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届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届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1
    2021届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2
    2021届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届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届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
    三联生活周刊:你觉得二里头和“夏”之间是什么关系?
    许宏:从时段上来讲,二里头文化属于“原史时代”。但不少朋友会因为它已进入国家阶段,而将其划归“历史时期”。其实原史和历史的划分,着眼点是文字的使用与否及其程度,而与社会发展阶段无涉。二里头有可能是夏,乃至极有可能是夏,但这仍是假说。
    三联生活周刊:你相信夏王朝存在过吗?
    许宏:我只能说我不知道。到目前为止,这是个既不能证真也不能证伪的问题。传世文献中记载了夏王朝的存在,这些记载集中于东周至汉晋人的追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当然是存在的。但透过这些追述性质的文献,我们能够知道当时的人是如何描述看待“夏”的,但却不能据此确证夏王朝的存在,它们是文本而非史实本身。对于古籍,我们既不能无条件地尽信,也没有充分证据认为其全系伪造。对其辨伪或证实工作,只能就一事论一事,逐一搞清,而无法举一反三,从某书或某事之可信推定其他的书或其他的事也都可信。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伪者,肯定不在少数. 权且存疑,也不失为科学的态度。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研究显然是不以司马迁《史记》一类的古史框架为前提的。如果抛弃了传统的古史框架,今天的我们应当如何认识自己的来处?
    许宏:对于传统的古史框架,不是抛弃而是超越,我们正在探寻考古学贡献于人类文明史研究乃至人文社会科学一般法则建构的更大的可能空间。一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学早已不再是“历史学的侍女”,而是充分借鉴艺术史、民族志、语言学、口述传统乃至自然科学的多重证据,更为全方位地研究过去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变迁的独立学科。
    就像有的学者说的,现在存在一种整体上的中国焦虑,我们都想弄清中国从哪里来,向何处去。我们在做的也是学术上的寻根问祖的工作。辉煌灿烂、独具一格的中国古代青铜文明,正是建基于对外来青铜冶铸技术的吸纳、数千年炉火纯青的模制陶器的传统以及意识形态层面对礼制建构的追求之上的。像二里头这样一个广域王权国家的架构,究竟是自己产生的,还是受到外来影响,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中国从来就没有自外于世界,一定要把“中国”这个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放到全球文明史的框架里去审视。在传统的古史框架和话语系统之外,探寻考古学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独特表达,既不等于历史虚无,更无损于原有古史框架带给我们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
    (删改自刘周岩《许宏:无“疑”则无当代之学问》)
    1. 根据“材料一”,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二里头文化尚未进入国家阶段,所以学者们认为它不属于“历史时期”。
    B. 传世文献证明了夏朝的存在,也展示了东周至汉晋人们对夏朝的认识。
    C. 考古学的发展重新建构了人类文明史乃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法则。
    D. 独具一格的中国古代青铜文明,是先民学习和改造外来技术的产物。
    材料二
    三联生活周刊:你主张我们应重视《史记》为中国人确立的古史框架,原因是什么?
    孙庆伟:首先,我认为《史记》的古史框架基本可靠。有人怀疑《史记》的古史体系,实际上这种说法过于笼统和夸大了。因为就篇章而言,从《殷本纪》之后无人怀疑,因为有殷墟甲骨可以印证,《周本纪》《秦本纪》也没有疑问。真正有待于证实的,就是《五帝本纪》和《夏本纪》。但这两者在司马迁眼里是截然不同的,《夏本纪》与《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属一类,可信度是很高的,而《五帝本纪》属于另类,司马迁自己也承认吃不准,因为越久远材料就越少。
    其次,也有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在情感方面的原因。司马迁是一个“无比深刻而渊博”的学者。司马迁的可贵,不仅在于他的博学,更在于他对史料的裁断和卓识,所以司马迁自称《史记》的撰作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相比《史记》对于古史的通透见解,其中的古史框架其实只是一个具体知识点而已。但显而易见,如果不是司马迁,我们今天连这个框架也不会有,因此怎能轻言放弃?如果我们对司马迁这样一位如此伟大的历史学家缺乏起码的了解和尊敬,我认为这是不可原谅的。
    三联生活周刊:就一般的观察而言,相对年轻的知识群体中对中国古史问题或许“疑”的态度更多,你在北京大学教授本科生课程时是怎样的体会?
