;2。
    【解析】(1)拉瓦锡用装置A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与汞反应,生成固态物质;
    分别用铜粉、红磷等进行实验,其原理都是采用化学方法,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从而达到物质的分离。
    故填:A;汞;化学。
    (2)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装置是B,能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利用此装置进行实验,可能造成实验误差的因素是反应前后气球的体积不相等。
    故填:B;反应前后气球的体积不相等。
    (3)装置C、D的实验都用到了红磷,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
    注射器活塞从10mL刻度处缓慢移动至:10mL﹣40mL×=2mL刻度处停止。
    故填:4P+5O22P2O5;2。
    7.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实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 。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 (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 。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1或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 (写两点)。
    【实验3】测定用排空气法收集到的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5)甲同学设计图5所示装置进行测定。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乙同学提出,仅利用图6所示装置,在不添加其他试剂的前提下,也能测得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达到实验目的,操作方法是 。
    【答案】(1)产生了大量的白烟;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
    (2)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
    (3)实验2;反应后,实验1集气瓶内剩余氧气的提积分是8.6%,实验2集气瓶内氧气几乎要耗尽
    (4)能够和氧气反应,生成物不影响测定结果
    (5)2NaOH+CO2=Na2CO3+H2O
    (6)用冰水冷却集气瓶,打开K。
    【解析】(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产生了大量的白烟等。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装置的气密性要良好等。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可知,实验2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反应后,实验1集气瓶内剩余氧气的提积分是8.6%,实验2集气瓶内氧气几乎要耗尽。
    (4)用图1或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能够和氧气反应,生成物不影响测定结果;
    (5)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6)由于密封装置内轻体的压强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为达到实验目的,操作方法是用冰水冷却集气瓶,打开K,瓶内为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氢氧换钠溶液被吸入,吸收了二氧化碳,可以测定出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考点0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2021·湖北)下列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无色
    B.无味
    C.供给呼吸
    D.食品防腐
    【答案】D
    【解析】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供给呼吸。但氧气具有氧化性,食品和氧气接触会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因此不能用于食品防腐。故选D。
    2.(2021·湖南)认真观察、准确记录和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答案】D
    【解析】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2020·辽宁阜新)下列有关氧气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气极易溶于水
    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气体
    C.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氧气由 2 个氧原子构成
    D.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航空航天等都要用到氧气
    【答案】D
    【解析】
    A、氧气不易溶于水,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每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03. 氧气的制取
    1.(2021年河北省唐山市中考模拟)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下列装置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⑤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
    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属于固体混合需加热型,发生装置是①,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法(装置④)或排水法(装置③)收集,故装置组合正确的是①③或①④,观察选项,只有A选项正确。故选A。
    2.(2021·山东九年级期中)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21%
    B.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
    【答案】B
    【解析】
    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氧气约占21%,A正确。
    B、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B错误。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这一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正确。
    D、为改善空气质量,提倡“绿色出行”,以公共交通工具为主,减少汽车尾气排放,D正确。
    故选:B。
    3.(2021·湖南株洲)O2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制取O2的方法很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KMnO4分解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KClO3分解法:应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___(填图中装置对应的字母)作发生装置;
    (3)H2O2分解法:常温下H2O2分解缓慢,通常加入少量MnO2,则MnO2的作用为___________;
    (4)可以用C所示装置来收集O2,体现了O2___________的性质;
    (5)已知N2的沸点为-196℃,O2的沸点为-183℃。工业上在低温下加压,先使空气液化,然后蒸发,则O2为___________(填“先”或“后”)蒸发出来的气体。
    【答案】
    (1)2KMnO4K2MnO4+MnO2+O2↑
    (2)A
    (3)催化作用
    (4)不易溶于水
    (5)后
    【解析】(1)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2)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物为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故选择A作为发生装置;(3)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加少量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起催化作用;(4)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气体不溶于水,故体现了氧气不易溶于水的性质;(5)因氮气的沸点低,液化空气后蒸发时沸点低的物质会先分离出,故氧气比氮气后蒸发出来。
    4.(成都市大邑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实验室中,可利用下列装置制取某些气体。

    (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 ;②_______。
    (2)若用C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
    ①C装置需做出的一处改进是____________;收集装置应该选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②以下是某同学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Ⅰ.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Ⅱ.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Ⅲ.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3)实验室常用硫铁矿和稀硫酸(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该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由上述信息推知,在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时(要求反应速率可控,所得气流平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下同),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
    (4)如图是一个多用途装置,其部分用途如下:

    ①若用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
    ②若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然后从_______端通入氧气(填“a”或“b”)。
    (5)如图A、B是有关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①A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B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③请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答案】(1)试管集气瓶
    (2)①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D;2KMnO4K2MnO4+MnO2+O2↑;分解反应;②Ⅱ、Ⅲ(全对才给分)
    (3)A ; E
    (4)①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②b ;(5)①吸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避免其污染空气;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③2KClO32KCl+3O2↑;
    【解析】(1)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2)①若用C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高锰酸钾是粉末状的,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需要塞一团棉花,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故C装置需做出的一处改进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氧气不易溶于水,故收集装置应该选D;反应是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反应符合一变多,故其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②Ⅰ.实验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故正确;Ⅱ.实验组装仪器要由下而上,先放置酒精灯,后固定试管,故不正确;
    Ⅲ.先加热试管排尽空气,后将导管伸入集气瓶收集气体,故不正确。故选ⅡⅢ。(3)实验室常用硫铁矿和稀硫酸(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在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时(要求反应速率可控,所得气流平稳),注射器能控制反应物的滴加速率,控制反应速率,故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硫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4)①若用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氧气从长管进,空气从短管排出,故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②若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在集气瓶中装满水,氧气密度比水小,氧气要从短管通入,水从长管排出,故然后从b端通入氧气。(5)①硫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A中水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避免其污染空气。②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故B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③铁在氧气中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故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5. (2019·江苏常州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中,点燃酒精灯后,可观察到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呈现    色火焰;装置C中的现象是          。 
    (3)装置D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了证明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不是由氧气造成的,在不改变装置的情况下,操作方法是       ,并观察装置C中的现象。 
    【答案】
    (1)分液漏斗
    (2)蓝紫 溶液褪色
    (3)2NaOH+SO2=Na2SO3+H2O
    (4)点燃酒精灯前先通一段时间氧气
    【解析】(1)仪器a是分液漏斗。
    (2)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闻到刺激性气味,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SO2=Na2SO3+H2O。
    (4)要证明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不是由氧气造成的,可以在点燃酒精灯前先通一段时间氧气,如果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说明与氧气无关。
    (二)水与溶液
    考点01. 自然界的水
    1. (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八年级期末)结合如图你认为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总储水量很大
    B.随着人类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C.哈尔滨靠近松花江,因此永远也不会缺水
    D.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
    【答案】C
    【解析】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总储水量很大,但是淡水资源很少,不符合题意;
    B、淡水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随着人类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可供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更显短缺,不符合题意;
    C、哈尔滨靠近松花江,但是淡水资源有限,应节约用水,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会导致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2021·安徽合肥市·九年级一模)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 Valuing Water”(珍惜水、爱护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生活中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B.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农业和园林浇灌釆用喷灌、滴灌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
    【答案】B
    【解析】
    A、生活中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避免水富营养化,造成水体污染,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B、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可利用淡水资源却非常少,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符合题意。
    C、农业和园林浇灌釆用喷灌、滴灌节约用水,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减少了水资源浪费,符合这一主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1·四川自贡市·中考真题)水是生命之源。成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反应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B.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C.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
    D.硬度较高的自来水,用户可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其硬度
    【答案】C
    【解析】
    A、通过反应沉淀池,使悬浮的杂质沉降,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
    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不能进行消毒,符合题意;
    D、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河北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煮沸可给水杀菌消毒
    B.过滤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答案】B
    【解析】
    A、煮沸可杀死水中的细菌,可给水杀菌消毒,故A正确;
    B、过滤可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开,过滤不能把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分离出来,过滤不能将海水转化为淡水,故B不正确;
    C、往水中滴加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可以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故C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可以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故D正确。故选B。
    5.(2021·山西太原市·九年级一模)每年的 3 月 22 日是“世界水日”,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中,没有涉及的净水方法是( )
    A.蒸馏 B.过滤 C.吸附 D.沉降
    【答案】A
    【解析】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会用到蒸馏,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包括沉降、过滤、吸附等,不涉及蒸馏,故选A。
    6.(2021·江城模拟)某净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装置中的活性炭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B. 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C. 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为软水                         
    D. 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可得到纯净水
    【答案】 B
    【解析】A. 该装置中的物质并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B.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气味,符合题意;
    C. 由净水装置可知,该装置不能减少钙、镁离子的化合物的量,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不符合题意;
    D. 该装置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得不到蒸馏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如图所示,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再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蒸馏烧瓶出现移动
    B.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
    C.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
    D.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且垫上石棉网
    【答案】B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蒸馏操作的原理、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结合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A.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故A选项错误;
    B.实验时,为增强冷凝效果,下端管口是进水管,上端管口是出水管,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故B选项正确;
    C.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C选项错误;
    D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垫上石棉网,故D选项错误。
    8.(2021·东城模拟)用于鉴别硬水和软水的试剂是(   )
    A. 肥皂水     B. 食盐水    C. 苏打水    D. 蒸馏水
    【答案】 A
    【解析】通常区别硬水与软水用肥皂水。向水中分别滴入等量的肥皂水,泡沫丰富的为软水,泡沫很少的为硬水。
    故答案为:A。
    9.(2021·宁德模拟)生活中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是(   )
    A. 加肥皂水   B. 加活性炭   C. 煮沸   D. 电解
    【答案】 C
    【解析】煮沸可以使水中钙镁矿物质转化为沉淀,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生活中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是煮沸,
    故答案为:C。
    10. 下列有关氢气性质,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D. 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
    【答案】 B
    【解析】A. 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故A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B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C. 由于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故C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空气没有污染,故D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2021·上海九年级二模)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如图,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解水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B.由实验可知,C端是电池的负极,D端是电池的正极
    C.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用燃着的木条检验,A中的气体使木条燃得更旺
    【答案】D
    【解析】
    A 、电解水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气,氧原子结合成氧气,A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二倍,故A试管中是氢气,B试管中是氧气,试验中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故C端是电池的负极,D端是电池的正极,B正确;
    C、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是: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正确;
    D、A中的气体是氢气,故用燃着的木条检验,A中的气体被点燃,并发出淡蓝色火焰,D错误。
    故选D。
    12.(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某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c______。
    (2)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图中还缺少一种仪器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______。
    (3)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器速率太慢,原因可能是______。
    (4)过滤后,观察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经改进后再过滤,得到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的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对此你有无不同看法______?理由是______。若要制得纯净水,还需采用的净化方法是______(若上述说法合理,该空不填)。
    【答案】
    (1)铁架台 烧杯 漏斗
    (2)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 玻璃棒 引流 防止滤液溅出
    (3)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有气泡
    (4)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合理均可)
    (5)有 过滤后的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物质 蒸馏
    【解析】
    (1)根据常用仪器性质和用途可知标号仪器分别是:铁架台、烧杯、漏斗;
    (2)加明矾的作用是: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图中还缺少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是为了防止滤液溅出;
    (3)如果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有气泡时容易导致过滤速度太慢;
    (4)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都有可能使固体小颗粒不经过滤纸直接进入烧杯,从而使滤液仍浑浊;
    (5)改进后过滤,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这时的水仍然属于混合物,因为水中仍然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蒸馏可以得到蒸馏水,蒸馏水属于纯净的水。
    13.小明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   ,操作①的名称是   ,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作用   ,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填写序号)   。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该操作主要是除去   。
    (3)小明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   ,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经过操作③以后,小明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4)某同学量取10mL的蒸馏水,读数时,视线应   。
    【答案】
    (1)明矾、过滤,引流,ac;
    (2)Ⅱ,素色和异味;
    (3)硬水,Ⅰ,看不到浮渣,有较多泡沫;
    (4)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解析】(1)在自来水厂为了将小颗粒泥尘沉降下来,常用絮凝剂,经常使用的絮凝剂是明矾,为了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必须用过滤的方法;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缘、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等;
    (2)经过过滤得到的水还含有有色或有异味的物质,要经过活性炭吸附才能除去,故操作②应选择装置Ⅱ;
    (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当加入肥皂水后,会出现许多浮渣,因此液体D是硬水;要使硬水变成蒸馏水,必须经过蒸馏,故小明应选装置Ⅰ;经过操作③(蒸馏)以后可得蒸馏水,不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因此再加入肥皂水时就看不到浮渣了,反而有许多泡沫。
    (4)某同学量取10mL的蒸馏水,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4.(2021·山东泰安市·泰安实验中学九年级一模)下列是电解水反应示意图(图2)和装置(图1)。示意图①~③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1)图2中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_(填序号)。
    (2)②所代表的物质是图1中试管_______(填字母)中产生的气体,图中A是电源的_______(填“正” 或“负”)极。
    (3)电解水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
    A 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 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 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 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4)在电解水的过程中,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写名称);不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___(写名称)。
    (5)检验C管中产物的方法是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上靠近酒精灯的火焰,看到的主要现象是___。
    【答案】
    (1)①
    (2)D 负
    (3)D
    (4)水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5)产生淡蓝色火焰
    【解析】
    (1)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图2①中的物质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②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③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填①。
    (2)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即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②所代表的物质氧气,为试管D中的氧气,图中A的电极上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为电源的负极;故填D,负。
    (3)电解水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故选D。
    (4)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则在电解水的过程中,能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则不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5)氢气具有可燃性,C管中产物是氢气,检验C管中产物的方法是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上靠近酒精灯的火焰,看到的主要现象是产生淡蓝色火焰。

    考点02. 常见的溶液
    1.(2021·江苏无锡·中考真题)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汽油 C.面粉 D.泥沙
    【答案】A
    【解析】
    A、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
    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C错;
    D、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D错。
    故选A
    2.(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后者溶质的是( )
    A.乙醇、碘酒 B.冰、冰水
    C.植物油、油水 D.氯化氢、盐酸
    【答案】D
    【解析】
    A、乙醇、碘是两种纯净物,错误。
    B、冰、冰水中都只含1种物质水,都是纯净物。错误。
    C、植物油不能溶于水与水形成溶液,错误。
    D、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氯化氢是盐酸的溶质,正确。
    故选D。
    3.(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与水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A.面粉 B.纯碱 C.香油 D.白醋
    【答案】C
    【解析】
    A、面粉与水形成悬浊液,错误。
    B、纯碱碳酸钠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溶液,错误。
    C、香油加入水振荡,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到水中,形成乳浊液,正确。
    D、白醋和水形成溶液,错误。
    故选C。
    4.(2021·辽宁锦州·中考真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定是溶液
    B.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作用
    C.两种液体纯净物充分混合后一定能得到溶液
    D.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答案】D
    【解析】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例如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说法错误;
    B、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溶解现象,说法错误;
    C、溶液必须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两种液体混合后充分振荡不一定得到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属于溶液,如植物油与水混合后的物质不属于溶液,说法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溶液温度降低,说法正确。
    故选:D。
    5.(2021·湖北宜昌市·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搅拌,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硝酸铵 B.生石灰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答案】A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符合题意;B、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符合题意。故选A。
    6.(2021·重庆市)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CaCO3 B.NaOH
    C.NaCl D.NH4NO3
    【答案】B
    【解析】A、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错误;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故选项正确;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选项错误;D、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选项错误。故选:B。
    7.(2021·陕西中考真题)如图,室温下,盛水的烧杯内放置两支分别盛有等质量KNO3溶液和饱和石灰水的试管甲和乙,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H4NO3固体后,甲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中溶液一定变浑浊 B.甲中溶液一定变成饱和溶液
    C.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D.甲、乙中溶液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A、加入硝酸铵,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不变浑浊,不符合题意;B、加入硝酸铵,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甲中无明显现象,硝酸钾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C、加入硝酸铵,硝酸铵溶解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乙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D、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中溶液均无溶质析出,溶液质量不变,故溶液质量一定相等,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1·宁夏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不变
    C.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D.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解析】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正确;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只是溶剂水的质量增加,氯化钾的质量不变,正确;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减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错误;D、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故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正确;故选C。
    9.(2021·江苏连云港)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5g、30g、30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
    B.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
    C.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答案】A
    【解析】A、对比乙丙图可知,升温固体溶解,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A正确。B、溶液中没有固体不溶解,可能刚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B错误。C、乙、丙烧杯中溶剂质量相等,乙部分溶解,丙全部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C错误。D、对比乙丙图可知,升温固体溶解,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错误。故选A。
    10.(2019•萧山区期中)下列物质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一组是(  )
    A.牛奶、汽水、石灰水 B.矿泉水、自来水、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C.泥水、肥皂水、碘酒 D.酒精、泥浆、汽水
    【答案】C。
    【解析】A、牛奶是乳浊液,汽水是溶液,石灰水是溶液,错误;
    B、矿泉水、自来水是溶液,汽油和水的混合物是乳浊液,错误;
    C、泥水是悬浊液,肥皂水是乳浊液,碘酒是溶液,正确;
    D、酒精是纯净物,泥浆是悬浊液,汽水是溶液,错误;
    11.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30℃,则t2对应的温度( )

    A.大于30℃ B.小于30℃ C.等于30℃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图,t1对应的溶解度大于t2对应的溶解度,t1对应的温度为30℃,则t2对应的温度应大于30℃。
    故选A。
    12. 如图中a、b代表不同压强下气体的溶解度曲线。
    (1)自来水加热时,在水沸腾前可观察到有气泡。由此可见,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   (填“增大”或“减小”)。 
    (2)图中曲线a对应的气压为2个大气压,则曲线b对应的气压  2个大气压
    (填字母编号)。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答案】(1)减小 (2)C
    【解析】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
    (1)自来水加热时,由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水沸腾前可观察到有气泡;
    (2)如下图

    作X轴垂线分别叫曲线a、b与p1和p2两点,p1对应的值大于p2 ,所以曲线b对应的压强大于曲线a,故选C。

    考点03.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1.(2021福建福州月考)室温下,无法区分硝酸钾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操作是( )
    A.降低温度 B.加一定量的水 C.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D.室温时,蒸发一定量水
    【答案】B
    【解析】
    降低温度,有晶体析出的是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的是不饱和溶液,可以区分。向两种溶液中分别加一定量的水,均无明显变化,无法区分。向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晶体不溶解的是饱和溶液,能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可以区分。将两种溶液在室温时,蒸发少量水,有晶体析出的是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的是不饱和溶液,可以区分。
    2.能使气体物质溶解度增大的操作是( )
    A.增加溶剂 B.振荡溶液 C.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
    【答案】C
    【解析】A、增加溶剂与气体的溶解度无关,故错误;B、震荡溶液与气体的溶解度无关,故错误;
    C、增大压强可以增加气体物质的溶解度,故正确;D、升高温度可以减小气体的溶解度,故错误。故选C。
    3. (2020·内蒙古赤峰)某同学在探究物质溶解的热现象及温度对物质溶解度影响时,设计了如下实验,现象如图一所示,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
    B.升温可以使N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如果t2℃时,M、N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M>N
    【答案】D
    【解析】
    A、氢氧化钠溶解放热,M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M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为b,A错误。
    B、硝酸铵溶解吸热,N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N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小,为a,升温N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变浑浊,B错误。
    C、M的饱和溶液即为b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错误。
    D、如果t2℃时,M、N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因为M(b)溶解度小于N(a)溶解度,则溶剂质量M>N,D正确。
    故选:D。
    4.(2021·黑龙江大庆市中考)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B.t1℃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t3℃时,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
    D.t2℃和t3℃时的两份b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
    【答案】C
    【解析】
    A、由图可知,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g,不符合题意;
    B、t1℃时,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00%≈33.3%,不可能为50%,不符合题意;
    C、t3℃时,a、b的溶解度大于30g,c的溶解度小于30g,故该温度下,各取15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c,符合题意;
    D、t2℃和t3℃时的两份b溶液,没有明确溶液的质量和状态,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1·广西梧州市·中考)KNO3、NaC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C1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
    B.50℃时,Q点表示的是KNO3的不饱和溶液
    C.2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比:KNO3>NaC1
    D.20℃时,M点NaC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6%
    【答案】B
    【解析】
    A、由图可知,NaC1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A错误。
    B、50℃时,Q点位于硝酸钾溶解度曲线下方表示的是KNO3的不饱和溶液,B正确。
    C、2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比:NaC1>KNO3,C错误。
    D、20℃时,M点NaC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36%,D错误。
    故选:B。
    6.(2020·江苏·中考真题)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B.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D.将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仍为饱和溶液
    【答案】B
    【解析】
    A、由于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不能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故选说法正确;
    C、a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c的溶解度随着温度降低而增大,将t2℃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成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7.(2020·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变为不饱和溶液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1℃时将20克丙物质溶于50克水中得到70克溶液
    【答案】B
    【解析】
    A、丙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t1℃时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仍然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选项正确;
    C、甲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选项错误;
    D、t1℃时丙溶解度是30g,将20g丙物质溶于5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15g,得到65g溶液,故选项错误。故选B。
    8.(2021·辽宁中考真题)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_______(填“甲”、“乙”或“丙”)相似
    (3)t3℃时,将40g甲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4)若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_______。
    (5)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
    到t1℃,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溶解度:乙>甲>丙
    B 溶剂质量:丙>乙>甲
    C 溶液质量:乙>甲>丙
    D 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答案】(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丙
    (3)80
    (4)蒸发结晶
    (5)BD
    【解析】
    (1)P点是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减小而增大,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丙相似;
    (3)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即t3℃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甲物质,将40g甲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质的质量为30g,溶剂的质量为50g,溶液的质量为80g;
    (4)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幅度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幅度较小,若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5)A、t1℃时,溶解度大小:甲>乙=丙,说法错;
    B、t3℃时,溶解度大小:甲>乙>丙,即:浓度: 甲>乙>丙,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甲>乙>丙,溶剂质量:丙>乙>甲,降温到t1℃,溶剂不变,溶剂的质量:丙>乙>甲,说法正确;
    C、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甲析出的晶体最多,乙居中,丙没有晶体析出,溶剂不变,溶液质量丙>乙>甲,说法错误;
    D、t1℃,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此时乙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溶质质量分数,丙物质在降温的过程,溶剂、溶质不变,质量分数也不变,丙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说法正确;
    答案:BD。
    9.根据溶解度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表是KNO3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①分析表中数据规律,要从KNO3溶液中分离出KNO3,适宜的结晶方法是   .
    ②60℃时,30g 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2)水中的溶氧量大小对水生生物至关重要.
    ①夏季为鱼池水补养,常用水泵将池水喷到空气中落下,其原理是   .(填序号)
    A、增大氧气溶解度 B、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升高水温
    ②下列大致图象中,不能反映氧气在水中溶解度规律的是   .(填序号)

    【答案】(1)①降温结晶;②11:10;(2)①B;②B
    【解析】
    (1)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析出晶体的方法是降温结晶;②60℃时,KNO3的溶解度是:11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110g,所以60℃时,30g 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g:100g=11:10;
    (2)①用水泵将池水喷到空气中落下是为了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②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与温度成反比,与压强呈正比.所以A、C都能反映氧气在水中溶解度规律,而C答案中随着压强的增大,溶解度减小,不能反映氧气在水中溶解度规律.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10.(2020·山东日照·中考真题)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下图,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判断物质乙是指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________的方法提纯KNO3(填写“蒸发溶剂”或“冷却结晶”)。
    (3)6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NO3和K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 ℃,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KNO3_____ KCl(填写“>”“=”或“<”)。
    (4)如图所示,2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能完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填写字母标号)。

    ①冰块 ②生石灰固体 ③硝酸铵固体 ④干冰 ⑤浓硫酸 ⑥氢氧化钠固体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5)60 ℃时,将45g KCl固体溶解于100 g水中,降温至20 ℃,析出晶体的质量是______。
    【答案】KCl 冷却结晶 > B 11g (或11.0 g,漏写单位不得分)
    【解析】
    (1)观察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则物质乙是指KCl;
    (2)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则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3)6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NO3和K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 ℃,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KNO3>KCl,因为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降温析出晶体更多;
    (4)2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固体能完全溶解,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所以加入物质后烧杯中的水温度升高;则能使水温升高的有:生石灰固体和水反应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是溶于水放热。故选B;
    (5)60 ℃时,将45g KCl固体溶解于100 g水中,降温至20 ℃,此时KCl的溶解度为34g,析出晶体的质量是45g-34g=11g。

    考点04. 溶液的浓度
    1. 对20%的蔗糖溶液”的含义解释错误的是( )
    A.40 g水中溶解了10 g白砂糖
    B.100 g白砂糖溶液中溶解了20 g白砂糖
    C.将20 g白砂糖溶于80 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
    D.将白砂糖与水按照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答案】D
    【解析】20%的白砂糖水溶液中的20%是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A、40g水中溶解了10g白砂糖,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可得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故A正确;
    B、100g白砂糖溶液中溶解了20g白砂糖,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可得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故B正确;
    C、将20g白砂糖溶于80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可得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故C正确;
    D、将白砂糖与水按照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可得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故D错误.
    故选D.
    2.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下列溶液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在①→②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在②→③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③→④升温蒸发水分,此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④>③,故B说法正确;
    3.(2021·四川成都)将1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10%的稀硫酸。有关步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计算需水98g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配制好后,装瓶贴标签
    【答案】D
    【解析】A、溶质质量=(10×98%)g=9.8g,10%=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质量=(9.8÷10% )=98g,溶剂质量=(98-9.8)g=88.2g,不符合题意;B、量取水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平齐,不符合题意;C、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浓硫酸加入水中,不符合题意;D、配制好后,装瓶贴标签,符合题意。故选D。
    4.(2021·山东泰安)将2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存放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溶液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事故处理: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C
    【解析】A、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步骤包括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故A正确;
    B、量取液体需要量筒、胶头滴管,混匀需要烧杯玻璃棒,装瓶存放在细口瓶需要细口瓶,故B正确;
    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故C错误;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D正确。
    故选:C。
    5.(2019•黄浦区二模)关于如图所示过氧化氢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

    A.500g溶液中含溶质30g
    B.500mL溶液的质量为550g
    C.500mL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D.取出 50m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30%
    【答案】A。
    【解析】A.500g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500g×30%=150g,故错误;
    B.500mL溶液的质量为500mL×1.1g/mL=550g,故正确;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30%:70%=3:7,故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取出50m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30%,故正确。
    6. (2021·广西中考真题)现有碳酸钾和氯化钾的固体混合物15.8g,将88.6g稀盐酸加入到固体混合物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00g溶液。请计算:
    (1)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______。
    (2)混合固体中碳酸钾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4.4g;(2)13.8g;(3)16.9%。
    【解析】
    (1)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氯化钾不与盐酸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所以,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为:15.8g+88.6g-100g=4.4g;故填:4.4g。
    (2)解: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设混合固体中碳酸钾的质量为x,则:
    K2CO3+2HCl=2KCl+H2O+CO2↑
    138 44
    X 4.4g

    X=13.8g
    答:混合固体中碳酸钾的质量为13.8g。
    (3)解:根据题干信息,碳酸钾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钾,氯化钾包括固体混合物中的氯化钾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钾。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为:15.8g-13.8g=2.0g。设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则:
    K2CO3+2HCl=2KCl+H2O+CO2↑
    149 44
    y 4.4g

    X=14.9g
    则溶液中溶质氯化钾的质量为:14.9g+2.0g=16.9g;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6.9%。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6.9%。

    (三)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01. 碳的单质
    1.(2021·广西玉林·中考真题)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 )
    A.金刚石 B.铁矿石 C.石墨 D.大理石
    【答案】A
    【解析】
    金刚石是一种碳的单质,是天然存在的硬度大物质。故选A。
    2.(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答案】C
    【解析】
    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不同种单质。
    【解析】
    A、构成金刚石、石墨的原子大小相同,故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结构不同,故说法错误;
    C、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所以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故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都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故选C。
    3.(2019·辽宁大连·中考真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C60可用作超导材料 B.木炭可用作电池电极
    C.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 D.金刚石可用于裁割玻璃
    【答案】B
    【解析】
    A、C60具有金属光泽,有许多优异性能,如超导、强磁性、耐高压、抗化学腐蚀、在光、电、磁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故A正确。
    B、石墨用作电池的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导电性,木炭导电性较差,故B错误;
    C、石墨很软且在纸上划过会留下痕迹,故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故C正确;
    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可用于裁割玻璃,故D正确。故选B。
    4.(2021·湖南广益实验中学一模)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 D.活性炭可用作冰箱除味剂
    【答案】B
    【解析】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说法正确;
    B、C60是单质,一个分子中由60个碳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
    C、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冰箱除味剂,说法正确。
    故选B。
    5.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碳纳米管主要是由呈六边形排列的碳原子构成数层到数十层的同轴圆管,它们的微观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元素只能组成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两种单质
    B.碳纳米管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C.构成石墨烯的原子间有一定间隔
    D.构成碳纳米管的原子不再运动
    【答案】C。
    【解析】A、碳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例如金刚石、石墨、碳60等,故A错;
    B、碳纳米管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并不是不能反应,故B错;
    C、原子之间都有间隔,故C正确;
    D、原子始终在不断运动,故D错。
    6.木炭与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A的作用是尾气处理
    B.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两个实验中都可以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木炭、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置换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虽然个别知识点暂未学习,但不影响解题。
    A、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A的作用是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空气。故A选项正确;B、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中,不仅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铜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改变。故B选项错误;
    C、木炭、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均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两个实验中都可以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故C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选项错误。置换反应暂未学习,但本题可以选出C,所以不影响解答。
    7.(2021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一模)图所示是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网罩的作用:集中火焰并提高温度
    B.理论上试管a中减少的质量等于试管b增加的质量
    C.a中黑色粉末变红说明碳具有还原性
    D.反应结束后立即把a中的物质倒出来观察现象
    【答案】D
    【解析】A、网罩可以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正确。
    B、理论上a中减少的质量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b中增加的质量为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理论上试管a中减少的质量等于试管b增加的质量,正确。
    C、a中黑色粉末变红,说明碳能夺走氧化铜中的氧,说明碳具有还原性,正确。
    D、反应结束后立即把a中的物质铜倒出来,铜可能在较高温度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所以不能反应结束后立即把a中的物质倒出来观察现象,错误。故选D。
    8.(2021·福建宁德·二模)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都是碳单质。1mm 厚的石墨大约包含 300 万层石墨烯。石墨烯具有非同寻常的导电性,强度能超出钢铁数十倍,有极好的透光性。石墨烯将成为硅的替代品,用来生产超级计算机和新能源电池。

    (1)石墨烯可用于制作新能源电池,利用石墨烯的______性。
    (2)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______。
    (3)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还有______(写一种)。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石墨烯与硅的性质完全相同
    B.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1mm 厚的石墨大约包含 300 万层石墨烯,说明碳原子很小
    【答案】导电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金刚石或C60(写一种即可) BC
    【解析】
    (1)石墨烯可用于制作新能源电池,利用石墨烯的导电性;
    (2)石墨、石墨烯、碳纳米管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金刚石、C60等;
    (4)A、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硅由硅原子构成,原子构成不同,性质不会完全相同,不符合题意;
    B、石墨烯属于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符合题意;
    C、1mm 厚的石墨大约包含 300 万层石墨烯,说明碳原子很小,符合题意。
    故选BC。
    9. 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进行系列实验。
    (査阅资料)
    ①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
    ②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H2O+Cu。
    ③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进行实验)实验1:取质量比为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
    序号
    1﹣1
    1﹣2
    装置


