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测量平均速度的其他方式模型(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测量平均速度的其他方式模型(含答案)01
    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测量平均速度的其他方式模型(含答案)02
    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测量平均速度的其他方式模型(含答案)03
    还剩3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测量平均速度的其他方式模型(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测量平均速度的其他方式模型(含答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的记号,小明想测量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测量平均速度的其他方式模型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2021秋•苏州期末)用秒表和米尺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根据本实验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法,较合理的是( )
    A.先选定一段时间,测量纸锥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算出速度
    B.先选定一段距离,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算出速度
    C.预先选定三段不同的距离,分别测出对应的时间,算出三次速度,取速度的平均值
    D.预先选定三段不同的时间,分别测出对应的距离,算出三次速度,取速度的平均值
    二.填空题(共2小题)
    2.(2021•平顶山模拟)在一次科学探究活动中,小明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他用每隔相等时间拍照一次的相机相机说明书上的相关描述如下:“每秒拍照2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拍下如图所示的照片,右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的放大图,请回答:
    (1)EF段纸锥运动的路程是 cm,EF段纸锥下落的速度是 m/s;
    (2)AF段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

    3.(2020秋•海门市期末)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在长约0.5m的细玻璃管内注入水,管内留有一小气泡,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后,再用橡皮筋在管上做出等距离(10cm)的记号。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如下现象:
    (1)小明把玻璃管倒过来,将玻璃管竖直放置,观察气泡在上升运动过程。
    (2)他迅速拿起秒表开始测量气泡经过每个橡皮筋的时间,并把路程和时间记录在如表中,由此可知:小气泡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气泡在40cm运动中的平均速度是 cm/s。
    路程s/cm
    0
    10
    20
    30
    40
    时间t/s
    0
    2.2
    4.3
    6.2
    8.0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雪认为在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操作上都需要改进。你认为可改进的地方有:① ,② 。

    三.实验探究题(共12小题)
    4.(2021秋•太原期末)小明设计并完成了探究“皮球从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后,竖直落至地面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的实验。请帮他补全实验报告:
    (1)实验原理: ;
    (2)测量工具: ;
    (3)实验步骤: 。
    5.(2020秋•苏州期末)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25
    2.50
    3.75
    5.00
    6.25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实验中将玻璃管分成若干等分的目的是 。
    (3)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用的时间为7s,则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m/s。
    (4)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
    (5)上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6.(2022春•明山区校级期中)小明想测量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1)实验前为能准确测量泡沫块运动的距离,小明练习了刻度尺的使用,他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一块橡皮的宽度。
    ①他的测量方法如图甲所示,图甲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错误的一项是 。

    A.使用了没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
    B.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长度放置
    C.刻度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D.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②改正错误后,刻度尺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橡皮的宽度为 cm。
    (2)如丙图所示,他在桌子的旁边竖立一个刻度尺,在泡沫块上绑上一个氢气球。将泡沫块的底边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A点),使泡沫块与气球一起由A点静止下落,先后测得泡沫块由A点到达B点和由A点到达C点所用的时间。
    ①实验中所需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
    ②实验数据如表,根据实验记录,表格中括号内的信息应为 。
    运动范围
    路程s/dm
    运动时间t/s
    (  )
    由A至B
    4.50
    1
    0.45
    由A至C
    9.00
    1.5

    由B至C
    4.50

    0.90
    ③由实验得出,泡沫块在下落的过程做的是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理由是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 。
    ④为求泡沫在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小明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其中计算正确的方法是 (填“1”或“2”)。
    方法1:v===6dm/s
    方法2:V==6.75dm/s
    ⑤为了计时准确,该实验中想使泡沫块下落时间长一些,可采取的方法有 (写出一点即可)。
    7.(2020秋•乐陵市期末)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
    (2)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cm的路程;
    (3)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4)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运动的图象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8.(2021秋•香坊区校级月考)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cm、内径10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和路程,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 (选填“快”或“慢”)一些。
    (3)小雪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气泡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
    时间t/s
    路程s/cm
    0
    0
    4
    12
    8
    24
    12
    36
    16
    48
    20
    60
    9.(2021秋•大连期中)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0.2s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如图甲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 。
    (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3)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小球的实际运动路程为48cm,则小球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10.(2021秋•肥城市期中)小明同学是位魔方爱好者,学习了“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后,小明想在家进行“测量圆柱形魔方滚上斜面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探究,于是他找来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魔方、两个大小和形状均相同的正方体魔方,借助于两块相同的长木板搭建了两个斜面如图乙所示放置。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1)该实验中需要用 测量魔方滚动通过的路程,利用机械停表测量魔方滚动的时间。
    (2)开始实验后,小明将魔方从左侧斜面的最高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使其滚下,然后正确测量出魔方从右侧斜面底端A点滚上去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并将部分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中,魔方通过C点时停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魔方在AC段运动的时间为 s。