    孙庆伟:就一般年轻学生而言,他们确实天然地相信“疑古”是先进、科学的治史态度,而“信古”则是保守、落后的研究取向。任由李学勤先生有关“对古书的反思”和“走出疑古时代”的呐喊与呼吁,同学们依然是我自岿然不动。我当然不是要否定“古史辨”派学者的先进性和重大贡献,恰恰相反,我是想提醒同学们,读完了《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和《秦本纪》再来“疑古”也不迟——“疑古”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应该是具体的学术实践。以前朱熹就说,要“熟读”之后才能“自然有疑”,“若先去寻个疑,便不得”。不读书,上来就疑,那不是疑,那是无知。
    人们通常认为,怀疑是科学态度,相信则是盲目的。但实际上,“有疑”是为了“无疑”,在疑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裁断,所以“信”比“疑”更难,层次更高。现在的很多怀疑是很草率的,只是人云亦云,是缺乏判断力的表现。
    (删改自刘周岩《孙庆伟: “信”比“疑”更难》)
    2. 根据“材料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司马迁眼中,夏、殷、周、秦四篇本纪都有较高的可信度,只有《五帝本纪》部分内容存疑。
    B. 与《史记》对于古史的通透见解相比,古史框架只是一个知识点,我们阅读研究时无需关注。
    C. 尽管有学者积极呼吁,但是年轻学生依旧倾向于认为“疑古”是先进、科学的,而“信古”是保守、落后的。
    D. 现在很多人对古史的怀疑只有治学态度,缺乏学术实践,是人云亦云、缺乏判断力的表现。
    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如何合理“疑古”。(3分)
    材料三
    自西周至两汉的文献里,大禹的形象从创世神至夏代的圣王,至半人半兽的天选之人,渐次演变,又相互杂糅。他承载着不同历史语境下,对于他以及他所开创的“夏”的信仰与阐释。
    万物之初,洪水滔天,苍穹下没有大地,禹受天帝之命布土造地。他用抛到水里能不断膨胀的神土制造土地,既堵塞洪水,又在大地上疏通河流,终于平定山川。天帝于是降下黎民百姓,赐予禹治国安邦的九种大法,由禹做王,监察百姓的德行。在西周中期的青铜铭文中有着类似的文言叙述。但依照现有史料,难以断定在创世神的形象之前,是否存在大禹是人的记述。
    《诗经》等周人的文献里,大量出现“禹迹”“禹绩”的词汇。历史学家顾颉刚曾发现,商周的统治者祭祀大禹,认定自己的领土源自大禹之手,“西周中期,大禹是山川之神,后来有了社稷,又为社神”。
    借助夏禹的形象,先秦诸子阐发自己的政治观念。专门研究大禹传说的学者杨栋表示,“描绘大禹的辛劳形象,是对辛劳为民精神的赞扬,体现的是诸子的理性精神”。理性精神背后,是要塑造大禹与夏王朝创始人相符的圣王形象,作为“德”的载体,垂范后世。于禹个人,舜任用禹治水,是因他一言一行都合乎法度,“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于禹的功绩,神话中创世者在造地成功后巡视、步测大地,转换为大禹规划、制订九州中国的行政区域、贡赋标准的过程。
    来到汉代,《史记·夏本纪》中的大禹治水,已是另一番情形。神话中的原始大水被置换为尧舜时代一场现实的水患灾难,天帝被置换为贤君尧、舜,具有神性的鲧、禹被置换为尧、舜的臣僚。创世者命令动物神潜水捞泥被置换为君臣在朝堂上讨论治水人选,而潜水造地则被置换为鲧、禹父子相继的治水事业。伴随国家形态的演进、政治统治的需要,历史化的版本最终占据主流。一则创世神话被转述为一则古代历史的传说。
    在司马迁的版本中,舜逝世后,服完三年丧,禹为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躲避到阳城。但天下诸侯都来朝拜禹,禹才继承了帝位。禹登基十年后去世,把天下交给益。服丧三年后,益用类似的流程,把帝位让给启,自己躲到箕山。但诸侯因启的贤德,都离开益而朝拜启,于是启即天子位。然而,写于战国时代的古本《竹书纪年》有言,“益干启位,启杀之”,贤德背后是血淋淋的权力之争。甚至韩非在《韩非子·说疑》中直接攻击禅让制本身,“舜逼尧,禹逼舜,人臣弑其君者也”。
    司马迁是承接《孟子》的思路,用启的贤德调和此间的冲突。但北京大学孙庆伟教授认为,“以‘尚贤’为总基调的‘禅让’是‘不在其住’的知识阶层企图以‘和平演变’方式获取权力的捷径”。
    (删改自刘畅《从神话到史书:文本中的“夏禹”叙事》)
    4. 下列对“材料三”中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杂糅:“糅”的本义是杂米饭,引申为混杂。
    B. 滔天:“滔”的意思是弥漫,不能写作“涛”。
    C. 潜水:“潜”读作“qiǎn”,指没入水中活动。
    D. 禅让:“禅”读作“shàn”,指把帝位让给别人。
    5. 下列对“材料三”所涉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金文是指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周朝把铜叫金,所以铜器上的文字就叫做“金文”。
    B. 《诗经》在先秦的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中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孔子论之曰“不学《诗》,无以言”。
    C. 《孟子》是“四书”之一,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品,“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体现了孔孟思想的不同侧重。