    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
    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1)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1-2中,证明产生了CO2的现象是
    (3)实验1的目的是 。
    (4)实验2的结论是
    (反思与评价)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
    (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所需的试剂是 。
    【答案】
    (1)C+2CuO2Cu+CO2↑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探究木炭与氧化铜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
    (4)木炭与氧化铜最佳质量比为1:12.
    (5)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经过量。
    (6)稀硫酸
    【解析】(3)实验1中,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均一样,不一样的是加热的操作方法不同,故实验1的目的是探究木炭与氧化铜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5)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是1:12时,恰好完全反应,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经过量,故没必要再进行质量比1:14的实验。(6)反应后主要生成物是铜,铜与稀硫酸不反应,由Cu2O+H2SO4=CuSO4+H2O+Cu 可知,氧化亚铜能与硫酸反应,故选用稀硫酸反应。
    考点02. 碳的氧化物
    1.(2021·四川雅安·中考真题)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密度均大于空气
    C.用途: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气体肥料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雾霾
    【答案】A
    【解析】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此选项正确;
    B、性质:CO2的密度大于空气,CO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稍小,此选项错误;
    C、用途:CO2不支持燃烧,可用于人工降雨,CO2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可用于气体肥料,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此选项错误;
    D、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S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此选项错误。
    故选A。
    2.(2021·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叙述正确的是( )
    A.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古代书画作品能保存至今,是因为碳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金刚石、石墨、C60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D.一氧化碳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中毒,所以一氧化碳有百害而无一利
    【答案】A
    【解析】
    A、低碳生活的目的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正确;
    B、书画作品能够保存至今,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并不是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故B错误;
    C、C60由分子构成,故C错误;
    D、一氧化碳并非百害无一利,其具有可燃性,可作为燃料,故D错误。
    故选A。
    3.(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表示相应转化中的其他反应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反应物Y可以用来检验CO2
    C.反应①不属于置换反应
    D.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发生反应②
    【答案】B
    【解析】
    A、CO和X反应生成CO2,X可以是O2或Fe2O3等金属氧化物,说法正确;
    B、CO2和Y反应生成Na2CO3,则Y为NaOH,NaOH不能用来检验CO2,,说法错误;
    C、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不属于置换反应,说法正确;
    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发生碳酸的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答案:B。
    4.(2020·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
    A.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答案】D
    【解析】
    A、二氧化碳不会导致酸雨,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二氧化碳制成干冰后可用于仍降雨,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1·甘肃金川·模拟预测)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先加热,再通入一氧化碳
    B.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C.实验结束时,应该先熄灭酒精灯,然后一直通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
    D.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答案】A
    【解析】
    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实验时,先通入一氧化碳,将装置内空气排尽,然后加热,防止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故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不符合题意;
    C、实验结束时,应该先熄灭酒精灯,然后一直通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冷却,防止反应生成的铁高温下重新被氧化,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1·贵州遵义·模拟预测)已知:NaHCO3+HCl═NaCl+CO2↑+H2O,甲中盛放的溶液是足量的。如图所示,在乙瓶中放入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在A处缓缓地持续通入气体X,当关闭Ⅰ阀,打开Ⅱ阀后,乙瓶中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当打开Ⅰ阀,关闭Ⅱ阀后,乙瓶中的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的二氧化碳,则甲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氢氧化钠溶液
    B.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则甲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浓硫酸溶液
    C.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多个实验合为一体,对比性强
    D.若气体X为干燥的二氧化碳,则甲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水
    【答案】D
    【解析】
    A、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的二氧化碳,通过Ⅰ阀进入乙中,乙瓶中的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水与二氧化碳形成碳酸,碳酸呈酸性)。通过Ⅱ阀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只有水蒸气进入乙中,乙瓶中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正确。
    B、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通过Ⅰ阀进入乙中,乙瓶中的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水与二氧化碳形成碳酸,碳酸呈酸性,氯化氢的水溶液也为酸性)。通过Ⅱ阀,气体经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二氧化碳无法使紫色石蕊变红,氯化氢不会解离出氢离子也不会使紫色石蕊变红。正确。
    C、该实验可以用一个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优点是将多个实验合为一体,对比性强。正确。
    D、若气体X为干燥的二氧化碳,通过Ⅰ阀进入乙中,乙瓶中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通过Ⅱ阀,二氧化碳经过水带有水蒸气,进入乙瓶中,乙瓶中的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错误。
    故选D。
    7.(2021·广东·育才三中一模)如图是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CO2”的反应能体现C的可燃性
    B.“CO→CO2”的基本反应类型只能为化合反应
    C.“CO2→H2CO3”的反应可用紫色石蕊溶液验证
    D.“CO2→CaCO3”的反应可以区分CO2和空气
    【答案】B
    【解析】
    A、C完全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体现C的可燃性,A正确;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可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属于任何基本反应类型,B错误;
    C、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石蕊变色,水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故该实验可用紫色石蕊验证,C正确;
    D、二氧化碳可以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不能,故可以用“CO2→CaCO3”的反应可以区分CO2和空气,D正确;
    故选B。
    8.(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如图为体现CO2性质的趣味实验装置。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
    (2)准备相同的两套装置,锥形瓶内均预先集满CO2。
    ①向其中一套锥形瓶内加入30mL水,搅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轻质塑料球向左移动一小段,移动原因是______,实验中b管的作用为:平衡气压有利于液体顺利滴下和______。
    ②向另一套装置的锥形瓶内加入30mL6%的NaOH溶液,搅排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轻质塑料球向左移动的距离比①中大得多,主要原因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随后,向锥形瓶内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可观察到轻质型料球__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
    (3)已知实验所用锥形瓶的容积为500mL,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该实验条件下密度为2g/L)至少需要______克大理石(含CaCO3质量分数为80%)与足量盐酸反应?(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铁架台
    (2)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使气压减小 防止加入液体的体积导致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变化 HCl+NaOH=NaCl+H2O 向右
    (3)解:设需要大理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80%x 500mL×10-3L/mL×2g/L

    x=2.84g
    答:需要大理石的质量为2.84g。
    【解析】
    (1)仪器a的名称为铁架台。
    (2)①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使装置中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导致轻质塑料球向左移动一小段;实验中b管使锥形瓶和分液漏斗形成一个连通器样的装置,其作用为:平衡气压有利于液体顺利滴下和防止加入液体的体积导致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变化。
    ②向另一套装置的锥形瓶内加入30mL6%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HCl+NaOH=NaCl+H2O,导致装置中气体减小更多,压强减小更大,故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轻质塑料球向左移动的距离比①中大得多;向锥形瓶内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稀盐酸和碳酸钠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可观察到轻质型料球向右移动。
    (3)见答案。
    9.(2021·江苏南通·中考真题)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Ⅰ.碳的多样性
    (1)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
    (2)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石墨烯)是目前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单层石墨片属于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Ⅱ.“碳中和”的实现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3)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_________的加剧。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直接贡献的一种措施:___________。
    (4)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经吸收剂处理可实现CO2的捕集。
    ①NaOH吸收。NaOH溶液吸收CO2生成 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CaO吸收。CaC2O4在高温下分解制得疏松多孔的CaO,同时产生CO、CO2。该反应所得CO、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
    (5)CO2与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CH4(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虚线处部分中间产物略去),可实现CO2的再利用。

    ①该反应中,除CH4外另一种生成物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MgO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已成为居民的生活用气,是因为CH4在空气中燃烧时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
    (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单质
    (3)温室效应 尽量采用公共出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CO2+NaOH=NaHCO3 1:1
    (5)H2O 催化剂 放出
    【解析】
    (1)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单层石墨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3)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
    尽量采用公共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直接贡献;
    (4)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NaOH=NaHCO3;
    ②CaC2O4在高温下分解制得疏松多孔的CaO,同时产生CO、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CaO+CO2↑+CO↑,故该反应所得CO、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5)①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故另一生成物为H2O;
    由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镁不发生变化,故作用是:催化剂;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已成为居民的生活用气,是因为CH4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热量。
    10.(2021·青海·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考真题)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相应问题。

    (1)实验一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2)实验二中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B.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C.水具有酸性 D.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答案】
    (1)较多固体
    (2)2CuO+C2Cu+CO2↑
    (3)AD
    【解析】
    (1)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剩余液体。
    (2)木炭和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气体,2CuO+C2Cu+CO2↑。
    (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A. 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正确;
    B. 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错误;
    C.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错误;
    D. 碳酸具有酸性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正确。
    故选AD。
    11.(2018·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某同学用微型实验装置(如图)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性质,回答问题。

    (1)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b处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
    (3)根据烧杯中的变化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4)另一同学操作时,误将浓盐酸当作稀盐酸使用,结果______处没有明显现象。
    (5)你认为微型实验的优点是____(写一条即可)。
    【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 节约试剂、装置简单、减少污染、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效果良好(写出一条即可)
    【解析】
    (1)试管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b处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烧杯中的阶梯蜡烛下面的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4)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溶质氯化氢,会使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与石灰水接触,则氯化氢与氢氧化钙反应,看不到b处变浑浊的现象;
    (5)该微型实验的优点有节约试剂、装置简单、减少污染、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效果良好等。
    12.(2021·福建福州·模拟预测)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仪器和装置制取气体并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请回答:

    (1)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要停止反应,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铜网不能换为铁丝网,原因是_______。
    (2)进行装置B的实验未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一条可能的原
    因_______。
    (3)装置C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4)一般物质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装置D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装置E中滴入2滴NaOH溶液后观察到U形管左侧液面比右侧高,原因是_______。
    【答案】
    (1)抽动粗铜丝使铜网与稀盐酸分离 CaCO3+2HCl=CaCl2+H2O+CO2↑ 铁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2)二氧化碳中混有HCl气体
    (3)a比d先变红,b和c不变红
    (4)隔绝氧气 2Mg+CO22MgO+C
    (5)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解析】
    (1)用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要停止反应,需要进行的操作是抽动粗铜丝使铜网与稀盐酸分离,因为抽动粗铜丝,铜丝与稀盐酸分离,反应停止;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铜网不能换为铁丝网,原因是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排在氢的前面,铁的金属活动性氢强,铁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2)进行装置B的实验未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能的原因二氧化碳中混有HCl气体,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消耗了澄清石灰水;
    (3)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化,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的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装置C的实验现象是a比d先变红,b和c不变红;
    (4)灭火的原理:隔绝氧气、移除可燃物、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一般物质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二氧化碳与镁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CO22MgO+C;
    (5)装置E中滴入2滴NaOH溶液后观察到U形管左侧液面比右侧高,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集气瓶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导致U形管左侧液面比右侧高。
    考点03. 二氧化碳的制法
    1.(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A和______(填字母)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试管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选用装置C相对B的优点是______。
    (4)已知C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用图1装置探究制取CO2的实验。实验开始时,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图2表示实验过程中装置G和Ⅰ中的溶液pH变化曲线。

    ①装置H的作用为______。
    ②t1时,锥形瓶中石灰石有剩余,无气泡产生。请判断t2时,锥形瓶中______(填“有”或“无”)盐酸剩余。
    ③t1后,显示器B中曲线几乎无变化,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
    (1)酒精灯 长颈漏斗
    (2)D或E 2KClO32KCl + 3O2 ↑ 防止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3)CaCO3+2HCl=CaCl2+H2O+CO2↑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除去氯化氢气体,防止影响装置Ⅰ中pH测定 有 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经达到饱和
    【解析】
    (1)①是加热仪器酒精灯,②是添加液体药品时使用的长颈漏斗;
    (2)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D或E收集;高锰酸钾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 + 3O2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加一团棉花,防止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3)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C装置可以通过控制旋塞调节装置内气压来实现反应物的分离与接触,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①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制取的CO2中含有HCl气体,碳酸氢钠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防止影响装置Ⅰ中pH测定;
    ②t2时,显示器A显示的数值约为2,显酸性,说明锥形瓶中有盐酸剩余;
    ③随着二氧化碳的溶解生成碳酸,溶液的pH从7逐渐减小,当溶解达到饱和时,pH保持不变。
    3.(2021·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上述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用仪器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______(填“瓶口”“瓶内”之一),若木条火焰______,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2)化学小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B1→E→B2→C→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进行实验。使Wg该塑料试样碎屑在充足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在该装置中,洗气瓶C的作用是______。
    ②Wg该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B2质量增加ag,则该塑料试样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结果用代数式表示)。
    【答案】
    (1)ADBF CaCO3+2HCl=CaCl2+H2O+CO2↑ 瓶口 熄灭
    (2)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W-a/9或(9W-a)/9
    【解析】
    (1)①实验室以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氯化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且应先除杂后干燥,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连接顺序为:ADBF;
    ②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③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用仪器F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集满;
    (2)①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在该装置中,洗气瓶C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②仪器B2质量增加ag,说明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a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故氢元素的质量为:ag××100%=g,则碳元素的质量为: [w-]g。
    3.(2021·贵州遵义·中考真题)实验室制备CO2并探究其性质。

    (1)制取CO2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用C装置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3)D装置中,m、n处分别放有湿润、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通过E装置产生的现象可证明CO2具有______的性质。
    (4)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低碳生活,人人有责”,提出一条合理的低碳出行建议______。
    【答案】
    (1)B
    (2)把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a处,木条熄灭说明满了
    (3)m处石蕊试纸变红色 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尽量少开私家车
    【解析】
    (1)制取CO2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故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2)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用C装置收集CO2时长进短出,验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a处,木条熄灭说明满了。
    (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D装置中,m、n处分别放有湿润、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m处石蕊试纸变红色;E装置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4)尽量少开私家车、多骑自行车有助于实现低碳出行的目标。

    (四)金属与金属矿物
    考点01. 金属材料
    1.(2021·江苏连云港)2021年5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该车使用了新型镁锂合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锂属于非金属元素
    C.镁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D.镁锂合金的硬度比镁的小
    【答案】A
    【解析】
    合金和纯金属都属于金属材料,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B、锂带“钅”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D、合金的结构比纯金属的要复杂得多,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硬度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2021·四川眉山市·中考真题)北斗系统的全面建成彰显了中国航天的力量。在航天科技中运用了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金属的硬度一般比它们组成合金的硬度更高
    B.钛和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等
    C.金属单质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D.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
    【答案】B
    【解析】
    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选项说法不正确;
    B、钛和钛合金具有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易于加工和机械性能好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等,选项说法正确;
    C、大多数金属单质在常温下都是固体,但汞是液体,选项说法不正确;
    D、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中不一定只含金属元素,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B。
    3.(2019•南京)下列金属中,熔点最低的是(  )
    A.铜 B.汞 C.铝 D.钨
    【答案】B。
    【解析】汞常温下唯一的液态金属,故四种金属中熔点最低的是汞。
    4.生活中金属材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熔点高 B.良好的导电性
    C.硬度大 D.银白色的光泽
    【答案】B。
    【解析】
    A.不是所有的金属熔点都很髙,有一些金属熔点较低,例如:汞,故A错误;
    B.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B正确;
    C.不是所有的金属硬度都很大,有一些金属的硬度很小,例如:铅硬度很小,故C错误;
    D.金属不同金属的颜色可能不同,如铁是银白色但铜是紫红色,故D错误。
    5.金被加工成金箔,说明金具有良好的(  )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导热性 D.抗腐蚀性
    【答案】A。
    【解析】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压成金箔。
    6.下列金属制品,利用其导热性的是(  )
    A.奶锅 B.勺子
    C.电线 D.奖牌
    【答案】A。
    【解析】
    A、奶锅是利用铜具有导热性;
    B、铁勺是利用金属硬度大;
    C、电线是利用金属具有导电性;
    D、奖牌是利用金属具有好看的金属光泽;
    7.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具有金属的特性
    ②通过熔合而成
    ③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
    ④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的熔点都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合金是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具有金属的特性,故①正确;
    由合金的定义可知,合金通过熔合而成,故②正确;
    合金是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他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故③正确;
    一般来说,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的熔点低,但硬度比各成分硬度高,合金的机械性能一般比组分金属好,故④正确。
    故选:D。
    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合金具有金属的特性
    B.一般来说,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熔点高
    C.钢中含碳量低于生铁中的含碳量
    D.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答案】B
    【解析】A、合金具有金属的特性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一般来说,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熔点低,熔点高错误,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钢中含碳量低于生铁中的含碳量正确,因此韧性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合金概念有三个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各成分都是以单质形式存在;③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因此合金一定是混合物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9.下列关于生铁和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铁的含碳量大于钢的含碳量
    B.生铁的硬度大于钢
    C.钢的性能比生铁优越
    D.生铁和钢不属于合金
    【答案】D
    【解析】A、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故生铁的含碳量大于钢的含碳量,正确;
    B、含碳量越高,则硬度越大,故生铁的硬度大于钢,正确;
    C、钢的性能比生铁优越,正确;
    D、生铁和钢属于铁合金,错误;
    故选:D。
    10.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如图所示的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可以制取铝,氧化铝中铝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2O,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可得铜,请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Cu2O+Cu2S6Cu+   。
    (4)火药起源于唐朝。为使烟火产生耀眼的白光,可在其火药中加入 镁 (填一种金属名称)。
    (5)黄铜片和铜片相比较,硬度较大的是   。
    (6)十八世纪,化学家们研究发现某些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一种气体,该气体被喻为“会制造水的物质”,对上述反应原理的认识加快了推翻燃素学说的进程。该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制造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B;(2)9:8;(3)SO2;(4)镁;(5)黄铜片;(6)2H2+O22H2O。
    【解析】(1)炊具利用的是金属的导热性;梯子利用的金属的硬度和密度小的性质;导线利用金属的导电性;
    (2)氧化铝中铝、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铝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7×2):(16×3)=9:8;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反应前6个铜原子、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硫原子,反应后已知有6个碳原子,未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是1,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一个硫原子,两个氧原子,故应为:SO2;
    (4)金属镁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
    (5)合金的硬度比组成纯金属大,故黄铜片比铜片硬度大;
    (6)某些金属与酸反应能生成氢气,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考点02. 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
    B.各种金属在常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C.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
    D.在较高温度下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在常温下也能与氧气反应
    【答案】C
    【解析】从金属的化学性质着手进行分析,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金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金属越活泼,越易与氧气反应;在较高温度下铜能与氧气反应,但在常温下两者不发生反应。
    A、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有在氧气中才会燃烧,故A说法错误;
    B、不活泼的金属如金,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故B说法错误;
    C、金属越活泼,越易与氧气反应,相反,金属越不活泼,越不易与氧气反应,因此可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初步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故C说法正确;
    D、在较高温度下铜能与氧气反应,但在常温下两者不发生反应,故D说法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2.(2021·广西钦州·中考真题)下列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导热性 C.延展性 D.易锈蚀
    【答案】D
    【解析】
    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易锈蚀等;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例如色态味、熔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
    易锈蚀是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D。
    3.(2021·山东济宁)一定质量的M、N两种金属,分别与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得到的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两种金属的活动性:M>N
    B.两种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M=N
    C.两种金属消耗稀硫酸的质量:M=N
    D.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的质量:M=N
    【答案】D
    【解析】
    A、由图可知,反应结束前M金属反应速率更快,故两种金属的活动性:M>N,正确;
    B、由纵坐标可知,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M=N,正确;
    C、生成的氢气中氢元素全部来自酸中的氢,氢气质量相等,故两种金属消耗稀硫酸的质量相等:M=N,正确;
    D、不确定金属种类,不能判断那种金属反应的质量大,故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不能判断大小,错误。
    故选D。
    4.(2021·四川自贡)为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实验①、②,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
    B.通过实验①、②、③,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
    C.实验④中X为Cu,Y为FeSO4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
    D.实验④中X为Cu,Y为AgNO3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Cu>Ag
    【答案】B
    【解析】
    A、通过①②实验可知,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以证明金属的活动性:Fe>Cu,所以说法正确;
    B、通过①②③实验可知,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铁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可以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Fe>Ag,但不能说明Cu>Ag金属活动性,所以说法错误;
    C、若要用实验④,X可以为Cu,Y为FeSO4溶液,铜能置换出硫酸铁中的铁,这个反应能证明金属活动性Fe>Cu,所以说法正确;
    D、若要用实验④,X可以为Cu,Y为AgNO3溶液,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这个反应能证明金属活动性Al>Cu,所以说法正确。
    故选:B。
    5.(2021·山东济宁)实验废液中含有AgNO3、Cu(NO3)2和Mg(NO3)2,为减少废液对环境的影响,实验小组的同学做了下面的实验。
    (1)取废液样品,加入少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填符号,下同)。
    (2)另取废液样品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实验表明,加入过量锌粉能有效去除废液中的离子是______。
    【答案】(1)Ag (2)Mg(NO3)2、Zn(NO3)2 Ag+、Cu2+
    【解析】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Mg﹥Zn﹥Cu﹥Ag,废液样品中加入少量锌粉,因为锌排在镁的后面,所以Zn不和Mg(NO3)2反应。锌比铜和银活泼,锌能和AgNO3、Cu(NO3)2反应,但铜比银活泼,因此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硝酸银反应完全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故无论加入锌的量是多少,肯定发生的是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因为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所以滤渣中一定没有锌,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g,可能有的是:Cu。
    (2)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锌粉过量,废液中的AgNO3、Cu(NO3)2完全反应,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故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一定没有AgNO3、Cu(NO3)2,再加上没有参加反应的Mg(NO3)2,所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Mg(NO3)2、Zn(NO3)2。加入过量锌粉前,废液样品中含有Ag+、Cu2+、Mg2+,加入过量锌粉后滤液中含有Zn2+、Mg2+,故加入过量锌粉能有效去除的废液中的离子是:Ag+、Cu2+。

    考点03. 金属相关图像
    1.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氢气的质量:乙>甲>丙
    B.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丙>乙>甲
    【答案】C
    【解析】A、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故说法不正确;
    B、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丙>乙>甲,故说法不正确;
    C、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间内乙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甲、大于丙,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乙>甲>丙,故说法正确,
    D、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故原说法错误。
    2.将等质量的甲、乙两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关于甲、乙两金属判断合理的是(  )

    A.铁、镁 B.铁、锌 C.锌、铁 D.锌、镁
    【答案】B
    【解析】A、镁比铁活泼,反应需要的时间比铁短,但是等质量的镁、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镁生成的氢气比铁多。不正确。
    B、锌比铁活泼,等质量的铁、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铁生成的氢气比锌多。正确。
    C、由B分析可知,甲、乙分别是锌、铁时与图中信息不符。不正确。
    D、镁比锌活泼,反应需要的时间比铁短,但是等质量的镁、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镁生成的氢气比锌多。不正确。
    3.向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中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金属均有剩余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D.c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D
    【解析】A、由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图,镁产生的氢气质量多,但无法得出镁与锌的金属活动性的关系,故A错误;
    B、a点时,镁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锌早已完全反应,故B错误;
    C、b点时,镁产生的氢气多,锌产生的氢气质量少,故C错误;
    D、c点时,锌与镁均还没有完全反应,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酸都完全反应,故D正确。
    4.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別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氢气与消耗稀H2SO4的质量关系见右图,分析图象所得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Fe>Zn
    B.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Mg<Fe<Zn
    C.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Mg>Fe>Zn
    D.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Fe<Zn
    【答案】A
    【解析】A、由图中信息不能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三种金属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盐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是+2,生成氢气质量越小,金属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由表中信息可知,生成氢气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锌、铁、镁,因此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Mg<Fe<Zn,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生成氢气质量越大,消耗硫酸质量越大,因此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Mg>Fe>Zn,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生成氢气质量越大,反应后形成溶液质量质量越小,因此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Fe<Zn,该选项说法正确。
    5.将质量均为10克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均相同的三份稀硫酸中,反应完成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不可能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Mg+H2SO4=MgSO4+H2↑
    24 98
    10g 40.8g
    Fe+H2SO4=FeSO4+H2↑
    56 98
    10g 17.5g
    Zn+H2SO4=ZnSO4+H2↑
    65 98
    10g 15.1g
    酸的质量小于15.1g,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
    酸的质量介于17.5g和15.1g之间时,镁=铁>锌;
    酸的质量介于17.5g和40.8g之间,或酸的质量大于40.8g时,镁>铁>锌;
    6.在定量研究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时,绘制出如图所示金属与氢气质量关系的图象,分子图象得到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三种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Mg>Na>Zn
    B.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Na>Mg>Zn
    C.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金属的质量:Na>Mg=Zn
    D.同质量的三种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Mg>Na>Zn
    【答案】B
    【解析】由图象中的数据,1.2g镁会生成0.10g氢气,3.25g锌会生成0.10g氢气,2.3g的钠会生成0.10g的氢气,所以 A、三种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Na>Mg>Zn,故A错误;
    B、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Na>Mg>Zn,故B正确;
    C、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金属的质量:Zn>Mg>Na,故C错误;
    D、同质量的三种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Na>Mg>Zn,故D错误。
    7.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得到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的质量关系(见图),请根据图象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四种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Al>Mg>Fe>Zn         
    B.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Al>Zn>Fe
    C.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 量:Al>Mg>Fe>Zn
    D.Al、Mg、Fe、Zn四种金属与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比:
    【答案】C
    【解析】从图示看无法看出反应的速度,所以AB不符合题意;从图示看同样得到0.1克氢气,需要的金属的质量的关系看出:同质量的四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Al>Mg>Fe>Zn。
    故答案为:C。
    8.(2020·济宁市第十三中学)镁、铝、铁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它们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将三种金属分别与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下列有关变化趋势的图象合理的是( )

    A.图A是将等质量的镁、铝、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
    B.图B是将足量的镁、铝、铁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的稀盐酸中
    C.图C是将等质量的镁、铝、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
    D.图D是将等质量的稀盐酸分别逐滴加入到足量的镁、铝、铁中
    【答案】B
    【解析】
    根据镁、铝、铁与盐酸反应:
    Mg+2HCl=MgCl2+H2↑
    24 2
    2Al+6HCl=2AlCl2+3H2↑
    54 6
    Fe+2HCl=FeCl2+H2↑
    56 2
    可知:酸过量时,等质量的镁、铝、铁产生氢气多的是铝;金属过量,生成氢气的质量取决于酸的质量;
    A、镁在三种金属中最活泼,反应速率最快,分解需要时间最短,对应关系不正确;
    B、反应的金属质量相等时,铝反应生成氢气最多,铁反应生成氢气最少,对应关系正确;
    C、反应的金属质量相等时,铝反应生成氢气最多,铁反应生成氢气最少,对应关系不正确;
    D、取少量等质量的稀盐酸分别逐滴加入到足量的镁、铝、
    9.在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其发生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读识如图并判断,下面推理合理的是(  )
    ①反应速率:Mg>Fe>Zn
    ②反应生成氢气质量:Mg=Fe=Zn
    ③反应后溶液质量:Mg=Fe=Zn
    ④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Mg<Fe<Zn。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镁、锌、铁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H2SO4=MgSO4+H2↑
    24 98 2
    4.8g 0.4g
    反应后溶质质量为:19.6g+4.8g﹣0.4g=24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0%
    Zn+H2SO4=ZnSO4+H2↑
    65 98 2
    13g 0.4g
    反应后溶质质量为:19.6+13g﹣0.4g=32.2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0%
    Fe+H2SO4=FeSO4+H2↑
    56 2
    11.2g 0.4g
    反应后溶质质量为:19.6g+11.2g﹣0.4g=30.4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0%
    ①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Zn>Fe,所以反应速率:Mg>Zn>Fe,故错误;
    ②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氢气质量:Mg=Fe=Zn,故正确;
    ③通过推导可知,硫酸中的溶剂质量相等,反应后溶液质量:Mg<Fe<Zn,故错误;
    ④通过计算比较可知,反应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Mg<Fe<Zn,故正确。
    10.小明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AB段的化学反应是:Al2O3+6HCl═2AlCl3+3H2O
    B.A点盐酸浓度最低C点盐酸浓度最大
    C.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气体温度
    D.D、E两点处的气体压强相等
    【答案】B
    【解析】A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空气中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氧化铝先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气体生产,所以压强不变,故正确;
    B、A点时反应还没有开始,所以盐酸的浓度最大,C点时完全反应盐酸浓度最低,故错误;
    C、由于铝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完全反应以后,随着冷却气压会降低,故正确;
    D、完全反应以后不再生产气体,所以D、E两点处的气体压强相等,故正确;