    (3)由实验数据可知:魔方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通过计算可知
    魔方在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魔方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是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AC段
    路程/cm
    40
    80
    时间/s
    2.0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在魔方未到达A点就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
    11.(2021秋•恩阳区 期中)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 直线运动;
    (2)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路程是 cm.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cm/s.
    (3)小球在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12.(2021春•柳州期末)用如下实验测量小明短跑时的速度。
    (1)在室外测出距起点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
    (2)让4名同学分别站在10m、20m、30m、40m处;
    (3)让小明从起点开始跑完40m的路程,分别记录小明通过10m、20m、30m、40m处时的时间t1、t2、t3、t4。
    根据以上实验,4名同学需要用 (填一种计时工具)记录时间,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利用公式 计算出小明前10m内的速度和后半程的速度分别为 和 (均用题中数值及符号表示)。
    13.(2021•安庆二模)小明和同学们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图所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1)根据该实验的原理,小明他们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s和所用的时间t。
    (2)他们先用钢卷尺对轨道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误差的存在,需多次测量,为保证小球每次通过A点的速度相同,必须用同一小球从左边斜面的 由静止释放。要使小球能够通过E点,释放小球的高度应高于水平段BD的高度。
    (3)从A点开始计时,用电子秒表分别测量小球经过B、C、D、各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如表中。
    路段
    距离s/c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AB
    50.00
    0.45
    1.11
    BC
    50.00
    0.60
    0.83
    CD
    50.00
    0.75
    0.67
    DE
    100.00
    0.93
    1.08
    (4)小球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4.(2020秋•宜都市期末)小强想探究锥角不等对纸锥下落快慢的影响,他采用两个等大同材质的圆纸片,各裁去一个扇形如图甲所示,做成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他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以此来探究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与锥角的关系。

    (1)小强的探究方案是否科学: (是/否),理由是: 。
    (2)小强选用纸锥B测量其下落速度,他用每隔0.2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下纸锥B下落过程的照片。将照片打印出来后,再用尺测量该照片上各位置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测得照片上E,F两点间的距离是 cm,纸锥从E点下落到F点的实际时间是 s。若照片相对于实景的缩放比例为1:40,则纸锥在EF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15.(2020秋•句容市期末)如图甲所示的是小明同学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图甲中“0”位置不标在玻璃管底部,原因是气泡开始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的。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实际操作时小明发现气泡运动的 (选填“路程”或“时间”)不易测量,同桌小华思考后建议用粘性较大的色拉油代替水做实验,小华这样建议的依据是换成色拉油后气泡的运动比在水中 (选填“快”或“慢”)。
    (3)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她所测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气泡的运动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25
    2.50
    3.75
    5.00
    6.25