    D.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6. 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据西周的青铜铭文记载,禹是一个半人半兽的创世神,受天帝之命布土造地,平定山川。天帝于是降下黎民百姓,命禹监察百姓的德行。
    B. 在周人的文献里,大禹是山川之神,后来有了社稷概念,又被尊为社神。周人认为他们的领土来自于大禹,所以祭祀他。
    C. 先秦诸子借助大禹的形象阐发自己的政治观念,都将大禹塑造为与夏王朝创始人相符的圣王形象,作为“德”的载体,垂范后世。
    D. 《史记·夏本纪》中的大禹治水,已是一则历史化的传说。这是司马迁遵照国家形态的演进和政治统治的要求所做的转化。
    7. 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史记》对古史记载的意义。 (6分)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5题。(共17分)
    兼爱
    ①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②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③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1】。”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2】,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3】,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4】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5】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④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人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取材于《墨子·兼爱》,有删节)
    [注]【1】“虽然”句谓:这样虽然好,但却是天下难以办到的事。【2】牂(zāng)羊之裘:羊皮做的朴素衣服。【3】要:通“腰”。【4】胁息:屏气。【5】碎:通“萃”,军队行列。
    8. 对加点字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贵必敖贱 敖:通“傲”,傲视
    B. 若君说之 说:通“悦”,喜欢
    C. 朝有黧黑之色 朝:读zhā,早晨
    D. 人亦从而恶之 恶:读wù,憎恶
    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是以仁者非之 B. 何以易之
    此何难之有焉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 D. 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 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看待别的国家如同看待自己的国家
    B. 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只是没有认识到它的好处、辨清它的道理
    C.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
    所以楚灵王的大臣都为了节约而只吃一顿饭
    D. 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
    越王勾践亲自击鼓来激励他的武士奋进
    1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子墨子”前一个“子”字,是对墨子的尊称,可译为“先生”。
    B. 墨家学派在先秦曾盛极一时,其核心学说有“兼爱”“非攻”等。
    C. 晋文公即《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侯”,课文出自《战国策》。
    D.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的是越王勾践忍辱复国的故事。
    1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13. 用“/”给下面文段断句。(2分)
    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14-15题。(共7分)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1】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子墨子曰:“今有燎【2】者于此,一人奉【3】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取材于《墨子·耕柱》)
    [注]【1】功:功效。【2】燎:放火。【3】奉:通“捧”。
    14. 下列各句大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未云贼也:未见得有什么害处
    B. 自是而非我:认为你自己正确却否定我
    C. 子何贵于二人:您为何比这二人尊贵呢
    D. 掺火将益之:举着火要使之烧得更大
    15. 根据文段内容,简析文中“吾亦是吾意”的含义。(4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6-18题。(共12分)
    饮酒(其十七)