    考点04. 金属与混盐的反应的滤液和滤渣
    1.(2019•河北)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B.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答案】C。
    【解析】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由于金属的活泼性是:铁>铜>银。则铁粉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后硝酸铜与铁反应。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没有Fe,一定有Ag,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含有AgNO3、Cu(NO3)2。
    2.向一定质量的AgNO3、Fe(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a g 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所得质量仍为a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一定呈无色
    B.滤液中一定含Fe(NO3)2和Zn(NO3)2
    C.滤渣中一定含Fe
    D.滤渣滴加稀盐酸一定无气泡产生
    【答案】C
    【解析】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所得质量仍为ag,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亚铁部分或全部反应;
    A、硝酸亚铁不一定完全反应,如果硝酸亚铁部分反应,则滤液是浅绿色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不一定含有硝酸亚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硝酸亚铁参加了反应,因此滤渣中一定含有铁,该选项说法正确;
    D、滤渣中含有铁,滴加稀盐酸时,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3.(2019•岳阳)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Ag,滤液中可能有Fe(NO3)2、Cu(NO3)2、AgNO3
    B.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Cu、Ag,一定没有Fe
    C.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Fe、Cu、Ag
    D.向滤液中加入KCl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有 Fe(NO3)2、Cu(NO3)2,滤渣中可能有Fe、Cu
    【答案】C
    【解析】
    A、滤渣中一定有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Ag,如果Fe、Cu的混合粉末很少,硝酸银有剩余,滤液中可能有Cu(NO3)2、AgNO3,一定有Fe(NO3)2,该选项说法错误;
    B、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Ag,不一定有Cu,这是因为滤液为蓝色时,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则硝酸铜可能部分反应,也可能没有反应,也可能是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铁一定过量,则滤渣中一定有Fe、Cu、Ag,该选项说法正确;
    D、向滤液中加入KCl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有Cu(NO3)2,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Fe、Cu,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4.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不会产生白色沉淀
    D.取d点时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答案】D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Zn>Cu>Ag,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与两种溶质依次发生反应。
    Zn+2AgNO3===Zn(NO3)2+2Ag
    65 216
    所以析出银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减少的过程;
    Zn+Cu(NO3)2===Zn(NO3)2+Cu
    65 64
    所以析出铜的过程是溶液质量增加的过程。
    A、在a点时,硝酸银没有全部参加反应,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和生成的硝酸锌,溶质是三种,正确;B、c点时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只有硝酸锌,正确;
    C、b~c段是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完后锌和硝酸铜反应的过程,因此滴加稀盐酸,不会产生沉淀,正确;
    D、d点时锌过量,因此加入稀盐酸会产生氢气,错误。故选D。
    5.(2020·天津市河西区初三期末,双选)向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测得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含有较多量的阳离子是Ag+、Cu2+、Fe2+
    B.c点,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d点,滤渣是银、铜和铁
    D.e点,滤液中可能含有2种溶质
    【答案】AB
    【解析】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时,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后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根据图示可知,b点时,硝酸银完全反应,d点硝酸铜完全反应,e点铁粉过量。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a点时,刚加入少量铁粉,铁粉与溶液中的AgNO3发生反应,没有与硝酸铜反应,因此此时溶液中含有较多量的阳离子是Ag+、Cu2+、Fe2+,故A正确;
    B、c点时,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含有银和铜,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时,稀盐酸不能和银、铜反应,因此无气泡产生,故B正确;
    C、d点时,反应恰好结束,铁粉无剩余,则滤渣是银、铜,故C错误;
    D、e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含有银、铜和铁3种物质,滤液中只有硝酸亚铁1种溶质,故D错误;故选AB。
    6. (2019湖南株洲)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华雪同学把两根绕成螺旋状的洁净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铝溶液、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
    (1)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可观察到铜丝上有   色物质生成,溶液逐渐变成蓝色。
    (3)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离子数目减少的是   ,离子数目增加的是   。
    (4)根据上述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华雪同学   (填“能”或者“不能”)证明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Al>Cu>Ag
    【答案】(1)无现象;(2)银白;(3)Ag+;Cu2+;(4)能。
    【解析】(1)由于金属活动性铝大于铜,若把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观察到无明显现象,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位于氢的后面,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
    (2)由于金属活动性铜大于银,将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3)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其中银离子得到电子转化为银原子,铜原子失去电子转换为铜离子;
    (4)根据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金属活动性铝大于铜,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说明金属活动性铜大于银,可得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Al>Cu>Ag。
    7. (2019山东省青岛一模)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取一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请填写下列空格:
    (1)若滤渣中有镁粉,则滤渣中除镁粉外还含有   (填写化学式,下同)。
    (2)若滤渣中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   ,可能含有  。
    (4)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
    【答案】
    (1)Ag、Cu;
    (2)Mg(NO3)2;Cu(NO3)2;
    (3)Mg(NO3)2、Cu(NO3)2;AgNO3;
    (4)小于。
    【解析】(1)镁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将适量铜粉和镁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含有硝酸银、硝酸铜溶液中,镁先和硝酸银反应,再和硝酸铜反应;若滤渣中有镁粉,说明镁粉过量,因此硝酸银、硝酸铜都被置换,所以滤渣一定还含有银、铜;故填:Ag、Cu;
    (2)若滤渣中有铜粉,说明硝酸银一定被反应完,镁是否过量不能确定,但镁一定参加反应生成硝酸镁,硝酸铜是否反应不能确定,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可能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故填:Mg(NO3)2;Cu(NO3)2;
    (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说明镁完全反应生成硝酸镁,铜反应产生硝酸铜,硝酸银是否完全被反应,不能确定,因此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硝酸铜,不能确定硝酸银;故填:Mg(NO3)2、Cu(NO3)2;AgNO3;
    (4)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2AgNO3=Mg(NO3)2+2Ag、Mg+Cu(NO3)2=Mg(NO3)2+Cu、Cu+2AgNO3=Cu(NO3)2+2Ag,
    24 216 24 64 64 216
    由反应的质量关系可知,反应后得到滤渣的质量大于反应前加入镁粉、铜粉的质量,因此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小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故填:小于。

    (五)常见的酸和碱
    考点01. 常见的酸
    1.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显色的溶液,若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显红色 B.可能为紫色
    C.可能显蓝色 D.一定显无色
    【答案】B
    【解析】滴入无色酚酞不显色的溶液可能为中性,也可能为酸性,所以滴入石蕊后可能为紫色或红色。故选B。
    2.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说明浓硫酸具有(  )
    A.吸水性 B.腐蚀性 C.挥发性 D.酸性
    【答案】A
    【解析】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选:A。
    3.浓盐酸敞口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浓盐酸具有( )
    A.挥发性 B.腐蚀性 C.吸水性 D.酸性
    【答案】A
    【解析】氯化氢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浓盐酸敞口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故选:A。
    4.(2021·青海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 )
    A.铜 B.氧化铜 C.氢氧化钙 D.碳酸氢钠
    【答案】A
    【解析】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选项正确;
    B、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选项错误;
    D、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故选:A。
    5.(2021·广东中考真题)小明在探究稀硫酸性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H2SO4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后,溶液变蓝
    B.若能与X反应制取H2,则X是Cu
    C.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有盐和水生成
    D.若与Y发生中和反应,则Y一定是NaOH
    【答案】C
    【解析】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说法错误;
    B、稀硫酸与X反应制取氢气,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则X是锌,说法错误;
    C、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说法正确;
    D、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若与Y发生中和反应,则Y是碱,不一定是氢氧化钠,说法错误;答案:C。
    6.(2021·广西钦州·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硫酸的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 )
    A.组成:硫酸溶液中H+和的数目相同
    B.性质:能与CO2、SO2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用途: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
    D.生产:含硫酸的工业废水,用CaCl2处理后直接排放
    【答案】C
    【解析】A、硫酸溶液中存在硫酸(H2SO4)和水(H2O), 硫酸解离出H+的数目是SO 数目的2倍,水分子几乎不解离,因此溶液中H+的数目大于SO ,选项错误;
    B、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硫酸不能与CO2、SO2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选项错误;
    C、硫酸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等,选项正确;
    D、硫酸废水用CaCl2处理后,硫酸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氯化氢,废水中仍然有酸性物质,不能直接排放,选项错误。故选C。
    7.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
    B. 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 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
    D. 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答案】C。
    【解析】
    A、因为溶液的总质量起点为0,所以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选项A正确;
    B、m点是曲线的转折点,此后溶液质量增加的幅度比m点前小,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因此m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选项B正确;
    C、m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已恰好完全反应,此后只是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不再增加,所以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氯化铜质量应相等,铜元素的质量也相等,题中所述m点和n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说法错误。选项C错误;
    D、虽然n点对应溶液中含盐酸,但盐酸具有挥发性,蒸发时挥发出去,所以m点和n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都是氯化铜,选项D正确。故选C。
    8.(2021·浙江台州市·中考真题)盐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时,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A、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会观察到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黄色,故选项错误。
    C、稀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能观察到白色沉淀,故选项正确。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2021·辽宁抚顺·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硫酸的性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_______。
    (实验二)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_______(填“A”或“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性不同。
    (实验三)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小组同学按图三进行实验。
    (1)试管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试管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3)向试管3中滴加了足量的稀硫酸仍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二者已经发生反应,可选用_______(填字母序号)继续进行实验,以达到实验目的。
    A 酚酞溶液 B 氯化钡溶液 C 硫酸铜溶液
    (4)小组同学将4、5两支试管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白色沉淀。同学们对白色沉淀的成分产生了兴趣,继续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的成分是发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_______ 猜想二:BaSO4、BaCO3
    (实验与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白色沉淀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_______。
    猜想二成立。
    实验结束后,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废液缸中的固体物质进行了回收。在检验废液时发现硫酸过量,为防止其污染环境,从实验成本的角度考虑,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填一种具体物质),处理后再排放。
    【答案】
    (实验一)放热
    (实验二)B
    (实验三)(1)Zn+H2SO4=ZnSO4+H2↑ (2)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3)A
    (4)BaSO4 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熟石灰
    【解析】
    [实验一]
    图一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石蜡受热熔化,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实验二]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滤纸碳化,而稀硫酸不能,图二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性不同;
    [实验三]
    (1)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
    (2)试管2稀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与稀硫酸酸反应,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3)A、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硫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二者反生反应;
    B、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再滴加稀硫酸溶液,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与硫酸钠,再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铜溶解,不能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答案:A;
    [做出猜想]
    碳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钾和碳酸钡沉淀,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钾和硫酸钡沉淀,所以猜想一:BaSO4;
    [实验与结论]
    猜想一、二都有硫酸钡,只需证明有碳酸钡即可,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部分溶解,证明猜想而成立;在检验废液时发现硫酸过量,为防止其污染环境,从实验成本的角度考虑,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硫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中和反应,产物不会污染环境,处理后再排放。

    考点02. 常见的碱
    1.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 )
    A. 浓硫酸 B. 烧碱 C. 浓盐酸 D. 双氧水
    【答案】 B
    【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其质量增加,但发生的是物理变化,A错误;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导致质量增加,B正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会使其质量减少,C错误;双氧水常温下能分解产生氧气,露置于空气中,会使其质量减少,D错误。
    故选B
    2.氢氧化钙的俗称( )
    A.石灰石 B.生石灰 C.石灰水 D.熟石灰
    【答案】D
    【解析】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符合题意;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不符合题意;
    C、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碱,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能用作建筑材料 B.都能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D.它们的溶液都能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D
    【解析】A项氢氧化钠不能做建筑材料,氢氧化钙可以和沙子混合来砌砖,用石灰浆粉刷墙壁,B项氢氧化钠有吸水性可以做干燥剂,氢氧化钙不能,C项检验二氧化碳应该用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虽然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是没有明显现象,D项是正确的,但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效果好。
    4.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通入二氧化碳时,虽然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是无明显现象;
    B、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从而导致液体在试管中上升;
    C、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气球膨胀;
    D、实验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导致烧杯中的水流入锥形瓶中;
    故选A。
    5.(2019•陕西)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
    D.a点时溶液中一定不存在Cu2+
    【答案】D
    【解析】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A、a点后,沉淀质量逐渐减少,所以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故A正确;
    B、加入试剂总体积为V1时,沉淀质量达到了最大值,所以溶液中不存在NaOH,故B正确;
    C、c点时,盐酸和氢氧化铜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的溶质都是盐,故C正确;
    D、硫酸铜过量的话,a点时溶液中存在Cu2+,a点沉淀达到了最大值,只能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溶液可能存在硫酸铜,故D错误。
    6.(2019•建邺区)根据碱的部分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补上图中碱类物质的第④点化学性质:   。
    (2)小红同学为了验证碱溶液与指示剂的作用,向石灰水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发现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____色。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就是利用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的性质。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图中的X代表一类物质,则X为   (填物质类别),以氢氧化钠为例,请写出符合性质③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4)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在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   。
    【答案】(1)碱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2)红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酸 NaOH+HCl=NaCl+H2O H++OH﹣=H2O
    (4)OH﹣
    【解析】(1)碱能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2)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故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该化学反应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碱能与酸碱指示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和某些盐反应,碱能与X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X应是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3)碱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7.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熟石灰可由生石灰溶于水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测量其溶液的pH时,可以   ,再用标准比色卡比较试纸显示的颜色,读取该溶液的pH。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以土壤中含有硫酸为例)。
    (4)用熟石灰粉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环保农药“黑白粉”,使用时,选择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茎叶上,可消除忌碱虫体。
    ①“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是由于生成了碱性更强的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黑白粉”还可提供植物必需的营养素是   (填元素符号)。
    【答案】
    (1)CaO+H2O═Ca(OH)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
    (2)CO2+ Ca(OH)2═CaCO3↓+H2O;
    (3)Ca(OH)2+H2SO4═CaSO4+2H2O;
    (4)①Ca(OH)2+K2CO3=CaCO3↓+2KOH;
    ②K
    【解析】(1)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2)石灰浆中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的坚硬的物质,干燥后墙面变得既白又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a(OH)2═CaCO3↓+H2O。
    (3)氢氧化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4)①氢氧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
    ②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有N、P、K,“黑白粉”中含有K 元素。
    8.(2020黑龙江龙东)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____
    __________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
    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铵发生反应
    氢氧化钠不能与硫酸发生反应
    (1)实验一的现象: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现象:__________。
    (实验反思与拓展)
    (3)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4)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色变为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硫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由实验三联想到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本实验中忽略CO2溶于水)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当观察到_________现象时,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取NaOH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CO2,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溶液,当观察到_____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
    (1)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2)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3)NaOH+CuSO4=Cu(OH)2↓+Na2SO4
    (4)红 2NaOH+H2SO4=Na2SO4+2H2O
    (5)气球膨胀 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解析】(1)实验一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混合,二者能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所以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故答案为: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2)实验二是将氢氧化钠和氯化铵混合并加热,二者能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氨气。所以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溶液中有气泡产生;(3)通过分析可知,实验一是将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混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答案为:2NaOH+CuSO4=Cu(OH)2↓+Na2SO4;(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当向其中加入硫酸后,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此时溶液中的碱被消耗,则溶液的碱性变弱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则此时,中性的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则能观察到溶液逐渐由红色变为无色。故答案为:红、2NaOH+H2SO4=Na2SO4+2H2O;(5)①滴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锥形瓶中的二氧化碳被消耗,则气体减少,锥形瓶内的压强也减小。而外界大气压大于内部大气压,则此时气球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不断膨胀。所以当观察到气球膨胀,可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故答案为:气球膨胀;②为了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和二氧化碳反应,可以滴入盐酸。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是反应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而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后,可以滴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和稀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过程中,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所以,当观察到滴入稀盐酸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可以证明有碳酸钠,即可以证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故答案为: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答案合理即可)。
    9.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从哪些视角可以证明 CO2 与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
    【作出猜想】猜想一:从生成物的视角;猜想二:从   的视角;猜想三:从能量变 化的视角……
    【实验探究 1】第一组同学分别取反应后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按如下四种方案实验:
    A.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说明没发生反应;
    B.滴加 BaCl2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反应;
    C.滴加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D.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说明发生了反应。
    ①该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一致认为   方案是不正确的,原因是   。
    ②若方案 B 正确,请写出此方案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实验探究 2】第二组同学利用压强传感器和 CO2 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得到了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

    ①设计图乙实验的目的是   。
    ②图丙中曲线   (填 I 或者 II)表示 CO2 和 NaOH 溶液的反应。

    【实验探究 3】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第三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获得了实验过 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丁),曲线 III 为 CO2 与 NaOH 溶液的反应,曲线 IV 为 CO2 与水的反应。由此证明 CO2 与 NaOH 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放热”)
    【拓展延伸】查阅资料,Na2CO3 溶液与 CO2 也会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
    当 10g8%的 NaOH 溶液通入一定体积的 CO2 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Na2CO3 和 NaHCO3,则参加反应的 CO2 的体积范围   (该状况下,CO2 的密度为 2g/L)
    【实验探究 4】第四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再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1)图 1 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个 250mL 的烧瓶内收集满 CO2 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 装有 85mL 的液体(分别是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 器。
    (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 85mL 的液体(水、饱和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各自 烧瓶中,关闭活塞。
    (3)一段时间后,三位同学同时振荡烧瓶。观察烧 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2)
    ①导致曲线 1 中 CD 段气压急速减小的操作是   。在不改变装置和药品的情 况下,进一步降低 E 点的方法是   。
    ②曲线 2 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
    ③曲线 2 与曲线 3 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④对比曲线 1、2、3,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
    A.CO2 能与水发生反应
    B.1 体积水约溶解 1 体积 CO2;
    C.CO2 能与 NaOH 溶液发生反应
    D.检验 CO2 用饱和澄清石灰水较合适
    E.吸收 CO2 用 NaOH 溶液较合适
    【答案】【作出猜想】反应物
    【实验探究 1】A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aCl2+Na2CO3═BaCO3↓+2NaCl;
    【实验探究 2】对比作用,排除水对实验的干扰 II
    【实验探究 3】放热 0.22L<V(CO2)<0.44L
    【实验探究 4】①振荡烧瓶 对烧瓶进行降温
    ②Ca(OH)2+CO2=CaCO3↓+H2O;
    ③Ca(OH)2 溶解度小,饱和石灰水中 Ca(OH)2 的浓度明显小于 40%NaOH 溶液中 NaOH 的浓度,影响了 CO2 的吸收。
    ④AD
    【解析】【作出猜想】研究物质的反应可以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的能量变化等视角进行研究分析;
    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遇到酚酞也变红色,因此滴加酚酞试液,若变红则说明没发生反应是错误的;
    ②方案B中加入氯化钡,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实验探究 2】
    ①对比两个实验只有注射器中的物质不一样,而实验是研究氢氧化钠,因此设计图乙实验的目的是对比作用,排除水对实验的干扰;
    ②氢氧化钠吸收了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使得装置中的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因此曲线II正确反应了压强的变化;
    【实验探究 3】根据图象中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装置中的温度逐渐升高,因此反应为放热反应;
    【拓展延伸】
    设10g8%的 NaOH 溶液完全反应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y,和碳酸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z
    CO2+2NaOH═Na2CO3+H2O
    44 80 106
    x 10g×8% y
    4480=x10g×8% x=0.44g
    80106=10g×8%y y=1.06g
    Na2CO3+CO2+H2O=2NaHCO3
    106 44
    1.06g Z
    10644=1.06gz z=0.44g
    若只生成Na2CO3,则参加反应的CO2的质量为0.44g,体积为:0.44g2g/L=0.22L;若只生成NaHCO3,则参加反应的CO2的质量为0.88g体积为:0.88g2g/L=0.44L,
    所以0.44g<m(CO2)<0.88g 0.22L<V(CO2)<0.44L;
    【实验探究 4】(3)①振荡烧瓶使二氧化碳反应的速率加快,气体的体积变小,导致压强变小,降温同样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变小,进而降低压强;
    ②装置中是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是,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③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相同质量的两种溶液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大于氢氧化钙,因此会影响二氧化碳的吸收;
    ④CO2 能与水是否发生反应要通过指示剂来检验,二氧化碳通入水中,气体体积减小,不知是溶解还是反应,从题中不能得出检验二氧化碳一定要用饱和澄清石灰水。

    考点03. 中和反应和pH
    1.(2021·四川内江·中考真题)下表列出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其中碱性最强的物质是( )
    物质
    食醋
    酱油
    雨水
    鲜牛奶
    矿泉水
    肥皂液
    pH
    2~3
    4~5
    约5.6
    6.3~6.6
    6.5~7.5
    9.5~10.5
    A.食醋 B.雨水 C.矿泉水 D.肥皂液
    【答案】D
    【解析】
    pH<7,显酸性,pH=7,显中性,pH>7,显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故碱性最强的物质是肥皂液。
    故选D。
    2.(2021·广西百色·中考真题)下列实际应用中,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
    C.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用稀氨水涂抹在蚊虫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答案】C
    【解析】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B、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碱性废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用含碳酸氢钠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物是盐和酸,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正确;
    D、用稀氨水涂抹在蚊虫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2021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Al(OH)3+ 3HCl=AlCl3+ 3H2O,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
    A、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l(OH)3+ 3HCl=AlCl3+ 3H2O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D、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2021·浙江金华·中考真题)稀HCl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如图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的
    C.在混合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pH等于7
    【答案】C
    【解析】
    A、加入金属Zn,无气泡产生,说明稀盐酸已完全反应,能证明反应发生,选项不符合题意;
    B、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完全反应,能证明反应发生,选项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盐酸都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证明反应发生,选项符合题意;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如pH=7,溶液酸碱性发生了改变,能证明反应发生,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1·湖南常德·中考真题)如图一所示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操作,图二为反应过程中烧杯内溶液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胶头滴管中所取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B.b点表示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a点表示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c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HCl
    【答案】A
    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
    【解析】
    A、由图像可知,开始溶液显碱性,故胶头滴管中所取的溶液为盐酸溶液,滴加到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错误;
    B、b点pH=7显中性,表示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正确;
    C、a点pH>7显碱性,表示的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正确;
    D、c点pH<7显酸性,说明盐酸过量,表示的溶液中溶质是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HCl,正确。
    故选A。
    6.(2021年中考重庆A卷) 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2溶液,烧杯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b段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B. b→c段有水生成
    C. b点溶液溶质为硫酸铜
    D. d点沉淀质量与b点沉淀质量相等
    【答案】C
    【解析】
    A、a→b段溶液溶质减少,但是溶剂增加,溶液的质量不一定减小,A错误。
    B、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2溶液,氢氧化钡先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b→c段表示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没有水生成,B错误。
    C、b点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此时溶液溶质为硫酸铜,C正确。
    D、b点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沉淀硫酸钡沉淀,d点硫酸、硫酸铜都完全反应,且氢氧化钡过量,此时沉淀为硫酸钡和氢氧化铜,故d点沉淀质量与b点沉淀质量不相等,D错误。
    故选:C。
    7. (2021年内蒙古赤峰市中考)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点溶液中的pH<7
    B. bc段(不含b、c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
    C. c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 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答案】C
    【解析】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
    A、a点时,稀盐酸还未完全反应,溶液中的pH<7,不符合题意;
    B、bc段发生的反应为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Cl2+2NaOH=Cu(OH)2↓+2NaCl,不符合题意;
    C、c点时,氯化铜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氯离子的数目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某同学做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的中和反应实验时,用pH传感器测得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在A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______色;
    (3)B处溶液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4)在A点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铁粉末,现象为______。
    【答案】
    (1) H2SO4+2NaOH=Na2SO4+2H2O
    (2)红
    (3)Na2SO4、NaOH
    (4)氧化铁粉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解析】
    (1)该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2)A点时溶液pH<7,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
    (3)B点时溶液pH>7,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溶质有生成物硫酸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
    (4)A点溶液呈酸性,溶液含稀硫酸,氧化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则观察到的现象是氧化铁粉末溶解,溶液变黄。
    9.(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

    (1)从微粒角度说明图中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2)图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答案】
    (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或H+和OH-结合生成H2O)
    (2)NaOH+HCl=NaCl+H2O
    (3)复分解反应
    【解析】
    (1)由图示可看出,钠离子和氯离子没有变化,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或H+和OH-结合生成H2O);
    (2)图示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3)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0.(2021·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到试管①③中共同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试管②中没有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试管②中没有明显现象,是否发生了反应?
    【实验探究】
    (1)化学兴趣小组取少量实验后试管②中的溶液,分别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观察到了___________(填写现象),证明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为进一步探究试管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还可以向试管b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
    A、 Zn B、 Fe(OH)3 C 、FeCl3 D 、AgNO3
    (2)化学兴趣小组又利用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实验操作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

    ①该实验中,乙溶液是___________;
    ②加入甲溶液6mL时,烧瓶中的溶液溶质成分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根据该实验测定结果,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
    【答案】
    难溶性固体溶解
    (1)溶液未变红色 AB
    (2)稀盐酸 HCl和NaCl pH由小变大至≥7
    【解析】
    试管①,向Cu(OH)2固体中加入稀硫酸,Cu(OH)2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试管③,向Mg(OH)2固体中加入稀盐酸,Mg(OH)2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试管①③中共同的明显现象是难溶性固体溶解。
    (1)取少量实验后试管②中的溶液,分别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故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NaCl,可能还含有HCl,为进一步探究试管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可以向试管b中加入Zn,有气泡生成说明溶液中还含有HCl,反之则无;加入Fe(OH)3,溶液变成黄色,说明溶液中还含有HCl,反之则无;加入FeCl3,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HCl;加入AgNO3,因为NaCl与AgNO3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HCl;故选AB。
    (2)①由图像可知,加入甲溶液前,乙溶液的pH小于7,说明乙溶液是稀盐酸。
    ②加入甲溶液6mL时,烧瓶中的溶液的pH小于7,说明加入的氢氧化钠的量不足,盐酸过量,故烧瓶中的溶液的溶质成分是NaCl和HCl。
    ③根据该实验测定结果,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是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烧瓶内溶液的pH从小于7,逐渐增大到大于或等于7。

    (六)盐和化肥
    考点01. 常见的盐
    1.(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碳酸氢钠叙述正确的是( )
    A.碳酸氢钠俗称苏打 B.碳酸氢钠属于碱
    C.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2HCO3
    【答案】C
    【解析】
    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A错误。
    B、碳酸氢钠是由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B错误。
    C、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C正确。
    D、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a2CO3溶液呈碱性 B.NaHCO3固体难溶于水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 D.NaHCO3可用于烘焙糕点
    【答案】B
    【解析】A、Na2CO3溶液呈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NaHCO3固体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C、碳酸钠的俗名是纯碱或苏打,故选项说法正确;D、NaHCO3可用于烘焙糕点,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3.(2021·大庆市庆新中学九年级期末)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其俗称不相对应的是(  )
    A.石灰石 CaCO3 B.苛性钠 NaOH
    C.草木灰 Na2CO3 D.天然气 CH4
    【答案】C
    【解析】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选项A正确;
    B、NaOH的俗名是苛性钠、火碱、烧碱,选项B正确;
    C、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不是碳酸钠,选项C错误;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选项D正确。故选C。
    4.(2021·江苏扬州)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常见的食品调味剂 B.氯化钠可用于生产氯气、烧碱
    C.蒸发海水即可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D.氯化钠可用于腌制食品
    【答案】C
    【解析】
    A、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可用作调味剂,选项正确;
    B、氯化钠中有氯元素和钠元素,可用于生产氯气和烧碱氢氧化钠,选项正确;
    C、海水中除了有水和氯化钠以外还含有其他的盐,例如氯化镁、氯化钾等,故蒸发海水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选项错误;
    D、氯化钠可用于调味品和腌制食品,选项正确。
    故选C。
    5.(2021·重庆)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硫酸铜晶体)。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苦泉"的溶质之——CuSO4
    B."把其水熬之"——蒸发溶剂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发生置换反应
    D.将浓缩的"苦泉"与NaOH溶液混合——制农药波尔多液
    【答案】D
    【解析】
    A、根据硫酸铜晶体的制取可知,"苦泉"中有溶质CuSO4,故A叙述正确;
    B、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硫酸铜晶体)可知该过程通过蒸发浓缩制得晶体,属于蒸发溶剂结晶的过程,故B叙述正确;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C叙述正确;
    D、制农药波尔多液是由硫酸铜和氢氧化钙制取,不用氢氧化钠,故D叙述错误。
    故选D。
    6.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鱼骨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用于补钙
    B.明矾可使水中悬浮小颗粒快速沉降,也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
    C.发酵粉中含有较多的NaHCO3,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D.纯碱也叫苏打,可用于清洗厨房用具的油污
    【答案】B
    【解析】A、鱼骨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用于补钙,正确;B、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够吸附中的悬浮小颗粒快速沉降,但是不具有杀菌作用,错误;C、NaHCO3与面团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正确;D、碳酸钠俗称苏打或纯碱,纯碱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可油污,正确。故选B。
    7.郴州市万华岩是一处规模宏大至今仍在发育的地下河溶洞,属于我国南方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溶洞中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的主要成分是CaCO3。CaCO3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答案】C
    【解析】酸是溶于水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溶于水解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故选C。
    8.据报道,常州警方在凌家塘配送中心查获一起用工业盐亚硝酸钠(NaNO2)加工肉制品的案件.亚硝酸钠是一种(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答案】C
    【解析】亚硝酸钠是由钠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9.鉴定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所用的试剂是(  )
    A.紫色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答案】D
    【解析】证明碳酸盐(CO32﹣检验方法),具体方法是,先取少量的待检物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振荡,若有气泡生成,并且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盐中含有CO32﹣;
    故选:D。
    10.(2020·四川宜宾市·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
    B.可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渍食品
    C.小苏打可用于培制糕点
    D.碳酸钾可用作化学肥料
    【答案】B
    【解析】A、氯化钠具有咸味,可以用于调味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亚硝酸钠的外观与食盐完全相似,但是亚硝酸钠是有毒的,不能代替食盐腌渍食品,故错误,符合题意;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与面粉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用于培制糕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要的钾元素,故可以用于化学肥料,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2018·江苏苏州·中考真题)探究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研究小组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1)【实验1】同时将足量的稀盐酸倒入锥形瓶甲和锥形瓶乙中。

    反应至5s生成气体的速率:碳酸氢钠___碳酸钠(选填“>”,“<”,“=”)。
    【实验2】分别将足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试管甲和试管乙中,边滴边振荡。

    现象为:
    ①试管甲中的溶液开始时显浅红色,逐滴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浅红色逐渐消失。
    ②试管乙中的溶液开始时显红色,滴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浅红色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浅红色逐渐消失。
    (2)【反思1】在【实验2】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为何刚开始没有大量气泡产生?研究小组查阅资料,绘制出微观示意图。

    ①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相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碱性:碳酸氢钠_______碳酸钠(选填“>”,“<”,“=”)。
    (3)【反思2】为何【实验1】中碳酸氢钠最终产生气体的体积较大?
    请你列式计算:【实验1】中两种固体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各是多少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g)?
    【答案】
    【实验1】>
    【反思1】①Na2CO3 + HCl= NaCl + NaHCO3、NaHCO3 + HCl =NaCl+ H2O + CO2↑ ②<
    【反思2】1.0g 0.8g
    【解析】
    (1)【实验1】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滴加等质量的盐酸后气球胀大的程度,碳酸氢钠胀大的程度大,所以反应至5s生成气体的速率:碳酸氢钠>碳酸钠;
    (2)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②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显浅红色,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所以相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碱性:碳酸氢钠<碳酸钠;
    (3)解:设碳酸钠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x,碳酸氢钠生成的质量为y,
    2HCl+Na2CO3=2NaCl+H2O+CO2↑
    106 44
    2g x

    x=0.8g
    HCl+NaHCO3=NaCl+H2O+CO2↑
    84 44
    2g y

    y=1.0g
    答:碳酸氢钠固体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1.0g;碳酸钠固体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0.8g。