    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测量平均速度的其他方式模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2021秋•苏州期末)用秒表和米尺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根据本实验的具体情况,设计了以下四种方法,较合理的是( )
    A.先选定一段时间,测量纸锥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算出速度
    B.先选定一段距离,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算出速度
    C.预先选定三段不同的距离,分别测出对应的时间,算出三次速度,取速度的平均值
    D.预先选定三段不同的时间,分别测出对应的距离,算出三次速度,取速度的平均值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理解能力.
    【分析】根据速度计算公式v=可知要测量速度必须先测量时间和下落的距离;选定一段时间,纸锥在空中下落的距离有时候不便于测量,可选定一段距离,然后用秒表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解答】解:由于纸锥下落在空中的距离不好测量,因此需要先选定一定距离,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利用v=算出速度,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案设计,分析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到纸锥在空中下落时的距离不好测量。
    二.填空题(共2小题)
    2.(2021•平顶山模拟)在一次科学探究活动中,小明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他用每隔相等时间拍照一次的相机相机说明书上的相关描述如下:“每秒拍照2次,像成在同一底片上”),拍下如图所示的照片,右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的放大图,请回答:
    (1)EF段纸锥运动的路程是 20.0 cm,EF段纸锥下落的速度是 0.4 m/s;
    (2)AF段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先变大后不变 。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1)根据图示读出路程的大小,然后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的大小。
    (2)在时间相同时,根据路程判定速度的大小变化。
    【解答】(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E到F的路程为80.0cm﹣60.0cm=20.0cm=0.200m,
    照相机每秒拍照2次,则EF之间的时间为t=0.5s,则纸锥下落的速度是v===0.4m/s。
    (2)相邻的两个位置之间的时间相等,由图可知,从A到D纸锥下落的过程中,相邻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变大,从D到F纸锥下落的过程中,相邻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不变,根据v=可知,速度先变大后不变。
    故答案为:(1)20.0;0.4;(2)先变大后不变。
    【点评】题通过纸锥下落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速度的计算、速度大小的判定,难度不大,知道相邻两点间的时间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3.(2020秋•海门市期末)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在长约0.5m的细玻璃管内注入水,管内留有一小气泡,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后,再用橡皮筋在管上做出等距离(10cm)的记号。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如下现象:
    (1)小明把玻璃管倒过来,将玻璃管竖直放置,观察气泡在上升运动过程。
    (2)他迅速拿起秒表开始测量气泡经过每个橡皮筋的时间,并把路程和时间记录在如表中,由此可知:小气泡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气泡在40cm运动中的平均速度是 5 cm/s。
    路程s/cm
    0
    10
    20
    30
    40
    时间t/s
    0
    2.2
    4.3
    6.2
    8.0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雪认为在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操作上都需要改进。你认为可改进的地方有:① 选用较长的玻璃管,并增加橡皮筋记号间的距离 ,② 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 。

    【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实验题;解题方法;长度、时间、速度;实验基本能力.
    【分析】(2)根据表格中关于路程与时间的相关数据,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速度公式求得气泡的平均速度。
    (3)从便于测量时间的角度分析解答。
    【解答】解:(2)由题意知,每10s内,气泡运动的路程是不相等的,所以气泡是在做变速运动;
    从表格可以看出整个的过程中气泡通过的路程s=40cm,时间t=8s。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可以求得气泡的速度:v===5cm/s。
    (3)从实验器材的选择上来说,为了能精确测量时间,应增加气泡运动的距离,故应选用较长的玻璃管,并增加橡皮筋记号间的距离;
