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届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高三2月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届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高三2月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1届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高三2月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1届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高三2月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届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高三2月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届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高三2月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2,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 黑云压城城欲摧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第四次诊断考试
    语文试题
    2021.02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纸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那么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
    材料二: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他前期的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苏轼从来都是以一种无所不适的超然态度来面对自己所遇到的种种挫折,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表现超然自如的人生态度,营造出一种空灵、恬淡而又清雅的独特意境,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
    (摘编自赵凡龙《苏轼黄州诗词论析》)
    材料三:
    相比唐诗,词在日本的影响要弱一些,这是因为观念上诗为正宗,词为诗余,而且写作技术更难。尽管如此,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苏轼是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词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早就流传到了东亚各国。夏承焘在《论词绝句》中云:“坡翁家集过燕山,垂老声名满世间。”说明其生前文集已在国外广为传播。
    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苏轼最有名的豪放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许多日本词人也喜欢用此词调作词。在日本词人中,森槐南特别心折于苏轼,也最有苏词之风,夏承焘在《域外词选》序言中称赞他:“日本词人为苏辛派词,当无出槐南右者。”他有《酹江月》“题髯苏大江东去词后”,与苏轼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我思坡老,铁绰板歌,是森然芒角。便把大江东去意,试问南飞乌鹊。斜月荧荧,明星烂烂,撑住曹瞒槊。人生知几,仰天长啸寥廓。”森槐南用苏轼词调凭吊苏轼,一方面揣摩苏轼创作该词时的心路历程,对其境遇表示同情。另一方面对苏轼的人格魅力和风流才情作了高度的评价,称其“文章卓荦”,为“一世之雄”,可称是东坡的“异代知己”。
    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如林读耕斋有次韵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野村篁园有次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梅岩蓉湖枉过,词以记喜,用坡老韵”;森川竹磎有次韵苏轼的《劝金船》“送横川唐阳赴任丰桥,用苏东坡原韵”;铃木豹轩有次韵苏轼的《念奴娇·汴京怀古》。这些词不光次韵,大都也是以苏轼词为范本创作。有的步韵和苏轼原作韵字相同且次序一致,如林读耕斋的《满庭芳·警世》词,韵脚与苏轼的《满庭芳·警世》词完全一样。
    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有的直接撷取化用苏轼词的经典语词,表达其相似情怀。如用“琼楼玉宇”,森槐南的《水调歌头》:“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高野竹隐的《水龙吟》:“料琼楼玉宇,高寒空共,月明千里。”有的是学句法,对苏轼词中的经典句法进行效仿。如对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模仿,高野竹隐的《水调歌头》云:“我欲采槎去,招手海边鸥。”森川竹磎的《水调歌头·琵琶湖上赋》云:“我欲横吹铁笛,乍可呼醉仙客,对酒拍阑干。”竹隐词中也出现了相同或相似的意象和意境。“杯浸琉璃千顷,月照山河一片”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垂)中“一千顷,都镜净”意象仿佛。有的效仿已脱略苏词形迹,达到自出机抒的地步。如森槐南的《水调歌头》:“论填词,板敲断,笛吹酸。声裂哀怨第四,犹道动人难。摩垒晓风残月,接武琼楼玉宇,酒醒不胜寒。”在词中抒发胸襟怀抱,表达词学见解,与苏轼一样境界宏阔开放、豪健清雄。
    (摘编自钱锡生《日本词人对苏轼词的接受》)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宋时期,学生科举应考必须熟读经史诗文并背诵经典古籍,苏轼则常常用抄录经书和正史的办法阅读经典。
    B. 苏轼的思想以及洒脱旷达的诗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尤其在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之后。
    C. 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因而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D. 日本词人森槐南非常崇尚苏轼的人格和词作,常在诗词创作中效仿苏轼的词调和词意,堪称苏轼的“异代知己”。
    2. 根据材料,下列对苏轼诗词成就及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诗词题材非常广泛,涉及到个人情绪和生活的诸多方面,这与其作品丰产的数量有很大关系。
