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练习 高中物理新人科版必修第三册(2022年)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练习 高中物理新人科版必修第三册(2022年)01
    1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练习 高中物理新人科版必修第三册(2022年)02
    1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练习 高中物理新人科版必修第三册(2022年)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课时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一根粗细均匀,阻值为的电阻丝,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先将它等分成四段,每段电阻为;再将这四段电阻丝并联,并联后总电阻为的大小依次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电阻定律和串并联电阻的求解。
    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将它等分成四段,每段的长度减小为四分之一;再将这四段电阻丝并联起来,横截面积增加为4倍;根据电阻定律公式分析即可。
    【解答】
    一根粗细均匀,阻值为的电阻丝,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先将它等分成四段,则每一段的长度减小为原来的,根据公式,有:
     再将这四段电阻丝并联,并联后的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根据公式,有
    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如图所示,,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则AB间的电压为

    A.  B.  C.  D. 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
    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结合欧姆定律进行解答.
    对于串联电路,关键要掌握其基本特点:电流处处相等,理解并掌握总电压与各部分电压的关系,即可正确解题.
    【解答】
    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可知:AB间的电压为:
    由题,电流也相等,由欧姆定律可知
    可得:
    故选:B  

    3.如图所示,AB两端接在电压恒定的电源上,则       

    A. S断开时,的电压之比为15
    B. S闭合时,通过的电流之比为51
    C. S闭合时,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5
    D. S断开与闭合两种情况下,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1

    【答案】A

    【解析】

    S断开时,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确定电压的比例,分析电路串并联关系,求出各个电阻的电压电压的关系,就能得到S断开与闭合两种情况电压、电流比例。

    电路的分析与计算问题的基础是分析电路的结构,往往按局部整体局部的顺序进行分析和计算,也有时抓住串并联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分配关系求解。

    【解答】

    A.S断开时,电阻串联,电压与电阻成正比,所以的电压之比为15,故A正确;
    B.S闭合时,根据知通过的电流之比为,故B错误;

    C.闭合时,串联,根据串联分压原理知两端的电压之比为,故C错误;

    D.S断开与闭合两种情况下,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故D错误。

    故选A

      

    4.如图所示的稳恒电路中,,那么通过电阻的电流强度之比 

    A. 123
    B. 321
    C. 213
    D. 312

    【答案】C

    【解析】解:图中并联,则有1
    ,即有3
    I13
    故选:C
    并联电路电压相等,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由此求得,再根据并联电路总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求,即可求解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并联电路的特点,知道并联电路电压相等,电流与电阻成反比,并能灵活运用.
     

    5.5电阻连成的如图所示的电路,导线的电阻不计,则AB间的等效电阻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本题采用结点法,就是将图示电路中的结点找出来后,凡是用导线相连的结点可认为是同一结点,然后假设电流从A端流入,从B端流出的原则来分析电流经过电路时的各电阻连接形式就表现出来了。
    在分析电路时,首先应找出各个结点,凡是用导线相连的两结点是等势点当两结点间连线电阻可以忽略或理想的电流表时,可以等效为一个结点如图中的ADM,连在两个相邻的结点间的电阻是并联的如上图中的电阻1和电阻2,电阻4和电阻,当把最基本的电路等效后,再对高一级电路进一步分析,即电阻12并联后与电阻45并联后串联,之后再与电阻3并联,这种逐级分析的方法在分析等效电路中是很有效的。
    【解答】
    按从AB的顺序把5个电阻分成12345,由于结点AD间是用导线相连,这两点是等势点,当电流从A点流入时可以同时流向电阻123,从电阻1和电阻2流出的电流汇合于C点,到达N点,结点MB点间是导线相连,也是等势点,电流再从电阻4和电阻5B流出,而流向电阻3的电流则直接经MB流出,其等效电路如图所示:

    AB间总电阻为,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路两端电压恒定,当S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为,电压表的读数为,则当S闭合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分别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基础题,难度不大。
    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断开时,两只电阻串联,电压表测得的是R2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求出电阻的阻值和电压US闭合时,被短路,电压表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电流表被短路。
    【解答】
    解:由题图可知,当S断开时,电阻串联,,解得
    S闭合时,被短路,电路中只有电阻,电流表读数为,电压表读数为,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如图所示,为8个不同的电阻组成,已知,其余电阻值未知,测得AB间的总电阻为,今将换成的电阻,AB间总电阻为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并联电阻特点的掌握和运用,分析电路图,和其余电阻并联,设其余部分的电阻为,知道并联后的总电阻,利用并联电阻的关系求出其余电阻的总阻值的大小;把换成后,不变,再根据并联电阻的关系求出AB间的总电阻。
    【解答】
    分析电路可知,与其余电阻并联,设其余电阻的总阻值为,则有:,解得:
    换成时,设整个电路的总电阻为R,则有:,解得:
    故选:C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若ab端为输入端,AB为输出端,并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变阻器的中央,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空载时输出电压
    B. AB间接上负载R时,输出电压
    C. AB间的负载R越大,越接近
    D. AB间的负载R越小,越接近