    从实验操作上来说,把玻璃管倒过来后,不应迅速拿起秒表测量,而是应该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原因是气泡的运动趋于稳定,便于计时。
    故答案为:(2)变速;(3)选用较长的玻璃管,并增加橡皮筋记号间的距离;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注重了对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环节的考查,属于常见探究式实验考查的内容。
    三.实验探究题(共12小题)
    4.(2021秋•太原期末)小明设计并完成了探究“皮球从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后,竖直落至地面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的实验。请帮他补全实验报告:
    (1)实验原理: v= ;
    (2)测量工具: 刻度尺、秒表 ;
    (3)实验步骤: 让皮球从不同的高度竖直落下,测出每次的路程s和下落的时间t,根据v=求出每次的平均速度,比较落到地面的平均速度,看是否一样 。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实验题;长度、时间、速度;科学探究能力.
    【分析】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其中s用刻度尺测量,t用秒表测量,要探究皮球从不同高度静止释放后,竖直落到地面的平均速度是否一样,需要让皮球从不同高度下落,测出平均速度即可,据此解答。
    【解答】解:
    (1)实验原理:v=;
    (2)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用刻度尺测量皮球通过的路程s,用秒表测量皮球从开始下落到接触地面的时间t,所以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3)实验步骤:让皮球从不同的高度竖直落下,测出每次的路程s和下落的时间t,根据v=求出每次的平均速度,比较落到地面的平均速度,看是否一样。
    故答案为:(1)v=;
    (2)用刻度尺测量皮球通过的路程s,用秒表测量皮球从开始下落到接触地面的时间t;
    (3)让皮球从不同的高度竖直落下,测出每次的路程s和下落的时间t,根据v=求出每次的平均速度,比较落到地面的平均速度,看是否一样。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测量的实验设计,考查学生的实际能力,是一道难题。
    5.(2020秋•苏州期末)如图甲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25
    2.50
    3.75
    5.00
    6.25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实验中将玻璃管分成若干等分的目的是 能较精确地了解气泡运动规律 。
    (3)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用的时间为7s,则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0.08 m/s。
    (4)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慢 (选填“快”或“慢”)。
    (5)上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他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实验题;长度、时间、速度;实验基本能力.
    【分析】(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2)根据实验目的分析;
    (3)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
    (4)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即可知道哪种情况更便于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和距离;
    (5)将表中的数据在s﹣t坐标系中描出各点,连接各点即可得到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
    【解答】解:(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运动的;
    (2)实验中将玻璃管分成若干等分的目的是能较精确地了解气泡运动规律;
    (3)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用的时间为7s,则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v===8cm/s=0.08m/s;
    (4)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5)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然后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运动;(2)能较精确地了解气泡运动规律;(3)0.08;(4)慢;(5)如上图。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测平均速度的注意事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明白实验的原理和描点法作图法是关键。
    6.(2022春•明山区校级期中)小明想测量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1)实验前为能准确测量泡沫块运动的距离,小明练习了刻度尺的使用,他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一块橡皮的宽度。
    ①他的测量方法如图甲所示,图甲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错误的一项是 A 。