    B. 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
    C. 苏轼构建了一个“词意高妙”的艺术境界,其作品无论生前还是身后,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广为传播。
    D. 苏轼的诗词作品,在词调、用韵、词意等方面都备受青睐,成为日本词人学习效仿的重要方面。
    3. 下列说法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苏轼的人生痛苦体验比一般人要沉重得多,但在作品中依然表现出豪迈清旷的胸襟。
    B.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慢慢适应现实的残酷,交游酬唱,亲近自然,借诗词告别消极懈怠。
    C.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借月夜孤鸿自喻,托物寓怀,表达孤高心境。
    D.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强化了全词的主题。
    4. 材料三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
    5. 苏轼作为“开辟了宋词新天地的一代词人”,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1. C 2. B 3. C
    4. 从整体上看,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从论证过程看,主要采用并列式结构,依次从词调、用韵、词意三方面举例论述。
    5. 青少年时期运用科学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父亲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大有裨益;家庭环境和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达到极致。(答对3点即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
    C.“因而……”表述不当,属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三第二自然段可知,夏承焘先生对苏轼的诗词颇有研究,并作诗加以称道,但它与“对日本的词人及其作品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构不成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苏轼词作虽然有其主导的风格,但前期和后期的作品风格迥乎不同,相对来说后期作品更趋成熟”,表述的是苏轼的诗词风格,而不是“成就及影响”,本选项属答非所问。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
    作答此题首先要确定材料二的核心观点:苏轼诗词的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A、B、D三项体现的都是苏轼乐观旷达的心境。
    C.《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所表达的“孤高心境”主要是孤独高傲,但并不是旷达,所以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二的核心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结构的能力。
    材料三在第一自然段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日本文人写词还是代不乏人,他们学习、模仿唐宋词人,其中特别喜欢效仿苏轼的词作。”第二自然段段首总结“日本词人学习、效仿苏轼的词,首先是……”第三段段首这样说“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再看第四段:“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由此可知,材料三从整体上看,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具体论证过程中,通过第二三四段段首话语“首先是仿调,即采用苏轼创作的词调”“其次是用韵,即按照苏轼词的韵脚来进行创作”“再次是仿意,指借用、模仿苏词的语词句式、立意、风格来进行创作”,可知论证过程中主要采用并列式结构进行论证,依次从词调、用韵、词意三方面举例论述,论述有理有据,有条不紊。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
    此题的题干是分析苏轼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
    材料一说“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说明苏轼青少年时期就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加深对经典诗文的理解,使之受益匪浅;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说明父亲苏洵在文体和为政之法方面的教育对苏轼影响很大;
    “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说明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浓厚的宗教氛围,对他的成长和思想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说明政治上的挫败和对人生价值意义的重新思考,使他的创作风格独特,题材广泛;
    “苏轼诗词主导风格是洒脱旷达,其旷达风格的形成并非因其个人与偶然,同时也是整个宋代文化浸染下的产物。……佛学思想的影响让他形成了一种入世而又超世的境界。他在诗词中抒发人生如梦的感触,……从而构建出一个‘词意高妙’的超然旷达的艺术高境”,说明整个宋代文化的浸染以及佛教文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艺术境界达到超然旷达的境界,营造出独特意境。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鸡鸭名家
    汪曾祺
    那两个老人是谁呢?父亲跟他们打招呼,就在江边的沙滩上。沙滩上有人在分鸭子。四个男子汉站在一个大鸭圈里,在熙熙攘攘的鸭群里,一只一只,提着鸭脖子,看一看,分别丢在四边几个较小的圈里。他们看什么?——四个人都一色是短棉袄,下面皆系青布鱼裙。这一带,江南江北,依水而住,靠水吃水的人,卖鱼的,贩卖菱藕、芡实、芦柴、茭草的,都有这样一条裙子。沙滩上安静极了,江流浩浩。东北风。交过小雪了,真的入了冬了。可是江南地暖,不很肃杀,天气微阴,空气里潮润润的。新麦、旧柳,抽了卷须的豌豆苗,散过了絮的蒲公英,全都欣然接受这点水气。鸭子似乎也很满意这样的天气,显得比平常安静得多。看什么呢?哦,鸭嘴上有点东西,有一道一道印子,是刻出来的。这是记号!这一群鸭子不是一家养的。主人相熟,搭伙运过江来了,混在一起,搅乱了,现在再分开,以便各自出卖。
    “那两个老人是谁?”
    “一个是余老五。”
    “另一个呢?”