    [晋]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1】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注]【1】萧艾:艾蒿,指杂草。
    16.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行行失故路:人走着走着,往往会迷失最初的方向。
    B. 任道或能通:顺应内心的想法,或许能将路走通达。
    C. 觉悟当念还:觉悟到走错方向,应及时地回到旧路。
    D. 鸟尽废良弓:鸟打尽弓会废弃,英雄已无用武之地。
    17. 古人诗词中常会托物言志,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此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屈原《橘颂》)
    B.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陶渊明《饮酒(其八)》)
    C.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陈子昂《感遇(其二)》)
    D.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18. 唐朝韩愈曾作《幽兰操》一歌,其中有四句:“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请你谈一谈韩诗与陶诗前四句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19. 古诗文默写(8分)
    ◎古人作诗喜用花草来比喻高洁品性与美好追求。例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就借莲“ ① ”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在恶劣的环境中仍坚持高洁品性的追求。
    ◎陶渊明则偏爱菊花,从《饮酒》中的“ ② ,悠然见南山”和《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 ③ ”能够读出。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景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一是“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薄暮冥冥, ④ ”,带给人的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⑤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一是“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此乐何极”,带给人的是“则有心旷神怡, ⑥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述了梦境中的奇遇:“霓为衣兮风为马, ⑦ 。 ⑧ ,仙之人兮列如麻。”
    四、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20-25题。(共24分)
    鲁院的柿子树
    郭严隶
    ①鲁迅文学院有一座花园,花园里有一棵柿子树,因为我们来到的时候正是秋天,属于它的季节,它便成为突出的风景。柿子树长在园子的中央,被一些别的树木围绕着,跟那些树木一样高大,因为它满枝头缀着柿子的缘故,树木们都成为陪衬。它自身的叶子也是陪衬了。
    ②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结着果实的柿子树,不由就看得发了呆。那是刚来到那天的中午,饭后我们到园子里去散步,一眼看见了它。震动的时刻里,觉得它根本不是树,分明是一首正在唱着的歌。是大地的歌唱,也是天空、阳光、微风、碧草,甚至是空际白云,地上湖水的歌唱,因为所有这一切都在它之中。人们会把这些笼统地称为大自然,说大自然的歌声是天籁。北京的秋天,多的是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天蓝得像是要透到天外边去,这样的蓝里,白云就呈现最艳的颜色,让人知道这世界上浓丽的极致是洁白。当美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击中生命,人不免要恍神的。恍神中,就觉得那柿子树上缀着的是一团团结晶的阳光,使它们幻闪人间难以见到的明亮。
    ③许多时候,我来到花园里,并不是为了柿子树,却总是它止住我的脚步。是由于唯它身上,秋的痕迹明显的缘故吗?当然,银杏不让。银杏的通体金黄最终在倾听中变作呼应。我不知道自己感受色彩的方式何以竟是倾听?也许已经只能这样了,面对一切都直接捧出心灵。银杏的呼应加深了柿子果实的意义,秋显出慈悲和丰饶。
    ④这样写着的时候,秋在窗外变成了冬,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变的,是信手一翻,哗的一声,就成了新的一篇。冬乘着一场寒风来,不见雨,风是独自来的。楼窗外的那棵银杏树,所有叶子都像足透了的金子,在黄昏里闪着朝晖的明亮。有些轻轻洒落地上,灿灿的,就在地上铺了一层锦,让人觉得这美景可以地久天长,宛如心中珍藏的爱情。后来,银杏的叶子都不见了,树枝是叶片落尽后那种崭新的光洁,对于切切依恋的东西的突然离去,对于这大地上司空见惯的发生,树枝似乎还有些回不过神儿来。
    ⑤这时候,柿子树一派沉静。它的叶子也不见了,都被风带走了,柿子却以果实的姿势仍旧挂在枝头。我从小径的回环处走来,抬头看着树上的柿子,强烈地感觉看到了一些清澈温暖的眼睛。柿子仿似诗句一样精致地悬挂在没有了叶片的枝头,那枝干的光洁就成为诗歌里的留白。我看柿子的时候,柿子也在看我,犹如我看蓝天的时候,蓝天也在看我。这样的惊觉下,内心怎能够不慌张?我有那样足够的澄明吗?有那样足够的灿烂、温暖、殷实和爱吗?