    考点02. 复分解反应
    1.(2021·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末)下列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用石灰浆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B.用氨水中和废水中的硫酸
    C.在草木灰中滴入稀盐酸冒气泡 D.用稀盐酸除铁锈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不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
    B、硫酸和氨水生成硫酸铵和水,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故B正确;
    C、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故C正确;
    D、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A。
    2.物质与水发生复分解反应称为水解反应。例如:Al2S3+6H2O=2Al(OH)3↓+3H2S↑.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F的水解产物是NaOH和HF
    B.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
    C.PCl3的水解产物之一是PH3
    D.Mg3N2水解产物是Mg(OH)2和NH3
    【答案】C
    【解析】
    A、NaF与H2O发生的反应,NaF+H2O=NaOH+HF,属于复分解反应,为水解反应。故对;
    B、CaO2与2H2O发生的反应,CaO2+2H2O=Ca(OH)2+H2O2,属于复分解反应,为水解反应。故对;
    C、PCl3的水解产物是HCl和P(OH)3,PCl3+3H2O=P(OH)3+3HCl,故错;
    D、Mg3N2与6H2O发生的反应,Mg3N2+6H2O=3Mg(OH)2↓+2NH3,属于复分解反应,为水解反应。故对。故选:C。
    3.(2020·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二中中考一模)下列物质混合后,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NaCl和Na2SO4 B.HCl和KNO3
    C.HCl和KOH D.CuCl2和HCl
    【答案】C
    【解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必须有沉淀或气体或水,复分解反应才能够进行。
    A、氯化钠和硫酸钠不反应,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
    B、盐酸和硝酸钾不反应,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B不正确;
    C、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
    D、氯化铜和盐酸不反应,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C。
    4.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C.碳酸钾溶液和盐酸
    D.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答案】B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B。
    5.(2021·广西钦州·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无色溶液中:K+、Na+、SO42−、MnO4−
    B.酸性溶液中:Mg2+、Na+、SO42−、Cl-
    C.pH=11溶液中Zn2+、Ba2+、NO3−、Cl-
    D.含有大量Ba2+的溶液中:K+、NH4+、SO42−、NO3−
    【答案】B
    【解析】
    A、K+、Na+、SO42−、MnO4−四种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沉淀、水或气体,能大量共存,但MnO4−
    呈紫红色,选项不符合题意;
    B、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Mg2+、Na+、SO42−、Cl-不与氢离子发生反应,且四种离子之间不能生成沉淀、水或气体,能大量共存,选项符合题意;
    C、pH=11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氢氧根离子与锌离子能结合生成氢氧化锌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不符合题意;
    D、钡离子能与硫酸根离子能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6.(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K+、NO3−、Na+、H+ B.CO32−、K+、C1-、NO3−
    C.Na+、Ba2+、Fe3+、 D.Na+、Mg2+、Al3+、C1-
    【答案】B
    【解析】
    A、pH=13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不共存,A错误。
    B、各种离子不能生成气体沉淀或水,可以共存,B正确。
    C、铁离子溶液中黄色,C错误。
    D、pH=13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不共存,D错误。故选:B。
    7.(2021·湖北中考)现有一杯含有三种溶质的无色溶液,下列对该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猜测,合理的是( )
    A.H2SO4、NaOH、NaCl
    B.KNO3、NaCl、CuSO4
    C.AgNO3、NaCl、HCl
    D.H2SO4、Na2SO4、KNO3
    【答案】D
    【解析】
    A、H2SO4和NaOH会发生中和反应,不可能同时存在,A选项错误;
    B、题干中说的是无色溶液,而硫酸铜溶液却是蓝色的,B选项错误;
    C、AgNO3和NaCl或HCl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不可能同时存在,C选项错误;
    D、三种物质均为无色且不相互反应,能共存,D选项正确。故选D。
    8.(2021·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能在水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H4+、Na+、C1﹣、SO
    B.H+、Na+、、CO32−
    C.K+、Ba2+、OH﹣、SO
    D.K+、Ag+、NO3− 、C1﹣
    【答案】A
    【分析】
    离子能在水中大量共存,就是相互之间不发生反应。
    【解析】
    A、四种离子之间不能反应,能大量共存,符合题意;
    B、H+和CO32−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C、Ba2+和SO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
    D、Ag+和C1﹣能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故选:A。
    9.(2021·江苏宿迁·)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Cl、CuSO4、Na2CO3、Na2SO4、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下列实验: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的水过滤得到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
    (2)向白色固体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气泡生成,则原固体中一定有_______,一定不含有_______。
    (3)小红同学取少量滤液B,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她认为原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你同意小红的观点吗?_______(填“是”或“否”)。
    (4)小雪同学另取一份滤液B,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
    (5)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的物质是_______。
    【答案】CuSO4 Na2CO3、BaCl2 Na2SO4 否 NaOH NaCl
    【解析】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的水过滤得到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CuSO4,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且形成蓝色沉淀;
    (2)向白色固体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气泡生成,故白色固体A为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钡,原固体中一定含有BaCl2、Na2CO3,一定不含Na2SO4,因为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硫酸钡不溶于酸;
    (3)取少量滤液B,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不一定含氢氧化钠,因为溶液中可能含碳酸钠,碳酸钠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填:否;
    (4)另取一份滤液B,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B中含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且能将碳酸钠除尽,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滤液B中含氢氧化钠,原固体中一定含NaOH;
    (5)以上实验,无法确定是否含NaCl,没有关于氯化钠的验证。
    10.“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将碳酸钠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进行实验。
    (1)碳酸钠固体俗名   。
    (2)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2是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反应前后离子没有变化的是   ;仿照中和反应可以用H++OH﹣→H2O的形式表达,试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   。
    (4)根据所学,推测能够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上述反应的物质还有   (写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答案】(1)纯碱、苏打
    (2)有白色沉淀生成 Ca(OH)2+Na2CO3=CaCO3↓+2NaOH;
    (3)OH﹣、Na+ Ca2++CO32-=CaCO3↓
    (4)K2CO3。
    【解析】(1)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2)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3)根据图示判断反应前后离子没有变化的是:OH﹣、Na+,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表达式为:Ca2++CO32-=CaCO3↓;
    (4)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所以推测能够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上述反应的物质还有K2CO3。
    11.(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碳酸钠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向盛有适量碳酸钠溶液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试剂,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试管编号
    1
    2
    3
    4
    加入试剂
    无色酚酞试液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氯化钡溶液
    实验现象
    ______
    有气泡产生
    有白色沉淀产生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试管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小组同学将试管3中的物质过滤,得到滤液A。
    (提出问题)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Na2CO3
    猜想三:______    
    猜想四:NaOH、Na2CO3和Ca(OH)2
    (活动探究)
    ①小组讨论:有同学认为猜想四不成立,原因是______。
    ②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
    入过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
    猜想______成立
    乙: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
    ______
    (反思与评价)①碳酸钠溶液呈______性,可以和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钡等物质发生反应。
    ②要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既要考虑生成物,还应考虑______。
    【答案】溶液变红 Ca(OH)2+Na2CO3=CaCO3↓+2NaOH
    (猜想与假设)NaOH、Ca(OH)2
    (活动探究)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二 有白色沉淀生成
    (反思与评价)碱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解析】
    试管1中可观察到溶液变红,故填:溶液变红;
    试管3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猜想与假设:若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则滤液A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若碳酸钠过量,则滤液A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若氢氧化钙过量,则滤液A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故填:NaOH、Ca(OH)2
    活动探究:
    ①小组讨论:有同学认为猜想四不成立,原因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故填: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不能共存;
    ②甲: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实验结论为猜想二成立;
    乙: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碳酸钠与Ba(NO3)2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反思与评价:①由上述的实验可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可以和盐酸、氢氧化钙、氯化钡等物质发生反应;
    ②要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既要考虑生成物,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考点03. 化学肥料
    1. (2021年黑龙江牡丹江、鸡西地区中考)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下列化肥属于氮肥的是( )
    A. 碳酸钾K2CO3 B. 氯化钾KCl
    C. 硫酸钾K2SO4 D. 硝酸铵NH4NO3
    【答案】D
    【解析】
    A、碳酸钾含有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钾,属于钾肥;
    B、氯化钾含有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钾,属于钾肥;
    C、硫酸钾含有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钾,属于钾肥;
    D、硝酸铵含有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氮,属于氮肥。
    故选D。
    2.(2021年临沂市中考) 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K2SO4 B. NH4HCO3 C. Ca3(PO4)2 D. KNO3
    【答案】D
    【解析】
    A、硫酸钾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铵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磷酸钙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含K、N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故选D。
    3. (2021年本溪辽阳葫芦岛市中考)为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需要施用的化肥是( )
    A. Ca3(PO4)2 B. K2SO4
    C. KNO3 D. CO(NH2)2
    【答案】A
    【解析】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A、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正确;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C、KNO3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D、CO(NH2)2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故选:A。
    4. (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钾肥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下列肥料属于钾肥的是( )
    A. KCl B. NH4Cl
    C. CO(NH2)2 D. Ca(H2PO4)2
    【答案】A
    【解析】
    A、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正确;
    B、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
    C、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
    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错。
    5. (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K2SO4 B. CO(NH2)2
    C. (NH4)2HPO4 D. Ca3(PO4)2
    【答案】C
    【解析】
    A、K2SO4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B、CO(NH2)2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NH4)2HPO4含有氮、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D、Ca3(P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C。
    四、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与能源
    考点01. 燃烧与灭火
    1.(2021·山东潍坊)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解析】
    烟头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
    故选D。
    2.(2021·湖南株洲市·中考真题)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才会发生爆炸,不是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不符合题意;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此时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这时应调大进风口,不符合题意;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二者均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021·广东深圳市·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质量的21% B.由乙图可知,白磷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
    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冒出白烟 D.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答案】A
    【解析】
    A、由甲图可知,O2占空气体积的21%,不是空气质量的21%,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乙图中,水下的白磷未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说明磷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P2O5固体,冒出白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点燃红磷后,要迅速放入集气瓶中,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灭火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炒菜的油锅着火,立即益上锅盖并关闭火源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D.扑灭森林火灾,铲除火路走势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
    【答案】A
    【解析】
    A、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此时电器正在通电可能引发危触电危险,此选项说法不合理,符合题意;
    B、炒菜的油锅着火,立即益上锅盖并关闭火源,可以隔离空气,降低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离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D、扑灭森林火灾,铲除火路走势前方树木设置隔离带,可以使大火没有了可燃物,而不能四处蔓延而得到控制,此选项说法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A。
    5.(2021·湖北鄂州·)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Ⅰ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答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4P+5O22P2O5 更加直观地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解析】
    (1)实验Ⅰ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控制的变量为氧气,两者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反应为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4P+5O22P2O5。
    (2)实验Ⅱ中,通入氧气前,水中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水中磷也能燃烧,该实验目的是更加直观地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3)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符合燃烧的条件。
    (4)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

    考点02. 能源的利用
    1.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关能源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使煤等燃料充分燃烧能够节约化石燃料
    B.使用天然气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C.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D.开发新能源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解析】
    A、使煤等燃料充分燃烧能够节约化石燃料,正确。
    B、天然气燃烧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效应气体。
    C、乙醇中不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后不会生成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等,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正确。
    D、开发新能源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正确。
    故选:B。
    2.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21世纪的理想能源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解析】
    A.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且热值高,故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故A正确;
    B.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故B正确;
    C.煤、石油、天然气不能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为了节约化石燃料,减少污染,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故D正确。
    故选C。
    3.(2021·山东临沂市·中考真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
    【答案】B
    【解析】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
    B、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等也会放出热量,说法不正确;
    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说法正确;
    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说法正确。故选B。
    4.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______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在工业上,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柴油等产品。煤燃烧生成的CO2、SO2、CO等气体中,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______。
    (2)为了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广西大力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2021年3月12日,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完成长征七号改遥二运载火箭,本次发射火箭第二级推进剂为液氡/液氧。目前,氢氧燃料电池已经被使用,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4)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下列行为中,符合环境日活动主题的是______。
    A.焚烧垃圾 B.开发新能源
    C.提倡使用化石燃料 D.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
    【答案】(1)天然气; 沸点 ; CO2;(2) 可再生;(3) 化学;(4)B
    【解析】(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工业上将石油加热炼制,石油分馏是指利用石油中含有的物质的沸点不同,而使各种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故分别填:天然气;沸点;CO2。(2)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产生,属于可再生能源;故填:可再生。(3)氢氧燃料电池是使氢气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将物质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填:化学。(4)A、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空气的污染,不符合环保主题;B、开发新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环保主题;C、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因此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不符合环保主题;D、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中,会造成水污染,不符合环保主题。故选B。
    5.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煤的使用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含硫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物有_____。因此应大力提倡使用新能源,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太阳能 B 风能 C 石油
    (2)乙醇汽油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
    (3)二甲醚( CH3OCH3)被认为是21世纪新型燃料,二甲醚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
    (1). CO、SO2、 C;
    (2).乙醇能减少燃烧的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或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以节约石油等资源等);
    (3). CH3OCH3+3O22CO2+3H2O。
    【解析】(1)碳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硫和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所以含硫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物有:CO、SO2等;太阳能、风能属于新能源,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故
    选C;
    (2)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的优点是:乙醇能减少燃烧的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或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以节约石油等资源等);
    (3)二甲醚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3OCH3+3O22CO2+3H2O。

    (二)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考点01.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1.(2019•安徽模拟)下列衣服的材质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
    A.纯棉衬衫 B.真丝连衣裙 C.羊毛衫 D.涤纶运动服
    【答案】D
    【解析】A.纯棉衬衣是用棉线制成的,棉线属于天然纤维,故选项错误。
    B.真丝连衣裙是用蚕丝制成的,真丝属于天然纤维,故选项错误。
    C.羊绒衫是用羊毛制成的,羊毛属于天然纤维,故选项错误。
    D.涤纶运动裤是用涤纶制成的,涤纶是由人工合成方法制得的,属于合成纤维,故选项正确。故选:D。
    2. 2019年2月上映的《流浪地球》深受观影者好评。影片中宇航员穿着的宇航服由羊毛、丝绵、尼龙布、镀铝织物及合成纤维絮片等材料组成,其中尼龙布属于(  )
    A.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B.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C.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
    【答案】A
    【解析】尼龙布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故选:A。
    3.下列物质所用的高分子材料,你认为具有热固性的是(  )
    A.塑料凉鞋 B.自行车内胎 C.矿泉水瓶 D.电视机外壳
    【答案】D
    【解析】A.塑料凉鞋在高温的情况下可以变形,能重塑使用,是热塑性塑料,故A错误;
    B.自行车内胎在高温的情况下可以变形,能重塑使用,是热塑性塑料,故B错误;
    C.矿泉水瓶在高温的情况下可以变形,能重塑使用,是热塑性塑料,故C错误;
    D.电视机外壳部件在高温的情况下不可以变形,不能重塑使用,是热固性塑料,故D正确。故选:D。
    4.下列物品的制作主要使用复合材料的是(  )
    A.越王勾践青铜剑 B.用玻璃钢制成的船体
    C.电线外面绝缘层 D.大理石做建筑材料
    【答案】B
    【解析】A中青铜属于合金,而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中玻璃钢含有玻璃纤维和塑料两种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C中绝缘层是由塑料加工而成,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D中大理石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B。
    5.(2021·江苏南京市·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棉花 B.羊毛 C.涤纶 D.天然橡胶
    【答案】C
    【解析】棉花、羊毛、天然橡胶均为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天然材料,涤纶是人工利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属于合成材料。故选:C。
    6.(2021·山西中考真题)“天丝”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纤维,兼具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优势,在高新科技方面应用广泛。以下领域,一般不使用“天丝”的是( )
    A.航空航天 B.新型材料 C.纯棉制造 D.轨道交通
    【答案】C
    【解析】“天丝”属于合成纤维,在高新科技方面应用广泛,故可用于航空航天、新型材料、轨道交通,纯棉属于天然纤维,不能使用“天丝”。故选C。
    7.(2021·广西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葡萄糖(C6H12O6) B.乙醇(C2H5OH) C.乙酸(CH3COOH) D.水(H2O)
    【答案】D
    【解析】葡萄糖(C6H12O6)、乙醇(C2H5OH)、乙酸(CH3COOH)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而水(H2O)中没有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故选D。
    考点02. 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1.通过化学研究生产出很多材料,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新材料的是(  )
    A.医用人造血管
    B.破冰斧柄的玻璃纤维塑料
    C.酒精、汽油
    D.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
    【答案】C
    【解析】A、医用人造血管属于新材料,故正确;
    B、作破冰斧柄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有别于普通的塑料,属于新材料,故正确;
    C、酒精、汽油不属于新材料,属于能源,故错误;
    D、隔水透气的合成高分子薄膜有别于普通的塑料薄膜,属于新材料,故正确。
    故选:C。
    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2022,相约北京”文艺表演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形象。
    熊猫木偶 熊猫木偶高2.35 m,质量仅为10 kg,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做框架,配合LED灯制作而成。其中,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新型材料,密度比铝小,强度比钢大。
    力学上,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变形和断裂)的能力称为强度。使材料变形和断裂时所需的力越大强度就越高。为了提高碳纤维的强度,必须选择适当的预氧化条件。预氧化过程主要影响强度的因素有温度、热处理时间等。图2是预氧丝强度与热处理温度关系曲线。
    智能机器人 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与轮滑舞者共舞、互动,在导航精准性、动作复杂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实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升级创新。
    石墨烯智能发热服 这种智能发热服可在﹣20℃的条件下持续发热4 h.石墨烯是一种超级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超高强度、超高导热系数,通过工艺的处理可以持续的发热,成为“要温度不要厚度”的可穿戴材料,并且能在30﹣50℃之间自由的调控温度,被业界誉为“新材料之王”。
    实际上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随着科技的发展,制备石墨烯的方法也层出不穷。

    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熊猫木偶框架的制作材料是   。
    (2)碳纤维的特点是   。
    (3)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墨烯,反映微粒的特征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熊猫木偶、智能机器人、石墨烯智能发热服展现了“中国智慧”
    B.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在动作、导航等方面实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升级创新
    C.碳纤维具有优良的性能,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碳纤维生产过程中,热处理温度越高预氧丝强度越大
    【答案】(1)铝合金、碳纤维(2)密度小、强度大。(3)粒径小(4)ABC
    【解析】(1)在文中直接说明熊猫木偶的框架由碳纤维和铝合金组成;
    故答:铝合金、碳纤维
    (2)在文中说明碳纤维密度比铝小,强度比钢大;
    故答:密度小、强度大。
    (3)1毫米有300万层石墨烯,说明极小的厚度有超多的石墨烯,其粒径只有很小;
    故答:粒径小
    (4)A、熊猫木偶、智能机器人、石墨烯智能发热服都是先进科技的开发,展现中国科学水平,所以A正确;
    B、文中提出了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在动作、导航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突破,所以B正确;
    C、碳纤维由于其良好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所以C正确;
    D、根据图中信息,当温度超过230℃以后,强度开始降低,所以不是温度越高强度越高,故D错误。
    故选:ABC

    (三)化学物质与健康
    考点01. 人类的营养物质
    1.传统烧饼选料严格,操作讲究,烧饼松酥起层,香而不腻。下列用到的食材中富含糖类的是( )
    A.香油 B.小麦粉 C.食盐 D.肉松
    【答案】B
    【解析】A、香油富含油脂,故A不正确; B、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B正确;
    C、食盐中富含无机盐,故C不正确; D、肉松中富含蛋白质,故D不正确。故选B。
    2.(2019河南省卷)河南地处中原、物产丰富.下列食材或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黄河鲤鱼 B.新郑大枣
    C.叶县岩盐 D.原阳大米
    【答案】A
    【解析】黄河鲤鱼中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故A选项符合题意;新郑大枣富含维生素,故B选项不符题意;叶县岩盐富含无机盐,C选项不符题意;原阳大米中含丰富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D选项不符题意。
    3.(2020·广西柳州市·中考)下列柳州的部分土特产中,富含油脂的是(  )
    A.莲藕 B.绿茶 C.金桔 D.茶油
    【答案】D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A.莲藕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A选项错误。
    B.绿茶中富含维生素,故B选项错误。
    C.金桔中富含维生素,故C选项错误。
    D.茶油中富含油脂,故D选项正确。故选D。
    4.(2020·云南)小红不爱吃水果蔬菜,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评价,小红最有可能缺乏( )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答案】D
    【解析】水果、蔬菜中含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小红不爱吃水果蔬菜,从营养均衡的角度评价,小红最有可能缺乏维生素。故选D。
    5.(2020南京秦淮区中考二模)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  )
    A.夜盲症 B.坏血病 C.骨质疏松 D.甲状腺肿大
    【答案】B
    【解析】缺乏维生素C容易得坏血病,故选:B。
    6.(2020南京市中考一模)下列物质不是人体所需营养素的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尼古丁 D.水
    【答案】C
    【解析】由题意人体内的六大营养素包括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水、无机盐,尼古丁是烟草燃烧后的产物,对人体有害,不是人体所需营养素,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
    7.(2019江苏南京)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
    (1)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基本营养素包括 、 、 、 、 、 六大类。
    (2)人们穿的衣眼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下列属于天然纤维的是 (填字母)。
    A.棉花 B.尼龙 C.蚕丝 D.涤纶
    (3)塑料制品的使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B.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C.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D.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石燃料,人们利用石油可以炼制多种产品,如柴油、煤油、汽油等。
    请设计实验证明煤油中含有碳元素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答案】
    (1)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A、C
    (3)A、B、C、D
    (4)点燃煤油;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油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煤油中含有碳元素。
    【解析】(1)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六大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2)尼龙和涤纶属于合成材料,棉花和蚕丝属于天然纤维;(3)通过不必要的塑料制品、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和使用一些新兴的、可降解的塑料都可以缓解“白色污染”;(4)通过检验燃烧后的产物检验可以检验煤油中含有碳元素,即点燃煤油,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油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煤油中含有碳元素。

    考点02. 重要的营养元素
    1.(2020·江苏泰州)儿童体内缺少锌元素,严重时易患的疾病是( )
    A.佝偻病 B.贫血症
    C.侏儒症 D.甲状腺疾病
    【答案】C
    【解析】
    缺锌容易得侏儒症,缺钙得佝偻病,缺铁贫血,缺碘得甲状腺肿大,故选:C。
    2.(2020·江苏常州)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错误的是( )
    A.缺锌会使儿童智力低下
    B.缺碘会引起龋齿
    C.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
    D.缺铁会引起贫血
    【答案】B
    【解析】
    A、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使儿童智力低下,说法正确;
    B、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说法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说法正确;
    D、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缺铁会引起贫血,说法正确。
    故选:B。
    3.(2019•北京期末)下列人体所必须的元素中,中老年人缺少会引起骨质疏松的是(  )
    A.锌 B.铁 C.钙 D.碘
    【答案】C
    【解析】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应摄入足够量的钙,
    故选:C。
    4.(2018•长治期末)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甚至会引起疾病。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导致贫血的是(  )
    A.钙 B.碘 C.铁 D.锌
    【答案】C
    【解析】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
    故选:C。
    5.(2021·湖南邵阳)人体中有50多种元素,这些元素与人体健康紧密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缺铁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B.缺氟易产生龋齿
    C.缺钙小孩易患佝偻病
    D.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
    【答案】A
    【解析】A、缺铁会引起贫血,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符合题意;
    B、缺氟会引起龋齿,不符合题意;
    C、幼儿及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不符合题意;
    D、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不符合题意。故选A。
    6.(2019•泉州月考)下列人体所必需的元素中,缺乏会使儿童发育停滞、智力低下的是(  )
    A.铁 B.钙 C.碘 D.锌
    【答案】D
    【解析】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故选项错误。
    B、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故选项错误。
    C、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故选项错误。
    D、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智力低下,故选项正确。
    故选:D。
    考点03. 有害元素与物质
    1.(2020·广西贵港市·中考)“吃出营养、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B.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会危害人体健康
    C.不吃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D.微量元素对人体十分重要,必须大量服用
    【答案】D
    【解析】A、人体内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不符合题意;
    B、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食物,不符合题意;
    C、超过保质期的食物可能发生了霉变,产生了霉菌毒素,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不吃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不符合题意;
    D、微量元素对人体作用十分重要,但要合理摄入,否则会引起中毒,符合题意。故选D
    2.(2020·四川内江市·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化学与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防腐
    C.误服重金属盐可用鸡蛋清解毒
    D.直接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
    【答案】C
    【解析】A. 稀释浓硫酸时,为防止硫酸液滴飞溅,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A不符合题意;
    B. 甲醛有毒,可以破坏人体的蛋白质,所以不能用于食品保鲜。故B不符合题意;
    C. 重金属盐会破坏蛋白质结构,所以误服重金属盐可用鸡蛋清(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解毒,从而不会破会人体蛋白质。故C符合题意;
    D. 久未开启的地窖里可能二氧化碳含量超标,所以不能直接进入,需要做灯火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17年山东省泰安市)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大量摄人油脂
    B.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纳
    C.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
    D.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服用鸡蛋淸可减轻毒性
    【答案】D
    【解析】A、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适量摄入油脂,错误; B、亚硝酸钠致死量是3克,在香肠中加适量的亚硝酸纳,可保持肉制品鲜美,错误; C、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的碘元素,错误;D、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鸡蛋清含有蛋白质,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服用鸡蛋淸可减轻毒性,正确。故选D。
    4.(2020•上海模拟)下列有关食品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沟油”与普通食用油营养成分都一样,而且价格便宜,可以放心食用
    B.明胶是生产药用胶囊的原料,工业明胶中铬含量超标对人体无害
    C.食用“瘦肉精”喂养的猪肉对人体无害
    D.青少年应该每天吃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以补充适量的维生素
    【答案】D
    【解析】
    A.地沟油中含有黄曲霉毒素,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不能食用地沟油,故错误;
    B.铬属于重金属,有毒,工业明胶中铬含量超标对人体有害,故错误;
    C.瘦肉精有害人体健康,故错误;
    D.青少年应该每天吃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以补充适量的维生素,故正确。故选:D。
    5.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大量摄人油脂
    B.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纳
    C.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大量的碘元素
    D.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服用鸡蛋淸可减轻毒性
    【答案】D
    【解析】A、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适量摄入油脂,错误; B、亚硝酸钠致死量是3克,在香肠中加适量的亚硝酸纳,可保持肉制品鲜美,错误; C、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的碘元素,错误;D、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鸡蛋清含有蛋白质,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服用鸡蛋淸可减轻毒性,正确。故选D。
    6.(2020·山东烟台市·九年级期末)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
    (1)优质水稻,其加工得到的大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糖类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_______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
    (2)水稻生长期间需要施加氮肥,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________,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既能提供氮肥又能提供钾肥的复合肥有_________(举一例写化学式)。
    (3)青少年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该微量元素是_______。
    (4)吸烟有害健康,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___。
    (5)铵态氮肥遇到碱性物质都能降低肥效。硝酸铵不能与熟石灰一起使用,原因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我们摄入重金属盐(如铜盐、钡盐等)会中毒,其原因_____。
    【答案】
    (1)机体活动
    (2)叶色浓绿 KNO3
    (3)锌(或Zn)
    (4)一氧化碳(或CO)
    (5)2NH4NO3+Ca(OH)2=Ca(NO3)2+2H2O+2NH3↑
    (6)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盐等化学物质,结构会被破坏,生理活性也随之消失
    【解析】(1)淀粉属于糖类,糖类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能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提供能量;
    (2)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的作用。既能提供氮肥又能提供钾肥的复合肥有KNO3;
    (3)青少年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该微量元素是Zn;
    (4)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CO,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
    (5)铵态氮肥遇到碱性物质都能降低肥效。硝酸铵不能与熟石灰一起使用,原因是硝酸铵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硝酸钙、氨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NO3+Ca(OH)2=Ca(NO3)2+2H2O+2NH3↑;
    (6)我们摄入重金属盐(如铜盐、钡盐等)会中毒,其原因是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盐等化学物质,结构会被破坏,生理活性也随之消失。

    (四)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考点01. 空气污染与防治
    1.(2021·湖北襄阳市·中考真题)为了防治大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下列做法不提倡的是( )
    A.积极植树造林
    B.使用清洁能源
    C.直接排放废气
    D.公共交通出行
    【答案】C
    【解析】
    A、积极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B、使用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直接排放废气,会污染空气,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符合题意;
    D、公共交通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1·广东中考真题)下列不属于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中污染物监测范围的是(  )
    A.CO B.SO2 C.N2 D.PM2.5
    【答案】C
    【解析】
    空气污染包括有害气体污染和粉尘污染,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粉尘污染包括PM2.5;故选:C。
    3.(2020广东省卷)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硫
    【答案】D
    【解析】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氧气、氮气、水蒸气均是无毒无害的空气成分。故选D。
    4.(2020江苏常州)下列气体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保温的作用,所以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不会造成温室效应。故选D。
    5.(2020重庆市A)2020年6月,某高速路上一辆液化着油气槽罐车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以下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NO2 B.CO
    C.粉尘 D.H2O
    【答案】D
    【解析】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C、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粉尘属于空气污染物; D、水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选D。
    6.(2020湖北天门、仙桃、潜江、江汉油田中考)在空气质量评价中,被计入主要污染物的物质是( )
    A.水蒸气 B.氧气
    C.二氧化氮 D.稀有气体
    【答案】C
    【解析】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和臭氧等。水蒸气、氧气、稀有气体都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污染物。故选C。
    7.臭氧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是人类所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其中造成温室效应是因为人类活动的加剧,从而向环境排放了大量的(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臭氧   D.一氧化碳
    【答案】B
    【解析】因为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热量辐射到太空中,具有调节地球气温的功能,而温室效应就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8. 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我国环保部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属于监测范围的是________。
    A CO2        B SO2        C N2      D PM2.5
    (2)请结合生活经验判断,下列情况可能造成空气污染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工业废气的随意排放
    ②燃放烟花爆竹
    ③汽车尾气
    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3)为了使天空更蓝,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做的是________(写一点即可)。
    【答案】 (1)BD
    (2)①②③
    (3)植树造林/绿色出行(合理即可)
    【解析】(1)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属于监测范围,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属于监测范围,符合题意;
    C、氮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属于监测范围,不符合题意;
    D、PM2.5属于空气污染物中的有害粉尘,属于监测范围,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2)①工业废气的随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符合题意;②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③汽车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④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属于空气组成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①②③。(3)为了使天空更蓝,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做的是: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绿色出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

    考点02. 水污染与防治
    1.2021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下列图标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属于严禁烟火标志;B、属于国家节水标志;C、属于可回收物品标志;D、属于禁止放置可燃物标志。故选B。
    2.(2021·荔湾模拟)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世界每3人有1人无法获得安全饮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水平的1/3,近2/3城市不同程度缺水。下列做法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
    A. 随意向河道内倾倒废旧电池等垃圾                      
    B. 使用含磷洗衣粉洗涤后的废水直接排入河道
    C. 追求农作物生长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                  
    D. 向河道内投放花白鲢鱼苗
    【答案】 D
    【解析】A. 随意向河道内倾倒废旧电池等垃圾,会污染水源,不符合题意;
    B. 使用含磷洗衣粉洗涤后的废水直接排入河道,会使水体富营养化,不符合题意;
    C. 追求农作物生长而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源,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符合题意;
    D. 向河道内投放花白鲢鱼苗,不会污染水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 2020年3月22-28日是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其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严重污染的是(   )
    A. 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 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
    C. 大型畜牧场的废水直接排放                          D.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答案】 C
    【解析】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不符合题意;
    B、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不符合题意;
    C、大型畜牧场的废水直接排放,不利于保护水资源,故C符合题意;
    D、合理使用化肥和农业减少污染水资源,利于保护水资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 保护环境,防止空气和水体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①控制工业生产中废气和废水的直接排放;②增大绿地面积;③分类回收垃圾;④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⑤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⑦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
    A. 全部                           B. ②④⑥⑧                          
    C. ①②③④⑦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D
    【解析】①控制工业生产中废气和废水的直接排放,可以减小水体污染,故①符合题意;
    ②增大绿地面积,可以减小噪声污染,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增大氧气含量,故②符合题意;
    ③分类回收垃圾,可以节约能源和材料,保护环境,故③符合题意;
    ④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故④符合题意;
    ⑤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故⑤符合题意;
    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既可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也可以减小环境污染,故⑥符合题意;
    ⑦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排出的废水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故⑦不合题意。
    因此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①②③④⑤⑥。
    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答案为:D。
    5.(2021·辽宁盘锦市·九年级开学考试)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做法中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
    A.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
    C.将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 D.淡水资源取之不尽,无需节约
    【答案】B
    【解析】
    A、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浪费的大量的水,不利于节约用水,故选项A说法错误;
    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厕所,有利于节约用水,故选项正确;
    C、将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浪费的大量的水,不利于节约用水,故选项C说法错误
    D、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是淡水资源却很少,要节约用水,水不是取之不尽的,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B。
    6.2021年“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禁止向河流中乱扔垃圾
    B.大量开采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缺
    C.农业和园林浇灌采用喷灌、滴灌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
    【答案】B
    【解析】
    A、禁止向河流中乱扔垃圾,可以防止水资源的污染,有利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故A正确;
    B、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面下沉,造成水资源的枯竭,不利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故B错误;
    C、农业和园林浇灌采用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有利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故C正确;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可以节约水资源,有利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故D正确。
    故选:B。