    “陆长庚。”
    余老五是余大房炕房的师傅。他虽也姓余,炕房可不是他开的。余老五成天没有什么事情,老看他在街上逛来逛去,到哪里都提了他那把奇大无比、细润发光的紫砂茶壶,坐下来就聊,一聊一半天,而且声音奇大。这条街上茶馆酒肆里随时听得见他的喊叫一样的说话声音。他一年闲到头,吃、喝、穿、用全不缺。余大房养他。只有每年春夏之间,看不到他的影子了。
    清明前后,正是炕鸡的时候。
    所谓“炕”,是一口一口缸,里头糊着泥和草,下面点着稻草和谷糠,不断用火烘着。火是微火,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什么时候加一点草、糠,什么时候撤掉一点,这是余老五的职份。他整天不离一步。他话很少,说话声音也是轻轻的。他的神情很奇怪,总像在谛听着什么似的,怕自己轻轻咳嗽也会惊散这点声音似的。他聚精会神,身体各部全在一种沉湎,一种兴奋,一种极度的敏感之中。炕房里暗暗的,暖洋洋的,潮濡濡的,笼罩着一种暧昧、缠绵的含情怀春似的异样感觉。余老五身上也有着一种“母性”。
    刚刚出炕的小鸡照理是一般大小,但是看上去,余老五的小鸡要大一圈!怎么能大一圈呢?他让小鸡的绒毛都出足了。别的师傅都不敢等到最后的限度,生怕火功水气错一点,一炕蛋整个的废了。余老五总要多等一个半个时辰。这一个半个时辰是最吃紧的时候,半个多月的功夫就要在这一会见分晓。余老五也疲倦到了极点,然而他比平常更警醒,更敏锐。他完全变了一个人。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专断极了,顽固极了。很奇怪,他这时倒不走近火炕一步,只是半倚半靠在小床上抽烟,一句话也不说。小徒弟不放心,轻轻来问一句:“起了吧?”摇摇头。——“起了罢?”还是摇摇头,只管抽他的烟。这一会正是小鸡放绒毛的时候。这是神圣的一刻。忽而作然而起:“起!”徒弟们赶紧一窝蜂似的取出来,简直是才放下手,小鸡就啾啾啾啾纷纷出来了。
    余老五高高大大,方肩膀,方下巴,到处方。陆长庚瘦瘦小小,小头,小脸。他不像余老五那样有酒有饭,他是个倒霉的人。他放过多年鸭,到头来连本钱都蚀光了。鸭瘟。好几次,一趟鸭子放到荡里,回来时只剩自己一个人了。看着死,毫无办法。他发誓,从此不再养鸭。
    这一带多河沟港汊,出细鱼细虾,是个适于养鸭的地方。这块地上的老佃户叫倪二,前两天说要把鸭子赶去卖了。父亲问他要不要请一个赶过鸭的行家帮一帮,怕他一个人应付不了。运鸭,不像运鸡。鸡是装了笼的。运鸭,鸭在水,人在船,一路迤迤逦逦地走。鸭子路上要吃活食,小鱼小虾,运到了,才不落膘掉斤两。指挥鸭阵,划撑小船,全凭一根篙子。一程十天半月。经过长江大浪,也只是一根竹篙。
    不要!
    他怕父亲再建议他请人帮忙,偷偷地一早把鸭赶过荡,准备过白莲湖,沿漕河,过江。
    倪二在白莲湖里。一趟鸭子全散了!散了,就是鸭子不服从指挥,四散逃窜,钻进芦丛里去了,而且再也不出来。
    怎么办呢?
    围着的人都说:去找陆长庚,他有法子。
    陆长庚在哪里?多半在桥头茶馆。
    桥头有个茶馆,照例又是闲散无事人聚赌耍钱的地方。常在后面抖着头看人赌钱的,就是陆长庚,这一带放鸭的第一把手,诨号陆鸭,他跟鸭子能通话,他自己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
    说了半天,讲定了,十块钱。他不慌不忙,看一家地杠通吃,红了一庄,方去。
    这十块钱赚得太不费力了!拈起那根篙子,把船撑到湖心,人仆在船上,把篙子平着,在水上扑打了一气,嘴里啧啧啧咕咕咕不知道叫点什么,赫!都来了!鸭子四面八方,从芦苇缝里,好像来争抢什么东西似的,拼命地拍着翅膀,挺着脖子一起奔向他那只小船的四周来。看看差不多到齐了,篙子一抬,嘴里曼声唱着,鸭子马上又安静了,文文雅雅,摆摆摇摇,向岸边游来,舒闲整齐有致。
    这个人真是有点魔法。
    当然,第二天大早来时他仍是一个陆长庚:一夜七戳五在手,输得光光的。
    这两个老人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呢?他们的光景过得怎么样了呢?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老五高大方正,一副大汉的形态,作者偏偏用“母性”来形容他,实则是有反差的、俏皮的,也与前文暧昧含情的环境相呼应。
    B. 余老五“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体现了他技艺高超之外的专断顽固与仗艺欺人,人物形象也由此丰满立体。
    C. 陆长庚出场前,作者通过写倪二丢鸭后一筹莫展,围观人们推荐陆长庚时的众口一词,赋予人物一定的传奇色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 陆长庚通“鸭性”,“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却命运不济,几次鸭瘟的打击使他发誓不再养鸭,但手艺偶一亮出仍令人叫绝。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老五只是余大房手下的炕鸡师傅,却衣食无忧,整日拿着紫砂茶壶到处闲逛闲聊,小说在此设置悬念,使读者产生了急切期待和热切关注的阅读心理。
    B. 本文运用传统小说、评书等常用的叙事方法“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分别讲述了两位乡间巧人的故事,情节更加集中清楚,体现了作品的传统性、文化性。
    C. 小说在叙事上短句居多,简洁灵动,没有较为完整的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更没有任何曲折的情节,体现了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艺术特色。
    D. 小说语言质朴清淡,就连人物苦难的命运、艰难的境遇都“寡味儿”了许多,但读者仍可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关切和人生悲欢的思考。
    8. 对比手法的大量使用是本文的一个特色,请列举其中四处,并简析其作用。
    9. 本文开头一段不避其繁,结尾一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答案】6. B 7. C
    8. ①将别人家刚出炕小鸡的大小同余老五的作对比,突出余老五技艺高超;②将其他师傅炕鸡时的胆量、手艺同余老五的作对比,突出余老五技艺高超;③将炕鸡前后余老五的声调大小作对比,突出余老五对工作的认真谨慎;④将余老五和陆长庚的外貌、性格、境遇作对比,强调两个人物的不同命运;⑤将倪二的赶鸭水平和陆长庚的作对比,突出陆长庚的技艺高超。
    9. 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展现了水乡的环境与生活,为两位老人的出场作了铺垫;②结尾以问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③开头与结尾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可以产生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的艺术效果。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