    【答案】D

    【解析】
    空载时变阻器上下两部分电阻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得出输出电压AB间接上负载R时,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即可分析判断。
    本题变阻器作为分压器使用,考查对分压器原理的理解能力,关键利用串并联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
    A.空载时,变阻器上下两部分电阻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得出输出电压,故A正确;
    B.AB间接上负载R时,负载R与变阻器下部分电阻并联,电阻减小,AB间的电压减小,输出电压,故B正确;
    间的负载R越大,下部分并联的电阻越大,分担的电压越大,越接近,故C正确,D错误。
    由于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9.如图所示,将一个电流计G和一个电阻串联可以改装成电压表,将一个电流计G和一个电阻并联可以改装成电流表,要使它们的量程增大,应如何变化

    A. 增大,增大 B. 减小,减小
    C. 增大,减小 D. 减小,增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电表的改装。
    电流计改装为电压表应串联一个电阻,改装为电流表应并联一个电阻,电压表量程为,电流表量程为
    【解答】
    电流计改装为电压表应串联一个电阻,改装为电流表应并联一个电阻,电压表量程为,电流表量程为,故增大量程应增大,减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一电流表G的满偏电流,内阻为。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的电流表,则应在电流表G

    A. 并联一个的电阻 B. 并联一个的电阻
    C. 串联一个的电阻 D. 串联一个的电阻

    【答案】A

    【解析】
    将电表的量程扩大应在表头两端并联一个小电阻进行分流,当流过表头的电流达到满偏时,流过并联部分的总电流即为改装后的最大量程。
    对于电流表的改装一定要明确改装的原理,再根据串并联电路的规律求解即可。
    【解答】
    要使电流表量程变为,则流过并联电阻的电流
    并联部分的电压
    则需要并联的电阻
    故选A  

    11.一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内阻为,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10V的电压表,则应在电流表上

    A. 串联一个的电阻 B. 并联一个的电阻
    C. 串联一个的电阻 D. 并联一个的电阻

    【答案】C

    【解析】
    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应串联一个分压电阻,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可以求出电阻阻值。
    本题考查了表头的改装,知道表头改装的原理、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即可正确解题。

    【解答】
    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需要串联一个分压电阻,串联电阻阻值为:,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如图所示,有一个表头G,满偏电流 ,内阻,把它改装为有两种量程的电流表,则的阻值

    A.     B.     C.     D.

    【答案】D

    【解析】
    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解答
    把小量程电流表改装为大量程电流表应并联分流电阻,知道电表的改装原理、应用串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可以求出分流电阻阻值。
    【解答】

    改装为1A电流表时,并联电阻的分流电流为:
    分流电阻的阻值为:
    改装为10A电流表时:
    解得: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

    13.由三个电阻连接成的混联电路如图所示。
     

    ab之间的电阻。

    如果把30V的电压加在ab两端,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是多少?

    【答案】解: 并联后的电阻:
    ab间的电阻:  
    通过的电流为总电流:
    两端的电压为:
    两端的电压:
    通过的电流为: 
    通过的电流为:

    【解析】本题是简单的电路计算问题,关键掌握串联电路总电阻与各部分电阻的关系,知道并联电路电压相等,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等等基本特点,结合欧姆定律处理这类问题。
     

    14.如图所示,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是,定值电阻AB两端电压
     

    当开关S断开时,移动滑片P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是多少?

    当开关S闭合时,移动滑片P两端的电压变化范围又是多少?

    【答案】解:当电键S断开时,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最上端时,两端的电压最大,为8V

    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最下端时,两端的电压最小

    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是
    当电键S闭合时,移动滑动片P在最上端时,并联部分的电压最大,为8V 

    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最下端时,两端的电压最小,并联的电阻为
    两端的电压为:
     两端可获得的电压变化范围为

    【解析】本题考查对变阻器两种接法的理解。
    当电键S断开时,两个电阻串联,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求解。
    当电键S闭合时,变阻器下半部与并联,再与上半部分串联,先求出并联电阻,再根据分压规律求解即可。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S断开时变阻器为限流器,S闭合时,变阻器为分压器。运用串联电路的分压规律求解。
     

    15.某电流表内阻,满偏电流,如图甲、乙改装成量程为的两个量程的电流表,试求:

    图甲中,各为多少?
    图乙中,各为多少?
    从安全角度分析,哪种改装方法较好?

    【答案】解:按图甲接法,由并联电路中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可得       
    按图乙接法,量程为时,串联后与并联;
    量程为时,串联后与并联,分别得
     解得
    乙图接法较好。甲图中,若开关接触不良而没有接通,或换量程的过程中,电流将全部流经表头,可能把表头烧坏。

    【解析】把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需要并联分流电阻,应用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求出电阻阻值.
    本题考查了求电阻阻值,知道电流表的改装原理,分析清楚电路结构,应用串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即可正确解题.

    相关试卷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精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精品同步训练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随堂练习题,共5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三册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