    考点03. 绿色化学与白色污染
    1.“绿色化学”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将成为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据此思考判断,下面不属于“绿色化学”考虑内容的是(  )
    A.反应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
    B.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尽可能无毒、无害
    C.尽可能通过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润
    D.原料利用率尽可能最大化,力图实现“零排放”
    【答案】C
    【解析】
    A、“绿色化学”是对环境不造成危害的化学,无毒无害并最大限度利用反应原子。故A正确;
    B、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尽可能无毒、无害或毒性极小,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B正确;
    C、“绿色化学”不考虑生产成本的问题。故C错误;
    D、采用可再生原料,且原料利用率尽可能最大化,副产物或废料产生率最小化,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故D正确;
    故选:C。
    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清除污染。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B.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
    C.研究开发利用氢能源
    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
    【答案】C
    【解析】
    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该做法虽然能清除垃圾,但垃圾被焚烧后,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这种方法不科学,故A错误;
    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水资源,造成环境污染,故B错误;
    C、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也没有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C正确;
    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是错误的,应该减少污染物排放,而不能禁止生产,故D错误。
    故选:C。
    3.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中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源 C.深埋有毒物 D.杜绝污染源
    【答案】D
    【解析】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故选:D。
    4.(2021·山东淄博市·九年级期中)化学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及其进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B.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是指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
    C.化学制品一定不能存在于人类生活中,这样会使人类更安全
    D.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中心学科
    【答案】C
    【解析】
    A、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正确;
    B、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好化学,是指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正确;
    C、化学制品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错误;
    D、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中心学科,正确。
    故选C。
    5.(2021·内蒙古呼伦贝尔·)化学与生活关系密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B.焚烧含氯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C.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D.使用脱硫煤减少酸雨形成
    【答案】B
    【解析】
    A、羊毛内含有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燃烧有特殊气味,所以可以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涤纶,说法正确;
    B、含氯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不能用焚烧含氯塑料解决“白色污染”问题,选项错误;
    C、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
    D、煤中含有硫元素,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使用脱硫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可减少酸雨的形成,说法正确。故选B
    6.(2021·江苏徐州·)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空气②维生素D③甲烷④木炭⑤镁粉⑥塑料⑦加碘食盐
    (1)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2)工业上高炉炼铁的原料之一是___________;
    (3)可用于制作烟花和照明弹的金属是___________;
    (4)可能造成环境"白色污染”的有机物是___________;
    (5)能为人体健康提供必需微量元素的物质是___________。
    【答案】
    (1)③; (2)①; (3)⑤; (4)⑥; (5)⑦。
    【解析】
    (1)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选③;
    (2)工业上高炉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故选①;
    (3)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烟花和照明弹,故选⑤;
    (4)废弃塑料难降解,造成环境"白色污染”,故选⑥;
    (5)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故选⑦。

    五、科学探究
    (一)基本实验技能
    考点01. 仪器的使用与基本操作
    1.(2021·江苏南通·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测定pH B.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C.读出液体体积 D.检查气密性
    【答案】A
    【解析】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温度越高,火柴梗越易被炭化,将一根火柴梗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上,1-2s后取出,观察到火柴梗上有两处碳化(变黑),即接触火焰的两端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可以比较火焰各层温度,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2.(2021·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下列用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的系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取用药品 B.添加药品
    C.加快反应 D.滴加碱液
    【答案】C
    【解析】
    A、取用药品瓶塞要倒放,以免沾染杂质污染试剂。错误。
    B、添加药品应先放固体药品再加入液体药品,并且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要将试管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然后竖起试管。错误。
    C、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用酒精灯加热加快反应速率可行。加热液体药品试管向上倾斜,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正确。
    D、胶头滴管滴液时,要悬空放在容器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错误。
    故选C。
    3.(2021·湖南郴州市·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H2的放置 D.
    【答案】B
    【解析】
    A、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应倒放在桌面上,不符合题意;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1·云南中考真题)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取用固体
    C.量取液体 D.加热液体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仪器的规范使用。
    【解析】
    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A不符合题意;
    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B不符合题意;
    C、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故C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1·山东临沂市·中考真题)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科学探究素养的必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CO2验满 B.熄灭酒精灯
    C.闻气体气味 D.过滤
    【答案】A
    【解析】
    A、验满气体的时候应该把木条放在瓶口,不应伸入瓶内,图中操作错误;
    B、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图中操作正确;
    C、闻气味要用手扇着闻,图中操作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操作正确。
    故选:A。
    6.(2021·辽宁中考真题)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
    A.取 B.收
    C.称 D.洗
    【答案】C
    【解析】
    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正确;
    B、排水法收集气体,导管刚伸入集气瓶口即可,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正确;
    C、使用托盘天平时,应该左物右码,错误;
    D、洗涤试管时可以使用手腕震荡,也可以使用试管刷刷净,正确。
    故选C。
    7.(2021·四川眉山市·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移走蒸发皿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滴加液体
    【答案】D
    【解析】
    A、加热的蒸发皿温度很高,可用坩埚钳移走正在加热的蒸发皿,不能用手直接拿,以免烫伤,实验操作不正确;
    B、过滤操作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没用玻璃棒引流,实验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边倒边搅拌,实验操作错误;
    D、胶头滴管的位置不能伸入倒试管中,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实验操作错误;
    答案:D。

    考点02. 溶液的配制
    1.(2021·江西省卷)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6%的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用氯化钠固体配制50g 质量分数为6%的溶液,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称量固体用天平,量取水用量筒,溶解时需要玻璃杯、玻璃棒;不需要用到试管。故选C。
    2.(2021·四川成都)将1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10%的稀硫酸。有关步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计算需水98g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配制好后,装瓶贴标签
    【答案】D
    【解析】A、溶质质量=(10×98%)g=9.8g,10%=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质量=(9.8÷10% )=98g,溶剂质量=(98-9.8)g=88.2g,不符合题意;B、量取水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平齐,不符合题意;C、稀释浓硫酸时,应该浓硫酸加入水中,不符合题意;D、配制好后,装瓶贴标签,符合题意。故选D。
    3.(2021·广东省卷)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1溶液,除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
    A.烧杯 B.酒精灯
    C.铁架台 D.蒸发皿
    【答案】A
    【解析】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1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用到仪器除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烧杯,配置溶液,需要在烧杯中溶解,故选:A。
    4.(2021·河南省卷)实验室选用下列仪器配置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
    (2)完成该实验,上图中有一种仪器不必用到,请写出该仪器的名称______。
    (3)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对结果会造成什么影响?
    【答案】(1)3.0 (2)漏斗 (3)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解析】(1)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6%=3.0g;(2)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及所需仪器为:计算、称量(托盘天平、药匙)、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溶解(烧杯、玻璃棒)、装瓶贴标签,故不需要漏斗;(3)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5.(2021·山东张店二模)实验室中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请你帮助完成。

    (1)甲图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填写名称),其作用是_________。
    (2)量取蒸馏水读数时视线应与__________保持水平。蒸馏水的体积如乙图所示,称量18g氯化钠,氯化钠完全溶解,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水的密度为1g/cm2)。装瓶后贴标签,在标签上填写:_____________。
    (3)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10g,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4)配制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酒出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玻璃棒 搅拌加速溶解 (2)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 18% 18%氯化钠溶液
    (3)9:41 (4)A
    【解析】(1)甲图中还缺少溶解时用到的玻璃仪器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2)量取蒸馏水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溶液质量=18g+82mL×1g·cm-3=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g18g+82g×100%=18%,标签至少要写上溶液名称及溶质质量分数,因此,标签上应写上:18%氯化钠溶液;
    (3)从配好的溶液中倒出10g,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8:82=9:41;(4)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①②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故选:A。
    6.(2021·山东泰安三模)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仪器进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是计算、______、______、______;按实验要求,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填名称),它的作用是______。
    (2)小婧按如图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她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______g。
    (3)小民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水的密度为1g/cm3)______。
    【答案】(1)烧杯 称量(量取) 溶解 装瓶存放 玻璃棒 搅拌,加速溶解 (2)药品和砝码位置放反了 12 (3)18%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烧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在溶解的过程中要用玻璃棒搅拌,所以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它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2)称量药品时,右盘放砝码,左盘放药品,图中药品和砝码位置放反了,药品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减去游码对应的示数,故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12g+5g−3g=12g。(3)小民原计划称量氯化钠为18g,量取水82mL,则水的质量为:m=ρν=82mL×1g/cm3=82g,原计划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18%

    考点03. 过滤、蒸馏和结晶
    1. 下列关于过滤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B.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
    C.为了加快过滤的速度,可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搅拌液体
    D.玻璃棒要轻轻地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答案】C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A.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使液体流下去。故A选项正确;
    B.过滤时,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故B选项正确;
    C.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在漏斗内搅拌,以防滤纸损坏。故C选项不正确;
    D.为了防止液体流下时冲破滤纸,或玻璃棒戳破滤纸,玻璃棒末端应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故D选项正确。
    2.如图所示,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碎瓷片,再加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自来水,连接装置进行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蒸馏烧瓶出现移动
    B.实验时,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
    C.图中所示装置,温度计的位置不对,水银球应该插入液态水中
    D.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且垫上石棉网
    【答案】B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蒸馏操作的原理、操作的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蒸馏是通过加热汽化的方法而将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结合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A.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故A选项错误;
    B.实验时,为增强冷凝效果,下端管口是进水管,上端管口是出水管,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b进a出,故B选项正确;
    C.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C选项错误;
    D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垫上石棉网,故D选项错误。
    3.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蒸发
    【答案】B
    【解析】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故A正确;
    B、进行溶解操作时,应该在烧杯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故B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用玻璃棒引流,故C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D正确。故选:B。
    4.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粗盐提纯的步骤可简单的概括为:溶解﹣过滤﹣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需要查阅资料,了解食盐在室温时的溶解度
    B.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结果中食盐的含量将偏低
    C.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蒸发时需将滤液全部蒸干再停止加热
    【答案】D
    【解析】A、了解食盐在室温时的溶解度,可控制量取水的量,故A正确;
    B、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结果中食盐的含量将偏低,故B正确;
    C、过滤除去的是难溶性杂质,所以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故C正确;
    D、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将滤液全部蒸干再停止加热会导致固体四溅,容易发生危险,故D错误;故选:D。
    5.下列措施中肯定不能使KNO3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是( )
    A.升温并蒸发溶剂 B.升温并加水 C.冷却并蒸发溶剂 D.冷却并加水
    【答案】B
    【解析】A、升温可使硝酸钾的溶解度升高,蒸发溶剂则有可能使溶液中溶质析出,最终否析出晶体要看升温的幅度和蒸发溶剂的量;B、升温并加水均不能使KNO3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所以该方法一定不能使KNO3饱和溶液析出晶体;C、冷却会使硝酸钾的溶解度降低,蒸发溶剂能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所以冷却并蒸发溶剂会使KNO3饱和溶液析出晶体;D、冷却会使硝酸钾的溶解度降低有可能溶液析出晶体,加水一定不能使KNO3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最终是否析出晶体取决于加入的水量和降温的幅度。故选B。
    6.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某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31.6g甲物质
    B.图中a、b、c、d四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a、c、d
    C.当甲物质的溶液从d点降温到b时(其他条件不变),此时溶液的浓度减小
    D.若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甲的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答案】D
    【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20℃时,甲的溶解度为31.6g,即20℃时,100g水溶解31.6g甲物质,溶液达到饱和;也可以说,20℃时,131.6g饱和溶液中含有31.6g甲物质;选项说法错误;B、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不饱和溶液,即图中a、b、c、d四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a、d,选项说法错误;C、当甲物质的溶液从d点降温到b时(其他条件不变),刚好成为饱和溶液,溶质、溶剂都没有变化,此时溶液的浓度不变;选项说法错误;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若从甲的饱和溶液中获得甲的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故选D。
    7.有一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克水,冷却到20 ℃时,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又蒸发掉10克水冷却到20 ℃时,析出晶体3克;若第三次再蒸发掉水10克,冷却到20 ℃,则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
    A.可能小于3克 B.可能大于3克 C.一定等于3克 D.一定大于3克
    【答案】B
    【解析】若第一次蒸发10g水恰好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根据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3g晶体,说明10g水恰好溶解3g晶体,则第三次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是3g,若第一次蒸发10g水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则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3g晶体,需要先蒸发一部分水形成饱和溶液,再蒸发水才能析出晶体,说明10g水中溶解的晶体的质量大于3g,故第三次仍蒸发掉10克水,再次冷却到20℃时,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大于3g,观察选项。故选B。
    8.20 ℃时,将100克和200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加热都蒸发掉10克水后,冷却到原来温度,分别析出晶体a g和b g,则a与b的关系是(  )
    A.a>b B.a<b C.a=b D.2a=b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20 ℃时,将100克和200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加热都蒸发掉10克水后,冷却到原来温度,分别析出晶体a g和b g”,所析出晶体的质量均为20℃时10g水所溶解硝酸钾的最大质量,因此析出晶体质量相等,即a=b,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选C。
    9. 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请问:

    (1)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2)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为使滤纸与漏斗贴得紧密,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答一种)___________。
    (4)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______进行检验,如果产生___________,则为硬水,如果产生___________,则为软水,生活中和实验室可分别通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来软化硬水。
    【答案】
    (1)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使之沉降 玻璃棒 引流
    (2)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3)用水润湿滤纸,用玻璃棒赶走气泡
    (4)肥皂水 大量浮渣 泡沬较多 煮沸 蒸馏
    【解析】
    (1)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使之沉降,图示装置中缺少一种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出,故填: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使之沉降;玻璃棒;引流;
    (2)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故填: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
    (3)为使滤纸与漏斗贴得紧密,可以采取的措施有用水润湿滤纸,用玻璃棒赶走气泡,故填:用水润湿滤纸,用玻璃棒赶走气泡;
    (4)日常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如果产生的泡沬较多,是软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因此能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煮沸,实验室是通过蒸馏的方法来软化硬水,故填:肥皂水;大量浮渣;泡沬较多;煮沸;蒸馏。

    (二)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
    考点01. 常见的物质的检验
    1.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氢气三瓶气体的是( )
    A.插入燃着的木条 B.观察气体颜色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
    【答案】A
    【解析】区别空气、氧气、氢气三种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瓶气体的目的。 三者的颜色都是无色的,无味的,所以不能从颜色上区别,故不能选B,C;虽然空气中有CO2但量少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氧气,氢气都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选择D;空气中氧气的量不多,不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氢气能被 燃着的木条点燃而燃烧,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出现三种不同现象所以可以区别这三种不同物质,故选择A。
    解答气体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气体的化学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或物理性质,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即可鉴别。
    2.检验氢气纯度时,判断氢气较纯的现象是( )
    A.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B.听到轻微的爆鸣声 C.未听到声音 D.试管炸裂
    【答案】B
    【解析】这是考查有关氢气的一些知识,我们知道氢气的能燃烧,纯净时候燃烧没有声音或者很小,不纯净时可能 会听到爆炸的声音或尖锐声,而且我们要注意现象与结果的不同,所以应该选择B。
    3.检验一瓶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下列不能作为检验用的试剂是( )
    A.澄清石灰水 B.氢氧化钡溶液 C.氯化钙溶液 D.酚酞试液
    【答案】D
    【解析】久置的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石灰水、氢氧化钡溶液、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而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氢氧化钠溶液也能使酚酞变红,故选项D符合题意。
    4.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或操作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操作方法或所加试剂
    A
    白酒与白醋
    ①观察颜色 ②闻气味
    B
    食盐和白醋
    ①稀盐酸 ②加水溶解
    C
    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
    ①烧同时闻气味 ②观察气泽
    D
    厕所清洁与厨房清洁剂
    ① pH ②石灰石
    【答案】D
    【解析】对于A中两物质颜色上不能加以区分,故错误;对于B中的两种方法都不正确;对于C中观察气泽方法不正确;故选项D正确。
    5.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別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休,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
    A.H2、CO、CH4 B.CH4、CO、H2 C.CO、CH4、H2 D.CO、H2、CH4
    【答案】A
    【解析】分别点燃三种气休,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说明Y燃烧后没有水生成,则Y是一氧化碳;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X燃烧后没有二氧化碳生成,则X是氢气;则Z是甲烷。
    故X、Y、Z分别是H2、CO、CH4。故选:A。
    6.有一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剩余气体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符合上述现象的气体组合是
    A. H2、CO、CO2 B. N2、O2、CO2 C. H2、CH4、CO D. H2、CH4、CO2
    【答案】C
    【解析】通过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说明无二氧化碳;经浓硫酸洗气后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上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该气体组合中含有氢元素。故选C。
    7.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2、CO、HCl中的一种或几种,把该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灼热的氧化铜、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前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灼热的氧化铜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关于该气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H2 B.一定含有CO
    C.可能含有HCl D.可能含有CO2
    【答案】B
    【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把该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说明不含有二氧化碳,或是含有二氧化碳和氯化氢的混合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若是含有氯化氢气体则会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浓硫酸则气体中的水分被除去,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变成红色,说明含有氢气或是一氧化碳,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生成了水,则混合气体中含有氢气,后面的一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但是不能判断是通过碳酸氢钠溶液生成的二氧化碳还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则混合气体中不一定含有一氧化碳,故可以确定一定含有氢气、可能含有一氧化碳、氯化氢和二氧化碳;
    8.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K+、Ba2+、Cu2+、Cl-、OH-、SO42-中的几种。为了确定该溶液中离子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1)取样,滴加过量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2)往(1)所得滤液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
    (3)往(2)所得滤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分析上面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OH-、SO42-、K+、 Cl- B.一定含有OH-、SO42-、Cl-,可能含有K+
    C.一定含有OH-、SO42-、K+,可能含有Cl- D.一定含有OH-、SO42-,可能含有K+、Cl-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离子共存,离子的检验等考点的理解,离子之间能结合成气体、沉淀和水就不能共存,反之能共存,依据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不可能存在Cu2+,Ba2+和SO42-也不能同时存在,因为同时存在会发生反应生成沉淀;
    (1)取样,滴加过量的氯化镁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生成的沉淀为Mg(OH)2,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OH-;
    (2)往(1)所得滤液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白色沉淀为BaSO4,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又因为SO42-和Ba2+不能共存,则溶液一定不含Ba2+离子;
    (3)往(2)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为AgCl,说明溶液中有Cl-,因为在(1)实验时加入过量MgCl2溶液,滤液中一定含有Cl-,因此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有Cl-离子;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有:OH-、SO42-,一定没有:Cu2+、Ba2+,可能有:Cl-,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因,溶液中一定会含有K+,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OH-、SO42-、K+,可能含有Cl- 。故选C。
    9.(2021·山东)为确定某溶液中含有以下离子H+、Mg2+、Ba2+、C1-、CO32-、NO3- 中的几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经测定,溶液pH=1;
    ②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取②中部分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
    分析上述实验,下面对溶液中含有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H+、Mg2+、Ba2+、Cl-、NO3-
    B.一定含有H+、Mg2+、C1-,一定不含有CO32-
    C.一定含有H+、Ba2+,,一定不含有C1-
    D.一定含有H+、Mg2+,可能同时含有Cl-、
    【答案】D
    【解析】pH>7显碱性,pH=7显中性,pH<7显酸性;①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溶液pH=1,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中存在H+,不存在CO32-;②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取部分未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存在Mg2+;③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取②中部分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存在Ba2+;溶液不显电性,故溶液中还存在氯离子、硝酸根离子中一种或两种;由上述分析得:A.一定不含有Ba2+,错误;B.不确定是否存在Cl-,错误;C.一定不含有Ba2+,错误;D.一定含有H+、Mg2+,可能同时含有Cl-、NO3-,正确。故选D。
    10.某气体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探究气体的成分。请用符合题目要求的装置序号填空(装置可以重复使用,除杂试剂均足量)。
    提示:CO+CuOCu+CO2,H2+CuOCu+H2O;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1)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   ;
    (2)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
    (4)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答案】(1)④; (2)①②; (3)②⑤①; (4)④①②③⑤④①
    【解析】
    (1)由于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水蒸气,可将该气体通入装置④。
    (2)由于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①②,可检验并除去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3)若检验气体中是否存在一氧化碳,首先要除去二氧化碳,再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在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所以可将该气体依次通过装置②⑤①。
    (4)要验证该气体的成分,应通过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再通过过氢氧化钠溶液将二氧化碳除干净,然后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将反应的气体先通过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判断氢气的存在,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判断一氧化碳的存在;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④①②③⑤④①,可一次性确定该气体的成分。
    故答为:(1)④;(2)①②;(3)②⑤①;(4)④①②③⑤④①。

    考点02. 常见物质的鉴别
    1.采用下列实验方法鉴别物质不能达到目的是(  )
    A.白酒和矿泉水﹣﹣闻气味
    B.黄铜和铜﹣﹣相互刻画
    C.纯碱和小苏打﹣﹣加稀盐酸
    D.硝酸铵和尿素﹣﹣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答案】C
    【解析】A、白酒具有酒的芳香气味,矿泉水没有气味,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B、相互刻画,硬度较大的是黄铜,较小的是铜,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C、纯碱和小苏打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
    D、硝酸铵与熟石灰研磨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尿素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下列鉴别物质方法不可行的是( )

    鉴别物质
    实验方法
    A
    CO2和N2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观察现象
    B
    硬水和软水
    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C
    BaCl2固体和BaSO4固体
    加水,观察两种固体的溶解情况
    D
    (NH4)2SO4固体和Na2SO4固体
    加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答案】A
    【解析】CO2和N2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无法鉴别CO2和N2;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否则为硬水;BaCl2固体能溶于水, BaSO4固体难溶于水,加水可以区分BaCl2固体和BaSO4固体;(NH4)2SO4固体和熟石灰粉末研磨,产生刺激性气体氨气,Na2SO4固体不能与熟石灰粉末研磨反应,可以区分(NH4)2SO4固体和Na2SO4固体。故选A。
    3.区别下列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羊绒与棉花(灼烧) B. 醋酸与盐酸(滴入酚酞)
    C. 硬水与软水(加入肥皂水) D. 氯化钾与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
    【答案】B
    【解析】A、灼烧羊毛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灼烧棉花没有,可以区别,正确;B、醋酸与盐酸都显酸性,滴入酚酞溶液,都不变色,错误;C、硬水加肥皂水,起浮渣、泡沫少,软水加肥皂水无浮渣、泡沫丰富,可以区别,正确;D、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产生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氯化钾加熟石灰研磨,无刺激性气味,可以区别,正确。故选B。
    4.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方法与结论
    A
    黄铜与铜
    相互刻画,留下痕迹的是黄铜
    B
    高锰酸钾与二氧化锰
    取样加热,伸入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高锰酸钾
    C
    氯化钠与硝酸铵
    取样溶解,试管外壁有水雾的是氯化钠
    D
    稀盐酸与稀硫酸
    取样测pH,pH大的是稀盐酸
    【答案】B
    【解析】A、相互刻画,留下痕迹的是铜片,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取样加热,高锰酸钾加热能生成氧气,伸入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高锰酸钾,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取样溶解,试管外壁有水雾的是硝酸铵,故选项说法错误。
    D、稀盐酸与稀硫酸均显酸性,无法确定它们酸性的强弱,取样测pH,pH大的不一定是稀盐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5.下列鉴别方案正确的是(  )
    A.NH4NO3和(NH4)2SO4固体:加熟石灰混合研磨后闻气味
    B.稀硫酸和稀盐酸:加入Na2CO3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气体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固体:加水后滴加酚酞试液观察颜色变化
    D.黄铜片(铜锌合金)与纯铜:相互刻划比较硬度
    【答案】D
    【解析】A、加熟石灰混合研磨后,都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因此不能区分硝酸铵和硫酸铵;
    B、加入Na2CO3溶液时,都能够产生气泡,因此不能区分稀硫酸和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的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不能区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D、黄铜片(铜锌合金)与纯铜相互刻划时,两种物质的痕迹不同,痕迹明显的硬度小,因此可以比较两种物质的硬度。
    故选:D
    6.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中,不另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2SO4、NaNO3、NaCl B.H2SO4、NaOH、NaCl
    C.Na2CO3、CaCl2、HCl D.Ca(OH)2、NaOH、BaCl2
    【答案】C
    【解析】A、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B、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其它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C、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两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Cl2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D、组内三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故选:C
    7.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用水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
    B. 用二氧化锰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两种液体
    C. 用熟石灰粉末鉴别硝酸钾和尿素两种化肥
    D. 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气体
    【答案】C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导致溶液温度降低,而氢氧化钠溶于水后会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所以用水可以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两种固体,正确;B、二氧化锰与水不反应,但与双氧水能反应并迅速产生气体,故二氧化锰能鉴别鉴别水和双氧水,正确;C、氢氧化钙与硝酸钾和尿素都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错误;D、二氧化碳能与紫色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而一氧化碳没有明显现象,可以鉴别,正确。故选C。
    点睛:解答物质的鉴别题时要熟练掌握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或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相互混合的方法,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的是(  )
    A.HCl NaOH FeCl3 NaCl
    B.H2SO4 NaCl Na2CO3 CaCl2
    C.NaNO3 HCl CaCl2 KOH
    D.MgCl2 KOH Cu(NO3)2 Na2SO4
    【答案】C
    【解析】A、FeCl3溶液呈黄色,首先鉴别出黄色的FeCl3溶液;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产生气体的溶液为H2SO4,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aCl2;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NaCl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C、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D、Cu(NO3)2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NO3)2溶液;能与Cu(NO3)2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的是KOH溶液,能与K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MgCl2,无明显变化的是Na2SO4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9.下列各组溶液,不另加试剂就无法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BaCl2 NaCl CuSO4 NaOH
    B.Na2CO3 CaCl2 HCl K2CO3
    C.Na2CO3 KCl CaCl2 H2SO4
    D.Na2CO3 BaCl2 HCl K2SO4
    【答案】B
    【解析】A、CuSO4是一种蓝色溶液,根据颜色首先确定出CuSO4.能与CuSO4 生成蓝色沉淀的是NaOH,生成白色沉淀的是BaCl2,没有的明显现象的是NaCl,能鉴别出来。
    B、HCl与K2CO3、Na2CO3 反应均有气体生成,无法鉴别。CaCl2与K2CO3、Na2CO3 反应均有沉淀生成,无法鉴别。CaCl2 与HCl 不反应,无法鉴别,不能鉴别出来。
    C、H2SO4与Na2CO3 反应有气体生成、与 CaCl2反应有沉淀生成、与KCl不反应,可以鉴别出来。
    D、Na2CO3和HCl反应有气体生成、与 BaCl2 反应有沉淀生成,可以鉴别出Na2CO3和HCl.BaCl2 与Na2CO3、K2SO4反应均有沉淀生成,可以鉴别出BaCl2,与HCl不反应的是K2SO4,能鉴别出来。
    故选:B
    10.使用下列试剂能将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鉴别出来的是(  )
    A. 稀硫酸 B. 氯化钠溶液 C. 铁片 D. 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A、稀硫酸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混合后无明显变化;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后产生气泡,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稀硫酸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能产生三种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符合题意;B、氯化钠溶液与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都不反应,氯化钠溶液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中产生的现象相同,不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C、铁片与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都不反应,铁片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中产生的现象相同,不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都不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钡三种溶液中产生的现象相同,不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考点03. 物质的提纯和除杂
    1.(黑龙江大庆市肇源县2021年一模)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Na2SO4、MgCl2、CaCl2)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使用。实验室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有关该流程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溶性杂质主要是泥沙
    B. 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C. 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D. 操作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
    【答案】D
    【解析】
    A、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等),该不溶性杂质主要是泥沙,故A正确;
    B、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B正确;
    C、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故C正确;
    D、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可以将钙离子转化为沉淀,但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还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否则过量的氯化钡与盐酸不反应无法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能与盐酸反应,可以用适量的盐酸除去;故操作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或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故D不正确。故选D。
    2.(2021·湖南邵阳)下列除杂方法中,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除杂方法
    A
    氮气
    氧气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稀盐酸
    稀硫酸
    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C
    硫酸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后点燃
    【答案】D
    【解析】
    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稀硫酸能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水,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碳酸钠能与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且会引入新的杂质氧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3.(2021·湖北黄石市·中考真题)下列常见物质的除杂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氯化钠
    硝酸钾
    加水溶解,蒸发结晶
    C
    氯酸钾
    氯化钾
    加水溶解,过滤
    D
    氧化钙
    碳酸钙
    高温煅烧
    【答案】C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析】
    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变化较大,所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结晶方法,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不大,所以用蒸发溶剂的结晶方法,当两种混合,谁多用谁的方法.现在氯化钠较多,所以蒸发结晶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氯化钾和氯酸钾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不能鉴别,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高温煅烧反而会将碳酸钙变成氧化钙,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4.(2021·四川眉山市·中考真题)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编号
    物质
    杂质
    试剂
    除杂操作方法
    A
    CuO
    C(木炭)
    足量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B
    CaCl2溶液
    HCl
    过量CaCO3粉末
    过滤
    C
    CO2
    CO
    O2
    点燃
    D
    NaNO3溶液
    NaCl
    过量AgNO3溶液
    过滤
    【答案】B
    【解析】
    A、加入足量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木炭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木炭,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的碳酸钙粉末,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过滤,除去多余的碳酸钙,可得氯化钙溶液,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无法被点燃,且带新杂质氧气,不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的硝酸银,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1·湖南衡阳市·中考真题)下列除杂方法(括号内是杂质)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
    A
    KCl溶液(K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B
    O2(CO2)
    依次通过足量NaOH溶液和浓硫酸
    C
    CaO(CaCO3)
    高温煅烧
    D
    MnO2(K2MnO4)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A
    【解析】
    A、加入适量的硝酸钡,硝酸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钾,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钾,符合题意;
    B、依次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和浓硫酸,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浓硫酸干燥气体,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D、锰酸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得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1·湖南郴州市·中考真题)下列除杂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加入的除杂试剂及方法
    A
    铁粉(碳粉)
    O2、加热
    B
    NaOH溶液(Ca(OH)2)
    通入CO2气体、过滤
    C
    FeCl2溶液(CuCl2)
    加过量铁粉、过滤
    D
    NaCl溶液(FeCl3)
    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
    【答案】C
    【解析】
    A、碳在氧气中加热生成了二氧化碳,但是铁也与氧气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铁,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B、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加入过量铁粉,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除去多余的铁和反应生成的铜,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D、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故选C。
    7.(2021·湖南怀化市·中考真题)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除杂试剂和主要操作
    A
    Cu(Fe)
    加适量稀硫酸、过滤
    B
    CO2(CO)
    通氧气点燃
    C
    水(泥沙)
    过滤
    D
    氯化钠固体(碳酸钠)
    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答案】B
    【解析】
    A、铁和适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铜不反应,过滤分离出固体铜,正确;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然,故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错误;
    C、泥沙不溶于水,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正确;
    D、碳酸钠和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固体,正确。
    故选B。
    8.(2021·四川德阳)在化工生产中通过除杂得到较纯净的产品。以下除杂的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实验设计
    A
    N2
    O2
    通过灼热的足量铜网,充分反应
    B
    CaO
    CaCl2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硝酸
    H2SO4
    加入适量Ba(NO3)2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NaCl
    MgCl2
    溶于水。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答案】B
    【解析】
    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设计合理;
    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而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设计不合理;
    C、硫酸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和硫酸钡沉淀,加入适量Ba(NO3)2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去硝酸中的硫酸,设计合理;
    D、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可除去氯化镁,且不引进新杂质,设计合理;
    故选B。
    9.(2021·广西中考真题)下列除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除杂质的方法
    A
    N2
    CO
    通入足量的水中
    B
    Al粉
    Ag粉
    加入适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过滤
    C
    CaCO3
    KC1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
    FeCl3
    加入适量K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C
    【解析】
    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通入足量的水中,无法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适量稀硫酸,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银和稀硫酸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去银,但是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可得碳酸钙,符合题意;
    D、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氯化亚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氯化钾,氯化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钾,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去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1·广东中考真题)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去除铁粉中的碳粉
    在足量的氧气中灼烧
    B
    鉴别CO与H2
    分别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C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
    溶解、过滤、蒸发
    D
    鉴别BaCl2溶液与Ba(NO3)2溶液
    分别滴加稀硫酸
    【答案】C
    【解析】
    A、铁粉在加热时容易被氧化,铁粉减少,A错误。
    B、一氧化碳和氢气点燃火焰颜色接近,不易区分,B错误。
    C、氯化钠可溶,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溶解、过滤、蒸发,C正确。
    D、氯化钡和硝酸钡都可以和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现象相同,无法区分,D错误。
    故选:C。