    B项,“仗艺欺人”错误。“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体现了余老五的技艺高超和专断顽固,还说明在小鸡即将“出炕”时余老五的认真谨慎态度,与他平时大大咧咧的形象形成对比。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C项,“没有较为完整的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更没有任何曲折的情节”错误,本文写余老五“炕鸡”和陆长庚“赶鸭”时虽然笔墨不多,但运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事方法,使情节集中而曲折,故事性也强。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手法的能力。
    这篇小说大量使用对比手法,作用主要是突出余老五与陆长庚的形象以及人物命运。①“刚刚出炕的小鸡照理是一般大小,但是看上去,余老五的小鸡要大一圈”,文中将别人家刚出炕小鸡的大小同余老五的作对比,突出余老五“炕鸡”技艺高超。②“别的师傅都不敢等到最后的限度,生怕火功水气错一点,一炕蛋整个的废了。余老五总要多等一个半个时辰。这一个半个时辰是最吃紧的时候,半个多月的功夫就要在这一会见分晓”,文章将其他师傅炕鸡时的胆量、手艺同余老五的作对比,突出余老五“炕鸡”技艺高超。③“一聊一半天,而且声音奇大。这条街上茶馆酒肆里随时听得见他的喊叫一样的说话声音”与“他话很少,说话声音也是轻轻的”将炕鸡前后余老五的声调大小作对比,突出余老五对工作的认真谨慎。④“余老五高高大大,方肩膀,方下巴,到处方。陆长庚瘦瘦小小,小头,小脸。他不像余老五那样有酒有饭,他是个倒霉的人”,将余老五和陆长庚的外貌、性格、境遇作对比,强调两个人物的不同命运。⑤倪二赶鸭“鸭子全散了”,陆长庚赶鸭“鸭子四面八方,从芦苇缝里,好像来争抢什么东西似的,拼命地拍着翅膀……鸭子马上又安静了,文文雅雅,摆摆摇摇,向岸边游来,舒闲整齐有致”,文章将倪二的赶鸭水平和陆长庚的作对比,突出陆长庚的技艺高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结构安排的能力。
    ①小说开头先写沙滩上有人分鸭子,然后由四个人的穿着打扮写到江南江北的生活环境,最后又写鸭子满意这样的天气和养鸭人的生活,他们依水而住,靠水吃水,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展现了水乡的环境与生活,为两位老人的出场作了铺垫。②小说在讲述完余老五“炕鸡”和余老五“赶鸭”的故事后,以“这两个老人怎么会到这个地方来呢?他们的光景过得怎么样了呢?”两个问句简笔收束全文,让人思考二人的命运,给人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③小说开头虽用繁笔写水乡的环境与生活,但是由分鸭子写到人们的生活环境,笔调舒缓;结尾两个问句结束小说,看似简单,但提出了主人公从何而来、命运如何的问题,内容急促,开头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可以产生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的艺术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县依沫水,乃职方氏所书“浸曰沂、沫”者,故迹漫为污泽,括新其二坊,疏水为百渠九堰,以,节原委,得上田七千顷。
    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故事,三岁郊丘之制,有司按籍而行,藏其副,吏沿以干利。括考礼沿革,为书曰《南郊式》。即诏令点检事务,执新式从事,所省万计,神宗称善。
    迁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卫朴造新历,募天下上太史占书,杂用士人,分方技科为五,后皆施用。加史馆检讨。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以休日开天章阁召对,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师直为壮,曲为老。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旧出处,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三十一·沈括》)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B. 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C. 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D. 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迁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拜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
    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时期,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甲,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B. 三司,在唐代之前,同“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唐、宋时期,则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
    C. 加,加官,宋朝常在兼职之外给予额外“加官”,以提升其待遇品级或作为荣誉象征以示优宠,与下文“权三司使”中的“权”意思相同。
    D. 天章阁,宋朝阁名,真宗时营建,以奉真宗御集御书。在天章阁接见大臣,向大臣问御边大略、军政要事,成为对大臣们最高规格的待遇。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沈括精通水利,为民造福。他在担任沭阳主簿期间,不仅疏浚了水流,而且得到上等田地七千顷。
    B. 沈括精于改革,成效显著。他改革郊祭之制,节省了大量的费用;大力改革天文历法,一直沿用至今。
    C. 沈括长于外交,有理有节。在处理边界问题上,他通过查阅档案,确认了边界,让辽国使者感到理屈。
    D. 沈括学问广博,富有成就。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他没有不通晓的,都有著作论述。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休日开天章阁召对,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
