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中考语文常用文言虚词课件(上)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中考语文常用文言虚词课件(上)01
    2022年中考语文常用文言虚词课件(上)02
    2022年中考语文常用文言虚词课件(上)03
    2022年中考语文常用文言虚词课件(上)04
    2022年中考语文常用文言虚词课件(上)05
    2022年中考语文常用文言虚词课件(上)06
    2022年中考语文常用文言虚词课件(上)07
    2022年中考语文常用文言虚词课件(上)08
    还剩4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常用文言虚词课件(上)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常用文言虚词课件(上),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虚词概念,用作连词,习题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能重叠的特点。
    文言虚词包括 :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1、用作一般代词(动词+之)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这件事”。
    例: ①二世杀之(他) ②悉以咨之(他们)
    2、用作指示代词(之+名词) 可以译为“这”
    例: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这)
    一、用作代词
    1、结构助词 (定语+之+中心语) 定语的标志,可译为“的” 。
    例: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助词,的)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助词,的)
    2、结构助词(宾语+之+动词) 提宾标志,无实义,译时应省去。
    例: 宋何罪之有?(无义,提宾标志)
    二、用作助词
    3、结构助词(主语+之+谓语)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性,无义,可不译。
    例: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4、音节助词。(时间词+之)或(不及物动词+之),无实义,可不译。
    例: 顷之 ,一狼径去(无义,凑音节)
    动词(主语+之+宾语) 可译为:去、往。
    例:①(陈涉)辍耕之垄上( 去,往 )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去,往 )
    三、用作动词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 ) 3.公将鼓之( ) 4.辍耕之垄上 ( ) 5.公将驰之 ( )6.环而攻之而不胜 ( )7.专诸之刺王僚 ( ) 8.何陋之有 ( )9.怅恨久之( )10.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无义,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作动词“去、往”;作助词可不译
    1、表示并列关系(主谓+而+主谓)(形+而+形)(动+而+动) 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 : ①名微而众寡(表并列)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
    例: ①夺而杀尉(表顺接)
    ②乃记之而去(表顺接)
    2、表示承接关系(动词+而+动词), 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3、表示修饰关系(修饰语+而+动词) 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
    例 : ①临溪而渔(表修饰)
    ②佣者笑而应曰(表修饰)
    例: ①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表转折)
    ②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4、表示转折关系(句子+而+句子) 相当于“然而”、“ 可是”、“却”。
    (1)先天下之忧而忧( ) (2)溪深而鱼肥( ) (3)环而攻之而不胜( ) (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拔山倒树而来( ) (6)国险而民附( ) (7)而君逆寡人者( ) (8)委而去之( )(9)得之心而寓之酒( )(10)执策而临之( )
    而表并列、表承接、表修饰表转折
    1、表示工具、方式、方法 译为“用、拿、把、按照”
    一、用作介词
    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拿)
    ②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凭、靠)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凭、靠)
    3、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可译为“因为”
    ②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例: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1、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二、用作连词
    例:以光先帝遗德(来)
    2、表结果,译为“以致”  
    例: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例:计日以还(相当于“而”)
    作动词,译为“以为、认为”
    臣以王之攻宋,为与此同类。(认为)
    1、扶苏以数谏故 ( )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4、以塞忠谏之路也 ( )5、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6、策之不以其道 (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8、以光先帝遗德 ( )9、因以为号焉 ( )10、以其境过清 ( )
    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凭;作连词 :来、以致、而;作动词:以为、认为
    1、引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
    例: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对于) ②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2、相当于“与”,也译为:“跟、同”  
    例: ①曹操比于袁绍(与) ②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跟)
    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由于)
    3、引出原因,译为“由于”
    4、引出处所、时间、范围,可译为“在、从、到”
    例: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在)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到)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皆以美于徐公。(比、胜过)
    (1)告之于帝 (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4)贤于材人远矣 ( )(5)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6)胡不见我于王 ( )(7)达于汉阴 ( )(8)万钟于我何加焉 ( )(9)舜发于畎亩之中( ) (1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于字可译为对、向、在、从、到、由于;也可翻作与、同、跟;形容词后表比较
    1.用作人称代词,代第三人称 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2. 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这”、“这种”等。  
    例: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
    “其”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问、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 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或不译。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复前行,欲穷其林( )3、其真无马邪?( )4、其真不知马也( )5、既克,公问其故。( )
    解释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
    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向”“对”“给”等。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着”“为了”。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3. 表示被动,译作“被”。 ①二虫尽为所吞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
    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②知之为知之
    2.“为”也可作一般动词 ①为坛而盟(筑) ②以丛草为林
    或异二者之为(指心理活动)
    1、不足为外人道也 (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3、二虫尽为所吞( )4、若为佣耕( )5、为坛而盟。( )6、以丛草为林( )7、或异二者之为( )
    解释句中“为” 的用法:
    1.焉”用作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2.“焉”用作句末语气助词,可译为“呢”。
    3.“焉”用作代词,相当于“之”。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它,代这篇文章)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疑问语气)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肯定语气)
    4.“焉”用作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
    ①不复出焉(《桃花源记》)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判论战》)。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于是”等 。
    ①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一)用作副词。
    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作者:马伟华一中链接:来源:百度文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用作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1、下列句中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B、学者之大忌 C、择善而从之 D、是以谓之“文”也
    2、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 ) A、黑质而白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 C、面山 而居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3、选出句中的“以”与“裹以帷幕” 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以衣被蔽塞窗户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C、徒以有先生耳 D、以激怒其众
    4、下列加点的“于”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不求闻达于诸侯 B、骈死于槽枥之间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告之于帝
    5、下列句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百姓多闻其贤B.安求其能千里也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其如土石何
    6、与”知之为知之“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径寸之木为宫室B.行拂乱其所为C.项燕为楚将D.愿为市鞍马E.为天下唱,宜多应者F.士卒多为用者
    7、 与“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 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见渔人,乃大惊B.太祖乃悟,卒用其人C.乃重修岳阳楼D.陈涉乃立为王
    相关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整合练重点文言虚词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课内文言文知识整合练重点文言虚词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结构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音节助词无实义,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这件事,人称代词他指男子,动词到往,指示代词这,动词去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复习214个文言虚词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214个文言虚词教学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结构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音节助词无实义,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这件事,人称代词他指男子,动词到往,指示代词这,动词去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常见文言虚词复习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用作动词,用作助词,无义取消独立性,代“这件事”,无义音节助词,他们代“齐军”,它代“城”,无义提宾标志,②以君为长者把,用作连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