    ⑥刹那明白自己为什么总要到这柿子树旁边来了。
    ⑦是的,它在看着我,以无声之言与我交谈,说在那些喧腾的日子里,它怎样让自己的心泊于安详和沉静。它打开自己让我细细地进入,让我在抚摸和凝视中明白,自己来到了一个只有祝福、珍惜和善良的地方。真的从来没有过愤怒、怨尤、仇恨以及伤感吗?过去的时光会告诉说,那是曾经的青涩。柿子在春天曾经是花朵,在夏天曾经是一颗小小的被叶片遮蔽着的青果。只到秋天来了,它的金色才漫天归流,凝成这样一捧盈硕结实、可摸可触的爱。
    ⑧我思索柿子树在来到这里之前的经历,是长在一群同样的树木中间?或于园圃,或于野谷深山。山风的强劲中有灵,阳光和花朵的灿烂中有情意的香气。它是怎么样被命运选中,这样站到鲁院的花园里来,成为它独特的风景?就如同我们被命运选中,来到这里度过一段珍贵的学习时光。我们是遍涉了苦难之河而终于被长风荡尽衣衫上的淤尘,踏上这清宁的岛屿。你呢,柿子树?你命运中的飓风雷霆是怎样?你生命里的春风清露又是怎样?你可是也深味人间悲喜、世上情仇,才这样以物外之姿呈现尘世的喜乐和殷实?
    ⑨将这些献给生命,所有的挣扎、疼痛、念想便都化为风景。
    ⑩有一天,我清早来到柿子树下,在枯萎的草柯间捡了两枚熟透坠落的柿子,小心地抚摸它们,就像抚摸深夜里凌空而降的神谕。我甚至相信这里面包含着一切关于世界和生命的宣言,也就是爱的宣言。我由此知道了,果实怎样演绎音乐与星光,传递快乐和希望。
    ⑪这座独一无二的花园里,在树荫和花丛中掩映着一些大文学家的塑像,巴金、茅盾、丁玲、冰心……他们生命的气息透过那些颜色沉郁的大理石火焰一样在时空中传递,这是永恒的穿透,永恒的温暖和光照。当微风轻拂,花摇影移,四下里充满眷爱的情意,谁听见星光、月辉、草木、清波,这些事物轻盈地转化成意象,以审美的方式凝聚成饱满玲珑的主题,那是喜悦和善的思绪,那是文学的痕迹。
    ⑫而柿子树在这些思绪和痕迹中,从容呼吸着,就像一篇文章在写作着,一幅画在描绘着,一声祝福在传播着。
    ⑬秋色一日一日深了,霜冻从很高很远的地方砸落了,花园里一切都沉进稳妥静寂的灰色里,沉进无言的诉说,只有柿子树,仍旧高举着一簇簇火焰般的鲜艳的柿子,在微笑着高歌。这样的时候,你看着那些一片叶子都没有的枝头上,挤挤地悬挂着的果实,会觉得它们还仅仅是果实吗?那已是宇宙天地之心,是关于生长、繁衍、丰收、护佑等等仁慈的旨意。
    20. 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天籁:在这里指自然的声音
    B. 喧腾:在这里可以换为“喧闹”
    C. 强劲:意思是“强大有力”,“劲”读“jìn”
    D. 神谕:意思是“神的指示”, “谕”读“yù”
    2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情感饱满丰富,既有对柿子树的敬仰赞美之情,又有对其他树木只能成为陪衬的遗憾之情。
    B. 第⑤段结尾处的三个问句,层层递进,形成磅礴之势,表达了作者对自我生命状态的叩问和反思。
    C. 第⑨段作者说“所有的挣扎、疼痛、念想便都化为风景”,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苦难生活的赞美。
    D. 文章结尾写柿子火焰般鲜艳的色泽和高挂枝头的姿态,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2. 文章第③—⑤段,作者描述的柿子树和银杏树有哪些不同?(4分)
    23. 文章第⑪段写巴金、茅盾等文学大师的塑像,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5分)
    24.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从鲁院里的柿子树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6分)
    25. 作者借“柿子树”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对下列经典作品中的“事物”与其内涵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药》中夏瑜坟上的“花环”,是鲁迅认为“须听将令”,为了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而特意添加的。
    B. 《红楼梦》中,薛宝钗有金锁,贾宝玉有宝玉,喻指“金玉良缘”,暗示了宝玉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与选择。
    C. 《边城》中的傩送曾面临“碾坊”与“渡船”的选择;前者意味着世人眼中门当户对的姻缘,后者则代表着自己想要的爱情。
    D.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在草垛上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工地上读《牛虻》,这些书使他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高意义的理解。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6.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论语》中曾多次论及君子的修养,如:君子不忧不惧;君子不器;君子坦荡荡;君子不重则不威……这其中,你最看重哪一种品质?请结合《论语》相关语句,谈谈你的理解。150-200字。
    ②有人说:人类在与限度的斗争中成长。
    有人说:永远或不肯超越自身限度的人是平庸的人。
    ……