    A.使用了没有零刻度线的刻度尺
    B.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长度放置
    C.刻度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D.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
    ②改正错误后,刻度尺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橡皮的宽度为 1.90 cm。
    (2)如丙图所示,他在桌子的旁边竖立一个刻度尺,在泡沫块上绑上一个氢气球。将泡沫块的底边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A点),使泡沫块与气球一起由A点静止下落,先后测得泡沫块由A点到达B点和由A点到达C点所用的时间。
    ①实验中所需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秒表 。
    ②实验数据如表,根据实验记录,表格中括号内的信息应为 速度v/m•s﹣1 。
    运动范围
    路程s/dm
    运动时间t/s
    (  )
    由A至B
    4.50
    1
    0.45
    由A至C
    9.00
    1.5

    由B至C
    4.50

    0.90
    ③由实验得出,泡沫块在下落的过程做的是 变速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理由是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 不同 。
    ④为求泡沫在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小明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其中计算正确的方法是 1 (填“1”或“2”)。
    方法1:v===6dm/s
    方法2:V==6.75dm/s
    ⑤为了计时准确,该实验中想使泡沫块下落时间长一些,可采取的方法有 换一个更大的氢气球 (写出一点即可)。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实验题;长度、时间、速度;实验基本能力.
    【分析】(1)①根据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判断对错;
    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①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所以实验中所需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②实验要测量平均速度,所以表格中要由速度项,即表格中括号内的信息应为速度v/m•s﹣1;
    ③泡沫前4.5dm内用了1s,后4.5dm用了0.5s,泡沫通过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不同,所以泡沫块在下落的过程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④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计算平均速度应该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故方法1正确;
    ⑤想使泡沫块下落时间长一些,可让泡沫受到的阻力大些;
    【解答】解:
    (1)①根据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因此A不属于错误,符合题意,B、C、D属于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②由图乙知,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mm,橡皮的一端与1.00cm对齐,另一端与2.90cm对齐,故橡皮的长度为2.90cm﹣1.00cm=1.90cm;
    (2)①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所以实验中所需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②实验要测量平均速度,所以表格中要由速度项,表格中括号内的信息应为速度v/m•s﹣1;
    ③泡沫前4.5dm内用了1s,后4.5dm用了0.5s,泡沫通过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不同,所以泡沫块在下落的过程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④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计算平均速度应该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故方法1正确;
    ⑤想使泡沫块下落时间长一些,可让泡沫受到的阻力大些,如换一个更大的氢气球;
    故答案为:(1)①A;②1.90cm;(2)①秒表;②速度v/m•s﹣1;③变速;不同;④1;⑤换一个更大的氢气球。
    【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平均速度的测量及平均速度的计算。
    7.(2020秋•乐陵市期末)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 变速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
    (2)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了 12.50 cm的路程;
    (3)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4)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运动的图象是 C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实验题;长度、时间、速度;实验基本能力.
    【分析】(1)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注意刻度尺读数的时候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此可读出从A点到F点距离;
    (3)由图可知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和从A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这两个时段的速度,通过比较可知它们的大小关系;
    (4)根据小球的运动状态可以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1)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理由是: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则小球从A点到F点共运动的路程为12.50cm;
    (3)由图可知,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路程sCE=8.00cm﹣2.00cm=6.00cm,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时间tCE=2×0.2s=0.4s,则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vCE===15cm/s;
    从A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sAF=12.50cm,从A点运动到F点的时间tAF=5×0.2s=1s,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vAF===12.5cm/s,则可知,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大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4)由图可知,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过程中,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远,所以小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变速;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2)12.50;(3)大于;(4)C。
    【点评】本题通过一张频闪照片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刻度尺的读数、速度的简单计算以及对应运动图象的认识,题目难度不大。
    8.(2021秋•香坊区校级月考)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cm、内径10mm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v= 。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和路程,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 慢 (选填“快”或“慢”)一些。
    (3)小雪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气泡做 匀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 小气泡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
    时间t/s
    路程s/cm
    0
    0
    4
    12
    8
    24
    12
    36
    16
    48
    20
    60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1)该实验的原理是v=;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和路程,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慢一些;
    (3)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结论。
    【解答】解:(1)该实验的原理是v=;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和路程,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的慢一些;
    (3)由表格数据可知,小气泡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故小气泡的运动可以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v=;
    (2)慢;
    (3)匀速;小气泡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点评】本题探究“气泡的速度”,考查测量原理及数据分析等知识。
    9.(2021秋•大连期中)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0.2s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如图甲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
    (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C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3)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小球的实际运动路程为48cm,则小球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0.8 m/s。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实验题;长度、时间、速度;实验基本能力.
    【分析】(1)小组拍照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由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大,速度逐渐变大;
    (2)小球是在做加速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速度是逐渐变大的,由此选出图象;
    (3)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小球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符合题意;
    (3)照片上A与B之间为3个时间间隔,所以运动时间为0.6s,小球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v===80cm/s=0.8m/s。
    故答案为:(1)变速;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2)C;(3)0.8。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以及分析图象的能力,这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需要掌握。
    10.(2021秋•肥城市期中)小明同学是位魔方爱好者,学习了“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后,小明想在家进行“测量圆柱形魔方滚上斜面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探究,于是他找来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魔方、两个大小和形状均相同的正方体魔方,借助于两块相同的长木板搭建了两个斜面如图乙所示放置。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1)该实验中需要用 刻度尺 测量魔方滚动通过的路程,利用机械停表测量魔方滚动的时间。
    (2)开始实验后,小明将魔方从左侧斜面的最高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使其滚下,然后正确测量出魔方从右侧斜面底端A点滚上去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并将部分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中,魔方通过C点时停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魔方在AC段运动的时间为 5 s。