    (2)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
    14. 沈括在出使辽国时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D 11. C 12. B
    13. (1)皇帝在休假日打开天章阁召见沈括答对,高兴地说:“大臣们根本不去探究事情的原委,几乎误了国家大事。”
    (2)现在你们北朝抛弃你们以前皇帝的重大信约,用暴力役使自己的百姓,不是对我们宋朝不利。
    14. ①预先找出相关书信档案数十件,让幕僚和吏员背熟。契丹每有问题提出,沈括就让手下吏员列举档案条文作答。②不惧威胁,以国之道义、民之根本为理由,申明寸土不让。③在沈括一行力争下,辽国最终有所退让,紧张的宋辽关系得以暂时缓解。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沈括就回朝,在路上画了契丹的山川险要平坦的地形及道路坦直曲折的状况,记下风俗的纯朴和庞杂的情形,以及各地人心的向背,作《使契丹图抄》上。被授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句中,“乃还”就是回朝,“在道”就是“在回朝的路上”,因此,“乃还”后需要断开。排除AC两项。“人情之向背”说的是人心的向背,“向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C项,“与下文‘权三司使’中的‘权’意思相同”表述错误,“权”是临时代理的意思,和“加”意思不同。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项,“一直沿用至今”不当。原文只是说“后皆施用”,不代表有沿用至今的意思。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重点语句的能力。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
    (1)“以”,介词,在;“召对”,召见……答对;“本末”,事情的原委;“几”,几乎。
    (2)“大信”,重大信约;“威”,暴力;“用”,役使;“非”,不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沈括出使辽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错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合文本筛选整合如下:
    ①“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预先找出相关书信档案数十件,让幕僚和吏员背熟。契丹每有问题提出,沈括就让手下吏员列举档案条文作答。
    ②“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师直为壮,曲为老。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不惧威胁,以国之道义、民之根本为理由,申明寸土不让。
    ③“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在沈括一行力争下,辽国最终有所退让,紧张的宋辽关系得以暂时缓解。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沈括,字存中,因为父荫得官为沭阳主簿。沭阳县靠着沐水,是职方氏所写的“浸曰沂、沭”的地方。早先的河道漫衍为停滞不流的沼泽,沈括重新修筑两条堤防,疏浚水流为一百条水渠九个水坝,用来分导和节制沫水的主流和支流,得到上等好田地七千顷。
    考中进士后,沈括被派去编集校对昭文馆的书籍,担任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按照旧制,每三年一次郊丘祭祀天地的制度,有关部门按照典籍记载进行,收藏起典籍的副本,官吏们因袭来谋取私利。沈括考订南郊大礼的礼制沿革,写成一部书叫《南郊式》。皇帝就下诏叫他掌管郊祀的事务,按照新的仪式举行祭礼,所节省的费用数以万计,神宗十分满意。
    升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市井间庸俗商贩,对于天文现象、天体图象和天文仪器,大多浑然不懂。沈括开始设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来卫朴修造新历法,向全国各地募集上献太史占书,参杂使用士人,分方技科为五部分,这些办法后来都被采用施行。加官为史馆检讨。
    辽国的萧禧来处理河东黄鬼一带地界划分问题,留在馆舍不肯辞去,说:“一定要请求得到后才回去。皇帝派沈括前往问候致意。沈括到枢密院查阅以前的档案,得到当年商定疆界的文书,文件指定以古代的长城作为边界,现在所争的地方与长城相距三十里远,上表论述了这事。皇帝在休假日打开天章阁召见沈括答对,高兴地说:“大臣们根本不去探究事情的原委,几乎误了国家大事。”命令沈括把地图拿给萧禧看,萧禧这才感到理屈。皇帝赏赐给沈括白银一千两,让他出使。到了契丹宫廷,契丹宰相杨益戒来和他商谈,沈括找到争论地界的各种文书档案几十件,预先叫吏员们记熟,杨益戎有问题提出,就回头叫吏员列举所得档案回答。另一天再问,也是这样。杨益戒无法对答,傲慢地说:“几里土地都不忍心,难道忍心轻率地断绝友好关系吗?”沈括回答说:“军队以正义为强大,以理屈为衰弱。现在你们北朝抛弃你们以前皇帝的重大信约,用暴力役使人民,不是对我们宋朝不利。”总共会谈了六次,契丹知道无法改变沈括的主张,就放弃黄鬼而请求天池。沈括就回朝,在路上画了契丹的山川险要平坦的地形及道路坦直曲折的状况,记下风俗的纯朴和庞杂的情形,以及各地人心的向背,作《使契丹图抄》上。被授为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沈括学识广博,善于写文章,对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没有不通晓的,都有著作论述。他又把平时和宾客谈论的事记录下来,写成《笔谈》一书,记载了许多朝廷中的典故、事实,有声望的老臣的情况,流传于世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晴至江渡
    柳宗元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①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②在高树。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①愚溪:柳宗元出于被贬逐的愤激,自称为“愚”,并把居地永州冉溪改名为“愚溪”。②浮槎(chá):水中浮木。
    15.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诗首句点题,为下文具体描写所见的江渡景象做铺垫。
    B. 柳诗末句,写洪水落后,浮槎高挂,一片萧条冷落景象。
    C. 韦诗末句“舟自横”是说雨下的很急,以至于无人撑船,自己无法渡过涧口。
    D. 两首诗同写傍晚渡口,一写天晴水落,一写雨急潮涨,选取了不同的情境,寄托了不同的情思。