    请结合名著中的人物,谈谈你对“限度”的认识。要求:人物必须从《红岩》、《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中选择。150-200字。
    ③请在下列片段中选择其一,运用描写手法写一段话,描摹此时此刻主人公(翠翠、黛玉)的内心活动。120字左右。
    片段一:
    翠翠斜睨了客人(傩送)一眼,客人正盯着她,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不声不响,很自负的拉着那条横缆。
    片段二:
    探春、紫鹃正哭着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李纨赶忙进来了。三人才见了,不及说话。刚擦着,猛听黛玉直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
    27.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①古人教子曰:业精于勤,荒于嬉。
    现代教育家说:研究“玩儿”这一丰富的源泉,是我们的任务。
    以《中国古代漆器》《明代家具珍赏》《蟋蟀谱集成》《北京鸽哨》等“世纪绝学”享誉中外的文物鉴赏家王世襄,总结自己一生时说:我这辈子没干别的,净玩儿了。
    也有人说:玩物丧志,靠玩儿难以成就大事。
    请以“说玩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有人说:“造化弄人,美丽的风景总是容易错过。”我们的生活中也常有错过的风景。
    请以“错过的风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叙事清楚,有细节,有描写和抒情。
    参考答案
    一、多文本阅读
    1. D(A史前和历史时期的划分着眼点在于文字的有无及其发展程度,与社会发展阶段无涉,且二里头已经进入国家阶段;B传世文献的记载不能证明夏朝的存在,只能知道当时人是如何看待夏朝的;C考古学的发展可能会对人文社会科学一般法则的建构贡献更大的空间,但学者还在探索中。)
    2. B. 二者都应该关注。
    3. 就一事论一事,逐一搞清(不可以答就事论事);应该有具体的学术实践(或先读后疑);疑后有断。 (1点1分)
    4. C. “潜”读作“qián”。
    5. D. 编年体错,应为纪传体。
    6. B. (A半人半兽错;C并非所有诸子都将禹塑造为圣王;D遵照要求错,司马迁转化错)
    7. 有助于研究过去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变迁,建立我们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古史框架,以及若干对古史的通透见解;推动了创世神话向历史传说的转化,以及儒家尚贤思想的传承发展。 (每点1分,共6分)
    二、文言文阅读
    8. C. 朝:读chá,朝廷
    9. B. 以:用。(A. 代词/助词,提宾标志;C. 者:表原因/……的时候;D. 而:表修饰/表并列)
    10. C. 节:节制。
    11. C. 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12. 现在攻城打仗,为了名利牺牲自身. 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以去做的事情(要点:“杀身”“判断句”“所字结构”各1分)
    13. 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
    14. C. “子何贵于二人”:您更赞同二人中的哪一个呢
    15. ①我(墨子)坚持认为我的做法是正确的。(1分)②提倡兼爱,虽未必给动乱的天下带来好转,但方向是正确的。(3分)(意思对即可)
    三、诗歌鉴赏、默写
    16. D
    17. D
    18. 相同点:陶渊明和韩愈在诗中都通过兰花来喻指君子的高贵品格,表达了自己内心对高洁品性的坚守。(2分)
    不同点:韩愈诗中所表达的是君子的才华不会因无人赏识而减弱半分。即使没有明君赏识也没有关系,君子依然会坚守自己的道德操行。(2分)而陶渊明诗则用清风比喻明主(或明时),萧艾比喻无能小人,表达了君子之德要有明君赏识,才能从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或君子要在明时出仕才会有所作为,从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2分)。
    19. 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采菊东篱下 ③松菊犹存 ④虎啸猿啼
    ⑤忧谗畏讥 ⑥宠辱偕忘 ⑦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⑧虎鼓瑟兮鸾回车
    四、散文阅读
    20. C(强劲:jìng)
    21. D(A“遗憾之情”错误;B. “层层递进,形成磅礴之势”错误;C. “对苦难生活的赞美”错误)
    22. 4分(1)银杏树的叶子通体金黄,灿若金子,色彩绚丽(1分);看似地久天长,实则短暂(1分)。 柿子树的果实一派沉静,清澈温暖,安详长久(2分)。
    23. 5分(1)文学大师恰如秋天的柿子树一般(1分),以丰硕的作品馈赠读者,传递快乐、希望、温暖、生命的气息(1分),将上文借由柿子树产生的思考与鲁迅文学院所具有的深刻意义相关联,升华主题。(1分)
    (2)表达了对文学大师的敬仰热爱之情(1分),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的写作追求,使文章意蕴更加丰厚(1分)。(1+1=2分)
    24. 6分(1)阳光灿烂下的柿子树犹如天籁,让我领悟到美的不可言说;