    (三)物质的制取与净化
    考点01. 常见气体的制取和净化
    1.下面是某同学在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实验装置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使用的药品是块状固体大理石和液体稀盐酸,所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所以A选项错误;
    B、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故B选项错误;
    C、干燥二氧化碳是应长进短处,所以 C装置错误;
    D、二氧化碳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满。正确答案为D
    2. 如图所示的装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
    B. 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C. 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D. 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
    【答案】A
    【解析】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b口进气,由a口排出水,故方法A不正确;
    B、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即空气要从下端被排出,所以氢气必须从b端进入,使空气从下方排出,故方法B正确;
    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由a口排出水,故方法C正确;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空气要从上端被排出,所以二氧化碳必须从a端进入,使空气从上方排出,故方法D正确。
    3. 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①可作为CO2的发生装置
    B.装置②干燥O2时,气体由a管进b管出
    C.装置③可用作O2的收集装置
    D.装置④是收集CO2气体的验满方法
    【答案】D
    【解析】A、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属于固液常温型,装置①可作为CO2的发生装置,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装置②干燥O2时,气体由a管进b管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装置③是向上排空气法,可用作O2的收集装置,故选项说法正确。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4.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答案】B
    【解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A、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实验室制取,均是在常温下,固体和液体反应,均可使用装置②,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所以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a进入,b进入错误,故B符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故D不符合题意。
    5.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合适的药品和如图所示装置,既可制取气体,又可验证物质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实验室里,装置I可用作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B.当打开K1、关闭K2时,装置Ⅱ可用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C.当打开K2、关闭K1时,装置Ⅲ可用于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CO2
    D.当打开K1、关闭K2时,在装置Ⅱ中装满水,可用于收集氧气
    【答案】B
    【解析】A.在实验室里,装置I中的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滴加液体试剂的速率,因此可用此装置作为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当打开K1、关闭K2时,装置Ⅱ才可以用于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说法错误;
    C.若小试管内盛有澄清的石灰水,当打开K2、关闭K1时,装置Ⅲ可用于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CO2,说法正确;
    D.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当打开K1、关闭K2时,在装置Ⅱ中装满水,可用于收集氧气,说法正确。
    6.(2021·湖北荆门·中考真题)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可制取氢气并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还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B.仪器a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C.烧瓶中的物质一定是锌和稀硫酸
    D.该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
    【答案】A
    【解析】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制取氧气,可以选用图示装置制取氧气,故选项正确;
    B、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选项错误;
    C、图示为制取氢气,则C中物质为活泼金属和强酸,不一定是锌和稀硫酸,故选项错误;
    D、该收集气体的方法是排水法,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2021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一模)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或试剂),用于实验室制取纯净且干燥的CO2气体。下列描述正确的( )

    A.应选择装置①作为制取CO2气体的发生装置
    B.发生装置流出的气体需依次通过装置④和装置③除去杂质
    C.选用装置⑤收集CO2时,气流应从a管口进入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CO2是否集满
    【答案】C
    【解析】A、实验室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二氧化碳的,因此不需要加热,不能用装置①;错
    误;B、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欲使用③、④装置将以上杂质气体除去,应先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装置③除去氯化氢气体,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装置④除去水蒸气;错误;C、用装置⑤收集CO2气体从a管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正确;D、CO2气体验满时,燃着的木条应该放在集气瓶口;错误。故选C。
    8.(2021辽宁丹东)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从A~F中选填)装置。

    (1)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 ______(从A~F中选填)装置。
    (3)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实验时长颈漏斗末端要伸入到液面以下,原因是 ______。
    (4)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突出优点是 ______。
    (5)用G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盛装的试剂是 ______。
    【答案】
    (1)锥形瓶
    (2)2KMnO4K2MnO4+MnO2+O2↑;D
    (3)CaCO3+2HCl═CaCl2+H2O+CO2↑ ;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4)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
    (5)浓硫酸
    【解析】
    (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A装置适合固体加热的反应,有棉花,所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选D。
    (3)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为了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4)相对于装置B,装置C的突出优点是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装置中关闭活塞,装置中压强变大液体进入长颈漏斗,液体和固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气体排出,液体流下,固液接触反应进行,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5)用G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瓶内盛装的试剂是浓硫酸,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做干燥剂。
    9.(2021·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教师进修学校九年级模拟预测)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并收集纯净的气体”的实验。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1)写出所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描述A中发生的现象:______。
    (3)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认为A装置和______装置相连并产生______现象时就足以说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该同学想要收集一瓶纯净的该气体,进一步验证它的性质。连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填写各接口字母)______,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1)长颈漏斗 锥形瓶
    (2)鸡蛋壳浮在液面上,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渐渐溶解
    (3)D 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CO3 +2HCl=CaCl2+H2O+CO2↑
    (4)a接d,e接b,c接g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AgNO3 + HCl=AgCl ↓+ HNO3
    【解析】
    (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仪器②的名称是锥形瓶。
    (2)装置A中盐酸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装置A中发生的现象是鸡蛋壳浮在液面上,表面有气泡产生,并渐渐溶解。
    (3)碳酸盐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所以A装置和D装置相连;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碳酸盐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与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观察到D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装置A中盐酸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 +2HCl=CaCl2+H2O+CO2↑。
    (4)盐酸具有挥发性,能够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即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收集一瓶纯净的该气体,生成的气体先通过硝酸银溶液除去氯化氢气体,再通过浓硫酸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干燥气体,最后在利用装置E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所以上述装置的顺序是a接d,e接b,c接g;
    C装置中的硝酸银溶液中的硝酸银与气体中的氯化氢反应生成硝酸银沉淀和硝酸,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AgNO3 + HCl=AgCl ↓+ HNO3。
    10.(2019·四川德阳·中考真题)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收集装置。

    请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下列对各装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填数字编号)________。
    ①用B装置进行实验时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置C可用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③用D装置收集CO2时,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CO2收集满
    ④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必须在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
    (3)氨气(NH3)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可用固体氯化铵和附体氢氧化钙混合加热制得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编号)_________,不能用D、E装置收集氨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F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和气体的净化,若用F装置干燥H2,则F中应盛装的物质是(填物质的名称)_____________。
    【答案】锥形瓶 ① A 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浓硫酸
    【解析】
    (1)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①用B装置进行实验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错误;
    ②装置C是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可用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故正确;
    ③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时,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CO2收集满,故正确;
    ④E装置是排水法收集气体,必须在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故正确;
    (3)实验室制取氨气时需要加热,应该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不用D、E装置收集;
    (4)F装置所装干燥剂应为液体,常用的液体干燥剂为浓硫酸。

    考点02. 工业流程
    1.(2021湖北黄冈)煤燃烧时产生的粉煤灰(主要成分为Al2O3、SiO2及少量Fe2O3等)也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取Al2O3的部分工艺流程如图:

    【资料】
    ①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煅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AlCl3•6H2OAl2O3+6HCl+9H2O
    (1)操作Ⅰ是______。
    (2)写出“酸浸”步骤中盐酸与A1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除铁”时发生的反应为FeCl3+3NH4HCO3=3NH4Cl+X↓+3CO2↑,X的化学式为______。
    (4)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______。
    (5)高温烧结的Al2O3,又称人造刚玉,可用于制机械轴承、耐高温坩埚、高强度陶瓷等。由此可推知Al2O3性质为______(任写一种)。
    【答案】
    (1)过滤
    (2) Al2O3+6HCl=2AlCl3+3H2O
    (3) Fe(OH)3
    (4)盐酸
    (5)熔点高(或硬度大)
    【解析】(1)操作Ⅰ后得到溶液和二氧化硅等不容物,故操作Ⅰ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故操作Ⅰ为过滤;
    (2)“酸浸”步骤中盐酸与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化学方程式为Al2O3+6HCl=2AlCl3+3H2O;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个铁原子,3个氯原子,3个氮原子,15个氢原子,3个碳原子,9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个X,3个氮原子,12个氢原子,3个氯原子,3个碳原子,6个氧原子,故X中含有1个铁原子、3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故X为Fe(OH)3;
    (4)根据流程图可知,在煅烧时会产生副产品盐酸,盐酸可用于酸浸,故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盐酸;
    (5)高温烧结的氧化铝,又称人造刚玉,可用于制机械轴承、耐高温坩埚、高强度陶瓷等。由此可推知氧化铝性质为硬度大、熔点高等性质。
    2.(2021湖北黄石)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为原料,采用生物炼铜是现代炼铜的新工艺,同时还可以获得绿矾(FeSO4·7H2O),流程如下:

    (1)步骤①中的化学方程式:4CuFeS2+17O2+2 H2SO4=4 CuSO4 +Fe2(SO4)3+ 。
    (2)步骤②中的反应有两个:反应一是Fe +Fe2(SO4)3=3FeSO4,该反应属于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加入的A是_______(填化学式)。
    (4)获得绿矾的“一系列操作”为:蒸发浓缩、_______、过滤等。
    【答案】
    (1). 2H2O
    (2). 化合反应 Fe+CuSO4=FeSO4+Cu
    (3). H2SO4
    (4). 降温结晶
    【解析】
    (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反应前铜、铁、硫、氧、氢原子数目分别为4、4、10、42、4,反应后铜、铁、硫、氧、氢原子数目分别为4、4、10、40、0,故空格填:2H2O。
    (2) 反应Fe +Fe2(SO4)3=3FeSO4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由(1)分析可知,步骤①中得到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会发生反应二:铁和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亚铁,Fe+CuSO4=FeSO4+Cu。
    (3)加入的A后分离出铜,得到溶液最终制得绿矾,故A为硫酸H2SO4。
    (4)获得绿矾的“一系列操作”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等。
    3.(2021江苏苏州)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肥料。工业生产碳酸氢铵的一种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合成”步骤中发生的反应为N2+3H22NH3。
    (1)碳酸氢铵属于化肥中的    肥。
    (2)“造气”步骤中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写一条即可)。
    (3)“碳酸化”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步骤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    。
    (4)“碳酸化”步骤的作用是制取碳酸氢铵和    。
    (5)“循环”的目的是    。
    【答案】
    (1)氮;
    (2)将煤粉碎(或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
    (3)NH3+CO2+H2O═NH4HCO3;防止碳酸氢铵分解,减少氨水的挥发;
    (4)吸收二氧化碳,分离出氮气和氢气;
    (5)提高氮气、氢气的利用率,节约资源,。
    【解析】
    (1)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2)将煤粉碎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3)反应物是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碳酸氢铵,所以方程式是:NH3+CO2+H2O═NH4HCO3;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防止碳酸氢铵分解,减少氨水的挥发;
    (4)由图示可知“碳酸化”步骤的作用是制取碳酸氢铵和吸收二氧化碳,分离出氮气和氢气;
    (5)循环可以提高氮气、氢气的利用率,节约资源。
    4. (2021江苏常州)我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禽蛋生产国和消费国。对蛋壳中的钙源进行回收利用,可以变废为宝。蛋壳高温煅烧法制备乳酸钙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反应②:Ca(OH)2+2CH3CH(OH)COOH=CaC[CH3CH(OH)COO]2+2H2O
    乳酸 乳酸钙
    (1)蛋壳是生物活性钙源,含人体所需的硒,其属于_______(选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②中“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
    (4)某兴趣小组取4g“灰分”与乳酸反应,研究结果如下图,其最佳反应条件是_____。

    (5)已知一个鸡蛋壳约5g,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约90%。某品牌乳酸钙产品,每瓶180粒,每粒含钙元素400mg,采用鸡蛋壳作为唯一钙源,制备这样一瓶钙片至少需要______个鸡蛋壳。
    【答案】
    (1)微量
    (2)CaO+H2O=Ca(OH)2
    (3) ①. 复分解反应 ②. 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从而加快反应
    (4)35℃时,加12mL乳酸,反应75分钟
    (5)40
    【解析】
    (1)硒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填:微量。
    (2)蛋壳粉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经高温煅烧后得到的灰分为氧化钙,故反应①的反应物为氧化钙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②的反应为氢氧化钙和乳酸,生成乳酸钙和水。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②中搅拌可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从而加快反应。故填:复分解反应;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从而加快反应。
    (4)由研究结果可知,温度为35℃、乳酸用量为12ml、反应时间为75分钟时,乳酸钙的产率最高。故填:35℃时,加12mL乳酸,反应75分钟。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乳酸钙中的钙元素全部来源于蛋壳。
    一瓶钙片中钙元素的质量为400mg×180=72000mg=72g。
    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72g÷=180g。
    由于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约90%,且一个蛋壳5g,设需要蛋壳的个数为x。
    5g×90%x=180g
    x=40
    5.(2021山东潍坊)氮化硼(BN)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天领域应用广泛。硼单质是制备氮化硼(BN)的原料之一,某工厂利用硼砂(主要成分为Na2B4O7·10H2O,杂质中含少量Fe3+)制备硼(B)单质的部分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完成下列问题:
    (1)粉碎硼砂的目的是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
    (3)滤渣的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4)写出H3BO3加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制硼”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过滤
    (3)Fe(OH)3
    (4)2H3BO33H2O+B2O3
    (5)3Mg+B2O33MgO+2B
    【解析】
    (1)粉碎硼砂,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操作A实现了固液分离,是过滤;
    (3)硼砂中含有少量铁离子,加入氢氧化钠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铁,故滤渣为:Fe(OH)3;
    (4)由图可知,H3BO3受热分解生成水和B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3BO33H2O+B2O3;
    (5)“制硼”反应为镁和B2O3在850℃条件下反应生成硼和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g+B2O33MgO+2B。
    6.(2021四川绵阳)金属锌在冶金、化学电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闪锌矿(主要含ZnS,还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下PbSO4难溶于水和稀硫酸。回答下列问题:
    (1).ZnS的名称是______。
    (2).“焙烧”过程中金属硫化物转化成金属氧化物,焙烧时ZnS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焙烧尾气必须进行净化处理的原因是______。
    (3).“溶浸”产生的滤渣主要成分除了SiO2外还有______。
    (4). “氧化除杂”的主要反应为4FeSO4+4ZnO+O2+6H2O=4Fe(OH)3+4ZnSO4,则x、y、z依次是______。“电解”过程的反应为:2ZnSO4+2H2O2Zn+O2↑+2H2SO4,则电解得到的溶液可返回______工序继续使用。
    (5). “还原除杂”利用锌粉与CdSO4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已知Cd放入盐酸中有气体产生,则Cd、Zn、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
    【答案】
    (1)硫化锌
    (2)①. 2ZnS+3O22ZnO+2SO2 ②. SO2会污染空气或形成酸雨
    (3)PbSO4
    (4)①. 6,4,4 ②. 溶浸
    (5)①. CdSO4+Zn=ZnSO4+Cd ②. Zn>Cd>Cu
    【解析】
    (1)化合物从右往左读,ZnS的名称是硫化锌。
    (2)由流程可知,“焙烧”过程中金属硫化物转化成金属氧化物,焙烧时ZnS发生反应为硫化锌和氧气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2ZnS+3O22ZnO+2SO2;
    焙烧尾气SO2会污染空气或形成酸雨,故必须进行净化处理。
    (3)已知:常温下PbSO4难溶于水和稀硫酸。“溶浸”产生的滤渣主要成分除了SiO2外还有生成的PbSO4。
    (4)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遵循两个原则①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②遵循客观事实;“氧化除杂”的主要反应配平后为:4FeSO4+4ZnO+O2+6H2O=4Fe(OH)3+4ZnSO4,故x、y、z依次是6,4,4。
    由流程可知,“电解”过程生成的硫酸溶液可以在溶浸工序继续使用。
    (5) “还原除杂”利用锌粉与CdSO4反应,生成硫酸锌和Cd单质,反应方程式为CdSO4+Zn=ZnSO4+Cd,该反应也说明金属活动性Zn大于Cd;已知Cd放入盐酸中有气体产生,而铜不能和酸反应,故金属活动性Cd大于Cu;故Cd、Zn、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Cd>Cu。
    7.(2020湖南株洲)覆铜板是制作印刷线路板的基本材料。覆铜板中的金属Sn占2-10%,Cu占90-98%。简易工艺流程如下:

    (1)将废旧镀锡覆铜板粉碎后,通过步骤②可将其分离为有机树脂材料(固体)和铜锡粉。根据化学常识回答,此工艺利用的是_____________的性质(填字母代号)。
    a 溶解性不同 b 密度不同 c 沸点不同
    (2)步骤④中涉及的分离操作是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3)通过步骤⑤和⑥所得洗涤液的pH____________7(填“>”、“<”、“=”)。
    (4)设计步骤⑦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
    (5)步骤⑨中涉及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过滤;
    (3).<;
    (4).节约原料,循环利用;
    (5). Sn(OH)2SnO2+2H2O
    【解析】(1)将废旧镀锡覆铜板粉碎后,通过步骤②可将其分离为有机树脂材料(固体)和铜锡粉。此工艺利用的是密度不同来进行分离的,有机树脂材料(固体)密度较小位于上层,铜锡粉密度较大,位于下层,故选b;
    (2)步骤④中实现了滤渣与滤液的分离,所以涉及的分离操作是过滤;
    (3)酸溶液的pH<7,通过步骤⑤和⑥进行的酸洗与水洗,所以所得洗涤液的pH<7;
    (4)由图可知步骤⑦是将洗涤液进行重复使用,所以此步骤的主要目的是节约原料,循环利用;
    (5)步骤⑨是焙烧氢氧化锡得到氧化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数目不变,所以可知还有一种生成物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推测为水,所以其中涉及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Sn(OH)2SnO2+2H2O。

    (四)科学探究
    考点01. 课本实验的拓展
    1. 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与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

    (1)小刚先关闭b,打开a、c、d,集气瓶中生成CO2的反应方程式为 ,NaOH与CO2的反应方程式为 ;此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2)小丽认为若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接下来的操作是关闭 ,打开 ,此时应观察到的现象为 。
    【答案】
    (1)CaCO3+2HCl=CaCl2 + H2O +CO2 ↑
    2NaOH +CO2 = Na2CO3 + H2O
    (2) c、d,b,锥形瓶内的液体被压入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NaOH与CO2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2)要证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应该是关闭c,打开b.这样CO2就会在锥形瓶内积累的越来越多,气压越来越大,会把上一步骤中NaOH与CO2反应产生的Na2CO3压入了右侧的烧杯中,和澄清石灰水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2.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仪器的组合为(填装置序号)   ,(3)实验室常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   (填名称),某同学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图C装置,该装置与B相比其优点是   ,小注射器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中的   (填仪器名称)。
    (4)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
    则B装置   (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5)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备甲烷(CH4)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   ,已知甲烷密度比空气小,如用G装置来收集,甲烷应从   (a或b)通入。
    (6)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若用装置H证明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代号)。
    ①从f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e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入H装置的广口瓶中
    A.④③①②③ B.③④②①③ C.④②③①③

    【答案】
    (1)长颈漏斗(1分);水槽(1分)。
    (2)AF(1分)
    (3)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1分);能够控制反应速率(1分);分液漏斗(1分)。
    (4)不漏气(1分)
    (5)A(1分);b(1分)
    (6)A(1分)
    【解析】(1)①是长颈漏斗,②是水槽。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仪器的组合为AF,
    (3)实验室常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某同学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图C装置,该装置与B相比其优点是通过注射器能够控制液体药品流量,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小注射器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中的分液漏斗。
    (4)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则B装置不漏气。
    (5)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备甲烷(CH4)气体,发生装置应选用A,已知甲
    烷密度比空气小,如用G装置来收集,甲烷应从b通入。
    (6)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
    3. 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   ,②   。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E装置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   (选填“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序号),可用D装置收集CO2的理由是   。
    (4)NH4Cl溶液与NaNO2溶液混合共热可制取氮气,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氨气。如图是实验室制氮气并模拟合成氨的装置。

    ①合成氨时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   。
    ②实验中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还可观察到   现象。
    【答案】
    (1)铁架台, 分液漏斗;
    (2)A,2KMnO4K2MnO4+MnO2+O2↑ 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
    (3)CaCO3+2HCl=CaCl2+H2O+CO2↑, C,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4)14:3, 紫色变蓝色;
    【解析】
    (1)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铁架台;分液漏斗;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故答案为:A;2KMnO4K2MnO4+MnO2+O2↑;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4)如图是实验室制氮气并模拟合成氨的装置,①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氨气,合成氨时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N2:3H2=28:6=14:3;②实验中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还可观察到:紫色变蓝色,因为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故答案为:①14:3;②紫色变蓝色;
    4.某研究小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研究其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回顾】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及探究气体性质的常用装置。

    (1)为完成装置E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是   C→D→E,其中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D的作用是   。
    (2)装置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提出方案】研究小组尝试从反应物消耗和新物质生成两个不同的角度,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查阅资料】
    常温下,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Na2CO3易溶于水但难溶于酒精。
    Ⅱ.BaCl2溶液呈中性,CO2不溶于酒精也与酒精不反应。
    【实验探究】(相关装置气密性良好,省略夹持仪器)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实验一:振荡后,两个软塑料瓶中变瘪程度更大的是   (选填“A”或“B”)
    (2)实验二:D中滴入酚酞后呈   色,证明B瓶溶液中NaOH已反应完了。若C中不加BaCl2溶液,直接滴入酚酞试液,能否达到实验目的?理由是   。
    (3)实验三:关闭止水夹a,注入足量饱和的NaOH的酒精溶液,振荡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一段时间后,注入足量的稀盐酸,打开止水夹a,观察到的现象是   。
    (4)实验四:向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NaOH溶液,用传感器测得瓶中气压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分析上述图象,能否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
    【总结归纳】
    以上四个实验中,既从反应物消耗角度,又从新物质生成角度,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的实验是   (选填“一”、“二”、“三”或“四”)。
    【答案】
    【实验回顾】(1)B;CaCO3+2HCl=CaCl2+H2O+CO2↑;干燥二氧化碳;
    (2)b处石蕊试纸变红,a处石蕊试纸不变色;
    【实验探究】(1)B;
    (2)无;不能,NaOH溶液和 Na2CO3溶液都呈碱性,无法验证 CO2和 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3)气球变大,瓶内产生白色固体;产生气泡,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球变小;
    (4)能,对比分析曲线Ⅱ和Ⅰ,CO2和 NaOH 溶液反应后,容器内气压下降得更低;
    【总结归纳】二、三。
    【解析】【实验回顾】(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为完成装置E的实验,装置连接顺序是B→C→D→E,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答案为:B;CaCO3+2HCl=CaCl2+H2O+CO2↑;干燥二氧化碳;
    (2)置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b处石蕊试纸变红,a处石蕊试纸不变色;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故答案为:b处石蕊试纸变红,a处石蕊试纸不变色;
    【实验探究】(1)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所以两个塑料瓶中共同的现象都会变瘪,其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消耗二氧化碳的量大,B瓶变化程度更大;故答案为:B;
    (2)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D中滴入酚酞后呈无色,证明B瓶溶液中NaOH已反应完了;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无法验证 CO2和 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故填:无;不能,NaOH溶液和 Na2CO3溶液都呈碱性,无法验证 CO2和 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瓶内气体压强减少,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变大;由于碳酸钠难溶于酒精,形成沉淀析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a,观察到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球变小;故填:气球变大,瓶内产生白色固体;产生气泡,试管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球变小;
    (4)根据上述图象,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理由是对比分析曲线Ⅱ和Ⅰ,CO2和 NaOH 溶液反应后,容器内气压下降得更低;故答案为:能,对比分析曲线Ⅱ和Ⅰ,CO2和 NaOH 溶液反应后,容器内气压下降得更低;
    【总结归纳】
    通过对以上实验进行分析可知,以上四个实验中,既从反应物消耗角度,又从新物质生成角度,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的实验是二、三。
    故答案为:二、三。
    5. 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已知实验中可能会发生下列反应:
    ①2Mg+O2=2MgO;
    ②3Mg+N2=Mg3N2;
    ③2Mg+CO2=2MgO+C;
    ④Mg+H2O=MgO+H2↑;
    ⑤Mg3N2+6H2O3=Mg(OH)2+2NH3↑
    可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下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除装置A、E外,还应选择的装置(填字母代号)及其目的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实验开始时,打开自来水的开关,将空气从5升的储气瓶压入反应装置,则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填字母代号)_________ _________;
    (3)通气后,如果同时点燃A、F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原因是什么?
    (4)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氮化镁。
    【答案】(1)B   目的是除气流中的水蒸汽,避免反应④发生;
    D   目的是除空气中的CO2,避免反应③发生;
    F    目的是除空气中的氧气,避免反应①发生
    (2)j→h→g→d→c→k→l(或l→k)→a→b(或b→a)
    (3)使氮化镁不纯
    如果装置F中的还原铁粉没有达到反应温度时,氧气不能除尽,导致氧同镁反应,而使氮化镁中混入氧化镁
    (4)取适量产物放入试管中,滴加蒸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如果试管中的溶液出现浑浊,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可以证明有氮化镁生成
    【解析】本题的目的是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阅读信息可知空气中的O2、H2O、CO2都会对氮化镁的生成造成干扰,并且产物还容易和水反应,所以在反应之前将空气中的O2、H2O、CO2除干净,反应完成后要避免产物与水接触。根据题目所给的装置图,A装置是反应装置,B装置是干燥除水的浓硫酸,D装置中的NaOH溶液用来除CO2,除氧气的装置只能是F。所以除了装置A、E外,还应选择的装置还有B、D、F。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E→D→B→F→A,所以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j→h→g→d→c→k→l→a→b(k与l、a与b的位置可互换)。实验开始时,要先点燃F处的酒精灯,将气流中的氧气除掉后才能点燃A处的酒精灯,如果同时点燃A、F装置的酒精灯的话,制得的氮化镁将不纯;因为未除尽的氧气会与镁反应生成MgO。验证产物时要充分考虑到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的Mg(OH)2是沉淀,生成的氨气是碱性气体,可选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6. 过氧化钠是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之一,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因此可用于航空航天或潜水艇中作供氧剂。某学习小组对过氧化钠的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
    2Na2O2+2CO2=== 2Na2CO3+O2,2Na2O2+2H2O=== 4NaOH+O2↑。
    结合下列装置回答:

    【提出问题】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OH。
    猜想三:Na2CO3和NaOH。
    猜想四:Na2CO3、NaOH和Na2O2。
    【实验验证】实验一:小明同学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溶解形成溶液M,无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不含________。
    证明猜想四错误。
    实验二:小刚同学取上述形成的溶液M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滤液变红。证明猜想________成立。
    【反思交流】①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Z*xx*k.Com]
    ②用D装置收集气体时的最佳时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①小组中有同学认为,将实验二中加入的过量氯化钙溶液换成氢氧化钙溶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
    ②在盛有氯化铵(NH4Cl)浓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验一:过氧化钠(Na2O2)
    实验一:有白色沉淀生成 CaCl2+Na2CO3=CaCO3↓+ 2NaCl 三
    【反思交流】①除去氯化氢气体 ②导管中的气泡连续均匀放出
    【拓展延伸】①错误 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且氢氧化钙过量,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滤液变红,无法确定溶液中碱性物质是来自固体中氢氧化钠还是生成氢氧化钠还是过量的氢氧化钙,从而无法确定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氧气和氨气
    【解析】【实验验证】实验一:过氧化钠(Na2O2)能与H2O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溶解形成溶液M,无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不含过氧化钠(Na2O2)。;
    实验二:向其中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其化学方程式为:CaCl2+ Na2CO3=CaCO3↓+ 2NaCl;、过滤后在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液体变为红色,说明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证明猜想三成立;
    【反思交流】① NaHCO3能与HCl反应,不能与CO2反应,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
    ②导管中一开始放出的气体有玻璃管中的空气,等空气排出后,收集到的气体才较纯,用D装置收集气体时的最佳时刻是导管中的气泡连续均匀放出。
    【拓展延伸】①如果将氯化钙溶液换成氢氧化钙溶液,不能得出相同的结论,氢氧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且氢氧化钙过量,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滤液变红,无法确定溶液中碱性物质是来自固体中氢氧化钠还是生成氢氧化钠还是过量的氢氧化钙,从而无法确定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
    ②过氧化钠(Na2O2)能与H2O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氯化铵反应生氯化钠和水和氨气,所以产生的气体为氧气和氨气。
    7. 某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金属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选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药品进行 实验。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活塞,制取 CO2.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 CO2,B 中盛有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填试剂名 称)。反应结束后,关闭活塞,干燥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和液体分离 。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其原因是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行 。
    (2)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步骤及现象如表: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1
    打开活塞,待玻璃管中充满二氧化碳后,点燃酒
    精灯加热。
    产生大量白烟,玻璃管壁上有黑色固体产生。
    2
    冷却后,将玻璃管中的固体全部取出,并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振荡、过滤。
    滤纸上留下黑色物质,滤液为无色 溶液。
    ①验证玻璃管中充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把燃烧的木条放在E导管口处,木条熄灭。
    ②为检验玻璃管中白色物质的成分,取适量滤液于 2 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 1 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液变浑浊。据此推断,白色物质的化学式是 D(填标号)。
    A.Na2O   B.Na2O2 C.NaOH D.Na2CO3
    ③经检验,滤纸上留下的黑色固体是一种单质,请写出它能与其他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2CuO+C2Cu+CO2↑ (任写一个)。
    ① 本实验中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 2Na2CO3+C。
    【答案】(1)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固体和液体分离; 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行。
    (2)①把燃烧的木条放在E导管口处,木条熄灭。
    ②D
    ③2CuO+C2Cu+CO2↑
    ④4Na+3CO22Na2CO3+C
    【解析】(1)打开活塞,制取 CO2.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 CO2,B 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氯化氢气体);反应结束后,关闭活塞,干燥管内二氧化碳增多,气压增大,液体压入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和液体分离;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其原因是: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行。故填: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固体和液体分离;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附着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行。
    (2)①验证玻璃管中充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E导管口处,木条熄灭。
    故填:把燃烧的木条放在E导管口处,木条熄灭。
    ②取适量滤液于 2 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加 1 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
    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溶液变浑浊,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氢氧化钠,据此推断,白色物质的化学式是Na2CO3。
    故填:D。
    ③经检验,滤纸上留下的黑色固体是一种单质,该物质是碳,高温条件下碳和黑色固体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O+C2Cu+CO2↑。
    故填:2CuO+C2Cu+CO2↑。
    ④本实验中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3CO22Na2CO3+C。
    故填:4Na+3CO22Na2CO3+C。
    8.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做了三个趣味实验,装置如右图(气密性良好)。当开启分液漏斗的旋塞,液体滴入盛有固体的试管2中时,观察到不同的现象。