    (3)由实验数据可知:魔方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13.3 c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通过计算可知
    魔方在AB段的平均速度 大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魔方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是 减速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AC段
    路程/cm
    40
    80
    时间/s
    2.0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在魔方未到达A点就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小 (选填“大”或“小”)。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1)该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魔方滚动通过的路程;
    (2)从图中读出魔方通过C点时停表的示数,即为魔方在AC段运动的时间;
    (3)从图中得出小车在BC段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得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从图中得出小车在AB段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得出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并与vBC比较大小关系,得出魔方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情况;
    (4)如果在魔方未到达A点就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时间偏大,根据v=可知平均速度vAC的变化情况。
    【解答】解:(1)该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魔方滚动通过的路程;
    (2)魔方通过C点时停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为5s,则魔方在AC段运动的时间为5s;
    (3)小车在BC段的路程sBC=80cm﹣40cm=40cm,时间tBC=tAC﹣tAB=5s﹣2s=3s,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13.3cm/s;
    小车在AB段的路程sAB=40cm,时间tAB=2s,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20cm/s>vBC,故魔方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是减速运动;
    (4)如果在魔方未到达A点就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时间偏大,根据v=可知平均速度vAC偏小。
    故答案为:(1)刻度尺;(2)5;(3)13.3;大于;减速;(4)小。
    【点评】本题为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考查器材选择、速度计算、实验结论、误差分析等知识。
    11.(2021秋•恩阳区 期中)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 变速 直线运动;
    (2)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路程是 4.00 cm.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12.50 cm/s.
    (3)小球在 EF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实验题;长度、时间、速度;实验基本能力.
    【分析】(1)(3)由照片求出小球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由相等时间内的路程关系判断物小球做什么运动;
    (2)照片中小球两位置之差就是小球的路程;数出时间间隔,求出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v=求平均速度。
    【解答】解:(1)(3)由照片可以看出,小球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不相等,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小球在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2)由图可以看出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路程是4.50cm﹣0.50cm=4.00cm,
    小球在A点的位置坐标为0cm,在F点的位置坐标是12.50cm,则小球由A到F的路程为s=12.50cm,
    A到F所用的时间t=5×0.2s=1s;
    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v===12.50cm/s。
    故答案为:(1)变速;(2)1mm;4.00;12.50;(3)EF。
    【点评】这是一道实验题,解题的关键是:看清频闪照片,由照片求出物体的路程、运动时间,然后做出判断,由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
    12.(2021春•柳州期末)用如下实验测量小明短跑时的速度。
    (1)在室外测出距起点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
    (2)让4名同学分别站在10m、20m、30m、40m处;
    (3)让小明从起点开始跑完40m的路程,分别记录小明通过10m、20m、30m、40m处时的时间t1、t2、t3、t4。
    根据以上实验,4名同学需要用 停表 (填一种计时工具)记录时间,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利用公式 v= 计算出小明前10m内的速度和后半程的速度分别为 和 (均用题中数值及符号表示)。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3)4名同学需要用停表记录时间;利用公式v=计算速度;
    小明运动前10m所用的时间为t1,根据v=可知平均速度为;
    后半程的路程为20m,所用时间t后=t4﹣t2,根据v=可知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3)4名同学需要用停表记录时间;利用公式v=计算速度;
    小明运动前10m所用的时间为t1,根据v=可知平均速度为v1==;
    后半程的路程为20m,所用时间t后=t4﹣t2,
    根据v=可知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后==。
    故答案为:(3)停表;v=;;。
    【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的有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3.(2021•安庆二模)小明和同学们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图所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

    (1)根据该实验的原理,小明他们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s和所用的时间t。
    (2)他们先用钢卷尺对轨道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误差的存在,需多次测量,为保证小球每次通过A点的速度相同,必须用同一小球从左边斜面的 同一高度 由静止释放。要使小球能够通过E点,释放小球的高度应高于水平段BD的高度。
    (3)从A点开始计时,用电子秒表分别测量小球经过B、C、D、各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如表中。
    路段
    距离s/c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AB
    50.00
    0.45
    1.11
    BC
    50.00
    0.60
    0.83
    CD
    50.00
    0.75
    0.67
    DE
    100.00
    0.93
    1.08
    (4)小球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0.74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实验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2)让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时,小球到达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小球滑下的位置越高,小球具有的速度越大;
    (4)根据表中数据得出BD段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小球在BD段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2)为保证小球每次通过A点的速度相同,必须用同一小球从左边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sBD=50.00cm+50.00cm=100cm=1m,tBD=0.6s+0.75s=1.35s;
    则小球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BD==≈0.74m/s。
    故答案为:(2)同一高度;(4)0.74。
    【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注意事项、平均速度计算等知识点,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14.(2020秋•宜都市期末)小强想探究锥角不等对纸锥下落快慢的影响,他采用两个等大同材质的圆纸片,各裁去一个扇形如图甲所示,做成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他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以此来探究纸锥下落的最大速度与锥角的关系。