    16. 贺裳《载酒园诗话》说“韦真有旷达之怀,柳终带排遣之意。”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5. C 16. (1)柳诗写久雨初晴,诗人独自一人到江边来散步,看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一片萧索景象。表达了诗人久雨蛰居、远谪漂泊的孤独、郁闷、苦痛, 包含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无法施展的感慨,因而终带排遣之意。(2)韦诗写暮春景物,幽草,深树,自横的渡口小舟,透出境界的幽深,远离世俗,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莺啼婉啭,急雨舟横,以动写静,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C项,“自己无法渡过涧口”错,“舟自横”在诗中是营造一种闲适的意境,不是自己要渡过涧口的意思。
    故选C。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这两首诗,结合题干中“韦真有旷达之怀,柳终带排遣之意”的提示,最后根据两首诗的具体内容分析。回答时,要先分别答出诗意,再分析各自的情感表达。
    柳宗元的《雨晴至江渡》一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二年,柳宗元被贬永州,前两句写自己在雨后放晴的一天傍晚远步江边渡口时的心情,结尾两句写江边渡口雨停水退后的景象。久雨初晴,诗人迫不及待地独自一人到江边来走一走,放松放松自已被压抑的心情,却看到一派散乱荒凉之景。结合这首诗写作背景和诗中意象,可以看出,表达了诗人久雨蛰居、远谪漂泊的孤独、郁闷、苦痛,作者同情百姓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感叹自己空有经国济世的抱负,却又无法施展的愤激心情,因而柳诗终带“排遣之意”。
    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诗写于作者任滁州剌史期间。开头两句写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独怜”二字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上”字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的开朗。最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渡口,只见空空的渡船悠然自在地飘浮在水面。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中透出一种幽深的境界,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全诗通过幽草、黄莺、树阴、小舟的意象,营造幽静的意境,表露了作者恬淡的心境,因而韦诗自含“旷达之怀”。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雁门太守行》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但战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纷繁曲折的走廊和屋檐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璧赋》中,描写听到客人悲伤幽怨的箫声,蛟龙飞舞,寡妇想到自己凄凉的身世也不禁落泪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黑云压城城欲摧 (2). 甲光向日金鳞开 (3). 廊腰缦回 (4). 檐牙高啄 (5). 舞幽壑之潜蛟 (6). 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摧”“鳞”“缦”“啄”“潜”“嫠”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景况。“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摘编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18. 文段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
    A. 拟人、想象、夸张、反问 B. 拟人、引用、反问、想象
    C. 排比、反问、想象、引用 D. 引用、排比、夸张、反问
    19. 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诗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A. ①③④② B. ④③①②
    C. ③②④① D. ③②①④
    20. 文中画线句子可改写成:“冬日的农村,这时如果再下一点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配上淡得几乎看不见的背景,便十分的悠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哪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18. B 19. C
    20. 原文表达效果更好。①原文把江南冬日农村图景比作一幅画,并且着以细雨点染,想象作画的过程,新奇有趣。②原句结尾第二人称的使用体现了对话意识,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更易触发读者对江南冬景悠闲的感受。③原文使用反问句,加强了语气,突出了江南冬景的悠闲、迷人之处,强化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
    节选文字运用了拟人、引用、反问、想象的修辞手法。两段中均有引用诗句,如“暮雨潇潇江上村”;第一段“你试想想”后的内容为想象;结尾“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运用了反问的修辞;“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是拟人的手法。没有运用夸张、排比的修辞。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衔接的能力。