    (1)若试管2中发生了化学反应,观察到试管1中有气泡产生,且其中的石蕊溶液变红,试管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试管2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观察到两支导管口同时冒气泡、吸滤瓶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试管2中的固体可能是 。
    (3)若观察到吸滤瓶内盛有的红色溶液变无色,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试管2中的固体分别是____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解释溶液变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aCO3 + 2HCl =CaCl 2+ H2O + CO2↑(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即可)
    (2)NaOH (烧碱、氢氧化钠固体)
    (3)水、硝酸铵(或干冰、冰) 酸。
    试管2中的固体溶解(或与液体反应)时吸收热量,使吸滤瓶中的压强减小,烧杯中的酸倒吸入锥形瓶中,与锥形瓶中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红色溶液变无色。
    (1.说出试管2中降温;2.说出吸滤瓶中压强减小;3.酸中和掉碱性)
    【解析】(1)生成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说明是一种酸性气体;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符合此反应现象,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试管2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观察到两支导管口同时冒气泡、吸滤瓶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试管2内温度升高,溶解能放出热量的物质有氢氧化钠;故答案为:NaOH
    (3)吸滤瓶内盛有的红色溶液变无色,说明发生了酸碱中和,故试管2中的固体溶解能吸收热量,使瓶内压强减小,把烧杯中的物质吸入吸滤瓶,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是硝酸铵;故答案为:水、硝酸铵;酸;
    试管2中的固体溶解(或与液体反应)时吸收热量,使吸滤瓶中的压强减小,烧杯中的酸倒吸入锥形瓶中,与锥形瓶中碱性物质发生反应,使红色溶液变无色.
    9.近几年我国某些城市酸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X”.这个化学方程式中最后一种物质X的化学式是:   .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写出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根据上述资料,甲同学、乙同学和丙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甲同学:“实验操作”:甲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1、2两步实验:


    “实验现象”:A中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其理由是:   .
    丙同学:“实验操作”:丙同学进行了如图3所示实验(部分装置在图中略去):
    【探究与结论】
    (4)如图3尾气中可能存在的有害气体是    (填序号)。
    A.SO2 B.CO2 C.CO D.O2
    (5)如图C装置的作用是   。
    (6)要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和硫元素的现象是:丙同学的实验中现象,证明含有硫元素;   现象,证明含有碳元素。
    【答案】
    (1)H2SO4;(1分)
    (2)SO2+Ca(OH)2═CaSO3↓+H2O;(2分)
    (3)二氧化硫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证明煤中含有碳元素;(1分)
    (4)C(1分)
    (5)除去过多的二氧化硫或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1分)
    (6)B中的溶液褪色,C中的溶液不褪色,D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1分)
    【解析】(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X及质量守恒定律(反应
    前后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判断:反应前5SO2、2KMnO4、2H2O中共含有5个硫原子、2个钾原子、2个锰原子、20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反应后K2SO4、2MnSO4中共含有3个硫原子、2个钾原子、2个锰原子、12个氧原子、0个氢原子,2X中应含有4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8个氧原子;一个X分子中应含有2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所以这个化学方程式中最后一种物质X的化学式是H2SO4;
    (2)由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有沉淀生成,再写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3)由于二氧化硫也能使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不能判断含有碳元素;
    (4)碳发生不完全燃焼时会生成一氧化碳,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气体还有可能含有CO,二氧化硫已经被除去,CO2、O2无毒;
    (5)主要是验证二氧化硫是否被除尽或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
    (6)先通过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有二氧化硫,再除去二氧化硫,再验证二氧化碳即可,故B中的溶液褪色,C中的溶液不褪色,D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0. 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请写出实验原理  。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   ;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填序号)   ;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
    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
    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乙中A装置的作用是   ;图乙中E装置的作用是   ;
    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的作用是  ;反应停止后通空气的作用是   ;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   ;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答案】
    【原理思路】Na2CO3+H2SO4═Na2SO4+H2O+CO2↑
    【实验方案】锥形瓶
    【交流讨论】②③④
    【方案改进】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D装置;排出装置中的二氧化碳;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D装置吸收;打开a、b,关闭c;
    【数据分析】偏低
    【解析】【原理思路】
    实验原理是: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实验方案】
    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交流讨论】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时,会导致实验错误;
    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会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
    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会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小,从而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
    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会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故填:②③
    ④。
    【方案改进】
    图乙中A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图乙中E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D装置;
    图乙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的作用是排出装置中的二氧化碳;
    反应停止后通空气的作用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D装置吸收;
    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打开a、b,关闭c。
    【数据分析】
    若撤去图乙中的C装置,会导致水蒸气被D装置吸收,从而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进一步导致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大,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偏低。
    11.小华同学通过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潜水艇中常用过氧化钠(Na2O2)作为供氧剂,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 = 2Na2CO3 + O2, 2Na2O2+2H2O = 4NaOH + O2↑。于是他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CO2并验证其与Na2O2的反应:

    (1)装置B的作用是 。
    (2)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主要是 。
    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小华为此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想与假设】猜想一:Na2CO3 猜想二:Na2CO3和Na2O2
    猜想三:Na2CO3和NaOH 你认为还可能是: 。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振荡
    固体完全溶解,

    样品中一定没有Na2O2

    ②取少量实验①所得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振荡
    有白色沉注产生

    猜想三正确

    ③取少量实验②所得上层清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 溶液,振荡
    有白色沉定产生

    【反思与评价】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管中的固体含有NaOH,原因可能是

    【答案】
    (1)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2) O2
    【想与假设】你认为还可能是: Na2O2、Na2CO3和NaOH
    【设计实验】无气泡产生;MgCl2
    【反思与评价】气体未干燥,其中混有的水蒸气与Na2O2反应生成NaOH
    【解析】(1)A装置中使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氯化氢气体,因此装置B中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来除去氯化氢气体。(2)二氧化碳气体经C装置后产生氧气,可能混有二氧化碳,因此装置D吸收二氧化碳,装置E用来收集氧气。【猜想与假设】固体可能是CO2与Na2O2完全反应生成的Na2CO3;也可能是Na2O2与CO2反应只消耗了部分Na2O2;也可能是Na2O2同时与CO2和H2O反应生成的Na2CO3和NaOH; CO2、水蒸气分别与Na2O2反应只消耗了部分Na2O2,故填Na2CO3、Na2O2和NaOH。【设计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振荡,实验结论是样品中一定没有Na2O2,故现象是固体完全溶解,无气泡产生;继续向实验①所得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产生,再结合猜想三正确,实验②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Na2CO3;实验②所得的上层清液中含有的溶质是BaCl2和NaOH,故实验③是对NaOH的检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故所加的试剂能与NaOH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如氯化镁溶液或硝酸镁溶液等。【反思与评价】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是由于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水蒸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

    考点02. 实验设计与评价
    1.(2021·浙江绍兴·中考真题)下列科学实验设计方案正确的是( )

    A.①区分铁和硫化亚铁 B.②验证铁钉生锈需要氧气

    C.③干燥并收集一瓶氧气 D.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答案】A
    【解析】A、铁能被磁铁吸引,硫酸亚铁不能被磁铁吸引,可以用磁铁吸引区分,符合题意;B、左边试管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右边试管中铁钉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水,不符合题意;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万用瓶收集,应“长进短出”,不符合题意;D、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压强的变化不大,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21·四川自贡·中考真题)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是化学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选项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
    用pH试纸测试肥皂水的pH
    测定肥皂水的酸碱度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氧气
    C
    将气体通过灼热铜丝网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D
    将固体加水溶解,然后过滤
    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固体
    【答案】A
    【解析】A、肥皂的原料中含有氢氧化钠,肥皂水呈碱性,pH试纸可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正确;B、少量的氧气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不能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氧气,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错误;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不能和灼热的铜反应,不能除去杂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错误;D、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溶于水,过滤不能除去氯化钠中的硝酸钾,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错误。故选A。
    3.(2021·云南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

    A.探究NH4NO3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B.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

    C.验证木炭的还原性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答案】B
    【解析】A、烧杯中放入温度计,随着硝酸铵的溶解,溶液温度改变,可以通过温度计时时观察体系温度变化,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B、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首先取用、左物右码称量,用量筒量取溶剂,但量筒不能用于配制溶液,物质溶解过程中常常有能量变化,可能损坏量筒,比如稀释浓 硫酸 ,放出的大量热容易使量筒炸裂,量筒的口径小,不方便搅拌,所以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方案错误,符合题意;C、碳与氧化铜加热时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而生成的二氧化碳又能使得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氧化铁还原为铜单质的过程也伴随着颜色变化,黑色到紫红色,现象明显,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D、从左至右,试管一铁钉生锈,试管二、三不生锈,试管二因为缺乏氧气而不生锈,试管三因为缺乏水而不生锈,实验做到控制变量、互为对照,方案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4.(2021·湖北宜昌市·中考真题)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碘的溶解性是否与溶剂种类有关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探究可燃物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
    【答案】A
    【解析】A、图中溶剂种类不同,其它因素相同,可以探究碘的溶解性是否与溶剂种类有关,符合题意;B、在燃着的蜡烛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含氧元素,氧元素可能来自于氧气,不符合题意;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D、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还应设计对照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故选A。
    5.(2021·山西中考真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下图所示,当把胶头滴管内液体全部滴入试管中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分子运动 B.处理酸性废水

    C.证明反应发生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A
    【解析】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沾有酚酞溶液的纸条上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可以验证分子运动,符合题意;B、氢氧化钾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氢氧化钾过量,溶液又变为碱性,不符合题意;C、铜与氯化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证明反应发生,不符合题意;D、硝酸钾和硝酸银不反应,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1·福建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用活性炭吸附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
    C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杂质
    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过滤
    D
    检验久置的NaOH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
    【答案】D
    【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符合题意;B、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C、加入过量的铁屑充分反应,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除去过量的铁和反应生成的铜,可除去杂质,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取样,滴加酚酞溶液,无法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符合题意。故选D。
    7.(2021·南京鼓楼区二模节选)利用烧杯、水、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鉴别固体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等量的水于烧杯中,先用温度计分别测其温度,然后将等量的样品分别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待溶解后再用温度计测其温度 若温度计示数升高,则原样品为NaOH;若温度计示数下降,则原样品为NH4NO3
    【解析】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可以通过观察溶液温度的变化鉴别两种物质。因此实验操作为取等量的水于烧杯中,先用温度计分别测其温度,然后将等量的样品分别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待溶解后再用温度计测其温度,实验现象及结论为若温度计示数升高,则原样品为NaOH;若温度计示数下降,则原样品为NH4NO3。
    8.(2021·鼓楼区一模节选)请设计实验验证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
    【答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聚乙烯塑料碎片于试管中,用酒精灯缓缓加热,等熔化后立即停止加热;
    ②待冷却固化后,再加热
    ①塑料碎片熔化,冷却后,塑料变成固体;
    ②加热后又熔化


    【解析】验证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可设计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聚乙烯塑料碎片于试管中,用酒精灯缓缓加热,等熔化后立即停止加热,实验中观察到塑料碎片熔化,冷却后,塑料变成固体;
    ②待冷却固化后,再加热,观察到加热后又熔化。
    由以上实验现象可知,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
    故答案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聚乙烯塑料碎片于试管中,用酒精灯缓缓加热,等熔化后立即停止加热;
    ②待冷却固化后,再加热
    ①塑料碎片熔化,冷却后,塑料变成固体;
    ②加热后又熔化
    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塑性
    9. (2021·南京玄武区一模节选)完成鉴别硫酸铁和硫酸铁铵[NH4Fe(SO4)2▪12H2O]两种固体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取两种固体加入A、B两支试管内,加水溶解,然后分别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A试管有气泡产生,B试管无气泡产生 A试管内为硫酸铁铵,B试管内为硫酸铁
    【解析】硫酸铁铵含有铵根离子,铵根与氢氧根反应生成氨气,形成气泡,所以根据产生气泡判断固体为硫酸铁铵,无气泡的则为硫酸铁;故有: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两种固体加入A、B两支试管内,加水溶解,然后分别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A试管有气泡产生,B试管无气泡产生
    A试管内为硫酸铁铵,B试管内为硫酸铁
    10. (2021·南京鼓楼区一模节选)实验小组同学欲鉴别氢气和甲烷两种气体,请设计实验并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_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
    取样,分别点燃两种气体,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上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烧杯内壁变浑浊的气体是甲烷;烧杯内壁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气
    【解析】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可设计实验:取样,分别点燃两种气体,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上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变浑浊的气体是甲烷;烧杯内壁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气。
    11.(原创试题)设计实验证明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变质
    实验步骤
    试验现象
    实验结论



    【答案】
    实验步骤
    试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
    固体溶解,放出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解析】要证明证明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已变质,只要证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即可。
    实验步骤
    试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
    固体溶解,放出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12.(2021·四川眉山市·中考真题)“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冰毒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毒品,其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化学式为C10H15N)。某化学学习小组模拟对毒品的销毁,利用所制得的氧气燃烧冰毒,并检验所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本次实验只提供了如下化学试剂: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固体,浓硫酸,NaOH溶液,Ca(OH)2溶液,冰毒。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为了完成此实验,除了选择装置B以外,还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装置序号字母)
    (3)连接好装置,在加入药品前还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4)检验二氧化碳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答案】(1)酒精灯 (2)EAD (3)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CO2+Ca(OH)2=CaCO3↓+H2O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2)该实验需要氧气,由实验提供的试剂可知,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的发生装置为E,制取的氧气中混有水蒸气,需通过浓硫酸进行干燥,然后利用燃烧法对冰毒进行销毁,最后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所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为了完成此实验,除了选择装置B以外,还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EAD,故填:EAD;(3)为了防止因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仪器时浪费药品,在加入药品前还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a(OH)2=CaCO3↓+H2O。

    考点03. 科学探究
    1.(2021·湖南常德)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老师安排同学们开展系列实验探究金属间的置换反应规律。小明做完铝条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后,将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以下简称:待测溶液)倒入有水的废液缸中时,发现有白色沉淀析出的“异常现象”。小明设计实验开展了如下探究。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发现问题)
    小明取一滴管未倒完的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依然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像牛奶一样)。
    (提出问题)
    待测溶液注入水中为什么有白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AlCl3是一种无色透明晶体,极易与水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Al(OH)3而产生白色沉淀;
    (2)CuCl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1-的溶液中;CuCl中Cu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提出猜想)
    猜想Ⅰ:白色沉淀是Al(OH)3
    猜想Ⅱ:白色沉淀是CuCl
    猜想Ⅲ:白色沉淀是A1(OH)3和CuCl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一滴管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
    无明显实验现象
    猜想___________正确

    取约2mL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插入足量洁净的Al条,充分反应
    有红色固体析出

    取一滴管实验②后的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
    无明显实验现象
    (结论与反思)
    (1)上述实验表明,Al和CuCl2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生成CuCl,第二步CuCl继续和Al反应生成Cu。请分别写出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第一步:_________,第二步:___________。
    (2)待测溶液中含有大量CuCl,为什么它没有以白色沉淀的形式存在?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
    (启示与拓展)
    通过对Al和CuC12溶液反应的实验探究,使我们认识到,我们不少的传统认识远没有做到细致入微,特别是当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于是就贸然断定这个反应是个简单的、一步完成的置换反应。实际上还要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经过无数次实验证明,有些化学反应看似一步完成,实际上是分步进行的。请根据你所学知识,任举一例反应可能分步进行的实例:___________。
    【答案】
    (查阅资料)+1
    (实验探究)Ⅱ
    (结论与反思)
    (1)Al+CuCl2=AlCl3+3CuCl Al+3CuCl=AlCl3+3Cu
    (2)待测溶液中氯离子过高
    (3)证明溶液中氯化铝没有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启示与拓展)
    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能是碳首先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解析】
    查阅资料:CuCl中氯元素化合价为负一价,设铜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x +(-1) =0,x=+1。
    实验探究:①已知,CuCl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1-的溶液中;取一滴管待测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没有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可能生成的CuCl溶于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中;
    ②取约2mL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溶液中插入足量洁净的Al条,充分反应,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生成了铜单质,排除溶液铜离子的干扰;
    ③实验②后的溶液中有生成的氯化铝,取一滴管实验②后的溶液,将其注入盛有约三分之二试管体积的水中,无明显实验现象,说明氯化铝没有生成沉淀;
    综合分析可知,沉淀为铜元素导致的,沉淀为CuCl,故猜想Ⅱ正确。
    结论与反思:(1)上述实验表明,Al和CuCl2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生成CuCl,第二步CuCl继续和Al反应生成Cu。上述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Al+CuCl2=AlCl3+3CuCl、
    Al+3CuCl=AlCl3+3Cu
    (2)CuCl易溶于一定浓度的KCl、NaCl等含C1-的溶液中;待测溶液中氯离子过高,导致CuCl没有生成沉淀。
    (3)设计实验③的目的是证明溶液中氯化铝没有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启示与拓展: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可能是碳首先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合理即可)。
    2.(2021·重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某实验小组利用焦炭和Fe2O3模拟早期炼铁并检验可能的产物,实验装置如下∶

    (查阅资料)①铁粉为黑色;常温下,Fe、Fe3O4可被磁铁吸引;
    ②PdCl2,溶液可用于检验CO,原理是∶PdCl2+CO+H2O=Pd↓+CO2+2HCl;
    ③Fe3O4与硫酸反应∶ Fe3O4+4H2SO4=FeSO4+Fe2(SO4)3+4H2O。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PdCl2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玻璃管内粉末全部变成黑色。冷却后,用磁铁靠近黑色固体,黑色固体被部分吸引。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为了检验气体产物,装置从左到右的接口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结论)反应生成CO 和CO2,磁铁上的黑色固体可能是 Fe、Fe3O4。
    (提出猜想)磁铁上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一:Fe
    猜想二∶ Fe3O4
    猜想三∶ Fe 和Fe3O4
    (设计实验)
    设计思路
    操作
    现象
    结论
    定性实验
    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固体完全溶解,产生气泡
    猜想______不成立
    定量实验
    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足量)放入烧杯中,加入5.6g黑色固体,充分反应后称量溶液的质量
    固体完全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增加的质量为____
    猜想一成立
    (归纳总结) 根据实验结论和探究结果C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1)酒精灯
    (2)d e b c
    (3)CO2+Ca(OH)2=CaCO3↓+H2O
    (设计实验)二 5.4g
    (归纳总结)2C+ Fe2O34Fe+CO2↑+CO↑
    【解析】
    (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一氧化碳能与PdCl2、水反应生成Pd、二氧化碳和氯化氢,会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故应先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再用PdCl2溶液检验一氧化碳,且应“长进短出”,这样反应比较充分,现象明显,故装置从左到右的接口连接顺序为a→d→e→b→c;
    (3)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设计实验:定性实验: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固体完全溶解,产生气泡,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四氧化三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亚铁和水,故一定含铁,猜想二不成立;
    定量实验:结论为猜想一成立,故黑色固体是铁,设铁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56 2
    5.6g x

    x=0.2g
    故溶液增加的质量为:5.6g-0.2g=5.4g。
    归纳总结:由以上分析可知,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铁、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 Fe2O34Fe+CO2↑+CO↑。
    3.(2021·甘肃兰州·中考真题)FeCO3能用于制备可溶性乳酸亚铁补血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制备和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溶液pH大于8.8时,Fe2+完全转化为Fe(OH)2沉淀。
    2.FeCO3固体置于潮湿空气中易变质生成Fe(OH)3。
    3.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会出现血红色絮状物;而FeCl2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不会出现血红色絮状物。
    4.FeCO3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与酸反应,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O3+2HCl=FeCl2+H2O+CO2↑。
    5.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
    探究一FeCO3的制备
    (1)该兴趣小组用pH=11.9的Na2CO3溶液和FeSO4溶液在烧杯中制备FeCO3时,应选用的加料方式是_________(填字母)。
    A 将FeSO4溶液与Na2CO3溶液同时加入到烧杯中
    B 将FeSO4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Na2CO3溶液的烧杯中
    C 将Na2CO3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FeSO4溶液的烧杯中
    (2)制备FeC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探究二FeCO3的性质探究
    (提出问题)久置于空气中的FeCO3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FeCO3猜想2:FeCO3和Fe(OH)3猜想3:_________
    (定性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
    _________不成立
    取少量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
    _________
    猜想2成立
    (实验结论)久置于空气中的FeCO3固体的成分是FeCO3和Fe(OH)3。
    (定量探究)该兴趣小组为进一步确定固体中FeCO3的质量分数,称取10.0g固体做了如下图所示的补充实验。

    (1)装置C中足量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_________。
    (3)关于上述实验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A 装置A中加入的稀硫酸可用稀盐酸代替
    B 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
    C 如果去掉装置D,会使实验结果偏大
    D 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C增重0.44g,则固体中FeCO3的质量分数为11.6%
    【答案】
    探究一(1)C (2)Na2CO3+ FeSO4=FeCO3↓+ Na2SO4
    (猜想与假设)Fe(OH)3
    (定性探究)猜想3 出现血红色絮状物
    (定量探究)
    (1)CO2+2NaOH=Na2CO3+H2O (2)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让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 (3)A
    【解析】
    [查阅资料]
    ①在烧杯中制备FeCO3沉淀时,由于碳酸钠溶液的碱性较强,避免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应选用的加料方式将Na2CO3溶液缓慢加入到盛有FeSO4溶液的烧杯中。
    (2)碳酸钠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碳酸亚铁沉淀和硫酸钠,该反应化学方程式:Na2CO3+ FeSO4=FeCO3↓+ Na2SO4;
    [猜想与假设]久置于空气中的FeCO3固体的成分,可能是FeCO3,可能是FeCO3和Fe(OH)3,可能是Fe(OH)3。
    [定性探究]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含有FeCO3,猜想3不成立。
    取少量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絮状物,说明猜想2成立。
    [定量探究](1)该兴趣小组为进一步确定固体中FeCO3的质量分数,称取10.0g固体做了如下图所示的补充实验。装置C中足量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CO2+2NaOH=Na2CO3+H2O;
    (2)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使生成的二氧化碳让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吸收。
    (3)A、稀盐酸有挥发性,装置A中加入的稀硫酸不能用稀盐酸代替,说法不正确;
    B、浓硫酸作干燥剂,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说法正确;
    C、如果去掉装置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吸收,会使实验结果偏大,说法正确;
    D、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C增重0.44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0.44g,固体中FeCO3的质量是1.16g,其质量分数分数为11.6%,说法正确;
    答案:A。
    4.(2021·云南)小英设计了探究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实验。将SO2通入质量分数为1.7%的AgNO3溶液中,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知沉淀B可能为Ag2SO3,Ag2SO4或二者混合物。
    (查阅资料)Ag2SO4为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Ag2SO3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溶于过量的Na2SO3溶液
    (提出问题)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仅有Ag2SO4 猜想二:仅有Ag2SO3 猜想三: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NO3)2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_____成立
    (实验结论)SO2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一种酸和沉淀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①另取溶液A,滴加足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向盛有少量AgNO3溶液的试管里滴入Na2SO3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答案】
    (猜想与假设)Ag2SO3、Ag2SO4
    (实验探究)二
    (实验结论)H2O+SO2+2AgNO3= Ag2SO3↓+2HNO3
    (拓展延伸)
    ①溶液A中含有银离子,加入氯化钡后,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
    ②开始生成白色沉淀,随着Na2SO3溶液的不断加入沉淀溶解
    【解析】
    猜想与假设: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知沉淀B可能为Ag2SO3,Ag2SO4或二者混合物。结合猜想一、二可知,猜想三:Ag2SO3、Ag2SO4
    实验探究: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实验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硫酸根离子,故猜想一、三不成立,猜想二成立。
    实验结论:由实验探究结论可知,沉淀B为Ag2SO3,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SO2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一种酸为硝酸HNO3,且反应物中还有水参与,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O+SO2+2AgNO3= Ag2SO3↓+2HNO3。
    拓展延伸:①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另取溶液A,滴加足量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原因是溶液A中含有银离子,加入氯化钡后,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
    ②已知:Ag2SO3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溶于过量的Na2SO3溶液;向盛有少量AgNO3溶液的试管里滴入Na2SO3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是开始生成白色沉淀,随着Na2SO3溶液的不断加入沉淀溶解。
    5.(2021·山东泰安)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金属、酸、碱、盐的知识后,对金属钠的性质开展了探究活动。硏究主题:钠与水反应、钠在空气中燃烧及其产物的性质研究。
    相关信息:
    ①钠贮存在煤油中
    ②2Na2O2+2CO2=2Na2CO3+O2
    ③2Na2O2+2H2O=4NaOH+O2↑
    ④BaCl2溶液pH=7
    (1)实验一: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把一块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去表面的外皮)投入烧杯中。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且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呈红色。
    ①从实验现象可知,钠的物理性质有:
    A.固体;B.硬度小;C.密度比水小;D.___________
    ②烧杯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然后向试管中滴加某溶液至红色恰好消失(无其它现象),所得溶液中溶质不能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则滴加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2)实验二:另取一小块钠(如实验一处理)放在石棉网上灼烧,金属钠燃烧并产生黄色火焰,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Na2O2.将淡黄色固体露置于空气中,段时间后变为白色粉末。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该白色粉末可能是:Ⅰ.NaOH;Ⅱ.Na2CO3;Ⅲ.___________。
    为确定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过量的___________溶液
    ________
    综合实验现象判断,此白色粉末是Na2CO3
    ②静止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_______溶液
    无明显现象
    【答案】
    (1)①熔点低 ②NaOH ③HNO3
    (2)NaOH和Na2CO3 ①BaCl2(或CaCl2)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酚酞
    【解析】
    (1)实验一
    ①A、绿豆大小的金属钠说明钠是固体;B、用刀切去表面的外皮说明钠的硬度小;C、钠浮在水面上说明密度比水小;D、熔化成闪亮的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
    ②由题干信息可知反应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有碱性物质产生,而综合钠与水反应,说明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此烧杯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含有NaOH;
    ③由于钠盐、硝酸盐都可溶,硝酸钠与其它物质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或水而一般不会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因此滴加的是硝酸,形成的溶质是硝酸钠;故化学式为HNO3;
    (2)实验二
    Ⅲ.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第三种可能是过氧化钠于水反应同时也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物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Ⅲ为NaOH和Na2CO3;
    ①结论为白色粉末是碳酸钠,验证碳酸可用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因此取少量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无氢氧化钠说明上层清液为氯化钠和氯化钡,该溶液显中性,因此静止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6.(2021·湖北恩)古玩市场惊现“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同款黄金面具。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鉴别其真假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1)铜锌合金(又称:假黄金)外观和黄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贩以假乱真。
    (2)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p≈0.09g/L。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不同的探究方案,请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截取小块黄金面具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______

    截取小块黄金面具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
    有气泡产生

    截取小块黄金面具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铜溶液。
    ______
    (实验结论)该面具是假黄金。
    (深入探究)为进一步定量分析黄金面具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利用上述方案二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______。
    Ⅱ、向锥形瓶中加入5.0g黄金面具祥品,注射器中吸入25mL稀硫酸。
    Ⅲ、将注射器中的稀硫酸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稀硫酸、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如下表。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200
    400
    515
    x
    525
    (1)上表中的数据x=______。
    (2)分析数据、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体积V=______mL。
    (数据处理)此黄金面具中锌的质量分数ω1=______。
    (反思评价)
    (1)小红对小明的方案和数据处理进行分析,认为求黄金面具中锌的质量分数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她将锥形瓶内反应后的剩余物经系列操作:______→洗涤→干燥→称量。得到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也可求出黄金面具中锌的质量分数ω2。
    (2)鉴别黄金真假除以上化学方法外,还有许多物理方法:测密度、比较硬度等。
    (表达交流)ω1和ω2有微小差异,小红对小明的方案和数据处理提出了质疑,认为自己的更准确。请说出小红质疑的理由:______。
    【答案】
    (进行实验)黄金表面变黑 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从蓝色变为无色
    (深入探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520 (2)515 30.1%
    (反思评价)
    (1)过滤 (2)氢气在锥形瓶内有残留
    【分析】
    本题考查计算和对数据的处理。
    【解析】
    进行实验:
    一、根据题意,合金中含有铜,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可以通过加热来判断该金属是合金而不是黄金;
    三、合金中的锌可以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无色溶液和红色的铜,因此实验现象为:有红色固体生成,溶液从蓝色变为无色;
    深入探究:
    Ⅰ、实验开始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分析表格中数据,当第1次加入5mL稀硫酸时,产生200mL氢气,第2次加入加入5mL稀硫酸时,气体总体积为400mL氢气,以此类推,当第3次加入稀硫酸时,产生气体的总体积应该是400mL+200mL=600mL,而实际只有515mL,说明第3次已经将金属中的锌完全反应了,第4次排出的体积是5mL稀硫酸的体积,所以第4次的体积是515mL+5mL=510mL,所以x=520;
    (2)根据分析可知,最后氢气的体积是515mL;
    数据处理:求出氢气的质量为:0.09g/L×0.515L=0.04635g,设金属锌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2
    y 0.04635g

    求得y=1.506375g,所以金属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00%≈30.1%
    反思评价:
    (1)小红采用测算铜的质量,取反应后的溶液,过滤走合金中不反应的铜,用蒸馏水将铜表面的溶液洗涤,再将水分蒸干,就可以得到金属铜。合金的质量减掉铜的质量就是锌的质量,进而可以求出金属锌的质量分数。
    表达交流:小明的实验通过测算氢气的质量来求锌的质量,但是氢气有可能在锥形瓶中没有完全被排出,会使实验结果受影响。