    (1)小强的探究方案是否科学: 否 (是/否),理由是: 未控制纸锥质量或迎风面积不变 。
    (2)小强选用纸锥B测量其下落速度,他用每隔0.2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下纸锥B下落过程的照片。将照片打印出来后,再用尺测量该照片上各位置之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测得照片上E,F两点间的距离是 3.50 cm,纸锥从E点下落到F点的实际时间是 1.4 s。若照片相对于实景的缩放比例为1:40,则纸锥在EF段的平均速度是 1 m/s。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实验题;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1)从控制变量法的角度进行分析,要探究最大速度与锥角的关系,只改变锥角,保持其它量不变;
    (2)从刻度尺上读出EF之间的距离,注意选择选取纸锥同一部位测量;
    根据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分析纸锥从E点下落到F点的实际时间;
    根据照片上运动的距离和缩放比例可以得出相应时间内纸锥实际运动的距离,用v=求速度;
    【解答】解:(1)用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同材质的圆纸片,各裁去一个扇形,
    不仅锥角发生变化,纸锥的质量或迎风面积也发生了变化,没有很好的控制变量,所以不科学;
    (2)从照片选取纸锥同一部位测量纸锥移动的距离,
    E处纸锥的底面在刻度尺上对应的刻度为3.00cm,
    F处纸锥的底面在刻度尺上对应的刻度为6.50cm,
    则EF之间距离为6.50cm﹣3.00cm=3.50cm;
    从E至F点有7个时间间隔,故纸锥从E点下落到F点的实际时间t=7×0.2s=1.4s;
    若照片相对于实景的缩放比例为1:40,
    则EF之间的实际距离s=3.50cm×40=140cm=1.4m,对应的时间为1.4s,
    则纸锥在EF段的平均速度vEF===1m/s。
    故答案为:(1)否;未控制纸锥质量或迎风面积不变;(2)3.50;1.4;1。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关键能够读懂题意,能够从图中确定相应的路程和时间。
    15.(2020秋•句容市期末)如图甲所示的是小明同学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1)图甲中“0”位置不标在玻璃管底部,原因是气泡开始的运动是 变速 (选填“匀速”或“变速”)的。
    (2)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实际操作时小明发现气泡运动的 时间 (选填“路程”或“时间”)不易测量,同桌小华思考后建议用粘性较大的色拉油代替水做实验,小华这样建议的依据是换成色拉油后气泡的运动比在水中 慢 (选填“快”或“慢”)。
    (3)下表为小明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请你根据她所测数据在图乙中画出s﹣t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气泡的运动 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
    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25
    2.50
    3.75
    5.00
    6.25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实验题;长度、时间、速度;应用能力.
    【分析】(1)刚开始气泡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
    (2)气泡运动越慢,越便于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
    (3)将表一中的数据在s﹣t坐标系中描出各点,连接各点即可得到气泡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分析图像的特点,然后得出结论。
    【解答】解:(1)因为气泡刚开始运动是变速的,所以“0”位置不标在玻璃管底部;
    (2)气泡运动的,如果气泡运动的较快,则气泡运动的时间不容易测量;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时间,换成色拉油后,色拉油的粘性较大,则气泡的运动会变慢;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然后连接各点即为气泡运动的s﹣t图像,如图所示: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气泡上升一段路程后,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之间近似成正比关系,即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变速;(2)时间;慢;(3)如图;可以。
    【点评】此题考查到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此外还考查实验数据的处理、作图等,难度不大。

    考点卡片
    1.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知识点的认识】
    (1)在研究涉及到几个变量的物理问题时,常常采取只允许一个条件改变、其它条件不变的方法来进行探究.控制变量法常用于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教学中.例如:在研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确定对象是电流以后,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先控制一个物理量﹣﹣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控制另一个物理量﹣﹣﹣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最后综合这些关系得出结论.又如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2)探究性实验一般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命题方向】
    物理规律中经常出现有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实验结论的表述用控制变量法的这些都是中考命题的关键.
    例1:乒乓球的直径被加大后,提高了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玛丽认为直径增加了,乒乓球的弹性减弱了,吉姆认为乒乓球弹性是否减弱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能够证明玛丽的说法是否正确的是( )
    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掷向竖直墙壁,比较反弹后落地的距离
    B.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分析:(1)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要想比较两只乒乓球的弹性大小,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逐一分析每个选项的方案后,选择正确答案.
    解:A、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掷向竖直墙壁,不能控制球的初速度相同,无法根据反弹后落地距离比较弹性大小,故A错误;
    B、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抛向地面,没有控制球的抛出速度相等,不能根据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判断弹性大小,故B错误;
    C、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没有控制高度相等,故C错误;
    D、把直径不同的乒乓球在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控制了球的初始高度相同,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可以判断球的弹性大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一个现象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研究其中一个因素的作用时,一定采用控制变量法,一定要注意保证其它因素是相同的.