    (2)柿子树在喧腾中活得安详沉静,让我思考自己的内心能否泊于安详与沉静;
    (3)柿子树在春夏慢慢生长,耐心等待秋天的收获,使我得到关于成长的感悟;
    (4)柿子树经历风霜雨露才结出的丰硕、明亮、温暖的果实,给人传递快乐和希望,之前所有的挣扎、疼痛、念想都化为风景;
    (5)因为凝视柿子树,激励我要像那些大文学家一样,用自己的文字温暖了读者,历久弥新,令人敬仰,启迪我也要像他们一样传递快乐和温暖;
    (6)柿子火焰般悬挂拥挤在枝头,使我意识到那是生长、繁衍、丰收、护佑等仁慈的旨意。(1点2分,答出3点即可。)
    25. B 非“暗示了宝玉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与选择”。
    五、写作

    【文言大意1】
    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贫困的,尊贵的就必然傲视卑贱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骗愚笨的。举凡天下祸患、掠夺、埋怨、愤恨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认为它不对。
    既已认为不相爱不对,那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做呢?墨子说道:“看待别人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而生产的。所以仁者称赞它。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而迂阔的事。”墨子说道:“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益处、辨明兼爱的原故。现在例如攻城野战,为成名而杀身,这都是天下的百姓难于做到的事。但假如君主喜欢,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作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从前越王句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
    所以墨子说道:像少吃饭、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欢它,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何况兼相爱、交相利是与此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损害他。这种兼爱有什么难实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
    【文言大意2】
    巫马子对墨子说:“您兼爱天下,谈不上什么好处;我不爱天下人,谈不上什么害处,都没有产生什么效果,您怎么能认为只有您对而我不对呢?”
    墨子说:“现在有一处失火,一个人端来水,要浇灭它;一个人举着火,要使它烧得更大,都还没有产生后果,您更赞同二人中的嘟一个呢?”巫马子说:“我赞同那个端水者的意愿,而否定那个举火人的意愿。”
    墨子先生说:“我也是赞成我的理念,而不赞成您的理念。”
    相关试卷

    北京市第四中学顺义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四中学顺义分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5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8小题,共19分,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4分,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课内古诗文[来源^#,默写,课外文言,诗歌鉴赏,实用文本阅读,微写作,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0份资料
    • 充值学贝下载 90%的用户选择 本单免费
    • 扫码直接下载
    选择教习网的 4 个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5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开票申请 联系客服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本次下载需要:0学贝 原价:0学贝 账户剩余:0学贝
    了解VIP特权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0元

        扫码支付后直接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资料比扫码直接下载优惠5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了解VIP特权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支持花呗)

        到账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扫码支付 (支持花呗)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1届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