    作者善用诗句,表现江南冬景意趣。第一空,结合“江南日暮的景况”可知应填“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第二空,结合“雪月梅”“酒姑娘”可知应选“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第三空,结合“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可知应选“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第四空,结合“村童来报告村景”可知应选“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原句是“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改句是“冬日的农村,这时如果再下一点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配上淡得几乎看不见的背景,便十分的悠闲”。原句运用了比喻和想象,将“冬日的农村”比喻成一幅“图”,然后发挥想象,仿佛是画家在挥笔作画,“洒上”“加上”,如同画家精心制作图画,想象新奇有趣。其次,原句结尾“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运用反问,且用了第二人称的“你”,仿佛是同读者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仿佛在跟老朋友一起欣赏这江南的冬景,更易触发读者对江南冬景悠闲的感受。反问句的使用加强了语气,不仅突出了江南冬景的迷人,更表达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乃至于产生一种喜悦之情,要急于跟读者分享。
    21. 下面文段有五处错误,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今年中秋国庆长假可谓电影界的大狂欢,电影《夺冠》上映8天票房大约突破3.56亿元左右。②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与共的中巴大战的精彩故事,③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体育精神。④《夺冠》吸引不少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的原因,是因为其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和集体共鸣感。⑤“看女排”是一个时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很多人是一家三代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电视转播,女排记忆早已深入每一个中国人内心。⑥这么多年过去了,女排精神始终激励着中国人奋力前行。⑦《夺冠》珍贵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停留于煽情,它传递的体育精神有着与时俱进的变化。⑧通过镜头语言的剪辑,呈现了比赛的激烈和焦灼,带给观众饱满的视听享受。⑨影片从选角、服装、到场景道具,1: 1还原历史,扮演老女排的演员们,全是专业排球运动员出身。⑩与其说用“真人”复刻真实,《夺冠》更是凭借真诚的创作态度和对中国女排真挚的爱,让观众收获一次次感动。
    【答案】①删去“大约”“左右”
    ②“生死与共”改为“生死攸关”
    ④“是因为”与“原因是……”删掉其一
    ⑧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上“电影”
    ⑩“《夺冠》更是”改为“不如说《夺冠》是”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①不合逻辑,“大约”与“左右”都表约数,文中有“突破”一词,所以应删去两个约数词。
    ②“生死与共”形容相依为命,情谊极深重,这里应该用“生死攸关”,意为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关键,形容局势或斗争发展到最后关头。
    ④结构混乱,“的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是因为”与“原因是……”删掉其一。
    ⑧成分残缺,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上“电影”。
    ⑩搭配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与其……更是”搭配不当,改为“与其……不如”。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环球时报》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个“太空之吻”的成功,意味着继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地外天体的起飞之后,嫦娥五号实现了又ー个“首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这次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轨道进行航天器的无人交会对接。这项技术将成为我国探索深空的一项利器,并具备重大的国防和战略价值。
    【答案】12月6日,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具备重大的国防和战略价值。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这段新闻报道共四句话。第一句话表明了时间、事件。时间只要记录12月6日即可,不需要精确到几时几分,事件为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后面三句话是介绍此次事件突出贡献以及意义,注意第二句话“实现了又ー个‘首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第三句话“这次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轨道进行航天器的无人交会对接”,整合起来可以是:这是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最后一句注意“并具备重大的国防和战略价值”这一信息。整合起来答案可以是:12月6日,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具备重大的国防和战略价值。注意字数限制,表达应简洁,不要超过字数。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国内人口结构老龄化,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科技进步影响深远并伴随众多不确定性,科技核心技术的引进受到越来越多的阻碍和封锁;国外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反全球化的倾向日渐明显……
    面对今天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深刻的变化,作为中国未来的主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是“以变应变”,还是“以不变应万变”?哪些要变?哪些又不能变?