    例2: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导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 .
    分析:在科学实验中,当实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在进行检测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实验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中衣服材质、衣服的颜色、衣服布料的层数等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探究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它变量不变.该实验中是通过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体现防晒效果的,在分析实验数据时要注意变量和不变量.
    解:(1)根据题干中的检测方法可知,该实验是通过比较长波紫外线透过率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1、2或3、4可知,衣服的材质和颜色不变,长波紫外线透过率随衣服布料层数的增加而降低,即防晒效果好;
    故可得结论: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分析实验1、3或2、4数据可知,防晒效果与衣服的材质有关,并且其他条件相同时,棉料的衣服比化纤防晒效果好;
    分析实验5、6可知,防晒效果与衣服的颜色有关,并且其他条件相同时,衣服的颜色越深防晒效果越好;
    根据以上分析,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
    故答案为:(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穿全棉长袖T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等(合理即可).
    点评:在物理学中研究一个量与多个变量的关系时,必须要使用控制变量法,这样才能保证所得出结论的可靠性.本题的解答中,首先要明确变量有哪些,再根据题目要求看哪个变化,哪个需控制,并逐一分析表中数据.因为数据与物理量较多,分析时应细心才好.

    【解题方法点拨】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接触比较多的一种探究方法,需要掌握.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知道应该控制哪些因素不变,改变哪些因素;探究性实验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同时要注意实验时的控制变量.
    2.速度与物体运动
    【知识点的认识】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也称为“速率”.物理学中提到的“速度”一般指瞬时速度,而通常所说的火车、飞机的速度都是指平均速度.在实际生活中,各种交通工具运动的快慢经常发生变化.
    (2)初中所指的运动一般是机械运动:
    ①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匀减速、非匀变速);
    ②曲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抛体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振动】)

    【命题方向】
    速度表述方法,机械运动的分类,初中主要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命题.
    例1: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 )
    A.一日千里 B.大步流星 C.风驰电掣 D.迅雷不及掩耳
    分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明确每个成语的含义,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
    A、“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符合题意;
    B、“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速度物理意义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例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
    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
    解: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路程与时间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判断,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

    【解题方法点拨】
    多了解物理学方法:例如速度、温度、压强、功率、电流、电功率等表述法.

    3.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知识点的认识】
    (1)变速运动的快慢就是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包括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变化用加速度来描述!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的增加(减少)是固定的!加速度有正负,正代表速度是增加的,负代表速度是降低的!非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不固定!
    (2)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用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

    【命题方向】
    平均速度的求法,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的区别题目是中考的命题方向.
    例1: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分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
    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6.25m/s;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平均速度只要找出路程与所对应的运动时间,代入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即可,解题时不要受题干所说的两个速度的影响,题中所提的速度为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无关.

    例2: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 变速直线 运动(选“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 12.00 cm,平均速度是 0.15 m/s.

    分析: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判断小球做何种性质的运动.
    通过读刻度尺确定小球运动的路程,数小球间隔个数确定小球的运动时间.
    根据公式=,求出小球的平均速度.
    解: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小球从B点到F点通过的路程为12.00cm,运动时间为0.8s
    小球的平均速度===0.15m/s
    故答案为:变速直线,12.00,0.15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长度测量、运动性质的判断,属于最基本的计算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认真计算.

    【解题方法点拨】
    (1)平均速度只能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不能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所以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即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
    (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这一点在计算时千万要注意.

    相关试卷

    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密度概念的理解模型(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密度概念的理解模型(含答案),共11页。

    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密度的特殊测量模型(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密度的特殊测量模型(含答案),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烧杯,刻度尺,足量的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密度公式的应用模型(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密度公式的应用模型(含答案),共15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2年初中物理解题模型之测量平均速度的其他方式模型(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