    考点04. 物质推断
    1.(2021襄阳)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G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种物质能够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未列出)。已知B是一种黑色的固体,F是一种常用的溶剂,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请写出B→G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描述C与D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2O (2)4CO+Fe3O43Fe+4CO2(或2C+Fe3O43Fe+2CO2↑) (3)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
    【解析】F是常用的溶剂,则F是H2O;A与F能相互转化,则A可能是氢气或氧气,而A能生成黑色固体B,则A是氧气,B是四氧化三铁或CuO。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E与F(H2O)能相互转化,则E是Ca(OH)2、D是酸、C是活泼金属单质,故B是Fe3O4、C是Fe。B、D能转化为G,G能转化为F、能与E反应,则G可能是CO2。代入验证,推断合理。
    2.(2021河北)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与D可配制波尔多液、F是黑色氧化物、I是紫红色金属,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I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G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u (2)作燃料(或冶炼金属等) (3)置换反应 (4)Ca(OH)2+H2SO4=CaSO4+2H2O
    【解析】B与D可配制波尔多液,则B、D分别为氢氧化钙和硫酸铜中的一种;I是紫红色金属,B和C反应生成I和J,则I是铜、B是硫酸铜、D是氢氧化钙,C为活泼金属,如锌、铁、镁等,J为相应的硫酸盐。F是黑色氧化物,且能与E反应生成B(硫酸铜),则F是氧化铜、E是硫酸、A是水。F和G反应生成I(铜)和A(水),则G是氢气;D和E反应生成A(水)和H,则H为硫酸钙。代入框图验证,推断合理。
    难点突破:解答本题进行物质推断时,抓住关键信息,如B、D分别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中的哪种物质,可通过I确定,I是铜,B和C反应生成I和J,则B一定是硫酸铜,那么D就是氢氧化钙,再结合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进行正推或逆推,即可推断出其他物质。
    3.(2021▪四川德阳)已知甲、乙、丙、X、Y、Z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丙为氧化物,X、Y、Z为单质,Z为紫红色金属,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乙→Y在工业上用于赤铁矿冶炼生铁,部分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MnO2中Mn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有毒气体乙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Y→Z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
    (4)丙为有磁性的黑色固体,则X→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
    (1). +4
    (2). CO
    (3). 置换反应
    (4). 3Fe+2O2Fe3O4
    【解析】已知甲、乙、丙、X、Y、Z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丙为氧化物,X、Y、Z为单质,Z为紫红色金属,可推出Z为铜,乙→Y在工业上用于赤铁矿冶炼生铁,乙为有毒气体,可推出乙为一氧化碳,Y为铁,甲能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转化为X,可推出甲为过氧化氢,X为氧气,X能转化为丙,丙能转化为Y,可推出丙为四氧化三铁,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1)二氧化锰中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x=+4;
    (2)由分析可知,乙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3)Y→Z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4)丙为有磁性的黑色固体,丙为四氧化三铁,X→丙为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4.(2021▪湖北随州)下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I是氧化物,I是一种有毒气体;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C由三种元素组成;G为紫红色。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G的化学式:______。
    (2)写出B→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上图中各物质之间反应和转化反应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4)H→I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1) Cu
    (2)4Al+3O2=2Al2O3
    (3)分解反应
    (4)C+CO22CO
    【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那么B是铝;G为紫红色,那么G是铜;由于B是铝,A是氧化物,所以B→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A是氧化铝,I是氧化物,且是有毒气体,故为一氧化碳,C能和氧化物反应且能和B(铝)反应,故C为酸,C由三种元素组成为硫酸,D为金属氧化物,硫酸和金属氧化物生成盐和水,E为硫酸盐,硫酸盐E能生成G铜,故E为硫酸铜,F可以为硫酸亚铁,D为氧化铜,H能和氧化铜反应,且还能生成一氧化碳,H为碳,带入转化关系,符合题意。
    (1)由分析可知,G为铜,故填:Cu;
    (2)由分析可知B为铝,A为氧化铝,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故填:4Al+3O2=2Al2O3;
    (3)铝和氧气生成氧化铝,属于化合反应,C(硫酸)和D(氧化铜)生成硫酸铜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E(硫酸铜)生成G铜,属于置换反应,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故填:分解反应。
    (4)由分析可知H碳,I为一氧化碳,H→I,碳和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故填:)C+CO22CO。
    5.(2021▪湖北仙桃)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且可相互转化的气体,C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是紫红色金属,F是常用来制作首饰的一种贵金属,H是蓝色絮状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__。
    【答案】
    (1)CuO
    (2)置换反应
    (3)①. CuO+COCu+CO2 ②. Cu(NO3)2+2NaOH=2NaNO3+Cu(OH)2↓
    【解析】C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D是紫红色金属,是铜;A、C是组成元素相同且可相互转化的气体,故A为一氧化碳,C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B为氧化铜;F是常用来制作首饰的一种贵金属,是银;铜和硝酸银生成硝酸铜和银;E是硝酸银G是硝酸铜;H是蓝色絮状沉淀是氢氧化铜;带入转化关系,符合题意。
    (1)由分析可知,B为氧化铜,故填:CuO。
    (2)由分析可知,反应②铜和硝酸银生成硝酸铜和银,是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3)反应①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③硝酸铜和氢氧化钠生成硝酸钠和氢氧化铜,故填:CuO+COCu+CO2;Cu(NO3)2+2NaOH=2NaNO3+Cu(OH)2↓。
    6.(2021▪湖南邵阳)由H、C、O、Na、Ca五种元素组成的A~F六种常见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E是实验室常用的溶剂(“-”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名称:___________;
    (2)D的俗名:___________;
    (3)F的化学式:___________;
    (4)写出由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
    (1) 二氧化碳
    (2)纯碱或苏打
    (3) CaCO3
    (4)Ca(OH)2+Na2CO3=2NaOH+CaCO3↓
    【解析】由H、C、O、Na、Ca五种元素组成的A~F六种常见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B是二氧化碳,E是实验室常用的溶剂,E是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且D反应能转化成F,则D是碳酸钠,F是碳酸钙,C能转化成A,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则A是氢氧化钠,C是氢氧化钙;
    (1)B的名称是二氧化碳;
    (2)D是碳酸钠,俗称是纯碱或苏打;
    (3)F是碳酸钙,其化学式:CaCO3;
    (4)C转化为A是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2NaOH+CaCO3↓。
    7.(2021▪辽宁本溪)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F为红棕色固体。各物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之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回答。

    (1)C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B和F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3)能和E反应生成B的物质是______。
    (4)F→A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1)H2O(或水)
    (2)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3)BaCl2(或氯化钡)
    (4)2Fe2O3+3C4Fe+3CO2↑(或3H2+Fe2O32Fe+3H2O)
    【解析】B是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可以配制波尔多液,D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且能和盐酸反应,为氢氧化钙;F为红棕色固体,能稀盐酸反应,F为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盐酸生成C,C与氢氧化钙能相互转化,C为水,水和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酸反应生成水;E可以生成盐酸、与氧化铁F、氢氧化钙D反应,推测E为硫酸,硫酸和氧化铁、氯化钡、氢氧化钙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铁和水、盐酸和硫酸钡沉淀、水和硫酸钙;氧化铁F生成A,A能和盐酸反应,A为铁;代入检验推理正确;
    (1)C物质为水,化学式H2O。
    (2)B和F反应为盐酸和氧化铁生成氯化铁和水,实验现象为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3)能和E反应生成B的物质是氯化钡,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钡沉淀。
    (4)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F→A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可以
    为: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2Fe2O3+3C4Fe+3CO2↑ 或氢气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水和铁,3H2+Fe2O32Fe+3H2O 。
    8.(2021▪江苏南京)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A1、S、C1、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只有D和E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两元素的粒子个数比均为1:1;A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其进一步氧化;C的溶液呈蓝色;I俗称苛性钠;B、G分别与足量的D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I______,H______,F______。
    (2)写出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写出B→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
    (1)NaOH     Ca(OH)2     H2SO4    
    (2)2Al+3CuSO4=Al2(SO4)3+3Cu
    (3)HCl+NaHCO3=NaCl+H2O+CO2↑
    【解析】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Na、A1、S、C1、Ca、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只有D和E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两元素的粒子个数比均为1:1;A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其进一步氧化;可推出A为铝,C的溶液呈蓝色,且A能与C反应,可推出C为硫酸铜,I俗称苛性钠,可推出I为氢氧化钠;F能转化为C,可推出F为硫酸,F能转化为D,只有D和E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两元素的粒子个数比均为1:1,可推出D为盐酸,B、G分别与足量的D反应的所有产物相同,且B、G均能转化为E,可推出E为氯化钠,G能转化为I,可推出G为碳酸钠,B为碳酸氢
    钠,F能与H反应,H能转化为I,可推出H为氢氧化钙,代入验证,符合题意。(1)由分析可知,I为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H为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F为硫酸,化学式为:H2SO4;(2)A与C反应为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CuSO4=Al2(SO4)3+3Cu;(3)B→E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HCO3=NaCl+H2O+CO2↑。
    9.(2020▪江苏南京)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D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A是一种铁的氧化物,其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3;B在固态时可用于人工降雨;E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也是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之一;I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A________,I________。
    (2)写出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F→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G与H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答案】
    (1). Fe2O3 CaCO3
    (2). 2H2O2 H2↑+ O2↑
    (3). CaO+ H2OCa(OH)2
    (4). 复分解反应
    【解析】A是一种铁的氧化物,其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3,故A物质是Fe2O3;B在固态时可用于人工降雨,故B是二氧化碳;E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也是中和反应的生成物之一,故E是水;I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I是碳酸钙;水能生成D,D可以与氧化铁发生反应,故D是氢气;碳酸钙可以生成F,F可以与水反应,故F是氧化钙;C是氢氧化钙;D是氢气,能生成G,H能生成碳酸钙,故H可能是碳酸钠,G可能是稀盐酸,经检验推断合理。
    (1)由分析可知,A是氧化铁,I是碳酸钙,化学式分别是:Fe2O3、CaCO3。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 H2↑+ O2↑。
    (3)F是氧化钙,C是氢氧化钙,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为:CaO+ H2OCa(OH)2。
    (4)G与H反应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六、化学计算
    考点01.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题型一:常考基础题型
    1.吸烟危害健康,烟气中含有两百多种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C10H14N2)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下列关于尼古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尼古丁中含有氮气 B.尼古丁是由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
    C.尼古丁属于有机化合物 D.尼古丁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是10:14
    【答案】C
    【解析】A、尼古丁是由尼古丁分子构成的,不含氮气,不符合题意; B、尼古丁是由尼古丁分子构成的,每个尼古丁分子含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不符合题意;C、尼古丁含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符合题意;D、尼古丁中碳氢元素质量比是:(12×10):14=60:7,不符合题意。故选C。
    2.芒果中含有芒果苷(化学式为C19H18O11),芒果苷具有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并具有抗糖尿病、抗病毒等活性。下列关于芒果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芒果苷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B.相对分子质量为422g
    C.芒果苷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 D.每个芒果苷由48个原子构成
    【答案】C
    【解析】A、芒果苷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选项A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B错误;C、芒果苷(化学式为C19H18O11)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18):(16×11)=228:18:176,可见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选项C正确;D、芒果苷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D错误。故选:C。
    题型二:相对分子质量
    3.一个NO2分子质量为a千克,一个N2O3分子质量为b千克,若以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标准,则NO3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化学式可知,3个NO2分子(N3O6)与一个N2O3分子的质量之差相当于1个NO3分子的质量,所以1个NO3分子的质量=(3a-b)千克,2个NO2分子的质量2a千克,2个NO2分子比一个N2O3分子多1个氧原子,可知个O原子的质量=(2a-b)千克,以氧原子质量的1/16作为标准,则NO3的相对分子质量:=。故选A。
    题型三:固定元素质量比
    4.已知由CuS、CuSO3、CuSO4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3x B.1-2x C.1-x D.无法计算
    【答案】A
    【解析】混合物中Cu、S原子个数比为1:1,二者的质量比为64:32;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设Cu的质量分数为a,则有=解得:a=2x,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x-2x=1-3x。故选A。
    5.已知某甲醛(HCHO)的水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该甲醛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15% B.20% C.25% D.30%
    【答案】C
    【解析】甲醛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甲醛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0%-80%=10%,则该溶液中甲醛的质量分数为:10%÷( ×100%)=25%。故选C。
    6.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9a B.1﹣8a C.12a D.8a
    【答案】A
    【解析】乙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1,则将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C6H12O6)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1:8;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8a=1−9a。故选A。
    题型四:根据质量比求化学式
    7.吸入“笑气”会使人发笑。该气体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4.则它的化学式为( )
    A.NO B.NO2 C.N2O D.N2O3
    【答案】C
    【解析】A、NO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7:8。A错误; B、NO2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2)=14:32=7:16。B错误;C、N2O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6=28:16=7:4。C正确;D、N2O3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6×3)=28:48=7:12。D错误。故选C。
    8.X、Y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由它们组成的某化合物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XY2 B.X2Y3 C.X3Y4 D.X2Y
    【答案】C
    【解析】设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aYb,则元素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M时,元素Y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M;化合物XaYb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7M×a):(2Mxb)=7a:2b,根据题意:化合物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为21:8,则有:7a:2b=21:8解得a:b=3:4,则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Y4;故选C。
    题型五:平均值问题
    9.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测得其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则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 )
    A.NH4HCO3 B.(NH4)2SO4 C.NH4Cl D.CO(NH)2
    【答案】D
    【解析】NH4NO3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5%<37%,故混入的化肥含氮量大于37%。A、碳酸氢铵的含氮量为:×100%≈17.7%,小于37%,故不符合题意;
    B、(NH4)2SO4的含氮量为: ×100%≈21.2%,小于37%,故不符合题意;
    C、NH4Cl的含氮量为:×100%≈26.2%,小于37%,故不符合题意;
    D、尿素的含氮量为:≈×100%≈46.7%,大于37%,故符合题意;故选:D。
    10.某气体由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其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下列对该气体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2H2 B.该气体中一定没有CH4
    C.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2H2 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
    【答案】C
    【解析】A、若气体中只含有C2H4,则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该气体中不一定有C2H2,错误;B、若是按分子个数1:1含CH4和C2H2,则能达到碳氢原子个数比是1:2,错误;C、由上分析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2H2,正确;D、由上分析可知该气体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错误;故选:C。
    题型六:质量分数比较
    11.下列化肥中,所含营养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NH4)2SO4 B.NH4HCO3 C.NH4NO3 D.CO(NH2)2
    【答案】D
    【解析】
    A、硫酸铵中氮元素质量分数=×100%≈21.2;故选项错误;
    B、碳酸氢铵中氮元素质量分数= ≈17.7%;故选项错误;C、硝酸铵中氮元素质量分数==35%;故选项错误;
    D、尿素中氮元素质量分数= ≈46.7%;故选项正确;故选:D。
    题型七:化合价计算
    12.实验测得某氯元素的氧化物中,氯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该氧化物中氯元素化合价( )
    A.1 B.-1 C.+5 D.+4
    【答案】D
    【解析】氧化物中氯元素化合价为+x,再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出氯元素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l2Ox,氯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71:16x=71:64,x=4,氧化物中氯元素化合价为+4价,故选D。
    13.某元素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M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M在此氧化物中的化合价为( )
    A.+6 B.+4 C.+2 D.+1
    【答案】A
    【解析】设M在此氧化物中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氧化物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可知x大于0,则该氧化物中氧元素与M的原子个数比为2:x,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M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M的质量分数为1-60%=40%,M的质量分数=×100%=40%,x=+6,故则M在此氧化物中的化合价为+6价,故选A。
    题型八:元素与化学式质量关系
    14.现有CO2和CO的混合气体1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混合气体中CO2和CO的质量比为(  )
    A.1:1 B.7:2 C.11:14 D.5:3
    【答案】C
    【解析】由题意设一氧化碳质量为x,则二氧化碳质量为10-x, ×100%=36%,求得x=5.6g,则二氧化碳为4.4g,因此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1:14,答案选C。
    15.在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4%,则O2和CO2的质量比是(  )
    A.2:5 B.3:1 C.3:22 D.8:11
    【答案】C
    【解析】混合气体中C、O元素质量比为:24%:76%=6:19,需要氧原子和碳原子的个数比为: :1,根据O2和CO2的分子构成分析可知,需要O2和CO2的分子个数比为::1,所以O2和CO2的质量比是=(32×):(1×44)=3:22;故选A。
    16.由CO和SO2组成的混合气体,测得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4%,则该混合气体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A.16% B.18% C.20% D.22%
    【答案】D
    【解析】根据CO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和该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4%,可以计算C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S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32:16×2=1:1,再进一步判断该混合气中含SO2的质量分数为44%,该混合气体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22%。故选D。
    题型九:微观粒子个数相等
    17.甲醇的分子式是CH4O、有毒,服用过多可致人失明甚至致死。某甲醇水溶液中甲醇所含氢原子数与水所合氢原子数相等,则该溶液中甲醇的质量分数为( )
    A.36% B.47% C.50% D.64%
    【答案】B
    【解析】甲醇的分子式是CH4O,水的分子式为H2O,由甲醇所含氢原子数与水所含氢原子数相等可知,甲醇与水的分子数之比为1:2可满足题意,设甲醇分子n个,则水分子2n个,
    则甲醇的质量分数为×100%≈47%,故选:B。
    题型十:极值问题
    18.经测定,某混合气体中含有C、O两种元素,其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关于该混合物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能由CO2、O2组成 B.可能由CO 、 O2组成
    C.可能由CO2、CO、O2组 D.成可能由CO2 、CO组成
    【答案】D
    【解析】C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如果气体全部是CO,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应该为43%;CO2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27%,如果气体全部是CO2,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应该为27%;A、如果是CO2与O2混合,一个高于20%,一个低于20%,混合后碳元素只能在27%与0%之间,可以混合出20%,即这种情况可能,不符合题意;
    B、如果是CO与O2混合,一个高于20%,一个低于20%,混合后碳元素只能在43%与0%之间,可以混合出20%,即这种情况可能,不符合题意;
    C、三种气体同时存在,混合后碳元素只能在43%与0%之间,可以混合出20%,即这种情况可能,不符合题意;
    D、如果是CO2与CO混合,那么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必然介于43%与27%之间,不包含20%,即这种情况不可能,符合题意。故选D。
    19.足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与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
    A.10% B.30% C.50% D.70%
    【答案】D
    【解析】设反应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则其中碳元素12g,则原木炭质量为12g。假设木炭燃烧完全生成二氧化碳,由化学式求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 ×100%=44g,此时氮气的质量为100g-44g=56g,氮气的质量分数为: ×100%=56%; 假设木炭燃烧全部生成一氧化碳,此时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12g÷ ×100%=28g,此时氮气的质量为100g-28g=72g,氮气的质量分数为: ×100%=72%;本题由于生成了CO和CO2,氮气的质量分数是在56%到72%之间,故选D。

    考点02.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题型一】确定物质质量
    1.(2019•河北模拟)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现将12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完全加热后,剩余固体8.9克,则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
    A.7g B.8.4g C.11.8 g D.10.9g
    【答案】B。
    【解析】设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2NaHCO3═Na2CO3+CO2↑+H2O 固体差量
    168 168﹣106=62
    x 12g﹣8.9g=3.1g
    16862=x3.1g
    x=8.4g。
    2.(2019•枣庄模拟)镁在氧气与氮气的混合气体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还有少量的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Mg3N2)。由此推知8 g镁在氧气与氮气的混和气体中完全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可能是(  )
    A.13.3 g B.12 g C.11.1 g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设镁与氧气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为x
    2Mg+O22MgO
    48 80
    8g x
    4880=8gx
    x≈13.3g
    设镁与氮气生成的氮化镁的质量为y
    3Mg+N2Mg3N2
    72 100
    8g y
    72100=8gy
    y≈11.1g
    故生成物介于11.1g到13.3g之间
    【题型二】求相对分子质量
    1.在化学反应2A+B2=2C中,已知20g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g C.已知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20 B.32 C.48 D.96
    【答案】C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0gA和B2充分反应生成30gC时参加反应的B2质量应为30g﹣20g=10g;
    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则
    2A+B2=2C
    32 2x
    10g 30g

    解得x=48.
    故选C.
    2.有下列化学方程式: A+3B=2C+2D,7gA与24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是9g。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6 B.32 C.36 D.96
    【答案】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7gA和24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是9g,则生成的C质量应为7g+24 g-9g=22g;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x,则
    A+3B=2C+2D
    3x 44×2
    24g 22g

    X=32
    故选B。
    【题型三】含杂质的相关计算
    1.用1000t含有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7%的生铁的质量约是(  )
    A.560t B.571t C.577t D.583t
    【答案】c
    【解析】设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7%的生铁质量为x
    Fe2O3+3CO2Fe+3CO2
    160 112
    1000t×80% 97%x

    x≈577t
    故选C。
    2.充分煅烧20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可制得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为(  )
    A. 8.96t                                 B. 11.2t                                 C. 10t                                 D. 12.96t
    【答案】D
    【解析】设充分煅烧可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44
    20t×80%          x

    x=7.04t
    可制得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20t﹣7.04t=12.96t
    故选D.
    【分析】根据碳酸钙煅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可由碳酸钙质量计算出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再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石灰石质量减去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即得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
    【题型四】表格型计算
    1.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取MnO2和KClO3的固体混合物30.5g,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收集到一定质量的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求得所制氧气的质量,他们将加热后剩余物冷却到一定温度后,通过多次加水测定剩余物质量的办法即可求出。加水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提示:MnO2是不溶于水的固体粉末)
    编号
    1
    2
    3
    4
    加水的质量(g)
    20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4.5
    8.1
    6
    6
    试求:
    (1)原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为   g。
    (2)制得氧气的质量为多少克?
    【答案】(1)6;(2)可制得氧气9.6克。
    【解析】(1)由1和2可知加入20g水最多溶解KCl的质量为:14.5g﹣8.1=6.4gKCl,而第三、第四次加水后溶解KCl的质量为8.1g﹣6g=2.1g<6.4g,则第三次加水后KCl完全溶解,剩余的固体全部是不溶于水的MnO2,所以原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为6g;
    (2)原混合物中KClO3质量为:30.5g﹣6g=24.5g;
    (3)设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 96
    24.5g x

    解得:x=9.6g
    故答案为:(1)6;(2)可制得氧气9.6克。
    2.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3.0 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不同时刻测定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表):
    反应时间/min
    1.0
    1.5
    2.0
    2.5
    3.0
    剩余固体质量/g
    2.55
    2.25
    2.10
    2.04
    2.04
    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0.96 g;
    (2)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1)0.96;
    (2)18.3%。
    【解析】解:(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3.0g﹣2.04g=0.96g
    (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0.96 g

    x=2.45 g
    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
    ×100%≈18.3%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18.3%。
    【题型五】函数图像型计算
    1.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12.25g
    【解析】由图象情况可知氯酸钾完全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是4.8g
    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4.8g

    x=12.25g
    答: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
    2.向盛有一定质量铁粉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关系图分析并计算:(Fe+H2SO4=FeSO4+H2↑)
    (1)铁粉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
    (2)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0.08
    (2)解:由图可知铁粉反应完时,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0.08g。
    设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由图可知10g硫酸对应0.04g氢气生成
    Fe+H2SO4=FeSO4+H2↑
    98 2
    10gx 0.04g

    x=19.6%
    答:原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

    考点03. 技巧性计算暨计算方法
    1. 差量法
    现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共2.2 g ,溶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后,生成AgCl和AgBr沉淀共4.75 g,则原混合物中含钠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
    【答案】0.69 g
    【解析】计算原混合物中含钠元素的质量,由题目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Cl+AgNO3=AgCl↓+NaNO3,NaBr+AgNO3=AgBr↓+NaNO3可知,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是因为反应物中的钠元素转化为生成物中的银元素。每23份质量的钠参与反应,生成单质银208份质量,净增质量为108-23=85设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x。
    Na ~ ~ Ag Δm
    23 108 108-23=85
    x 4.75 g-2.2 g=2.55 g
    2385 = x2.55 g
    解得x=0.69 g。
    答:略
    2. 守恒法
    有一包镁和氧化镁的混合物共6.4 g,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4 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
    A.1.6 g B.2.4 g C.3.2 g D.4.0 g
    【答案】A
    【解析】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根据所得溶液中溶质硫酸镁的质量为24 g,可以计算出镁元素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出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24 g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24 g×24120×100%=4.8 g,反应前后镁元素质量不变,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6.4 g-4.8 g=1.6 g。
    3. 极值法
    铝、锌组成的混合物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0.2 g,则混合物的质量可能为( )
    A.1.2 g B.2.7 g C.6.5 g D.9.2 g
    【答案】B
    【解析】
    设生成0.2 g氢气需要铝的质量为x,需要锌的质量为y,根据铝和锌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
    2Al ~~~3H2
    54 6
    x 0.2 g
    546=x0.2 g
    x=1.8 g
    Zn ~~~H2
    65 2
    y 0.2 g
    652=y0.2 g
    y=6.5 g
    所以生成0.2 g氢气,需要二者混合后的质量介于1.8 g~6.5 g。故选B。
    4.平均值法
    某不纯的铁5.6 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0.23 g氢气,则铁中混有的物质可能是( )
    A.锌 B.碳 C.铝 D.银
    【答案】C
    【解析】若5.6 g铁为纯铁,则其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可生成0.2 g氢气。由题意可知,该不纯的铁中混有的另一种物质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把该不纯的铁看作一种二价金属A(可以把铝看作化合价为+2,相对原子质量为18的一种金属),设A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
    A +H2SO4=ASO4+H2↑
    x 2
    5.6 g 0.23 g
    x2=5.6 g0.23 g
    解得x≈48.7
    因为A的相对原子质量介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其中混有的另一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之间,所以铁中混有的另一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应小于48.7。故选C。
    5. 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
    现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20g,其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64%,先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热的氧化铁,再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求生成沉淀的质量。(假设各步均反应完全)
    【答案】60g
    【解析】解:碳元素质量=20g×(1-65%)=7.2g
    设生成CaCO3 质量为x


    12 100
    7.2g x
    127.2g=100x
    解得:x=60g
    答:略
    强化练习
    1. 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10 g,将其投入110 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12% B.24% C.20% D.30%
    【答案】C
    【解析】根据在化学反应中镁元素的质量守恒,建立镁元素和MgSO4的质量关系可求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MgSO4的质量,即可求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Mg ~ MgSO4
    24 120
    10 g×48% x
    24120=10 g×48%x
    x=24 g
    所得溶液中溶质MgSO4的质量分数=24 g10 g+110 g×100%=20%,故选C。
    2. 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
    A.10% B.30% C.50% D.70%
    【答案】B
    【解析】设反应后所得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 g,则混合气体中含碳24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木炭的质量为24 g,假设木炭燃烧完全生成二氧化碳,可求出此时氧元素的质量为24 g÷(1244×100%)×3244×100%=64 g,则此时氮气的质量为100 g-24 g-64 g=12 g。假设木炭燃烧完全生成一氧化碳,可求出此时氧元素的质量为24 g÷(1228×100%)×1628×100%=32 g,则此时氮气的质量为100 g-24 g-32 g=44 g。由此可知,反应后所得混合气体中氮气的质量应在这两个值之间,故氮气的质量分数应介于12%~44%。故选B。
    3. 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11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12% B.24% C.20% D.30%
    【答案】C
    【解析】根据在化学反应中Mg元素的质量守恒,建立Mg元素和MgSO4 的质量关系可求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MgSO4的质量,即可求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Mg ~ MgSO4
    24 120
    10g×48% x
    解得:x=24g
    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g110g+10g ×100%=20%,故选C。

    4.锌、铁、镁三种金属中的两种混合物13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g,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A)锌 (B)铁 (C)镁 (D)无法推断
    【答案】C
    【解析】
    根据锌、铁、镁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均生成二价金属阳离子得:(R为金属,设平均式量M)
    R + 2HCl= RCl2+ H2↑
    M 2g
    13 1g
    M:13=2:1
    M=26
    则必须有相对原子质量大于26和小于26的金属,又因为锌、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均大于26,只有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6,故答案为C。
    5.把128g铁片投入到500g质量分数为20%的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洗涤、干燥后称其质量为132g,计算
    (1)析出多少克铜?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多大?
    【答案】(1)32g (2)19.4%
    【解析】设参加反应的硫酸铜质量为x,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析出铜的质量为z.
    Fe+CuSO4=FeSO4+Cu △m
    160 152 64 8
    x y z 4g
    解得:x=80g y=76g z=32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500×20%−4g500g−4g ×100%≈19.4%
    答:略
    6. 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
    【答案】B
    【解析】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得溶液中只有溶质硫酸亚铁,其中铁元素的质量为2.8 g,硫酸亚铁的质量=2.8 g÷(56÷152×100%)=7.6 g。故选B。
    7.有表面部分氧化的镁条6.4克,现将其放到适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蒸发溶液得固体24克,则原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
    A.20% B.25% C.30% D.40%
    【答案】D
    【解析】镁粉、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Mg+H2SO4=MgSO4+H2↑、MgO+H2SO4=MgSO4+H2O,则得到的24 g固体均为硫酸镁,硫酸镁中镁元素的质量=24 g××100%=4.8 g,则原镁条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6.4 g﹣4.8 g=1.6 g,原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100%=25%。故选B。
    8.2.3g铁和M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0.2g氢气,则M可能是( )
    A.镁 B.铝 C.碳 D.钠
    【答案】B
    【解析】碳不与盐酸反应,M不可能是碳,
    设2.3g铁、镁、铝、钠与酸反应分别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m、n
    Fe +2HCl=FeCl2+H2↑
    56 2
    2.3g x
    56/2.3g=2/x x=0.082g
    2Al+6HCl==2AlCl3+3H2↑
    54 6
    2.3g m
    54/2.3g=6/m m=0.26g
    2Na+2HCl=2NaCl+H2↑
    46 2
    2.3g n
    46/2.3g=2/n n=0.1g
    选B
    9.由 CH4、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之比是11∶9,该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
    A.CH4 B.CO和H2 C.CH4和CO D.CH4、H2和CO
    【答案】C
    【解析】由生成的 CO2 和 H2O的质量之比是11∶9,可知生成的 CO2 和 H2O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1×):(9×),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混合气体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也为3:1。
    A.CH4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4)=3:1,不符合题意;
    B.CO和 H2的分子个数比为1:2时可以满足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不符合题意;
    C.CH4和 CO的混合气体,无论二者分子个数比为多少,碳、氢元素质量比一定大于3:1,符合题意;
    D.CH4、H2和 CO的混合气体,满足CO和 H2的分子个数比为1:2时,碳、氢元素的质量比可以等于3:1,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 已知FeSO4、Fe2(SO4)3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1﹣a% B. C. D.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从FeSO4、Fe2(SO4)3的化学式中可以发现,不管两种物质各有多少,但混合物中的阴离子只有硫酸根离子,其中硫和氧的质量比是一定的。题中已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氧元素质量分数之和为1﹣a%.而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4)=1∶2,所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B。





    相关教案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h教学用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宁夏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宁夏中考化学试卷【附答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应用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化学与生活: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化学与生活,共3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