    请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与不变”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以不变应万变”,学习“不变”的智慧
    当前,国内人口结构老龄化,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难以持续,科技进步影响深远并伴随众多不确定性,科技核心技术的引进受到越来越多的阻碍和封锁;国外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反全球化的倾向日渐明显。在面对今天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深刻的变化,讨论变与不变的课题中,有人认为应该“以变应变”,而我认为,面对变局,我们应该“以不变应万变”,学习“不变”的智慧。
    一、坚守使命,不变是初心
    “纵横不出方圆,万变不离其宗”,语出《荀子儒效》,其内涵是指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但事物的本质或目的是不变的,要求我们办事的时候处变不惊,在没有变化时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将事物的变化加以充分考虑,解决千变万化的事态发展。正所谓“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面对“变”时,最重要是不离其“宗”,不然我们容易陷入对未知的恐慌,进而自乱阵脚。
    如我们在抗击非典型性肺炎的战争中,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党牢记使命,以人为本,无论是连夜封城还是紧急调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国家把百姓的生命健康放在了首位。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离不开亿万同胞的齐心协力。无论是四川、雅安地震抑或是新冠疫情,我们始终坚守使命,不忘初心。
    二、砥砺前行,不变的是责任
    当下,国际形势复杂,某些国家打着民主自由的幌子,公然干涉我国内政。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技术、资源、人才的抢夺异常激烈,不可否认,这是个极速“变”的世界。5G的出现加速了消息的流通,密切了彼此的联系,如今“车马慢”的想法已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正如俗话所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将赢得比赛”。
    尽管时代快速变迁,但是,“不变”才是制胜的法宝。中国人讲求平衡,推崇“求稳”。某学者制作了一个“冲击—应对”模型,外部的冲击是剧烈的、多样的,但如何扎稳根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发展壮大中华民族的责任不变。
    当然,这里的“不变”并非指故步自封、自我抛弃,而是指我们应对巨变社会的一份内在的强大力量。万变不离其宗,宗是根本,离开了“宗”,树就不能屹立于风沙之中;中华民族亦然,唯有坚守“不变”,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作为中国未来的主人,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浪潮中,如果我们只关注“变”,只学会“以变应变”,那么我们将缺乏改革的内生动力。万变不离其宗,在“不变”的智慧中,我们青年应不断成长,努力学习知识技能,锻炼体魄,以“不变”之智慧,积极地应对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强调的是“变”与“不变”的关系,所以“变”与“不变”都要写。不管未来国内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有些东西是不能变的,如“不能变”的角度: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勇气,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品质,推己及人、命运与共的美德,终身学习、勇于探索的求知态度…… 而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形势下立稳脚跟不断发展,很多东西都是要发生变化的,如“变”的角度:眼光、视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所以在行文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内容。
    【立意】1.因时而变,莫忘坚守;
    2.非“变 ”无以为进,非“不变 ”无以为守;
    3.变是一份责任与担当,不变是一种坚守与品格;
    4.改变或是坚守,皆是民族复兴之帆。
    【素材】1.苏武牧羊,爱国之心未变
    当苏武身陷异国,不得归。当苏武面对敌人逼利透,坚持不叛国,彰显在他身上的変与不变清晰可见。在敌国,生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即便摆在他面前的是高官厚禄,他也从来没有动摇过。这是为什么?这正是他那永恒不变的国精神啊!身处的环境虽然变了,但那爱国精神永不変!这种不変的精神将永远为我们所铭记。不管国际国内环境如何变化,不变的应是我们的爱国之心。
    2.白芳礼生活艰苦,助人之心未变
    每天蹬三轮载客的白芳礼,把仅仅的微薄的收入都积攒起来,捐给贫困的孩子们上学。随着白芳礼老人年龄的增长,他做工作越来越吃力,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帮助孩子们。直至他病倒后,躺在病床上的他,仍不忘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将留给自己治病的钱全部捐出。白芳礼的行为,让我看到他助人的精神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他的精神染了全国的人,他的精神永载史册!世界瞬息万变,国内外的形势并不容乐观,但是不变的却是一颗助人之心。
    3.比尔·盖茨成功创业,奋斗之心未变
    作为世界著名IT企业——微软公司的创立者,他身价上亿。管理公司的理念是“不断创新,再创新……”比尔•盖茨本可以享受豪华奢侈的生活,但他以一颗平常人的心,一直在奋斗,努力经营他的公司,使微软不断扩大不断变强,始终屹立于行业前锋。他那不变的精神正是他立于不败之地的动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外界的変化永远摧毁不了他不变的精神!世间万物瞬息万变,唯有精神亘古长存。若想成功,必须要保持一颗奋斗的心。这种精神转化为一种前进的动力,使自己永站在时代前列,不会被潮流所掩盖。
    相关试卷

    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共24页。

    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选择 简答,简答题组,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1届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高三2月检测语文试题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